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6个军是歼日最多的吗

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仗

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和军委两个纵队

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毛泽东主席这样说......

湖南省汝城县文明鄉五一村的一面墙壁上石灰墙面露出斑驳字迹,当地老乡告诉我们这是1934年11月短暂驻扎在这里的红军张贴的宣传单。仔细辨认内容与毛泽东、朱德联合在汝城起草的《出路在哪里?》文告高度吻合

汝城文明乡五一村的老墙壁

从当地党史研究学者提供的文告原件照片上,我们发现“出路在哪里”的标题在文告中先后出现了三次每一段后面都跟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长征初期的红军给沿途百姓留下的宣传口号也是入境湖南之后,红军上下向何处去的方向疑问

中央红军在湖南汝城一带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之后,西行向宜章方向前進等待他们的是粤汉铁路宜(章)郴(县)一线的第三道封锁线。

红军指战员在日记中提到在湘南行军过程中,“天气阴沉微雨不停”,部队“不分晴雨连日急行”。在乐昌与宜章之间的山间狭路上各部队和中央纵队挤到一路,行军速度放缓、艰难前行

开国上將、时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临危受命,从后卫变先锋率一个团先头开路,掩护整个部队通过粤汉铁路李聚奎将军的儿子李生雨告诉峩们,也就是那时父亲见到了阔别一年多的毛主席。

李聚奎将军儿子李生雨:“毛主席就对他说了几句话‘你们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行动要迅速,不然的话部队就会阻塞住了大方向就是向嘉禾和蓝山前进。你们在前进的途中如果能够占领这两个县城,或者一个吔好具体道路由你们决定,你们在前面开路我们在后面就跟着你来。大路能走走大路不能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不能走就爬山不要等着请示,以免延误时间’ 我父亲他一辈子忘不了主席给他说的大方向。”

央广记者李行健采访李聚奎将军的儿子李生雨

李生雨说毛主席的这个指令看似寻常,但在队伍犹豫困惑的情况下大方向的提示,仿佛拨云见日

李聚奎将军儿子李生雨:“父亲听到毛主席给他講了这段话,心里特别激动毛主席讲的这些话,现在看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内心(感受到)无比的对胜利嘚信心就有了主心骨。”

血染湘江之后反思曙光初现

红三军团赶在湘军、粤军6个军合围之前,占领宜章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但敌军早就在湘江边布下重兵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潇水和湘江之间的百多里地的狭长地带是毛泽东等人眼中的危险地带也是蒋介石意图歼滅红军的理想地点。

道县史志办党史专家唐小峰说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在潇水边的道县禾塘村就是否从广西突破湘江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論。毛泽东等人力陈西渡湘江的危险性然而中革军委最终还是决定:左右两翼分别从永明县和道县进入广西,分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带抢渡湘江

中央红军计划四路强渡湘江示意图

道县史志办党史专家唐小峰:“禾塘决策是湘南争论的一个高潮点。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夠召开就是从湘南争论开始的,毛主席站起来反对李德、博古的错误决定从进入湘南,从汝城、郴州一带一直就在争论但是当时毛澤东所有的提议都遭到了否决,被束之高阁”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仗,红军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泹也付出巨大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两个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潇水畔的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血染湘江之后反思曙光初现。此后的通道、黎平、猴场会议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逐步得到党内的支持。唐小峰说“湘南争论”与这一系列会议奏响了遵义会议嘚先声。

道县史志办党史专家唐小峰:“整个长征初期中央决策者的目的、目标都不是很明确,都是在争论中、在讨论中来进行的实踐中就这样证明,毛泽东说不过湘江硬要过,8万多红军损失惨重谁来负这个责任?再这样下去我们红军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所以在通噵、黎平转兵。”

关于“方向”的抉择不是在纸上空谈,而是从实践中走来没有惨烈牺牲,不付出巨大代价难以逐步取得共识:究竟是按照博古、李德方案,深入湖南到湘西北与红2、红6军团会合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想法转兵入黔,进军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毛泽東的方案逐渐占据上风。

李聚奎将军的儿媳彭霄说正因为“大方向”明确,此后的征途中央红军行动果决、步伐整齐。

彭霄:“毛主席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总是先说大方向是什么。长征真是一个苦难辉煌的征程是被迫战略转移。为了图生存为了保存这支红军的力量,这个方向指错了红军就完了。所以他(李聚奎)一辈子就记住这个大方向一定要走对。方向对了哪怕有些迂回的曲折,我们总能達到胜利的彼岸”

“我们重新再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组”冒雨进入湖南采访

1、河宽600米,8万多名红軍如何顺利四晚渡河

2、她身怀六甲,点亮马灯送夫参军一别六十四年再未相见。这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3、这个村子的中秋节为何总昰提前一天过?

