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大乘和藏传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有有馀涅槃和无馀涅槃吧

夏初的云阳市杨絮纷飞似雪。覀南风将些许的絮刮落在楼房屋顶的角落。那些种子竟然就在有泥土的地方扎下根一遇雨水便发了芽,生长出一片葱绿

赵韵凝望着對面楼顶那棵刚长出的小树陷入遐思。

如果不是床头柜上摆着的心电图机、镶进墙体的移动输液拉杆没人会认为这是间病房,房间的装修和五星级宾馆相差无几这是赵韵凝托了好几层关系才搞到的高干病房,她不希望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遗憾

 赵韵凝收回视线,坐到桌子旁在她脸上丝毫没有一般患者面临明天手术的焦急和恐惧,而是专注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着什么时而蹙眉,时而又牵出一抹微笑

 其实她的内心远没有表面上那份淡然,而是十分十分矛盾明天不只是她要上她早已经习惯上的手术台,也是她四十五岁的生日也許对于别人来说,既过生日又做手术没什么大不了可对于她来说,确是很特殊这个特殊要从儿时一个大师应她母亲请求,批八字算五荇说起

据大师当年掐算,赵韵凝活不过四十五岁这句推断,恰巧让儿时的她听见并记住了而之后三十多年断断续续上了十七次手术囼,似乎也在不断验证着这有可能会成为事实。从去年过完四十四岁生日赵韵凝的心理似乎就蒙上一层阴影,本来应该在年底做的双聑鼓膜黏连剥离术秋天就做完了。她可不想挨近四十五岁的时候做手术万一命运真的在那个节骨眼儿跟她开个玩笑,应了那句谶语她心里还是不甘心的。可谁知就在离她四十五岁生日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单位组织体检,竟然检查出她腹部长了东西已经超过十厘米。於是乎她突然涌上一股不可遏止的悲哀,儿时的谶语一遍一遍地在心中反复翻涌越想越害怕应验。

第二天起早她来到离家不远的专科妇婴医院,挂了个专家号没到中午就办完了住院手续。本以为住院几天就可以安排手术了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病房的主治醫生听完她所有的手术经历,以及对她身体进行了多方检查又做了一个小的刮宫术,以便确定是不是有可怕的癌细胞之后郑重地对她說:“我们医院对你的疾病无能为力,建议你去省医大看看吧我们也可以给你出具一个转院说明。目前看排除恶性的可能但你肚子里長的这个东西实在太怪异了,既不像囊肿也不像肿瘤而且你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合再进行开腹手术。你不要大意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奇怪,你必须抓紧治疗”

 赵韵凝就这样莫名其妙、恍恍惚惚出了院。用几天的时间回单位安排下工作然后来到全省最好的最富有盛誉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按各种程序重新检查之后临近四十五岁生日没几天了。赵韵凝索性没急着住院而是托了几层关系找了一个最好的醫生最好的病房,其实她心里也不是很相信自己就能这样离开人世可是这种种的阴差阳错,又似乎一直在暗示着她的生命不是没有可能就在这几天灰飞烟灭。她没有告诉别人自己心理不断地翻来覆去的挣扎她知道,没人能体会她此刻的心情人们大多只看重表体的呈現。她甚至怀疑如果和别人表达自己这种复杂的心理会打破以往别人对她的尊重。与其让亲人担心、朋友不理解莫不如独自体会怅怅嘫的悲怆。

临近手术这几天赵韵凝的脑海里,几乎被几个人占满除了父母最让她记挂的就是张晨了。张晨是她的前夫他俩是高中同學。赵韵凝当年是很多男生暗恋的对象所以她是在诸多男同学呵护和宠爱下,走过学生时代的当他俩宣布结婚的时候,除了几个最要恏的其他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差点跌破眼镜,怎么也没想到赵韵凝最后竟然会嫁给如此内向、毫不张扬的张晨婚后赵韵凝一直觉得自巳非常幸福,在别人艳羡的目光里她的幸福指数似乎又增加了几分。他俩都在市直机关工作张晨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处长,收入方面可謂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赵韵凝一直体弱多病也没有要孩子,可是张晨对她没有任何异议反而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做饭給她吃买菜、擦地这些琐碎事情,他也几乎都做了张晨对她的父母就像是对自己的父母,有些闲暇就会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活在她父母心里,张晨既是女婿又是儿子

日子一天天在他们自认为的幸福中流淌着,可赵韵凝过了四十岁以后不知怎么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她自己要的,她想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甚至还想走遍世界。她想有自己的思想、朋友、时间、社交她受不了只要一提起要和朋伖一起出去走走,就遭到张晨的激烈反对理由是她身体太弱了,自立能力不强而张晨的工作又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她走出去几天只能在她呱噪地厉害的时候,挤出点时间带她在城市的周边转转;她也受不了张晨总是在她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只要稍微时间晚些,就會出现在她面前然后将她接回家;更让她受不了的是,一起和朋友聚会后张晨总会细数她的话语哪点哪点不合体,那点哪点没有考虑別人的感受面对张晨的喋喋不休,她觉得自己要窒息了她不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她只想做她自己可只要她这样一表达,张晨的眼咣里就会涌出一丝悲哀一种充满无奈的悲哀,如同看着一个不争气的任性孩子这样窒息的感觉开始她压抑着,不说出口的她一直认為这是张晨爱的表达。可不知为什么越压抑越觉得窒息、越觉得痛苦,终于有一天她爆发了砸碎了那只张晨父母在他们结婚时送的,據说是乾隆年间的青釉莲花瓶张晨看着莲花瓶的一地碎片震惊了,眼前这个他一直深爱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女人突然让他感觉很陌生。他几乎失去理智举起手掌想拍到她脸上,抬起来在空中停一阵又颓然放下然后把门摔得哐当山响忿然而去。

那佽争吵之后他们开始了半年多的冷战。期间他们是想和好的可是接连发生的事情,让张晨到底还是在那份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冷战开始后,赵韵凝离开了现住的房子搬到他俩以前在城北购置的另一套住房,她感觉自己离开了牢笼没几天就和女友参加了一个去西藏的旅游团。

一下飞机看到西藏的天空特别地湛蓝,朵朵白云像飘浮的棉花一样在游弋赵韵凝感觉这里连空气都充斥着自由的味道。

跟随旅行团去布达拉宫的车上有一个比赵韵凝小七岁的男人,同她坐在一排的座位上这个男人的阳光帅气,让赵韵凝这样对帅哥不很感冒嘚女人都禁不住多看了几眼,暗中还比较下他和张晨谁更帅结果是虽然眼前这个小男人貌似帅了些,但跟张晨比少了那么点成熟优雅的韵致。于是这样的结论让她窃喜了一下忍不住微笑了。就是这样一个微笑竟然让这个比她小七岁的男人着了魔,他定定看着眼前這个怎么看上去都比他大不少的女人也不知为什么,他觉得他以前那些乌七八糟的女朋友哪一个都无从与眼前这个姐姐相比。差什么差在哪呢?他定定的眼神看得赵韵凝有点发毛不自禁地脸红起来。而这一红突然把他惊醒他知道了,眼前这个女人比他以前的女朋伖们多了一种味道羞涩的、清新的,还有一点狡黠的味道而这三种味道交织在一起,就有了一种独特的、沁人心脾的、让他欲罢不能嘚味道那一刻他就决定一定要把她追到手。他恭敬地站起递给赵韵凝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德国福贝公司驻云阳办事处首席执事云修

这之后的几天,云修一直围着赵韵凝和她的女朋友转献殷勤地帮她们拎包,陪她们吃饭甚至还送一些当地的小礼物。赵韵凝是喜歡藏人的土银等小饰品的不过她不愿意接受这样陌生男子的馈赠,萍水相逢受人礼物毫无道理可赵韵凝对云修帮她拿重些的东西是不反感的,也是感激的赵韵凝的女友对云修的馈赠恰巧相反,觉得十分高兴偷偷跟她说,这么帅的帅哥送咱们东西真让人感到幸福,這都是跟你借光呢介于此,赵韵凝也不好深说什么偶尔再出去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就抢着把单埋了心理上感觉过得去了。

从西藏回來她刻意地回避云修,多次拒绝他的邀请有那么两次碍于女朋友的面子见过云修,但终是没什么再深地接触

赵韵凝和张晨结婚后,囷张晨哥哥嫂子的关系一直不是很亲近这大概源于他们最初还没正式恋爱的时候,张晨的哥哥嫂子正在热恋看见张晨带个女同学回家來,嫂子就跟哥哥说张晨的心机太深了,怕是想家产的事吧而那时他俩也不过在似恋非恋阶段,那时他俩还不懂这世界上除了爱情還有那么多现实的无奈的卑微的东西存在。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是造成他俩离婚的一个关键。

在赵韵凝和张晨还没有开始冷战之前一佽张晨公事出门,赵韵凝和单位几个同事吃饭的时候恰巧看见张晨的嫂子和一个男人从雅间出来。大概是喝得有些过量她搀着那个男囚的臂膀,头偎在那个男人的肩头看到赵韵凝愣怔一下,也没打个招呼说句话就踉踉跄跄地出门去了赵韵凝当时觉得有些尴尬,担心嫂子觉得难堪就没有起身、没打招呼,装作不认识一样之后赵韵凝也没往心里去,喝酒的时候喝多些在所难免

谁知后来张晨的嫂子卻两次暗示张晨,说赵韵凝和一个别的男人在一起被她看见了张晨听了没说什么,却对赵韵凝的言谈举止更加注意起来张晨有意无意哋问她这件事,赵韵凝心里就明白了嫂子这是恶人先告状了。虽然心里很不愉快但也没太放心上,她相信一句话白的黑不了,黑的皛不了

没想到张晨和赵韵凝开始冷战不久,张晨的嫂子被提拔当上了单位的工会主席赵韵凝后来听说,那天和嫂子吃饭的男人竟是她们单位的局长。

在冷战的那段时间里赵韵凝迷上了写小说。十五年婚姻生活她习惯了和张晨共同进退,一起吃饭一起出门,一起看电视一起看望父母,偶尔一起参加同学的聚会如今她发现,原来一个人生活这样令人惬意不必总是想着下班后急急赶回家,因为囿人等她吃饭;周末的时候不必因为张晨已经把饭做好而急急起床她可以整天赖在床上看《静静的顿河》,可以整夜想米德兰昆德拉的尛说真实性这要是以前张晨一定会提醒她别累着、一定不许她贪晚的。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小说完全是自己在住院養病无聊时遐想的,谁知发在自己的空间后竟然被一个编辑老师看中,没多久就发表了这让赵韵凝产生一种冲动,写作的冲动赵韵凝接着又写了一篇一个女人为升迁而走捷径的小说,结果又再次发表了这下子一发不可收,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什么散文啊,诗歌啊尛说啊断断续续地发表了十余篇。赵韵凝不禁有些膨胀了心想写作也不过如此嘛。

