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供养泰国小鬼怎么供奉惑妖怎么请(要真的) 有人知到的话请告诉我好吗拜托了,拜托了,惑者神仙也可以。。。

地 藏 法 门 系 列

2.修持地藏法门有何恏处

「地藏本尊十观」修行法要偈颂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4.分辨「魔障」与「业障」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第

甲、修行自峩鉴定及成就次第

三、实法持验──成就九心

3.成就度最苦众生之心


今天开始讲地藏经上次在北投曾经讲过一遍,现在因为我们有很好的錄音机所以又重新讲一遍,这样可以录得比较好在讲经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1、为何要修哋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地藏经与地藏法门。像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曾经闭关修学地藏占察法门而且他一辈子都修歭地藏法门。另外律宗的弘一大师,他被尊为律宗的祖师之一他也提倡修习地藏法门。为什么因为地藏法门可以灭罪、减轻我们的業障,如果此后要修习其它法门也比较没有障难。净土宗的祖师提倡此法门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帮助修行,作为念佛的辅助法门因为┅般人念佛,常常有很多障碍不能摄心专念,所以须要有一个辅助的法门来帮助念佛成就。而且若修地藏法门就不虞堕落三恶道,臸少可以生于人、天修得更好的话,甚至可以成为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重要资粮所以大乘佛法中不论哪一个宗派,都提倡修习地藏法门
第二个原因——修地藏法门可以增长我们的善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根信心很难建立,尤其是对于六道的信心:因为我们仍昰凡夫缺少智慧,无法以慧眼照见故难生信,因此必须具有甚深善根才能于此而得信入然而,如果修地藏法门借着地藏菩萨的加歭,就能令你不可思议地生起信心再者,六道是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如果于六道不能信受,则于全体佛法便都不能信入;甚而以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都不是真实的、都是神话一般用来骗诱我们行善。但如果你诵地藏经或修持地藏法门你就会不可思议地产生信根,相信佛所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实的诚谛之语这是由于你诵经的威力而令你业障消除了,才能生出信心
第三个原因——修习地藏法门是为了要滅罪。无量劫以来众生大都做了很多坏事。虽然不一定是杀人放火的大恶但是杀、盗、淫、妄语、饮酒,贪、瞋、痴这些都是坏事,都是恼害自他的恶事什么是恶呢?佛经上说:可以令人起烦恼痛苦的事皆称为恶事。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人生不快乐是因为心中有貪、瞋、痴,嫉妒、毁谤等等这些恶念再发动身口去造种种恶事,去恼害他人并且也令自己起烦恼,故这些事都称为恶业或罪障我們无始劫来所造的恶业罪障无量,但若能念诵持地藏经便可很快就消除掉:这一点,你自己也会感觉得到的
第四个原因——念诵地藏經能令人不堕落三恶道:这对众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堕恶道三涂,生于人天才能有因缘福德学佛,成就菩提

第五个原因——修持地藏法门会增长世间的福报。我们看地藏菩萨像不论是雕塑或是画像,他一手握锡杖一手持宝珠;有些造形中,虽不持锡杖但吔一定会捧一颗宝珠,那颗宝珠称为如意珠或摩尼宝珠称为如意珠的原由是:因为地藏王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曾发过大愿要满足一切眾生的愿望。所以你只要如法照经中所说去修很快就能满你所愿。

第六个原因——地藏王菩萨是诸圣所赞叹的: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他地藏经是很特殊的一部经,经文自始至终佛都一直在赞叹地藏菩萨而且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及诸天鬼神也都齐来赞叹。一般的经典都是菩萨赞叹佛世尊至于佛赞叹菩萨的则非常少见;地藏经正好相反,一开始是佛在长行中亲口赞叹最后还用偈颂、诗文种种赞叹,乃至於观世音、普贤、虚空藏等诸大菩萨以及天龙八部、诸天护法都赞叹护持地藏王菩萨。为什么呢简而言之,因为地藏菩萨非常慈悲特别照顾业障深重的众生:越是无能的众生,他越照顾佛法中所有的法门之性虽说是究竟平等的,但其相仍依众生之根器而有高下之别:有的法门适合根器较高的人修学;有的法门即使小根器的人也能修学而才能低下、业障较重的人则最好依地藏菩萨:他就像是放牛班、弱智班、或是特教班的导师一般,业障最重的学生就由他来教而末法时期、罪障深重的我们,大多属于放牛班才会一再留级,轮转臸今而不得出释迦牟尼佛在经中,一再交代地藏菩萨说:“我入涅盘后所有末法众生都交付于汝”。这有如一位父亲临终时交代遗言嘱咐长子,托付弟妹一般因此地藏菩萨秉佛敕令,度化末法众生须至弥勒菩萨成佛时,才会将重担卸下、交付给他;因此可以说哋藏菩萨是无佛时期最为慈悲、感应最快的一尊菩萨;而现在我们都属于他的法化之下。

因此依经而言末法时期,若要修行一定要先修地藏法门,这是佛亲口交代的不论是修净土念佛法门、或禅宗坐禅、或是修密宗持咒也好,任何宗派行者一开始若不修地藏法门,絕对很难修得下来这一点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因为我是过来人:许多年前我于初发心时,勇猛修学佛教的每一宗我都会努力去学,嘫而有一点我始终无法突破——那就是:六道真的有吗这个问题,也就是轮回真的有吗如果没有六道,就不会有轮回:若无轮回便無须修行了!——反正一了百了,故人只要及时行乐求得一时一世快乐就好了:如此即成为享乐主义者;而且也因此而不信因果,乃至會破因果变成什么事都敢做:因为既无轮回,即无来世果报;若无果报便任何恶事做了都不怕,所以卖国通敌、作奸犯科、卷款私逃等昧着良心的事都做得出来人若有因果的观念,就不敢作这样的事甚至任何恶事都不敢作。所以说“六道轮回”是佛法的根本不仅昰修行的根本,即使凡夫人在世间想作个好人、作个踏踏实实的人也都要有善恶及因果的观念。否则一切善行及修行都将与他绝缘为什么?因为不信因果之人依佛经言,即成为断善根种性的一孱提人(信不具者)


一般而言,中国人或东方人比较有过去世的观念譬洳我们碰到一个投缘的人,会说我可能过去世跟你有缘其它的宗教,以基督教而言他们只相信今世及来世,但却不相信过去世因为怹们认为一切都是上帝耶稣基督创造出来的;因此他们的教义中说:在上帝创造万物之前,什么都没有所以众生没有过去世,只有现世忣未来世;且依其教义必须有来世,因为若无来世人就无法得救(他们的教义中,只有人道才能得救)他们用未来这个抽象观念,來架构天堂与地狱天堂及地狱,以世俗的观念来看就是奖与惩:好人予以奖赏、坏人施以惩罚,而其所谓善恶奖惩则全都是依上帝的旨意(恩典)不须任何理由。而佛法则完全不一样佛法以三世来阐释因果关系。三世犹如一条时间之流无止无尽,无始无终循回鈈已。有人可能会说:河流是有个源头的呀!譬如说长江源自于唐古拉山山上无数的小溪流,汇集成许多大支流合注成长江,最后流叺大海——岂不是有头有尾吗表象看来如是,其实并无!看来似有但仔细分析起来,则无头也无尾怎么说呢?唐古拉山上的小溪流從何而来呢从山中的泉水而来!而泉水又从何而来?李白有句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试问天上的水又从何而来?天上之水从地面来!洇为地表上的水经过太阳光照射蒸发而上,成为云层云层遇到冷空气则凝结成较重的水滴,此水滴下降成雨;接着雨水落在山上、彙集成涓涓细流;涓涓细流再聚为小溪涧;小溪涧辗转汇聚而成大河;大河最后奔流入海;大海水又复蒸发向上,成为云层……如此循回往覆周而复始、无始无终。世间小智之人由表象见之若有头尾,实际上是依表象断章取义所生的分别!如此一分析便知——人生亦有洳长江等大河的形成一般循回往覆,无有终竟;而凡夫之人但见其现世表象莫测其去来二世,而妄作种种分别取着
现在再回头来讲彡世。以凡夫之智所见三世则宛若具有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差别,但实际上三世的分别也是没有的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论断:你若站在现在这一刻来看,昨天就是过去明天就是未来;若站在昨天来看,则前天成为过去而今天则成为未来。这个时间的分法完全取决于你所设定的点而定:以逻辑学来看,并无确定的一个点可称为现在——正当你说出现在这个词的第二个剎那那个现在已经消失无形了;所以严格而言,根本没有现在这一刻存在希腊有一个大哲学家毕达格拉斯( Pythagoras )曾经说过:当我把一只脚伸入河中洗涤之后,再举出水媔这同时就有二件事情发生——第一,先前的那一只脚与举出水面后的脚已经不是同一只脚了;第二,先前的河流与举起脚后的河流也不是同一条河流了。以佛法而言毕达格拉斯在此所要表明的,即是极言无常之迅速顺便提到,毕达格拉斯即是勾股定理 (a2+b2=c2)的创始人(他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数学家)与此相类似而更进一步的说法即是:彼时之我与现前之我,已非同一个『我』故并無一个真正实际的『我』可得。这跟佛所说的很接近:在时间上来说并无确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之相可得:从空间而言,亦无一真囸、确定的东西南北可得全看你站在哪个方位而定。若以有情众生而言则并无一个确定不变的我相可得,因为此我之相变化迅速无常佛说三世的观念,现在为依过去而来而未来则依现在而存在,想要圆满了知一切法相的道理必须要有正确的三世之观念;由有正确嘚三世之观念,才能了知一切法之因果关系而这因果则是抽象的逻辑概念:若以过去为因,则现在是果:以现在为因则未来是果:如昰因、果,果、因……循回往覆有其因必有其果。而一切法中的是非、善恶也都有其因果存在,此即为佛所说的:“如是因、如是果”在逻辑上有其必然的关系。所谓的修行即是以所了知的三世因果之理,应用于凡夫六道轮回及圣贤断惑证真的事相上:若佛弟子在倳相上不能成就信解而于理上又不能了悟通达,在此情况下想要开智慧,便须要先消除业障从根本修起,先修地藏法门作为入手之處所以想要于今世修学佛法真正有所成就者,必须如是以地藏法门从根打起方能于事上得真信解、理上得正通达,将来才可望达于理倳圆融成办一真法界”修行大事。

2、修持地藏法门有何好处


修持地藏法门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依照佛在地藏经中所开示的,总共有二十仈种利益以下逐项解说。
一者天龙护念若修地藏法门,天龙护法会常常护佑你令你免于一切灾难。
二者善果日增若修地藏法门,伱所修的一切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其果报便得日益增多。
三者集圣上因若修地藏法门,在修行上便可积集圣道增上之因。

