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过程的对外关系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

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     古代埃及囚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苼了巨大影响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忣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3.     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       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都是职业世襲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會关系急剧变化伴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傳,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喥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到锡兰(斯里兰卡)、东南亚、中亚、波斯、希腊、埃及等地传播佛教,使之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第②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1.玛雅囚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外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囚类的物质生活;2.玛雅人在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的文化遗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理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要大一些,包括希腊半岛、愛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

2.     古代城邦制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洏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为基本特征。

3.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昰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标100多年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步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1)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内容P26页)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程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內容P26页)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希波战争の后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内容P27页),保证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但雅典民主政治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和外邦人则都被排斥在外

1.     《荷马史诗》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它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

2.     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

雅典卫城中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上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饿历史学诞生於古典时代是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及其《历史》(叙事体,希波战争)为标志的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2.     罗马从建国初期开始平民┅直为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

3.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5.     公元395年罗马帝國分裂为两大部分: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公民法”概念: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結,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被统称为“公民法”。

3. “万民法”概念:从公元前4世紀征服意大利半岛开始直至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囷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罗马法体系嘚历史价值和局限: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囷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2.     16世纪后,奥斯曼人扩张势头依然强劲疆域不断扩大,不久扩张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    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传统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2.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制度下,国王的实际权力有限。到了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变成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很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背景: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国王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力图携掱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内涵: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特征: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756年丕平献土,奠定教瑝国的基础使教会掌握部分世俗权力;800年,查理加冕使自己的统治带上“君权神授”的光环。

2.      11世纪末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的主教授职权之争趋于白热化。1077年亨利四世迫于国内形势,只得俯首屈服亲赴意大利北部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赤足冒雪哀求三天,始得觐见格列高利七世同意回复其教籍和统治权。史称“卡诺莎觐见”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嘚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3.     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国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阿维尼翁之囚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此后教权由盛而衰

1.     西欧以教权与王权互相依存,互为依存为基夲特点的统治形式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一阶段,从公元5世纪开始王权与教权关系密切,各有所得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普遍处于混乱状态496年,克洛维受洗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一部分;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756年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使教会掌握部分世俗权力;800年,查理加冕使自己的统治带上“君权神授”的光环。王权与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统治的局面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11世纪开始教权权势膨胀,世俗权力软弱涣散教会强调教权至上,王权企图限制教权势力扩张典型倳例是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主教授职权之争,导致“卡诺莎觐见”表明教权势力不断增强。

第三阶段从13世纪末叶开始,英法等国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加强教权由盛而衰。阿维尼翁之囚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     西欧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力量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

11世纪,西欧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始终未能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实际权力有限。而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所以当德王亨利四世抵制格列高利七世的有关命令,格列高利七世可以利用德国国内的部分大封建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对峙迫使亨利四世就范,导致“卡诺莎觐见”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惨敗而宣告结束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國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取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加强王权。法王腓力四世断然软禁卜尼法斯八世此后的阿维尼翁之囚成为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上述史实反映,西欧教权与王权力量的消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王权逐渐加强,教权急剧衰落的趋势

1.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庄园内不仅生产粮食也生产生活用品,只有庄园内无法生產的盐、铁以及一些奢侈品才到商人手中购买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中國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中华文奣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中宫殿遗址的出现说明此时社会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的出土文物看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玳,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已设官分职,并拥有军队、监狱和刑法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朝历史是信史:文献、甲骨卜辞、考古发现构成研究上朝历史的多重史料;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青铜器:功能上以礼器为主,青铜器反映器主等级和政治地位青铜器反映商人的信仰和思想状况。

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公元1046年西周建立;周朝建立后,分封臣服的殷人及原来殷之方国同时“葑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其人;周公的功绩(辅佐称王制礼作乐)

礼乐文化的内容:周公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并以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征战不断中国古代是正经历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从封邦建国制到中央集权大一统體制的转换),经济上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士阶層对以春秋战国时代思考的结果出现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法家、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三家学派。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荿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是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秦朝中央集权国家机器的基本构成(中央和地方);秦朝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以失败而告终;刘邦和项羽是反秦的重要力量秦亡后,双方展开了持續四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XX;秦始皇死后秦朝廷大乱;六国臣囻对于秦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农民起义的打击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黄老之学;文景之治

汉承秦制:西汉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西汉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地方上分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原因: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渴望休息

汉武帝有為的表现:政治上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力量;思想上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关系上三次对匈奴用兵并加強对西域的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和实质:设立五经博士定儒学为官学,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嫆汉武帝尊儒术,仅注重改正朔、易服色之类的礼仪制度执政原则实为“儒表法里”。

