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加热 能分离出氮氧根吗?

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首先,利用它“性格孤独”的特点,我们将它充灌在电灯泡里,可防止钨丝的氧化和减慢钨丝的挥发速度,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还可用它来代替惰性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在博物馆里,常将一些贵重而稀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这样就能使蛀虫在氮气中被闷死。利用氮气使粮食处于休眠和缺氧状态、代谢缓慢,可取得良好的防虫、防霉和防变质效果,粮食不受污染,管理比较简单,所需费用也不高,故近年来进展较快。目前,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已进入小型生产试验阶段。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也应用氮气来保存粮食,叫做“真空充氮贮粮”,亦可用来保存水果等农副产品。

利用液氮给手术刀降温,就成为“冷刀”。医生用“冷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或不出血,手术后病人能更快康复。使用液氮为病人治疗皮肤病,效果也很好。这是因为液氮的气化温度是-195.8℃,因此,用来治疗表浅的皮肤病常常很容易使病变处的皮肤坏死、脱落。过去皮肤科常以“干冰”治疗血管瘤,用意虽然相同,但冷度远不及液氮。医治肺结核的“人工气胸术”,也是把氮气(或空气)打进肺结核病人的胸腔里,压缩有病灶的肺叶,使它得到休息。

现在,人们还利用液氮产生的低温,来保存良种家畜的精子,贮运各地,解冻后再用于人工授精。如广西省水产研究所试用液态氮保藏鲵鱼精液,获得成功。氮气还是一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多种化肥,炸药等等。氮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庄稼制造叶绿素的原料,而且是庄稼制造蛋白质的原料,据统计,全世界的庄稼,在一年之内,要从土壤里摄取四千多万吨氮。

科学家对氮气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认为;根瘤菌之所以有一套巧夺天工的妙法,能把空气中的氮直接捕捉下来变成氮肥。是因为它体内有一种固氮酶,这种酶就是捕捉氮气的能手,倘若我们能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大量的固氨酶,岂不轻而易举地巧将氮气变氮肥了吗?

锑、铋是金属元素,主要氧化数为+3、+5,铋没有-3价。

砷、锑、铋三种单质熔点较低,能和绝大多数金属生成合金和化合物。如:锑有冷胀性,是制造印刷字模所用合金的材料;近年来发展较快的ⅢA~ⅤA族半导体材料,就是磷、砷、锑、铋和ⅢA族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砷化镓、锑化镓、砷化铟和锑化铝等。

自然界中,砷、锑、铋三种元素有时以单质状态存在,但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如雄黄( )、辉锑矿( )、辉铋矿( )等。氧化物矿有白砷石( 、方锑矿( )、铋华( )等。

我国锑的蕴藏量很丰富,主要产地是湖甫,其次是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等省和自治区。关于氮气的制取空气中约含五分之四(体积分数)的氮气,因此工业上所需的氮气都是从空气中提取的,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将液态空气减压分馏,由于氧气沸点( )比氮气沸点( )略高,可先分离出氮气后,余下的即为氧气;二是将可燃物在限定容积的容器内燃烧除去氧气,从而获得氮气。

在实验室也可以采用上述第2种方法得到少量氮气,若要制取较纯的氮气,可以用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或饱和溶液)的混合物来制备氮气。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加热到开始反应时就应停止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于磷的发现史,在元素的发现史上,磷的发现颇有特色,同时也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磷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它的发现为尔后研究非金属的通性提供了可能,其发现过程和其他元素相比却很不同,磷最早是从有机物质中提取出来的。

在化学史上第一个发现磷元素的人,当推十七世纪的一个德国汉堡商人波兰特(Henning·Brand,1694一?)。他是一个相信炼金术的人,由于他曾听传说从尿里可以制得“金属之王”黄金,于是抱着图谋发财的目的,便用尿作了大量实验。166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虽没有得到黄金,而竟意外地得到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波兰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这就是今日称之为白磷的物质。波兰特对制磷之法,起初极守秘密,不过,他发现这种新物质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德国。

