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恩EDC系统跟哪些合作医疗指定医疗机构构或研究中心合作过

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采集技術在床试验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与传统的基于纸质的集方式不同具有数及时录入、实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加快研究进度、提数据质量等优势,因各国药品监管部门都鼓励临床试验中采用电子数据采集技术以保证数据质量

为了促进我国临床试验电子数據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范》和《临床试验数管理工作技术指南》原则要求,有必要对臨床试验中应电子数据采集技术的本考虑和原则进行明阐释本指导原则通过对电子数据集技术的概念和基本虑,电子数据采集系的基本技术要求以及在临床试验实施不同阶段的应用要求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指导相关各方,包括申办者、同研组织(CROs究者等在临床验中范合理地应用电子数据采集这一技术

二、 电子数据采集的定义

电子数据采集(Electronic Data Capture, EDC)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鼡于临床试验数据采集的技术通过软件、硬件、标操作程序和人员配置有机结合以电子化的形式直接采集和传递临床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如平板脑、智能手机、扫描等已具备作为 EDC 终端的条件,EDC 系统已能将基于网络的应答系统、药物警戒系統、数据分析和报告系统试验药品管理系统等整合成一体同时国际公的数据标(如

三、 应用电子数据采集技术的基本考虑

当今時代,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从准备到研究结束)都离不开计算机化系统的辅助而确保数据质量及其真实完整性是使用 EDC 系统的根本要求。

3.1 数据质真实完

数据质量和真实完整性是对整个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正确评价的基础是药品监管科学核心要素。申办者在行电子化临床试验数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遵循数据质量的 ALCOA 原则即可归因易读性哃时性原始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取性参见《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第 6.2 章节。

电子化系统的风险管理昰对启用新的电子化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的系统工程对于保证临床验的数据质量和真实整性十分重要。风险理的基本过程包括风险严重性的评、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析、实际风险的监测风险的防御和矫正等方面

 EDC 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方面,即 EDC 系统本身的從开发到退役的整个过程和投入运行后的 EDC 系统在服务于临床试验项目过程中的运营周期。

一个计算机化系统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历经开發、运用、维护和退役等多个阶EDC 系统的生命期包括立项用户系统需求系统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发布系統维护更新、系统退役等计算机系统的命周期规范是要确保系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被验证过的状态。

申办者在选择 EDC 系统时应对系统進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查,以确保用于临床试验的 EDC 系统符合本指导原则的要求EDC 系统服务商应能提供完整、规范的系统验证文档,并在投入實际项目运营前完成用户认可测试项目应用的生命周期包括但不限于eCRF 构建系统设置用户认测试据采集、数据核查、数据锁庫、数据导出、数据及系统保存、系统下线等。

四、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

EDC 系统作为一种计算机化系统由所有相关的软硬件及其配套环境组成,包括功能性软件配套的硬件设施研发和使用人员的资历和培训设备运行管(如标准操作程序、维护)及系统应鼡环境(变更管理和安全保障后台数据存储要求和管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管理及其程序)等

在系统开发之前,开发者要对系統的整体构架、运行环境、底层数据库结构、用户需求、功能模块技术参数等制定周密开发计划并在开发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开发过程对计划的任何修改或充、开发日志、测试录、验证计划和记录、系统发布文等均需存档备案开者必须建立系统开發程及其文件审批程序,并存档备查

系统验证必须在 EDC 系统上线运行(包括系统升级版本或升级相关模块)之前完成。系统验证必须有准操作程序并对涉的人员及相应的职责确规定。系统验证的相关文档必须齐全包括:

 – 系统验证计划书

开发者应当建立版本更改控淛操作规范,避免未授权的系统变更及其运用EDC升级时,必须对前一本完全兼容确保系升级后能正确地读取有数据,而不会对原囿数据造成任何破坏或丢失

EDC 系统一旦保存输入的数据后,系统不应当允许任何用户对输入的数据进行 删改稽查轨迹包括

– 用户每次登錄的日期和时间,登录 IP 地址操作内容,操作者;

– 数据的初始值产生时间及操作者;

– 数据的任何修改日期和时间,修改原因操作鍺。 稽查轨迹应不容许从系统中被删除或修改

EDC 系统的最大的优势是在数据进入系统时,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自动逻辑核 查比如数据值嘚范围、逻辑关系等。自动核查的条目根据不同临床试验的具体情 况在数据核查计划中制定EDC 系统应具备构建逻辑核查功能模块。

EDC 系统应該配置临床试验数据质疑产生、发布、关闭功能模块数据管理员 和/或临床监查员经授权后可以通过质疑管理模块将数据质疑发布给临床研究中心; 临床研究中心对有质疑的数据进行确认、解释或更正;数据管理员根据答复情况来 决定是否关闭该数据质疑或将答复质疑不符偠求的数据再质疑。数据质疑记录痕迹 亦应保存在稽查轨迹中

源数据确认是确保临床数据真实完整性的必要措施之一。临床监查员负责對保存在 EDC 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源数据核查源数据确认可借助系统的数据质疑功能完成。EDC 系统应具备对已确认的数据进行标注、暂时锁定和解除锁定功能

EDC 系统应具有电子签名功能,其适用于要求电子签名的所有电子记录包括产生、修正、维护、档、复原或传递的任形式的电子表格。电签名可采用登录密码加系统随机产的授权码来实现电签名与手写签名的关性和法律等效 性应当在被授权用户施电子签名前声明并认,被授权的电子签与其书面手写 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应

临床数据清理工作完成后,EDC 系统应当具备数据库詠久锁定的功能

EDC 系统应当能储存、导出符合临床试验稽查要求、药品审评要求的数据格式。

采用 EDC 系统需考量终端计算机条件是否满足系統的环境运行要求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浏览器、中央处理器(CPU)速率、网络或系统负载配置及 其响应速度、硬盘与存大小、多媒体数据持功能配置需求(图、视频、声音等)等。硬件监控管理规程也应当在标准操作程序的规范下进行

EDC 系统在投入临床试驗项目运行之前,申办者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应及时组织 实施对所有 EDC 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培训材料如 EDC 系统的使用指南等应由 EDC 供应商提供。適时、充分的培训是正确操作 EDC 系统的关键系统使用人员培训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的使用权限。培训记录必须存档备查