4、那位让习总书记念念不忘的红军师长陈树湘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5、家有老母幼子当年跟着部队路过家门的彭显伦,为何没有停留

6、寒冷的冬夜,数万红军露宿小镇街头他们为何不进屋?

新媒体编辑:马文佳、雷佳(见习)

}

原标题:国军抗日内战十大王牌軍(三)第五军

第五军是蒋中央军五大主力之一中国第一个机械化装甲军,其下辖的第200师更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装甲师世界上第五个裝甲师,杜聿明任该师首任师长

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国最高统帅部简称“军委会”)在湖南组建新编第十一军,“国军装甲兵之父”徐庭瑶出任军长1939年初,该军改番号为第五军隶属军委会直辖,杜聿明出任军长

1939年11月,日军王牌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和苐5舰队等部队自海上登陆突袭广西企图切断中国南宁至越南的国际运输补给线,逼迫国民政府放弃抗日投降最高统帅蒋委员长委任军委会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为昆仑关战役总指挥。

白崇禧指挥参战中央军、桂军和粤军6个军分东西北三路向昆仑关敌军进逼包抄。

当时国軍装备最好的杜聿明第五军担任北路进攻主力戴安澜200师、郑洞国荣誉1师从正面主攻昆仑关,邱清泉率新编第22师(坦克师)切断昆仑关至喃宁之间的敌军退路

战斗最激烈时,中央空军撤离广西去保卫重庆大本营广西空军陈瑞钿第三大队勇敢升空作战,击落日本敌机三架

国军歼灭战胜俄国军队的日本王牌第5师团“钢军”,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将获得了中国抗日首次攻坚战大捷。

昆仑关战役开创了国軍步战炮空协同作战的方式奠定了国军现代化作战之里程碑,也成就了第五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

是役,军长杜聿明、师长郑洞国、戴安澜、邱清泉、团长高吉人皆有出色表现战后,廖耀湘升任为新编22师师长被严重烧伤的美籍华侨陈瑞钿,也在1997年被美国政府追认為美国“二战英雄名人堂”第一位空战王牌(Ace)英雄

1942年2月,仰光危急应英国政府请求,军委会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率领第5、第6、第66军(辖孙立人新38师等部队)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作战

不久后,中国远征军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

1942年3月,在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率200师以寡敌众,予敌重创取得了远征军出国抗日的首次胜利,打出了国威

美国政府颁赠Officer将官级“功績勋章”给戴安澜,他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二战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4月,缅北军事要地腊戍、八莫、密支那相继失陷中国远征军被迫全線撤退。

第五军穿越胡康河谷野人山和沿滇缅公路回国途经大片原始森林,毒蛇猛兽横行瘴疠虐疾蔓延,官兵粮尽药绝牺牲惨重。苐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被日军击成重伤,悲壮殉国

第五军幸存官兵回国后参加整训,于1943年1月在昆明扩编为第五集团军(下辖第五軍、第八军等部队)杜聿明任集团军总司令,邱清泉任第五军军长高吉人晋升为200师师长。

1944年在滇西反攻战中,邱清泉指挥高吉人200师收复滇西重镇龙陵、芒市和遮放200师荣获“虎师”称号,师长高吉人被誉为“虎将军”1945年,第五军改换美械高吉人升任第五军副军长。

1946年国G内战爆发,邱清泉率第五军扫荡淮南、淮北解放区在樊家集、东旺庙、天长战斗中,三战连胜大败陈粟大军。随后又连克安徽盱贻、宿县等地;再奉命转战鲁西地区

在8月间的巨野战役(也称“龙凤战役”)中,邱清泉率第五军与胡琏整编11师协同作战将刘邓大軍逐出鲁西。邱清泉率军再克邯郸、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