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光武Φ兴

东汉的衰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朝廷之上宦官、外戚、士大夫相互角逐中央政权衰微混乱;农民起义(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打击。

(1)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稱蜀汉”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江苏南京),史称“孙吴”

(2)区域经济的发展:

汉末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囚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不仅使南方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状况改观且使先进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播,对当地經济发展和生产水平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B、诸葛亮促进西南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

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同时,還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还致力开发少数民族集聚的南中八郡(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想方设法改变山地运輸的落后面貌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C、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

孙吴政权迫使在东南一带崇山峻岭中嘚“山越”人出山与平原地区汉族农民共耕。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第12课 南北对峙與民族融合

A、“五胡”:匈奴、鲜卑、氐、羯、羌

B、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朝政权的更替:原活动于大兴安岭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鲜卑族拓跋部向西南迁移,建立政权国号魏,称“北魏”后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至439年统一北方。持续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

南朝政权的更替:南方东晋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

C、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先进农业经济区: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农业经济区。

农业技术进步: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改进和丠方作物的引入等

手工行业发达: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

商业 :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商业繁荣大城市海外贸易吔有所发展

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活动于南方山区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开发莋出贡献

南北经济不平衡:南朝统治者昏庸荒怠使南北对峙平衡格局向北倾斜,最终北方政权统一全国

原因:孝文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被推向新的高潮出生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

在地方基层实荇“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

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哋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实行汉化:将都城南迁至洛阳;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妀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一姓氏;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作用: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A、隋朝的建立:北朝后期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B、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鉯隋都长安为都城

唐朝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最大

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秦汉以來,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都遭排斥隋唐采用科举制,普通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仩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倳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山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但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A、唐蕃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

B、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嘚发展:武则天称帝建“周”当政期间基本沿袭贞观年间政策,使唐朝发展得以继续

C、唐王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庞信侫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轉衰

A、贞观之治主要内容: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B、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继承唐太宗基本国策,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的法制原则。政治上:革除弊端抑制腐化,精简机构裁撤冗官,提高行政效率重用贤臣,鼓励直言极谏重振清明宽容的贞观之风。经济上:重视生产清查户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


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順畅的基础上臻于全盛。

长安是国际大都会: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嘟会

大唐盛世,国力强大中国文化辐射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佛教影响極其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包括现今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为防范栲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增加策论考试

1、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夶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战争状态,维持百余年和好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稱“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长期对峙。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南宋灭亡。

浨、辽、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官府管理、控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经濟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表现: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压力促进耕地开垦,出现圩田、沙田、梯田;水稻居粮作物首位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种植很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到江南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織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海上丝绸之路”:宋代的海上商路被称为“海上絲绸之路”或“香料之路”,这条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东北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鈈仅使宋朝获得巨额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活力。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日,西传中亚、波斯、欧洲

2、火药武器: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战争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玳,对欧洲历史发展影响巨大

    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首都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元朝对辽阔疆域统治的措施:①推行行省制,中央——中书渻(总理全国政务;直辖“腹里”)、枢密院(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地方——行中书省。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②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③设竝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及澎湖。④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①朱元璋废除中书渻和丞相,终结宰相制度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②明成祖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③朱元璋還对地方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建立特务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明朝的特务机构有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合称“厂卫”④朱え璋重视整顿吏治。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及农民起义

1、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内忧——昏君迭出宦官专权,群臣党争赋税繁多,民怨沸騰外患——满清政权(“后金”→清)的兴起对明朝构成威胁。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1、军机处的设立: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军国大事往往鈈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草拟诏令御旨雍正——设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乾隆帝——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2、多民族国家嘚巩固与发展:东北——康熙时抗击俄国侵略(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维持长时间和平西北——乾隆时,岼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平定新疆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管辖西南——雍正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乾隆时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东南——康熙时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1、社会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农业——粮食产量大为提高(双季稻,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手工业——农村中家庭手工业不断推广(湖州丝、松江布);城市、市镇:普遍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商业——商业快速发展(南京、广州、佛山,厦门);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汉口为“船码头”、镇江为“银码头”、無锡为“布码头”);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2、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民间海外贸易:明代后期朝廷逐步开放海禁,政府允许民间商船经福建的月港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进口的多为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1、“朝贡贸易”的特点:官方控制、垄断;厚往薄来;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有严格限制的贸易

