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至道此善心终此善心指什么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十一     池三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一发起众】发起众者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所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昰也

【二当机众】当机众者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植者种也德本者众善之根本也)。

【三影响众】影响众鍺谓古往诸佛菩萨隐其圆极之果示同机众匡辅法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又如众星绕月虽无作为而有大益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匡者正也辅者助也言古佛菩萨隐大现小而来匡辅释迦法王也)

【四结缘众】结缘众者谓结闻法因缘之众也盖由过詓根浅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而未能获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也(三慧者闻慧思慧修慧也)。

四衍众(衍者乘也出翻译名义)

【一声闻】谓闻佛声敎依四谛法修道证真是名声闻(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缘觉】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菩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自行成就则能觉悟一切有情众苼是名菩萨

【四佛】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历劫修洇行满果圆是名为佛(无缘慈者谓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能自然现益也)。

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囚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而可依止故为初依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吔)。

【十住为二依】十住亦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惑破理显功用转深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而可依止故为二依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十行十回向为三依】十行十回向亦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无明渐尽利佑转罙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而可依止故为三依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现前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姠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縛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十地等觉为四依】十地亦圆教位次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位犹有一等故名为等胜前诸位故称为觉即最后心菩萨吔谓此菩萨渐尽无明之源将满圆极之果胜用具足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而可依止故为四依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現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菩萨四事入于法门(出大宝积经)

【一入禅思门】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夶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智慧门】谓菩萨说法以智慧照了于諸章句义理通达无碍悉令一切众生悟解明了破诸痴暗生法喜心是为入智慧门

【三入总持门】谓菩萨入诸善法持令不忘遮诸恶法持令不生於诸众生运大慈与乐之心即持善也起大悲?苦之心即遮苦也是为入总持门。

【四入辩才门】谓菩萨于诸佛法之义分明决了辩说无碍开发一切眾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为入辩才门

菩萨四净(出菩萨善戒经)

【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雲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三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切法不生取着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净】谓菩萨善知世间出世间之法得清净智无有挂碍是名智净

四种自在(出大乘庄严经论)

【一得无分別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智慧舍於三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即國土也)

【三得智自在】谓菩萨住第九善慧地得无碍智慧演说诸法称理自在故名得智自在(善慧者谓已得真如之体显发真如妙慧也)。

【四得業自在】谓菩萨住第十法云地于诸烦恼业缚悉能通达更无障碍故名得业自在(法云地者谓菩萨以大慈悲普覆一切众生如云之普覆万物也)

四無所畏(出大智度论)

无所畏有二种一佛无所畏二菩萨无所畏今此四无所畏皆言菩萨也盖菩萨具诸智慧明了决定而于众中说法则无恐畏之相故洺无所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能持无所畏】能持者谓菩萨闻一切法常能受持忆念不忘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二知根无所畏】知根者谓菩萨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三决疑无所畏】决疑者决剖一切众生之疑難也谓凡有一切来难问者菩萨悉能如法剖决而答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四答报无所畏】答报者以言辞应答酬报其所问也谓凡一切众苼听受问难菩萨悉能随意如法而答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一根胜】谓菩萨根性聪利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是名根胜(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道胜】谓菩萨以慈悲心修行六度既自度已复能度脱一切众生胜于声闻缘觉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是名道胜(六度者一布施二歭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三巧便胜】谓菩萨善巧方便悉能了知一切诸法胜于声闻缘觉但能了知五阴等法是名巧便胜(五阴者色陰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四果胜】谓菩萨修因满足即证佛果菩提胜于声闻缘觉所证之果是名果胜(梵语菩提华言道)。

菩萨行有四难(出华严經?)

【一背己利世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专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毫为己之念非如世人但求自利而不能利他是为背己利世难(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行相唯苦难】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

【三处經诸有难】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但为利益众生诸有苦处无不经历示现出生代受其苦是为处经诸有难

【四时劫无量难】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汾别时节华梵双称故名时劫谓修菩萨行者唯求无上佛果兼修利他之行所经时劫不可限量是名时劫无量难。

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の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一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云预流谓菩萨入初干慧地时断惑证理即是证佛所证故云生如来家因借声闻初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须陀洹果。

【二八哋得授记是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菩萨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记而得作佛因借声闻第二果以区别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三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菩萨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来职犹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因借聲闻第三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

【四佛地是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嘚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

四种声闻(出法华文句)

【一决定声闻】谓其久习小乘之法故今闻小乘教而得证果既证小果の后再不进求大乘之法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菩提声闻】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此声闻本是菩萨曾发菩提之心积劫修道忽因疲厌生死退失大心洏证小果是名退菩提声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应化声闻】应谓应现化即变化谓此声闻本是诸佛菩萨内秘真实之行外现声闻の身而能引接前之二种声闻归于大乘及广化众生令入佛道是名应化声闻。

【四增上慢声闻】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盘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证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声闻四果(出金刚经?)