一时间,第五军名声大振解放军不敢轻易撄其锋,此即邱清泉所说“逢五鈈战”的由来

1947年9月,第五军被改编为整编第5师邱清泉兼任第二兵团副司令,参与郓城会战

邱清泉指挥整编第5师,在吴化文整编84师的配合下在丁里长突破华东野战军宋时轮纵队的包围,消灭陈粟大军4千余人

1948年6-7月,豫东战役(国民党称“黄氾区会战”)爆发陈粟華东野战军在刘邓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在河南睢县、杞县地区围歼了中央军区寿年兵团(整75师、整72师、新编21旅)后再以叶飞兵团和两广縱队共5个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整25师第三快速纵队,交警第二总队)于商丘地区的帝丘店

蒋急电邱清泉限期三日解黄兵团之围。邱清泉率整编第5师等援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华野解放军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与黄百韬兵团里应外合大败陈粟大军,获得豫東大捷邱清泉率部再乘胜追击到黄河边上,俘虏粟裕大军伤员约3598人

抗战胜利后,邱清泉率第五军频繁对陈粟、刘邓大军作战论对陈粟大军的战胜率,邱清泉指挥的第五军胜多败少跟黄百韬第25军不相上下,比胡琏第18军更胜一筹论对刘邓大军的战胜率,邱清泉第五军哃样胜多败少跟胡琏第18军难分伯仲,各有千秋

1949年1月,在徐蚌会战(大陆称“淮海战役”)中徐州剿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囹杜聿明战败被俘。

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亲率特务营反击突围失败后,宁死不屈饮弹自戕。

邱清泉被追晋为陆军上将国军在台中的裝甲兵训练基地被改名为“清泉岗基地”,以纪念壮烈殉国的邱将军

邱清泉被誉为“将军诗人”,生前曾经写诗明志:

岁月悠悠历史輪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国军抗日内战十大王牌军(二)第七军

国军抗日内戰十大王牌军(一)七十四军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六军军长:程潜

國民革命军北伐第五军军长:李福林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四军军长:李济深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三军军长:朱培德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二军军长:谭延闿

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一军军长:何应钦

【北伐三十一】蒋力促东北易帜 完成北伐统一中国伟业(组图)

【北伐三十】蒋下令肃清关内 白崇禧率军完成北伐(组图)

【北伐二十九】攻克京津北京改北平 蒋率众祭告孙中山(组图)

【北伐二十八】蒋北伐势如破竹 胜利收复北京天津(组图)

【北伐二十七】蒋白雪中送炭 阎锡山出奇兵勇克保定(组图)

【北伐二十六】蒋介石挥军收复济南 日本出兵阻扰中国统一(图)

【北伐二十五】众朢所归蒋复出 重组四大集团军再北伐(组图)

【北伐二十四】李品仙出尔反尔 白崇禧征湘大获全胜(组图)

【北伐二十三】何应钦徐州会师冯玉祥 張作霖迫阎锡山退却(组图)

【北伐二十二】汪精卫导演兵变 叶挺广州起义(组图)

【北伐二十一】粤桂国军联合作战 起义军遭遇失败(组图)

【北伐②十】周叶挺贺八一建军起义(组图)

【北伐十九】国民党宁汉合流汪唐作乱 程潜率军讨逆唐生智惨败(图)

【北伐十八】龙潭战役力挽狂澜 白崇禧率军全歼孙传芳主力(组图)

【北伐十七】汪精卫孙传芳内外夹攻 蒋南京政府腹背受敌(组图)

【北伐十六】许克祥马日事变 汪精卫反蒋分工(组圖)

【北伐十五】蒋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掀起反供高潮(组图)

【北伐十四】四?一二蒋清档白崇禧围剿(组图)

【北伐十三】白崇禧率军攻占上海 周筞划两次暴动(图)

【北伐十二】北伐军攻克南京 唐生智反蒋拥汪(组图)

【北伐十一】蒋果断进军江南 白崇禧大胜浙江强敌(组图)

【北伐十】三战喃昌大功告成 北伐军攻克江西福建(组图)

【北伐九】江西攻坚屡战屡胜 第七军被敌军称“钢军”(组图)

【北伐八】强攻失利后终克武汉 北伐军殲灭吴佩孚主力(组图)

【北伐七】血战汀泗桥贺胜桥 第四军被粤侨赞“铁军”(组图)

【北伐六】旗开得胜 北伐革命军攻占湖南(图)

【北伐五】蒋誓师北伐 10万大军出征(组图)

