民国时期的债券还值钱吗

辛亥革命的爆发给中华民国政府的成立起到一个踏脚石的作用。 在1927年-1937年这个期间,原本萧索的经济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这个时期尤其是轻工业方面的发展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并且这个时期还被称为“黄金十年”。

虽然说对比国内之前的经济而言是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和整个世界上的经济水平而言,还是达不到标准的。不过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来说也不见得是最落后的,因为凭着当时的中国经济几百万的军队还是可以武装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当时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客观的。

在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间,其中是轻工业方面和商业方面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迅速。GDP增速保持在8%以上,而且当时国民政府的轻工业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可见只要有稳定的环境,中国人随时都可以创造经济奇迹。但是重工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是当时的一个主要的特点。

所以总的来说,当时的民国经济还是有一定发展的。但是对于英法美等国相较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也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进步,经济总量应该在世界上是前列。

  1929-1931年,大萧条中,西方国家物价和工业产出急剧下降,但是中国的物价和产出都保持了持续增长

  1.全球媒体和市场都在担心未来会出现大萧条,而根据我们的全球博弈阶段论框架,全球只会出现短暂的大萧条,未来的全球经济更类似70年代的滞胀。因为1929年当时导致大萧条的金本位、央行和政府迟滞反应,以及国际孤立主义都不复存在。顶 点 财 经

  2.特别是我们认为有效的货币政策能够避免经济大萧条。1929年的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3.1929-1931年,大萧条中,西方国家物价和工业产出急剧下降(图1、2),但是中国的物价和产出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图3、4)。

  4.当时的旧中国财政政策基本无所作为,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银本位(中国是当时世界唯一的银本位大国)和竞争性银行体系而实现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表1)使得中国在大萧条期间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最终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时期表现良好。

  5.1931年之后,西方国家逐渐退出金本位制,并且其推出的先后顺序也决定该国摆脱货币紧缩的顺序,从而决定了该国经济复苏的顺序。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6.目前,中国政府保持了谨慎的心态对待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有充足的财政保障,而且货币政策也非常灵活,同时开始大力通过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来刺激内需,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来促成产业升级,我们认为经过本次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未来潜力仍然非常大。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一、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顶点 财经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萧条通过金本位的传导,逐渐蔓延到其他主要西方国家,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开始,以美、英、法、德为代表的金本位国家物价和产出都急剧并且持续下跌。

  自1929年至1931年,中国上海、天津和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的批发物价却都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国的平均物价上升了25 %左右,显示出这几年出现了轻微的通货膨胀。工业产出在大萧条期间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并且在1929年至1931年危机最严重的3年,工业产值增长率甚至出现了增加,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走势。

  二、白银本位乃大萧条时期

  中国繁荣之主因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就开始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到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的经济开放度已经非常高。在如此高的经济开放度下,中国经济怎样度过上世纪30年代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走势呢?

  考察大萧条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我们会发现,在该时期,当主要西方国家纷纷恢复到金本位时(英国于1925年、法国于1928年恢复金本位,到19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银本位的大国,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离于世界经济的萧条之外,并且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由于银在金本位国家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因此总体物价的下跌也包括银在内,表5的数据显示,银价在1929年开始连续四年下跌,其价值几乎跌去了一半(从85.14跌到45.12)。

  银价的跌落从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第一是贸易条件的改善,第二是信用的扩张。由于中国是银本位国家,银价相对于金价的下降,其作用相当于中国货币的汇率相对于金本位国家的一次贬值,按照金价衡量的中国产品价格比从前更加便宜,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净出口。如图6显示,中国的外汇指数从1929年至1931年大幅贬值,与此相对应,虽然西方国家大萧条导致需求锐减,但中国的出口额下降的很少,下降幅度比世界出口要小的多。顶点财经

  图3至图6的数据显示,中国从1929至1931年的世界银价下跌中受益,但1929至1931年银本位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在1931年秋天逆转,这一年的9月英镑脱离金本位,1932年日元脱离金本位,接着是日本和一些国家的货币相继贬值,特别是日元贬值了40 %,其结果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半数以上国家的汇率急剧上涨,图6显示的外汇指数在1931年以后有一个大的攀升,银价在1932年以后也从下降的趋势转为上升,汇率升值的结果是中国出口贸易1931年后急剧下降,从9亿多元猛降到5.6亿元。同时,西方国家退出金本位制的先后顺序也决定该国摆脱货币紧缩的顺序,从而决定了该国经济复苏的顺序。美国1933年退出,其出口在1933开始就出现好转,法国最晚,直到1936年才退出,因此,其出口到1935年末仍然没有反转

  1933年,美国脱离金本位,使中国的汇率上升更加严峻,美联储放弃金本位后,将货币准备金改为“金三银一”的比例,为了达到这一比例,美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白银,使得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中国白银开始流失,这一措施对于大萧条期间的中国经济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如图5,从1932年开始,白银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说明了中国对外贸易变为逆差。美国收购白银的政策使得白银价格暴涨,银价从年的低水平涨到1935年中期的最高峰,上升了2.5倍左右。汇率上升一方面使得中国的出口在1931之后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白银流失造成通货紧缩,进而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出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的破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白银购买计划促成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