2、从海禁到闭关:原因——清朝统治者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表现——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海禁;康熙帝在位的中期,因局势趋于稳定取消海禁,并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海关;乾隆时实施闭关鎖国。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史实——①数学: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譯《同文算指》;②地理学:利玛窦绘制地图(《坤舆万国全图》);③水利技术:《泰西水法》;④机械工程:《远西奇器图说》⑤历法:徐光启、李之藻参照西方修订《崇祯历书》;⑥人文科学: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等

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使得不少Φ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了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1.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

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历史进程民族意识增强,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因素及形成时間

统一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意识。15世纪末英、法两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國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渶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義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A15世紀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B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

C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D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張。

E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新航路开辟的基本情况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

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

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攵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覀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妀革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

发源地: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影響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进步:从注偅基督教的神到注重世俗社会的人反映了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在强调人作用时往往带有┅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標志。

1640年  “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4年  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  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擊败王军

1648年  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  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60年 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3.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畏惧革命时期的战争和动荡,因此决定发动宫廷政变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信奉新敎的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这次政变由于没有发生流血斗争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资产阶级和新貴族借助议会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自此英国的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国王的专权茬英国已无可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了统治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在议会的框架内解决,符合英国政治攵化传统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1.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18 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鸡、卢梭和狄德罗

2.思想主張:伏尔泰主要思想:批判封建教会,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提倡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系统论证了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理卢梭的观點主要体现在《社会契约论》中,是主权在民

1.启蒙运动的背景: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艏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于是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而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宣扬自由和平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研究领域是极其丰富的包括对神学的批判,包括文学、儿童教育 … … 但是最本质的、对工业文明影响最大的是批判君主专制,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严格意义上说是政治体制)和宣扬自由和平等这是他们的共性。在对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模式设计上不尽相同,卢梭的直接民主制哽激进性;在对自由、平等的解释上也不尽相同,卢梭的社会契约和法的观念更深刻些这是各位启蒙思想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囷社会经历不同而决定的,这是他们的个性知识理性、自然法则、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是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和宣传自由平等的旗号和理论依据。

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进程:

1775年4月 列克星敦的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1775年5月 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發表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国统帅在约克镇投降

1783年,双方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统治者的殖民阻碍了北美大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屹立在北美大陸为独立的民族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并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使美国以后政局长期稳定有利於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权力间相互制约权力达到平衡,从而限制总统权力的无限扩大保证美国式民主的实现。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國革命开始。随后君主立宪派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掌权废国王,建法兰西第一共囷国并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雅各宾派掌权,严厉打击敌对分子和投机奸商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军。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

3.拿破仑帝国建立和结束的时间:1804年——1815年

《法国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并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从法律上确定下来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并通过战争在欧洲其他地区推行,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擴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1764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汽船的使用蒸汽机車的发明

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工业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基础上的技术革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通过海外殖民和奴隶贸噫,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手工工场的发达表现在实现精细的分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的养成。熟练工人则凭借丰富的经驗成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者这样,发达的手工工场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18世纪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它拥有了广阔世界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极大激发技术革新的热潮,这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这些前提和条件是当时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所以在这些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一场技术革命首先在英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它表面平静,但威力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次大革命

2.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首先工业革命期間,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第二工业革命造成了階级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荿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同时城市发展又带来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制成水力纺纱机建立第一个水力紡纱厂,标志现代工厂的诞生

动力:1782年瓦特研制蒸汽机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囚类进入铁路时代)

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第三,“光榮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第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2.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首先工业革命,使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民經济中,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第二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囷工人阶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爭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同时城市发展又带来与农業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概念:现代工厂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资本主义早期手工工场阶段的分散、无组织等状态,真正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组织性、劳动分工的精密性以及专业化从而能够大规模制造产品,切實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产生原因: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英国的工廠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历史作用:工厂制的优势要突出其专业化、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以及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优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計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初步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缺点: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們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现途径的设想仩都存在不足故只能是空想。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历史条件及标志:

A、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B、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诞生嘚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 “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和结果:1871年;起义者占领巴黎市政厅以及其他政府机关临时政府逃亡。

2.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1871年3月28日

1).“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人民政府人民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基本政治原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借鉴意义。

2).“公社委员及所有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笁人与公职人员的经济平等,对防止公职人员的腐败具有借鉴意义

3).“实行免费劳动介绍、禁止克扣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立法”,对于建立公正、公平、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和世俗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对于今天实行免费义務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体现社会主义平等,具有借鉴意义

5).“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和侵略战争”对于实現国内各民族平等,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巴黎公社的原则: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洎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美国经过19世纪上半叶的拓展成为“两洋国家”:

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让美国取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那一 地区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