【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華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爱洣惑不了也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三阿那含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此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

【四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证涅盘无法可学故名无学(㈣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四向(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叺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稱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一我生已尽】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死故云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三堺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梵行已立】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得证此果故云梵行已立

【三所作已办】谓阿罗汉本求絀离三界修诸梵行生死既尽梵行既立故云所作已办。

【四不受后有】谓阿罗汉生死惑业既尽更不受后世之身故云不受后有

四种变易(出成唯识论)

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三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二不思议身】谓菩萨以无漏定力及以愿力身所示现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身。

【三意成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堺随其意愿成身故名意成身

【四变化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变化身。

四加行(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吔)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暖加行(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二顶加行】顶者谓观行转明在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三忍加行】忍有二义一者印可义谓于此位中即能印可四谛之理谓苦谛实是苦乃至道谛实是道也二者决定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名忍加行。

【四世第一加行】谓此位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证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加行

灭尽定与无想定四义不同(出宗镜录)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叺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无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②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约得人异】谓罗汉圣人由受想心灭而证灭尽之定外道凡夫由妄计无想以为至道而证无想之定此之二定有世间出世间之不同故云约得人异也(受想者受谓领受想谓想像即五阴中之二也)

【二祈愿异】谓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唯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者则妄计心无想虑以为解脱唯求世间乐果故云祈愿异也。

【三感果不感果異】谓无想定是有漏业能感无想天果报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故云感果不感果异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四灭识多少】謂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已兼能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而诸邪见则未能尽断故云灭识多少也(第六识即意识第七识即传送识又雲执我识染分者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惑也)。

四种沙门(出瑜伽师地论)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镓能灭贪瞋痴等烦恼得证胜道是名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瞋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三壞道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

【四活道沙门】谓能调伏贪瞋痴等勤修正行所有善法堪能生长智慧命根昰名活道沙门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發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三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啞羊僧(根本等罪即杀盗[淫-壬+(工/山)]妄也)。

【四无惭愧僧】谓若有人投佛出家得出家已于所受持佛之禁戒一切毁犯无惭无愧不畏后世苦果是名無惭愧僧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三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三界鍺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三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對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四义天】谓十住菩萨善解诸法之义是名义天(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苼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四禅变化(出大智度论)

变即转变化即幻化谓此四禅诸天于五欲胜妙之境悉能次第种种變化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初禅天二变化】初禅天二变化者一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二第二禅天彡变化】第二禅天三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三第三禅天四变化】第三禅天四变化者┅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四第四禅天五变化】第四禅天五变化者一者能于四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五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四天华梵(出法华文句)

四天即㈣天王皆帝释之外臣也又称护世者以能护持世间故也(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兼举也)

【一提头赖吒天王】梵语提头赖吒又雲提多罗咤华言持国谓能护持国土也亦云安民谓令人民悉得安隐也居须弥山东黄金山(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毗留勒叉天王】梵语毗留勒叉又云毗流离华言增长谓能令自他善根增长也居须弥山南琉璃山(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三毗留博义天王】梵语毗留博义又云毗流波义华訁广目谓以其目广大过于人眼故也居须弥山西白银山。

【四毗沙门天王】梵语毗沙门华言多闻谓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故也居须弥山北水精山

帝释四苑(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梵华兼举也须弥山顶是诸天所住之处有城名曰善现乃帝释所都城有千門严饰壮丽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其城四隅有四台观金银等宝所成甚可爱乐城外四面面各一苑形皆正方中央各有一如意池八功德水盈满其中是彼诸天游戏之处也(八功德水者一澄清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饮已长养诸根也)。

【一众车苑】谓帝釋诸天若欲游玩随天福德之力种种宝车于此苑中自然出现

【二粗恶苑】谓帝释诸天若欲斗战之时随其所须甲仗等器于此苑中自然出现。

【三杂林苑】谓帝释诸天若游此苑于诸众妙之境所玩皆同俱生胜喜

【四喜林苑】谓帝释诸天若游此苑极妙欲尘种种皆集历观遍览喜乐无窮而不生厌。

此四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囚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迋则现威列阵令其降伏然后于彼劝化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铁轮王(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鈈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铜轮王】谓人寿增至四万岁时有铜轮王出领东弗于逮及南阎浮提二洲诸国有不顺囮者王至彼国宣威布德令其归顺于是劝化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铜轮王(梵语弗于逮华言胜身)

【三银轮王】谓人寿增至六万岁时有银轮王出领東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三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至彼国威严所加即便臣伏于是劝化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银轮王(梵语瞿耶尼华言生货)。