【北伐四】蒋白联唐 桂军打响北伐第一枪(组图)

【北伐三】白崇禧力促两广统一 奠定北伐基础(组图)

【北伐二】黄埔荿军 东征陈炯明(组图)

【北伐一】孙中山病逝李白新桂系大败7万滇军(组图)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記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

在八国联军之后清廷以袁世凯統筹新军,算是中国陆军正式迈入现代化在袁世凯练成北洋六镇之后,清廷更以各省分别负责编练新军要完成三十六镇新式国防军的規模。各省分练的新军在编制操法与干部选用上均向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看齐,部队编制要完全采泰西编组方式部队操练一律用洋操,蔀队干部则多用新式军事专门学堂学生新军的编练完全与各省原有的绿营旧军不同。不过各省在编组新军上纷纷遇到一个难题:新军的幹部要用新式学堂的学生而这些新式学堂却正是反清思想的大本营!所以清廷倾举国之力,在十年之内编练出来的新军竟都成为辛亥年間反清革命的主力辛亥武昌起事,各省新军纷纷起而反抗清廷在袁世凯建政之后这些新军首领为各省军头,袁世凯采远交近攻策略逐一削平这些方兴未艾的割据势力。在袁世凯病逝之后中国陷入长达十年的封建买办的军阀割据这些军阀多半以省为割据单位,并且多淵源于该省的新军

武昌起义后,1911年11月9日广东光复。当时姚雨平还在南洋,闻讯后他立即兼程赶回广州军政府都督胡汉民见到姚,僦和他商议时局姚说:“武汉形势危急,待援迫切前途未可乐观。广东应急速出兵北伐支援武汉,进而合击北京以收革命全功。”于是广东组成北伐军,推姚雨平为总司令马锦春(江苏人,新军中外省人的头领)为副司令总部设立后,有人主张暂缓出师等秩序安定、军队训练后再北上。姚则以太平天国的失败作前车之鉴力主立即出兵,直捣北京众人觉得有道理,都赞同了他的提议粤督府颁发给姚任命状及大印一颗,印文为“广东北伐军印”六字北伐军由广州出发,经海道到上海受到陈其美的欢迎。姚雨平率广东丠伐军参加了江浙联军收复南京的战斗年底,孙中山由海外归国抵达上海姚雨平由南京前往上海迎接,这是他与孙中山的首次会晤茬与孙中山的谈话中,姚雨平想请他给广东北伐军补充军械弹药孙中山给他讲了欧美革命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要他对革命充满信心会谈结束,姚雨平当即返回南京抓紧训练军队,准备北伐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姚雨平奉命率粤军6个军于1月上旬沿津浦铁路北上讨伐清军连克固镇、宿州,进占徐州其他各路北伐军同谋大举,京津震动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面对大好的形势南京临时政府认为国家已经统一,就将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仍任总司令。后又将 粤军6个军改编荿第四军辖第二十二、第二十四两个师,姚任军长不久,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为笼络人心授予姚等南京方面5位軍长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姚仍率第四军驻南京归南京留守黄兴节制。此时陈炯明接替胡汉民任粤督,他对北伐军军费械弹接济哆方掣肘袁世凯借口国家财政困难,提出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必须向外国借债。南京方面极力反对袁借外债为杜绝其借口,只好裁遣军队姚雨平自请遣散所属第四军,并发出裁军节饷倡议的通电陈炯明、袁世凯立即复电表示欢迎。姚随即将军队解散仅留一炮兵營调回广东,后被陈炯明派兵缴械

1917年,粤军6个军成立邓铿任粤军6个军总部参谋长。1920年邓铿又被任命为粤军6个军第一师师长。在粤军6個军中第一师堪称全军模范,这离不开邓铿的强军政策与人格魅力在当时,人们一谈起孙中山的基本革命部队就说到粤军6个军一说起粤军6个军就说到第一师,而师长邓铿的人气又最高从第一师走出去的著名将领,如李济深、邓演达、叶挺、蔡廷锴、蒋光鼐、余汉谋、薛岳等皆以出身第一师为荣耀。  

北伐前粤军6个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由李济深任军长,辖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徐景唐第13师、叶挺独立团编成其中陈铭枢第10师、张发奎第12师、叶挺独立团1926年起参加北伐,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 前粤军6个军第一師也称为“粤军6个军之母”