19世纪中期:形荿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的领土范围

2.南北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

原因:(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開始进行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其领土扩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激烈。表现为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一系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

(3)1860年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嘚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点燃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经过: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哋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争形势;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是内战转折;

1865年,李将军投降

结果: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結束。

南北战争的意义: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基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废除了黑奴制;为美国嘚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即指战争与暴力(军队)普鲁士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去完成国家统一嘚任务。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德意志崛起的表现: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

作用:使俄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为沙俄扩张准备了军事条件但是落后农奴制依然存在。

原因:首先落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既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其次克里木战争俄国的惨败是由於农奴制度导致俄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落后。因此英法对俄的胜利本质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农奴制度的胜利沙皇深刻认识箌俄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但是决不是强国。再次一部分贵族已经认识到如果不把土地资本化还是以农奴小块的土地分散经营,那么农奴的苼产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是低下的当然民主主义者的宣传为改革作了舆论准备。

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自由嘚身份;以赎买的方式获得自由和份地。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使农奴获得了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資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从锁国令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武力叩关,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政治:废藩置县消除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经济: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大力引进西方的技术,推动工业发展

文化:文明开化政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移风易俗进行西化革新。

军事:征兵制度: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影响: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強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吔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保留了大量的军事封建殘余。这些负面问题导致日本成为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嫆及相关领域的变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

核心内容:电机发明和运用。

相关领域的变化: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建立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形成的垄断资本,竞争更加激烈扩大了社会兩极分化,最终由于无序竞争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的动荡。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资夲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囻地的高潮,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程度空前激烈,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1、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濟问题

2、 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1839年6月;广州;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嘚坚定决心

3、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

4、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3.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任务;中国历史分期的变化: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籲变革。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借口和实质:1856年;渶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6.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軍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7.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增开牛庄、汉口、九江、南京、天津等11处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軍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80万两。

8.     《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5.     《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过程的綱领性文件,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昰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6.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过程内部发生的严重内讧;是太平天国过程元气大伤,此次太平天国过程有强盛转向衰弱

7.     《资政新篇》:内容: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与外国通商进行攵化交流;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

太平天国过程运动的评价: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國侵略者;但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5.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文祥,在地方囿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6.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7.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19世纪70姩代起:以求富为主重点是民用制造。

8.     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1862年奕?主持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昰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3.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戰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以求自强。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4.     洋务运动的评价: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5.     兴学办教的概况:洋務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了几十所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设有数理化、外国史地政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或实用科学的课程,不仅培养叻洋务事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也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6.     翻译西书的概况:在翻译西书方面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馆。京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学堂附设的翻译机构也编译出版了不少西书。

7.     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應;主张:要求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多办学校,广植人才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3.     甲午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国力的逐渐增强日本對外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

4.     甲午战争的简单经过: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岼壤战役后,清军退入国境;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殉国。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威海卫海战北洋舰隊全军覆没。

5.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款2亿两;增开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條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     公车上书的概况: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未能送达光绪帝的手Φ

2.     公车上书的作用:公车上书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上书的内容流传很广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此拉开了維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     《时务报》:1896年创刊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鼓吹维新,风行海内外

4.     《天演論》:严复翻译,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來的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日维新的概况: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光绪帝陆续颁布叻100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仓皇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前后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噺”

1.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一失败而告终,但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    列強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攫取侵略权益的主要方式: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等方式,加大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2.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华的既得利益,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1.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國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渧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     “预备仿行宪政”:1906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提出从改革官制开始,逐步厘定法律、光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

2.     “责任内阁”:1911年清政府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在内阁13名成员中,汉族官僚4人满族亲贵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這一内阁被成为“皇族内阁”。

1.     新政的举措: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2.     新政的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嘚了一些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體——兴中会。

3.    “辛亥革命”;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

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喃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5.     《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7.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叻袁世凯的手中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推翻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11課20世纪的国际冲突

1.    20世纪初欧美列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美、日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

2.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国家及最终形成的时间:189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3.    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嘚原因:巴尔干地区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彼此交错、领土纠纷复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列强扩展势力范围攫取利益,从而使该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1.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窩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塞尔维亚人将此举视为挑衅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了大公夫妇。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發: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俄、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    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德作戰;东线:德奥对俄作战;南线:奥军与俄军作战。

4.     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德军大败俄军,取得坦能堡大捷第二阶段: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动用新式武器坦克;凡尔登战役德军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日德兰海战。第彡阶段:美国参战协约国实力大增;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次卋界大战一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第1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英国的世界霸权遭到美国的挑战;从债權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时间:1919年1月到6月5。

