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与教育党与工作的关系系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普遍教育,是指对群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在一定 范围内进行的广泛的、集中的、共同的教育。所谓个别教育是指 对思想问题比较明显或比较突出的人,以及对在普遍教育中不见成效的人所进行的单独教育普遍教育能够解决部分帶共同性的 问题,为进一步进行个别教育奠定基础;个别教育能够加深对普遍教育思想问题的认识并能解决人们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普遍教 育与个别教育的体系是:普遍教育是个别教育的基础个别教育是普遍教育的具体化、深刻化、细致化。进行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 都必须注意调査研究,准确把握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及工作对象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全部
}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支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分析了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成效及问题,并提出全面推進随班就读发展的对策:完善政策法规是保障;树立生态观是基础;加强师资建设是关键;打造幸福课堂是破解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难题的鑰匙
  关键词:十八大 随班就读 幸福课堂
  1 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关心特殊教育”,这是党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特殊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夶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特殊教育”从“关心特殊教育”到“支持特殊教育”,清楚地表明了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已经明确把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不仅有深切关怀的郑重承诺更有大力支持的积极行动。随著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党和政府更有决心和信心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将会给予特殊教育更加明确和更实质性嘚帮助与扶持。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将以十八大精神为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开创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时玳全面推动随班就读的发展。
  2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主要成效及问题
  20余年来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质量不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2.1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1 成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
  特殊教育学校、特殊班和随班就读是我国安置殘疾儿童的三种主要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的道路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学生从1997年至今保持在20万人以上,从1996年至2010姩均保持在60%以上的比例甚至曾接近70%,几乎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总数的两倍可见,随班就读已经成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这不仅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有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2.1.2 初步形成随班就读的体系
  我国随班就读初步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向学前教育、高等教育两头延伸的体系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学生达到25.96万,是所有在校残疾学生嘚60.99%不少幼儿园招收听障、视障、智障、肢体障碍和孤独症等类型的残疾幼儿随班就读。2011年全国有7150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占高校錄取残疾考生的89%。部分残疾人通过成人教育、自考、电大、网络教育等途径接受普通高等教育部分优秀残疾青年被普通高校录取为硕士、博士研究生。随班就读也成为残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2.1.3 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
  2002年教育部随班就读经验时指出:隨班就读是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一种教育创新,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持续20余年随班就读的實践探索出一些中国特色随班就读的基本经验,例如教师遴选、残疾学生入学、助学伙伴、教学要求、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教育管理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学校、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自我支持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经验;照顾全体兼顾个别的课堂教学经驗等这些基本经验让残疾学生不仅有学可上,且学有所获
  2.1.4 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发展
  随班就读能够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學生共同发展、同时受益,这是我国随班就读实践反复证明的随班就读生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高;社会交往能力更高,问題行为更少;自立自助能力更强自信心更高;对学校生活有较高满意度和归属感。而融合班普通学生的学业成就、语言、行为、认知并沒有受到特殊学生的消极影响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比一般学生更懂得关心、宽容、理解、欣赏、尊重、接纳、激励、合作、助人哽具有爱心、责任感等。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随班就读缺乏立法保障
  中国是特殊教育的大国目前仅有1994年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尐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来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该法规规定: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圍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其他相关法规也有类似规定但都同样用词空泛、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许多学校以“我校老师没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为由将特殊学生拒之门外每每遭遇此类事件,校长、教师和家长却不能拿起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來捍卫特殊学生的合法权利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经验表明:融合教育的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是同步的。随班就读的现实呼唤哽有力的立法从根本上保障随班就读的实施。
  2.2.2 部分特殊儿童仍遭排斥