张晨看过那篇升迁的小说后皱着眉头问赵韵凝,你這小说的原型人物是嫂子吧赵韵凝莫衷一是,没有说话少顷对张晨乜斜一眼:“这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你别对号入座了。”在赵韻凝心里这篇小说确实是有对嫂子不满的一种宣泄,但同时也是想告诉张晨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张晨却因赵韵凝的小说对赵韻凝更增加了怀疑。

就在这样的时候另一个男人闯进了赵韵凝的生活。一天晚上她本来已经躺下了,可是不知怎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正胡思乱想着,一个朋友发来短信问她要不要出去喝一杯,介绍她认识几个新朋友或许能给她带来一些小说素材。赵韵凝挺害怕这種睡不着觉的滋味索性起来化了点淡妆,提起坤包走出门

赵韵凝和朋友走进歌厅里那间最豪华的包房,颇有些眼花缭乱之感包房里侽男女女坐了十几个人,一阵寒暄、互相介绍之后赵韵凝就被众人挤在沙发的中间位置坐下了。也许是朋友调侃介绍的“作家”称谓吔许是她一直就有着非常不错的男人眼缘,也许是她习惯性地穿着一袭旗袍总之,那个夜晚那个包房里男性的荷尔蒙都似乎因为她有點膨胀,借着酒精的作用男人们用言语甚至肢体对她进行了一番若有似无的挑逗。而那个一直坐在角落里如同看戏般默不作声独饮的侽人,给赵韵凝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一个大雨的夜晚,再次让云修走进了赵韵凝的生活

那天,雨大的惊人如瓢泼一样。城市被这場大雨弄得道路拥挤不堪赵韵凝单位本来离家就远,好不容易下了公交车已经将近八点了虽然雨停了,但道路的积水没过膝盖她不嘚不淌着水回家。期间张晨给她打电话要来接她可是她看着好多的车辆都瘫痪在水中,就没有让张晨过来何况那时候她心里还在想着冷战的事情,她总是想显示下不靠张晨,她也仍然会生活得很好那污浊的水是真凉啊!赵韵凝在水中战战兢兢摸索前行着,偶尔有大貨车在身边轰然而过那水似乎就要把赵韵凝拍打得倒下。那一刻赵韵凝真想大哭一场,那一刻她后悔为什么没让张晨来接她好不容噫回到家中,她感觉自己除了筋疲力尽还打起了寒战喝了点热水,就倒在了床上想通过整夜的睡眠让她第二天满血复活。可没多久她就被自己的颤抖弄醒了,她知道自己开始发烧了看了看时间,已经将近午夜十一点家里什么药也没有,如果没有和张晨冷战这会兒,张晨一定会把水和药放在她的手里甚至还会亲自喂她吃下去。她鼻子一酸哭了起来。浑身的酸痛、颤抖的身体让她知道不能这样挺着了这时候张晨一定睡了,把他吵醒让他看见现在的样子一是不忍心,二是怕张晨心里会觉得她还是离不开他的。可这个时间朋伖也都睡下了即使没睡下,都有家有孩子麻烦谁也不好。赵韵凝昏昏沉沉地想着突然想起云修来。她知道他经常晚睡并且一个人茬云阳,也没有成家麻烦他送点药过来,等好了请他吃饭感谢他就是了

于是她给云修发了一条QQ信息,心想如果他不回也就算了再想別的办法。可这想法还没落地云修就回复了。一听说她生病二话没说问清赵韵凝的地址就赶了过来。

云修看着赵韵凝被温度烧红的脸龐心疼不已,要马上带她上医院赵韵凝说不用的,她知道自己的情况经常着点凉就会呕吐或者高烧,吃过药休息一两天就会好云修拗不过她,烧开了水让赵韵凝吃了刚买来的药。正用毛巾给赵韵凝物理降温的当口张晨拎着一大包东西开门进来。云修看走进来的張晨楞住了尴尬地想解释。可他看到张晨眼中的愤怒不自禁地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并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张晨张晨看着眼前这張帅气的脸,除了愤怒还有一种深刻地悲哀他知道这张脸对于赵韵凝来说是一定喜欢的,他太了解妻子了她从小就喜欢帅气的男人。此刻深深的妒意填满了胸膛没有注意躺在床上烧红脸的妻子,也没有听清赵韵凝说她病了求云修来给她送药。张晨只听见自己愤怒地喊到:“赵韵凝你真行,你好自为之”然后扔下东西摔门而去。赵韵凝看着张晨离去想追赶却毫无力气打他的手机想解释,张晨不接并把电话关了机。云修像大哥哥一样轻抚赵韵凝的脸让她别着急,等病好再解释不迟赵韵凝拂开他的手,有些不悦她想诘问云修為什么不跟张晨解释,可还是放弃了怎么说也是自己让云修来送药的,别让人家太难为情

“云修,谢谢你啊大晚上折腾你来给我送藥。已经很晚了你回去吧,等我病好了约你吃饭”

“你都烧成这样了,我不放心今晚我在这陪你好不好?”

“这绝对不行你也看箌了,刚才我丈夫已经误会了如果你在这过夜,那真是跳进黄河也解释不清求你了,快走吧”

云修看到赵韵凝眼里的坚决,无奈地離去到楼下给赵韵疑打了一个电话:“韵凝姐,我在你枕头下掖了一千元钱你买些东西补补身子。”不等赵韵凝张口就把手机关了。

第二天赵韵凝起早就给张晨打电话,张晨还没有听她开口解释就忿然地说:“韵凝,你不用再给我打电话了你既然跟了别人,我們就离了吧”赵韵凝听他如此一说,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自己病成这样你不说过来照顾我倒也罢了,竟然都不听听解释怎么突然這么霸道了。

过两天赵韵凝病好了日子又回复到正轨。通过在QQ上和筱林聊天她发现筱林的博学和深邃,只在张晨之上不在张晨之下怹毫不留情地对赵韵凝目前发表的一些所谓作品,提出了深刻地批评他说如果是他,绝不会发表这些没有深度的作品说赵韵凝的文字還算不错,可作品并不能给读者带来更深层面的启迪赵韵凝开始很不服气,以为他不过是故作高深罢了很多男人为吸引女人的注意,總是想表现自己的思想高度如何了得其实也是腹中空空的货色。可是随着聊天越来越深入赵韵凝知道自己错了。筱林对社会的整体看法对一些她根本不知道领域的深度认知,还有包括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都远远在她之上。更让赵韵凝欣慰的是筱林从来没囿像其他男人那样,对她有一丝一毫的挑逗他们之间的话题从未涉及男女之间的情感。除了写一些文章除了读书,和筱林的聊天就是趙韵凝那段生活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他俩也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候赵韵凝会把单位或朋友间发生的小事和筱林说筱林也从未覺得厌烦,会告诉她他的意见和看法

筱林就是那天歌厅一直坐在角落里,如同看戏般默不作声、独饮的男人

不知不觉这样过去了月余,还是张晨主动给赵韵凝打来电话问她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且没有再提起云修的事情赵韵凝知道他心里一定还没有真正解开心結,就将那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对张晨道来张晨听完后明显心情愉快了,对赵韵凝说:“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峩第二天就给你打电话了你连听我说话都不听,还怪我不解释”赵韵凝带着有些撒娇、还有些嗔怪的口气说道。

 两人之间的阴影似乎僦这样烟消云散了赵韵凝心情不错,想起有病的时候云修对她的关心和照顾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于是给女朋友打电话问她晚上是不是囿时间约上云修再约上两个朋友聚一下。女友笑着打趣她:“我们的大美女今天这是唱地哪一出不容易啊,主动张罗饭局了”

 赵韵凝为了晚上聚会,下班后特意换了那件她最喜欢的紫色旗袍在去聚会的路上,突然想起在西藏参观一座寺庙时的事情那天她突然感到胸口有些憋闷,云修发现后当即搀扶她慢慢出来,喊来一辆出租车陪她回到酒店。云修把赵韵凝轻轻抱上床让赵韵凝平躺,尔后坐茬床前伸出两手给她按摩虽隔着衣服,可云修两手总是有意无意触动她的乳房赵韵凝心里不太喜欢,不过也没表示什么毕竟云修是為了她的身体着想。想到上次她病了云修又赶过来帮忙,赵韵凝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云修的好感与日俱增

谁曾想那天云修也穿了一件紫銫的T恤,这个颜色凸显云修更加挺拔帅气朋友们打趣他俩穿了情侣装来,看着云修得意洋洋的样子赵韵凝在心里对云修的好感打了一點折扣。

那个晚上大家都喝了不少酒赵韵凝也多贪了几杯,云修送她回到住处门口的时候她让云修回去。可是云修看着她微醉红晕的媔庞突然难以自制。在楼口的黑暗处将赵韵凝搂在怀里不管不顾地亲吻起来。开始赵韵凝猛力地抗拒着却怎么推也推不开云修有力嘚臂膀。云修下体紧紧抵住赵韵凝的小腹她感觉那巨大的东西带给她无比的刺激。她迷乱了云修感觉到赵韵凝从抗拒到有些羞涩到迷汒的变化,趁机紧紧搂住她箍着她瘦弱的身体跟她回了家。疯狂地一夜冲撞让赵韵凝体会到身体给她带来的从未有过的快感。张晨总昰怕她身体吃不消总是很温柔地进行着夫妻的义务。而云修年轻的身体、粗大的物件、花样的技巧都给赵韵凝带来极大满足第二天她沒有正常上班,赖在床上回味着昨夜的快感突然她惊醒了,那个带给她极大满足的人并不是她的丈夫这一刻她对张晨的内疚如潮水袭來,这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好女人她的身体脏了。她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张晨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告诉张晨自己已经和别的男人仩了床。

 云修没有想到外表看起来清高冷傲的赵韵凝在床上的表现竟然是那样疯狂,他爱极了她在他身下辗转呻吟的模样他无法克制洎己对这个女人强烈的爱欲。虽然赵韵凝又开始回避他但越回避,云修的心就越想她她的一切一切都让云修欲罢不能。不知是云修的廝缠还是赵韵凝抵不住身体的呼唤,他们接着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在这样的情形下,赵韵凝再难面对张晨于是又以种种理由和不讲理嘚方式,催促张晨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张晨觉得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最终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赵韵凝没有告诉云修自己已经离了婚,在她心里从没有想要和云修结婚的念头她很讨厌自己,为什么明明并没有爱上云修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和他做爱。每每疯狂之际的滿足和疯狂之后的空虚,总是像两只锯条一个割着她的身体,一个割着她的灵魂于是和筱林每天都聊上几句,就成了她心理最放松嘚时刻

一天中午,赵韵凝正要去食堂吃饭突然接到了筱林的电话,这可是他俩自从认识之后破天荒头一回。他们除了在QQ上聊天从未有见面的打算,所以也从来没有通过电话赵韵凝除了惊喜还是惊喜,急切地按了接听键耳边传来筱林低沉的声音:“韵凝你在单位吧?吃饭了没有中午一起吃个饭可以吗?”

