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佛的人越来越不离幸福很近怎样学佛呢?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让你重新认识佛教》。上师对我们佛教徒的几点忠告。上师在这堂课当中,讲了很多窍诀。什么叫窍诀?法王如意宝曾经讲了一个比喻,比如收音机坏了,然后一位擅长修收音机的师傅很快就把收音机给修好。他知道哪个零件出了问题,这就叫掌握了窍诀。

既然是重新认识佛教,那说明以前我们对佛教有很多误解的地方,那么有哪些误解的地方?

佛教认为来世存在、业因果存在,在世人看来全是迷信。信鬼神,信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果报应,觉得佛教徒都被因果报应诅咒了,被束缚了。如果不学佛可以逍遥于法外,如果学了佛之后反而被前生后世以及业因果处处束缚。

因此上师让佛教徒实修佛法,利益众生之前,在这堂课里面,就讲到了一些相关的道理以遣除我们佛教徒的一些谬误和疑惑。

让你重新认识佛教当中的沙龙里面我们清楚有几个内容。有的是讲到来世生命及往生西方净土的意义以及佛教与科学,以至于生命科学,还有信心是最大的财富。等等这些内容,既然说重新认识佛教就必须要知道我们存在的误区。刚刚第一个误区已经说了。

认为佛法与科学相违背,信奉科学是真理的人来看,佛法就是迷信。 其实不然,佛教与经济学、伦理学、环保、布施、物理学、心理学等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就不难发现,尤其在上师的开示里面也讲到,科技发达时代的佛法教育、以及佛法的生命科学观。在这些内容里面处处可以看到,科学和佛教从世俗显现的角度来看,没有重大的冲突之处,相反有许多相合之处;比如说一碗水又八万四千虫。然后静止与运动,看似静止,其实是运动的,如同显现和空性是双运的,很多有相合之处。另一方面,在实相领域中,科学和佛教其实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证悟圣者以胜解以及胜现量的智慧见到的究竟真理是科学家永远不能到达的彼岸。

盲目的崇拜活佛,不经观察,大量的钱财供养活佛的行为是非常迷信的。狂热的非理性的宗教徒。对于这样的现象,社会舆论也有很多的一些对佛教不好的影响。因此,上师开示了“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以其澄清我们的迷惑。

认为佛教徒是消极厌世的、自私自利的,丢掉家庭孩子老人出家,不管家人死活等。对于这样的误解,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上师在大学开示里面讲到,我们相信有来世,所以,不只是为今生今世活着,我们今生今世活着的目的是更好的来世往生净土,或者成佛利益众生。很多人认为出家人非常冷血,消极厌世的。很多在家的父母亲,即便他学佛,他对自己的孩子出家,在内心当中多多少少还是接受不了。出家是不是丢掉孩子、家庭、老人,不管家人死活?

其实不然,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景德传灯录》里面讲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其实人世间最难舍的不是高官厚禄,金银珠玉,而是一个“情”字。

我们很熟悉的弘一大师39岁出家、虚云和尚19岁出家、倓虚大师43岁出家、人海上师、新丁上师等等都是已成家之人。夫妻和顺、家境优裕,然而他们都是经历了面对信仰和红尘的艰难决择,最后依然出家。

《影尘回忆录》当中,讲到倓虚大师,出家前的经历和思想斗争便不难发现,出家人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不管家人死活。在《影尘回忆录》中讲到,倓虚大师这次想离家出走,真的要出家了。但他自己想:先前因为父母在堂,自己没有三兄二弟,舍不得去出家。后来又为妻子受累,熏染了一些世俗习气,也舍不得出家。他现在就想:假如我现在死了,就算这次得了癌症,得了个急症死去,借此机会去出家参学,然后再回来,度脱妻子,有什么放不下呢?所以我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虽然心里面很难过,但是心里却作死想,只不过是自己死后的灵魂在前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后来又想说:我还有一个孩子有个姑娘已经出门了,嫁人了。还有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刚会走,没人教养他们。在三四十年没有积蓄,怎么办?如果我走了之后,药铺也要关门,将来全家人会流离失所,会挨饿,怎么办?后来想:管它的呢?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会容许别人的眷属流离失所,难道就不许我的眷属流离失所吗?又想说:假如我出了家之后,到各个地去参学,看到我的孩子正在讨饭,在乞讨,这时我管他不管呢?后来想:唉!天下讨饭的孩子太多了,容许别人的孩子讨饭,就不许我的孩子讨饭吗?这件事也不足挂齿!后来说:我的女人,如果在我一言不发出家之后,她领着五个孩子,生活上一定很为难。肯定要嫁给别人,这不是于我很难看吗?后来又想: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这是我出家,或者我已经死去,难道她就不会改嫁吗?容许别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许我的女人改嫁吗?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谁的女人?来生又要变成谁的女人呢?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如果真的为了妻子好,而连累了自己的一生出家;更何止这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我们都能永远沉沦下去了!这样,不但度脱不了妻子,同时也无法度脱自己。所以,我还是出家吧。如果出了家,潜心佛典,得到真实的修行,我以后遇见她们,还能劝他们念佛修行,这点他确实做到了。他出家之后,后来他的妻子也出家了。了生脱死,于是他就放下了。依然放下,了无牵挂的到了天津的清修院出家了!

所以其实出家人,看似无情,实则心怀大爱。丢掉自私自利的恩爱,而心怀大爱,去爱天下的苍生。所以这是积极,不是消极;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利他的利益众生的利他的菩提之心。

有的人说出家人需要别人供养、不劳而获、没有为社会付出,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这样的误解。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如果说出家人不劳而获,这种说法只能说是分工的不同,布施有财施和法施。居士是财布施,出家人是法布施。

在过堂的时候,出家人会念一个偈颂。“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会为布施的居士,祝愿回向。这个就象社会分工一样,有人挖地,有人写作,您不能说写作的人只是付出脑力,没有付出体力,他是不劳而获的社会蛀虫。出家人努力修行,以法语甘露教化众生、引领众生走出内心的种种痛苦,这也是属于工作的一种,您能否认吗?

在《杂阿含经》有个公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到了一个聚落,佛陀答应著衣持钵,去乞食,乞食的时候到了一个婆罗门,婆罗门之后:瞿昙,我现在耕田下种,要供饮食。沙门瞿昙亦应耕田下种,以供饮食。”你都没有任何耕地,我为什么要给你饮食?

  佛告婆罗门说:“我也耕田下种,以供饮食。”

婆罗门告诉佛讲:“我从来没有见到沙门瞿昙有耕种的犁轭吗,鞭子吗?你没有这些,你怎么能说你在耕田,你在下种?”

于是佛陀就说了:“我以信心作为种子,以苦行作为雨水,以智慧作为犁轭,以惭愧心作为牛上面的辕。正念作为守护,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精进,没有荒废。这样的耕田最后能够获得无忧之处,所有的甘露佛果,如是耕田者,不受到三有的轮回。后来耕地的人说:哎呀,瞿昙,你太极善耕田了!于是生极大信心,以满钵香美饮食以奉世尊。

所以,同样道理上师的开示里面也说到了,信心是入道之门,信心是最好的财富。

在这里表明,很多人不理解的时候,就会对这些误解。所以,上师讲到的这些佛教沙龙里面,我们在如何重新认识佛教里面,就要消除很多误解。误解里面围绕“信心是最好的财富”、“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等等。归纳起来不外乎就是这些误解。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当然还有很多误解,我主要是紧扣上师在开示“如何重新认识佛教”里面的沙龙里,有六七个主题,从这几个主题当中归纳出来的五个误解。

接下来我们接着来说,既然说重新认识佛教,那么什么是佛教?佛教其实就是所谓的佛所说的法。佛所说的法有教法和证法。佛陀夜睹明星照见万法真相之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这样的光明无为法,就包含教法和证法。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佛教总纲。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就含摄了一切佛法的精要。诸恶莫作对应的是别解脱戒。诸善奉行对应的是菩萨戒。自净其意对应的是密乘戒。

而三戒是一切修法的精华。含摄了出离心、菩提心、和大等净,无疑含摄了一切修法的精要。无疑不是断恶行善之法。因此,什么叫佛法?什么叫佛教?提倡不做恶业,行持善法,智和悲就是佛教的精髓。

佛法是教法、证法二法为一体的。教法主要指的是,诸法菩萨亲口所宣讲的精论或者佛陀加持像舍利子、须菩提所讲到的心经等等。或者佛陀开示的这些经典。还有菩萨们学的论典。证法主要指的是,戒定慧三学,个人的修正乃至于相续当中产生一刹那的信心。

所以,所谓的教法证法就是整个佛法。再浓缩而言就是断恶行善之法。断恶行善之法就是智和悲。依靠无我的智慧,和利益他人的大悲来断恶而行善。行善就是悲的体,断恶是智的体。所以智悲双运是佛教之精华所在,因此,学佛就是学佛陀的大智和大悲。相续当中,要具足教法和证法。这叫重新认识佛教。

我们现在进一步思考一下,佛教徒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能给社会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正能量。如何才能尽量不让众生对佛法产生邪见,从而保护众生的善根。如何让大家正确看待佛法?