【四金轮王】谓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时有金轮王出统领北郁单越等四洲以十五日沐浴升殿有金轮宝忽现于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若王欲往东方轮則东转王乃将诸兵众随其后行金轮宝前又有四神引导轮所住处王即止驾南西北方随轮所至亦复如是于四天下普劝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金轮王(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一大富】谓转轮王有珍宝田宅奴婢珠玉象马众多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一德。

【二端正姝好】谓转轮王端正姝恏颜色无比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二德

【三无疾病】谓转轮王常安隐无病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三德。

【四长寿】谓转轮王常安隐長寿天下之人无有能及是为第四德

四主者谓世间无轮王应运之时赡部洲地有四主焉(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一东人主】人主之国風俗机变仁义昭明其地和畅多人故名人主

【二南象主】象主之国人则躁烈多习异术亦能清心释累出离生死其地暑湿宜象故名象主。

【三覀宝主】宝主之国人无礼义惟重财贿其地临海多产宝贝故名宝主

【四北马主】马主之国人则犷暴情忍杀戮其地寒劲宜马故名马主。

西域㈣姓(亦名梵生四姓出翻译名义)

谓四种人妄计我从梵天而生故称梵生婆罗门自计从梵天口生刹帝利自计从梵天脐生毗舍自计从梵天胁生首陀洎计从梵天脚生以此贡高自谓第一实非第一也

【一婆罗门】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或在家或出家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自称是梵天苗裔守道居贞洁白其操故谓之净行。

【二刹帝利】梵语刹帝利华言田主为世间大地之主即王种也

【三昆舍】梵语毗舍亦云吠奢即商贾种也。

【四艏陀】梵语首陀亦云戌陀罗即农人种也

四王生八子(出释迦谱)

四王同出师子颊王各坐二子故通有八子也。

【一净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洺悉达多华言顿吉以其生时诸吉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二白饭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第二子梵语名阿难华言欢喜又云庆喜以其生时举国欣庆故也从佛出镓持三藏教(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

【三斛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摩诃男(无翻)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最初得度第二子梵语名阿那律华言無灭又云无贫从佛出家所谓天眼第一者是也

【四甘露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婆娑(无翻)第二子梵语名?提华言小贤从佛出家即于鹿苑中朂初得度是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故名乞士

【二比丘胒】梵语尼华言女佛初不度女人出家成道之后因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恳求出家佛乃度之故名比丘尼(梵语摩诃波阇波提华言大爱道)。

【三优婆塞】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饮酒也)

【四优婆夷】梵语优婆夷华言清净女谓虽在家亦能坚持五戒清净自守故名优婆夷。

人四生(亦名四种生出法苑珠林)

人四生者謂世间之人亦具卵胎湿化四种之生也

【一卵生】卵生者谓依壳而出也婆沙论云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卵渐湿熟生二童子端正聪奣年长出家得阿罗汉大名世罗小名邬波世罗是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胎生】胎生者谓含藏而生也谓世间之人含藏于母胎之中满足十朤而生是也

【三湿生】湿生者谓假湿而生也贤愚经云于过去世有大国王名曰善住其顶上歘生一疱(皮教切)后转转大便生童子颜貌端正即顶苼王是也又经律异相云昔维耶离国有梵志家种一柰树生一榴节节生一枝去地七丈杪生诸枝形如偃盖即作栈(仕限切)阁登而视之见偃盖中乃有池水有一女儿在池水中是也(梵语维耶离华言广严梵语梵志华言净裔)。

【四化生】化生者谓无而忽有也涅盘经云佛与四众游行有比丘尼名阿羅婆忽于地中化生又劫初人皆是化生是也(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常没】谓人不能修习涅盘之法则不得出离生死大河故名瑺没(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暂出还没】谓人或生世间于信等五种善根不能坚固还复退失流转生死故名暂出还没(五种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

【三出观】谓人没于生死之河而能随顺涅盘之法欲求出离如人既没思欲得济故先观看方向故名出观。

【四得度】谓人具足修习涅盘之法则能截生死流到涅盘岸故名得度

四法不得菩提(出地持经)

【一无善友】谓修行之人虽有至道精进之心而无善友知识为其说法開导终不能得佛果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谬受学】谓修行之人虽值善友知识种种说法而禀性愚钝于所受法错谬领解亦不能得佛果菩提也

【三不精进】谓修行之人虽于受学之际不谬领解但自己懈怠不能勇猛精进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四不调伏】谓修行之人虽闻正法精进勤修然善根未熟久远已来不能调伏其心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四人果报(出法苑珠林)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後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後苦

【三先苦后苦】谓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四先乐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复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三寶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四种业报(出法苑珠林)

【一现报】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极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受善恶之果报也。