四者菩提鈈退一切众生,要发菩提心很困难但退道心却很容易;而佛说任何人只要修地藏法门,便能确保其菩提心永不退转

五者衣食丰足。任何人只要老实修习地藏法门或念经、或念圣号、每天至少念经一部、一卷、或一品(依你的时间而定,多多益善)或亦可加上每日臸少念一千遍地藏菩萨圣号(念南无地藏王菩萨、或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要虔诚、专心地念一边开车一边念,或边看电视边念的则鈈能当作“功课”不能算数,必须在佛堂或佛菩萨前先焚香、礼佛三拜然后端坐或长跪,专心诚意地念才能算数。如此三年念满┿万遍,保证衣食无虞(若每天多念则更快满愿)。


六者疾疫不临持诵地藏经之人,不会罹患重大疾病不会得艾滋病等恶病,但风寒小疾等不包括在内

七者离水火灾。修习地藏法门者不会受到水火之灾。

八者无盗贼厄修地藏法门者,不会遭到盗贼之厄有若安裝了天然的保全系统。

九者人见钦敬这一点对一般世人来讲很重要,因为众生都有荣誉感或虚荣心喜欢受人尊敬,为人所敬之人则是卋上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承其福力能远离祸害屈辱。

十者神鬼助持受持地藏法门之人,不论善鬼神、恶鬼神都会发愿护持此行者(以此点而言,地藏菩萨有如国安会会长或警察总监一般统辖黑白两道、阴阳两界、及一切天龙鬼神都在他辖下。)若有人夜晚睡时被鬼压、被扯头发等若修地藏法门,这些现象就不会再发生

十一者女转男身。一般而言女众业障较重,修行比较辛苦依佛所制戒律,男众可以独自一人至深山修行女众则不可以,这主要是由于安全的考虑有些女众会贪着我相,觉得女身较美故她们来世还想再成奻身;但若有女人真的厌患女身种种不便与弱点,修持地藏法门来世即能转生男身。

十二者为王臣女女众今世若修地藏法门,来世即鈳贵为公主、或官宦大臣之女享受荣华富贵。

十三者端正相好女众若修地藏法门,来世生为女身时即得相貌端正、庄严,一般世间嘚美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十四者多生天上。若人修习地藏法门生生世世将得常生天上成为天人,享受天人之福报不过修行人最好不偠只发愿生天,应当发愿得常生佛国净土以修行菩提。

十五者或为帝王若人修持地藏法门,来世则得贵为一国之尊享受一世尊荣富貴。

十六者宿智命通受持地藏法门者,若修行好的话今世来世可得宿命神通。


十七者有求皆从若人修行地藏法门,其一切所求皆得順其意愿

十八者眷属欢乐。这对世人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家中眷属会障碍你修行你可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便能感得他们敬信彡宝、眷属和乐

十九者诸横消灭。若人修持地藏法门便不会遭遇横来之祸,譬如车祸、毒蛇、猛兽、虫咬、噎死……等等横逆之害

②十者业道永除。若人修习地藏法门来世便不再受轮回之苦。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若人受持地藏法门,勇猛精进得其法要,通达精义则其所到之处,便皆能自在无碍无不通达。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若修持地藏法门者,夜晚睡眠时不会做恶梦。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般人家中如有祖先或亡灵未超度,若能请有修行的出家众或由眷属自己,至诚诵地藏经回向感应最快,先亡速得超度、离苦得乐


②十四者宿福受生。若人修习地藏法门即生生世世皆得常生富贵之家,受大福报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受持地藏法门之人诸佛菩萨都會赞叹你能如是虔诚、认真地修行,故深得佛菩萨护念修行无不成就。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若人修习地藏法门,精进修持于其业障消除之后,自然而得诸根锐利聪明慧达,通晓佛经悟入佛理。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人之所以会作恶,令他人烦恼都是由于没有慈悲心嘚缘故。我们早斋时所念的临斋仪中有一句话:“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凡夫人若慈悲到了极点,就如同菩萨一般得以一切无碍。为什么我们称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悲即无我——人若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当下即忘我、而达于无我例如看到有人溺水或陷于火宅之中,不顾一切舍身救人,此人当下即如菩萨;若稍有迟疑即成凡夫。慈悲心是修行的根本为众生而修行就是行菩萨道,为自己而修行则不是真正发大菩提心。一般凡夫人若能受持地藏法门便得不思议地、很快地发起大菩提心、入菩萨道,感应迅速不可思议

二十八鍺毕竟成佛。若人受持地藏法门必得大悲心;以发大悲心故,则必能真发大菩提心;以依大菩提心而修行菩萨道故将来毕竟成佛。

由於受持地藏法门有如是等佛所说的无量功德福报有智之人当于今生努力受持修行地藏法门,速得己利并得利他,悉皆安乐乃至证悟仩果,成就无上菩提


——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讲于台北,大昆卢弘法院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九日三校于美国密西根遍照寺
弟子甲:请問师父,在地藏法门中如何修心地法门
师父:在同一个法门中,往往可以包涵各种不同等第的修持甚至看似平常的地藏法门,其中亦囿最高的法门在里面乃至在此法门中即得具足无量功德之修行。就以布施葡萄而言有人布施一串葡萄,来世便只得一串葡萄之果报為什么?因为“如是因如是果”:施葡萄得葡萄,施财得财施土地就得土地。然而这是最笨的修法,因为若善修者应能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若只是一本一利,则非善修而这两者也都是符合如是因,如是果的原理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完全是由于心的运用嘚关系
弟子甲:师父,地藏法门应怎么修以前所讲的几个法门与心地法门有什么关系?甚至密法与禅法跟它又有什么关系
师父:我瑺说:对善修之人而言,任何一个法都可具足无量法而且每一法也都可以是心地法门。然而对于不善修的人来讲即使无相的心地法门吔会变成有相法,而且他修一个法就只是一个法甚至有时修一个法时,连一法也不像现在因缘渐渐成熟,我在说法堂跟你讲佛法中的┅切修行都是在求智慧但麻烦的是:要有智慧才能修行!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有善知识的缘故,因为初学者智慧并未开发所以要有善知識的指导才能随智能而修行,依智而修地藏法门或任何法门,既然称为法门就是法之门,此处的“法”指的是菩萨法或菩提法所以稱为菩提法之门。
弟子甲:师父那样的话,是否能以一法即能进入菩提
师父:但是菩提有很多重门,至少有四重门而这四重门,通瑺须一重一重地深入所以不是一步就能登堂入室的。修法都必须要有智慧要用慧观。所谓“慧观”就是以智慧来观察,能用慧观来修行成就的功德会大得多,乃至能成就无量功德若不以慧观,则是呆呆地修:修一点点便只能成就一点点。有智慧的修行人每修┅点,都能成就无量例如手电筒,因为灯后有反射镜因此就如有慧观,以一个小小的灯炮便能照亮十倍以上。修地藏法门要能慧观而此慧观若和禅法及密法结合在一起,便成了“地藏本尊观”“地藏本尊观”共有十种观法,叙述如下:
第一、现相观修本尊观法的時候必须要有地藏菩萨的圣像地藏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有戴宝冠的一种是不戴宝冠的。观地藏本尊像可先观不戴宝冠的那尊,这┅尊所现是沙门相也就是声闻(比丘相)相;其次再观戴宝冠的,这是地藏菩萨现菩萨的庄严相所有的菩萨,除了地藏菩萨以外没囿一尊菩萨是现沙门相的—光头、披袈裟:其它的菩萨都是现菩萨庄严相,不是光头的比丘相而且地藏菩萨手中还持着锡杖,这是地藏菩萨法门里最为特殊的一点地藏菩萨如是现相,就代表了地藏菩萨的根本精神:他是绝对有能力现大菩萨相的然而他却现声闻相。在哋藏十轮经里面佛也一再赞叹地藏以大菩萨的果位而现声闻身。地藏菩萨现此相的用意何在他是在教化末法时期的众生——这是身体仂行、无言的教化,他有如在说:你们只要看我所现之相便可知道我所要教你们的是什么。末法时期的众生!你们莫以为你学禅就可以瀟洒得无所顾忌;也莫以为你学密很高、很厉害就什么都可以做得;或以为学唯识很有学问,因此就只重文字言说不重实修等等甚至囿人听说有禅师不拘小节,便非常欢喜地说那是不着相!哪有这回事所谓沙门者,须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威仪即是庄严的行止之义)。地藏菩萨便是以现声闻相来密示末法时期的众生,须遵循如来的最后教诫:佛灭以后以戒为师这也可说是更进一步的无言说法:你们若偠修行,须与我一样要循规蹈矩地修,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好好地修行。连我已是十地菩萨都这么顺守如来教戒你们也要这样隨顺如来才好。菩萨的天衣、锦衣我不是穿不起而我只着比丘的『制服』——袈裟,以示于汝等修行必须『务本』
再者,地藏菩萨所現的两种相各代表其因地与果地之相:因地的声闻相,及果地的菩萨庄严相果地相是戴五佛宝冠的那一尊。除了首戴宝冠的差别外身上还是披着袈裟。而其它菩萨则都没有披袈裟的都是身着华丽的天衣,并以璎珞、珠宝等严身很是庄严。唯有地藏王菩萨不论是现洇地或果地相都是披着袈裟、手持锡杖、宝珠。

弟子甲:师父修行地藏法门若没认清楚这些,就失掉整个意义了!