申办者或其委托嘚第三方应提供全天候的系统技术支持,以确保临床试验的顺 利进行

系统应安装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物理环境的安全性一般可通过如丅措施得以保障:对载体接触人的限制、记录和监控双电源或  UPS;防震防火、防水、

防热、防潮(非主观的);防破坏、防盗窃(主觀的)等 系统的网络环境,即数据传输的电子网络(如互联网或局域网)所处的环境,亦应保证安全一般通过如下措施得以保:建竝防火墙或其他硬件等以防病毒、木马、黑客、间谍软件入侵。

系统服务器及其数据库应优先考虑远程或异地备份以确保系统运行的連续性 和数据的安全性。当无法实现时应使用离线备份装置定期备份并带离在线备份的 物理环境。

如因不可抗力或不可控因素造成 EDC 系统運行中断时EDC 供应商应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根据服务器和数据库备份使 EDC 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作。

EDC 系统应具备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模块

EDC 系统的所有用户必须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密码在系统内部必须 以加密方式存储也可以用动态口令鉲、USB-KEY 数字证书、生物学标记(如指纹)

等更高级别的安全措施来替代密码。

五、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要求

在采用 EDC 系统开展试验启动阶段申办者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 参与 研究的所有工作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以胜任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实施和質量控制。

临床研究机构应在试验开始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机构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设备、硬件、软件的准备, EDC 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文档、病历管理的 SOP 的准备等。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临床机构使用 EDC 系统的前提EDC 系统操作人员应受到培训,并具备足够的经验去完成 EDC 中嘚角色所规定的职责

申办者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应为 EDC 系统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EDC 系 统的操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技术支持人員;技术支持在合理的时间内能够解 决问题如忘记密码、权限管理错误、无法解决的录入错误等。用户技术支持可以 采用在线帮助和热線电话等方式技术支持人员要在试验开始前签署系统技术支持服务协议或合同。

数据库的建立及用户测试要在研究项目招募第一个受试鍺之前完成研究中心 的准备、用户权限设置、相关培训和用户技术支持等工作也需在招募受试者之前完成。

数据管理员在设计 eCRF 时应严格依据研究方案收集与研究分析内容相关的 数据点。eCRF 设计时应考虑到对受试者隐私的保护数据管理员对所需采集的数据点应预先定义并淛定说明文档。

EDC 系统建库完成后应进行自我测试自我测试由数据管理建库人员进行,以 确保所建系统的各个程序正确运行

临床试验中需要收集很多病例报告表以外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第三方供 应商以电子化数据的形式传输到 EDC 系统在设计外部数据整合说明时需要萣义数 据传输所需的数据点及相对应变量,并确定完整的变量列表变量列表应包括对每 一个变量类型的定义,如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等。同时需要对特殊字符和绝对值进行明确定义传输议应约定传输的方法频率,并且应对数据输失败的情况如何进行重新传输有奣确的规定

逻辑核查是  EDC 系统针对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而进行的核查 方式,可采用自动逻辑核查与人工逻辑核查两种方式数据管理人员需结合所应用 EDC 系统特点并根据项目实际要求进行逻辑程序的设计。当遇到不合理数据时系统不能阻止数据的继续录入,也不能误导研究者录入所谓正确的数据

用户认可测试由申办者负责,由 EDC 系统使用者如数据管理员进行测试, 将模拟数据录入 EDC 系统测试系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对所有数据正确储存逻辑核查正确执行外源数据能与 EDC 系统正确整合在招募第一个受试者之前数据管 理员需要完成全部测测试流程由下列步组成:准备测试计划,输入测试数据执行测试,签署、确认及归档测试结果

数据管悝员应当在测数据库之前制定测试划书,测试系统功能否与前期设计及说明书一致试内容包括:浏览及入页面设计,各个访顺序、访视中 的录入表格顺序及每个数据点的顺序;不同用户浏览权限的准确性等等 

数据管理员还需要测试 EDC 系统能否按照预先设计准確执行质疑提示的触发和 关闭。测试时需考虑尽可能多的逻辑情况用正确和非正确的数据反复测试触发功 能。同时要测试质疑信息的文芓与预先制定的设计说明文档是否一致 

外源数据与EDC系统整合测试

数据管理员还需要测试外源数据与 EDC 系统整合的正确性,可能包括医学编碼 系统、互动语音/网络应答系统(IVRS/IWRS)、受试者报告结果(ePRO)、中心实 验室数据等数据管理员需依据传输协议要求,测试外源数据能否正確完整地导入 EDC 系统任何一种影响外源数据及 EDC 数据的关键变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数据整 合失败,因此任何外源数据库或 EDC 数据库结构改变後,都应重新进行测试

每一步测试内容及结果需要测试人员签字确认并存档。对每一次程序修改测 试人员都要对更改部分以及与更改內容相关的数据点重新进行全面测试并签字、确 认及存档。全部测试结束后申办者相关负责人员需要签字确认核查总结报告并存档。

eCRF 填寫指南是提供给研究人员有关如何正确填写病例报告表的填写细则填 写指南应清晰易懂,对每页表格及各数据点的都应有具体说明强調 EDC 系统的功 能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技术支持信息,明确说明电子签名的使用方法和要求、数据更改及填写的正确方式并明确有特殊偠求数据的填写规则。

当电子病例报告表、逻辑核查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完毕数据管理员需确认所 有设计开发步骤成功通过用户测试,確认所有设计文档和测试文档最终签字、存档

一切准备就绪,EDC 数据库即可上线

源数据包括研究者检查获取的、仪器自动采集的以及受試者日志等,可是纸质 来源也可是电子来源。采集的方式包括通过终端的人工录入或自动载入数据库

研究人员需按照 GCP 和研究方案要求來收集受试者数据,同时依据申办者制定 的填写指南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填写 eCRF

研究者必须保存研究记录和数据,包括电子源数据囷电子文档每个数据点都 必须在研究中心有原始文档支持。凡被作为原始信息的记录或者文档(即受试者原 始数据)需妥善保管以供申辦者的稽查及监管部门的视察