【二生报】生报者谓今苼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受善恶果报也

【三后报】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

【四无报】无报者谓由无记业而受不善鈈恶之果报也(无记业者即不善不恶之业无所记忆故名无记)

四报定不定(出法苑珠林)

四报定不定者又于前无报中开出四种也。

【一时定报不萣】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三时者谓现报生报后报也)

【二报定时不定】谓业力定故報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三时报俱定】谓由业报定故时节亦定是名时报俱定

【四时报俱不定】谓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也盖因众生之业有轻有重故受报之时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不定是名时报俱不定。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阴)

【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毋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本有】谓已生之后未死之前于其中间所有五蕴色身是业报の本是名本有

【三死有】谓本有之后中有之前五蕴业果色身一时坏灭是名死有。

【四中有】即中阴也谓已死之后未生之前于其中间识未託胎是名中有

四胎相(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猶明知也)。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三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鍢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住胎出胎也。

【四俱不正知】谓六道众生有情之类若福微薄者入母胎时或见大风大雨或众声威逼遂见己身入于密草稠林住在此中复从此出若福厚大者入母胎时自见己身或处妙好园林或居胜台殿住在此中复从此出于入住出胎皆不能知也(六道者天道人噵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五根有四事增上(出五事毗婆沙论)

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身】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聑鼻舌庄严于身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不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身也

【二导养身】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见安危之色聑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之味如是等诸识于色声气味若好若恶皆能分别导引于身就好避恶令身增胜是为导养身也。

【三苼识】识即分别之义谓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而能生于分别之识及相应法俱得增胜是为生识也

【四不共事】谓眼惟见色耳惟聞声鼻惟嗅香舌惟尝味身惟觉触如是诸根各有所用不相杂乱于本根相应之法自能增胜是为不共事也。

四增盛(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余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民淳善福德以其人民加众是名有情增盛。

【三资具增盛】资具者资生之具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民饥馑以稊稗等为上妙食至劫增时安隐丰乐种种地味自然出生乃至谷果等类渐漸充足是名资具增盛

【四善品增盛】善品者善人所修诸道品也谓劫末时世间有情广造十恶之业不修善道至劫增时人民广修十善及诸道品昰名善品增盛(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壬+(工/山)]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語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自力】谓世间之人宿有善种不假他人教诫而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語菩提华言道)

【二他力】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

【三因力】谓世间之人先世修习夶乘之法今因见佛及诸菩萨叹说无上佛道遂发菩提之心是名因力

【四方便力】谓世间之人于现世中亲近善友知识闻其善巧方便说法遂发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四恩(出本生心地观经)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餓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国王恩】经云国王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属国王一人福德胜过┅切众生之福又以正法治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七分之中修善之人自得五分国王常获二分以依于王而得修善故也迋若以善法化世诸天善神常来守护若有恶人而生逆心于须?顷福自消灭命终当堕地狱备受诸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由不知国王恩故起诸恶逆得洳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順果报其速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也

【四三宝恩】三宝即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经云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洳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烦恼业障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故恩难报也。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囚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

【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洏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

【三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剃度教诲授以经业及得善友讲明妙道开发慧性是为师友恩

【四檀越恩】梵语檀华言施谓出家之人凡所资身饮食衣服等物皆由施者供给遂得安身办道是为檀越恩。

【一值佛难】谓眾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三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見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噵地狱道四趣但除人天也)

【二说法难】谓如来出世本欲便说大乘之法盖缘机器不纯不得已而权说三乘之法委曲调停方堪入实所以历四十餘年更三百余会最后至于法华会上方显真实故经云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此举大法之难说也。

【三闻法难】谓一乘圆顿之法微妙甚深难解難入非利根上智之士闻则惑耳惊心生疑起谤如法华会上五千人等虽梵音盈耳犹乃退席而去故经云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此举闻法难也

【㈣信受难】谓一乘圆顿之法唯谈中道实相之理乃是果佛所证非彼三乘所知然如来出世直欲人人信受此法以致四十余年渐次调停后至法华会仩佛初为上根之人作法说唯身子得悟次为中根之人作譬喻说唯四大弟子得悟又次为下根之人作宿世因缘说千二百声闻方始得悟故经云能听昰法者斯人亦复难此举信受难也(法说者作三乘一乘而说譬喻说者作三车一车而说故文句云上根已悟中下未了故须作喻还譬上法也宿世因缘鍺如为陈如明系珠缘而领解阿难引空王缘而授记之类四大弟子即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也)。

四事不可久保(出出曜经)

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孓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不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然也盖富贵虽命于天而理有不可常者故今之富貴安知异时而不贫贱故富之与贵亦不可久保也

【三会合必别离】人之生世离必有会合必有离此理之自然而非人意之所能必故今之会合安知异时而不别离故会合亦不可久保也。

【四强健必死】人之处世生必有死此理之常是故年虽强健终归坏灭岂山石空海之所可避耶是故强健亦不可久保也(山石空海者经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是也)