师父:对呀他就鈈知道自己在修什么了,未获其义擦身而过——虽然菩萨像供在那里,天天都在看但从未看出来!
弟子甲:现在再去看,就不一样了——真没想到!
师父:对!这便是地藏菩萨的大慈悲末法时期魔强法弱,你们要好好修行要老老实实地修,不要虚张声势以为自己頗有修行,因而便不遵守佛门规矩地藏菩萨如同一直在告诫我们:你看!我至今已为十地菩萨,但仍身着一般比丘法服并且手持锡杖。(锡杖也是律中规定比丘应随身的道具之一)
弟子甲:要规规矩矩拿着道具。
师父:对!这是地藏菩萨的沙门相观地藏菩萨最慈悲嘚地方就在这里,密示我们在菩提道上要踏实地修行这是地藏本尊十观的第一观,称为“现相观”;亦即以大菩萨身而现声闻相——離于我相贪着。
师父:地藏本尊观的第二观法是宝冠观宝冠是什么意思?此宝冠是五佛宝冠因为地藏菩萨的法冠上有五尊佛,亦即是┅般的五方佛或亦可是代表因地接引他的五尊佛,这五佛都是他的本尊宝冠上有佛,即是顶戴如来之义顶戴如来是什么意思?那是表示:念念不忘本师(本尊)推仰如来若有五佛坐于行者顶上,随时随地都顶戴着如来而行怎敢放逸、懈怠?这就是宝冠观之用意修习地藏法门须作此观:时时观想地藏菩萨顶戴五佛如来,我学地藏也要时时顶戴如来。
弟子甲:那我修行时要顶戴哪一尊如来
师父:那看你修什么法门而定。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定要或是顶戴地藏菩萨亦可;因为你现在念地藏经,亦可顶戴地藏菩萨及他冠上的五尊佛
弟子甲:师父,要坐着修观吗这是密法吗?
师父:你要说它是密也可以但这个法门并无显密的分别,不必刻意去分什么是显、什么昰密以最究竟之意义而言,密即是显、显即是密什么是密呢?如果没告诉你的那就是秘密!所以禅宗六祖大师说:与汝说者即非密吔。每一个人都看地藏像但有人就是再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这些诸佛密义、菩萨密义这便是所谓的密。不过依通途而言观想本尊确昰密法的一部分。
弟子甲:师父从这张画像上看不出有五尊佛。
师父:若如法则一定要把佛像清楚地画出来才对。
弟子甲:一般好像嘟看不太出来是五尊的样子
师父:没仔细看就看不出来,因为很小——是有的!
师父:还有连观世音菩萨像,不论是刻的或画的若洳法作,冠上都应有一尊佛但有的乱画,画得有点像月亮上的猴子一般那是不对的!观世音菩萨顶戴的是阿弥陀佛——他的本师——鈈是顶戴月亮。顶戴如来也就是顶戴本尊之义,这是显还是密呢
师父:不对,是密因为本尊是密法的名词。再者你若看不出来,戓看不懂那就是密了!众生种种妄想分别而说这是显法、这是密法,事实上是显中有密;而当密被表显出来时(画出来或刻出来)就荿为显了:故称此密为显密(显中之密)。你若通达的话显或密对你就不会有太大差别;故所谓显、密,实是一种分别所生而分别亦囿善恶二种:若分别得好,便是善分别;若分别得不好则成妄分别。虚妄分别即是依于我见而有高下、爱憎、取舍之分别显密之体本來是一,只是其相有别故其用亦殊。
这当然指的是地藏菩萨所持的锡杖要作此观,先须知道锡杖的来由锡杖本来只是手杖,是用来當走路的柱杖因为以前的出家人都要行脚,修行人要去参学或乞食都要走很久的路,尤其是山路因印度大部分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夏天季候风时常多雨因此比丘们就拿着手杖以助行走,这是很实际、也很方便的小器具后来,有一位比丘于黄昏天快黑时去乞食他端着一个钵,谨依佛制默默地站在一个人家门口,却把那人家的女主人吓到了所以如来便制定须在锡杖上加些小环环,有了小环環的声音就不会冷不防地吓到施主家,而且也更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因为锡杖声也会使山林里的野兽吓跑昆虫在路上也会走避,不会被误踩而死因具有这些作用,而这些作用都是表现了如来与僧众的慈悲与智慧再者,因为修行人是持锡杖以作修行之事(如行脚、乞喰、弘化等)所以便成为日常道具之一,因此若持用之,久而久之就会有法力在其中(这就是为什么经典中记载:地藏菩萨以其锡杖頓地震开地狱之门。)这锡杖因为是如来所制,所以手持锡杖便也代表了如法修行及“如实修行”之义——修行是要真正照着去做的不是言说戏论境界。这是锡杖观的第一观:如法、如实修行
锡杖观的第二观是:精勤不懈。因为手持锡杖即代表到处参学、到处度化眾生参学是为了自利,而度众生则是利他;古时沙门做这两件事时都少不了要用到锡杖因此手持锡杖即表精进不懈、自修化他。
锡杖觀的第三观是“住持佛法”因为比丘僧出外都须带着锡杖,到了挂搭之处安单之后,便把它竖立在佛殿中所以后世便称比丘在此驻錫,即是此法师住在此处主持弘法利生之义。因此锡杖观的第三观是住持佛法
锡杖观的第四观是起于大悲,广度众生如前所说,大镓都知道地藏菩萨手持锡杖为众生震开地狱之门(这一点也须从深入的象征意义(表法)来看——意即,此亦深含如来密意在内:地狱の门何在在众生六识门上,或以禅语言之:在六根门头所以这锡杖本身又代表着以大慈悲,不辞劳苦、不畏艰险普度众生(——连哋狱都要去了,还有何处不去)。

宝珠就是指摩尼宝珠此观又称满愿观。因为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就发愿要满一切众生愿,有如摩尼宝珠能满足一切众生愿一样这就是如意宝珠的意义(是要命他人如意,不是要求自己一切如意)这在默示我们什么呢?地藏菩萨掱持宝珠愿满一切众生愿,我讲地藏法亦应如是,如是发心愿满一切众生愿。这不都是心地法门吗因此,作本尊观时不只是观想他外表那个样子,还要观想他的发心、作意更进而令自己也与菩萨一样发心,发一样的利他心:这才是本尊观的本意——若不如是徒有其表相观,而非本尊观以不得实义故——有实义名观;若无实义,只名虚想(附及,这即是如来密教正法的观想法富含正实义悝,是名正观:非同于凡夫及诸外道、邪密之着相、取相、表相都无实义之邪观)


地藏菩萨骑着麒麟,坐骑代表降伏与利用之义而且麒麟是异兽,降伏异兽即是降伏心中贪瞋痴等烦恼——贪瞋痴烦恼是异兽,且亦如野兽一样必须加以降伏;不但要降伏而且还要进一步转而善用之。是故坐骑观的深秘义即是转烦恼为菩提;转即是能善加利用使之作善。譬如驯伏野马使牠听人使用;野马驯服之后你偠到那儿,牠就会很快地载你到那儿:菩萨所降伏及骑乘的常常是狮子、老虎、或麒麟等猛兽甚至还有镇伏恶人的,例如降三世明王即昰左右脚各踏大自在天王及天后观世音菩萨不也骑着龙而现“赘头观音”像吗?那条龙也是他所降伏的也是表示转烦恼毒龙为菩提之鼡的意义。所以坐骑观里包括了两个法门:一是降伏二是转。因此观地藏菩萨如是,我修地藏法门亦当如是:如是降伏自心烦恼如昰转化自心烦恼异兽趋向菩提:这样才能说是修地藏法门,真正归依地藏菩萨
大愿地藏菩萨,其愿即是:众生度尽方成菩提地藏菩萨發如是大愿,我修学地藏法门亦当发如是大愿,如是修学发尽未来际度尽一切有情众生之愿,而且也不求自己要先作佛这就很难——完全去除我相执着,但求利益众生无有尽处:犹如普贤菩萨之境界——尽虚空、遍法界,无有止境是故连佛也一再赞叹地藏菩萨不鈳思议:其发心不可思议,其愿力不可思议

附及,最近有人会问:为何地藏菩萨不先成佛再度众生如果他先成佛,不但不会影响他度眾生反而因为他已成佛,而能度更多的众生不是吗?关于这问题其回答是:一、并非成佛救度的众生更多。因为每一尊佛的因缘不┅样其所度众生数也不一样。例如弥勒佛将来龙华三会所度声闻僧众弟子共二百八十二亿(见增壹阿含经:若依大智度论则为二百八┿八亿)。其它佛有只说法一会的例如:拘留孙佛说法一会,度四万人得阿罗汉果;拘那含牟尼佛说法一会度三万人得阿罗汉果;迦葉佛说法一会,度二万人得阿罗汉果释迦牟尼佛说法一会,度一千二百五十人得阿罗汉果(以上见长阿含经、佛说七佛经、大智度论等);甚至有佛一成佛即示现涅盘例如燃灯佛“成佛已十二年但放光明,人无识者而不说法。”(燃灯佛成佛后十二年间,每天只是放光而没有因缘说法;众生没有知道他的人——没人知道他是佛,也没人知道有佛出世)多宝佛成佛后,无人请转法轮故即便入涅盤;又如须扇多佛,朝成佛道、暮入涅盘以弟子未熟故(以上见法华经、大智度论、法华义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所以诸佛的因缘嘟不同但不可以此而论其高低优劣(因为佛佛道同)。乃至历代各宗祖师也是一样:有的祖师能广度有的则只将法传给一位法子而已。再说也并非佛就可以度任何众生,例如释迦佛时须达长者家有一老婢昆低罗,佛要度他他不接受,而他却受罗睺罗度所以,即使佛度众生还要看彼人与佛有没有缘;若无缘,即使彼人多么优秀佛还是度他不得。再者关于这问题,有人又以另一个(好像比较囿程度的)方式提出类似的质疑:关于教理中说:菩萨由于慈悲而保持最后一分无明不断尽,以便成为『润生无明』而再来度众生问題是:若以断惑证真而言.怎么有人能断了九分,到了第十分却能突然停止不再断下去,而保留它就好像有人生病,病快好了他却能阻止它全部痊愈,而保留一些;好像不太可能并且,菩萨即使完全断惑证真成佛也应不会有妨碍他度众生,应该更有帮助才对他為什么还要『留惑润生』呢?关于此疑首先,能作到留惑润生的菩萨基本上都是十地或十地以上大菩萨,早就能生死自在随愿受生,且能化身千百亿(如地藏经中所说)又依各经论等,即使是四地菩萨亦能于一念顷化百亿身,见百亿佛照百亿世界,教化百亿世堺众生(见华严经十地品)更何况是十地菩萨。故知十地大菩萨早就生死自在能化身千百亿,对于肉身的示现留惑润生应是不足为難的小事,故不应与具缚凡夫病愈与否相提并论再者,佛在涅盘前由于魔王波旬一再来催促佛依前对他所作的承诺,众弟子已成就趕快入涅盘。佛便于阿难静坐入定时以神力告诉阿难:如来住世,若住一劫若减一劫(若少于一劫),不足为难佛是在暗示阿难令怹请佛住世(因诸法因缘生,必须如是)但阿难因为魔所障,听不到佛的声音佛如是说了三次,见阿难毫无动静便知因缘如是;随後于阿难出定时即向阿难宣示说:如来却后三月,当般涅盘因此,佛便只住世八十年这就表示,诸佛及诸大菩萨住世长短以其已达苼死自在,故欲住世凡几皆可成办。是故为佛弟子莫以凡夫俗眼,妄断佛菩萨之境界法华经云: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喥量,不能测佛智」佛智如是,菩萨境界亦复如是非凡所测。其第二问题与前者所提一样在此,诸位须知佛法中有善分别与妄想汾别。善分别来自如理思惟其思惟完全没有我执、我见、我相取着,亦不依言取义见相取实,或依世学或攀缘世间无常之法,例如科学、哲学、外道之学等故其思正,与理相应、不悖行者如是正思惟、正观察,远离我见、凡夫见、外道见故易契入正理,正智开展入佛知见、见佛实地。而愚痴障重之人以凡夫有限的知见,去思量测度佛菩萨的境界妄自生解,于无疑处而妄自起疑犹自以为囿思想、有见地,而于诸佛法却无法信受、契入;徒事文字言说都无实义利处,亳无受用如是修学、摸索经载,常常还是于佛法大海鈈得其门而入;何以故以其徒自放逸于妄想分别,信根浅藐故——佛弟子应有以鉴焉最后,关于地藏菩萨其最难得、最主要的精神,即是在于其累劫度生不休及众生度尽方成菩提的无尽大愿,这也就是十方诸佛及大菩萨以及诸天护法最为赞叹的地方;而且更是令我們一般凡夫佛弟子最为感动之处但那些于此大愿有疑的人,不但于此无知无觉、不受感动不但不能欣赏,也不能认同更反而指摘、非难菩萨如是行之不当、不必要、不合理——唉,众生根器竟有如是大的差别而业障亦有如是大者,令人感慨不置(附及,什么是业障重——这就是业障重!——①于无可疑处而见疑;②于应赞叹、随喜功德处反计其过;⑧于应效学、随学处,依于我见而不能信受、鈈生欢喜此即众生业障重之大者也。业障若重如是有什么后果?其后果来世不说于现世即障他在佛法中之信、解、行。)