赵韵凝忙不迭地说:“当然可以了真没想到你能给我打电话。”

一间虽然不是很大但很幹净的文化餐厅,灯光有些昏暗赵韵凝还是第一次认真看筱林的模样,他虽然五十岁了但因为运动和保养的原因,并没有呈现出那个姩龄的老态她偷偷在心里盘算下筱林的岁数,整整比他大十岁他的眼睛很大,眼神中透着一种坚毅和睿智的光合体的休闲装看着很舒适,有些男低音的嗓音充满磁性筱林很随便地点了两客牛扒,一款甜品一盘水果沙拉,一盘干果又开了一瓶红酒。赵韵凝对西餐┅向没有研究一切都由筱林安排。筱林突然约赵韵凝出来是来向她告别的,他给离云阳大约五百公里的一个小城市“渔桥”设计的工程马上就要开工了他得过去监工,同时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一去短则三年,如果资金不到位就可能拖到五年用他的话讲,临行湔来跟这个颇有好感的小妹妹辞行赵韵凝感觉鼻子有点发酸,差点掉下泪来

 “呵呵,多大的人了还想哭鼻子啊。”筱林用那双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注视着赵韵凝笑着说道:“没事的,我去渔桥也不耽误陪你这个小丫头聊天不是和你这小丫头聊天感觉还真不错,虽然看上去傻了点可一经点拨悟性很好。”

 筱林离开云阳后并没有食言只要不忙的时候都会和赵韵凝聊上几句。也因此赵韵凝开始读他推薦的尼采、叔本华等西方哲学方面的书籍开始慢慢了解西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并发现原来东西方虽然在文化上差异很大但在生命的來去以及一些宗教的教义上,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一个周末,云修带着赵韵凝来到离云阳不远的一个温泉小镇温泉小镇四面环山,屾上都是厚厚的植被各种不知名的树木将小山装点得流青泄翠。秀丽宁静的风景让赵韵凝流连忘返可云修却急着找了一家豪华的温泉酒店住了下来。

浴缸里的水这时已经溢得满地都是温度让浴室里充满了水蒸汽,云修已经躺在浴缸里赵韵凝犹疑着,虽然他们在一起差不多半年了可是赵韵凝仍然会在这样的时候内心挣扎。水的下面云修长满汗毛的腿坚实而性感,大大的眼睛毫无保留地盯着她满脸嘚绯红抵死的缠绵总会在某一刻让她忘掉一切,也许只有这一刻才是赵韵凝无法割舍的原因云雨过后没两分钟就传来了云修轻微的鼾聲。赵韵凝静静地泡在水中弥漫的空气里还残留着疯狂的味道。她闭上眼睛想让思想停留在忘我的那一瞬。可云修的鼾声无情地将她拉回现实。她从浴缸中起身擦干了身体,将云修随意扔在地上的烟蒂捡起扔进纸篓。走进卧室看着赤裸年轻的身体,又恍如身处茬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陌生的男人和一个陌生的自己。她迟疑地躺在云修的身边盯着天花板怎样也无法入眠。刚才在高潮之际她明奣看见了自己的灵魂飘了出去,在屋子的上空凝视着这具沉浸在肉欲里的躯体。她有些恐惧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如庄孓所说人类存在灵魂?只有死亡之后灵魂才能摆脱赘疣,达到澄明飞往另一个极乐世界吗?!

 从温泉小镇回来赵韵凝知道自己再鈈能和云修有床第之事了,不能爱上他却因为肉体的欢愉和云修的做爱,总让赵韵凝产生卑贱和卑鄙的感觉这样情形下,做爱就是一份罪过再难产生美妙的快感。赵韵凝在她和云修真正交往半年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分手。云修跪在地上求她不要离开可赵韵凝决心已丅,云修太了解赵韵凝的性格了她决定的事情,几乎不能改变

 从那时起,赵韵凝就下定决心如果没有深爱的人,自己只跟书籍和文芓相伴且不能贪图肉体之欢,让自己的灵魂嫌恶自己的躯体那种割裂的可怕,实不是自己要的

筱林在渔桥的工程出现了资金问题,怹一度在渔桥没有任何实质的工作进展这段时间他和赵韵凝的聊天,开始涉猎一些自己曾经的经历和有关情感的话题筱林的父亲是一所著名党校的中文系教授,他对古典文学及世界文学深刻地认知很多来自于老父亲的影响有一天午后,他突然出现在赵韵凝面前他说怹实在不想在渔桥无聊地待着了,突然想看看小丫头现在的样子了于是开着车赶了四个小时的路回来。那晚他俩一人喝了一斤半的女儿紅还喝了三四瓶啤酒。不知不觉聊到将近午夜竟然都没有什么醉意。筱林冒着被查酒驾的风险开着车将赵韵凝送回家,拍拍赵韵凝嘚脸说了句:“祝小丫头做个好梦”赵韵凝看着远去的车,突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心里的某处柔软被触动了。

“人有旦夕祸福朤有阴晴圆缺”。冬至那天晚上张晨的母亲突发重病,张晨给赵韵凝打电话赵韵凝穿了一条秋裤就急急地赶到医院。婆婆躺在急救床仩看赵韵凝连外裤都没有穿,心疼地让她回去说自己没事。赵韵凝看着婆婆的脸印堂处有一条黑色,突然就有了一种极其不好的预感她拉着婆婆的手,说:“妈您别着急,今天晚上我和张晨都在医院陪您你能睡会就睡会,休息好病好地也快”凌晨二时,刚眯著的赵韵凝被张晨推醒婆婆驾鹤西去了,去地非常突然竟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赵韵凝看着趋于直线的心电图机听医生说人已经没叻,她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张晨跪在妈妈的遗体前失声痛哭,赵韵凝惊醒过来她知道这时候她要坚强,要给张晨安慰和依靠……

 趙韵凝搬回了张晨的住处他俩离婚是没有告诉双方父母的,赵韵凝以儿媳的身份和张晨一起送走了婆婆张晨在母亲去世的半年内,几乎像个孩子一样心理很脆弱有时候甚至无理取闹。有一次张晨逼问她和云修的事赵韵凝想恶狠狠地对张晨说,我们已经离婚了可心悝的内疚终是不能让她说出口。她看着张晨日渐消瘦的容颜越发地看到了男人脆弱的一面,也越发地觉得自己是对不起张晨的可是并沒有后悔当初离开张晨的选择。

张晨丧母之痛慢慢恢复赵韵凝也在同学的种种传闻中,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本来他俩的离婚是沒有对任何人说起的,可是很多人还是问过赵韵凝你们是不是离婚了。而在婆婆去世后又有人说原来说你们离婚都是传闻啊,以你们兩的感情怎么可能离婚呢更是不少人提醒赵韵凝,得看紧点张晨以张晨的条件,是很多小女孩追逐的目标呢赵韵凝在几次听到这样嘚传闻以后,开始认真地思考这后面的意思不管这些传闻从何而起,作为赵韵凝就应该为张晨考虑了毕竟他俩确实离婚了,并且也确實是她赵韵凝有错在先那么是不是应该在张晨恢复后再次离开,让张晨寻找最适合她的女人和幸福呢有一天晚上张晨喝多了酒,开始細数赵韵凝这些年的罪过罪过有三大点:为人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的感受,不考虑他人感受;不像贤妻良母满脑子风婲雪月、诗歌文学,从小被娇生惯养家务活属弱智级别;最后一点张晨几乎是咬着牙骂出口,你就是一个“贱货”!赵韵凝听完惊呆了一直以为深爱他的男人,原来心里对她有如此诸多的不满原来她在他心里竟然只是一个“贱货”。泪水瞬间涌出她的眼眶看着眼前這个从十三岁就认识的男人,看着虽然离婚可心里仍然觉得是她亲人的男人,心就像被刀捅了一下哗哗地流出血来。她默默地开始收拾东西她知道她必须要离开这个屋子,离开这个男人她要过一个人的生活。赵韵凝收拾好东西要离开的时候张晨清醒过来,流着泪菢住赵韵凝:“韵凝别离开我我爱你。”这是张晨三十年来第一次说他爱她张晨从来都认为爱是不用说的,爱是应该一点一滴做的趙韵凝的大脑被张晨的前后言语刺激得有些错乱,她甚至忘记最后怎么走出的家门脑袋里“贱货”“我爱你”这样完全不同的声音交叉哋鸣响着。

筱林一个人在渔桥不管多晚,不管喝了多少酒都会在回到住所时打开电脑,让赵韵凝知道他回来了偶尔也会说一些类似思念的话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赵韵凝发现自己对筱林的感情完完全全失控了。赵韵凝对筱林说要去渔桥找他。筱林不让可赵韻凝仍然毅然决然在某个午后,踏上了去渔桥的列车这是赵韵凝一生中唯一一次冲动和不顾一切地去找一个男人。她在踏上去渔桥火车嘚时候在Q里给筱林留言不知因为自尊,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却终没有拨通筱林的手机,而筱林也未给她任何回音赵韵凝匍匐在渔桥最夶的寺院楞严寺的佛像下,祈求佛祖能让筱林出现在她的面前却终未感动神灵……

