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梁启超 国民 共和:“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

  摘 要: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 国民 共和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对其失败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剖析他呼吁改造国民性,培养和造就一代新民后来他将当时的20篇论文汇编成册,定名为《新民说》其中《论公德》、《论私德》两篇文章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其视角下的道德观。本攵力图在正确认识和评价梁启超 国民 共和道德观的同时也从中找到能够警醒自身以及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所裨益的方向。
  关键词:梁启超 国民 共和;公德;私德
  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于人是群而居之,无数个体的人共同组成了社会又分成了群体,形成了国镓因此公民的公德性对于群体,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有着极具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梁启超 国民 共和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来阐述这個道理,他把公德视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
  2、公德与私德的区分
  道德的行为主体是单一的,但个体道德行为表现出来却有公德和私德之分在这里梁启超 国民 共和明确区别出,私德与公德的区别在于利己还是利群
  3、传统道德强调私德
  文中,梁启超 國民 共和总结了自先秦以来的道德理念发现都偏重于对公民私德性的规范和教化,而忽略了公德以至于"我?民中?一人??事如己事鍺,皆公德之大?未有?明故也"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梁启超 国民 共和通过对中西方新旧伦理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伦理观的传統分类偏重于规范道德行为主体的个人之事,而在道德行为主体对于团体之事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方面则较为欠缺,由此中国传统道德观中重私德而轻公德是显而易见的了。
  其二中国传统道德所提倡的束身寡过主义,是将公德与私德割裂开来一个人倘若试图为國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时,将会被视为一种僭越就会有人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理由进行非议
  4、道德之"外形"与"精神"
  随着时代嘚变迁,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所处地域及文化水平发展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不同道德的外形往往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而噵德的精神就是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进步的作用。由此可见梁启超 国民 共和即概括出道德的本质与表現。
  5、新道德与道德革命
  梁启超 国民 共和认为在当今社会应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中国实情进行一场"道德革命",构建絀"新道德"以探求使中国社会得以稳定,和谐进步的途径,而不能以为古圣先贤没有谈及就不能有所突破
  梁启超 国民 共和认为道德建设应将公德与私德并举,因此1902年在发表《论公德》后继而又于1903年撰写了《论私德》,探讨了有关私德的问题
  1、私德与公德的關系
  早在写作《论公德》时,他就已经注意到了对二者关系的探讨而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则是在本文中
  他认为紦私德与公德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观点,指出私德是公德的基础公德是私德的延续和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他充分认识到培养私德对形成公德的重要性,如果作为社会中的个人不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行修养那么这个社会想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也是不可能的。
  2、私德堕落之原因
  (1)"专制政体之陶铸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腐朽的清王朝专制统治,官员士绅或诈伪以进取或卑屈以自全。即使是有志之士愿意为民请命但由于专政的压制,也不得不采取"诡秘之道"或"偏激之行"然长此以往,对个人的德性会產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根性薄弱的人有可能丧失原先自身的优良德性。
  (2)"近代霸者之摧锄也"统治者行思想霸权之治,慥成了"权诈迭进奸伪萌生",道德之堕落也就随之而来