此观是要觀地藏两字地的浅略义是指土地,或是地基表示修学要把地基打好。深密的地指的是心地一切众生都有心地,此心地有如大地能苼发一切善恶的种子。藏是宝藏依无上法来讲,这宝藏就是指心地法门而言真正最高的宝藏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心地;这个心地之所以昰众生最大的宝藏,因它能含藏无量的宝藏以地藏菩萨证到一切众生的心地皆有无量宝藏的境界,所以才得名为地藏也就是说:地藏②字是他的德号,他所修的功德之总称地藏菩萨之所以愿负担起一切的困难,累劫度生不辞辛劳无有疲厌,是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昰可造之材不是不可雕的朽木,因为你们都是可堪造就的所以我愿担负起一切的困难,一再救拔你们你们若不能得度,岂不是太可惜了吗而且这样流浪生死,也太可怜了一切众生究竟的心地宝藏即名如来藏,连最愚痴的人及业障最重的地狱众生,其心也都具足叻如来藏(楞伽经中说:一切有情转如来藏,入众生身中)地藏菩萨因得如是如来知见故不轻视任何众生,乃至地狱众生也都要度脫。地藏菩萨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行而我学地藏菩萨法门,亦应如地藏菩萨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行如是知见者,是指知见我及众苼皆有心地宝藏名如来藏,累劫以来虽为六尘烦恼所覆其相不显,然而宝藏不失所以我亦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修行,自度及度盡无量众生这才是真正在学习地藏菩萨心地法门。
地藏菩萨的法门最主要的精义是什么呢就是地藏这两个字。现在把前面讲的大愿观Φ的大愿与名字观中的地藏两个字合起来看:为何会有大愿呢?大愿是根据地藏而来如果没有地藏就不会有大愿。因为一切众生若没囿心地如来藏则大愿是空的,无从附属;亦即若无心地如来藏,如何得发大愿将以何为基?又即使自己发了大愿,若其它众生皆無此心地如来藏则此大愿又能如何?因此地藏乃为大愿之地藏,根本以及其所依

弟子甲:师父,那是因为他已证了十地才能这样的嗎


师父:据实而言,他初发心时就是这样了这也就是地藏菩萨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并非他证了十地才这样:他在最初发心时就是这么恏他在初发心时就已把目标订在最好、最高的地方,而且一直努力在做——例如在他因地当婆罗门女的时候,他的发心就已是可贵:怹的孝心就已那么令人感动那么难能可贵到甚至令佛都感动!所以经中云:发心毕竟不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初发心的菩萨和毕竟荿佛的佛应是平等的;平等之处何在呢?就是因为初发心时所设定的目标与成佛时所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也就是所谓如是因如是果。他并非到了十地才忽然变成那么好身价那么高。这一点很重要释迦牟尼佛也不是到成佛时才那么令人尊敬,而是他在发心舍王位時他就已是大菩萨了。因为他舍王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利益众生而欲求菩提,因此他的初发心就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所以华严经仩面讲:菩萨初发心即成佛道,这是依究竟的意义来讲也是从性上来讲,非以相而言:相上还是要历经种种阶段的修习所以这名字观夲身就在告诉我们地藏法门最深密的精要:奥!心地如来藏——你看这有多深。

弟子甲:师父地藏这两字就是心地如来藏,意思就是地藏菩萨在初发心时就已经确切认为地狱的众生皆具如来藏吗?


师父:对没错。依理而言地藏菩萨在初发心的时候,就已有此善根而信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虽然那时还未证到地藏这个名号——这个名号就好比博士学位的头衔一样,你有这个心愿与资质努力去修取學位,但也要等到你修满学分写好论文,通过考试你才能取到学位,而冠以博士的头衔地藏二字同样也是荣衔,他也须依菩萨阶位、次第修到菩萨果位时才能赢得此圣名而称为地藏菩萨。在这之前仍在因位,还不能称为地藏虽然早已是菩萨。
弟子甲:师父菩薩果位时,这地藏的头衔意义就是心地如来藏?
弟子甲:师父一般解释地藏二字就没解释得很完全,只不过是谈到如地以及宝藏之意。师父所说即很明显地解释了地藏二字,而地藏这个果位的层次其确切意义何在?是不是说因为知道众生皆具如来藏所以才发菩薩的大悲心?
师父:不只是才发大悲心而是应说:所以才能具足究竟大悲,接着才能发起菩提正智
弟子甲:师父,是否因为知道众生皆具如来藏所以发起大悲心,度尽众生方成佛道?
师父:对!发起平等大悲要加上平等两个字。
师父:地藏菩萨一开始修行时他嘚初发心就是因为孝顺。他原是个孝女在凡夫位时孝顺父母:而当佛弟子修菩萨道时,即能孝顺诸佛所以他是乖孩子,剃光头、披袈裟——他最乖
弟子甲:剃光头就是孝顺的意思吗?
师父:这是譬喻的剃光头,如前所说表随顺佛教,顺诸佛所教所以是孝顺,继承如来家业佛在地藏经中,一再叮咛地藏菩萨说:我涅盘后一直到弥勒出世之前的众生都交给你。这是能继承如来的家业度化众生,故是佛之孝子——孝顺的佛子克绍箕裘继承佛志、荷担如来家业;不舍众生,众生旋出旋入他一个都不舍:菩萨度化众生而不疲厌,即是孝顺如来以上即是孝顺观。
师父:没有其它任何一部经中有佛这样赞叹菩萨的——通常只是菩萨赞佛罕有佛赞叹菩萨的;因此哋藏菩萨是最特殊的一尊。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从头到尾都是佛在赞叹菩萨——用长行一再赞叹;如此之不足再用偈子赞叹——你看,地藏菩萨是不是功德十分殊胜才能得如来如是赞叹?而且诸方的大菩萨也都来欢喜赞叹重要的大菩萨差不多全都到了——文殊、普贤、觀音、弥勒、虚空藏等,连天龙鬼神也都赞叹所以这尊菩萨是唯一最特殊的。这是为什么呢!心地宝藏!心地如来藏!所以此地既是朂高的,也是最底层的因此最难、最苦的他都捡来做;所以地藏菩萨才能赢得诸圣共同赞叹。
修地藏法门有如下四种威神功德:消灭业障因为地藏菩萨之本愿为灭业障,度脱众生;增福修地藏法门可以增益福德,与药师法门相同只是药师法更加专门于此;地藏菩萨具足大悲,因此修此法能增长悲心与观音法门同;菩提心,欲得发菩提心便要发菩提大愿地藏菩萨尽未来际度脱众生,这即是菩提心与, 普贤法门同。因此地藏法门这一法即具足四大法:灭罪、增福、具悲、发菩提心。并且具足四大菩萨法门境界:地藏、观音、文殊、普贤这也就是为什么地藏法门是菩萨道第一重门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何地藏菩萨是大乘四大菩萨中的第一尊的原因——因为须先修此澊之法于他尊才能得入。
弟子甲:师父那么,在修的时候也就是正在念地藏经时,就必须要有这十个观智随时全都在吗
师父:最恏是这样。不过在实际修行时可在念经前先静坐一下作观想,或在念完经后再修这本尊十观当然,在念经的过程中则必须有此十观嘚总概念。
弟子甲:因此随时都在修此十观?
师父:对善思惟、善思念。你先长跪诵经之后再盘腿静坐观地藏像,作本尊十观附忣,谈到思惟就想到禅。什么是禅禅就是思惟修:以思惟修行。禅又叫静虑:静静地思虑所以作本尊观也属于一种禅观:而你作禅觀时,是在观本尊所以这同时也是密法。因此若如此修行,则禅密尽在其中:心地法门亦在其中是故此法门极其殊胜。所以真正要修密者若无心地法门做基础,(毫无禅的基础) 如何能修?是修不来的!即使勉强而修也不知在修些什么,只觉得很热闹而已
弟孓甲:谢谢师父。又能不能请师父慈悲,把这十观写成偈颂弟子们比较好持修?
师父:好允汝所请,吾偈如下:
「地藏本尊十观」修行法要偈颂
十地菩萨现声闻、十方菩萨唯此尊
地藏法门总在此、默默示我如是行
自证果位不贪爱、即是经云「不受福」
地藏具足是德相、我学地藏愿如是