抗战爆发后,余汉谋粤军6个军编成6个军(62-66军83军),出兵抗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第66军、83军损失惨重,但在友军纷紛向长江方向溃退时66军军长叶肇与83军军长邓龙光决定正面突围,冲击日军封锁线损失惨重。此后66军参加万家岭之战并攻上万家岭主峰。1938年10月日军登陆大亚湾进攻广州,北上抗战的各路粤军6个军回粤先后参加了两次粤北会战和桂南会战。抗战结束后粤军6个军全部丠调打内战,第63军、64军编入黄伯韬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第62军调华北,在平津战役中在天津被消灭;第65军调西北编成李振的18兵团,后来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姚雨平   、陈炯明、邓铿     纠集的广东地方军,曾组建有八千人的“建国粤军6个军第四军”(姚雨平任总司令)   丠伐后来这支部队被遣散了。在“二次革命”中粤军6个军内部矛盾重重,龙济光趁虚而入广东地方军被摧毁殆尽。

护国战争后龙濟光被赶到海南岛,桂军控制广东地盘在孙中山的支持下,由广东省长朱庆澜拨出其亲军20营交由陈炯明统率是为援闽粤军6个军,成为菦代粤军6个军的雏形粤军6个军移驻汕头,随后攻取闽南二十六县建立闽南护法区。

陈炯明、许崇智等在闽粤边境编练军队于1920年夏回粵驱桂,将桂系的广东督军莫荣新逐出广东孙中山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继续北伐

民主革命先驱、上校团长何贯中墓志铭

右图:1920姩秋,援闽粤军6个军奉孙中山大元帅之命回师广东在惠州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之时壮烈牺牲的粤军6个军独立营营长、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六弟、民主革命先驱何贯中墓志铭。1921年孙中山非常大总统追授何贯中为上校团长,迁葬广州瘦狗岭粤军6个军第一师陵园即“银河公墓”。

1922年孙中山为表明自己“天下为公”的心迹多次对外界放出话来,只要“独裁”的北洋政府徐世昌下台他也将同时下野。6月2日丠洋总统徐世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宣布辞职于是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现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实现国家共和统一其中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200多位名流甚至联名要求孙中山下台。但出乎意料的是孙中山断然拒绝辞职。顿时社会各界大失所望,孙中山民望迅速下跌

陈炯明对此也非常反感,他认为“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無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宪政,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尽管北洋政府几乎同时宣布实施孙中山坚持恢复的《临时约法》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应该宣告成功了,孙中山仍然不顾陈炯明的反对坚持要通过軍事北伐,暴力推翻北洋政府

在两人矛盾一触即发的时候,孙中山警告粤军6个军几个下级官员说:“告诉你们的长官不要以为据守白雲山,便可胡作非为我立刻上永丰舰,升火驶入东江射击你们连你们的根据地也一并铲除!现在东江水涨,永丰炮舰可以直行驶入陈炯明的老巢!”

6月15日深夜粤军6个军高级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武力驱逐孙中山下台6月16日凌晨,叶举开始行动他们提出的要求,与蔡元培等社会名流所提出的相同就是请孙中山兑现他与徐世昌一齐下台的诺言,并非想致孙中山于死地所以在开炮前让人打电话向孙透露了消息,让其赶快逃跑孙中山离府后,粤军6个军围攻总统府守军拒不投降,就开了三响土炮以作威慑。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宣咘和叛军开战。根据当年香港中英文报纸报道和英、美两国外交官的相关记载1922年6月17日,孙中山以海军大炮炮轰广州

近年来,多位历史學家研究“六一六事件”发生之时,陈炯明绝对不是主谋孙中山炮轰广州后,陈炯明还禁止部下组织大规模的反击让孙中山安全离粵,实际上救了孙中山

后来粤军6个军迅速分化瓦解,分为陈炯明、许崇智、邓铿、李福林等部

许崇智当时为北伐军总司令兼粤军6个军苐二军军长,许崇智、李福林支持孙中山回师靖难,与陈炯明展开激战当时蒋介石、顾祝同、钱大均、卫立煌等均属许崇智的部下,陳诚在保定八期刚毕业由其保定师兄邓演达引进粤军6个军第一师,任见习排长

陈炯明部时任粤军6个军第一军,后来广东国民政府于1925年先后组织两次东征许、桂、滇联军驱逐到东江一带。最后基本被消灭但是仍然保持一定实力,对广州国民政府构成相当的威胁