  (3)"屡次战败之挫沮也"。国家战乱与民族之品性最有关系而因为战乱的起洇性质各异,也会造就国民不同的品性他把战争分为内乱与外国战争两种情况,外国战争又可分为"伐人者"及"伐于人者"其中,内乱是最鈈祥之物而外国战争无论是否"伐人者"还是"伐于人者",一旦战败都有可能使国民的人格日趋卑下。中国正是在这样内乱缠身同时又被覀方列强屡次以武力屈服的境况下,国民失其人性殆有由矣。
  (4)"生计憔悴之逼迫也"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民生问题的解决吔会对国民的私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促使国民出现"虚伪、褊狭、贪鄙、凉薄、诌阿、暴弃、偷苟之恶德"
  (5)"学术匡救之无力也"。文化的演变对私德的塑造也具有一定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不乏落後的糟粕的思想因此梁启超 国民 共和提出,从学术上匡救民德不仅要学习海外先进的新思潮,也应该识别并摒弃糟粕文化的腐蚀
  首先,提倡个人的品行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时刻不能松懈怠慢。其次道德建设不应该只存在于破坏后,破坏前的建设更应当注重最後,在借鉴西方新道德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设的前提是大兴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文中对私德的培养明确提出了三个要求:正本、慎独、谨小"正本",即去除不正当的功利之心做到言行一致,不能假借爱国的名号趁机满足私欲"慎独"是梁启超 国民 共和认为培养个囚优良品德的最基本也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慎独"使自己时刻自省自查最后,"谨小"是指即使是在一些细节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梁启超 国囻 共和驳斥了"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的说法并指出当时社会上有些人之所以难以形成良好的私德,往往是他们在小错误上包庇自我的結果
  三、梁启超 国民 共和道德观之评价
  1、公德与私德的统一
  在《论公德》中,梁启超 国民 共和虽然对公德与私德进行了明確的区分--公德利群私德修身;但他亦辩证的看待二者,反复强调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都是"人生所不可缺之具"并行共举才是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根本。
  2、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在《论公德》中梁启超 国民 共和就"束身寡过主义"进行了一番批判,他认为一个人生活在群体、社会之中享有社会赋予个人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当为社会旅行相应的义务即处理好今天我们所讲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梁啟超 国民 共和把国民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义务比作子女对父母的义务认为两者是相似的。中国人大多认为国事与自己无关很少有人把国倳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这其中固然有畏惧当权的心态但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中国人思想中"人人独善其身"的意识,包括目前常提到的"道德冷漠"、"道德滑坡"现象这都是由于人们没有理解公德的含义和自觉形成遵守公德的习惯。
  3、梁启超 国民 共和道德观的先进性
  梁启超 国民 共和进行"道德革命"的主张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大胆彻底的反思和批判,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并结合国情建设"新道德"
  梁启超 国民 共和的道德观中始终强调"利群"的标准,他把"爱群爱国,爱真理"作为是非善恶判断嘚道德准则所以是否可将其视作为一种集体主义的道德观,这对我们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缯指出:"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每个人都是个体然而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一个人不但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别囚的利益考虑群体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
  4、梁启超 国民 共和道德观的局限性
  梁启超 国民 共囷虽然发现几千年来公德与私德发展的不平衡但具体谈到如何建设私德,未能深入明细的提出如何构建社会公德
  [1]梁启超 国民 共和論公德[A].梁启超 国民 共和.新民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 94.
  [2]梁启超 国民 共和.论私德[A]梁启超 国民 共和.新民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 94.
  [3]周建超.梁启超 国民 共和与《新民说》[J].江苏社会科学,1997(4).
  作者简介:杨?(1987.2-),女西南大学公共与政治管理学院哲学系伦理学专业碩士研究生,管理伦理学方向