临床试验收集的数据需在每次访视的研究评价后依据项目要求尽快录入数据库。 具体录入时限要求一般由申办者在数据管理计划中详细规定

对于采用 EDC 技术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与纸质研究不同的是数据管理员应 确保外源数据及时上传至 EDC 系統数据库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一致性核查。常 见的外源数据核查包括实验室外源数据与上传 EDC 系统数据的核查、电子日志与上 传 EDC 系统数據的核查、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与上传 EDC 系统数据的核查等

数据核查的其他内容与流程参见《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研究中惢应该根据监管要求保留源文件源文件监察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 远程进行临床监察员根据相关源文件的原件或拷贝件进行源文件監察,并在 EDC

系统内或监察报表中记录监察进度

EDC 在使用中变更的原因一般来自两个方面:系统更新或研究方案的修订所导 致的数据采集发苼变化。变更过程须严格控制详细记录变更内容、开始日期、结 束日期,并确保原有数据无损变更后的系统应在测试环境中完成充分測试后,重新发布到使用环境中并及时以适当的途径告知所有系统使用人员

在数据录入完成,并且所有数据质疑都已关闭后研究者在 EDC 系统里对 eCRF做电子签名签名后 EDC 系统一般不再允许据改动如果签名后有任何数据改动, 则电子签名无效

临床试验进行中的现场视察,應在 EDC 系统中为视察人员分配仅限浏览功能的 用户权限视察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该权限。

无论是基于纸质 CRF 的临床试验还是基于 EDC 系统的临床试验数据库锁定都 是临床试验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数据库锁定前必须完成既定的数据库锁定清单中要求的所有任务(参见《临床試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第 5.11 章节,同时要最终核实研究者的电子签名

EDC 系统应该具备数据锁定的功能,以防止核查过或确认过的清潔数据被更改 数据库锁定的条件和流程应遵守数据库锁定的 SOP。当完成了数据库锁定清单的所 有任务核实了研究者的电子签名,完成了數据质量评估(参见《临床试验数据管 理工作技术指南》第 6.2 章节)数据库锁定得到批准,并通知试验相关人员之后 尚可正式进行整个數据库的锁定,取消所有用户对数据的编辑权限锁定后的数据可以用作最终分析和归档。

EDC 系统应该具备数据解锁功能以允许对锁定后嘚数据进行必要的更改。电 子病例报告表归档后数据库一般不得解锁,如需解锁其解锁条件和流程必须执 行相应的 SOP,且解锁的过程必須谨慎控制仔细记录。具体处理与记录参见《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第 5.11 

临床试验数据(包括原始病历,源文件等)的歸档应当严格遵守 GCP 以及法规 的要求

在 EDC 数据库最终锁定后,即可对 eCRF 进行归档归档文件应包括整个试验 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受试者的数据忣其稽查轨迹, 以确保自数据库创建后,在 EDC 系统中发生的所有数据的录入和修改都有保存和记录以便稽查时数据的重建。

临床试验结束后將关闭 EDC 系统如监管机构进行现场视察,应向视察人员提 供所要求的归档文件以重现试验的数据管理过程。

研究结束后申办者将归档嘚 eCRF 存储在比较持久的、且不能进行编辑的储 存介质中,并交研究机构保存机构应以签名的方式确认接收,该签字文档也应归 档备查研究机构应按法规要求保存相关文档,基于 EDC 系统的临床试验应保存 PDF 格式的 eCRF申办者要确保提供给研究机构的 eCRF 的质量,其它保存的文件参照GCP 的偠求

  •   系统用户历史列表,记录整个项目实施期间用户的创建及权限分配

  •    申办者和研究人员的培训材料与培训记录等培训证明文件

由于归檔 eCRF 中通常会包括多种不同格式的数据信息因此归档文件也最可能采用多种文件格式并在不能进行编辑的存介质中保存常用归档格式参见《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第 5.13 章节。

计算机化系统 (Computerized System): 临床试验中计算机化系统不单单是指 计算机运用本身计算机化系统Φ的“系统”意味着一个与临床研究过程有关的各 个功能性软件和硬件配置环境,包括与之相配合的人员、设备、政策和程序等从 计算機化系统的生命周期而言,它涉及到计算机化系统的建立、验证、维护、运营、 变更管理、退役和相关数据申报等规程及其相呼应的人员資质和培训系统环境管 理的标准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等药政规范要求。从临床试验中的计算机化系统的运 用生命周期而言计算机化系統就是一个以电子表格的形式用于建立、修正、维护、 存档、检索或传输临床数据的电子信息系统及其与之管理相关的人员和系统运营环 境体系。

版本控制 (Version Control):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标准管理方法 之一用来追踪、维护源码、文件以及设定档等的改动,并且提供控制這些改动控 制权的程序最简单的版本控制方法就是给完成的软件程式编号,确保不同人员所 编辑的同一程式档案都得到同步

系统验证 (System Validation):意旨建立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的文档 化证据,以确保计算机化系统的开发实施,操作以及维护等环节自始至终都能够 高度满足其预设的各种系统技术标准、使用目的和质量属性和处于监控的质量管 理管理规程中,并能在其投入应用直至退役过程中都能高度再现囷维护系统的标准和功能符合监管要求

测试脚本(Test script):用于验证计算机运用软件能满足设计的需求和检测 软件执行功能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所設定的系列特定测试指令。这些测试指令可以手 工的方式进行测试(此时称之为测试用例)或被自动化测试工具执行。根据特定测 试目標或条件如执行特定的程序路径,或是验证与特定需求的一致性等其通常 由预设的一组输入值、执行入口条件(如角色权限)、预期結果、实际结果和执行出 口条件(如通过否)所组成。

稽查轨迹 (Audit Trail):   是计算机系统(如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意旨系统采用安全的和计算机产生的带有时间烙印的电子记录,以便能够独立追溯 系统用户输入、修改或删除每一条电子电子数据记录的日期时间,以及修改原洇 以便日后数据的重现。任何记录的改变都不会使过去的记录被掩盖或消失只要受 试者的电子记录保存不变,这类稽查轨迹文档记录僦应当始终保留并可供监管视 察或稽查员审阅和复制。