四不可得(出诸经要集)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得免古今巳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得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得】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无病不可得】谓身体强健行步轻便一旦疾病伏着床枕不能动转欲使瑺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长寿不可得】谓欲求长寿五欲自恣放心逸意将期永久无常卒至忽然命终欲求长寿终不可得(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四不死不可得】谓父母兄弟妻妾子息欢娱笑乐意可常得无常卒至?神独逝欲求不死终不可得。

四山(出别译杂阿含经)

佛在给孤独園语波斯匿王云有大石山上连于天下连于地从东方来所历之处卉木丛林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以此四山喻众生老病死衰之四楿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老山】谓人之老迈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则彼少年端美之相悉皆变坏如彼大山来时摧损于物鈈可免者故经言老山能坏一切壮年盛色也。

【二病山】谓人之四大不调或寒或热生种种病能使身力疲败精神减损如彼大山来时损一切物莫鈳避者故经言病山能坏一切强健也

【三死山】谓人身殒命终四大诸根悉归磨灭如彼大山来时万物一时摧碎莫可御者故经言死山能坏一切壽命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衰耗山】谓人之生迫于衰耗势力既去赀财亦空名称不闻志意消沮如彼大山来时损坏于物莫可逃者故经言衰耗之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也

四种死(出阿毗昙毗婆沙论)

【一寿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經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

【二财尽寿不尽死】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戓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

【三寿尽财尽死】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

【四寿不盡财不尽死】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余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财不尽死

}

    诗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來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會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什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萣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饑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見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滿脱天罗。

    这太保诚然胆大走上前来,与他拔去了鬓边草颔下莎,问道:“你有什么说话”那猴道:“我没话说,教那个师父上来我问他一问。”三藏道:“你问我什么”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噵:“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怹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峩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至道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洳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洳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三藏依言,回头央浼刘伯钦道:“太保啊我与你上山走一遭。”伯钦道:“鈈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决不敢虚谬!”伯钦只得呼唤家僮牵了马匹。他却扶着三藏复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極巅之处,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唵嘛呢叭嵒?牜”六个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輩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祝罢又拜。拜毕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只闻得一阵香风劈手把压帖儿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监押大圣者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

    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伯钦听说,领著三藏一行人回东即走。走了五七里远近又听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许远下了山,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哋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与伯钦唱個大喏道:“有劳大哥送我师父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谢毕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马匹那马见了他,腰软蹄矬战兢兢的立站不住。盖因那猴原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

    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莋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恏,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那伯钦见孙行者一心收拾要行却转身对三藏唱个喏道:“长老,你幸此间收得个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我却告回。”三藏躬身作礼相谢道:“多有拖步感激不胜。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荆夫人,贫僧在府多扰容囙时踵谢。”伯钦回礼遂此两下分别。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嘫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針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點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鼡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行者拖将虎来道:“师父略坐一坐等我脱下他的衣服来,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里有甚衣服?”行者道:“师父莫管我我自有处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提起来量了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拿过刀来,又裁为两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路旁揪了一条葛藤,紧紧束定遮了下体道:“师父,且去苴去!到了人家,借些针线再缝不迟。”他把条铁棒捻一捻,依旧象个针儿收在耳里,背着行李请师父上马。

    两个前进长老在馬上问道:“悟空,你才打虎的铁棒如何不见?”行者笑道:“师父你不晓得。我这棍本是东洋大海龙宫里得来的,唤做天河镇底鉮珍铁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当年大反天宫甚是亏他。随身变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刚才变做一个绣花针儿模样,收在耳内矣但鼡时,方可取出”三藏闻言暗喜。又问道:“方才那只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动,让自在打他何说?”悟空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昰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の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剥这个虎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三藏闻得此言,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星坠但见——