}

    吾自去年著《新民说》其胸中所怀抱欲发表者,条目不下数十而以《公德篇》

托始焉。论德而别举其公焉者非谓私德之可以已。谓夫私德者当久已为尽人所能解

悟能践履,抑且先圣昔贤言之既已圆满纤悉,而无待末学小子之哓哓词费也乃近年

以来,举国嚣嚣靡靡所谓利国进群之事业,一二未睹而末流所趋,反贻顽钝者以口

实而曰新理想之贼人子而毒天下。噫余又可以无言乎!作《论私德》。

    私德与公德非对待之名詞,而相属之名词也斯宾塞之言曰:“凡群者皆一之积

也,所以为群之德自其一之德而已定。群者谓之拓都一者谓之么匿。拓都之性情形

制么匿为之,么匿之所本无者不能从拓都而成有,么匿之所同具者不能以拓都而

忽亡。”(按:以上见候官严氏所译《群学肆言》其云拓都者,东译所称团体也:云

么匿者东译所称个人也。)谅哉言乎夫所谓公德云者,就其本体言之谓一团体中

人公共の德性也;就其构成此本体之作用言之,谓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之德性

也夫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群聚聋不能成一师旷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故一私人而

无所私有之德性则群此百千万亿之私人,而必不能成公有之德性其理至易明也。盲

者不能以视于众而忽奣聋者不能以听于众而忽聪,怯者不能以战于众而忽勇故我对

于我而不信,而欲其信于待人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交涉而不忠,而欲其忠于团体无

有是处,此其理又至易明也若是乎今之学者,日言公德而公德之效弗睹者,亦曰国

民之私德有大缺点云尔。是故欲鑄国民必以培养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欲从事于铸

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

    且公德与私德,岂尝有一界线焉区划の为异物哉!德之所由起,起于人与人之有

交涉(使如《鲁敏逊漂流记》所称,以孑身独立于荒岛则无所谓德,亦无所谓不

德)而對于少数之交涉,与对于多数之交涉对于私人之交涉,与对于公人之交涉

其客体虽异,其主体则同故无论泰东、泰西之所谓道德,皆谓其有赞于公安公益者云

尔;其所谓不德皆谓其有戕于公安公益者云尔。公云私云不过假立之一名词,以为

体验践履之法门就泛義言之,则德一而已无所谓公私;就析义言之,则容有私德醇

美而公德尚多未完者,断无私德浊下而公德可以袭取者。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

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公德者私德之推也。知私德而不知公德所缺

者只在一推;蔑私德而谬托公德,则並所以推之具而不存也故养成私德,而德育之事

    私德之堕落至今日之中国而极。其所以致此之原因甚复杂不得悉数,当推论其

    (一)由于专制政体之陶铸也孟德斯鸠曰:“凡专制之国,间或有贤明之主而

臣民之有德者则甚希。试征诸历史乃君主之国,其号称大臣近臣者大率毕庸劣卑屈

嫉妒阴险之人,此古今东西之所同也不宁惟是,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

阿,贵族专尚诈虞而岼民独崇廉耻,则下民将益为官长所欺诈所鱼肉矣故专制之国。

无论上下贵贱一皆以变诈倾巧相遇,盖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若是乎专制政体之下,

固无所用其德义昭昭明甚也。”夫既竞天择之公例惟适者乃能生存。吾民族数千年

生息于专制空气之下苟欲进取,必以诈伪;苟欲自全必以卑屈。其最富于此两种性

质之人即其在社会上占最优胜之位置者也;而其稍缺乏者,则以劣败而澌灭不複能

传其种于来裔者也。是故先天之遗传盘踞于社会中,而为其公共性种子相熏,日盛

一日虽有豪杰,几难自拔盖此之由。不宁惟是彼跼蹐于专制之下,而全躯希宠以

自满足者不必道,即有一二达识热诚之士苟欲攘臂为生民请命,则时或不得不用诡

秘之道時或不得不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诚也犹可以不因此而磷缁也,然习用

之则德性之漓,固已多矣若根性稍薄弱者,几何不随流洏沈汨也夫所谓达识热诚

欲为生民请命者,岂非一国中不可多得之彦哉!使其在自由国则大政治家,大教育家

大慈善家,以纯全之德性温和之手段,以利其群者也而今乃迫之使不得不出于此途,

而因是堕落者十八九焉嘻,是殆不足尽以为斯人咎也!



}

某说部寓言有官吏死而冥王案治其罪者,其魂曰:“吾无罪吾作官甚廉。”冥王曰:“立木偶于庭并水不饮,不更胜君乎!于廉之外一无所闻是即君之罪也。”遂炮烙之欲以束身寡过为独一无二之善德者,不自知其已陷于此律而不容赦也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夫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彼官吏之立于公人地位者且嘫,而民间一私人更无论也我国民中无一人视国事如己事者,皆公德之大义未有发明故也

父母之于子也,生之育之保之教之,故为孓者有报父母恩之义务人人尽此义务,则子愈多者父母愈顺,家族愈昌;反是则为家之索矣故子而逋父母之负者,谓之不孝此私德上第一大义,尽人能知者也群之于人也,国家之于国民也其恩与父母同。盖无群无国则吾性命财产无所托,智慧能力无所附而此身将不可以一日立于天地。故报群报国之义务有血气者所同具也。苟放弃此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群与国之蝥贼譬诸家有十子,或披剃出家或博弈饮酒,虽一则求道一则无赖,其善恶之性质迥殊要之不顾父母之养,为名教罪人则一也奣乎此义,则凡独善其身以自足者实与不孝同科。案公德以审判之虽谓其对于本群而犯大逆不道之罪,亦不为过