几千年以来,尤其在中国经过文革之后,世人对佛法有太多的误区。从第一部电影《少林寺》开始到后来的几部和佛教徒相关的电影都不是正确的引导,对佛法的正确看待。再加上一些假尼姑,假活佛去行骗,更加丑陋佛法,让诸多信徒以及不学佛的人对佛法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世人眼中的佛法是消极的,是避世的,是青灯伴古佛的。没有利益他人的情怀,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多是躲在无人的角落。在世人看起来是可怜的,悲惨的,遁世的,这不是佛教徒的积极的,向善的形象。

在这几年,通过慈城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上师等诸位法王如意宝的这些弟子以及其他的一些海外的高僧大德努力宣讲佛法。从初转法轮到二转法轮,到三转法轮,到密宗次第讲起,引导大家从加行开始循序渐进,现在广大的佛教徒比以前有了不同的智慧。但是还远远不够,还不够足以矫正现在很多在家人对佛法的一些不好的影响。

举个最简单例子。比如,这边爸爸妈妈在学佛,但是由于他定解不够很害怕孩子学佛,甚至让孩子念个心经,有的爸爸说:不要让孩子念心经。不要让孩子学佛。如果妈妈学佛,其中有一个父亲不学佛。他们都反对妈妈带着孩子去学佛甚至去学会里听课,说不要过多给孩子佛法的影响。佛的影响是智和悲的影响,为什么不好?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高尚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这是求都求不来的事。但是害怕。这是什么原因?我反复思考。是因为从文革到现在,佛法断层之后由于对佛法消极的影响而导致的。即便诸多高僧大德在这十几年当中,不断讲经说法,但是广大佛教徒跟不上。

比如说夫妻之间,妻子今天学佛,但是对丈夫没有更好的尽到作为妻子的责任。不做饭,不洗衣服,不去幼儿园接送孩子,天天都在电脑跟前听法,闻法。这样的行为看起来,她的丈夫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是不合逻辑的。甚至背着丈夫偷偷摸摸拿很多钱去做供养等等。所以在他看起来,实在是没法接受。所以我们大家都有责任,都要反观,为什么我们的佛教徒没有一个光辉的、灿烂的、正面的、一个阳光的形象。本来佛法是非常积极引导大家向上的,智和悲的。然而佛教徒更多的时候,让大家看起来非常不可理喻、行为不合常理、逻辑完全和世间不一样、怪怪的、神神道道的、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大家没有做个理性的佛教徒,更多时候是在盲目的崇拜,没有智慧,歪曲了佛法。所以,上师在这堂课的开示特别重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解。

1、 怎么样做一个居士?

5、  藏地大德去汉地应注意什么?

详细归纳这六个方面,说开示的内容。其实离不开教法与证法。离不开弘扬者和听闻者。弘扬者不单单有寺院,还有出家人,还有在家人。所以,上师最近屡次提到,在家人也可以在家法师为在家人讲法。当然听说一些汉地的出家人对于上师这样的言论非常不满意。说:让居士讲法是末法的象征。其实这是不对的。白衣讲法是末法时代的象征指的是,白衣在高高的法座上,下面坐着出家人,白衣为出家人讲法。现在白衣为居士讲法都是居士,都是以辅导员的身份进行辅导大家更加深入法义,有什么不可以的?所以出家人不可能每家每户挨个去讲法,长期待着。但是如果居士有深入闻思的智慧,在某个地区带动某个地区的闻思修,为什么不好?他可以天天和在家人泡在一起,一个出家人怎么可能天天待在城市里面,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利用好当地在家人的资源,这是弘法的一种方便,也是一种善巧,也是大悲心的一种流露,怎么能说是末法的象征?

在家居士佛教徒应该如何做?居士应该如何依止上师?在弘扬教法,修行证法的过程当中,应该避免哪些令生讥嫌,拖累佛法,对佛法有不好影响的行为?在座的今天各位我们要深深的考虑,这点尤为重要。

什么叫居士?大家必须要了解,所谓居士翻译过来,它是梵语。翻译过来是迦罗越。什么叫迦罗越?汉文的意思就是长者、家主、家长。也是指印度四种种性当中吠舍种性当中的富豪一种,富豪怎么理解?也就是维摩诘居士里面的解释就是广积财产,居财之士为居士。就是有钱的人,富豪。第一种理解。

当然另外一种理解,在家修道的人,居家修道之士叫居士。所以一般指的是第二个意思。居家修道之士,叫佛教当中的居士。比如维摩诘居士等等,这叫居士。

或者居士来讲一般指的是颇有道义,有道的人,不求名闻利养,不求仕宦的人叫居士。所以,在《楞严经》里也是这样讲到的。归纳而言,什么叫居士?

有三个意思:广积财产,居财之士。这个现在一般不引用;第二个就是在家修道的人叫居士,居家道士。这是一般广为引用的;第三个颇有道义,有道之处有这么一个长者,但是他不求仕宦。

归纳而言,居士一定要有道,要有修行。通过居士的定义表明和在家人是不同的。在家人没有道,没有修。不是居家修行的人是居家的人,但他不是修行的人。所以,居士是居家修行之人。

其修行的内容有哪些呢?比如说五戒、一分戒、多分戒、满分戒,还有八关斋戒。居士有哪些见解?有下等的见解,深信轮回、深信因果;中等的见解,相信空性;有上等的见解,大圆满、大等净的见解。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居士体现了见解和修行。和国士和普通的一般的不修学的凡夫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是要居家的人,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俗人。但居士是有道的人,有信仰的人,有修为的人,有见解的人,有行为超凡脱俗的人。

既然是在家修行的人,就像莲花在淤泥里面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跟世间的一些彻头彻尾的凡夫人,庸俗的凡夫人是不一样的。莲花在淤泥里面一样。不能离开社会和家庭,不能离开我们生处的环境,就有一些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而且上有老人下有小孩,还有工作。所以居士佛教徒首先就应该做一个好人,而且方方面面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家人有人生的三大问题:学业问题,工作职业问题,家庭婚姻问题。这些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无论是在家修行之人士,或者说不修行的人必须要经历的问题。但是学了佛的人,这时候就出现问题了。我是居士,我是居家修道的人,所以好了不想读书了,小小的孩子七八岁就想到要出家;工作不想工作;离婚算了,孩子不管了。这对不对?是不对的!刚刚讲到了:居士的见解有三种:下等、中等、和下等。行为也有三种:有居士戒、有菩萨戒、和密乘戒。

学了出离心的法《开启修行门扉》一听,《前行引导文》一听,或者听到不执着就是修行,好了,我放假。其实这是错解佛法。你这样放下一切,不工作、不上班、不挣钱了、离婚了,甚至上学的孩子也不上学了,表现出来的就是没有责任感。如果你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动力投入修行当中。别人世间人就会讥嫌你,邻居会说,同事会说,你老爸老妈会说,丈夫会说:你看吧,佛教就是消极的,一学佛就什么都不是了,什么都不干了。觉得这也没意思那也没意思,当他参加生日聚会不想参加,过年出个门,不想去。这样的话他们看起来非常消极。这就是没有善巧,没有方便。简单来讲,是咱们太自私了。学了佛之后,我要出离,我要表现和在家人不同,我是有道之士,我是有信仰的人,我的见修行果和你不一样,我跟你划清界限。是小乘的出离心,小乘的出离心是三界如火宅。

出离心有三种:有别解脱戒的出离心、有菩提心所摄持的出离戒、以及大等净见解所摄持的出离心。所以比丘有三种,在《戒轮续》当中说:别解脱菩萨,持明之比丘。这个教证表明,有别解脱戒的比丘、菩萨比丘、持明比丘。同样道理,居士也可以有三种:有别解脱戒的居士、菩萨居士、持明居士。持明居士像很多密宗的瑜伽师,菩萨居士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居士。还有自私自利的,为了自己解脱的出离心所摄持的别解脱戒的居士。

现在很多道友们一学佛之后:轮回没啥意思,我特想出家。

我说:“孩子不管了?老人不管了?”“管它呢!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出家算了。”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太对。为什么?因为,大乘菩萨必须要有责任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上师的开示说:居士有三种责任。三种责任不是从小乘的出离心来说的,而是从大乘菩提心所摄持的出离心来说的。不单单你自己出离轮回,你还要让与你有缘的众生都要出离轮回。你的孩子、你的老爸老妈、你的丈夫、一切与你有缘的众生都要出离轮回,甚至你的同事。这种广大的菩提心。小乘视三界如同火灾,急于求出离,大乘菩萨出离三界轮回,去获得涅槃这都是执着,都是两边。必须要中道的生活。什么是中道的生活?

太贫穷也是个边,太富有也是个边。太自卑也是个边,太傲慢也是个边。视家庭是火灾,妻子儿女是冤家,工作是火坑这是一个边。同样,家庭特别美好、儿女都是有缘才相聚特别执着,工作就是花园一样美好,这都是执着,远离这两边才是中道。所以大乘的菩萨既然说必须要有责任感,我们必须积极努力的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情。我特别赞叹在家的菩萨,你们比出家人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更难能可贵。你们应对的事更多,烦心的事也更多。但是你们不能逃避,必须要积极努力地去面对。并且为了利益众生,要无私的奉献自己,做有益的事情。对于发心的菩萨的居士来说,依靠菩提心的摄持一切都能转为道用。

比如说《华严经》净行品怎么讲:“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在家没关系,发愿,知道家也是空性的,我要免去逼迫的痛苦。“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会把你的父母视为佛一样来进行护养赡养供养。“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  怨亲平等  永离贪著。”孩子夫妻聚会,这时候发起菩提心来说:希望怨亲平等,永离贪著。如果你获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的涅槃。当你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生日party的时候,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哪一个不是修行?哪一个不是道场?

因此对大乘居士菩萨而言,家庭责任、工作责任与修行责任分不开,家庭、工作就是修行的道场,随时随地随处想到如何利益家人、同事?依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与家人、同事相处,饶益他们,让他们趣入佛法当中。你不就是在修行吗?而且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家人同事会对你有好感,这是因为你的变化太大了。为什么每次我们说中央电视台到年底的时候,说感动中国的时候,我们会被很多一些就为利他情怀的人所感动得稀里哗啦掉眼泪。世间人看重的也是这一点。为什么说佛法消极?是因为,很多的出家人躲在深山老林里面不出来,看不到佛教徒积极地投入到世间的一些慈善当中,医疗当中,救灾当中。看不到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果说我们大家像上师那样,为救济穷困的大学生、孤儿、老人做种种的慈善,并且在千家万户当中都有这个学会,在各个城市都有这个道场,每个居士当中都融入佛法,而且行为和心态在改变,家庭多了一分快乐、多了一分融洽和慈悲。很多在家的居士不学佛的人看到你们有所改变,他们当然度佛法有好感了。

你一学佛完蛋了。离婚,孩子没人管了变成孤儿,老人变成孤寡老人。这样社会就乱套了。佛法太可怕了,是社会动荡不安定的因素,不要学习佛法,取缔佛法。你在毁灭佛法。

为什么居士的责任有三种: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修行责任?学会的宗旨及核心就是闻思修佛法,而佛法的精髓就是智悲。在我们每个居士身上,乃至于每个出家的法师的身上,咱们都要透露出深深的智和悲。从心眼里面流露出来的智和悲自然会打动世人,才会知道佛法是我错解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来到五明佛学院?到了五明佛学院之后,对五明佛学院当中的很多密密麻麻的的小房子所震撼。上师说:小房子震撼你不算什么,你要知道小房子里面住的人,他们的行持、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情操,你会被震撼住的。