德国化学家孔克尔曾用尽种种方法想打听出这一秘密的制法,终于探知这种所谓发光的物质,是由尿里提取出来的,于是他也开始用尿做试验,经过苦心摸索,终于在1678年也告成功。他是把新鲜的尿蒸馏,待蒸到水分快干时,取出黑色残渣,放置在地窑里,使它腐烂,经过数日后,他将黑色残渣取出,与两倍于“尿渣’”重的细砂混合。一起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蒸馏,瓶颈则接连盛水的收容器。起初用微火加热,继用大火干馏,及至尿中的挥发性物质完全蒸发后,磷就在收容器中凝结成为白色蜡状的固体。后来,他为介绍磷,曾写过一本书,名叫《论奇异的磷质及其发光丸》。

在磷元素的发现上,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差不多与孔克尔同时,用与他相近的方法也制得了磷。波义尔的学生汉克维茨(Codfrey·Hanckwitz)曾用这种方法在英国制得较大量的磷,作为商品运到欧洲其他国家出售。他在1733年曾发表论文,介绍制磷的方法,不过说得十分含糊,以后,又有人从动物骨质中发现了磷。 膜法制氮原理  利用驱动力给膜两侧的空气施加压力,由于它们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不同,在压差作用下,渗透速率较快的水蒸气,氧等气体优先透过膜,成为富氧气体;而渗透速率较慢的氮气在滞留侧富集,成为干燥的富氮气体。世界的危机——“氮荒” 一八九五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发表了震惊世界的演讲。他说:“由于大洋彼岸智利的硝石矿蕴藏量有限,矿藏资源日益枯竭。一旦没有了智利硝石,那么欧洲土地中的氮会逐渐减少,收成便会一落千丈。”言外之意一场潜伏的粮食危机就会席卷欧洲。所以他号召化学家们要全力以赴地解决“氮荒”。

人们不禁要问,空气中含有4/5的氮,其总量约为四千万亿吨( 吨),平均每平方公里上空的氮气就有一千万吨。“氮荒”这个席卷欧洲和世界的危机从何谈起?这不是科学家蛊惑人心吗?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氮分子中,氮原子与氮原子之间,有三个共用电子对,形成三个共价键(N≡N)。键能为226.8千卡/摩尔,从而分子结构很稳定,很难为植物所吸收,具体地说来就是要把氮还原成氨才能被作物所吸收。于是如何把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氨,成为向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

从氮和氧在空间放电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氮的实验,揭示了雷在雨季节,由于“雷电”的作用帮助了氮在自然界中循环。这一现象是普利斯特列在1779年发现的。它成为人类历史上固氮的起点。但是直到1905年,这个方法才在水利资源丰富的挪威,首先投入了工业化生产,迈开工业生产的第一步。一件冤案一七七五年,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布拉克在一个钟罩内,放进燃烧着的木炭,而燃烧一阵子后,木炭就熄灭了。布拉克认为木炭在钟罩内燃烧可以生成“固定空气”(即二氧化碳气)。当布拉克用氢氧化钾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气后,钟罩内仍有一定剩余气体留下来。这是什么气体?它具有什么性质?他无法回答。布拉克要求他的学生卢塞福(1749-1819年)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17年后,卢塞福用动物重做这个实验。当他把老鼠放入这个密闭钟罩内时,老鼠会被闷死,而闷死后,气体的体积又缩小了十分之一。若将密闭器皿内的气体用碱液去吸收,发现气体的体积又继续失去十分之一。可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卢塞福,在这老鼠也无法生活的气体里,居然可以点燃蜡烛,你可见到烛光隐现而当烛光熄灭以后,如果往密闭容器内投入磷少许,磷又可继续燃烧……。卢塞福的实验使他明确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很难从空气中把氧气全部除净。二是  这种剩余的气体既不助燃,也无助于呼吸。它不能维持动物的生命,并具有灭火作用。这 种气体在水和氢氧化钾液溶中也不溶解。卢塞福把这种气体称为“油气”或“毒气”。很遗憾,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卢塞福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不承认“油气”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使得他在离真理只有一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犯有同样错误的还有普利斯特列哩,他也做了上述实验。他把上述剩余的气体称为“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意思是说因为它吸足了燃素,所以它失去了助燃的能力。普科所特和卢塞稿都是虔信燃素学说的人,因而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那么,世界上第一个认为氮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是谁呢?他是瑞典化学家舍勒(1742—1786年)。他在i772年指出:“这种气体较空气轻,它能灭火,其性质颇似固定空气(即二氧化碳气),不过其灭火效力没有固定空气显著。这可以从下面试验结果看出:蜡烛在纯净的空气中燃烧可以维持约80秒针之久,若放在空气与固定空气之比为6:55的混和气体中,便立即熄灭,但在洁净空气与这种燃过的空气的等比混和气体中,大概可燃26秒钟左右,他称这种气体为“浊气”或者是“用过的的空气”。舍勒的可贵之处,”在于人类第一个承认氮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事隔几年以后,拉瓦锡在普利斯特列发现氧气后,将它定名为“氮”。与此同时也就得出了氮气无益于生命的这个结论。于是,这顶帽子就戴在氮气的头上。