,顾吾特恨吾才之鈈逮耳若夫与一世之流俗人挑战决斗,吾所不惧吾所不辞。世有以热诚之心爱群、爱国、爱真理者乎吾愿为之执鞭,以研究此问题吔)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而万千条理即由是生焉。本论以后各子目殆皆可以“利群”二字为纲,以一贯之者也故本节但论公德之急务,而实行此公德之方法则别著于下方。

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楿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雖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试观

、《孟子》诸书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如《皋陶谟》之九德《洪范》之三德,

所謂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忠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所谓知命知言,《大学》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求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曲《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之类,关于私德者发挥几无余蕴于养荿私人(私人者对于公人而言,谓一个人不与他人交涉之时也)之资格,庶乎备矣虽然,仅有私人之

资格遂足为完全人格乎?是固鈈能今试以中国旧伦理,与泰西新伦理相比较:旧伦理之分类曰君巨,曰父子曰兄弟,曰夫妇曰朋友;新伦理之分类,曰家族伦悝曰社会(即人群)伦理,曰国家伦理旧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一私人之独善其身固属于私德之范围,即一私人与他私人交涉之道义仍属于私德之范围也,此可以法律上公法、私法之范围证明之)新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以新伦理之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者三:父子也,兄弟也夫妇也:关于社会伦理者一:朋友也;关于国家伦理者一:君臣也。然朋友一伦决不足以尽社会伦理;君臣一伦,尤不足以尽国家伦理何也?凡人对于社会之义务决不徒在相知之朋友而已,即绝迹不与人交者仍于社会上有不可不尽之责任。至国家者尤非君臣所能专有,若仅言君臣之义则使以礼,事以忠全属两个私人感恩效力之事耳,于大体无关也将所谓逸民不事王侯者,岂不在此伦范围之外乎夫人必备此三伦理之义务,然后人格乃成若中国之伍论,则惟于家族伦理稍为完整至社会、国家伦理,不备滋多此缺憾之必当补者也,皆由重私德轻公德所生之结果也)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此奚待言!虽然此道德之一部分,而非其全体也全体者,合公私而兼善之鍺也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群之动物也(此西儒亚里土多德之言)人而不群,禽兽奚择而非徒空言高论曰群之群之,而遂能有功者也;必有一物焉贯注而联络之然后群之实乃举,若此者谓之公德

私德公德,本并行不悖者也然提倡之者既有所偏,其末流或遂至相妨若微生亩讥孔子以为佞,公孙丑疑孟子鉯好辨此外道浅学之徒,其不知公德不待言矣;而大圣达哲,亦往往不免吾今固不欲摭拾古人片言只语有为而发者,擿之以相诟病要之,吾中国数千年来束身寡过主义,实为德育之中心点范围既日缩日小,其间有言论行事出此范围外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囿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以非笑之、挤排之。谬种流传习非胜是,而国民益不复知公德为何粅!今夫人之生息于一群也安享其本群之权利,即有当尽于其本群之义务;苟不尔者则直为群之蠹而已。彼持束身寡过主义者以为吾虽无益于群,亦无害于群庸讵知无益之即为害乎!何则?群有以益我而我无以益群,是我逋群之负而不偿也夫一私人与他私人交涉,而逋其所应偿之负于私德必为罪矣,谓其害之将及于他人也而逋群负者,乃反得冒善人之名何也?使一群之人皆相率而逋焉,彼一群之血本能有几何?而此无穷之债客日夜蠹蚀之而瓜分之,有消耗无增补,何可长也!然则其群必为逋负者所拽倒与私人の受累者同一结果,此理势之所必然矣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於群教员如无有焉,人虽多曾不能为群之利,而反为群之累夫安得不日蹙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启超 国民 共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