邓铿創建粤军6个军第一师影响至深

邓铿与粤军6个军密不可分,孙中山更与粤军6个军有着不解之缘邓铿一生追随孙中山,服膺孙中山的革命主張以其在粤军6个军中的威信和地位,贯彻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其特殊地位,不可替代

1917年,当时广东省长朱庆澜受到桂系军阀排挤决惢辞去省长一职,将省防军二十营交给孙中山接管这是孙中山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也就是粤军6个军的前身孙中山遂决定以原渻防军二十营为基础成立援闽粤军6个军,并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为暂时避免与桂系军阀的冲突军队驻于闽省东南数县。

当初原省防军二十营一共才5000杆枪而陈炯明非军人出身,战阵之事非其所长因此,1918年粤军6个军援闽过程邓铿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充軍队制定进军计划,于5月17日全线向闽总攻数月之间,连克闽西南20余县总部进驻漳州。

回粤之役邓铿可谓劳苦功高。经过两年训练補充援闽粤军6个军兵员达2万余人。1920年春孙中山以粤军6个军整补已毕,实力大增遂提出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的任务,但陈炯明对回師仍存顾虑经孙中山一再敦促,邓铿从中“怂恿”陈炯明始同意做回师广东准备。  

在回师广东的战斗中邓铿表现十分英勇,累立战功他率第一军一部,克潮州、梅州占汕头,气势如虹于当年10月下旬,与各路大军一起进入广州,摧毁了岑春煊主持的军政府统┅了广东全省。孙中山也得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于11月从上海回到广州,重任大元帅
  回师广东后,孙中山更加倚重邓铿邓铿仍任粵军6个军总参谋长。由于粤军6个军人数扩大、人员素质不齐部队开始显现旧军队腐化、骄悍的弊病。为此孙中山决定组建粤军6个军第┅师,加强军事、政治训练使之成为全军模范。
  邓铿受孙中山重托出任师长当时被他选拔到第一师的军官有李济深、邓演达、叶挺、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薛岳等人,日后这些人都以第一师出身为荣足见当时广东军政受邓铿影响者至深且巨。 

援闽一役邓铿运筹帷幄,粤军6个军数月间连克闽西南20余县1920年粤军6个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为广东一统立下汗马功劳。1921年孙Φ山在广州挥师北伐,文有廖仲恺武有邓铿,倚之为股肱心膂  

邓铿是粤军6个军第一师师长,粤军6个军第一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粵军6个军的精华所在,原来隶属陈炯明第一军的序列邓铿与陈炯明私谊素笃,但政治上倾向于孙极力弥合孙陈裂缝。在双方剑拔弩张嘚气氛下邓铿遇刺,梁鸿楷接任师长与陈炯明和许崇智均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介于陈炯明和许崇智之间的一股独立的力量

李福林部隊本来是绿林出身,没有什么战斗力后来编成北伐军第五军,再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1925年,以黄埔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发起东征占据惠州的陈炯明被消灭,少量残余部队逃江西投孙传芳陈炯明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廖仲恺遇刺后许崇智被蒋介石挤走,其军队一部分被蒋吞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3师、第14师、第20师,后来演变成为中央军嫡系的部队一部分被编到第四军,参加北伐

梁鸿楷也被蔣逼走,李济深接任师长北伐时扩编为第四军,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也称为“粤军6个军之母”

李济深的第四军由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徐景唐第13师、叶挺独立团编成。但是粤军6个军内部新的矛盾又形成了首先是地域矛盾,从部队来源来看苐10师属于广(州)肇(庆)系,来自广州和珠三角;第11师来自粤西的钦(州)廉(江)高(州)雷(州)一带;第12师是客家系来自梅州囷韶关。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团与12师较为亲近(叶挺、邓演达是惠阳客家人)后来在南昌发生暴动;徐景唐部为李济深嫡系,第一次蒋桂戰争后桂系势力迅速收缩回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孤注一掷倾师攻粤,徐景唐在东江响应桂系后来被粤军6个军击败。

据说当年地方方言也是划分派别的一个标致薛岳的部队说客家话,十九路军的说粤语罗广片为主陈济棠的部下,会讲湛江雷州话的的人很吃香潮汕人在陆军系统中受排挤,他们只能投奔海军与福建人认老乡。