上师老人家前两天还说:我甚至不要求你们居士出家,在这样当今网络时代,佛法很兴盛,任何一位高僧大德只要你想听,一天24小时法音流播。你想听谁的都行,藏传的、汉传的、南传的、足不出户可以听闻天下所有法师的讲法。并且在家人以在家人的身份可以做更多的上供下施,还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接济众生也有很大的便利之处。尤其在这个网络时代、语言自由的时代、如果学了佛之后,纷纷全都出家了,我刚刚说了,会增加多少孤儿寡女、增加多少孤寡老人!这样的社会舆论,对佛教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要行持四摄法。

第一种是布施,简单说:你要摄受你的眷属,以布施令他欢喜。

第二种是爱语,夫妻之间、同事之间、你总要送他一些小礼物,然后以温和的、亲近的语言宣说正法,断除他的疑惑。以前不了知佛法现在他了知,让他了知了之后更加坚固正见,使他产生信解。当然我们说爱语有两种:一种是随顺世间习惯爱语,看到人说你好,面目很和善地微笑慰问。不能一脸冷漠,冷若冰霜。有情看到你自然而然很欢喜;第二种是随顺正法的教义。当众生痛苦了,给他讲一些因果。然后当婚姻面临离婚,你可以给他讲一些道理等等,随顺正法的教义来成熟他们。

第三种是利行。比如婴儿的饮食不能太热也不能生冷。同样,菩萨度化众生,不能以一个法来满足一切众生,要宣说不同的法。你要观察你的同事和你的家人,他们什么情况。比如老爸老妈特别看重过年过节的时候,你给他们拿一点钱,买点好吃的,带他们去旅游,行,随顺他们;如果你的丈夫特别耽着你对他好,你就对他好一点点,在他回家之前该做的事先做完,然后他回来之后笑脸相迎,做完事情之后可以多点时间学佛,这样他就开心了。

所以以对境来讲的时候,他相续不成熟的,你要观察根基。如果布施能够他相续成熟,你就布施;如果他喜欢听爱语,你就用爱语的方式来成熟他的根基;如果他喜欢你和他做同一个事情,假如他喜欢早上跑步,没关系,随顺他跑半个小时可以,一个小时肯定不行。这时候慢慢成熟他的根基。

第二个对于相续已经成熟的,就令他解脱。怎么解脱?说你现在学佛了,你看咱们要不要如法的积极守护自己的财产进行布施、或者对于未来的利益,我们要不要舍弃财产,我们要不要出家等等。这要慢慢来劝他。很多人不是!一学佛了之后,我要出家了,我不管了。把妻子扔了、把丈夫扔了,什么都扔了。不可以!我们要做利行。利行什么意思?要观察众生的根基,未成熟根基者令他成熟,已成熟根基者令他解脱。那他如果慢慢已经接受了你学佛的事实了,你把家里面安顿特别好,后来你要去出家,相信他不会阻碍你。

最后是同事。什么叫同事?为了让众生通达佛法、修行善法,我要和众生一样修学。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居士辅导员讲法特别好,但他行持跟不上。所以在家的老公就说:嘴巴讲得呱呱的,行持一点跟不上。所以不受用,不听你讲,你度化不了他。所以我们自己不但讲得好,行持也要跟上。如果你不做,而天天说:我要利益众生,我要慈爱众生。老公说:你先慈爱我,先慈爱孩子,再说慈爱众生的话。所以你让他去布施,你自己不布施,你让他去放生,你自己不放生,你让他孝敬老人,你不孝敬老人,你让他爱护孩子,教育孩子,你自己不教育孩子。他怎么肯做?所以为了有情的利益,你要调伏自己,做给他看做一个表率,然后他才能跟你一样来做。

懂了这个地方之后,以上就明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特别重要。这四个法希望大家,其实三种责任离不开四摄法。这四种法能够使我们家眷同事成为闻法的法器,并且依教奉行,最后修行不退,长期处于修行当中。很多人说:老师傅,我学佛,我家里面老公就是不学佛,十年都不学佛。我说:是你不好!为什么你不好?你肯定做得不好。你没有布施,你没有使他成为闻法的法器,让他对你产生欢喜心。你没有说爱语,总是说粗语,绮语,无意语,骂粗口,他当然不欢喜了,他对佛法肯定不产生信解。你没有利行,所以他不能依教奉行。你没有同事,所以他不能修行不退。这是你的问题。如果你做得好,他像整个木头天天放在檀香林里面,怎么会不变香?不变香反而变臭,不是你自己臭吗?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其实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但是受菩萨戒的学处,乃至于在家人、出家人都应该干的。因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菩萨成熟众生相续的方法都是四摄。其实四摄归纳而言是两摄。就是财摄和法摄。布施可以归为财摄,爱语、利行、同事归为法摄。

因此,上师六个开示归纳起来,离不开财施和法施。出家人、寺院和藏地的大德要法施,居士要财施,就是以布施来进行财施。并且居士要爱语、利行、同事来软化你同事的心、领导的心、软化你孩子的心。所以真的是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母亲,一个慈悲善良的母亲,一个学佛的母亲,她很好的品质会影响孩子。天天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孝敬老人、自己不孝敬老人,孩子自然就不孝敬老人。这点很重要。

讲了三个责任。三个责任我是通过四摄来讲的。接下来再看三个责任。

在家居士是大乘的菩萨。大乘的菩萨就要有家庭责任。什么样的家庭责任?要引领家人学佛,深信因果,尽量劝他们不杀生,不点杀,所以不能放弃家人。当然在节假日的时候,不能一切时间都跟他们泡在一起,但是适当的陪陪他们,这是未尝不可的。

所以如果学佛学得很自私自利,一切只是为了自己,我要闻思修,我要提高闻思的成绩,我要考试了,不管家人了,衣服不洗了,老人不陪了,不聊天了,生你干嘛?这是不对的。家庭不和社会也会动荡不安,对佛教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佛教积极向上的话,必须要引导整个社会的正能量。什么正能量?就是要倡导不邪淫,对婚姻来讲就很好,不杀生等等。也尽量引导家人和睦、向善。

学佛之后是否要放弃工作?不可以!因为挣钱不容易,如果你把工作放掉了,家里面就一个老公挣钱来养活你,他也会很有压力。所以如果他完全支持你学佛,他觉得自己挣钱也没什么太大问题,福报也比较大,他养活你是简单的问题,那当然你不用工作,全职太太学佛也挺好的。但是家里挣钱挺不容易的,你把所有挣钱的压力放到他一个人身上,自己在全职学佛,这样不太好。要分担家庭的压力。

并且其实工作也是修行的道场。如果你有一颗菩提心和出离心,可以看清楚你是否对财产很耽着,在年底分奖金的时候,如果你和你的同事在发红包的时候,老板发你8000,发他一万,你反而为他开心,没有嫉妒心,这不是修行吗?所以工作能够成为弘扬佛法的道场,并且依靠你的人格魅力可以引导你的同事、领导学佛的。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并且是工作能力相当强的领导,你们整个公司的下属都可以跟着你学佛。为什么不是好事?比如你是领导,当老板,下面有几百号人,你说让他们学佛念佛号,多发一百块钱,五十块钱,慢慢他们,这就是布施以利来勾牵,最后跟他们讲佛法道理、因果道理,他就能对你信奉,信服的。多好的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所以像前面讲的,金钱不是坏事,看你怎么用。所以工作能够成为弘法道场。

修行责任是最重要的。因为前面两点,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是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对社会的一种反馈,挣钱养家,对家庭的一种回馈,来回报父母恩,以及孩子的有缘,还有丈夫的相聚的因缘。但是最重要的不要忘了修行责任。之所以你不出家,在家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以及去上班也是因为修行的缘故。如果没有修行作为生活的目的,我们人都是行尸走肉,和在家的凡庸之人没什么区别。修行责任凸显了我们在家居士的一种与众不同之处,叫修道之士。

修行,修什么行?每个人不能忘了,我们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花必须要开在虚空当中,这就是要成佛了,利益众生。我们学般若、前行、入行论、密宗都是为了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因此除了在世间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一个太太或者一个先生,处理好家庭关系之外,还要尽量争取时间投入到佛法的闻思修行当中,你不能一心一意全部围着家庭转,你围着家庭转的目的是取悦他们的欢喜心,让他们对佛法产生认同感,从而支持你学佛,是这样的目的。让自己的学佛产生更多的顺缘,不具足违缘。

很多人不懂。一学佛之后,每天蓬头垢面也不打扮,穿得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并且也不好好吃饭,也不好好做饭,也不好好上班。这样的话根本没办法给自己争取修行的顺缘。老公会嫌弃你,孩子也会嫌弃你,整个家庭会嫌弃你。你怎么能好好学佛?反而他们会对佛法产生诽谤,说这个佛教真不好,怎么把我们家一个正常的人变得神神叨叨的。因此我们在全心全意做好世间工作的同时,要全心不离佛法的意境。

目前很多在家修道之士,修到什么境界呢?下等!顶多相信三宝,相信因果,有的人连因果都不相信。相信因果也是为了让他自己更多的发财,婚姻更稳固,孩子更有出息。他寻求的不是从轮回当中解脱的出路,也不是在破坏我执,也不是在破坏轮回的种子。而是说:三宝加持我吧!让我的婚姻过得好一点点,让我的老公不要出轨。三宝你盯着他,如果一旦出轨了,赶紧给我托梦。你学佛的目的是这样的吗?所以三宝能不能实现这个要求?能。如果因缘具足能够达到的。但是达到这样要求你又怎么样?还在轮回当中。那你这个在家修道之士,叫修道之士吗?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要证悟空性出离轮回,依止上师修大圆满,或者往生净土。这是理性的佛教徒。因此四法印讲到了,要相信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如果不希求涅槃寂静,也不相信诸行无常,婚姻一旦破裂了。“呀,怎么这样呢?是三宝不加持。”那是不对的。所以,修行佛法不能间断,不能吃喝玩乐、挥霍人生,要好好修行佛法。前面两个责任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修行责任。你没有尽好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你的修行责任就便没有保障。所以,要分清主次和核心。

有的道友讲:居士如果有三大责任能不能出家?是否意味着我这辈子无缘出家?所以很多居士被是否出家的问题所困扰。当然出家的功德非常深广。但是出家真的要出牢狱之家,出三界之家,需要很大的勇气,要有出离心,要真的有菩提心。要付诸实施也有一定难度。如果你真的有坚定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且家里的孩子、老人的未来,需要的钱财安顿好了,令他们未来的生活无忧是可以出家离去。但是家里的孩子没有照顾好,老人也没有安顿好,你就出家去了,谁来养活孩子,谁来照顾老人?从菩提心的角度来讲,真的是不可以,于心不忍。大家说:释迦摩尼佛悉达多太子当时就偷偷摸摸出家了,我可以学他。不一样!悉达多太子的背景是王族,他出家了,没关系!净饭王是国王,可以把他的孩子罗睺罗照顾得很好。如果你孩子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很有钱,你走了之后他们照顾孩子也可以。如果你走了之后家里孩子和老人没有一个人管,你不能去出家,真的要考虑他们,而且要考虑社会影响,要考虑邻居的议论,你不得不考虑。佛教的精髓是智和悲,你的悲心如何体现?

