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是断裂的,还是延续的?

智慧树知到《西方文明史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1、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2、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 、宗教传统等要素
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正确答案: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 、宗教传统等要素,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
正确答案:野蛮 ,动物性
4、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
5、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B: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国家的文化实力
1、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正确答案:公元前776年
2、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
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正确答案:理想与美,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3、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正确答案: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向善性;,唯美主义;,神秘性和悬念
4、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
5、《荷马史诗》内容包含了?
正确答案:《伊利亚特》,《奥德赛》
1、《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2、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
A: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
B: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C: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
3、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

4、斯巴达英雄的两个关键是
5、《荷马史诗》中提到的想出“木马计”的人物是
1、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
2、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3、“希腊传统”的特征是?
4、“罗马传统”的特征是?
5、“日耳曼传统”的特征是?
6、“原始基督教的传统”的特征是?
1、下列哪些描述符合罗马文化的要素?
2、在罗马人的眼中,希腊人的文化存在什么问题?
3、希腊人会觉得罗马人的文化存在什么问题?
4、通过比较罗马文化和中国文化,可以得出哪些关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的结论?
A:西方是高科技文化,中国文化是高情感文化
B:西方是求新求异,未来崇拜;中国是求全责备,重视传统
C:西方是重外王,重个人主义;中国是重内圣,重集体主义
D:西方是断裂性发展,快而不稳;中国是延续性发展
5、从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罗马文化缺乏中国文化的哪些要素?
A:政治统治而非强力统治
B:政权与主流经济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国家的结合
D:中庸性和强大的综合能力
1、哪位学者提出了广义上的封建主义的概念,将封建社会视为一种社会类型,综合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心态?
2、哪位学者提出了狭义上的封建主义概念,以法律和政治层面为主,用以指代封君封臣制?

3、欧洲的贵族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依此顺序为?
A:权贵贵族,等级贵族,封建贵族
B:封建贵族,权贵贵族,等级贵族
C:封建贵族,等级贵族,权贵贵族
D:等级贵族,封建贵族,权贵贵族
4、欧洲中世纪史或中古史一般被认为以什么事件为开端?
5、欧洲的贵族的制度化表现包括
1、一个社会从中古到近代的转变,叫转型,也叫过渡,但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渡期的过渡,另一种是没有过渡期的过渡。有过渡期的过渡,是说在旧形态和新形态之间,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有一些国家在向近代社会过渡时,并没有这样的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西方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属于哪种情况?
2、欧洲历史上的第二个过渡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A:从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到800年查理大帝加冕
B:从1350年到1500年的危机和驯服时期
C:从1500年到1650年的制度转换时期
D:从1650年到1800年的民主与专制进行斗争的大革命时期
3、哪些原因促成欧洲最早向近代过渡?
A:欧洲是世界上过渡阻力最小的地区
B:成熟的市民阶层给予领导
C:过渡时的策略灵活理性
D:根据社会需要分阶段过渡,过渡的进程比较符合民意
4、欧洲的市民具有哪些特殊性,使其能够在欧洲由衰及兴的过程中担当起领导职责?
A:独立于封建政府,直接来自民间,受市场、民间文化影响
B:独立于封建文化,不受学院派的影响
C:独立于教会,不受教会的影响
D:独立于封建传统的祖宗家法
5、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研究大体上可以被归纳为哪两种类型?
1、在天主教的七大圣礼中,哪一项是对立志当僧侣的人授予权杖和戒指?
2、中世纪的教会具有哪些特点?
C:教义的理论主张与教会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矛盾
3、中世纪教会与世俗社会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教会与国王的权力之争
B:富裕的教会与贫穷的社会之间的经济之争
C:禁欲的文化与开放的世俗贵族文化之间的文化之争

D:礼仪限制下的人与因果限制下的人之间的思想之争
E:教会对一些职业的限制与世俗人士要不择手段挣钱谋生之间的工作之争
4、耶稣是从谁那里受洗的
5、在七大圣礼中,哪一个是为立志到僧侣的人授予权杖和戒指的?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主张?
D:重视《圣经》和基督,而不是崇拜教会、教皇
2、宗教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A:政治上,变教会政府两分法为政府掌控下的教会
B:经济上,关闭修道院,不再向教会纳税,教会财产归国家或世俗政府
C:教会上,将教会视为人间的组织
D:心理上,强调基督徒的自由
3、哪位学者否定了把工业革命之前的文化分裂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的做法,认为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互补性,甚至可以被视为同一种文化延伸出来的两种表述方式?
4、哪位学者提出宗教改革并不是路德一人的宗教改革,而是存在诸多的宗教改革,如茨温利的改革、加尔文的改革、德国诸侯的改革、市民的宗教改革和农民的宗教改革?
5、哪位学者提出社区宗教改革和普通人的革命的概念,强调了普通人通过社区组织来自下而上地推动近代政治的发展?
1、文明的发展对社会有哪些启示?
A:文明从造墙开始,到拆墙结束
C:从世俗价值到心灵价值
2、第一个提出软实力概念的人实际上是哪位?
3、文明是从哪些要素的出现开始的?
4、下列哪些是软实力的特征?
5、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A:能服从领导,但不盲目跟从
B:能团结群众,但不随波逐流
C:能充分展现个人魅力,但绝不损害别人形象
D:能谦虚好学,但不照搬照抄
1、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观点不属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理论?

2、哪位学者写作了《文艺复兴的衰落》,在自由与秩序组成的共生共存的范畴内研究文艺复兴的文化,纠正将差异变为对立的做法?
3、哪位学者充分重视了普通人在近代欧洲政治形成中的作用,这种政治是普通人通过公社、议会、共和国三个步骤自下而上推动的,从而明显有别于只强调君主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建立近代国家的历史解释?
4、作为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在欧洲的危机和转型中呈现出哪些特点?
A:独立于封建政府,直接来自民间,受市场、民间文化影响
B:独立于封建文化,不受学院派的影响
C:独立于教会,不受教会的影响
D:独立于封建传统的祖宗家法
5、欧洲在中世纪晚期出现的结构性危机的具体表现包括哪些?
C:危机导致旧结构主体与部件的分离
D:危机造成对中古文明基本原则的背离
6、下列哪项不属于西方近代社会的特征?
1、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哪几次比较大的整合?
A: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大整合
B:文艺复兴时期的整合
C:后现代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整合
2、西方文明中的哪一次大整合成为推动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由衰及兴的转折?
A: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大整合
B:文艺复兴时期的整合
C:后现代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整合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出现的大整合对哪些要素进行了整合?
A:古希腊人的放大了的个人
B:古罗马的放大了的国家
C:日耳曼人的家和家族要素
D:作为欧洲精神统治者的基督教教会
4、年间的欧洲历史,通常被界定为?
5、现代西方学者的哪些研究旨在纠正将文化视为断裂发展的观点,强调延续性?
A:《近代国家的中世纪起源》
B:《12世纪文艺复兴》

}

1.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摘编白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摘编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汉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2019年)已有三千多年了。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汉字一直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汉字的演变,就其形体来说,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要还是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变化的基本趋势。清末民初,正式出现了汉字简化的呼声。

五四运动以后,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1922年又提出“减省汉字笔画案”,并明确指出:现在减省汉字笔画,应该根据现在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1935年8月21日,民国教育部发布命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简体字表由民国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持制订,主要采用了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在当时又称为“手头字”。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公布后由于国民党内某些要人的强烈反对,1936年2月不得不宣布“暂缓推行”,从而夭折。

——摘编自陈太章《论汉字简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思想理论的现代意义如何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