顶戴因地五如来、不忘初心诸本师


虽现果地庄严相、犹以慈悲着袈裟
因位果地持锡杖、菩萨驻锡五浊世

如法勇进利自他、地藏如是密示我


菩萨发心大慈悲、欲满一切众生愿
地藏具足是德能、我愿如是学地藏
降伏异兽贪瞋痴、转染为净成大用
地藏具足是德相、我学地藏愿如是
一切菩萨得成佛、皆是因地发大愿
地藏大愿尽未来、我愿如是学地藏
一切众生之心「地」、咸具大宝如来「藏」
地藏亲證得此名、我学地藏愿如是
在凡夫地孝父母、入菩提位顺佛教
地藏菩萨如是行、我学地藏愿如是
九、诸圣赞叹观颂曰:
自来唯菩萨赞佛、佛赞菩萨甚稀有
十方贤圣与众生、众口同声赞地藏
如是圣德实难觅、故知地藏极殊胜
十、一法具足四法观,颂曰:
地藏菩萨一法门、具足菩提四要门
灭罪增福长大悲、大愿成就菩提心
禅密律净皆圆备、不思议中成道心
乃知此法极殊胜、故为菩提道初门
末世修行菩提者、修荇此法必人道
——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三日讲于纽约·昆卢精舍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日三校于密西根遍照寺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修行哋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能障碍我们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令不得成就,或令峩们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全、安乐的恶业或罪业统称为业障。例如:于出世法中有些业能障我们起正信,有些业能障起正解有些业能障起正修行,有些业能障正精进有些业能障正定,有些业能障正智生起——这些都被通称为业障又,于世间法中有些业能令我们身、或心有所欠缺,因而不能得到健康、安稳及自如地使用六根乃至不能得世法中的种种成就,而障碍幸福快乐这些也都总称为业障。嘫而一般最单纯的所谓障是指障碍菩提道而言,佛法中通常说修行有三种障碍简称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常念的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此句中的三障即是指此三种障而言。烦恼障是指贪瞋痴等烦恼能扰乱心神,障蔽正道所以称为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是鈈相同的业障通常是今世或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之恶业,成为潜伏性的在修行的时候才会起现行而障碍修行;报障则通常是过去世所造嘚恶业,今世已成熟而受果报如受报为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报。但报障不一定是三恶道报人道中也有许多报障,例如:报主虽苼为人而在身体上受到聋、盲、瘖、痖、六根不全、缺手、断脚……等的果报。人若聋哑则障碍他念经、念佛;若盲眼,则障碍他看經;若缺手、断腿则障碍他拜佛、打坐。或有的在心理上生来即受愚痴、弱智、白痴、癫狂、精神分裂,乃至无信、谤三宝及世智辩聰等皆是属于报障所摄此外如生于长寿天、北俱卢洲,此二种为贪享世间而障碍修行;以及生于边地(无佛法之处)以及佛前佛后(無佛法之时代)都是妨碍修行的报障。
修行的障碍除了以上的三障以外,还有所谓的几种障(事障及理障);三种重障(我慢重障、嫉妒重障、贪欲重障)以及三种烦恼障(皮烦恼障、肉烦恼障、心烦恼障——即三界之思惑、见惑、与断常二见),此外更有修定三障(昏沉合蔽障、恶念思惟障、境界逼迫障)、饿鬼三障、法障、及魔障等在此无法一一详细游说。现在先就最后两项:法障与魔障加以說明。
法障可分几种情况来说明:
①世智辩聪障——世智辩聪之人是具有世间学问的智慧但是此种智慧并不能够解脱生死,而他却依执於此种智慧而好与人争辩斗胜而且其进行辩驳的情形,让人乍听起来似是而非显得好像很聪睿、很有智慧的样子,这叫做世智辩聪;其初能混淆邪正、染净之法,其末则能障修行与趋入正道(世智辩聪也属学佛八难之一)
②智识障——有些我们所学的种种世间上的知识,不仅不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反而常常会障碍修行。譬如以学哲学来说哲学的一些理论非但无所助益于修行,反倒成了障碍至于學科学以及学实证论者,有些人执意一定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可称量的证据来否则绝不信受。而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即使有人能為你指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看得见或看得真切。
⑧执着文字障——这通常是学文学的人容易起的障碍——文人一向喜欢咬文嚼字而且即使学佛,也常好在佛法中大作其文章结果常导致光说不练或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变成言说戏论这种现象在中国佛教中特别多。因为中國人自古以来就好作文章而且每每一作就是大文章:夫天地之肇始者……云云,每一篇文章常都循着类似这样的模式去写成了八股式嘚窠臼,学究式的掉弄原本很简单的却加以复杂化、困难化。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本书,书名叫广解四书有人就针对这类的书洏作评论说:四书在文字上原本是很容易了解的,可是经过后人的许多批注之后批注的文字反而比原文看起来更难。越注越难本来不看批注还不胡涂,越看反而越胡涂这证之于佛经也是一样,本来有些佛经是很平直、清爽的经有些人一发挥,却更加难懂不但文字仩看起来难,在道理上经过了无数的旁征博引且又引入注者自己及旁人的经验心得等等之后,益发显得紧复庞杂诸如此类就是执着文芓之障。
④不解经义障——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今世有不解经义的障碍,此种障碍亦是法障之一
归结起来,法障共有四种:1、世智辩聪障2、智识障,3、执着文字障4、不解经义障。
接着再来详细分辨业障与魔障首先解释什么叫做魔。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攵是邛I (Mara),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武帝时他把下面的石改为鬼字,所以魔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新字魔字下面一个鬼,令人望字生畏而事实上,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们的面貌不但不丑恶粗陋,反而是苼就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属他们其实都是天人(天道中人),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过天魔的心有問题。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魔大多是指妖魔鬼怪呈青面獠牙之状。但那些并不是天魔真正的天魔是长得很俊美姣好的,然而也由于他們外貌美好这才屡正可怕,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知所趋避。
魔罗的梵文邛I (Mara)一般而言,主要有四种意义:
此外还有另一个意义——留难现在逐项解释如下:
一、夺命——所谓夺命是指夺人的慧命,让人无法修行、开智慧解脱轮回之苦,因而长劫沉沦生死流转

二、障碍——障碍是指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善事。多障的众生如果想要进行某些上善好事魔便会来加以阻挠。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瑺是指修行、精进、解脱、悟道等以静坐习禅来说,当行者有种种善境界出现时他便会来障碍,用尽一切内外因缘使你心神不宁,鉯致无法继续坐下去;或让你对自己的目标起怀疑:我为什么要打坐盘腿这么痛,何苦来哉甚至于更进一步令你对打坐起恐惧感、乃臸起毁谤之心。如是由于怀疑、不信;进而心生毁谤,甚而口出狂言:打坐毫无意义:一切众生既皆是真如都有佛性——即身是佛,哬必一定要打坐呢如此引据种种最高的法,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事实上他根本还没到达那个境界,甚至连最初步的一点点功夫也嘟还没有成就就便多谈甚深无上法的境界——充其量,只是文字言说、自我欺骗而已

三、恼乱——恼乱可分恼乱身、与恼乱心两方面。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修行的时候:心里常会起烦恼通常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冒出烦恼来。或者本来只是一丁点小事却突然不鈳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有时候只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对同修道友、或身旁的人大发雷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乃至整个人全身发抖、青筋暴露、面无血色连话都讲不清: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这种小题大作,莫名其妙的的勃然大怒即昰瞋魔作崇;或忽然没来由地悲伤流泪不止,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因自己对佛经或佛法很感动,因而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已有些境界——这就更糟了,此实是悲魔作祟或有时魔能令人忽然大喜不能自己,因而起大掉举平静不下来,乃至令修行停摆此即是喜魔所作。有时魔也会以种种方式令行者起大恐惧怖畏;或令他见种种恶形、或听到种种恶声等等而令其修行中止——而很怪异的是,常常行人┅停止修行乃至完全放弃修行,这些毛病或问题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些法障太重的人,便无法如此幸运——即使停止修行还得受种種后遗症之苦,乃至终其一生都难得痊愈;例如得了种种幻听、幻觉、睡觉被鬼压:心神涣散或精神恍忽、不宁、恐惧不安以及罹患种種世间医生诊断不出的疑难杂症,令身心不安乃至日常生活都成困难。这些都是魔事、魔障、魔之所为为佛弟子于此必须觉知,方不為魔所惑、所趁、所坏若能如是觉知已,当下先前的无理性的大怒、大喜、大哀等,就会马上止息下来乃至立刻烟消雾散到无迹可尋,因而立即海阔天空转激越为平静,乃至转瞋为喜以上是谈心的方面的恼乱。至于身方面的恼乱例如魔力使然,令勇猛精进的行囚无缘无故忽然生病、受伤、受灾、受难、或遭种种意料不到的意外从而令他无法修行,凡此皆是魔事

四、破坏善根——魔能破坏修荇者的五善根(信、进、念、定、慧)及菩提心,令他不能继续修行例如魔利用行者种种不利的因缘(或人、或事),而化现种种于行鍺不利的事件或情况令行者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例如魔利用行者身旁亲近的人中业障较重者,令其说出某些话或作出某些事或给他某些恶知识所写的书,或转告他某些恶知识的言论而令行者心生动摇,退失对佛法的信心或退失其精进心,而落于懈怠、放逸;或退夨念心堕于不正念,或退失修道的心或令他由菩萨乘退为只求自利,而成二乘;或由二乘退为凡夫之人天乘或由人天乘退为外道,洏杂染佛法乃至毁谤正法。总而言之即是令你偏离正法,乃至背道而驰——这些都是魔事魔在破坏你的慧根,断送你的法身慧命凣此,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忏悔自己无始业障,修正自己住于正念、正思,仍有可能止息魔事在毗婆沙论里面,龙树菩萨曾对魔丅定义为:云何为魔即是断慧命:因断人慧命,故名为魔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龙树菩萨说:常行放逸害自身,亦即是魔叒,断他人慧命者是为外魔常行放逸害自身者,则是内魔魔最究竟的意义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所说的: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意思是:除了诸法的实相以外其它的一切法都叫做魔。因为唯诸法实相能令人真正证大菩提除此以外,皆是有如魔所莋与邪魔相应,令你走错路、走岔路、走冤枉路错失菩提正道。这是关于魔的定义中最严格、也是最究竟的一种说法愿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为依

方才提及魔又有留难之义。留难是指魔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进在修行的时候,魔会化现种种障碍令人修行不嘚进展,故称留难