我们能不能今生成就? 能!我们绝对不能因为逃避债务、逃避感情的困扰而出家。前两天我也讲过了。有的在家人守五戒,但是犯了根本戒。犯了根本戒就根本没有机会出家了。有的人在学会里学佛,两个人好上了,婚外恋,好了之后想出家,这是不可能的,邪淫都犯了出什么家。所以逃避债务、感情这些困难出家的,佛法是不容许的。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出家,也不能逃避生活责任,依然能面对的话,请好好守持中等见解,下等见解,上等见解,然后再守持五戒、菩萨戒、或者密乘戒,持之以恒的修行,使自己成为不折不扣的修行人,就会有机会解脱。居士也能解脱。尤其是藏传的瑜伽师获得成就的多得是。所以在家居家修道之士也能解脱。

何谓寺院?寺院是佛寺的意思,寺庙。在《晋书?佛图澄传》里面讲到:“百姓因为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竞相出家。”印度的佛寺原有两种:一种名僧伽蓝摩(sangharama),略称伽蓝,指出家人共修行的园林、道场。另一种名阿兰若(aranya)就是空闲处,两三个人一起修行的地方。中国汉地建佛寺,主要是白马寺。寺是什么意思?“寺”其实是古代的官舍、衙署。当时,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通过白马途径到洛阳的时候,住在鸿胪寺,鸿胪寺其实是一个对外交流的外事处官舍名称。寺是衙署的名称。后来因此把第一座佛寺为“白马寺”。这个寺是这么来的。“庙”,是宗庙,一般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合起来的话叫佛寺。

对于汉地的寺院,上师老人家提到三点建议。第一、修学佛法,第二、修行佛法,第三个传播佛法。这是寺院存在的最根本的三大职责。

当然,这个寺院也可以理解为居士集合的学佛小组,学会。居士林,佛教中心都可以。像咱们在全国各大城市存在的学会、学佛小组的职责和寺院是一样的,就是闻思修佛法,学习佛法、修行佛法、传播佛法。

为什么?在《俱舍论》讲到: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佛陀的妙法有两种,教法与证法,其中受持教法者就是讲经说法的,受持证法的就是修行。

怎样受持、弘扬佛法?受持、弘扬佛法必须要依靠讲经说法的人和受持佛法的人。在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教法和证法住世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世亲菩萨说:主要看一个道场是否具足闻思修行,具足闻思修行就说明教法证法住世。同样我们全国各地的学会,以及出家人主持的寺院,这些道场必须要具足闻思修佛法和实际修行的人,这样就说明教法证法住世。

但是很多人不了知什么叫佛法,不知道佛法是教法证法二体性。也不知道什么叫弘扬佛法,行持佛法。当然是从文革开始,历史原因造成的。还有佛教确实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受到了损害。现在很多寺院要么念经为别人超度、要么是寺院烧香拜佛接待游客、卖门票。这些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讲经说法,有讲经说法的人,还有行持佛法的人,这就叫道场。因此哪怕是一个家,能提供学会学习,这就是道场,这就是寺院。我们每个人发愿生生世世弘扬佛法,受持佛法。如今佛法并没有像基督教如日中天。经过十几年我们上师老人家力推佛法,但是佛法的智慧并没有深入每个人的骨髓当中。很多居士还是有点迷信,甚至没有智慧。因此如果居士没有能力,应该发愿弘扬佛法、讲经说法,这点特别重要。同样出家师父也是这样的。哪怕懂一点点,而且行持一点点,就要弘扬佛法和讲经说法,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这叫延续佛的慧命。这个就叫转法轮。

在佛法衰败的时期,我们说有的寺院也会讲经说法,但是它会开办一些世间的历史,英语等等。我们发起一种荷担如来家业,不忍圣教衰的使命感。想到佛法如此衰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汉族弟子一定要义不容辞地发起弘扬佛法的心、修正佛法的心,这叫延续佛的慧命。令佛陀的教法和证法遍地开花。

并且这样做有什么利益?我们居士团队如果在所在城市弘扬佛法,子孙后代都会受到利益。有一天我在放生,我看见很多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小。我都想说现在妈妈都已经在影响孩子了,孩子长大之后,他相续当中肯定有佛法。这个孩子以后生了孩子还会有佛法的受持。因此为了广大的推广佛法,使广大居士能够受持佛法,在座的每一位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利益众生的途径,佛陀成佛也是转法轮的方式利益众生。

寺院住持应该有什么样的功德?应该有三大功德。一、人格贤善;二、具有智慧;三、利他心重。这三个功德。什么叫住持?所谓住持,也叫方丈。住护持佛法之意叫住持,长久守护住持护持佛法,这叫住持。住持一般来讲在寺院里面必须要为僧众们讲法,要安众,修寺院,这是三大项。

住持要耐得住三个烦。哪三个烦?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辨。就是说有事,咱们不怕事,没事不要找事,事来了不要躲,是非不要辨。有一个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放下了,了了有何不了。同样道理,咱们居士理事会的,管理的骨干,肯定有很多事。同样要有这样的心态,不怕事,不躲事,事来了咱们就面对,做了就放下了。即便对我们有一些言辞,我们也不辩。

所以,这个地方看起来是讲住持,也讲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辅导员,也是每一位管理人员。因为住持就要长久护持佛法之意就叫住持。所以在一个地区,如果你是一个大组长,你要知道你为什么当大组长,你是长久护持佛法的。掌管这一个地区的一个城市的主要位置的管理人员。你的目的就是弘扬佛法、护持佛法,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不是为了拉帮结派。如果一旦偏离了这个宗旨,你就不对了。

   寺院的住持人或者道场的负责人,上师讲了应该有三个功德。

这一点我必须要细细的讲。如果不细细的讲,看一下上师的窍诀,我们就溜过去了。还有人认为说:我很棒,我为大家辛辛苦苦付出了,孩子都不管了,老妈生病了我也不管了,我就为整个城市付出呕心沥血。但是你问问自己的良心,你在护持正法吗?你人格贤善吗?如果这些不具备,你全都在护持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的事业在做。

下面来看一下什么叫人格贤善。上师讲到,人格贤善是心很善良、很正直,戒律清净,品行稳重。上师提到了《教诲甘露明点》里讲到人格贤善有八个特征:“心地善良谄诳少,温良虑远性稳重,量大识广唯此是。”

你们已经是住持了,你在掌管某个大地区的大辅导员、大理事了,大组长了。你们第一个特点就是要心善。什么叫心善?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好的给别人,自己吃亏。很多人不是,上师发了加持品,后来全都给自己,甚至给自己有缘的一些亲朋好友,根本不发给组员,这叫犯盗戒,可怕。然后当看到学员的成绩提升了,能够享受佛法的安乐了,你发自内心的为他欢喜。当学员感受痛苦了,你发自内心的为他难过这叫心善。就是很为别人考虑,时时刻刻有利他的心。

谄的意思是欺骗众生,诈现威仪。平常特别不如法,但看居士来了,端着的样子特像法师范儿,这就叫诈现威仪。内心很险曲,就是为了欺骗众生,这叫谄。以贪心和痴心为体,为了获得名闻利养。

诳是为了获得利益和名誉诈现有道德,是一种诡诈心。它跟谄不一样,谄是欺骗性。就是邪命养护。

比如说你是大理事的组长,大组长,然后别人天天赞叹你:组长管理有方,你非常有德,然后这个时候非常开心。而且为了获得这样的利益,然后一旦要下来的时候,说啥不下来。一定要把着这个位置不放。这些都是不可以的。并且为了获得利养,在上师面前获得赞叹之声,用了很多狡诈的手段。这是不可以的。诈现有功德,其实一点功德都没有。所以谄和诳合起来就是名利心的驱使下,由愚痴和贪心相结合,一种心理扭曲的状态。不正直、他的违品是正直。

温良远离了对人特别热情,也远离了特别冷漠。就是一种中道的态度。感觉很温暖。给别人一种依靠。

太热情别人感觉很负担,太冷漠也不喜欢你。

虑远就是胸怀大志,要看到未来长远利益。比如我们这个城市怎么发展。这个学会怎么能更多地利益当地的人民,佛法怎么样能长久住世。看到的非常长远,绝对不看眼前的利益。

但是很多人,只是一味的做大,人多,只是耽着眼前的利益。根本不考虑人进了之后怎么办,怎么能让大家不流失,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大家对佛法的信心。不考虑这个。也不好好闻思修,天天做面上的事情,这是不可以的。

稳重是一种有把持自心的力量,能够完全控制好身口意。

比如说身稳重,(听不清)。身不稳重,明明说今天听 “离幸福很近”,但晚上去逛街,聚会了。这叫身不稳重。

语不稳重,人来疯,人多的时候,信口开河乱说话,就想表现自己。

意稳重,一会儿觉得听“离幸福很近”很重要,一会儿觉得听不听“离幸福很近”无所谓。心念转来转去。

所以,我们说一定要远离身不稳重、语不稳重、意不稳重。最重要的是意稳重,意稳重说是管理好我们的心。

量大说是我们的心量很大,能包容、不计较。有的人量小。小心小量有什么特点?以自己的主意为主,你们全都听我的,所有的人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容不得人、容不得事。比如说,我在管理某个事情的时候,一个人和我的观点不一样,甚至讲法的时候你们居士和我有不一样的观点,我立马火冒三丈,压你们。这不可以。容不得人,容不得不同的观点,这样会生烦恼。所以千万不能以自己的主意为主,要集思广益。