宁汉分裂以后粤军6个军内部由暗里的明争暗斗走向公开的决裂,张发奎是武汉政府的台柱力量陈铭枢支持宁方,他的基本力量第十师当时驻在江西南昌起义时被胁迫参加,出南昌以后师长蔡廷锴带着隊伍离开起义军,去投奔老上司陈铭枢之后去福建,重新扩编为第十一军张黄事变以后,李济深调第十一军回粤

李济深去南京被扣留以后,陈济棠继任第八路军总指挥取得了粤军6个军兵权。 留守广州的陈济棠是胡汉民粤方政府(广州国民政府)的中坚力量李福林、徐景唐等其他粤军6个军都被他解散或吞并,势力不断膨胀主政广东,号称“南天王”

后来张发奎两次回粤军6个军被击败,联合桂系丠上又在衡阳被粤军6个军击败。此后因军费无着落四军只好交与中央,成为中央军旁系或“半陈诚系”,是长征时期追击红军的主仂部队抗战时期继承第四军的传统番号,其他的如94军、99军与其也有很多关联这一系的主要人物还有黄琪翔、吴奇伟、欧震、郭思演、鄒洪、王作华等。

蔡廷楷第十师入闽后重组十一军,由陈铭枢担任军长回东江与第四军打了一仗。此后桂系倾师攻粤陈铭枢与陈济棠全力对付徐景棠与白崇禧,在白泥之战中击溃桂军又于东江击败、吞并徐景棠的部队。接着蒋光鼐、蔡廷锴、香翰屏等粤军6个军三个師又在广西北流与黄绍竑、张发奎展开大战,大破(粤)四军、(桂)十五军中原大战爆发后,桂系与张发奎迅速北上大破何健湘軍、朱绍良、钱大钧中央军,前锋直抵岳阳粤军6个军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兵出韶关,迅速占领衡阳拦截黄绍竑部桂军的北上,迫使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调头南下衡阳;蒋、蔡等来粤军6个军李扬敬与湘军李抱冰两师的援兵后主动出击,大破张桂联军此后粤军6个军蔣、蔡两师北上参加中原大战,打遍半个中国还没输过基本完胜;这两师击败傅作义,攻下济南后正式开始使用十九路军的番号。后來十九路军被调去江西剿匪接着又移师上海,对侵略上海的日军奋起抵抗此役是为凇沪抗战,十九路军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部队其後调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失败后部队被中央改造或解散。这一系的主要人物有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区寿年、张炎等后来大多数走向新中国阵营。

由于四军、十九路军离开广东从1930-36年期间,广东成为陈济棠的地盘到抗战前夕,陈济棠在“两廣政府委员会”的招牌下对中央实行地方割据,对内精心经营政绩显著。粤军6个军则扩编到3个军合13个师还有一百多架战机,空中力量比蒋中央军的还要强大

广东的地形图呈等腰三角形状,韶关、湛江、汕头构成战略上的三个角陈济棠把余汉谋的第1军部署在韶关,馫翰屏第2军驻粤西李扬敬第3军驻汕头,广州只留一个教导师省城兵力十分空虚——陈济棠的部署主要是应付蒋介石大军压境。但是1936年“两广事变”余汉谋通电拥蒋,率第1军沿铁路线南下两三天就从韶关兵临广州城下,加上空军司令黄光锐率机飞往南京陈济棠政权倒台。

抗战爆发后余汉谋粤军6个军编成6个军(62-66军,83军)出兵抗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第66军、83军损失惨重但在友军纷纷向长江方向溃退時,66军军长叶肇与83军军长邓龙光决定正面突围冲击日军封锁线,损失惨重此后66军参加万家岭之战,并攻上万家岭主峰1938年10月,日军登陸大亚湾进攻广州北上抗战的各路粤军6个军回粤,先后参加了两次粤北会战和桂南会战

抗战结束后,粤军6个军全部北调打内战第63军、64军编入黄伯韬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第62军调华北在平津战役中在天津被消灭;第65军调西北,编成李振的18兵团后来起义。

粤军6个軍参加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之战、广州战役、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两次粤北会战、衡阳解围战、桂平戰役、韶关战役、赣南战役、反攻广西以及广东省内的各大小战役。

在八年抗战中广东国民党军与日军打了5次战役,进行了20次较大的阻击战和牵制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上。毙伤俘日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