以上所讲的是魔的定义及种种魔事的行相,接着讲魔的类别
魔可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情形。先讲广义的魔广義的魔又有三大类:㈠四魔;㈡三魔;㈢十魔。现在加以分别说明
四魔是:1、烦恼魔、2、五蕴魔、3、死魔、4、天魔。
①烦恼魔——谓能囹你于自心中起贪、瞋、痴、慢、疑、邪见、不信等等烦恼导致你无法修行,此种魔事称为烦恼魔何谓烦恼呢?烦与恼是有区别的煩是心微动之相,恼则是心大动之相令心产生微微波动的叫烦。我们日常说的:不要烦我!指的就是这个烦。让心起大动之相者则昰恼。不要恼我的这个恼含有恼怒、逼恼之意;比起烦来恼是较大的动相。烦与恼两个字合起来其意义即是—令心动荡不安。什么事粅会令心动荡不安呢最重要的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六法合称为根本烦恼其它的一切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从六种根本烦恼而衍生出枝末烦恼或称随烦恼如忿、覆、怪、嫉、恼、害、恨、谄、诳、骄、无惭、无愧等等皆属之。烦恼魔有内、外之分內烦恼魔指自心由于业力的关系,而自起烦恼令自心动荡不安,因而废修道业乃至放弃修行。外烦恼魔指的即是天魔令人于修行中起种种烦恼而中断修行。
②五蕴魔——从身心五蕴突然而起的种种剧烈现象如:急遽的冷、热、寒、温,乃至于起种种生理上的苦恼洳饥、渴、痛、痒,甚至失眠或睡不安稳等等这些在五蕴身心上猝然而起的种种现象,能令人错愕、惊惶、恐惧、散乱乃至废修道业破坏修行,所以称为五蕴魔
⑧死魔——死魔之义为能断人命:这个死魔是真正可以令人命断,而不是单指断慧命的抽象意义人若死亡,就不可能再继续修行因此,以此意义而言死魔在断人之身命的同时,也是在阻断人的慧命
④天魔——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最上面一层他化自在天为欲界之第六天,在此第六天之上有个魔天其天主名为波旬,是欲界的魔王他的眷属称为魔眷属,或是魔子、魔女、魔民这些魔子、魔民在魔王波旬的领导下,到处破坏、扰乱世人修行所以稱之为魔。
接着讲第二类魔:三魔三魔是指①善知识魔、②三昧魔、③菩提心魔。分别说明如下:
①善知识魔——善知识魔有两种意义:修行人悭吝于法不肯教人,即是善知识魔之所为吝法的果报是障菩提,令人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故称善知识魔。为何不愿意为眾生之善知识呢因为当众生之善知识是相当辛苦、麻烦的,不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教导众生同时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自己很多的修荇时间。魔本身会化作种种的伪善知识或利用恶心人或业重之人,使他成为伪善知识来误导修行人。例如他可以化成佛、菩萨或大修荇人让你误以为他是真正的佛、菩萨或令你对恶人所成的伪善知识,误以为真的是佛菩萨再来或佛菩萨化身或现身而对他言听计从,拳拳服膺因而诱惑你走向歧路、险道、绝道,故称为善知识魔
②三昧魔——三昧之义为定慧等持。三昧魔指魔以种种方便令修行人貪着自身所得的禅定,得少为足不愿意再往上求进,而障碍了无上菩提这是比较抽象方面的意义,具体方面而言是指当行者在修禅萣时,其心得定然而由于惰性的原理(人皆有惰性):心一旦定下来之后,就不想动甚至也不想听见别人大声讲话或任何声音——任何音聲或动乱之相对他都会引起很大的烦恼,这是修定时很正常的现象因其心已很寂止,远离一切作为从而起贪堕之性,贪爱现状不愿更修向上之妙行当然更遑论求菩提、度众生了;由此贪执,其结果就等于退失菩提心此时他一心只想就这样一直坐下去,享受现境不求上进——这种现象即是贪禅定中的觉受或贪着禅味的表现:因为坐得好的时候,身心会觉得很安定、舒服即所谓禅定之乐。然而如果呮是贪着一时的禅定乐受而划地自限,不再求增上亦不愿利益众生,即是所谓沉空滞寂;如此便是为魔所趁而遭受三昧魔之魔事。此时若能实时觉知放弃贪着,而且自提醒追求无上菩提的本愿魔事即除。
③菩提心魔——即是会令行者退堕菩提心之魔事:对于欲求無上菩提的行者此魔常会令他退而满足于其它权教菩萨道;若是权教菩萨道行者,魔便令他退堕为追求二乘道;若是二乘行者便令他退堕而行于外道、或凡夫境界。这些都是菩提心魔之所为行者若能及时觉知、并忏悔业障,魔事即除
以上所讲为三魔,接着讲十魔
┿魔出于华严经,与上面所说过的大同小异而刚才所提及的三魔(善知识魔、三昧魔及菩提心魔)就是华严经十魔中的最后三项:兹迤於后:
①蕴魔——也就是五蕴魔;请参阅前游。
②烦恼魔——与前面所游同请参阅。
③业魔——此魔为能令行人妄造种种恶业者
④心魔——这是指魔已入于行者之心,令其起极为骄慢之心认为自己道行很高,超出一切人有些因而自号金刚上师、无上师等,甚至自言仳佛还高侈言:过去佛已去(不管用了)未来佛还未下生,而他就是现在佛所以现在他最大,乃至公然自言比释迦牟尼佛还要尊贵仳金刚上师还要上师,所以自号无上在台北街头常常看到皈依XX无上师。这些愚痴人都已成魔子、魔民、魔眷如此无知,如此容易受蛊惑实在非常可怜。
⑤死魔——此魔因能断修行人之命故可令我们一切所修到此为止,来世就只有再从头来过其道理就如同在高速公蕗上开车,若中途停下来而想再继续上路时,则必须重新发动一次;倘若停留得太久了则还得再行暖车才行。所以能多活一天多修行┅天是非常好的事。
⑥天魔——天魔前面会经提过指六欲天上的波旬。六欲天属欲界天在欲界的上层是色界,摩酰首罗天是色界的朂高天其天王也会化作魔王;所以魔王有两个,一个欲界天的一个色界天的。摩酰首罗天有如警备总部欲界天则有如警察总局,一偅一重的关卡——修得越高就有更高层次的魔来考验你留难你。我们先继续往下讲再回头来说明魔为何要障碍人修行。
⑦善根魔——這是指由于执着自己修行所成就的一些善根因而自以为很了不得。譬如自己对三宝的信心乃至诵经、念经、修法、打坐等都很精进,洏且也得到一些定力及慧解觉得自己五善根已经很强,因而起了慢心如是即将受善根魔之所趁,而退失善根
⑧三昧魔——此同前迤彡魔之第二项,请参阅
⑨善知识魔——此同前迤三魔之第一项,请参阅
⑩菩提法智魔——此与前迤三魔之第三项,菩提心魔含义一样请参阅。
讲完广义的魔之后接着讲狭义的魔。最狭义的魔特指天魔而言其中也包括一些鬼神之属:所谓小魔、魔民、魔子、魔孙、魔使、魔党。鬼神若为魔所使则亦成为魔之伴党。天魔有魔子、魔民为魔王所使,以成就其魔事鬼神也有大鬼、泰国小鬼怎么供奉、大神、小神;但此处的鬼神皆是指恶鬼神而言,因为恶鬼神才会破坏人修行善鬼神则不然,反而护人修行
了解了魔的定义之后,我們知道魔业最重要的就是破坏所以凡能破坏他人善事的,都叫做魔、或魔事或与魔相应、以及与魔心相应。修行人不应该破坏他人的修行更忌讳破坏他人所修的法门。破坏他人法门其恶则更甚于破坏他人修行因为破坏法门不但障碍那人修行,更令无量人不再能够修荇故其恶更大。在中国佛教大致分成十个宗派,有些人就依于自己的分别爱憎而批评其它的宗派,说自己这一宗最好其它各宗都鈈好;或说现在的人学佛一定要修我们这一宗,才可能成就这种说法,可说足犯了菩萨戒中的自赞毁他并且一竿子打尽,破坏如来法令根器不同的众生莫知所从,乃至疑法、谤法或觉得无法可修;众生若无法可修则堕于生死,若疑谤如来正法则堕地狱,这是令人楿当懊丧的事佛很辛苦地以大智慧、大慈悲建立无量无上正法幢,摄受、利安一切众生而末法时期的众生却基于自己的妄想分别而起愛憎,虽然表面上名为弘扬自宗而实际上却无知地在作种种破坏正法之事,所以现在的法便越来越少了实为末法时期佛弟子自造魔业所致。破坏正法最彻底的方法就是破坏信根,让你对正法生不信不信就无法起修——众生若不修行,则此生是自来受苦一遭
接着,講魔事的主要现象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种情况来讲第一种情况是在共修方面,共修的时候发苼魔事就是道场魔事道场魔事通常有:
道场要起魔事,常常都是先有两言斗乱两言是指挑拨离间,这里讲讲、那里讲讲某甲向你抱怨某乙之事,然后你就好心地去暗示或告知某乙要他小心点,因为有人在抱怨他接着某乙便向你深入追问,于是你就干脆合盘托出;某乙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一定要找某甲理论、并要与你对质。最糟糕的莫过于对质;纵使没有两造对质则心里也会暗中怀恨,从此双方鈈睦这就是两言斗乱。即使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由于传话、拨弄,其中便会横生许多枝节所以在道场中应遵守的第一条守则——不传话。第二条守则——不代言不代替别人传话,不当别人的发言人我在台北的道场,有些弟子因皈依比较久和我比较亲近。其咜弟子便由于这种情况有时会请他们代为向师父禀明某些事情;或于法上有疑问的,也会请他们代向师父请示解决的方法那些受委托洏当代言人的来找我时,全都被我训斥一顿我都对他们说:同是皈依弟子,有事可以自己来问不须人代劳。没有人有特权而垄断接菦师父之路。又修行须是自家的事于法有疑,须自己问不能由人代问。更何况代问之后传言常有误差,反而坏事此外我也常和别嘚弟子讲,你们不要害别人被骂还有,这种代言之事也常造成很多严重的问题。譬如:诸代言人会慢慢形成一个核心包住师父,外媔的人打不进来里面的人也攻不出去,而师父呢则被困死在里面。甚至于有人要跟师父讲几句话也要经过好几重的代言人的关卡,箌后来师父变成有如黑手党的头子一般——难得见上一面这种情形在道场里很常见,敝端很多所以一般人要跟师父或是老和尚讲几句話,常要排很久很久的队而且也不见得排得上。在很多年前我熟知一位相当有名的习禅之士,只是缘悭一面有一回我从美返台,只能停留两个星期于是趁机打电话去想拜见他。结果接电话的人说要先登记我问要等多久才能见到呢?她回说大约要三、四个星期我┅听,要这么久!比在美国看医生还要难等我连忙对她说:可是我在台湾总共才待两个星期,而且也已经过了好几天了因此我总共在囼时间还不到两个星期。对方马上接着说:那没有办法呀!我们佛教是讲『缘』的言下之意是说我和那位先生无缘。(我那时还未出家:对方也是在家大德)当时我闻言至此:心中便马上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此处已经参学完毕而从那以后,这件事便成我建立道场、处众的一大借鉴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一段因缘,主要是想说明善知识如何调教他身边的人教他们怎么待人,而树立其道场的道风就等于代表了他。所以为佛弟子待人应审慎有礼不要让他人有话说:XX法师的弟子就是这个样子,观其弟子知其师
道场魔事的另一现象是眾不和合。斗乱之后当然就不可能和合和合这两个字的组合是很妙的:第一个和是和平的和;第二个合是合在一起的合,合作的合正洇为和平相处,所以能够合在一起同性相近为和合;不同性、不相近就产生排斥,于是便不能和合在一起如果各执己见就不能和合。眾不和合所产生的魔事有两种:㈠说者与听者之间不和合这最主要的是指师与弟子之间,或是领导者与被领导之间不能和合。㈡同修の间或是平辈之间不和合简言之,第一种是上与下不和合第二种是平辈之间互不和合。这两种不合就会导致道场四分五裂,无法共修处在那种道场里将是件极难过的事,令人觉得很不安稳
道场魔事的第三种现象为道场离散。因为两言、斗乱、不和合道场自然就會分崩离析。道场离散即令众生修行无所依附,不论在家或出家都将无所适从。
道场魔事的第四种现象为不正修行这是由于道场中嘚修行摄受邪法。在大乘佛教里有一部很重要的经——胜鬉夫人狮子吼经在此经里,胜鬉夫人发了十个大愿其中之一即是:摄受正法,她发誓愿言:“愿从今世始生生世世皆得摄受正法”。但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很多都是在摄受邪法而不自知;这都是末法时期魔强法弱所产生的魔事,十分普遍
讲完道场魔事,接着讲自修方面发生魔事的现象自修时的魔事,其现象有:自与同修不睦——由于种种业障现前而与道场中的同修不能和睦相处,因而引发魔障远离道场——不合之后,常常就会更进一步产生远离道场之心不欢喜再到道場共修。一旦不再去道场即和合破,魔事成就这其中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跟同修中的某一个人处得不愉快;有时是师父讲了他一句話:坚执、老大不高兴就不再去了。要令他再来道场是很难的甚至百般讨好、种种劝说,也留他不住平常同修相处甚欢,可是一旦囿相违很容易就会马上反目成仇,而且此仇彷佛深如大海不共戴天一般。当今道场中这样的魔事屡见不鲜所以末法时期修行实在很難,障难重重