量小的很容易生嗔心的特点。量大的人可以包容不计较,非常慈善。所以量大的人视野就大,整个学会的人受益也很大,福德也大。量小的人见识短,生烦恼,嗔心重,福报小,整个学会发展也不好。所以一个学会当头的必须要量大得不得了,非常能包容。

但是这个包容也不能没有原则。有的人量特别大,但是一点原则都没有,没有智慧,那也不行。

见多识广,要有智慧。什么时候该同意,什么时候不该同意,不是老好人的意思。

所以,成就佛果,我们首先第一个讲到的就是要心善、要心要正直、心要温良、心要虑远、心要稳重、心要大、然后心量大、心要广。要有这样的功德,当地要是有这么一个主持、大组长,那真是当地人的福报。肯定能发展得好。大家自己对照自己的相续,有没有。

如果一个住持或者负责人没有智慧,很糟糕。学会小组以前在偏远的地方没有智慧,都是一些老年人。上师说了,学佛的水平很难提升。所以当地选负责人的时候,要观察他的智慧,要智者担当。佛教团队是智者的团队、是一个悲心的团队,所以必须要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能拉帮结派。你听我的话,你是和我一伙的。你不听我的话,你是那一伙的。这么一个人叫分裂,你不叫住持,你不叫弘扬佛法,你在毁坏佛法。道友们不要辜负上师的信任,上师把一群众生放羊一样放到我们手上。我们作为放羊官,我们要守护好这群羊,不要让羊丢失。你有一个这么重大的责任的。怎么样守护好?用你的心的善良、慈悲心来守护好。千万不要有拉帮结派的心。

这地方的智慧一般指的是无误地抉择诸法实相的心,叫智慧。智慧包含闻慧、思慧和修慧。所以作为一个大组长来讲,不但要懂得管理,还要有智慧。但是现在很多组长,听说不提倡闻思修。对辅导员的闻思修三慧反而反对。这就不对。我们学会的宗旨就是闻思修佛法,要获得无垢的智慧。这是上师创办学会的宗旨,才能够获得解脱,速证菩提。如果没有智慧,咱们怎么解脱,怎么获得快乐?所以,对于万法的真相,无常、苦、空、无我,咱们有很多的无知、邪知和疑惑,要消除这些垢染。

希望大家要让每一位学员,要成为正信的佛教徒,要引导他们。咱们“离幸福很近”特别重要。怎么样让他们新生成为正信的佛教徒,要看你辅导员的水平了,要看你们整个大区的水平了。如果大家都不提倡闻思修,今天放生、明天火供,大家后天会供,一天到晚都干这事。学了半年什么都不知道。是谁的过?这一点要思考。所以我们要让大家尽量闻思修,获得佛法利益,让痛苦的人不再痛苦、让迷茫的人不再迷茫,真的依靠佛法作为我们的归属,感觉这个学会像家一样温暖。怎么能够不留住大家的心?他们怎么不能持续的闻思预科系的《入行论》和《前行》?还有正科系的般若以及密法的闻思?会的!之所以他们不会,一方面他善根可能有问题,第二个我们也有责任。他们既然都有兴趣进门了,咱们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的善根得以增上?除了他本身有问题,善根可能不够,我们也有问题。我们的智慧是否具足。所以我曾经说过:辅导员你闻思修的水平提高,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学员地方组闻思修的提高。你前进了一步,就是整个学会在整个城市在全国当中的一大步。你的深度就决定了学院的深度,广度奠定了学院的广度,你为什么要对付呢?

从“离幸福很近”辅导可以看出来,当时人三千,两千,一千,你们说我辅导得不好。我还是蛮自信的。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至少是用心的。但是为什么听的人越来越少?通过这个,我就能比量推知,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辅导员的问题。很多时候或许在管理上、宣传上、通知上各个方面都有问题,还有自己的善根也有问题。当然,我的时间也是和上师的课是冲突的,没办法。周六上师也总会有开示,海外开示。所以只能选这个时间段。我自己知道,所以我一般下来之后就是补上师的传承。补一下上师的传承,没办法。但是通过这个听课也可以知道大家一会来了,一会儿不来了,但是你们说我不好吧,我还不太完全承认。因为,我觉得我是用真心来对待大家的。用真心来对待大家,从心态来上说我是好心,而且也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很用心。所以说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一点我还是蛮自信的。

利他心重就是仁爱。其实在禅宗的(听不清)讲到住持有四点:一、道德;二、言行;三、仁义;四、理法。其实仁对应的就是利他心重,仁爱之心。负责人和住持如果有智慧,人品不错,还有利他心,为整个学会,整个人类,或者整个佛法考虑,那么整个学会,佛法的发展会非常好的。作为负责人千万不能自己安享众生对自己的恭敬。很多居士把自己当成像上师一样,也很可怕,也是不行的。所以“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作为一个佛教的负责人,不管是法师还是一个大组长必须要心怀苍生,只关心他人。

为了说明这一点给大家讲个《白莲花传》的故事。

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一河边,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野兽之王,它腹部是白色,背部皮毛是黑色,很漂亮很庄严,兽王恒常以慈心保护野兽。和兽王肤色相同的,还有一个兽王叫天施也统领着另一群野兽。

梵施国王有次和眷属去打猎,众人看见野兽就用兵器把野兽都猎杀完了。后来兽王于心不忍就从容不迫走到国王面前说道:“国王,你今天将这么多的野兽都杀死了,这样你也吃不完,利益也不大。要不我每天供养你一只野兽,保证你每天都有吃的,怎么样?”梵施王就答应了兽王的建议说:“好!如果你能够真的履行诺言,你天天送过来也挺好。否则我会将你们统统杀死。”根据兽王所作承诺,梵施王率众归国。兽王把所有的野兽集中起来说:“为避免所有野兽同时被猎杀,我和天施(另外一个兽王)商量后决定每天为国王送去一只野兽。”按照两位兽王吩咐,每天有一名野兽送往国王的地方。后来轮班轮到一母野兽,母野兽正好有身孕,当天必须要送到屠宰场。母野兽就说:“我腹中小兽明日要生了,能否容我生下它之后再去死?我怎能忍心让我的孩子和我葬身屠宰场?”天施兽王回绝说:“明天就是你大限之时,谁会替你死?我没办法安排。”(看到这句我也在反省,有的时候可能我们作为法师管班上的组员,或者管理事的时候,还有听到这样事情,我们可能也是没办法安排。确实是没有悲心的表现,怕得罪人。)

眼见天施不同意,后来母兽便去找大悲野兽王(另外一个兽王)说:“我命该绝,但是我想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去送死,好不好?我明天一定会主动赴死,但是今天要把它生下来。

   这时候,兽王看见它对孩子特别怜爱,不觉生出强烈的悲心,说:“没关系,你好好看护孩子,长期享受安乐生活,我来代你赴死。”为了获得无上菩提,兽王一边安慰母野兽,一边发下替它牺牲的大愿。

    当兽王动身前往国王那块地方时,诸多野兽非常痛苦依依不别。兽王说:“你们不要跟我前来。”给他们讲了佛法之后,独自一个人前往到梵施王那个地方。众多野兽一直目送它直至再也看不到的时候,大家非常伤心难过,如同和父亲分离一样。

兽王来到国王的地方的时候,国王说: “你有这么多野兽,你再派一只就可以,你干嘛要亲自前来?”兽王就把原委告诉国王,国王说:“呀,你真正是利益众生的大士夫,你真的能成为众生的依靠。我才像旁生一样。我是你们的国王,但是我没有成为你们的护主,你却成为众多野兽的护主。你坐在宝座上,你给众生讲佛法。”于是兽王就给众生讲佛法,国王很满意。后来,国王说:“你不要走了,就在咱们王宫待着讲佛法。”

兽王说:“不可以,山中野兽无依无靠,它们很痛苦,我一定要回去。我是他们的依护。”回去之后,野兽们欢喜迎接。母兽也顺利产下小仔,大家都很欢喜。

通过这个地方说明什么问题?真正的负责人,真正的住持人是要替众生受苦的。而不是所有的快乐你来享受,所有的痛苦众生承担,不是的。你既然作为众生的护主,整个全国地区的人在依护你,整个地方的人都在依护你,你为什么不大慈大悲普利群生?

首先来看一下佛教徒指的是在家学佛的人和出家学佛的人。都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上师讲了三点:一、信心;二、悲心;三、智慧。

什么叫信心?前面给大家讲过这个法相名词。辅导员如果这些不会,在讲法过程当中会讲得不透。因为上师是窍诀,我们要受持这个窍诀,你要懂这个道理。比如我们刚刚讲到了,具有大悲心。你根本不明白悲心的体性,也不明信心体性,你何来受持?所以,希望大家还是以深度和广度去受持这个法义。以理论和窍诀来结合进行修行。在这个地方上师讲的窍诀,用理论来开展一下。

什么叫信心?信心是说对于诸法的实相,相信它是存在的,而且是认可它的。对于三宝的功德是深深相信,生欢喜心。对于世出世间善法是相信可以获得善果的,能够成就圣道的,并且希望能够获得,这个叫信心。

信心的对境有三种:有实、德、能。信心的能境是深深的忍可和乐欲之心和心静之心。有了这个信心,佛教徒是入门精良,因为有了信心就表明是理性的佛教徒,因为对诸法的实相认可,对三宝的功德生欢喜。对世出世间的善法能行持,希望能够成就圣道。这个(标准)很高。这个信心就决定了,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是个理性的佛教徒。但是我们大家反观一下,作为佛教徒你相信三宝吗?你相信诸法的实相,苦空无常无我吗?你相信世出世间的善法必须获得乐果,成就圣道吗?如果这些都没有,你没有信心。

所以,上师说,我希望大家作为理性的佛教徒不要盲目的崇信。佛教徒和非佛教徒最主要的差别主要是对上师三宝,对诸法的实相有没有信心。所以外道和内道由皈依别。皈依分为三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就是我们所讲到的诸法的实相。佛宝的功德、三宝的功德、还有僧宝的功德都要深信。