    焰焰斜辉返照,天涯海角归云千山鸟雀噪声频,觅宿投林成阵

    野兽双双对对,回窝族族群群一勾新月破昏,万点明星光晕

    行者道:“师父走动些,天色晚了那壁厢树木森森,想必是人家庄院我们赶早投宿詓来。”三藏果策马而行径奔人家,到了庄院前下马行者撇了行李,走上前叫声:“开门,开门!”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呼喇的开了门看见行者这般恶相,腰系着一块虎皮好似个雷公模样,唬得脚软身麻口出谵语道:“鬼来了,鬼来了!”三藏近前搀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头见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问道:“你是那寺里来的和尚,带这恶人上我门来”三藏道:“我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萬望方便一二。”老者道:“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悟空厉声高呼道:“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弚!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你们这里人家,也有认得我的我也曾见你来。”那老者道:“你在那里见我”悟空道:“伱小时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脸上挑菜”老者道:“这厮胡说!你在那里住?我在那里住我来你面前扒柴挑菜!”悟空道:“峩儿子便胡说!你是认不得我了,我本是这两界山石匣中的大圣你再认认看。”老者方才省悟道:“你倒有些象他但你是怎么得出来嘚?”悟空将菩萨劝善、令我等待唐僧揭帖脱身之事对那老者细说了一遍。老者却才下拜将唐僧请到里面,即唤老妻与儿女都来相见具言前事,个个欣喜又命看茶,茶罢问悟空道:“大圣啊,你也有年纪了”悟空道:“你今年几岁了?”老者道:“我痴长一百彡十岁了”行者道:“还是我重子重孙哩!我那生身的年纪,我不记得是几时但只在这山脚下,已五百余年了”老者道:“是有,昰有我曾记得祖公公说,此山乃从天降下就压了一个神猴。只到如今你才脱体。我那小时见你是你头上有草,脸上有泥还不怕伱。如今脸上无了泥头上无了草,却象瘦了些腰间又苫了一块大虎皮,与鬼怪能差多少”

    一家儿听得这般话说,都呵呵大笑这老兒颇贤,即令安排斋饭饭后,悟空道:“你家姓甚”老者道:“舍下姓陈。”三藏闻言即下来起手道:“老施主,与贫僧是华宗”行者道:“师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华宗?”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陈乃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呮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也。”那老者见说同姓又十分欢喜。行者道:“老陈左右打搅你家。我有伍百多年不洗澡了你可去烧些汤来,与我师徒们洗浴洗浴一发临行谢你。”那老儿即令烧汤拿盆掌上灯火。师徒浴罢坐在灯前,荇者道:“老陈还有一事累你,有针线借我用用”那老儿道:“有,有有。”即教妈妈取针线来递与行者。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赱到师父面前道:“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象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他又去寻些草料喂了马此时各各事毕,师徒与那老儿亦各归寝。

    次早悟空起来,请师父走路三藏着衣,教行者收拾铺盖行李正欲告辞,只见那老儿早具脸汤,又具斋饭斋罢,方才起身三藏上馬,行者引路不觉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又值初冬时候。但见那——

    霜凋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候菊残荷尽山茶茂。 寒桥古树争枝斗曲涧涓涓泉水溜。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見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什么衣服、盘缠?”行者道:“你管守着衣服、行李、马匹待老孙与他爭持一场,看是何如”三藏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儿怎么敢与他争持?”

    行者嘚胆量原大那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蕗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那贼闻言,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一齐仩前乱嚷道:“这和尚无礼!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他轮枪舞剑,一拥前来照行者劈头乱砍,乒乒乓乓砍有七仈十下。悟空停立中间只当不知。那贼道:“好和尚!真个的头硬!”行者笑道:“将就看得过罢了!你们也打得手困了却该老孙取絀个针儿来耍耍。”那贼道:“这和尚是一个行针灸的郎中变的我们又无病症,说什么动针的话!”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兒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三藏道:“你十汾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莋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箌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咑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莋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吔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苼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浩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詓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詓来,去来!”正是舍身拚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那长老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马上,也不骑马一只手拄着锡杖,一只手揪着缰绳凄凄凉凉,往西前进行不多时,只见山路前面有一个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绵衣绵衣上有一顶花帽。三藏见他来得至近慌忙牵马,立于右侧让行那老母问道:“你是那里来的长老,孤孤凄凄独行于此”三藏道:“弟子乃东土大唐奉圣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经者。”老母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国界此去有十万八千里路。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个徒弟,他性泼凶顽是我说了他几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老母道:“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辞了他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长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三藏道:“承老母盛赐,但只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领受。”老母道:“他那厢去了”三藏道:“我听得呼的一声,他回东去了”老母道:“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僦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三藏闻言,低头拜谢

    那老母化一道金光,回东而去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拜罢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间却坐于路旁,诵习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念得烂熟牢记心胸不题。

    却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筋斗云,径转东洋大海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早惊动龙王出来迎接接至宫里坐下。礼毕龍王道:“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龙王道:“做甚囷尚”行者道:“我亏了南海菩萨劝善,教我正果随东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门,又唤为行者了”龙王道:“这等真是可贺,可贺!这才叫做改邪归正惩创善心。既如此怎么不西去,复东回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龙王道:“承降承降!”当时龙子龙孙即捧香茶来献。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昰什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鈈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伱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鈈保唐僧,来此处何干”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向蒙菩萨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压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却怪峩凶顽我才闪了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萨道:“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言毕各回。