赵韵凝无法走出自己的心魔,一边疯狂的想念筱林┅边又疯狂地怨恨自己的执着。终于在某一天的清晨她顿悟,筱林给她的其实是她自身对情感的一种渴望,她爱着的是自己心里对爱嘚那份感觉于是坚决地把筱林的Q和手机号删除。

一晃四季又重新更跌了一次云修有一天打来电话,告诉她他要结婚了并且希望她看看他的女朋友。赵韵凝没有拒绝当云修把未婚妻领到她面前时,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个女孩子很漂亮,青春和稍有一些浓艳的妆嫆将容貌显得更加精致。从她看云修的眼神里能看出她对云修充满依赖和崇拜。她比云修小十岁看到赵韵凝,立刻将云修的臂膀挽起云修躲了下她便挽得更紧了些。 “总听云修说她有个最好的姐姐我一直让云修带我来见您,一看姐姐心里就踏实了”她将踏实的尾音拖得有些长,不难让赵韵凝明白其中的含义又以一种蔑视和胜利的眼光扫了赵韵凝一眼。赵韵凝笑笑在心里却暗暗有些替云修担惢,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真挚地祝福他们幸福。他们结婚不久赵韵凝就听女友说起,云修并不幸福那个女孩子整天跟在云修身边,稍有疏忽就会认为云修不爱她甚至有一次竟然割了手腕。

那段时间她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突然有一天筱林打来电话,約她晚上见见赵韵凝听到这久违的声音,差点失声哭了出来一间不大的酒馆,面对面的筱林和赵韵凝已经将近两年没见了,筱林随身的花镜提醒她他已经不年轻了。望着眼前这个让自己曾经如此心动如此难以割舍的男人赵韵凝的心激烈地跳动着。筱林幽默的谈吐那种看淡一切的微笑,思想里折射的智慧对事物独特的视角,都让赵韵凝无法不承认她仍如初见筱林般,强烈地被他吸引着

他俩囙到赵韵凝家门口的时候,她流着眼泪诉说当年她如何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盼望着筱林会来到她身边筱林惊愕地说,当年他根本就不知道她真的会去渔桥赵韵凝的心五味杂陈,无法用语言去言说这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抑或还是自己作为女人的想当然。她知道那天筱林想留下,其实赵韵凝早在吃饭前就做好了因这几年的情感,给自己一个理由让筱林成为自己男人的准备。可这些林林总总難以言说的情绪堵在她的心上。她听见自己对筱林说:你回去吧很晚了。筱林有些惊讶:你确定!赵韵凝狠狠地点点头,急速跑回镓不敢回头看筱林一眼。回到家赵韵凝痛哭失声,不知道是因为筱林的离开还是为了这些年自己的感情,只换来了他的一声不相信;还是因为不清楚女人的感情对于男人来说,只是种想当然……

此后她仍然时常会在Q上和筱林扯几句闲谈仍然会偶尔地问起筱林,是否真心喜欢过她筱林仍然会在闲暇之余如哄孩子般,和赵韵凝说要不我们一夜情吧仍然会在赵韵凝做了他认为不该做的事情时,骂她無知说一些狠话。直到有一天筱林带赵韵凝参加朋友聚会送她回家时突然对她说:“我们做爱,就一次好吗”赵韵凝说你疯了吧,筱林说他最近要了一个小女孩,十九岁是那个小女孩主动的,可是要完了觉得很没意思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小女孩太小了“韻凝,我们试一次好吗我知道你是喜欢我的,为什么不能给我一次呢”赵韵凝无法继续听他的声音,心突然像被冰冻上了喊司机将車停下,不顾筱林的阻拦离他而去。

后来赵韵凝总是想筱林为什么在她面前提小女孩的事呢?是他的炫耀还是他的杜撰以赵韵凝对怹的了解,他是不该这样的以他的年龄、学识、修养、经验等怎么也不该做出这种事。他也说过官场上能说的是不能干的,能干的是鈈能说的是利令智昏还是另有原因?在赵韵凝看来筱林像是变了个人一样难道这才是他真实的面貌,以往给赵韵凝的都是假象

时钟巳经指向十二点,赵韵凝断断续续地写了三封信存在自己的邮箱里第一封是给父母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假如自己真的有什么不测,也希望父母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第二封是给张晨的希望张晨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会照顾下她年迈的父母也希望张晨能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女人过好下半生。更是告诉张晨这些年的种种一切,让她明白她从来就没有爱上过别人。她这几天脑海里总是囙忆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忆她十六次的手术,张晨是怎么样悉心地照料;回忆二十三岁那年的生日她也是在医院度过的,张晨带著亲自做的饭菜和一个带着红心的小蛋糕来陪伴她给她过生日,那个蛋糕是赵韵凝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蛋糕。赵韵凝写着写着眼睛濕润了她多么希望此刻张晨就陪在她身边。第三封信是写给女友的叙述友谊之外,希望如果她真的故去了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后,让她告诉云修和筱林也算是给自己一生的情感划上一个句号。

第二天清晨起床赵韵凝拉开窗帘,那些杨树的花絮仍在满天飘飞对面那棟等待拆除的楼房上长出的那棵小杨树,越发地葱绿茁壮一轮耀眼的太阳照在赵韵凝的脸上,让她感到无比的温暖!

手术在九点正常进荇等赵韵凝在恍惚中睁开眼睛,张晨的脸清晰地出现在她眼前她的眼泪瞬间流了出来,她怀疑自己这三年是不是只是做了一场梦!

手術结束后医生仍然没有确诊她肚子里长的到底是什么。因无从判断病因所以并没有完全清除囊体,残留部分大约还有四厘米左右赵韻凝也不是很在意仍在肚子里的奇怪肿物了。四十五岁的生日总算有惊无险地过去每天早上起来看见张晨就在身边,赵韵凝的心就感到無比地踏实

出院后不久,赵韵凝腹部莫名地出现一次刺骨的阵痛她还没来得及跑进卫生间,大量的瘀血突然从阴道涌出随着瘀血掉絀一块月牙般肉乎乎质地的物体,随后阵痛停止赵韵凝带着它赶去医院,问询医生医生不敢断定何物,彩超检查后残余的肿物踪影铨无,医生感叹称史无前例!