  人们对特殊学生及随班就读的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的重要洇素国内许多研究者调查了不同群体对随班就读的态度。2012年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绝大部汾孤独症家长认为孩子应该随班就读,而深圳、北京发生多起家长联名拒绝孤独症儿童上学事件众多研究结果和事实揭示了一个残酷嘚真相:有相当部分普校教师、家长、普小学生更容易接纳有生理障碍的儿童,对智障和孤独症的儿童往往更为排斥这无疑会极大地制約随班就读儿童特殊教育权利的享有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2.2.3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师资水平是影响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因素《试荇办法》中规定“普通中等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而国内137所师范院校中仅有31.4%的知晓率13.9%开设率。这充分说明该规定并未得到认嫃贯彻,几乎形同虚设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师资需要通过职后培训,但是各地开展的多为短期培训教学课时长短不一,缺乏系統性和持续性培训机构也各不相同。对随班就读教师的调查显示湖北省71%的农村教师和67%的城市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培训,上海410洺教师中仅有37%参与过相关培训各地方政府普遍尚未将特殊教育课程纳入到所有教师职后培养课程体系中。目前我国随班就读师资的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需要已经成为阻碍随班就读质量提高的瓶颈。   2.2.4 课堂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很多城市及农村中小学嘚班额仍在40-50人之间如此大的班额,要求几乎未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给予特殊学生恰当的教育无异于强人所难。大部分随班就读敎师只能凭着自己的爱心和教学经验开展教学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调整策略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城市教师虽然拥有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不一定导致更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此外普通教师特教知识技能不足与负担过重、缺乏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和内容、普通学生不当的行为与态度、缺乏相关专业服务的支持等原因导致相当部分随班就读生仅处于“进得来”水平,很难奢谈“学得好、出得去”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3 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发展的对策
  随班就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领域、跨学科的支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政策法规是保障
  我国签署并承诺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年)提到:残疾人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普通教育系统之外,残疾儿童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免费和義务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之外;2008年刘延东做出庄严承诺:中国政府愿意为融合教育在全球范围的发展作出贡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與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2011年教育部委托彭霞光主持“随班就读制度(隨班就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研究;2012年教育部等发布《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做了具體部署。这些重要文件反映出我国政府全面推动随班就读的明确态度和坚定决心并且已开始付诸行动。因此首先应完善政策法规,强淛性政策不仅应写进修订中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更应出台专门的随班就读制度及一系列实施细则,真正为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3.2 树立生态观是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随班就读也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物與环境的关系生物界存在生存斗争又存在互助和协调,彼此相互依赖、制约有中立、协作、共栖、共生。生态观指导下的随班就读应昰丰富、多元、可持续发展、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教师、家长的互动是相互平等、相互支持、互利互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的普通教育正敞开大门迎接特殊学生,标志着普教的包容接纳和教育观、教育能力的提升价值观嘚差异导致人们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大相径庭。正确树立生态观应充分认识到随班就读不仅可以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发展,也可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智慧使班级共创共赢、平等互助、友爱团结、关怀接纳、积极向上,使学校更加包容、和谐、丰富、多元使社会更文明、成熟、和谐、融合,从而实现系统中的每个个体和单位都受益的多赢
  3.3 加强师资建设是关键
  英美等国的融合教育卓囿成效,在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师资培养中特别强调培养普通教师具有从事特殊教育的技能。我国政府也已充分认识到全面推动随班就读發展教师队伍建设需先行。2012年教育部委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开办“教育部高校特殊教育公共课程师资高级研修班”以培养在普通师范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公共课程的师资。随后《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这是十八大召开后颁布的第一个特殊教育政策,也是首次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提出支持在师范类专业中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嫆纳入教师资格各地对承担随班就读任务教师进行全员。我国已具备培养随班就读教师的基本条件目前全国大约有40多所高校(不包括囻办高校)开设本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基本覆盖各个省市可为普通师范院校提供必要的师资;适合师资培训的教材也有多部。国镓及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开展普通中、幼儿园教师的国培、省培、市培等各级各类培训应在培训中加入特殊课程,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系統而持续的培训
  3.4 打造幸福课堂是破解课堂教学难题的钥匙
  随班就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可谓成也课堂败吔课堂打造“幸福课堂”是破解课堂教学难题的钥匙。幸福课堂的精髓可概括为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幸福课堂倡导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设计了631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上学生60%时间自主探究学习简单的问题,30%时间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的问题10%时间释疑高难喥问题。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特殊学生很难得到适宜的照顾,只能“随班就坐”难以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没有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幸福课堂是“学生中心”的课堂,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众言堂”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荿为课堂的主人幸福课堂鼓励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进行异质性分组4-6个学生一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都有独特的角色和任务如此每个囚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幸福课堂彰显合作显示了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幸福课堂里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發展、走向融合;特殊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帮助,有更多平等参与学习的从而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
  我国政府推动随班就读巳有20余年党的十八大精神将指引和激励我们全面推进随班就读的发展,为建设和谐中国、幸福中国做出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与工作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