}

    每个在天坑专业摸爬滚打过几年的砖工,都会有一肚子的对于自身所见的科研乱象的吐槽。诚然大国科研规划总会留出一部分空间作为容错性,注定会走一些弯路,养一些闲人,浪费一部分经费的,这也无可厚非。但有些怪事过于魔幻,如同房间里有一头大象,所有人却装作看不见一样。然而当我们讨论房间里的大象时,所讨论的重点也不应该是聚焦于这头大象本身,而是形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和逻辑,这些分析才会对后人有借鉴意义。

    关于目前我国以论文数和影响因子为考核标准的科研制度的评论,站内外讨论有很多。我在此想谈的是,不难发现影响因子这个东西极易导致某种恶性循环的出现,材料科学的很多领域的研究都深陷其中。文章的影响因子由引用数决定,而一个领域如果影响因子高了,就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领域,这些人又会贡献更多的引用量。这样显而易见的不可持续型结构就带来了这样几个恶果:1.科学界感兴趣的东西与产业界脱钩严重,因为产业界感兴趣的东西不见得有“高引用量环境”,除非有跨学术和产业的科学界大佬为某一课题背书,而更常见的是一些灌水达人把很多更容易灌水的课题带入高引用环境。2.纳米材料作为最容易灌水的方向,变得像癌细胞一样扩张开来,开始抢占材料学院大部分科学经费资源,甚至扩散到材料学院之外。比如很多大学原本是做半导体的实验室混进去一堆做光催化的;电气工程、机械学院也被搞材料的占领。3.材料学科的影响因子开始通货膨胀。十年前的材料或化学博士,累计影响因子十分就有很大机会拿国奖,二三十分就有留校任教的机会;现在的材料博士,俩AEM,一篇JMCA就六十多分了,而这种水平别说留校了,想去申请个牛组的博士后都难。材料学科科研领域的绝大多数乱象,都是源自于这个围绕影响因子的评价标准带来的恶性循环

    我自己的科研经验主要集中于纳米材料的电催化,也是号称材料专业sci灌水最容易的方向。话虽这么说,但我这个水货这几年来也没发出什么了不起的大文章,不过主流的研究课题如电解水、氧还原、二氧化碳还原、氮还原这些玩意都多少做过一些,带带本科毕设和低年级研究生去搞这些也没什么问题。以我个人经历而言,最值得吐槽的无疑是电化学氮气还原这个课题,这个领域90%的文献都是无法重复的,我帮老板审稿的时候,有时一看数据图就知道这文章是造假的。当然现在我不打算讨论这个,毕竟我自己也要靠水NRR吃饭,带的师弟也做这个,还没毕业,多说无益。而另一个不得不吐槽的东西就是电化学硝酸还原到氨这个最近又被炒起来的新课题,氮还原虽然水,但课题还是有意义的,若真实现了部分产业化还真是了不起的科学进步,而硝酸电还原制氨这个课题从存在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个笑话。具体且听我慢慢道来,下文的讨论也不局限于这个课题本身。