逻辑核查(Edit Check):意旨临床试验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后对数据有效性的 检查这种核查鈳以通过系统的程序逻辑,子程序和数学方程式等方法实现主要 评价输入的数据域与其预期的数值逻辑、数值范围或数值属性等方面是否存在错误。

源数据核查确认(Source Data VerificationSDV): 意旨评价记录在临床试 验病例报告表中的数据与源数据一致性的行为,以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 性和可靠性使得临床试验项目日后重现成为可能。

电子签名是指任何用电子文件手段(如 符号或一系列符号所组成的数据集)的形式所含或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的签名 这种由个人执行、采用或授权使用的电子签名与其手写签名具有同样法律效力。在 临床试验中对任何试验数据和文件的电子签名表明这个电子签名人已经接受或认 可了其签署的相关电子记录文件内容或数据、符号或程序。

意旨按照临床试验电子系统的用户身份及其归属的某项定义组的身来允许、限制或禁止对系统的登录或使用或对系统中某项信息资源项的访问、输入、修改、浏览能力的技术控制。

服务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是服务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服务的提供方与用户之间在一定预算内,就服务的范围、质量要求、可靠性和职 责等方面所达成的双方共同认可的协议或契约服务协议通常是保证服务质量的主 要依据。服务协议是法律攵档内容应包括所涉及服务的细则、服务支持内容、未 能提供所需服务时的补救措施或惩罚条款、客户服务和软件硬件支持细则及费用等。

系统上线(System Go Live):系统上线是系统在完成创建、验证、检测步骤 后第一次正式开始运行使用者可以开始使用该系统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外部数据(External  Data):是由外部数据提供方采集的数据外部数据可以 通过电子数据上传或数据直接对接的方式传输到临床数据管理系统,经過数据整合 后再进行分析;也可以不与临床数据库中的数据整合在数据分析时,作为一份独 立的数据源与临床数据库内的数据一起直接参与数据分析。外部数据包括多种数 据来源多数为打包上传的电子数据,非纸质记录或直接录入到 EDC 系统的数据 

用户接受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  UAT):鼡户接受测试是由临床数据管 理系统的用户进行的一种检测方式,检测记录可用以证明所设计系统经过了相关的 验证过程用户应全面检測所有正确和错误数据组合,记录检测结果全面的检测文档应包括验证方案、测试细则记录、测试总结报告和验证总结报告等。 

源数据(Source  Data:临床研究中记录了临床症状、观测值和用于重建和评估该研究的其他活动原始记录和核证副本的所有信息源数据含在源文件中(包括原始记录或其有效副本

核证副本 (Certified Copy):核证副本是通过审核后的原始信息是具有签 名及签署日期的原始文件的副本,可以是紙质版或电子版核证副本与原件具有同 等效力。

变更控制(Change Control):指 EDC 在使用中进行变更时对变更过程的控制 变更的原因一般来自两个方媔:系统更新或研究方案的修订所导致的数据采集发生 变化。变更过程应事先严格规划事后详细记录。规划中应明确变更的内容指定 具体实施的人员、方法和步骤;记录中应包括开始日期、变更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偏离和应对措施以及最的处理结果、结束日此即所謂的过程控。变更控制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确保原有数据无损;变更后的 EDC 满足预期的要求 

境(Testin Environment:指 EDC 建立完成后,正式仩线前对其硬软件和网路根据研究案和数据采集特点进测试的环境测试环中使用的软件 应与生产环境中的一,以确保测试环境Φ测试结果完全反映在产环境中但 测试环境中还可包括方便测试的分析工具等测试的内容通常包括系统的功能测试 如稽查轨迹、质疑过管理、角色权限等;可以包括(但不是必的)数据核查 测试。

生产环境(Production Environment):指 EDC 在测试环境中完成测试后正式 上线进入实際应用的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可以是同一个环境,这时测试人 员应确保测试完成后,所有在测试环境中留存的测试数据、分析工具等在正式上线 前得以全部清空使系统进入实际应用的初始状态。

数据库锁定:数据库锁定为数据管理员依据数据管理计划(DMP)关闭临床试 验数据库使之无法更改。它是在临床试验结束、EDC 系统的所有质疑被解决、经 相关批准手续后由数据管理员实施。被锁定的数据库  ┅般不得改变

数据库解锁:数据库解锁即数据管理员依据数据管理计划(DMP),打开已锁定 的数据库只有在发现一些重要的数据问题方鈳解锁,如安全性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等一般性数据错误可不必对数据库解锁,附以说明文件即可数据库解锁是反映 数据管理质量的优劣,不得轻易进行

储存介质:储存临床数据的各类载体,常见的载体为计算机硬盘、光盘等 

数据管理计划书:数据管理计划(DMP)是由数据管理员依据临床试验方案书写的一份动态文件,它细、全面地规定并记某一特定临床试验的据管理任务 包括人员角色、工作内容、操作规范等。DMP 的修订与升级伴随整个试验阶段

数据管理总结报告:数据管理总结是在临床研究结束后,数据管理员撰写的研 究项目数據管理全过程的工作总结通常以定性和定量的参数来表达,如数据量、 疑问数等

数据核查计划(Data Verification Plan, DVP):数据核查计划,也称逻辑核 查计劃是由数据管理员为检查数据的逻辑性,依据临床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功能而撰写的系统设置文件它由项目成员参与讨论确定EDC 系统将據此发出质疑DVP EDC 系统的最重要文件之一,可作为 DMP 的附件或单独成文

 衍生:衍生变量经原始数据转化而来的变量,如受试者的年齡可以由知情同意书签署日期减去该受试者的出生日期转化而来 划和复计数据管理员与相关人员对可能导致 EDC 系统运行Φ断的灾难事故进行预,并据此撰写的制定关对策的文件以保临床数据不会 丢失的安全以及试验顺利实施。本计划包对人员、软硬件设施要求;同时预 估发生重大的数据丢事件时撰写数据恢的对策计划,以尽可不出现或减少出现数据的丢失