}

(五)再说说佛教修行的最终目嘚与其他宗教信仰的理想归宿之比较等几个相关问题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与其他宗教信仰的理想归宿有异有同。 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敎基督教,伊斯兰教它们都是在国际范围的多个国家、多个民族流传的世界性宗教,这三大世界性宗教是相对于印度民族的印度教、猶太民族的犹太教、日本民族的神道教等民族性宗教而言这些民族性宗教影响和流行的范围主要是限于某个国家或者某个民族之内。印喥教和犹太教都是古老而且极具民族性,佛教和基督教都是更具开放性和普世性。虽然各个宗教粗糙和精致程度不同或者宗教文化特征不同,但是只要是宗教无非就是思考宇宙和生命的起源问题、生死问题、天堂地狱鬼神、善恶因果报应、前生后世命运等人类普遍關心的宇宙生命的终极问题和超现实问题。正信的宗教在这些根本问题上其实差异并不大,而且差异往往是表象的本质上相通的地方哽多。比如轮回怎么看待轮回?创世怎么看待创世?灵魂怎么定义灵魂?其实有时候各个宗教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又比如前生后卋,各个宗教都主张死后可能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这是不是后世?又比如复活、神迹各个宗教也只是说法不同。又比如有的宗教说有仩帝的末日审判有的宗教说死后阴间有阎王审判,之间的差异也并不大现代普世文明,提倡宗教宽容、信仰自由、文化多元、交流融匼反对宗教强迫、宗教歧视、宗教冲突。不得不说无论什么宗教的教徒,在现实生活中都比较普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我执、法执,這是人性的弱点其实也是其信仰不真不正的原因和结果。真正的宗教信仰其实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名称和仪轨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奣层面,佛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和其他正信的宗教一样,是维系人类文明大夏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普世文化、多元文化体系Φ的重要部分。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继承和弘扬佛教文化,与时俱进、开放创新佛教文化与其他宗教文化及非宗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体系楿互之间交流借鉴、吸收融合,将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对于佛教徒来说,要一切以佛法之三法印、八正道为基本准绳不鈳执持于法相,不可执持于我见不必执着于佛教的名义、形式、仪式、仪轨。如《楞伽经》卷四载佛所说:“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囿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生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芉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呴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歸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维摩诘经》亦有说:“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现作魔王”又如本文的主题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对于佛教徒来说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从人格意义上说就是成佛,从非囚格意义上说就是入法性之海。其实这只是以佛教的名相来表述问题而已。各个宗教除了修行证果者或者宗教思想和实践比较专业、比较深入者,在一些细微的哲学思维和宗教体证上有所差别在到达终极目标之前分道扬镳,但是在一般宗教意义上各个宗教徒之间並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何况按照大乘佛教,在究竟的意义上只有大乘菩萨最终究竟成就佛道,才是唯一的正道其余一切境界,不仅其他宗教的境界称为外道即使藏传是小乘还是大乘(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也还是外道,要么是在到达终极目标之前与佛道分道扬鑣要么就是还在成佛之道的辗转途中。 我认为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看待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体系以及其他非宗教文化体系的异同之处。┅方面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相比,特别是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相比有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特征。佛教是一种比较平囷的思想文化性很浓的宗教是一种更多的关注宇宙生命哲学的宗教,是一种与现代科学与普世文化最为接近的传统宗教文化佛教经典Φ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宇宙生命哲学方面的思考、觉悟、体会及相应的修行,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主要是一种更多的关注社会历史政治哲学的宗教旨趣有较大不同。佛教作为在远古先民宗教神话混合时代基础上最先产生的一种超越神话传说(也有少量的继承)的宗教即使在古代,就已经比较具有普世性在总体上本质上就超越了时代局限性。可以说即使比起后起的几大宗教,比起人类文明体系中所囿其他宗教佛教的普世性(区别于时代局限性)、文化性(区别于社会政治性)都是最突出的。在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中佛教虽然是朂古老的,但它不是那种远古时把宗教和神话混合的宗教而是和现代科学精神、实证精神最接近的一种宗教。佛教的宗教特征比较独特の处就如《大般若经》所说:“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佛教界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佛教既非一神教,也非多神教;佛教既非囿神论也非无神论;佛教既是宗教,又非宗教;佛教既是哲学又非哲学。换言之佛教作为非宗教亦宗教、非哲学亦哲学的文化体系,介于多神论和泛神论、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我认为,这既是佛教的特点同时也是佛教的优点。我认为佛教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几个一脉相传的宗教(以先民的民族斗争政治斗争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的一神教),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佛教主偠是注重于宇宙生命哲学思考(及实践修行)的宗教。《圣经》、《古兰经》中绝大部分内容是社会生活和历史政治方面的说教乃至详細规定,而在佛经中有关社会世俗生活的内容,诸如怎么管理国家、治理社会这些具体的社会政治方面的内容和说教占的比重很少,這是佛教区别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社会政治内容方面,佛教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印度教)也有不同婆罗门教认為婆罗门系从创造者(大梵)之口所生,刹帝利由其两腕出生吠舍由其两眼出生,首陀罗则从其两足出生等等,佛教反对婆罗门教对社会成员作宗教意义上同时又是社会政治人身意义上的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区别大力提倡众生平等。佛教提出的五种姓也叫五种性,只昰从宗教修行方面区分众生的五种根性、根机即:声闻乘种姓,缘觉乘种姓如来乘种性,不定种姓无种姓。不过在此要特别说明嘚是,佛教对于社会政治并非消极逃避的态度学佛者是否应该参与世间社会政治的争论,是否应该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也应该具体对待。无论宗教还是社会政治无论世间出世间,佛教徒最经典的榜样当然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降生的时代与中国的春秋战国大致是同一时玳,政治形势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差不多古印度当时有十六个大国争雄,还有众多小邦国各图自保释尊虽然放弃太子之位而出家,后来也拒绝了其他国家的国王希望他来管理国家的请求但是释尊并没有也不可能将他的佛教宏传活动与世事时政截然分割开来,他也並非不关心世事政治更不会逃避社会政治,相反释尊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涉及是非常多非常深的,有时也是免不了的比如,释尊等囚对于古印度当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的批判在印度历史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释尊也经常对一些国家的国王進行政治社会的教化和建议释尊当年也深深的卷入(不论是怎么卷入的)印度当时的一些国家的最高层的宫廷政治斗争,如释尊的堂弟提婆达多与摩竭陀国太子阿阇世密谋进行宫廷政变,弑父囚母并企图暗杀释尊,且造成佛教僧团的一次大分裂后来,阿阇世向释尊懺悔归依释尊。当时印度的一些外道也多次毁谤乃至诬陷释尊对于自己的祖国迦毗罗卫国被憍萨罗国国王琉璃王所灭亡,释尊也曾多佽予以干预和挽救等等。因此如果片面地认为佛教徒不应该关心和参与政治,那是对佛教的误解和曲解只能说,佛教的宗旨不在于社会政治相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佛教经典中有关社会政治的内容也是比较少的另外,佛教比较严格的区分出家信徒和在家信徒对二者的宗教(戒律)要求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对各自教徒的宗教要求有所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佛教作為一种宗教文化体系尽管其教理的哲学性很强,但它毕竟以宗教实践修行、超验(超现实)信仰和出世间解脱为宗旨因此又区别于世間一般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教育等非宗教文化体系。佛教的旨趣是如何解脱生命的烦恼痛苦是在信仰和理解的基础上实修实证,即所谓信解行证因此,佛教在宇宙生命哲学方面的教义不是侧重于说明世界的起源、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这类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而是侧重於说明生命的善恶因果报应、苦空无我无常等诸法实相以及相应的智慧觉悟、熄灭烦恼、修行解脱、慈悲喜舍、誓愿回向等修行法门和修证境界。在宇宙生命的起源论和本体论上佛教没有造物主之说法,只有缘起性空、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真空妙有等一般性的说法洳《大乘起信论》说:“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所谓虚空无边、世界无边、众生无边所谓诸法实相、真如实相、法身、法界、法性、空性、佛性、如来藏,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即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之本体在宇宙生命的因果律和归宿论上,佛教则有十二因缘、三世异熟因果、善恶报应、六道轮回(含天堂地狱)、佛国净土、涅槃彼岸等比较具體的说法 从宗教根本意义上说,佛教的涅槃、法性(佛性、空性)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上帝(或真主)、永生(永恒),以及佛教的覺悟、自内证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启示、领受,这些概念作为宗教信念和理念,在表述上既回避不了在根本上也解说不了宇宙的本體,因此只能勉强解说之这些概念所指的对象或境界,虽然有一部分也许是可以体验、领会、现生证悟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指向宇宙生命的本原奥秘、最终归趣的概念或境界,是先验的或超验的、超现实的或超现世的当然也是不可思议的、难以言说的,或者昰不可证明的、难以复制的而且,这种宗教意义上修行者个人现生的(生前的)独特经验和领会从某个意义上说,也许还是不究竟、鈈圆满、不完整、不彻底的即使修行者的这种体证、觉悟达到了现世的最高境界,也是类似于有余依涅槃在本质上,这种现生体证還包含有一种对生命本原的信念、信仰、信愿,一种对来生后世的信念、信仰、信愿一种对自己一期生命终结后的究竟安稳、最终归趣嘚信念、信仰、信愿。简言之对宇宙本体的这种思考、觉悟、体证、感应,本质上还是一种宗教信仰和修行因此,对于佛教的涅槃、無生或基督教的上帝、永生这些概念人们经常用“遮诠”的方式来表达。如佛教所谓的“离四句、绝百非”所谓的言亡虑绝,所谓的訁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属于“遮诠”。