悲心是拔苦之心。我们不能伤害众生,不能欺骗众生,要拔出众生的痛苦。但是我们自称大乘佛教徒对众生没有悲心,其表现为一边念经一边打蚊子,杀蚂蚁,对别人的生命毫不在乎,甚至不吃素。上师诸多次提醒大家,希望广大的佛教徒尽量吃素。如果你做不到吃素,就不要去点杀。

悲心是我们菩提心的前提,有了拔苦作为前提你才会有与乐,以菩提心给与众生安乐,这样的承诺。所以没有悲心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没有成佛,没有成佛就不能利益众生。

佛教徒还要有智慧。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说对于所观察境,这个所观察境,比如是一朵花,你能够进行简别和抉择,怎么个简别和抉择?了知这朵花是无常的,你心里面产生对因缘所生的法都是无常的体性,这个叫慧心所。对于所观察的对境来讲,你能简别它,抉择它有这种智慧。你知道它是苦的,还是无常的,还是无我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定解不能遣除疑惑,那么你没有智慧。

其实从信心开始,信心是信心所。悲心还有智慧,这些都是修出来的。如果没有智慧,没有悲心,没有信心就不是佛教徒。所以在世人眼中的佛教徒,为什么是消极的、遁世的、麻木不仁的、自私自利的这些形象?就是因为在佛教徒身上,没有渗透出来一种信心。比如说别人问我们说:你为什么学佛?然后我们说:学佛有好,能够发财等等。全都是一些迷信的说法。甚至别人问我们说业因果怎么建立的?前生后世怎么存在的?不知道,反正佛所说的。那你这样怎么能度化众生?你没有智慧,你怎么能说你有信心?对于老人倒了扶不扶的问题,大乘的佛教徒侧身就跑,这不是大乘佛教徒。该扶还得扶,要拔出老人痛苦,在这个过程当中根本就不用去考虑、商量。当然大家也要观察一下,如果怕对方厄你,提前拍个照片也没什么,算是善巧方便。在饶益有情(谨慎?听不清)观察里面讲到的。如果说是利他和自利过程当中,如果利他的时候会损坏自利,甚至不能让你利益众生成佛,这种事可以放一放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前提要利益众生。

很多人没有智慧的表现。举个例子,上师也说,有的人对于出家人的法衣不尊重,不要说对法衣不尊重,对出家人也不尊重。这样就失坏了皈依的共同学处。皈依僧宝,但是很多人对僧宝乃至于对法衣没有恭敬之心。其表现一方面来说当参加学院法会的时候,从僧衣上跨来跨去,踩福田裙。我们僧众的裙子是五衣(有的时候是七衣)。甚至有的道友就是随便地踩,这个很可怕。出家人的福田衣和汉地的有点不同。我们的裙子就是法衣,有下面的格格,是福田裙。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红黄法衣的功德,上师说了红黄法衣你们不知道它的功德。红黄法衣有哪些功德?有五种功德:

1. 穿红黄法衣的人即便违犯根本戒、对上师三宝生邪见,但哪怕一刹那有佛的念头,诸佛菩萨也不会舍弃他。

2. 只要身穿红黄法衣的人,他都有资格接受人天众生的供养,哪怕衣服搭在脖子上一小块,一切罗刹也不会害他。并且这些众生在三乘佛法当中获得不退转果位。

3. 乃至穷困夜叉、阎罗众生都不会害他。最终能实现一切愿望。

4.天人夜叉等众互相憎恨、争斗不休,但是这些众生只要忆念红黄法衣,他们都能生起慈悲之心。

5.任何一个众生在战场上打仗,你拿着红黄法衣一块,恭敬红黄法衣,这就像防弹衣一样你就能够战胜对方而且不受任何损害、迷乱。所以道友们怕非人,没关系,把出家人的红黄法衣拿一块放在身上,尤其像法王如意宝的法衣。在去年极乐法会,每人发一片法王如意宝的袈裟,这个功德太大了。你拿到它没有附体,你拿着它夜叉不会害你。并且我们说是像防弹衣一样,即便你打仗,它都会保护你,甚至身上不会中枪弹,有很多的功德。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红黄袈裟的功德,对出家人、对袈裟不生恭敬之心。这就是没有智慧。

还有个居士到学院坛城,看到有一个人背尸体在绕坛城,晚上九、十点钟,他不知道那个人在背尸体,一直在跟着他绕。后来别人说:你胆子还挺大的。前面那个人背着尸体,你跟着他转。一听到这句话之后,她就感觉自己被附体了。让她去尸陀林也不敢去。回家之后她老公出轨了,于是她就放弃学佛了。她认为三宝没有保佑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尽办法帮她、劝她、我说这就是三宝的加持力,其实我们应该面对死亡,你怎么感受你被附体了?即便你难免和尸体有点因缘或许被附体了,那么你以大悲心来施身,供养给他也没有什么的。第二个,你老公出轨,让你认清婚姻的无常性也没有什么,这是你前世邪淫的果报。那你为什么认为三宝没有保佑你?什么叫三宝保佑?三宝保佑难道是让你忽略无常吗?让你忽略死亡吗?没有。三宝是告诉你,你要认识无常,也要认识死亡,这就叫三宝的加持。但是她已经放弃学佛了。非常遗憾。这就叫没有智慧。所以正式的佛教徒不要求神通,你要求的是相续当中真正具足智慧和悲心。这也是我不断地希求的。所以,我们真的要具足智悲的正法。没有智慧便是一个驱壳,但是很多居士都是没有智慧的。

大家相续当中也有点智慧,不能得少为足,继续参加研讨班,研讨班的法师能够帮助你们提高佛法的受益。还有不断地提高自己,还有当地的佛教水平。我刚刚已经说了,你的责任重大,每个人都有弘法利生的责任。并且在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不要拉帮结派,不管是哪个宗派,我们都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我们要弘扬佛法,而不是只弘扬某个上师的法,不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有个道友给我打电话说,有个上师,昨天他去皈依他了。我说:你为什么要皈依他?他说:因为我们上师这边只有教法,没有证法。然后他也不能够好好实修。他想依止一个实修的上师。所以说要皈依他。我说:不叫皈依他,这叫皈依三宝。他是三宝的见证人。他说:那个活佛就是皈依他。后来他观察了半天,就说那个活佛有些不如法,就想离开他。一旦离开他之后,那个活佛公开在微信里面对他的弟子说,这个人犯了密乘戒。他就问我说:是不是破了誓言?我说:你学了六年,我为你这句话感到汗颜。什么叫皈依?是皈依于三宝的决心,你皈依他吗?当然从上师三宝的总集来讲可以说是皈依他。但是他只是三宝的见证人。第二个如果你没有观察他的话,你暂时离开他,并没有舍弃他,怎么叫嗔恨上师、诋毁上师?怎么能说犯了密乘誓言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听了这句话心很痛。一个佛教徒没有智慧,这是最糟糕的事。所以,在这几个过程是层层递进的。上师的窍诀太殊胜了。信心是入道之门,悲心是修道的,就像《入中论》里讲到的,从最开始修道离不开悲心,中间离不开悲心,最后成佛也离不开悲心。而智慧是为了现前智悲双运的体性。

    所以佛教徒的素质真的要提高,不要像一个没有文化的,没有智慧的,盲目的一个人,别人会耻笑佛法的。

上师讲到三个方面:以弘法为主、以传基础法为主、以及以素食为主。为什么讲到这三个方面?

其实上师间接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持教大德,你必须要给弟子们讲经说法、皈依、灌顶、念传承。你相续当中的广大智慧融入弟子相续当中。但是很多上师不以弘法为主,却以化缘为主,以修寺院为主。或者带领众生去做一些会供、火供为主。弟子纷纷忙于形象上的佛法,没有触及佛法的本质,智和悲。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上师说以弘法为主,这是持教大德的责任。但是有的人以化缘为主。以化缘为主是否合理?分两种情况。

如果为了众生,孤儿、老人、穷大学生或者为了更多的觉姆有经堂修法,以利益众生为目的是可以的,因为佛经讲到有七种福德:从供养的角度来说:供养经堂、供养殿堂、供养坐垫、供养生活资具。福报特别大;从布施方面来说:布施病人、布施照顾病人的人、还有处于恶劣环境的人,这个功德也特别大,叫七种实生福德。

在《金钱到底值多少钱》当中,讲到钱本性非善非恶,看你怎么使用它?如果为了利益众生,为了令居士培植更多的福报,就像米拉日巴尊者说,山上的修行人以回向来和众生结缘,居士以供养来进行结缘,所以增上资粮,从而解脱,也非常殊胜吧。这地方是第一点。

如果为了自己吃好点、穿好点、享用舒服点,佛陀是呵责的。在《沙弥十戒》里面就要求:不捉持金银财宝,除非为了上师三宝事情。而且佛陀在制定这条戒律的时候,唯一是当在家人来制的。什么意思?其目的就是让居士知道,出家人是不能捉持金银财宝。出家人为什么不能捉持金银财宝?无非不是让居士知道吗?出家人是不捉蓄钱宝的,同时也为了使出家修道之人熄灭对世财的贪著和由此而引起的纷争、斗乱,这样才能与道相应,成就僧格,兴隆三宝,使俗人生信敬之心,令他们皈依三宝,好乐佛法。如果出家人心不在道,不奉行佛的教法,就会会自陷坑井里面,损坏道器。人是受道之器,理应珍惜暇满人身,不应贪著世财而白白丧失人身的修道良机。所以贪蓄钱宝,危害极大。因此佛不许出家人蓄钱宝,除非是为了上师三宝的事情。

但是很多从藏地出来,打着活佛的名字的假活佛去行骗,骗财骗色。所以居士们要擦亮眼睛要进行观察。要注意,一般人为了自己是不能捉蓄财宝的,除非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即便有的出家人打着利益众生的幌子,也要观察一下。

真正利益众生,佛陀也是从初转法轮开始到三转法轮,没有一开始上来就宣讲如来藏的法轮,而是从初转四谛法轮开始。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修法要有次第。

为什么要以素食为主?因为汉传佛教当中以《楞伽经》和《涅槃经》这两部大乘经典的佛教慈悲精神来吃素,吃肉会丧失大乘的慈悲种姓。西藏以前吃肉是因为西藏交通不便,也没有其他的蔬菜,只有糌粑,所以一般吃三净肉。现在交通四通八达,还通飞机了。所以现在高僧大德都提倡佛学院很多藏地僧人都吃素。所以现在很多藏地的喇嘛和觉姆都吃素。这个能够和汉地相应,也能够接引众生,否则汉地的居士或者汉地不学佛的人很难接引他们。因为他知道汉地是不吃肉的。看见一个喇嘛吃肉,他心生反感。从而失去了你度化他的因缘。并且他会因此而诋毁佛法。

怎么样才能吃肉?除非你有超度的因缘,像帝洛巴一样,吃一个超度一个是可以的。所以如果没有超度因缘你不能大啖口食。在不杀生戒里面讲到,乃至(听不清)的动物都不能够杀生,吃肉都等于吃众生的生命。有的人说吃肉等于与上师结缘,给他超度,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结缘的方式有很多。干嘛非要通过吃它的皮肉生命来结缘,用眼睛看它用鼻子闻它。

有的人说我的宗派,我的弟子广泛的吃肉,吃得越多我度得越多。这种说法我认为也是有待商榷的。因为佛陀说了,解脱依赖于自己。从个别相续来说,弟子吃肉怎么可能上师就把他们全度化了呢?如果按照这么来讲的话一切的众生都应该度脱了,轮回早就成空无了。所以,我不认可这个观点。

6. 应当如何依止上师?