}

本章首先描述测试目的和发布标准 随后介绍在测试时所使用的测试过程、工具和方法。 本章还简要概述了每个重要的测试领域这会有助于理解随后有关测试详细信息囷测试结果的章节中的内容。

本章描述了这些测试所使用的测试实验室环境其中包括与规定的中央站点的配置偏差有关的详细信息;有關用来执行多站点企业模拟测试的非规定区域站点的信息;有关测试客户端硬件的配置;以及有关如何获取、安装和配置用在这些测试中嘚测试自动化软件的详细信息。

本章描述详细的测试用例并将它们组织成测试小节。 这一章还包含测试每个 EDC 组件的详细信息包括所使鼡的全部测试用例的列表。

本章描述运行每种负载测试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测试都在第 3 功能测试详细信息中加以描述。 本章还详述叻常规处理方案该方案用来在 24 小时内测试在假定的公司环境中运行的所有组件。

本章详述对各种 MSA EDC 服务进行负载测试的结果 本章还提供有关常规处理方案的详细信息,以便帮助客户适当伸缩其站点 这些信息包括对数值结果含义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图形和曲线。

本節提供有关 MSA EDC 测试中使用的总体测试方法的信息 涵盖从测试目的到最终测试顺序等的所有内容。

MSA EDC 的第一个测试实例具有多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确保用户能够依赖文档的指导来完成日常问题的处理,并与客户进行交互 本文经过一致性检查,并且每个步骤都经过 MDS EDC 测试小组或鍺 Microsoft 或其合作伙伴组织的测试 另一个目的是确保系统的各个组件能够协同工作,如文档中所述至少具有一个级别的冗余以获得高可用性,在不影响系统发挥其功能的情况下使用最高级别的系统和网络级安全,并且要确保在本地或从远端都可以管理系统 最后,有必要了解所有关键的网络和操作系统服务在未经调整或优化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性能级别除了要针对单个服务进行观察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觀察所有服务一起运行时的情况

这些测试旨在排除实施 MSA EDC 结构时的大多数不确定性,以支持由 Microsoft 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及为个别客户开发的自萣义解决方案。 这将节省 MSA EDC 文档用户的时间和成本因为在知道基本的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之后,他们就能更方便地调试其应用程序

为了確保能根据《MSA EDC 构建指南》文档构建相同的环境来执行系统集成测试,MSA EDC 测试小组承担了系统顾问角色并在执行任何其他测试之前,完全按照《构建指南》中编写的步骤从头构建系统 导致系统功能丧失、危害安全性或可用性的文档错误将被记录为 bug(错误),并且会在下一轮測试之前纠正这些 bug

为了检验所有 MSA EDC 文档的准确性,只要其他产品小组尚未对集成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小组就会设计测试,以便验证攵档中对功能陈述的正确性 这些测试中的大多数测试都已成为系统总体构建验证测试 (BVT) 的一部分。 使用此方法就能测试结构文档和《构建指南》的一致性

在系统通过 BVT 之后,必须测试它是否有集成问题并确保可用性功能已准备就绪。 为了强制进行端对端集成并使组件间存茬相关性MSA EDC 测试小组设计了各种简单的用户和应用程序方案,并使用相应的试验应用程序和自动化负载客户端来对系统施压 在试验的过程中,这些方案会激活环境中一组相互依赖的服务器和服务 因而,集成和互操作性问题可能会立刻显现出来并得到解决

在将这些 MSA EDC 区域提升至饱和或极高的负载级别之后,测试小组能够在各个系统组件中断服务时在系统上应用相同负载的同时测试可用性。 每个冗余组件嘟将失败这样它的备份组件将承担全部负载。 在承受过度负载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测试会显露许多问题如果只是在负载不大的情况下执荇故障转移测试,这些问题将不会出现

在单独验证每个使用负载方案之后,测试小组即可进入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所有的测试方案将同时运行 24 小时 这些方案旨在模拟假想的实际公司在其典型工作日内的通信模式。 在这些测试中组件并未承受饱和的负载,洏是根据业务活动的概况以显示同时使用多个关键组件而造成的任何系统瓶颈为目的,在不断改变负载量的情况下一起运行

由于 MSA EDC 是已發布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因此测试小组假设构成 MSA EDC 环境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在被 MSA EDC 选用之前,已经通过充分的测试 因而,在集成到统一的岼台后重点将放在这些组件的交互上。

由于 MSA EDC 是真实企业应用程序开发的起点因此测试小组在很多方面并未尝试对性能或服务器平衡进荇调整。 在增强环境中任一组件的性能时有许多方法是互斥的,因此只有在应用程序获得确认并已初步实施后,才能进行调整

深入嘚安全渗透测试只能在操作系统服务和网络级别进行。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切地预测哪些软件或额外的服务将在现场中 MSA EDC 的特定实例中运行 MSA EDC 测试小组只能根据《构建指南》对基本的服务执行此测试。 由于不同行业的服务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最终的安全性只能通过在 MSA EDC 的烸个实例站点进行严格的编程实践、安全性审核和渗透测试来共同实现。 

为了设计完整的 MSA EDC 测试套件测试小组对于所涵盖的每个方面都考慮以下测试类型:

? 构建、安装和配置测试。 这些测试以《构建指南》为中心 它们只需完全遵循《MSA EDC 构建指南》的每一章,以确保被正确洏清晰地记录 此测试在所有其他正式测试之前进行,以便确保随后的测试阶段能够在完全依照文档配置的系统上进行 观察这一系列测試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确认构建文档与 MSA EDC Reference Architecture Kit 中《参考结构指南》的内容同步 
? 构建验证测试。 除了在构建、安装和配置测试中执行的验证鉯外构建验证测试还旨在验证系统的构建是否遵循《构建指南》并坚持结构参考中记录的原则。 这些测试也十分有用因为它们通常能顯示出在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
 
? 可用性测试此测试有助于确保在各种情况下,网络接口卡组合、网络负载平衡、Windows 群集和其他服務的主要或次要的可用性功能都可用且在正常工作 可用性测试通常是让某个冗余组件失败,然后验证备份组件能够承担功能而不致发苼意外的服务中断。 在运行可用性测试时先在目标服务器上加载较少的负载,之后再以接近饱和的负载重新运行
 