  为了抑制白银出口造成的通货紧缩,中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进行了货币改革,废除了银本位,实行法币本位。货币改革扩大了货币的流通量,使得中国经济最终摆脱了通货紧缩,1936年主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几乎增加了45%。

  三、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萧条治理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世界上很多国家主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走出经济萧条,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财政政策基本上无所作为。虽然也实行了赤字财政,但中国政府能够调动的财源不多。关税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到总数的一半,盐税占1/4左右。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军事和债务,如图10,在1927至1936年间,军费、债务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70%以上。军事上的巨大开支阻碍了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之中。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经济走出萧条,开始反转的任务就落在了货币政策上。

  表1给出了中国1930至1936年期间货币供给的情况。由表1可见,在1930至1932年间,银币持续增长,如前文所述,这是白银相对于黄金贬值后白银从国外流入的结果。1932年以后的银币则完全相反,其不断减少的存量说明了西方国家脱离金本位和汇率贬值以及美国的白银收购造成中国的白银外流。铜币的趋势也是不断减少的,但在整个大萧条期间总的幅度并不大。在总货币的构成中,与前面两项不同的是,在整个大萧条期间,纸币和银行存款则处于不断上升之中,由于1935年之前,中国是银本位,因此纸币数量比较稳定,但银行存款仍在上升,这使得中国的货币供给不断增长,这也正是图4显示的工业生产始终没有下降的原因。中国货币供给中的重要部分银行存款的增长,则根源于中国竞争性的银行体系。这个包括政府银行、私营银行和钱庄以及外国银行的银行体系在大萧条期间的存款和发放纸币使得中的货币增长不断增长,造成了中国事实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1932年白银流出后的大萧条造成的紧缩主要局限在中国农村,农村经济凋敝以后,内地的资金往城市集中,反而促进了银行存款的增加。

  货币扩张既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形成,这些都使1929—1936年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表2比较了大萧条期间中美英法四国货币发行情况,中国在整个期间M1货币一直是处于增长的,其他国家则都有下降的年份。具体说来,下降的时间与其脱离金本位的时间是一致的,英国于1931年脱离金本位,美国于1933年脱离金本位,它们的货币供给都在这一年转为正的增长,法国一直到1936年才离开金本位,因此在整个萧条期间,其货币始终是紧缩的,这是法国经济在萧条中衰退最严重的主要原因。

  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发现基于银本位和竞争性银行体系而实现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在大萧条期间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最终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时期表现良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点,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也成立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在1927年到1937年之间,中国的国民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后人称之为黄金10年。

那么到底民国期间中国的经济到底处于世界上的什么水平,下面我来进行详细的分析。总体而讲当时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还是落后的状态,但是经济体量在世界上还是很厉害的,凭借当时的经济可以武装几百万的部队,组建当时民国的经济体量是首屈一指的。

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间,整体的国家经济有了很长远的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和商业。但是,重工业发展的很慢,除了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的好,其他也不行,但是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还被日本占领了。

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是民国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武汉等等。从GDP的发展速度上来讲,GDP10年间的增速保持在8%以上,可见只要有稳定的环境,中国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创造一个经济的奇迹,并且国民政府的轻工业在世界上排到第6名。
在1936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报告中,1936年GDP总值为259亿法币。该数额差不多是日本的一半,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十分不错的成绩了,毕竟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经济就很稳健,而我们的经济一直是在战乱中发展。


民国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怎么样, - : 落后出现南北经济的差

二战民国时期的大陆经济能力如何 - : 在1937年,中国拥有了3935家现代工厂,1万余公里铁路,11万6千多公里公路,12条民航空运线路.此前十年间,工业经济成长率平均达到9.3%,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11%以上,为当时中国有史...

中华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 中国效仿西方发展工业的过程,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后至中日战争开战前夕已顺畅发展,尽管其间受到内外因素的多重干扰

民国时期的收入水平怎样? - : 水平肯定是提高了.1、首先,必须弄清楚一点,民国短短三十八年,自始至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民国时期现代教育虽然普遍发展并成为中国教育主流,但是由于军阀割据,战乱不止,根本没有形成...

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南京吗?还是上海? - : 从中国开始发展,经济发展最快的一直式上海,毕竟是沿海城市,发展起来速度很快,外商比较多,靠海,运输资源就方便多了

鸦片战争到民国初年的中国经济问题? - :

历史:民国初期,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 : 民国初期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被压在帝国主义 官僚主义两座大山之间 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唯一的出路是官商勾结

民国时期中国东西部人口、经济水平的差距 - : 东部大资本家多,西部大地主多

}

理论攻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义) 一、市场经济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或称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 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 (二)市场机制 1.价格机制。 2.供求机制。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 (三)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 料等商品市场,还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 生产要素市场。其中,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2.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1)统一的市场。 (2)开放的市场。 (3)竞争的市场。 (4)有序的市场。 二、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党的十五 1 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三、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管理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 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四、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强化练习 1. (多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产业的公有资产都要占优势 D.公有资产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 (单选)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举措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社会保障措施是指 (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补贴 3.(多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2 A.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 C.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D.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E.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 五、国企改革 1.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2.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六、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行政手段。 3.法律手段。 (三)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2)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2.财政收入政策 (1)税收。 3 (2)国债。 3.财政支出政策 (1)政府购买。 (2)政府转移支付。 (四)货币政策 1.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债券价格及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