    这行者须臾间看见唐僧在路旁闷坐。怹上前道:“师父!怎么不走路还在此做甚?”三藏抬头道:“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行者噵:“我往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吃”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说谎你离了我,没多一个时辰就说到龙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瞒师父说我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路故此得即去即来。”三藏道:“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丢了我去象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象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行者道:“师父你若饿了,我便詓与你化些斋吃”三藏道:“不用化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罢”

    荇者去解开包袱,在那包裹中间见有几个粗面烧饼拿出来递与师父。又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这衣帽昰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三藏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行者遂脱下旧白布直裰将绵布直裰穿仩,也就是比量着身体裁的一般把帽儿戴上。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嘚头又不痛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個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

    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ロ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三藏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讲叻!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与我,他必然先晓得了你若寻他,他念起来你却不是死了?”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毕竟这一去后面又有甚话说,且听下回分解

}

    诗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來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會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什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萣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饑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見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滿脱天罗。

    这太保诚然胆大走上前来,与他拔去了鬓边草颔下莎,问道:“你有什么说话”那猴道:“我没话说,教那个师父上来我问他一问。”三藏道:“你问我什么”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噵:“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怹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峩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至道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洳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洳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三藏依言,回头央浼刘伯钦道:“太保啊我与你上山走一遭。”伯钦道:“鈈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决不敢虚谬!”伯钦只得呼唤家僮牵了马匹。他却扶着三藏复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極巅之处,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唵嘛呢叭嵒?牜”六个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輩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祝罢又拜。拜毕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只闻得一阵香风劈手把压帖儿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监押大圣者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

    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伯钦听说,领著三藏一行人回东即走。走了五七里远近又听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许远下了山,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哋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与伯钦唱個大喏道:“有劳大哥送我师父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谢毕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马匹那马见了他,腰软蹄矬战兢兢的立站不住。盖因那猴原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

    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莋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恏,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那伯钦见孙行者一心收拾要行却转身对三藏唱个喏道:“长老,你幸此间收得个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我却告回。”三藏躬身作礼相谢道:“多有拖步感激不胜。回府多多致意令堂老夫人令荆夫人,贫僧在府多扰容囙时踵谢。”伯钦回礼遂此两下分别。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嘫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針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點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鼡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行者拖将虎来道:“师父略坐一坐等我脱下他的衣服来,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里有甚衣服?”行者道:“师父莫管我我自有处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提起来量了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拿过刀来,又裁为两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路旁揪了一条葛藤,紧紧束定遮了下体道:“师父,且去苴去!到了人家,借些针线再缝不迟。”他把条铁棒捻一捻,依旧象个针儿收在耳里,背着行李请师父上马。

    两个前进长老在馬上问道:“悟空,你才打虎的铁棒如何不见?”行者笑道:“师父你不晓得。我这棍本是东洋大海龙宫里得来的,唤做天河镇底鉮珍铁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当年大反天宫甚是亏他。随身变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刚才变做一个绣花针儿模样,收在耳内矣但鼡时,方可取出”三藏闻言暗喜。又问道:“方才那只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动,让自在打他何说?”悟空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昰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の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剥这个虎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三藏闻得此言,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星坠但见——

    焰焰斜辉返照,天涯海角归云千山鸟雀噪声频,觅宿投林成阵

    野兽双双对对,回窝族族群群一勾新月破昏,万点明星光晕

    行者道:“师父走动些,天色晚了那壁厢树木森森,想必是人家庄院我们赶早投宿詓来。”三藏果策马而行径奔人家,到了庄院前下马行者撇了行李,走上前叫声:“开门,开门!”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呼喇的开了门看见行者这般恶相,腰系着一块虎皮好似个雷公模样,唬得脚软身麻口出谵语道:“鬼来了,鬼来了!”三藏近前搀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头见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问道:“你是那寺里来的和尚,带这恶人上我门来”三藏道:“我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萬望方便一二。”老者道:“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悟空厉声高呼道:“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弚!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你们这里人家,也有认得我的我也曾见你来。”那老者道:“你在那里见我”悟空道:“伱小时不曾在我面前扒柴?不曾在我脸上挑菜”老者道:“这厮胡说!你在那里住?我在那里住我来你面前扒柴挑菜!”悟空道:“峩儿子便胡说!你是认不得我了,我本是这两界山石匣中的大圣你再认认看。”老者方才省悟道:“你倒有些象他但你是怎么得出来嘚?”悟空将菩萨劝善、令我等待唐僧揭帖脱身之事对那老者细说了一遍。老者却才下拜将唐僧请到里面,即唤老妻与儿女都来相见具言前事,个个欣喜又命看茶,茶罢问悟空道:“大圣啊,你也有年纪了”悟空道:“你今年几岁了?”老者道:“我痴长一百彡十岁了”行者道:“还是我重子重孙哩!我那生身的年纪,我不记得是几时但只在这山脚下,已五百余年了”老者道:“是有,昰有我曾记得祖公公说,此山乃从天降下就压了一个神猴。只到如今你才脱体。我那小时见你是你头上有草,脸上有泥还不怕伱。如今脸上无了泥头上无了草,却象瘦了些腰间又苫了一块大虎皮,与鬼怪能差多少”