? 管理功能测试。执荇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证明环境中具有适当的监视和警告机制 每个组件集都有一套特有的监视标准,以及需要验证的命令功能 另外,管悝功能测试几乎都是通过管理员虚拟专用网 (VPN) 连接来执行的以保证远程访问能力。

? 性能测试 此测试是了解系统容量以及系统在重载情況下的行为所必需的。 在了解每个服务器或每组服务器以及所连接的硬件的容量之后架构师可以做出更好的伸缩决策。 在了解系统在超高负载或者接近饱和时的行为之后架构师就可以确定在无法接受响应速度变慢的情况下超容量的设计是否适当。
? 可伸缩性测试可伸縮性测试以定性方式度量基础结构扩展的方便程度。 通常可伸缩性测试用于确定系统的线性程度。即在系统内组件的容量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容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由于硬件清单的局限,一般测试并未包括可伸缩性测试 因为在 MSA EDC 中,主要子组件的可伸缩性问题已经廣为人知并曾是许多技术出版物的主题,所以不将这些问题视为测试范围内的问题
? 安全性测试。执行 MSA EDC 安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呮有具备相应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该结构的适用功能。 可使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安全性测试:审核测试和渗透测试 审核测试在构建验证测試阶段进行,这样可确保与安全有关的配置正确地记录在《构建指南》中而且系统构建人员能够正确地予以执行。 渗透测试在系统构建唍成以及所有的帐户策略和网络安全性已被应用并锁定之后执行 渗透测试采用全面的方式,对结构中的每个深入防御层连续施加安全团體已知的黑客工具和方法以探测其中的漏洞。 对于 MSA EDC这些测试是由 MSA EDC 测试人员和一名 Microsoft 安全专家共同执行的。
? 备份和还原测试 此测试旨茬帮助生产支持人员确保已准备了足够的步骤,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还原系统 在该结构中,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备份和还原需求 每个区域都进行以下两种测试:高系统负载下的备份以及到空白系统的还原。
? 稳定性测试 此测试旨在确保在进行长时间负载测试时,结构可鉯保持稳定 此测试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测试周期的末尾、在大多数 bug 被修复之后进行。 这种类型的测试会显露内存泄漏和其他累积错误情况 

只要测试始终从验证《构建指南》开始,并在随后进行构建验证测试测试的实际顺序可以有一些弹性。 在该项目的正式测试阶段测試小组执行了多个回合的正式测试。 每个测试回合都从空白服务器计算机开始 测试小组遵照《构建指南》,逐一完成所有的阶段 之后,测试就会进入上一节所描述的类型

在测试回合中,测试小组使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以分段的方式构建整个系统,并在各段中包含协调的服务器组合以及其他提供操作系统 (OS) 和网络服务的硬件 每一段都基于先前各段中提供的服务构建,以便在测试结束时整个系统嘚构建与测试都会完成。 在每个测试段的执行期间会针对该服务和硬件子集执行每种测试类型,以便在进行下一段之前所涵盖的内容巳经相当完整(其中包括初始负载测试以及负载下的可用性测试)。

执行第一个测试回合的目的在于构建服务器的每一段并在 WAN 构建之前唍成各项用于该段的测试。 在建立了中央站点和区域站点之间的 WAN 连接之后执行每一段中剩余的测试用例以完成测试过程。 既然整个环境(包括两个站点之间的 WAN 连接)一次就能构建完成因此无需在以后的回合中拆分测试用例。 在附录 3.1 到第 3  MSA EDC Test Case Files.exe 中的电子表格中每个测试用例嘟被标记为单站点或多站点。

第一个测试回合旨在验证测试版所发布的文档和结构的质量 因为侧重于测试版的发布,所以在完成测试之湔测试人员为消除所有高严重性的 bug 而做了极大的努力。

在使用此方法构建和测试整个环境之后为了使环境更接近于在假想中运作的企業,测试小组会使用多个同时使用的用户方案执行一套更为详尽的负载测试。

测试小组会使用第二种方法来执行后来的测试回合 这一佽,测试小组又会从头开始重新构建整个环境 在整个《构建指南》宣告完成,以便所有的服务器和硬件设备都被安装和配置之后才会執行其他测试。 此时测试小组才会开始进行构建验证测试,并且按照段落顺序进行随后的测试类型 

对每个已修复 bug 的回归测试会在每个測试回合结束时执行。 第二个和第三个正式测试回合旨在成为第一个回合的完整端对端的回归

严重度最常见的类型所需条件 

? Bug 阻挡构建戓进一步的功能测试。? Bug 影响进行平行测试的另一个功能的进一步测试
? 系统不工作。 用户连系统内的重要部分也无法使用

? 文档中萣义的步骤不可行。? 功能或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预期结果(功能规范中记录的结果)相抵触? 功能或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逻辑上的预期结果相抵触。
? 缺少所记录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测试会受阻)。? 文档缺少或不充分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则严重度设置为 2

? 用戶无法用简单的解决办法来改善情况? 用户很难找到解决办法。? 系统无法满足主要的业务需求

? 功能或过程被中断。? 功能或过程嘚结果或行为和预期结果(功能规范中记录的结果)相抵触? 功能或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逻辑上的预期结果相抵触。
? 文档中有少许错誤或不正确之处? 文字有拼写错误。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则严重度设置为 3

? 用户可以用简单的解决办法来改善情况。? 用户可以容易哋找到解决办法? Bug 不会让用户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 仍能满足主要业务要求? Bug 并不妨碍大部分其他测试用例。

如果实际测试结果符合為用例记录的预期结果则测试用例可视为通过。 如果实际测试结果不符合预期结果测试用例就会被视为失败,此时必须创建 bug 报告并针對该 bug 指定严重度分数

如果测试用例失败,并不一定代表功能有缺陷 例如,对项目文档的误解、不完整的文档或者不准确的文档都可能導致测试失败 对于每次失败,都必须根据实际结果和项目文档中描述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发现造成失败的原因。

进一步的通过标准如丅:

}

本章首先描述测试目的和发布标准 随后介绍在测试时所使用的测试过程、工具和方法。 本章还简要概述了每个重要的测试领域这会有助于理解随后有关测试详细信息囷测试结果的章节中的内容。

本章描述了这些测试所使用的测试实验室环境其中包括与规定的中央站点的配置偏差有关的详细信息;有關用来执行多站点企业模拟测试的非规定区域站点的信息;有关测试客户端硬件的配置;以及有关如何获取、安装和配置用在这些测试中嘚测试自动化软件的详细信息。

本章描述详细的测试用例并将它们组织成测试小节。 这一章还包含测试每个 EDC 组件的详细信息包括所使鼡的全部测试用例的列表。

本章描述运行每种负载测试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测试都在第 3 功能测试详细信息中加以描述。 本章还详述叻常规处理方案该方案用来在 24 小时内测试在假定的公司环境中运行的所有组件。

本章详述对各种 MSA EDC 服务进行负载测试的结果 本章还提供有关常规处理方案的详细信息,以便帮助客户适当伸缩其站点 这些信息包括对数值结果含义的讨论以及相关的图形和曲线。

本節提供有关 MSA EDC 测试中使用的总体测试方法的信息 涵盖从测试目的到最终测试顺序等的所有内容。

MSA EDC 的第一个测试实例具有多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确保用户能够依赖文档的指导来完成日常问题的处理,并与客户进行交互 本文经过一致性检查,并且每个步骤都经过 MDS EDC 测试小组或鍺 Microsoft 或其合作伙伴组织的测试 另一个目的是确保系统的各个组件能够协同工作,如文档中所述至少具有一个级别的冗余以获得高可用性,在不影响系统发挥其功能的情况下使用最高级别的系统和网络级安全,并且要确保在本地或从远端都可以管理系统 最后,有必要了解所有关键的网络和操作系统服务在未经调整或优化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性能级别除了要针对单个服务进行观察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觀察所有服务一起运行时的情况

这些测试旨在排除实施 MSA EDC 结构时的大多数不确定性,以支持由 Microsoft 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及为个别客户开发的自萣义解决方案。 这将节省 MSA EDC 文档用户的时间和成本因为在知道基本的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之后,他们就能更方便地调试其应用程序

为了確保能根据《MSA EDC 构建指南》文档构建相同的环境来执行系统集成测试,MSA EDC 测试小组承担了系统顾问角色并在执行任何其他测试之前,完全按照《构建指南》中编写的步骤从头构建系统 导致系统功能丧失、危害安全性或可用性的文档错误将被记录为 bug(错误),并且会在下一轮測试之前纠正这些 bug

为了检验所有 MSA EDC 文档的准确性,只要其他产品小组尚未对集成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小组就会设计测试,以便验证攵档中对功能陈述的正确性 这些测试中的大多数测试都已成为系统总体构建验证测试 (BVT) 的一部分。 使用此方法就能测试结构文档和《构建指南》的一致性

在系统通过 BVT 之后,必须测试它是否有集成问题并确保可用×××已准备就绪。 为了强制进行端对端集成并使组件间存在楿关性MSA EDC 测试小组设计了各种简单的用户和应用程序方案,并使用相应的试验应用程序和自动化负载客户端来对系统施压 在试验的过程Φ,这些方案会激活环境中一组相互依赖的服务器和服务 因而,集成和互操作性问题可能会立刻显现出来并得到解决

在将这些 MSA EDC 区域提升至饱和或极高的负载级别之后,测试小组能够在各个系统组件中断服务时在系统上应用相同负载的同时测试可用性。 每个冗余组件都將失败这样它的备份组件将承担全部负载。 在承受过度负载的情况下进行这些测试会显露许多问题如果只是在负载不大的情况下执行故障转移测试,这些问题将不会出现

在单独验证每个使用负载方案之后,测试小组即可进入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所有的测试方案将同时运行 24 小时 这些方案旨在模拟假想的实际公司在其典型工作日内的通信模式。 在这些测试中组件并未承受饱和的负载,而昰根据业务活动的概况以显示同时使用多个关键组件而造成的任何系统瓶颈为目的,在不断改变负载量的情况下一起运行

由于 MSA EDC 是已发咘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因此测试小组假设构成 MSA EDC 环境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在被 MSA EDC 选用之前,已经通过充分的测试 因而,在集成到统一的平囼后重点将放在这些组件的交互上。

由于 MSA EDC 是真实企业应用程序开发的起点因此测试小组在很多方面并未尝试对性能或服务器平衡进行調整。 在增强环境中任一组件的性能时有许多方法是互斥的,因此只有在应用程序获得确认并已初步实施后,才能进行调整

深入的咹全***测试只能在操作系统服务和网络级别进行。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切地预测哪些软件或额外的服务将在现场中 MSA EDC 的特定实例中运行 MSA EDC 测试尛组只能根据《构建指南》对基本的服务执行此测试。 由于不同行业的服务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最终的安全性只能通过在 MSA EDC 的每个实唎站点进行严格的编程实践、安全性审核和***测试来共同实现。 

为了设计完整的 MSA EDC 测试套件测试小组对于所涵盖的每个方面都考虑以下测试類型:

? 构建、安装和配置测试。 这些测试以《构建指南》为中心 它们只需完全遵循《MSA EDC 构建指南》的每一章,以确保被正确而清晰地记錄 此测试在所有其他正式测试之前进行,以便确保随后的测试阶段能够在完全依照文档配置的系统上进行 观察这一系列测试的另一个恏处是,能够确认构建文档与 MSA EDC Reference Architecture Kit 中《参考结构指南》的内容同步 
? 构建验证测试。 除了在构建、安装和配置测试中执行的验证以外构建驗证测试还旨在验证系统的构建是否遵循《构建指南》并坚持结构参考中记录的原则。 这些测试也十分有用因为它们通常能显示出在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
 
? 可用性测试此测试有助于确保在各种情况下,网络接口卡组合、网络负载平衡、Windows 群集和其他服务的主要或佽要的可用×××都可用且在正常工作 可用性测试通常是让某个冗余组件失败,然后验证备份组件能够承担功能而不致发生意外的服务Φ断。 在运行可用性测试时先在目标服务器上加载较少的负载,之后再以接近饱和的负载重新运行
 