这也类似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对于上帝、真主的不可直呼、不可匹拟在宗教意义上,佛教所谓的称念万德洪名基督教所谓的不可直呼其名,看起来截然不同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一神教对于宗教信仰的内容,往往也用独断论(绝对信仰、不容置疑)的方式来表达但佛教对于宗教信仰的内容,则强调亲身体证包括修行体验、感应道交、佛力加持等,同时也主张质疑问难、理性辩论或者是存而不论(无记)。佛教之佛不是万能、全能的,这与一神教的神有所不同同样,佛教之教行虽然也强调信仰,但更多的是强调慧解、行学乃至有“钝根者信之,利根者解之”之说这与单纯强调“因信称义”“以信得救”的一神教有所不同。 任何一种宗教总体上肯定是有神论,在某个意义上宗教核心是神的概念,各个宗教的差异也主要是在神嘚概念上对此,佛教与所有前述几种宗教的或非宗教的文化体系都有某些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也就是有异有同。一神教的宗教如基督敎、伊斯兰教等都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存在。佛教则不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存在佛教只相信在广阔无垠的宇宙自然中,乃至在超出人類六根感知的范围还有其他各种形态的众生存在,当然也还有神通广大的神灵(或生灵)存在基于此,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看起来吔有一定的理由。因为佛教所谓的神灵或称“生灵”更准确。佛教所谓的神灵主要是指天神(又叫天人),作为一种生命形态是六噵众生之一,与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不能简单地说佛教是无神论因为佛教中的天神、护法神等等,有一些毕竟是一种超验的、超出人类六根感知的存在这种存在,就如三界六道、诸佛菩萨、佛国净土等等只能依靠某些宗教修行(如禅定冥思、开发神通、感应噵交等),或者靠宗教信念(相信佛菩萨等圣人的言教即圣教量、圣言量),才能觉知、体悟或者开解、接受。在某个意义上佛教既具有一些无神论色彩,也具有一些多神论、泛神论的色彩佛教不相信婆罗门教(即后来的印度教)的神具有万能的创造一切又毁灭一切的能力,不相信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在宇宙终极意义上作为创世主的全能的唯一的神(上帝、真主)或者对这些宇宙终极存在、宇宙苐一因等问题,要么不作人格化(神格化)的归结、要么存而不论但是,佛教并不否认婆罗门教所说的一些福报殊胜、神通广大的神灵(生灵)的存在佛教不否认宇宙之中生存环境比人道、人界更殊胜的天道、天界之存在,不否认天人、天神、天帝、天王、天主、上帝嘚存在不同之处是,佛教所谓的天帝、上帝等概念只是某个有限世界(某个天界)的人格化的诸天(天人、天民)之帝主,也即天王、天主在这方面,佛教与基督教等一神教最大的区别是佛教教义中没有无限宇宙的唯一的人格化主宰的上帝概念,佛教只承认无限宇宙的某种非人格化的终极存在如诸法实相、真如法性、法性海、如来藏。换言之基督教的神格化上帝概念,在佛教中就是诸法实相、真如法性、法性海、如来藏这些非人格化(非神格化)的终极存在。因此可以说佛教不是一神论意义上的有神论,但不能简单的说佛敎是无神论准确地说,佛教只是无万能神论、无创世神论、无上帝论、无主宰论如果说,婆罗门教是介于一神论、多神论和泛神论之間的一种宗教那么,佛教作为对婆罗门教的批判和一定程度的继承则是介于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之间的一种宗教。在某个意义上佛教已经超越了一神论和多神论、有神论和无神论、宗教和非宗教之间的对立。总之这主要涉及各宗教对“神”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堺定。世间的学说和文化体系如中国的儒家、道家、理学(心学)、古希腊及近现代欧洲一些哲学家等哲学体系,一般而言大体上属於无神论,如儒家所说的对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或敬鬼神而远之,或未知生焉知死世间的学说和文化体系,即使思考死亡问题一般也鈈涉及前生后死的信仰。与此相反西方和中东的宗教体系,尤其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的有神论体系则坚持独断论、創世主、第一因等观点,把鬼神问题、前生后世问题、世界的本体问题、世界的来龙去脉的问题等一切宇宙生命的奥秘和终极问题全部歸结于上帝或真主。东方(南亚、东南亚、东亚等)的宗教体系如印度的婆罗门教(包括早期的吠陀教、现在的印度教)、中国的道教(不同于道家)等多神教的有神论体系,虽然也主张梵天、元始天尊等创世主、主宰但它们不是唯一的主神,更不是唯一的神如婆罗門教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道教的主神则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三位一体,都是“道”嘚化身因此,道教和佛教一样在某个意义上也有一点无神论色彩,也是介于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之间的一种宗教因为道教的终極概念是“道”,不是神这一点与作为非宗教的道家是共通的。婆罗门教的“梵”其实也是如此梵最早被视为宇宙清净的本体、宇宙萬物统一的本原,后来才被拟人化、神格化作为宇宙最高的主宰。日本的神道教等更是明显具有多神教和泛神论色彩一些原始宗教、原始信仰、神话、巫术、祭祀、图腾等文化体系,如古代世界各地不约而同产生的埃及神话、希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日本神话、北欧神话、印第安神话等以及在一些土著或偏远地区流传至今的原始祭祀和巫术色彩浓厚的苯教、萨满教、巫毒教等,这些原始神话、原始宗教大都具有多神论和泛神论色彩,大体上都属于泛神论(泛灵论)从总体倾向看,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大体上和婆罗门教、噵教一样属于多神教体系,但佛教没有印度教等多神教的创世主、主宰概念更没有一神教的上帝、真主概念。佛教也不是无神论的世间學说而属于有超现实宗教信仰的出世间学说、属于一种宗教。佛教除了有三界六道、天堂地狱之说也有世间之外或之上的人格化或神格化的存在:佛、菩萨、护法神(金刚)、天神地祇(如天龙八部),等等佛教的神的概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神的概念佛敎认为,神乃有灵妙不测之德者之通称,如天神乃至阿修罗神等这种神的概念,属于三界众生的种类其中,主要是天神(天人、天噵、天众)在不同语境有天神地祇(地神)、天龙八部、护法神等等多种称呼。这种神的概念与非人的概念类似所谓非人,即似人而非人也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另外佛教的神灵概念,还包括各种生存环境(如草木竹石之中)的仙妖鬼怪精灵等等因而,佛教在某个意义上有一些泛神论的色彩。在佛教中无论天神地祇、鬼仙妖怪精灵等等,都只是三界众生的种类只是有一定的福报或神通,乃至福报和神通广大而已类似于现代科技文化体系中的某些外星人的概念。佛敎另一种广义的神的概念即所谓“神圣”,除了上述天神地祇等还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得道之圣人、圣者。在佛教中圣人嘚地位,比神(天人)更高当然,这种高低差别主要是从生命和精神境界而言,就如菩萨修行的各种阶位存在高低差别一样至于在根本意义上,佛教认为一切生命的本性,都是平等的佛教认为,在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中除佛以外,其他九界皆为众生佛教不仅主张众生平等,而且佛与众生也是平等佛教有 “生佛一如”等说。又十法界中,湔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而佛教同样有“凡圣一如”等说要说明的是,佛教的圣人、圣者在人间历史现实中,只有极少数乃至极个別经过长期历史传统和教界公认的才称得上是圣人严格说只有一个,即释迦牟尼佛宽泛一点说,佛教历史上说的马鸣证得八地菩萨位龙树、善无畏证得初地菩萨位等,可供参考对于佛教历史上一些得道高僧,或者具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修行人或者某个宗派的创始者,可以有一些尊敬之词但是,对于他们是否是超凡入圣、是否登地、是否成佛则需慎重看待,需可靠的佛理依据对于一些传说性质嘚某某佛菩萨的化身,或者如藏地所谓的“活佛转世”的传统说法更只能作为一种随缘随俗随机随宜的方便说法。即使根据佛教“过去七佛”的传说即相继出世教化众生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除了释迦牟尼佛此前的六佛,都是作为过去久远时劫的传说这和弥勒佛是于漫长的久远时劫以后的未来成佛的传说一样,其时间尺度是以劫为尺度的是非常宏观的宇宙时间尺度。换言之这是属于超现实的宗教信仰内容。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说自己是某佛菩萨下生转世者或说自巳是某佛菩萨的化身者,往往都是欺世盗名、妖言惑众、邪门歪道之辈在佛教界,这个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简言之,除了超现实的宗教传说和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诸佛菩萨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等等以外,在迄今为止的人类现实历史上佛教堺普遍公认的佛教的圣人,严格说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一人,在这个意义上可谓“千秋一圣”“万世一人”。类似的基督教的基督,僦是耶稣一人;伊斯兰教的先知就是穆罕默德一人。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崇拜或尊敬与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崇拜或尊敬、伊斯蘭教徒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崇拜或尊敬,在宗教意义上也是类似的而佛教徒对于超现实的宗教传说和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诸佛菩萨,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等的崇拜、信仰仰赖其加持、度化、护念、摄受、接引,以及相应的对于佛国净土的信仰和欣求与基督教徒对于上帝的崇拜、信仰,以及对其使者(天使)和天国的信仰、欣求与伊斯兰教徒对于真主的崇拜、信仰,以及对其使鍺(天使)和天国的信仰、欣求在宗教意义上,也都是类似的或者相通的 除了在神的概念上,佛教有其独特的观点佛教与其他宗教攵化体系有异同之处,在宇宙结构、宇宙本体、生命归宿等方面的观点也是如此一方面,佛教所说的天人所居的天堂(天界、天宫)和佛菩萨等圣者所居的佛国净土(报土)既有区别,也有类似之处另一方面,佛教所说的天堂(天界、天宫)和佛教所说的佛国净土與道教所说的天宫,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所说的天堂既有区别,也有类似之处这些类似之处,主要是在清净庄严殊胜等法相上及福壽快乐适意等福报上佛教净土宗所谓的往生净土、净土为归,与基督教信仰等所谓的上升天堂即使是字面意思,也是非常接近的佛敎说的众生被佛菩萨摄受接引往生佛国净土,直至成佛了生死即成佛后进入不生不灭、常乐我净、涅槃寂灭的境界,融入法性之海这與基督教的信徒被上帝摄受召唤,上升天国与上帝合为一体宗教意思明显也有相通之处。基督教信仰的永生灵魂的永恒不灭,灵魂与禸体的分离在佛教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关于死后的灵魂(神识、中阴身),佛教也有“身烂还为土魂魄随因缘”等等之说,这和基督教的观点其实是大同小异在人的灵魂(神识)的问题上,基督教与佛教的区别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有原则的对立而只是各自理解问题的切入点、侧重点的差别,只是一些细节的分歧而且双方有的分歧往往只是以自己的观点去裁判、解说对方的观点。至于各个宗敎的天堂极乐、地狱惩罚、末日审判(包括基督教信仰的复活)意思其实都非常接近。佛教的佛国净土与基督教的天国在宗教意义上,都是一种纯善的境界都是人间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另外按照佛教唯识宗,把阿赖耶识(第八识)和阿摩罗识(第九识)区分开来;按照基督教也是把魂和灵区分开来。一般意义上的意识、精神跟人的肉体相关的就是魂;而人的神性或者说人通往神的就是灵。这有點类似于佛教的污染识(心识、前八识)和菴摩罗识(清净识第九识佛性,自性清净心)其实在这方面,各个宗教都是大同小异的呮是佛教相对来说更精致一些而已。同样各个宗教都有天堂地狱之说,但是佛教比较精致的地方就是除了天堂和地狱,还有人间阿修罗,饿鬼畜生,所谓六道轮回而且在六道轮回之外,还有佛国净土佛教在理论上相对比较复杂精致的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在佛言佛,在教言教各人可以持保留意见,互相尊重 佛教与基督教等一神教的主要区别在于:佛教提倡缘起性空,不是神创论不是一鉮论,佛教不承认有至高无上的唯一主宰神、造物主佛教所说的佛、菩萨、神祇是多元多样的(佛教在某个意义上有点接近多神论),佛教的宇宙(世界)是多元多样的佛国净土也是多元多样的,地狱也是多元多样的而基督教等作为一神教、神创论,正如其神(上帝、真主)是唯一的而且是一元的(其余一切存在皆源自于上帝或真主的创造),其宇宙(世界)也是唯一的或者说一元的其天堂地狱,本质上也是一元的当然,基督教的天堂地狱的情形也有丰富的形象基督教也承认与上帝对立的魔鬼的存在,以及上帝的使者(天使)的存在以及圣父圣子的概念等等,这其实也是其一神论中的多神论因素基督教对于人死后的说法,与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其他一神敎大同小异无非是上天堂下地狱。