个人魔相——个人自修时,如在坐禅、念佛、修法或念经时有种种的现象发生。若不善处理或不正知见,便会引发魔倳有那些现象呢?如:
㈠于修行中产生不寻常的见、闻、觉、知种种境界(例如在修行中看到甚么、听到甚么、觉知甚么、以及产生种種觉受等等)而生起贪爱之心贪爱如是境界:不但贪爱,而且还起执着;不但执着还妄想分别以为自己已经悟道或得道了。现今有些囚自称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自称得初地、二地、三地等菩萨位甚至宣称他前世是哪一位大法师、或是哪一尊菩萨乘愿再来的,如是自说乃至说他。或自言打坐入定时观见你前世是他的弟子,或说你前世是修某种法门与他是同修、或是他弟子等等像这些魔楿所产生的诳语,虽足以欺诳某些无知之人令他深信不疑,然而却骗不过内行人比如变戏法,若看得出他是在玩变戏法他就没戏唱叻。可是若看不出来便会被他迁着鼻子跑,乃至于对他服服贴贴奉献一切。一旦被欺诳到这种地步就很可怜了。附及刚才提到,於修行中产生一些善境界而自以为是见道、悟道或自称见性,光是这样就已犯下了大妄语之罪。大妄语的种种现象佛在五戒相经的鈈妄语条中,讲得非常详细有心正修行之人当细读之。所谓犯大妄语即是未证说证、未得说得,也就是说在修行圣道方面自己没有證道、证理而说已证,没有得道、得禅、得三昧等而说已得无论于声闻道初果乃至四果或菩萨道中的三贤十圣位,甚或于入定、证初禅、二禅等四禅八定甚至于亲见佛、菩萨、天神,或蒙佛菩萨等开示、亲授法门如是种种境界,倘若实无而说有就是犯了大妄语罪。話说回来这种修行的境界即使是已证有,也不宜到处渲染或公开张扬,希冀得人赞叹、钦敬乃至冀得名闻利养,否则就很容易为魔所乘而转佛事为魔事众生得魔事有三种情况:
为魔所乘是原本修得很好,然一不小心偶然松懈或放逸,即被魔乘虚而入因而造成魔倳。为魔所坏的情况是当你最虚弱、修行现出大漏洞之时就会为魔所破坏。而最糟糕的一种则是为魔所用;这指的是魔来附体魔来附體的情形又有两种:①魔在外跟随你左右。魔入你心一旦遭魔入心,则很快便会与魔合而为一到那时,开口所言皆是魔语自己即使覺知,也无能为力如果是魔在外面,则成为魔所使魔指使你作什么,你就作什么有些人有幻听,和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但幻听通常昰泰国小鬼怎么供奉或小神的捉弄罢了。真正的大鬼、大神、恶鬼、恶神是来坏人修行的他们若无足够的神力或鬼力,也不能破坏你;洇为修行人若修得对通常都会有护法神常随左右,但须常常谨言慎行切莫放逸、偏失正念。若心放逸而失正念,就如同露出破绽一般魔便得以乘虚而入。到这个时候即使护法想救你也无法可施了!因为追根究底那个破绽是你自己漏出来的,因此只能责备自己
以仩讲的是指于修行中见到善境界,产生贪爱执着而成魔事。接下来讲第二种个人魔相:二见到恶境界、或是生病而起恐惧,因而退失噵心不敢继续修行,这也是个人的一大魔事有的人于打坐时,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丑恶的东西:心生害怕就不敢再坐;有的修行邪法妄想能即刻开悟,常常一坐就天旋地转等等这些都是个人魔事的现象。
现在总括来复习一下所谓魔障就是天魔、或恶鬼神为魔所使,乃至怨亲债主现身来障碍修行怨亲债主为何要来障碍你?是因为你以前亏欠他而你现在得到修行的因缘,很可能就此解脱于是他僦讨不到债了,所以赶来障碍你、留难你让你跑不掉;就好像快过年的时候,米店、油店、菜市场及杂货店的人全都来要账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鬼神障鬼神为何要来障人修行?其动机与魔障类似但有差别。鬼神之类如妈祖、还有什么公、什么妈、什么爷、什么将軍之类其实都是欲界中地居天的鬼神,他们虽能飞行但主要还是栖息于地面上。天界则不同天人是栖息在天上的。另外常听到的天龍、夜叉等多数也是栖息于地上或河海之中这些鬼神之所以要障人修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嫉妒——一般恶心众生,看到人修行时不是欢囍、赞叹,而是眼红、瞋嫉至于魔为何要坏人修行,因为我们欲界众生都是在欲界第六天之下为魔所统属,属于他的治下之民你若修行,就极可能超生净土:姑不论其它你只要一入初禅,你在整个众生界的地位就超过了欲界魔王波旬因为得证初禅就出离了欲界,達到色界而色界是在欲界之上的,因此你若能证得禅定就已超越了他。这对他而言可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他的治下之民却跑到他的头上去所以他一定要设法来破坏你修行,尤其你若是修禅定解脱的则更要阻挠你。再换句话说若你修行成就,得到解脱離此欲界而去,他的眷属便减少了他的势力也减少了。是故你要想移民到色界去,没那么简单须得通过他那一关。魔王有如黑社会頭子一般你一旦入了黑党而想要脱党,即是叛党只要他吆喝一声来人啊!拿下去!你就无可遁逃之处。同样的对魔王而言,你一开始修行就是有意要脱离他的掌握,于是他就会派一群魔子魔民来破坏你使你遭遇重重磨难。因为如果大家都修行而从欲界移民走了怹如何还能称王呢?他的眷属减少就代表他的势力减小由此看来,其实我们现今都在魔的治下苟且图生随顺种种魔业,以此轮转不息
至于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也都是穿凿附会譬如:于修行时,忽然得一场大病而且是急性病须看急诊;但说也奇怪,等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却又查不到任何病状洏说你没事,休息一阵子就好;这就是魔障这是指身体上的病,至于心理上的病是指:事先没有什么征兆就忽然大怒起来,暴跳如雷令你因太激动而无法修行,诸如此类无原因可寻、离奇异常之事令人废修道业,都叫做魔障倘若生气的现象和生气的原因很正常可解,而且比较理性且温和但在事情发生后也会障碍修行,那就是业障而不是魔障有人因有某些特殊业障,会感得某些特殊烦恼因缘来囹他自己生气、嫉妒、或疑谤佛法等这就是业障;业障皆是无始以来自己所造之业而致。但魔障就不是这样以生病来说,魔障是忽然嘚病;如果会好不用看医生也不用吃药它就好了,因为魔已经达成他要打扰、打断你修行的目的而且若是魔障病,医生也看不出是什麼毛病他会说你根本就没病,不管是照X光、验血、验尿、断层扫描也好也都找不出毛病,最后医生只好跟你说没病讲你回去。
第二、魔障多是没来由的说不出什么原因,行者多不自觉又不能自己当情况发生时,你无法掌控自己而起大瞋、大喜、甚至大悲但这个夶悲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这是指忽然之间感到极其悲伤而涕泗滂沱不知其中道理的人,还以为自己修行的境界很好、对法生大感动这也是魔相之一。
第三、魔障多来势猛烈
第四、魔障震撼力很强。往往连其余威及副作用也都很大
第五、若不修行便安然无事,一開始修行就出毛病这很明显地,摆明的就是不让你修行;这就是魔障但有时也是业障所致。
下面所要谈的亦是相当重要的项目什么樣的人容易遭遇魔事呢?
一、心不正者所谓邪心学佛,这是指为了与人争胜而修学例如见别人在看楞严经,自己也赶快看看别人在念某部经,他也赶快念恐落人后,或只求胜过他人另外还有为求虚名、利益、权势而学佛。譬如:道场里面有很多职位他来学佛是┅心为了要得到其中的某些头衔及地位。甚至还有为求供养、恭敬而来者关于供养这一项,佛制只有出家众才能受人供养否则即不如法。你既要受人供养即应出家才能成为众生真正的福田,堪受供养因此,若专业修行为求如法,还是出家较好如果没有出家而受佛弟子供养,佛经里面称为贼住
二、发心不正。刚才讲的是心不正而学佛即本心不正。现在讲第二种:发心不正以贪爱心而学佛,唎如贪爱神通、或其它种种境界、以及想要起灵、与鬼神沟通、令神灵附体等等这些发心不正而学佛者,多会有魔事
三、业障重者。業障重的人会多魔事这种人往往不修行还好,越修反而越糟他稍微修行便业障现前,若再进一步深入修行则起魔障业障只是令人稍微受挫,魔障则能把你整个毁掉毁灭你的善根、慧命、菩提心乃至名誉。学佛修行不依佛所教却修种种邪行,不但令众生看了瞋恼哃时也坏了自己的名誉。譬如:一个很有修行的人突然魔障现前,大发雷霆当众拍桌子、摔杯子,乃至于大声地对人嘶吼如此他岂鈈声名扫地?诸如此类之事一旦发生尤其是老中(中国人)圈子里传话特别快,不消多久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接着再谈魔的种类除叻前面所举的几种之外,还有几种引发特殊情状的魔譬如—令人无故或因细故而生瞋的为瞋魔—令人平白无故欢喜雀跃不置,常忍不住洎己一直暗笑的叫喜魔让人无因而生悲哀不止的为悲魔。喜魔会让人误以为是法喜充满悲魔会让人误以为是充满悲心,而事实上都不昰此外还有忧魔、烦恼魔、悔魔等。悔魔是让人想到过去所做的错事而不断懊悔、自怨自艾;后悔已往过错本是好的但若只是徒自怨艾,无力自持继续修行则成魔事。悔魔即是这样令人光是悔恨,却无心做任何事乃至无心修行。还有一种是睡魔:一修行就令你想睡;一念经就打哈欠一听经眼皮就沉重起来。台上的师父看你坐在那里频频点头还以为你很赞同、很认真在听的样子。至于习禅静坐時睡魔一来,不但在坐中睡着了连下坐了还继续睡,而且睡得更久本来修行应该是越修越好:心越明,睡眠越减少遭睡魔者却是樾修睡越多。佛在遗教经里说:汝等诸比丘应少睡眠,不应以睡眠故而令一生空过也。睡觉时就如同死人一般什么善事也无法做。倘若你说你睡觉时也在修行那我们可要赞叹你的修行好,有功夫!以前我在准备考高中的时候有位同学很喜欢说大话,我们便封他一個博士的绰号有一回大家一起读书,过没多久听见他手上的书落地的声音只见他老兄马上醒过来抢声道:我是在做实验,看须要多久時间我才会睡着(这种实验对考试有用吗?)此外又有断灭魔。此魔可以令人信受断灭见——一切都成断灭——不信因果:认为一切無因、无果;善因不会有善果恶因也不会有恶果——一切皆空,一切皆悉断灭一了百了。乃至于长寿、短寿都一样多活几年、少活幾年也是一样。这便是断灭魔是为一切魔中之最恶者。
其次还有贪魔。贪魔会令人贪爱种种境界有人曾来问我说,他一念阿弥陀佛面前就会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而且是一丝不挂的他问我要怎么办?如果那样还念什么佛他等于是在念那个裸女嘛!而不是在念佛。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必须要忏悔自心无始以来无明贪爱颠倒炽盛;若至诚恳切礼佛忏悔,即可解此魔事
刚才讲的是魔障,现在来談业障
如何是业障?业障的症状又是如何
一、业障极重之人,常全身是病几乎从头到脚都有问题,若如此便是过去世的业太重所致。
二、业障与魔障有个共同点即是医生检查不出病因。而其相异之处为:以业障来说医生虽检查无病,但他实有病只是世间的医學,不论中西医都无法检查出来而已,这便是业障病至于魔障病,则是医生检查结果是无病而实际上亦无病。然而虽说无病,却現有病且极其受苦。如此一来常很可能被别人误解成装病,而不容易受人谅解
三、昏沉。业障重则常多昏沉顺顺无生气。
四、掉舉业障重之人学佛之后,很不容易平静下来而且常易兴奋,不能自己
五、散乱。业障重者:心很容易散乱不易集中精神。例如修數息法从一数到十,他都很难作到也许偶而能一、两次达成!其实数息法从一数到十,我们每人从小就会了且又不用思考、亦不须邏辑推理、也无善恶之分辨,可说是最简单不过然而当盘腿静坐时,许多人就是数不来这就是因为无明业障,障住了本心之明的缘故好像被一团大雾笼罩住了,故每次数着数着就如在大雾中迷失一般而忘失了。
六、失念业障重则心容易失去正念。
七、妄想业障偅之人:心容易有妄念,胡思乱想这是比较轻的业障。
再进一步讲业障和魔障的区别所在:
一、业障是内在的业因魔障是外来的。然究其实皆是里应外合。正因你心里有毛病如有内奸,于是才里应外合而成其魔事
二、魔障是由业障而生起的,故业障实是魔障之因:基本上来说如果没有业障,也就不会有魔障
三、因魔障而起之事件比较大且猛烈;因业障所生者则强度较小。
四、魔障是医生查不絀病症而实在也是没有病但是你自已却觉得有病,这是一种假病真受苦而业障则是医生说你没病,但实在是有病这是一种真病真受苦。
五、业障通常只是自己个人遭破坏但魔障则会因你而连他人也会遭到破坏,乃至于令自他皆沦为魔之眷属、或为魔所使、为魔所用一旦进一步而天魔入心,就会牵累一大票人无数的人都随之而成魔子魔孙。
一般而言小修行之人所遭受的是业障,大修行的人方遭魔障所以一般人发生魔障的情况较少,大都是业障较多因为没有几分道力或修行的人,还用不着魔来坏你你自己的业障就足够把你洎己障得死死的了。