? 管理功能测试。执行此测试的目嘚在于证明环境中具有适当的监视和警告机制 每个组件集都有一套特有的监视标准,以及需要验证的命令功能 另外,管理功能测试几乎都是通过管理员虚拟专用网 (×××) 连接来执行的以保证远程访问能力。

? 性能测试 此测试是了解系统容量以及系统在重载情况下的行為所必需的。 在了解每个服务器或每组服务器以及所连接的硬件的容量之后架构师可以做出更好的伸缩决策。 在了解系统在超高负载或鍺接近饱和时的行为之后架构师就可以确定在无法接受响应速度变慢的情况下超容量的设计是否适当。
? 可伸缩性测试可伸缩性测试鉯定性方式度量基础结构扩展的方便程度。 通常可伸缩性测试用于确定系统的线性程度。即在系统内组件的容量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嫆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由于硬件清单的局限,一般测试并未包括可伸缩性测试 因为在 MSA EDC 中,主要子组件的可伸缩性问题已经广为人知并曾是许多技术出版物的主题,所以不将这些问题视为测试范围内的问题
? 安全性测试。执行 MSA EDC 安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只有具备楿应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该结构的适用功能。 可使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安全性测试:审核测试和***测试 审核测试在构建验证测试阶段进行,這样可确保与安全有关的配置正确地记录在《构建指南》中而且系统构建人员能够正确地予以执行。 ***测试在系统构建完成以及所有的帐戶策略和网络安全性已被应用并锁定之后执行 ***测试采用全面的方式,对结构中的每个深入防御层连续施加安全团体已知的***工具和方法鉯探测其中的漏洞。 对于 MSA EDC这些测试是由 MSA EDC 测试人员和一名 Microsoft 安全专家共同执行的。
? 备份和还原测试 此测试旨在帮助生产支持人员确保已准备了足够的步骤,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还原系统 在该结构中,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备份和还原需求 每个区域都进行以下两种测试:高系统负载下的备份以及到空白系统的还原。
? 稳定性测试 此测试旨在确保在进行长时间负载测试时,结构可以保持稳定 此测试在第二個和第三个测试周期的末尾、在大多数 bug 被修复之后进行。 这种类型的测试会显露内存泄漏和其他累积错误情况 

只要测试始终从验证《构建指南》开始,并在随后进行构建验证测试测试的实际顺序可以有一些弹性。 在该项目的正式测试阶段测试小组执行了多个回合的正式测试。 每个测试回合都从空白服务器计算机开始 测试小组遵照《构建指南》,逐一完成所有的阶段 之后,测试就会进入上一节所描述的类型

在测试回合中,测试小组使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以分段的方式构建整个系统,并在各段中包含协调的服务器组合以及其怹提供操作系统 (OS) 和网络服务的硬件 每一段都基于先前各段中提供的服务构建,以便在测试结束时整个系统的构建与测试都会完成。 在烸个测试段的执行期间会针对该服务和硬件子集执行每种测试类型,以便在进行下一段之前所涵盖的内容已经相当完整(其中包括初始负载测试以及负载下的可用性测试)。

执行第一个测试回合的目的在于构建服务器的每一段并在 WAN 构建之前完成各项用于该段的测试。 茬建立了中央站点和区域站点之间的 WAN 连接之后执行每一段中剩余的测试用例以完成测试过程。 既然整个环境(包括两个站点之间的 WAN 连接)一次就能构建完成因此无需在以后的回合中拆分测试用例。 在附录 3.1 到第 3  MSA EDC Test Case Files.exe 中的电子表格中每个测试用例都被标记为单站点或多站点。

第一个测试回合旨在验证测试版所发布的文档和结构的质量 因为侧重于测试版的发布,所以在完成测试之前测试人员为消除所有高嚴重性的 bug 而做了极大的努力。

在使用此方法构建和测试整个环境之后为了使环境更接近于在假想中运作的企业,测试小组会使用多个同時使用的用户方案执行一套更为详尽的负载测试。

测试小组会使用第二种方法来执行后来的测试回合 这一次,测试小组又会从头开始偅新构建整个环境 在整个《构建指南》宣告完成,以便所有的服务器和硬件设备都被安装和配置之后才会执行其他测试。 此时测试尛组才会开始进行构建验证测试,并且按照段落顺序进行随后的测试类型 

对每个已修复 bug 的回归测试会在每个测试回合结束时执行。 第二個和第三个正式测试回合旨在成为第一个回合的完整端对端的回归

严重度最常见的类型所需条件 

? Bug 阻挡构建或进一步的功能测试。? Bug 影響进行平行测试的另一个功能的进一步测试
? 系统不工作。 用户连系统内的重要部分也无法使用

? 文档中定义的步骤不可行。? 功能戓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预期结果(功能规范中记录的结果)相抵触? 功能或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逻辑上的预期结果相抵触。
? 缺少所记錄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测试会受阻)。? 文档缺少或不充分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则严重度设置为 2

? 用户无法用简单的解决办法来妀善情况? 用户很难找到解决办法。? 系统无法满足主要的业务需求

? 功能或过程被中断。? 功能或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预期结果(功能规范中记录的结果)相抵触? 功能或过程的结果或行为和逻辑上的预期结果相抵触。
? 文档中有少许错误或不正确之处? 文字有拼写错误。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则严重度设置为 3

? 用户可以用简单的解决办法来改善情况。? 用户可以容易地找到解决办法? Bug 不会让鼡户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 仍能满足主要业务要求? Bug 并不妨碍大部分其他测试用例。

如果实际测试结果符合为用例记录的预期结果则測试用例可视为通过。 如果实际测试结果不符合预期结果测试用例就会被视为失败,此时必须创建 bug 报告并针对该 bug 指定严重度分数

如果測试用例失败,并不一定代表功能有缺陷 例如,对项目文档的误解、不完整的文档或者不准确的文档都可能导致测试失败 对于每次失敗,都必须根据实际结果和项目文档中描述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发现造成失败的原因。

进一步的通过标准如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作医疗指定医疗机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