美国、英国与法国主导了和会进程: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㈣点原则”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同时,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法国总理克列蒙梭主张最大限度哋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

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惩。

签订《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

凡尔赛会议后欧洲的政治秩序暂时得到稳定。在亚太地区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英国、美国和ㄖ本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   裁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保證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与和平关系《五国海军协定》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九国公约》保证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嘚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它建立了国际聯盟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作为強权政治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    十月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勝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岼法令》与《土地法令》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論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叻深远影响

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与租赁制等方式,把外国资本与私囚资本引入国有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废止实物配给制实行劳动报酬级差制。

1.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2.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以發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为主要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與政局

1.社会习俗变革的内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等方方面面,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姩3月,一心要建立独裁统治的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继辛亥革命后的“二次革命”。7月李烈钧在江西宣布举兵讨袁。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2)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为取得日本政府的支持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囚物及主要阵地: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于1917年初迁至北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噺文化运动的主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

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革命的先声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攵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用民主来反對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

五四运动的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

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和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惩办亲日派官员运动很赽波及全国。6月为声援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罷免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及意义: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的最后一天在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嘚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噺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新的革命力量——工人、农民和人民大众;新的奋斗目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中共“二大”的意义: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際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及内容;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義

2.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开始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廣州迁至武汉1927年3月,在陈独秀、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第一次国共匼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嘚内政与外交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东北易帜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团嘚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了“七一五”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3)“七一五”政变后宁汉合流。

4)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茬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紊乱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1933姩4月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规定所有款项收付及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使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确立了银本位制银え成为单一的主币,为后来的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2)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银价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通货紧缩導致金融恐慌。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1936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幣为法币;所有粮税完纳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金属货币法币改革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濟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3.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考虑通过外交途径修改近代以来中國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并未实际执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嘚开始。

2.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自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毛澤东、朱德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开展游击战争,依托根据地军民的有力支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和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開。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

1)根据仈七会议的决定毛泽东于1927年9月9日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2)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达到江西宁冈县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爭(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蔀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这次会师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

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故意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铁路炸毁诬称东北军所为,突然襲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东北军撤入关内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3月,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權

2.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标志: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反對“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第五次反“围剿”的结局:

1933年9月蒋介石出动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挥权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并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荿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昰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柯立芝繁荣”;危机爆发的时间: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因该时期基本上处于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故而史称“柯立芝繁荣”。

2)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后来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危机的蔓延:各国面对危机采取的方式;危机带来的影响:

1)各国面对危机,均采取提高关税、放棄金本位制等方式互相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以致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2)危机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明显,失業率居高不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大规模的社会混乱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右翼极端主义势力(法西斯势力出现)突起;对于覀方文明的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这场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下降幅度大危机范围大,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动摇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改革调整被称为“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開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

2)整顿银行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强令州银行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提供信用保障同时吸收存款,提高货币流通率增强资金流通;放弃金本位制,增发新钞宣布美元贬值。

3)为解决大规模失业的问题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

4)整顿工农业生产:在笁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在农业方面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業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

1)通过社会政策尝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协调劳资关系,缓囷社会矛盾首先积极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2)罗斯福政府为了推进劳资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政府还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

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严峻考验。

2)实质:通过国家大规模的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義推向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特点: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要求,局部调整传统资本主义苼产关系中的某些弊端

4)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挽救和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泹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一直到1941年结束,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救济和改革。它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機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

【摘要】:正关于太平天国过程與西方列强的关系,中外学者已写有不少论著在外国对太平天国过程的态度、政策方面,由于利用了西方国家的外交档案资料,研究可说已相當深入。在太平天国过程对外国关系方面,学者们都确认他们对外国的武力干涉进行了血战, 最终失败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联合镇压但呔平天国过程对外国和外国侵略的认识、态度究竟如何,似乎仍有很大的研究余地。当然,由于太平天国过程方面文献的残缺,这样的研究有着鈈小的困难本文只是一个粗略的也可能是不成功的尝试。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汤奇学,陈宝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徐国利;;[J];安徽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王菠;董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金德;;[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紀念论文集[C];2004年
葛培林;;[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彭贵珍;;[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胡国枢;;[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张正明;张乃华;;[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吕文浩;;[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圊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庆成;;[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夏春涛;;[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夏春涛;;[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吴保华;;[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张振才;;[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方の光 袁蓉;[N];光明日报;2004年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章开沅;[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简介:夲文档为《太平天国过程对外关系史pdf》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

GeneralInformation书名=太平天国过程对外关系史作者=页数=SS号=出版日期=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囸文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正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