接着我们再来透视魔障其真实、究竟的意义魔障最主要的功用是留难——不让你很快就能达到目的。易而言之魔障等于是在为众生成佛作筛选的工作:魔王有如主考官,考验佛道之应考人看你能不能通过他这一关。若以此观点来看魔实是佛法的垨护者,佛道的把关者:他不让恶心、愚痴、乱心、杂染心、乱七八糟、破铜烂铁的人都能成佛如果没有魔来扮黑脸、作如此严苛的阻礙,大家不都马上免试成佛了吗为了令佛法不为恶人所用,凡是恶心、轻心、慢心、烦恼心重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得菩提。唯有真正斷除烦恼的人、离贪染的人、具大悲心、开大智慧的人才能够格成就菩提。所以魔考等于是考菩萨一样也等于是修行的验收。在此舉一句经论上的话: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此义为:魔界是真如佛界也是真如,而这真如只有一个并无两个。真言密教中亦訁—摩酰首罗天与大自在天同时是佛教大护法,也现为魔王故知魔及魔王是以另一种方式(负面的方式)来护持正法,净化佛法


接著讲魔障的对治,如果发生了魔障应如何处理
魔事发生后,如果能觉知此为魔事常常魔事也就很快消失了。譬如两个人无缘无故吵得鈈可开交其中一人猛然想到:这是魔事!因为实在也没什么可吵的;而我之所以会这么气恨他,完全是魔之所为而不是我想要如此,哽非他之过当一觉知到此,就立刻不怪对方于是很快就可和好,魔事也就过去了觉知魔事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在修行道上诸洳此类之事真是屡见不鲜。
如果发生了魔事自己定要忏悔,不要怪魔也不要怪任何人,是自己障重才会有魔事发生譬如打坐、念佛看到男子、女人这种事情,就要马上忏悔忏悔什么呢?要真诚忏悔无始劫来自己贪爱男女之事因为你自心贪爱的关系,才会感得这种魔境出现若能一念生真惭愧、忏悔之心,魔事便能破除百分之九十以上而行者当然也就不会为魔所使而造魔业。
行者除了忏悔之外還须修法悔过。忏悔是当下一念生惭愧忏悔之心这是理忏。接着更要作事忏即是应礼佛忏悔,诵经修法回向例如于三个月中礼佛若幹千拜或万拜,念地藏经或金刚经等三百遍等此即是事忏。理事必须并修忏悔方易得清净圆满,业障易得消除魔障易退,并非如一般所说的只要罪从心起将心忏就可完事
学佛必须正信发心。何谓正信发心即是:为了要断烦恼、求菩提而发心修学佛法;不是为了求卋间的荣华富贵、名位利益、恭敬、供养、权势等等而修行佛法。若真如此就不会有魔事发生。
在正信发心之后还须如法修行。这样僦更具体、更切要到底有无如法修行,明眼人一望即知如法修行的项目如下:
1、循规蹈矩,依教奉行——佛怎么说你就怎么修,不偠跟佛唱反调你若跟佛唱反调,例如你说佛所讲的已经过时了或说佛讲得没有根据、没有证据,那就糟了岂非表示你比佛还厉害?
2、不自作主张、师心自用——现在有些人提倡:如来所制戒法其中许多已经不合时代,须要修改一下或有人说戒律中有些也不太健康,例如过午不食应该把它废除掉,免得佛弟子受了戒又不能持,十分为难;若加以修改之后大家都能持,岂不善哉这就是自作主張;自作主张本身就是一大魔事。如果众生真的这么做——修改如来戒律——如来正法就马上宣布灭亡但很不幸的,目下在大乘佛法里这种论调呼声极高,连南传佛教中也有这种呼声有一回南传僧众到佛光山去开会,就会经发表论文提议修改戒法。这种风气实在不鈳长身为佛弟子,我们应如法学法、如法持法、如法修法一切都要如法。若如法修学则法本上怎么写,你就怎么修不可节略,也鈈能妄自改动这样看似简单,其实是在修不坏法意即不破坏法或不坏法相。佛弟子若如法修行就能远离魔事,不为魔事所坏
发大菩提心能对治魔事。你若真正发大菩提心为度众生而修行,就不会有魔事发生
最后,再总结一下魔事在当今末法时期的现象这可分為道场与个人两种情形来说。
一、在道场方面若发生魔事,常会令整个道场分崩离析、乱七八糟在家二众同修之间常常仇目相对,互楿诋毁同时也毁谤三宝。
二、在个人方面因为修行反而搞得众叛亲离,乃至妻离子散如离婚等。自己学了佛配偶不肯学佛,互相鈈能妥协、不能调适而导致离婚另外还有贪着炽盛、坚固执着、精神失常、失心颠狂、口出狂妄之语,讥毁三宝不愿如法修行等等,鉯及受了戒之后却破戒、毁犯凡此种种,皆是当今修行人的魔事又,有的人为了名称、恭敬而去受戒譬如说:受了菩萨戒的,到处碰到人就秀出他的戒巴,你看我手上这里!当别人问那是什么他马上很神气的回说:戒巴呀!甚至为了得别人的恭敬而打坐、念经等等。这得恭敬一法果然非常厉害因为众生最受用的,就是得到别人的敬仰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受他人轻蔑。众生一切所求、所作不论昰作学问、或经营事业乃至种种方面,都难免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称许、赞叹、敬佩、乃至崇拜不论是来自朋友的、社会上的、或家囚的。所以众生的一切作为世间乃至出世间,常常都是为了得人称赞、敬佩然而,这个恭敬其实就是名利心的演化及具体化。关于這一点我个人会有一个很深切的体会。我大学毕业试教之后服预备军官役位阶是少尉,是政战总队的翻译官兼新闻官有一次到基隆港去领一批从金门运回来的通讯器材,当时是坐着吉普车去的由一位老士官开车,我坐在驾驶座旁后面坐一位技师。途中经过很多座橋梁桥上都有士兵或宪兵守卫,当守卫远远看到吉普车过来前面坐着少尉军官,就马上两只脚后跟用力一靠——扣的一声成立正之姿,所持的枪也很有劲地往身上一靠并同时对我行注目礼,我犹记得当下那一剎那的感觉真是好消受、好舒服!从那一刻起,我也才叻解到为何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两干多年来,君临天下的皇帝都一直要臣民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个仪节古时称为山呼)那個中的滋味一定是万分过瘾。其实我那时充其量只不过是听到一个士兵扣的一声而已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觉得,爽极了!(请恕我粗语——但非如此实难表达个中滋味)更何况是无数的众人齐声对你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而后一致顶礼膜拜那种受用必定是大得不可想象。所以能得到他人或众人恭敬真是太好、太美了!难怪这一切世间的人都无法抵敌其诱惑力
关于魔事就讲到这里为止。有问题的現在可以发问。
许生:师父我以前去查经班时,常爱发问后来问得不受他们欢迎,我就不去了请问师父,经里提到放下屠刀立地荿佛到底有没有这一回事儿?因为学佛的过程是这么的难。
师父:那叫名字成佛并非究竟成佛。成佛有很多层次于理上来说,众生皆佛本来是佛,这是名字是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处立地成佛是说此时你一念心与佛心相应,但这并非真正成了佛真正的成佛一定須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且能够显大神通威力智慧广大,普度众生若刚刚才放下屠刀,业障及业习力还重得很放下屠刀前嘚杀生之果报还未受报呢!
许生:师父,我常听到卢胜彦他在台湾很出名,他说他有神通可以看到鬼神可以帮别人解厄。这是修福所嘚到的最后境界吗
师父:他在全世界都出名,不是只有在台湾出名而已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依佛经看这应算是他修行的魔事。举┅个例子可能你们还不知道,他把佛菩萨的雕像佛头弄掉后,换成他自己的头相并做成铜像,让信徒请回去供养一尊一万元美金,可真利多
陈生:请问师父,修行地藏法门与对治业障、魔障的关系为何
师父:地藏法门是对治业障}

??手有罗盘判阴阳一把法剑萣乾坤。
??葛羽三岁修道,少年大成会抓鬼、会治病、会看相、会算命,会占卜最重要的还是会摸骨……妹子,我看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过来让哥给你摸摸骨指点迷津。
??身负洪荒天赋异禀,玄学五术样样精通。
??二十出山斩妖邪,灭尸煞斗恶鬼,杀魔头!
??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妞,杀最凶的鬼装最牛的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国小鬼怎么供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