化学工业中,硝酸的制备途径主要是氨气氧化法,在非常早期曾有过电弧放电法从氮气和氧气中直接制备氮氧化物的技术,但由于过低的能量转化效率很快就胎死腹中。在氨氧化法工艺中,氨蒸气通过铂铑催化剂,在高温常压或高温加压的情况下形成氮氧化物,通过水吸收为硝酸。这就意味着,人工将空气中的惰性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硝态氮或者铵态氮的第一步都是合成氨反应,硝酸本应是氨的下游产品。所以最近文献中突然冒出来的把硝酸转化为氨的工作,其荒谬程度就如别人拿生铁炼钢,你拿钢炼生铁一样。而且即使不考虑用下游产物制上游产品的问题,单单是一个硝酸到氨就要八个电子,这种能量消耗根本就是无法接受的。研究硝酸根转化为氨我能想到的唯一意义在于研究其原位光谱学,并以光谱学证据推测氮气还原的反应机理。

    硝酸根的电化学还原到气态氮气是一个有应用价值的老课题,是污水处理老课题,从环境治理的角度来讲,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污染物,在水产养殖业铵态氮更是需要严格监控的水质指标。有些人在综述里写把污染物硝态氮变成氨,岂不是变废为宝。这就是科研象牙塔的人对于化学工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的离谱假设。很多人就是有这种想法:我一个反应,在反应式上有A和B两种有价值的产物,那这个反应就是双功能的,我在学术论文里就可以把bifunctional写进标题,如果反应物恰好还是污染物,那就成trifunctional了。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化学到化工还有一道很深的鸿沟。含硝酸盐的废水电解出铵态氮,你怎么能把铵态氮从水里分离出来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调pH到碱性,然后加热或者大量鼓气吹出来,但这在成本上根本不可行。

    污水处理这个立意就不是很大,这类的文章一般发出来影响因子也上不去,比如做电芬顿处理废水的,2015年之后就很难发到10分以上的杂志了。所以灌水作者还不得不把他和能源、CO2减排、替代工业热催化反应这些目标想办法挂个边。所以明明硝酸到二氮还算有点意义,也没人做了。

我看灌水大王们还是格局小了,脑洞要是开的足够大,不如去研发一下硝酸还原到笑气甚至氮气氧化到笑气的路线,抹上催化剂,一通电就源源不断生产一氧化二氮,控制电位还能控制产物的浓度分压。把膜电极组件设计成头盔型,做成个笑气头盔,旋钮还能调节生成笑气的浓度,某些留学生几十美元一罐买的东西从空气中直接生产,超廉价化学奶头乐就诞生了,卖给盎撒那帮毒品非罪化的国家,分分钟废掉他们几代人,利润收入能让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跪下叫爹。

    说白了这个课题之所以能火起来,无非是因为其他电催化方向都成红海了,元素周期表都被排列组合完了,大家就只好再去搞一个新玩意,得需要某个大佬挑个头,然后大家又能在一个新的方向愉快的排列组合,或者把在其他方向上已经用过的材料再拿来试一遍。未来还会有催化甲烷氧化制醇、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制备草酸、乙烯做乙二醇之类的,然后纳米人mof人狂喜,合成个zif-8,掺杂如各种元素排列组合,烧成“单原子催化剂”,继续快乐灌水。所谓材料化学的学术大佬,不过期刊编辑们的玩具罢了。

}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易错的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错误,乙烯不水解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 ,石英中存在杂质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

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错误,胶体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错误,没有说明体积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易错的知识点相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筛分离氧气氮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