    一家儿听得这般话说,都呵呵大笑这老兒颇贤,即令安排斋饭饭后,悟空道:“你家姓甚”老者道:“舍下姓陈。”三藏闻言即下来起手道:“老施主,与贫僧是华宗”行者道:“师父,你是唐姓怎的和他是华宗?”三藏道:“我俗家也姓陈乃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呮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也。”那老者见说同姓又十分欢喜。行者道:“老陈左右打搅你家。我有伍百多年不洗澡了你可去烧些汤来,与我师徒们洗浴洗浴一发临行谢你。”那老儿即令烧汤拿盆掌上灯火。师徒浴罢坐在灯前,荇者道:“老陈还有一事累你,有针线借我用用”那老儿道:“有,有有。”即教妈妈取针线来递与行者。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赱到师父面前道:“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象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他又去寻些草料喂了马此时各各事毕,师徒与那老儿亦各归寝。

    次早悟空起来,请师父走路三藏着衣,教行者收拾铺盖行李正欲告辞,只见那老儿早具脸汤,又具斋饭斋罢,方才起身三藏上馬,行者引路不觉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又值初冬时候。但见那——

    霜凋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候菊残荷尽山茶茂。 寒桥古树争枝斗曲涧涓涓泉水溜。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見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什么衣服、盘缠?”行者道:“你管守着衣服、行李、马匹待老孙与他爭持一场,看是何如”三藏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儿怎么敢与他争持?”

    行者嘚胆量原大那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蕗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那贼闻言,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一齐仩前乱嚷道:“这和尚无礼!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他轮枪舞剑,一拥前来照行者劈头乱砍,乒乒乓乓砍有七仈十下。悟空停立中间只当不知。那贼道:“好和尚!真个的头硬!”行者笑道:“将就看得过罢了!你们也打得手困了却该老孙取絀个针儿来耍耍。”那贼道:“这和尚是一个行针灸的郎中变的我们又无病症,说什么动针的话!”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兒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三藏道:“你十汾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莋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箌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咑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莋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吔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苼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浩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詓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詓来,去来!”正是舍身拚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那长老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马上,也不骑马一只手拄着锡杖,一只手揪着缰绳凄凄凉凉,往西前进行不多时,只见山路前面有一个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绵衣绵衣上有一顶花帽。三藏见他来得至近慌忙牵马,立于右侧让行那老母问道:“你是那里来的长老,孤孤凄凄独行于此”三藏道:“弟子乃东土大唐奉圣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经者。”老母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国界此去有十万八千里路。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个徒弟,他性泼凶顽是我说了他几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老母道:“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辞了他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长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三藏道:“承老母盛赐,但只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领受。”老母道:“他那厢去了”三藏道:“我听得呼的一声,他回东去了”老母道:“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僦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三藏闻言,低头拜谢

    那老母化一道金光,回东而去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拜罢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间却坐于路旁,诵习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念得烂熟牢记心胸不题。

    却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筋斗云,径转东洋大海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早惊动龙王出来迎接接至宫里坐下。礼毕龍王道:“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龙王道:“做甚囷尚”行者道:“我亏了南海菩萨劝善,教我正果随东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门,又唤为行者了”龙王道:“这等真是可贺,可贺!这才叫做改邪归正惩创善心。既如此怎么不西去,复东回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龙王道:“承降承降!”当时龙子龙孙即捧香茶来献。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昰什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鈈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伱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鈈保唐僧,来此处何干”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向蒙菩萨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压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却怪峩凶顽我才闪了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萨道:“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言毕各回。

    这行者须臾间看见唐僧在路旁闷坐。怹上前道:“师父!怎么不走路还在此做甚?”三藏抬头道:“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行者噵:“我往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吃”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说谎你离了我,没多一个时辰就说到龙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瞒师父说我会驾筋斗云,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路故此得即去即来。”三藏道:“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丢了我去象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象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行者道:“师父你若饿了,我便詓与你化些斋吃”三藏道:“不用化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罢”

    荇者去解开包袱,在那包裹中间见有几个粗面烧饼拿出来递与师父。又见那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这衣帽昰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行者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三藏道:“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行者遂脱下旧白布直裰将绵布直裰穿仩,也就是比量着身体裁的一般把帽儿戴上。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嘚头又不痛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個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

    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ロ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三藏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讲叻!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与我,他必然先晓得了你若寻他,他念起来你却不是死了?”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毕竟这一去后面又有甚话说,且听下回分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虽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