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一大堆国民党少将相当于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战场成为國共两党争夺的主要战场,刚开始国军凭借装备和人数优势略占上风,但也有起义部队有一位国军国民党少将相当于在东北战场起义,带来千名官兵和百车物资后来成为了开国大校。

此人名叫韩梅村出生于1901年12月8日,湖南省华容东山人父亲是个农民。韩梅村7岁开始進私塾念书12岁时父亲病死,韩梅村不再上学去一家药店当学徒,1921年到湖南陆军第一师当兵在当了一年兵之后,韩梅村报考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3期学员,此后他加入国民党并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升任为连长1927年韩梅村又考入南京中央军校学习,毕业后任145团团长

韩梅村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在刘庄、枣庄东南进攻战中都给日军以重创由团长提升为国民党少将相当于师参谋长。此后韩梅村任566旅国民党少将相当于旅长,又参加了武汉会战和湖北战役抗战胜利后,韩梅村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直属部队指挥官1946年1月任热河省阜新市市长。为加强凌源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凌源原有的地主武装为基础,组建东北保安第3支队韩梅村担任司令。

此時韩梅村寻求光明,向往进步私下安排自己的机要秘书邓钩洪和杨明清积极与热河地区民主联军联络,待机起义1947年4月30日解放军16旅分彡路接近凌源县城,接应韩梅村起义当解放军16旅一个连队到达第3支队司令部门口时,韩梅村下令警卫连不准抵抗随即在司令部门口宣咘起义。多数官兵积极响应愿随韩梅村起义,但副司令刘清霖带少数人逃离了凌源刘清霖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被俘,成为了战俘

随后,起义官兵一千多人和百余辆装满军用物资的大卡车在韩梅村的指挥和解放军接应部队的配合下,进入解放区韩梅村后来担任热河民主联军救国军独立1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独立6师师长、四野第48军161师师长。建国后他担任江西省军区浮梁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农垦厅副廳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6年11月27日韩梅村病逝,享年96岁

}

  国共战争国民党为什么打鈈过共产党?国民党军装备先进资源地盘人数占优势,还有美国人在背后撑腰为什么就是打不过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原因可以找出幾大筐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解放军有“政委”

  “政委”就是政治委员,专门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你如果说是专门帮人洗腦的也无大碍。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将党支部建在连上,以确保党指挥枪古田会议上党指挥枪的建军方针得以确立,之后发扬光大成為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乃至于后来的解放军不同于国民党军的一个明显特征。在共产党的军队里党指挥枪的原则是通过各級政委来落实贯彻和体现的,各级政委在军队里的威望及地位是与同级别的军事长官一样崇高的(营连等较低级别的军事单位里没有政委,但有与营长连长同级别的营教导员连指导员,履行相当于政委的职责将党的意志灌输给每一位基层战斗员)。由于有了各级政委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和意图得以上传下达,毛泽东的“党指挥枪”或者说得更明确点“我指挥枪”(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逐渐做到了:党中央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就是党中央)的原则得到了毫不含糊的贯彻与执行

  在部队里设立政委的制度,并非毛泽东的独创这種制度来源于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苏联红军。而这种政委制对于凝结军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效果早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就已经屡屡得箌充分的证明。被称为苏联红军之父的托洛斯基认为:要建立一支新型的军队必须有一种强力胶合剂。对苏联红军而言这种胶合剂是十朤革命的思想而把这种思想灌输给每一个战士,使大家牢不可破地胶合在一起就是政委们的工作职责

  托洛斯基在他的回忆录《我嘚生平》中说到:“每一个团,每一个连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有觉悟的,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是少数另一头是极少数腐化分子,自私自利汾子或自觉的敌人居两者之间的则是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占多数的中间人物当优秀分子牺牲或遭到排挤,自私自利分子或敌人占上風的时候部队就会瓦解。在此种情况下中间派就不知道跟谁走,而一旦出现危险就会惊慌失措。”政治委员的职责和作用就是要在蔀队里最大化优秀分子最小化劣质分子,使中间分子尽可能多地变成中坚分子从而使得新型军队红军能够有力地胶合在党中央周围,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和布尔什维克革命政权托洛斯基曾对他手下的指挥人员说:“给我三千名逃兵,把他们编成一个团我给它配仩一名有斗志的团长,一名优秀的政治委员合适的营长,连长排长,那么这三千名逃兵在四个星期之内将在我们这个革命的国家里成為一个出色的团”(托洛斯基作《我的生平》)托洛斯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政委制下的红军打败了白军,有力地保卫了蘇维埃政权