讲到了,第一个、细心观察;第二个、恒心依止;第三个、开心得法。这个也很重要,这三个是次第而来的。

怎么细心观察?观察的时候,如果不观察一下假活佛,假出家人、假金刚上师会骗我们,这样会毁坏佛法。这些假上师、假活佛的行为不代表佛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现象而对佛法失去信心。所以要观察,有三个步骤:

一、上师曾经说过:在远处向他周围比较了解的人打听,这位上师戒律清不清净,有没有慈悲心、禅定和智慧;

二、到他附近,亲自观察他所有的行动;

三、通过直接面对面的接触,跟他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走、一起做事,来进行仔细观察。

这种通过三种方式观察之后,才能确定这个上师是不是值得你一生依护他。

观察完之后,就要恒心依止。戒律的角度来讲至少依止六年。如果你没有解脱之前,要恒长依止这个上师。

什么样才算真正的依止?真正的依止有三种。身依止,心依止,和身心依止。现在我们的依止是心依止,即便大家在网路当中听法,没有和上师面对面。曾经好多道友都没有见过上师,但是这就叫真正的依止。因为,所有真正的依止是获得佛法的利益,依教而奉行。《普贤行愿品》里说:“所有益我善知识,……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依止善知识是要依教奉行,按照上师的教导殷重地奉行。这样上师就会摄受你。所以,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没有依照上师的教言依教奉行,这就不叫真正的依止上师。

依止上师的目的是干什么?开心得法。依止上师必须要和上师心心相印,永不分离,就要按照上师的教言听闻上师的法,开心得法来依教而奉行。现在我们听了上师太多的法要,但是我们大家没有去行持。这也不叫真正的依止上师。

这里面也讲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无偏悲心;第二个条件是无私奉献;第三个条件是无畏精神。这三点尤为重要。

指的是我们的悲心要广大,叫无缘大悲,平等的大悲。并不是只爱我们的亲人,只爱赞叹我们的人,恨我们的怨敌,这是不可以的。尤其作为一位负责人,更应该具备无偏的悲心。

在我们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其目的是放下自我,而不是加强自我。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应该有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大无畏的精神就是无所畏惧,不畏惧流言蜚语、不畏惧阿修罗等非人的危害,不畏惧违缘。

有的人听到一些风吹草动,立马就跑走了,害怕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即便枪毙了,我皈依三宝,我也毫无畏惧。只要坚定的利益众生。

所以在这个地方上师讲了,三个无。无私奉献、无偏悲心、无畏精神。

以上这七个方面都是以三个条件讲明的。非常殊胜,这是无上的窍诀,希望大家牢牢记住。居士有三种责任;寺院应充当三种角色;寺院住持应该有三种功德;佛教徒应当具备三种素质;藏地大德弘法应当注意三点;应当如何依止上师?有三个方面。细心观察、恒心依止、开心得法;应当怎样弘扬佛法?有三个无,无偏大悲、无私奉献、无畏精神。

这是窍诀。但是怎么开演?懂了之后就去受持它,让道友们牢牢记住这七个方面所讲到的三,三乘以七就是二十一个窍诀。懂了这个地方之后,在弘扬佛法、学修佛法过程当中,我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你会知道你该怎么样善待家人,怎么来进行修行,怎么能推动当地的佛法,进而弘扬它、护持它、增上它。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个地方。

最后的题目,上师这边出得很简单。上师的课后题出了两道题。其实这个地方,如果我们要出题的话,七个方面,从每一个方面都要出的。

作为居士来讲详细的解释,什么叫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修行责任。作为居士如何才能做到这三种责任?比如说我们怎么样来观察上师?为什么要吃素?还有为什么要具足信心?作为佛教徒为什么要具足悲心?为什么要具足智慧?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佛法包括显宗和密宗,只有将这二者圆融无违地修学,学佛才会很全面。你如果自称为一个佛教徒,就要圆满地修学佛法。

佛教的教义归纳起来,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

依止善知识、发菩提心、次第闻思修行是修学佛法的三个要诀。

大家要明白,学佛必须依止一位具有智慧、悲心、经验丰富的善知识,否则,依靠自力想通达佛教的教义相当困难。

当然,在依止善知识之前,首先务必要观察,要寻找一位有德行的人。《事师五十颂释》中讲过,依止上师之前,师徒间要互相观察六年或十二年。而且,你在观察善知识时,关键要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

《大宝积经》说过:“能舍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菩提道增长,犹月渐圆满。”只有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大悲心、信心、智慧,才会如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般,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因此,道友们有机会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好好珍惜!

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就是发心。发心就是制定目标。

我们作为大乘行人,学佛时一定要利益众生,千万不能困于自利的发心。只要你把方向搞对了,有了大乘的发心,那么成就一定很快。

大乘的发菩提心,其实不仅为藏传佛教所重视,汉传佛教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教言。

以自利心修学佛法,即使有成就也不大,而只有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成佛,这种力量才不可思议。

要想获得一切佛的智慧,就要先建立宏大的誓愿,速速发起度化无边众生的菩提心。(台湾的证严法师:“慈济”在全球的事业)

求往生者一定要发菩提心。如果你能放下自私自利,一心一意帮助别人,劝人念佛、行善,即使自己积累的善根不多,来世也很容易往生。(往生四因:〖屡屡观想如来身相〗〖积累众多无边之善根〗〖发菩提心〗〖为往生彼净土而发愿、回向〗)

唐朝房翥的公案:劝人念佛往生的功德非常大。

《劝修西方偈》说:“若能劝两人念佛行善,超过自己精进的功德;劝十人行善,有无量的福德;劝千百人行善,是真正的菩萨;劝万余人行善,此人即是阿弥陀佛。”(利他心的功德)

有了利他心,纵然你没有为自己做很多事,修行自然而然也会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为利益众生而发愿。

总而言之,修行要用利他的菩提心来摄持,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即使你依止了善知识,但如果发心不对,每天都是为自利而奋斗,修行的力量恐怕也不强。

修学佛法必须要有次第,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

闻法的功德:《正法念处经》云:“以闻法故,心得调伏。”闻法能够调伏自心。因此,我们首先听闻正法非常重要,作为智者,乃至命终之前,也要听受佛法。

对一般人而言,听法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通达佛法、不造恶业、舍弃无义之事,乃至获得涅

对于所听闻的法义,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反反复复去思考。如果你没有这样坚持不懈,依靠不断如理思维来调心,习气则不可能被断除。

在藏传佛教中,如理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辩论,大家通过互相提问、答疑、探讨,就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大宝积经》中曾说过:“不如理思维,愚痴无解脱……若如理思维,息广大烦恼。”可见,如理思维还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它就无法脱离愚痴,有了它则可以息灭广大烦恼。

一心一意思维很重要,听完一堂课后,若能好好回想今天讲了什么,对每个道理慢慢去思维、消化,不但会对自相续有利,而且功德也非常大,《佛说宝雨经》云:“如理思维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因此,大家听闻以后,一定要如理思维。

假如你依止上师后,仅仅是听了佛法、稍作思维,却从来没有修行过,那也不能断除烦恼。佛经中所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万法皆空等甚深道理,从来没有思维过,更没有修行过,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就无法与自相续融为一体。

广闻和实修比起来,实修更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当那一刻到来之时,唯有平时修持的善法才有用,

佛陀时代两个比丘的公案:修行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成为法的主人。

在修行过程中,显宗、密宗的法门特别多,但最契合我们,对直断烦恼、往生净土最有帮助的,应该是净土宗、禅宗、密宗。在修持这些法门时,我们一定要有方便方法,若以殊胜窍诀来摄持,便可如《华严经》所言:“以一方便,入一切佛法。”

赵州禅师弟子、百丈禅师弟子、第四世多竹钦、猎人达吉开悟的公案有了以智慧摄持的方便,开悟并不是那么困难。

《法王经》中说:“若有慧者,则方便解;若无慧者,则方便缚。”开悟说起来似乎也并不难,但我们作为普通修行人,有生之年还是要闻思修行,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一生。

总之,在学佛的过程中,各位一定要先认识佛陀,并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然后这样的佛法要靠上师开示,自己同时要发菩提心、闻思修行。只有依照这种途径,修学才会稳固有序地向前迈步。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加载中,请稍候......

}

圣经说:“相信的,得那相信的;而不相信的,得那不相信的。”

佛经说:“种如是因,收如是果。”

古兰经说:“你相信你所相信的,而我相信我所相信的。我相信—你不会相信我所相信的。而你也必相信—我不会相信你所相信的”

相信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希望别人相信自己则更难。这本小册子,是否值得您相信,在于您想得的、是那相信的,或那不相信的。

    记得有一次,刘安琪将军在高尔夫球场述说俞大维部长的为人处事,他说俞部长一生中有三件事绝对不做:
    3
.不合人道的事。    我听了很受感动,便奉为一生的座右铭,自己也决定至老至死决不做这种不近人情、不通人性、不合人道的事。

  经典上这样教训我们:“当您真正不想活时,神才会让您死”!“每个人的寿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跟所生的病无关!