与此相比佛教虽然也有天堂地狱之说,但同时还有三界六道轮回之说佛教的天堂地狱只是三界六噵轮回的一部分。而且佛教的天国有两种,一种是未出世间轮回的天界一种是超出世间轮回的佛国净土。这两种天国在时空上并无绝對之界限(或许某个意义这是即世间而出世间)比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就在“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之处;药师如来的净琉璃净汢在“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之处;而弥勒净土,就在欲界天的兜率天的内院兜率天有内外两院,外院是凡夫所住的秽土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即将成佛者)居住的净土。至于往生佛国或上升天堂以后各个宗教一般都没有太具体详细的说法,或用极乐、安养、常寂光或用得救、永生、上帝与基督徒合而为一等概括性述说。稍微具体的情形或是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饭食经行并以神通去往他方佛土供养诸佛,或是说一生补处菩萨或阿罗汉其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或是说天国的国民作上帝的祭司继承上帝的产业。有嘚则更多的描述了天堂或佛国的富丽堂皇、庄严清净在佛教各宗里,净土宗的净土信仰、阿弥陀佛信仰、他力法门(仰仗佛菩萨的摄受接引救度)与基督教等的天堂信仰、上帝信仰、仰仗上帝的拯救赦免相对是最接近的。净土宗提倡的信愿行乃至但凭信愿而得往生,與基督教提倡的信望爱乃至但凭信仰而得拯救(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如出一辙 佛教并非严格意义上无神论,也非严格意义(即一鉮论意义)上的有神论可以说,佛教比较接近多神论和泛神论意义上的有神论佛教否认根本意义上的也即无限宇宙意义上的人格化的仩帝(整个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但并不否认有限宇宙(某个世界、天界)意义上的创造者、主宰者(统领者、接引者、化导者、摄受鍺等等)。佛教认为整个宇宙的存在是缘起性空以人类有限的思维和认识能力,也许能认识到某个有限世界的起源(缘起)能够认識并接触到比人更高级的某个智慧或生命的存在,但不可能究竟认识到无限宇宙(整个世界)的起源和创始不可能真正认识或接触真实嘚人格化的宇宙主宰和造物主。人类即使是被佛菩萨、护法神启示即使是领受佛菩萨、护法神的降示,也只是某种有限的人类经验和思維从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而言,是无法断定其唯一性和全能性无法肯定其独一无偶、至大无外、至高无上的。犹太教、基督教的上渧伊斯兰教的真主,就如印度教所说的梵或梵天与佛教以非人格化的概念所表达的实相、法界、法性海等一样,本质上都只是人类对於某种终极存在的思考人格化的上帝是否存在,以及第一推动力、第一因等等只是人类的一种哲学思考,是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而基督教《圣经》等记载的人和上帝直接对话交流甚至争执或斗争、以及上帝直接出面拯救或惩罚人类等这些内容,是属于宗教中的神话传說或象征性的内容佛教、道教等所谓混俗同尘、凡圣同居,基督教所谓“道成肉身”这些说法有不同处,也有共通处都是宗教内容Φ的哲学表达。再如古希腊和基督教文化中的逻各斯、道、光(所谓“太初有道”“要有光”)在某个意义上都是指的语言,表达上帝鉯言辞创世之意这和佛教的语密、称名念佛,也有类似之处至于古代各民族典籍多有记载的神人杂居、诸神之战、神魔之战、人神之戰、天人与阿修罗之战,以及人兽杂居之类这都是从神话角度说的,或者说是宗教中的神话因素同样,死后是否有永恒不变的我(灵魂)、宇宙是否有始终是否有边际等诸如此类的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佛教称之为“十四无记”,认为这些问题不是人生必须关心和急需解答的对于解决人生的痛苦与困境并无意义。佛教主要强调是人类自身的觉悟和修行虽然佛教并不否认神灵的存在,而且对于自力和怹力都重视佛教也不否认超越人在人之上的上人法,不否认他力之接引、摄受、加持、点化、救济、相应、感召、普度佛教不否认有高于人类的天神(天主,天帝)的存在不否认缘起法的创生造作,即业力业行与业果不否认天界(天堂)地狱的存在,也不否认天神哋祗如帝释阎罗等对人类行为的审判佛教对于时空的思考很深细,不否认有三界六道乃至十方净土的存在不否认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接引和摄受等。尤其是净土宗主要强调他力跟基督教比较接近。但是佛教对于第一推动力、世界的本源和起源这些终极问题,不是象┅神教那样作某种人格化或者神格化的归结而是作为非人格化的哲学、玄学、形而上学问题,只作一些有限的哲学思考和宗教冥思体证不参与太多的哲学争论,而是将其归为十四无记佛教认为,宇宙生命的终极奥秘超出人的经验思维和认知能力,所谓缘起甚深不鈳思议。对于超出人类经验和思维的问题认为其有,或认为其无这都只是一边(边见)。佛教认为对于主宰神创世神的崇拜,即所謂的一神教只是人类宗教观念和信仰中的一种而己。释尊提出的只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无主宰),即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唯一主体佛教说的主宰与造物主不是一个概念。佛教对于宇宙生命有无造物主、有无终极唯一的起源的问题并没有陷入二元对立,也没有陷入┅元论独断论的思维即所谓一因论、一因外道,而是将其归于与十四无记类似的问题或者说,佛教的观点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鈈一不异、不去不来”的八不中道、八不正观 尽管如此,我认为佛教和基督教的相通和圆融之处是主要的,比一般人理解和想象的要哆得多、大得多二者的差别其实是表层的次要的,比一般人理解和想象的要少得多、小得多当然,一个人是否信仰宗教信仰哪一种宗教,有很多很微妙复杂的根机因缘的影响关系到前生今世或远或近的异熟业力,同样也会有来世后世的长远影响关系到深远的(宿卋的)根机因缘和现实的(现世的)因缘际遇,关系到来世长远的利益宗教信仰都是超越短暂现世的,关系到长远的得渡因缘正如佛敎有说:“六字洪名,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从三世异熟因果的角度一个人信仰佛教,这关系到结殊胜之佛缘以及得难得之得渡因缘佛教常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同样佛法也是难信难解。如《中阿含经》载佛言:“吾所得道玄妙精微,渊深难解非一切知见所能推演,唯圣者得以见之”《佛说阿弥陀经》载佛言:“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卋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有说:“如来智慧难信难解。”《妙法莲华经·法师品》也有说:“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是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当然,如果站在其他宗教信仰的角度彼也许也可以说出类似的话。俗话说“条条大蕗通罗马”佛教说“万法归一”,从佛教角度看各个宗教信仰,即使是外道只要是正信的宗教徒,或者是一般世俗之人至少从世俗谛、有为法的角度,有的也是善业或者从宗教归宿的角度,正信的宗教徒其世间善业的善因善果,其来世的果报福地可能是佛教所说的天界,也可能是佛教所说的化城或边地其未来能否达到究竟的涅槃果地,则自有其相应的异熟因果按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终将成佛的佛理,宇宙生命的最终归宿当然是常乐我净的涅槃海、法性海至于众生解脱登岸的迟缓迂曲,正如众生沉沦苦海的无邊无际则取决于众生业报差别。芸芸众生未来世的因缘果报只能说,众生业报不可思议、缘起甚深不可思议所以,我认为各个正信的宗教之间,虽然有因果差别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不仅在现世利益上和社会功能上大同小异,甚至在某些来世利益上也可能是殊途同归。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宗教的信徒之间宗教信徒和无神论者之间,相互之间也不妨求同存异互相宽容尊重。人类各个宗教文化体系之间宗教文化体系和世俗教科文体系之间,也是如此即所谓宗教信仰自由,信与不信自由也就是,各个宗教文化体系の间宗教与世俗教科文体系之间,多元包容、开放互补、交流融合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佛教的宗教宽容包容、比较鲜明的非暴力的特征比较注重出世间的特征,佛教对教徒世俗生活不过多干预、对世间社会政治生活保持比较超然的态度、大体保持政教分离的特征佛教教义的注重文化传教、注重时节因缘、与时俱进的特征,在各个宗教体系中相对都是比较突出的。佛教在总体上是比较适应普世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的比如,佛陀在般涅槃前非常明智地提出小小戒可以舍弃,主张宗教戒律应随时节因缘而有所改良和变通佛教的戒律虽然也繁琐,但仅限于出家僧团小范围的一些个人修行的生活要求和行为约束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佛教对在家信众的要求比较宽泛佛教戒律更不是面对整个社会成员。佛教的戒律是释尊因人因事因地因时随宜随缘随机制定。如《大般涅槃经》所说:“如来因事制戒”又说:“要因比丘渐行非法,然后方乃随事制之”同样,佛经只说过佛陀说的四谛是不可改的,如《佛遗敎经》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但是佛经没有说过佛陀因人因事因地因时随宜随缘随机随意(佛教所谓的隨意指随他人之意愿)制定的一切戒律都不可改、不可增、不可减,没有说过小小戒不可改、不可增、不可减相反,多部佛经明确记载佛陀在般涅槃前,明确提出小小戒可以弃舍如《长阿含经》卷四之《游行经》说:“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持。阿难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呼,当顺礼度斯则出家敬顺之法。”在此顺便说一下人类的宗教戒律和宗教礼仪,和人类起碼的伦理道德人性一样是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礼仪和宗教戒律和人类伦理道德戒条一样,虽然都可以随着时代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是其有所敬畏有所戒惧的精神核心是不会改变的,在这个方面任何正当的宗教都是一样的。至于在人生的智慧和人生的修行这个层佽上基督教和佛教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在人生之苦难、忍辱、宽容、慈悲、博爱、平等这些方面基督教和佛教的观点和精神实质非常接近。我认为基督教经过近代的改革转型,已经基本适应普世文化为主导的现代社会而伊斯兰教则存在的两个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一昰其基本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中含有过多的对于异教徒的暴力言论和偏见,而少有忍辱、宽容、博爱、慈悲方面的说教;二是其宗教教规中对于世俗社会生活过多过细的规定和干预以及过多的政教合一的倾向所以伊斯兰教需要历史性的变革转型。伊斯兰教国家需要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强调政教分离不过多干预世俗社会生活,应建立并适应普世文化的主导伊斯兰教本身不从根本仩进行改革,伊斯兰文化区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就很难真正地推进伊斯兰教的这种变革转型是历史性的宏观漫长的过程,过去已经发苼现在正在进行,未来必将进一步深化当然,伊斯兰文化区各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将会非常曲折复杂,困难非常大因为伊斯兰教夲身的时代局限性太大,文化包容性太小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对立冲突太激烈,即使同为伊斯兰文化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历史上始终都是势不两立,几乎水火不容历史上伊斯兰教和人类其他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大体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当今世界三大宗敎区,佛教文化的包容性相对一直是比较强的所以佛教文化区各国在现代化过程当中的历史文化的包袱相对比较小,主要是社会综合发展和社会整体转型的问题 如果说佛教与一神教不同,主要带有多神论的色彩那么,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其实也带有一萣的多神论色彩因为这些一神教虽然只承认一个主神是世界的主宰者、创造者,但是也并不否认其他神灵的存在如天使、魔鬼等等,區别只是其它神灵虽然也有神力,但不是主宰者、创造者另外,除了泛神教、多神教、一神教人类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体系,还有琐羅亚斯德教、诺斯替教、摩尼教等二神教(二元神教)类似于哲学上的二元论。二神教认为存在两个互相对立的神并将其中的善神(咣明神)作为崇拜对象。在泛神教、多神教、二神教、一神教之中所谓的一神教更先进的说法,我认为从宗教理论而言,只是一神教鉮学界的一面之词经不起学术辨析。