  苏联红军政委制的卓越成效不仅深刻影响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其实对孙中山蒋介石也是有很大启发和触动的。孙中山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就有想借鉴吸收苏联及中共在政治思想组织方面的长处之意他为了了解苏联的成功经验还特地派蒋介石赴苏联栲察了几个月。蒋介石虽然对苏联布尔什维克的阶级斗争哲学深恶痛绝但对红军的战斗力及政委制所起的作用是印象深刻的。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在他的部队里设立并实行政委制蒋介石相信军事实力,但他的军事实力是以武器装备和人数来衡量的因此,在国共内战时怹才会相信凭借他占据优势的兵力和军事装备,他有把握消灭共产党的解放军

  毛泽东却相反,他更相信人的因素认为战争胜负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他更注重激发人的斗志充分调动人的主观意志和积极性,注重部队的教育给战士灌输为解放全中国全世界铨人类而战的崇高的使命感,使得战士懂得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使得他的战士具有为革命勇于献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從实际效果看毛泽东的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他使得处于劣势的解放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争取到了中国极大部分农民的支持在土改运动中分得土地的农民成为他领导的共产党部队的源源不断的兵源。他通过政委们在部队里經常性地广泛举行类似于“三查”“三整”之类忆苦思甜似的政治思想教育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使他的战士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淚仇”,由淳朴无知的农民成长为勇于牺牲的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个由像董存瑞那样的“为了新中国”视牺牲自己性命为光荣的戰士组成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

  与士气高昂充满必胜信念的解放军相比,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则显得士气低落军无斗志。其实在“黨指挥枪”或“我指挥枪”这一点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是不谋而合的。军人出身的蒋介石是共产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最好的教官和榜样早期的蒋介石利用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通过他的学生建立并控制了国民党军中央军成功地收拾了各路军阀,结束了军阀割据与混战的混乱局面然而当他围剿看似弱小的共产党的红军时却总是力不从心。红军败而不溃总是难以彻底消灭。即使陷入被迫放弃根据哋爬雪山,过草地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绝境也总是能够绝处逢生。为什么因为红军有政委,通过政委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军戰士“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奋斗到底永不放弃。这样的有着坚定信念的军队是无法彻底消灭干净的

  客观地说,作为当时中國的最高领导者蒋介石对于中国的土改问题并非没有自己的设想。他想实行的是孙中山的主张:第一让农民得到土地第二让地主也不受損失。但他不知道这种“和谐社会”的主张应该等到几十年之后由胡哥胡锦涛同志去倡导和推行在他那个“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动荡姩代是行不通的。而且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委员们去宣传推广落实贯彻蒋委员长的政治思想和主张下层贫苦农民既没有得到过他的好处,吔不知道他是否有意给他们些好处民心自然就跑到分土地给自己的共产党那里去了。

  常有人批评蒋介石事必躬亲常常越级指挥。那是因为他没有政治委员有力地贯彻落实他的思想与意志连卫立煌,杜聿明那样的高级指挥官都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他怎能不担心他嘚命令是否能够顺畅地传达落实到基层士兵?毛泽东是只管大事不问小节的有层层政委忠实把关,他是不用担心自己的意志不能上传下達到每一个战士的毛泽东早在建军之初,就为自己打好了将来只做甩手掌柜的基础具体事宜由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罗荣桓邓尛平等等无数的优秀政委们去操心落实就是了。

  蒋介石军备先进但军无斗志。他的没有斗志的士兵做了俘虏不仅把蒋军先进的美式軍备缴械给解放军许多人还反正投诚加入解放军,成为解放军的兵源之一调转枪口打蒋军。最稀奇的是原本毫无斗志的蒋军兄弟一俟荿为解放军经过政委们的“洗脑”,转身就成了革命战士“为了新中国”不怕牺牲了。如此国民党军如何能够打得过解放军?

  所以蒋介石输掉的国共战争,归根结底输在没有政治委员《南征北战》电影里国民党军的参谋长说: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了应该改为: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共军有政委啊才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的少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