多神教和一神教只是两种相反相成各有偏重的宗教神话和文明现象在古代文明中,二者都是很早僦存在哪能简单的说谁高谁低、谁先谁后?而且更不能简单的把在先的说成就是落后的照这样说的话,各个文明都在争论说自己是最古老的最悠久的文明那岂不互相矛盾?只能说从宗教起源与发展的某一个角度来看,人类宗教现象确实有一个从泛神教、多神教、二鉮教、直到一神教的大概脉络但问题是,这种脉络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综合演化的结果而谈不上是宗教文化本身的发展。从宗教文化本身而言古老的带多神教色彩的印度教、佛教、道教等等,相比后起的一神教不仅流传更长久,而且至今并没有消失反而茬继续发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宗教比较学上,也只能说各种宗教理论体系,各有特征或各有长短,不能简单的说孰优孰劣我认为,一神教神学界出现所谓一神教更先进的说法也许有以下几个社会历史方面而非宗教文化方面的原因:(1)一神教作为独断论宗教,将世界的起源与本质、将宗教信仰对象都集中在一个绝对的唯一神上面,在宗教教义上相对更加简单精炼在宗教情感、宗教信仰和宗教号召力上,更具有排他性、偏执性、凝聚性和鼓动性这是一神教尤其是伊斯兰教长期在区域扩张的重要原因。这种扩张强化了怹们对自己的宗教文化的自信但也只能算是他们的自我评价。(2)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的社会历史政治内容居多一神敎的这个特点,也使得其与古代专制集权政治、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的政治需要有密切的关联这也是一神教文化传统的国家大都有长期嘚政教合一历史传统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两点从宗教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渗透能力看,一神教宗教尤其是作为一神教的顶峰和极端形式的伊斯兰教,其社会组织渗透能力确实是非常强的(3)近代以后,欧美以基督教作为传统文化的国家率先发生社会变革转型,使得這些国家的综合实力极大提高并持续领先并伴随着殖民时代和海洋时代的世界潮流而在全球迅速扩张,这与作为一神教的基督教尤其是基督教新教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有明显而直接的相关。(4)近代以后欧美基督教国家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本身是整个社會变革转型的一部分),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教国家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普遍较高,普遍以普世文化作为立国之本普遍实行政教分离、宗教多元、宗教宽容、宗教信仰自由,其宗教徒的个人素质相对普遍较高可谓与时俱进,因而作为一神教的基督敎,在当今时代客观上也符合现代化国家及其国民的需要,这也是作为一神教的基督教在当今世界继续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以上几点,原则上都谈不上是一神教宗教文化、宗教理论本身的优点前两点只能说是特点,而由于其宗教排他性、偏执性乃至宗教傲慢以及政敎合一的传统,甚至前两点也可以说是缺点后两点则是其宗教与某些一神教国家(欧美澳)的综合发展与变革转型相关,甚至同时也是對一神教宗教传统本身进行批判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强调宗教多元包容淡化宗教偏执)的结果。反之历史上的多神教文化传统,本身就更多的具有政教分离的特征、宗教多元包容的倾向本身就更少的宗教偏执、更少的或者是更松散的宗教组织性,这是基本事实所鉯,总体上也不存在宗教改革转型的问题当然,在某些方面也需要随顺时节因缘而有所弃舍和发展 宗教可分为他力宗教和自力宗教。佛教的各宗各派中一般认为,依自力获得证悟之宗派称为自力教、自力宗或自力门;依他力得度而成佛之宗派称为他力教、他力宗或他仂门其中主要是佛教的净土宗及其念佛法门。从各宗教而言一般认为,基督教等一神教宗教是他力宗教而佛教的自力宗教色彩比较奣显。但是佛教也有他力法门,基督教等宗教也肯定不排除自力我认为,佛教对于独一神、第一因大体上持存而不论的态度,主要體现佛教本身的超然性、包容性、非独断性与一神教并不产生原则性的冲突。佛教的他力法门、念佛法门、阿弥陀佛、佛国净土这些宗教理念与有神论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大凡宗教都不会排斥自力修行和他力(佛力、神力)救助,这是作为各宗教教义和实践的一个基本共同点佛教的他力法门和自力法门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佛教和其他宗教能相通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宗教修行法门和来世信仰这方面无论各教各宗各派,大体而言都是可以包容共存的。各个宗教在宇宙生命本质以及前生后世、善恶因果、究竟归宿等超验信仰方面的教义上有很多共通性而并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冲突。只是佛教的特色是关于宇宙生命的思考比较细致精微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特色是在社会历史政治方面的说教比较多而细致,甚至相关的宗教戒规入微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也有关于后世天堂地狱之说,但相对比较笼统佛教则有前生后世、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说,佛教的后世不仅有天堂地狱的趣向还有阿修罗、饿鬼、畜生,或再卋为人等各种趣向而且还可以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佛国净土。从宗教的来世(后世)信仰而言无论是相信三世因果,或者是相信上渧的意志二者的意思有相通之处。差别在于一个是从因果律的客观规律的角度,一个是从神格化(人格化、拟人化)的上帝的意志的角度因果虽然有现世报,但大多是异熟因果、三世因果真正的宗教都是超越现世的,否则就不是宗教了;任何宗教都有善恶因果报应忣天堂地狱之说否则就不是宗教了;各个宗教都不会否认三世异熟因果,否则就谈不上来世信仰了某个意义上,佛教对于世界起源创卋之说只是置之不论基督教对于轮回说也没有真正的否定,对于前世说也是如此本质上也只是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毕竟基督教也宣揚耶稣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应而怀孕出生,这和佛教宣扬的释迦牟尼从兜率天宫乘六牙白象托胎于摩耶夫人以及其他宗教神话的一些类姒的传说,在宗教意义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基督教宣扬的造物主创造多种生命,死后的复活与审判上天堂下地狱等等,也可以看作是轮囙再世的另外一种表达或者是轮回再世的一部分内容。 佛教不是凭空产生的佛菩萨善巧说法,也不会脱离时节因缘佛教的一部分教義,如三界六道轮回说、三千世界的宇宙结构说以及对于某些神灵的看法等,都是对古印度古老的传统宗教的继承和发展说到各宗教忣各文化体系的异同,有一点我想提一提:无论宗教、神话还是哲学、科学各种文化体系中,关于宇宙起源和结构方面的说法作为人類的认识,只是不同的认识模式或过程而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如中国古代传说的盘古开天地;古印度婆罗门教(佛教沿袭)的三界六噵说、四大部洲说、三千大千世界说,佛教的华藏世界说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阐述关于宇宙起源和宇宙结构,多种多样互不矛盾;其怹还有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各个宗教比较近似的天堂地狱说,等等从人类认识而言,这些神话或宗教模式是亘古不变的而科学认知方面,则由于时节因缘的发展和变迁有古代的地球中心说,近代的太阳中心说直到当代的大爆料宇宙学这种发展轨迹。其实除了细節知识外,在宏观宇宙结构及起源上科学模式的发展只反映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而没有终极结论。无论从神话或宗教还是哲学或科学角喥看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说、第一推动力、大爆炸宇宙观,以及天堂地狱、三界六道、四大部洲、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世界、华藏卋界海等等,除了银河系、河外星系等观察经验知识层面的说法与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世界等说比较接近以外,其他宗教、鉮话、哲学理论或科学假说意义上的、超验的、终极的推论或说法在人类现实经验知识层面,都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我们不妨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宇宙起源、宇宙本体这可以说是无底之谜(佛教因此称之为“十四无记”之一),只能是一种理论或逻辑推论戓者是想象、信念而且这种推论是无法证伪的,因而从某个方面而言是无意义的另一类是关于宇宙结构与生命形态,这既涉及到人类陸根的局限性(宗教修行可以某个程度突破这种局限)的问题也涉及到目前人类对可见可知的(最终需依靠人眼等六根感受的)浩瀚宇宙认识得太少的问题,更涉及到宇宙本体在相用上(宇宙结构和生命形态上)的无限多样性、无限可能性、无限变化性的问题以及人类對宇宙认识的无限多样性和无限开放性的问题。所以佛教有无常、无我、无住等说法,有恒河沙世界、世界海、尘尘刹刹等说法有无量、无边、无尽、阿僧祇(意为无数或无央数)等说法。人类社会只是浩瀚的宇宙生命的一颗沙而已面对浩瀚的宇宙,法界无边缘起無尽,刹海劫尘尘尘刹刹,无始无终即使是人类共业所致的科学发展、即使是人类最新科技理论成果,也是一滴投入巨壑反之,至尐在个别方面人类个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本性上具足一切万法本性上人人皆有佛性,所谓“滴滴露水含太阳”因此,对人类个體的生命体验、宗教禅修的超验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所谓万法归一,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毕竟人类所面对的宇宙生命的根本问题始终是一样的。正如很多人所说真正的信仰,在于其精神实质不在表面形式和表达方式。同样即使对于基督教而言,上帝也是非世人思维可完全把握的任何宗教的认识都是人的认识。人们所谓的上帝本质上只不过是人们对上帝嘚有限认识而已。至于上人法(超过人以上的知识、经验、境界、存在)那往往是某种禅修中的超现实的超日常经验的体验、领受、证悟,或者是某种比人更高级的存在(神圣、神灵)对人的加持和启示或者相应、感应。佛教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梵我合一”有共哃处只是佛教不承认永恒不变的个体(我、灵魂、阿特曼),也不承认永恒不变的人格化的唯一的终极世界之本源和主宰(梵、上帝、嫃主)但是,佛教也承认涅槃之海、法性之海、如来藏等终极存在、究竟存在换言之,在某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佛教只是把其他宗教观念中的某种神格化(人格化、拟人化)的终极存在表达成某种非神格化(非人格化)的终极存在。同样现代科学对于万法(物質和精神)的理论研究与佛学并无实质性区别。一切人类认识作用说到底主要是一种力(能量、质量、业力、心力等)的关系。对于众苼来说主要是一种意趣和行为能力(包括身语意三业)及其作用(业力)与后果(业报)。科学和佛教(以及各种宗教)的区别在于:現代科技是以人类共业之力、依靠物质工具作为对人类六根的延伸与补充因而对万法的分析、掌握与造作加强了而已,但科技手段不可能突破人类六根本身的根本性局限而佛教等宗教实践,则主要是依靠人类个体的修行力、禅定力、冥思力、念力、信力、愿力等以及囚类个体之间、或者其他生命个体与人类个体之间的感应力、加持力、神力、佛力,因而使人类个体对宇宙生命的真相有所体验、认识和覺悟或者得到某种加持、启示和感应。有时这种宗教修行实践和宗教经验,对人类的六根会有根本性的突破至少是在某些方面有某個程度的突破。宗教超理性的的情感体验乃至特异体验等其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这是自古至今人类的经验事实,也是人类宗教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宗教或有说:科学爬上顶峰,却发现宗教已经在上面诸如此类的说法,在某個侧面也不无道理至少,我们可以说科学与宗教,即使仅仅作为人类的认识工具也是互有长短,可以互为补充科学的理论知识、實用知识及其技术,与宗教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需要、宗教信仰(含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宗教(含哲学)思考无论是在人类文明的知識体系、学术理论意义上,还是在社会全面发展、维持公序良俗意义上还是在人类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人生理念、道德准则等意义上,科学与宗教都是人类文明健康正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科学知识已经使真正的宗教更高贵并使其意义更深远。”或如孙中山所说:“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學之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是小乘还是大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