    您所说的,和您所做的,如果还有差距,表示您与成功和幸福,也一样存有差距,而这差距正等于那差距,这是八九不离十,甚少例外的。

    有的人一生过得很幸福,有的人却三餐不继,几乎朝不保夕,甚至多灾多难,大病小病不断。经典上说:“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有,没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没有”。    二十多年来,我走遍全省各地,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可能的及时帮助。这些,几乎投入我们一家所有的积蓄和每年执行业务所得盈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直到今天,我们大大小小仍然省吃俭用,希望能更有效地帮助更多的人。我们拜访过不少亟待救济的可怜贫户,发觉越苦的人,越没有感恩的心,甚至予取予求,认为伸手开口,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贫户,很让人灰心,但最凄惨的,也是这类不知感恩,又无情义的绝人。许多人都有个共识,最需要同情的人,时常是最不值得同情的人,这叫绝人走绝路,陷身绝境。
    任何宗教都不希冀对方的知恩、感恩与报恩,可是,面对一个不知恩,也不知感恩与报恩的人,所有的拯救工作都是自费心血的无底洞,因为这种人永远是无法绝处逢生的悲剧人物。    我们只能救急,只能教导贫户们如何挣脱拮据的束缚,如何以自力来打开困局,而这些努力,都必须让这些人先打开内心深处产生最基本的感恩心,与知恩报恩的心。毕竟,天地有其不变的定律:当一个人能有感恩的心,才能拥有他所想拥有的幸福,而一个不知恩、不知感恩与报恩的人,必然一无所剩,也一无所有。    这世间,大约有四等人:

一.在不应该感恩的地方,都知道有应该感恩的地方,而感恩报恩。这种人在该死的地方都不会死,在不能活的地方,都会活。这种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第一等人,是修行人。他在大家都看不到神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神,在大家都不可能平安有福气的地方,仍然会很平安、很有福气。


   
在应该感恩的地方,知道应该感恩,这种人是凡夫俗子,但已经很少。是次等人。这种人在能活的地方,才活,在不会死的地方,才不会死。


   
.在不应该感恩的地方,没有感恩,而不知道感恩。这种人是下等人,在不该活的地方,一定不会活,在该死的地方,一定死,不可能有神迹或奇迹。这是第三等人。


   
.在应该感恩的地方,都不知道应该感恩,这种人是下下等,跟禽兽畜牲一样,比一只狗还不如。这种人在该活的地方,都不会活,在不该死的地方,也会死。

我不知道,您是哪一等人,但天地是公平的,您是哪一等人,便是哪一层次,哪一品,哪一格,生哪一种病,过哪一种生活,这是丝毫不爽的。世俗人都希望有高学历,但有高学历不一定有幸福,有健康。即使有钱,有地位,也都不等于有幸福,有健康。天地所应许的,只有一样,能有感恩,知恩,报恩的心,才能真正拥有您所希望拥有的,而不知感恩与报恩的绝人,必陷身绝境,直至一无所剩,也一无所有。

    经典上说:“能真正造就一个人的,不是人的盘算,而是人的慈性”。所谓慈性,指的应该是慈悲的心性。一个慈悲的人,所在乎的是世间六道众生的生活,能否真正快乐而不痛苦,而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乐与苦,或生与死。

这社会,的确有很多的可怜人,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没有名、没有利,甚至没有事业、家庭、和朋友。因为这些人没有慈性,所以没有磁性。他们没有能够吸引人的磁铁般力量,什么也吸引不住,什么也吸引不到自己的身边来。像成家立业,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当然吸引不住对方,他就不会有人嫁他或娶她,这样怎么成家?又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就不会有职员,不会有朋友,也不会有客户,当然也不可能有钱,有生意,这样又如何谈立业?且放眼看看四周的人、事、物,举凡能成大功或立大业的人,都一定是个磁场的中心,是个能强力吸引人的灵魂人物,这种人必然一生应有尽有,不会有任何欠缺,只要他真想要,也必可因他的慈性而一一吸引到手。

    您有多少慈性?您具有吸引四周美好人、事、物的磁力吗?

如果您看庙里一尊尊的神是一块块木头,那这些神便是木头。如果您看这一尊尊的偶像是神,那这些偶像便是神。    如果您看您的儿女是宝,这些儿女一定会成为您心目中的宝,如果您看您的儿女是垃圾,您的儿女也必会成为您眼中的垃圾。因为您看儿女是什么,您儿女才会是什么。

    如果您有任何不幸,要问问您那双眼睛,到底怎么看的,这是福祸的源头。

    师父说:“对一个不予不取的人,除非经过她本人同意,谁也无法取她的命,无法叫她死”。我这样地教育我的子女,也这样地教导我的学生,而受益最多的,却是我自己。    但愿各位读者,也能从此不予不取,成为有为有守的正人君子,而不再有任何您所不同意的灾难、祸害或病苦,强加在您身上或心上。

癌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问题。癌只是身体内出现一些不听话的细胞而已。不听话的细胞来自不听话的人,所以癌是品性问题,是个性问题。我三嫂很威风神气,是本地首富人家的大千金,很凶。我说:“三嫂,您再‘凶’,您的‘胸’会长乳癌,为什么不改呢?”三嫂不信这一套,三年前发觉胸部长了乳癌,不到三年便蒙主宠召了。

经典上说:“若今生能吃的,全都吃光了,来世必沦落街头,成为要饭的乞丐,而三餐难得一饱。若今生能穿的,都给穿光了,来世必沦落为没衣服可穿的飞禽走兽。”这些,我牢记心头,不敢或忘。我是福份很薄的人,寿命也很短,如果不能事事惜福保命,处处惜福保命,我相信我早已魂归天国,而于六道轮回中,贬降为畜生了。

师父叮咛我:“为人处世、要诚实,才能结成果实,也才不会落空、更不会心血尽成泡影。般若心经特别提醒我们,能真正除去我们一切痛苦的,只有真实不虚,也就是处处真实、事事真实,绝无半点虚假。”    我从小到大,有一说一,决不做假或说谎,而且时常为了说真话,而吃尽苦头、吃尽大小亏,但最后都逢凶化吉,呈现一片光明美景

由于地中海贫血症病患,都缺红血球,也缺脾脏,治疗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每每带给医师们一大堆麻烦。    好多次,医师们尝试新药新疗法,都问守在身旁的师父:“这种新药,这种新疗法,不知有效没效?不知用起来顺不顺?    师父他老人家都毫不怀疑地回答:“一定有效,而且一定很顺。”师父还告诉医师们说:“我这小孙女,无论对外婆、对师父、对爸妈或其它长辈,都很孝顺,凡认识她的,都很感动。所以,‘有孝’必‘有效’,‘能顺’必能‘事事顺’,这是天经地义的。”    我在山上时,师兄们都不放心地问师父说:“小师妹这么软弱,又有绝症,将来真能嫁吗?真会幸福吗?”师父他老人家总是十分笃定地保证说:“一定嫁得出去,一定幸福。”    师父告诉师兄们说:“孝能破九贱,顺能消百障。你们这小师妹很孝顺,所以:‘有孝’必‘有笑’,‘能顺’自能‘一切顺’,来日她的家庭一定早晚充满一家欢乐喜悦的笑声,也一定时时处处,都能事事平顺平安。”    感谢师父的金言玉语为我这不懂事的小孙女祝福。果然师父所说的,我都领受到了。虽然,我的孝顺还差应有的标准一大截,但师父这般厚爱,给我鼓励再鼓励,使我三十多年来的家庭生活,真的好幸福圆满,日日欢乐喜悦,而且时时处处,都事事平顺平安。有孝则有笑,又有效;能顺则自能一切顺,我一静下心来,总再三问我自己:“你还孝顺吗?“你真敢不孝顺吗?
    师父说:“孝顺是为自己好,不是为父母好,而不孝顺是伤自己、苦自己,不是伤父母、苦父母。”

附注一:您生病时,服药有效吗?只要‘有孝’,一定‘有效’。附注二:您生病住院,急救或大小手术或各种治疗过程是否一切都顺?对父母一切都顺的人,一定一切都顺。附注三:您哭着住进医院,可是出院时是仍然哭着脸,还是笑呢?
只要‘有孝’,出院时,一定一家大小人人‘有笑’

“佛珠”的本意是“弗诛”,戴在身上随时提醒我们,不可诛杀任何有性命的东西,包括人、动物、植物,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对方的生存,让他们也能安心地活下去。    有些人原本有很长的寿命,可是他却诛杀太多的小生命,使这些小生命都没有能够活到他们该活的岁数,所以,神把这笔帐记到他身上,把这些小生命短少的岁数,从他的寿命中,扣除了,因此,他便变得很短命。    有些人原本只有很短的寿命,可是他不但很疼惜一些大小动物、植物的生命,而且很有爱心地照料他们、呵护他们,使他们的寿命延长了、增加了。这些延长的、增加的寿命,神也分毫不少地算在这人的生死簿上,使他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了、增加了。

1、杀人性命:杀死有性命的东西,使活生生的动植物,丧失宝贵的生命。
2
、夺人生机:剥夺别人赖以维生的机会或工作。
3
、断人生路:使人或动物无路可走,而陷入死亡,如塞蚂蚁穴等。或买卖杀价,使人血本无归,无法养家活口。
4
、逼人走上绝路:或言语,或肢体行为,使人受刺激或严重伤害,而活不下去。
5
、抢人生意;买卖时,不择手段,或争或抢,使别人之生意,落入自己手里。
6
、窃占救济金:服务公职,窃占救济苦难之公款,使等待救济的人,失去救济。

缴过天课的钱,才能买到平安。所谓天课,是把自己所赚的钱,捐出十分之一来帮助别人,或救济贫病苦难。只有缴过天课的钱,才叫做钱,才能用来购物、置产、或生活,也才会有真正的平安和真正的幸福。譬如:买房屋、搭车船飞机、购交通工具等等,都不宜忘记应缴之天课,这是平安的最佳保险。若亏欠天课,必有天谴,这是无法逆料的祸源,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句话:您施舍过一万,才有资格买十万的房屋。您施舍过一千,才有资格花一万。这种钱没有副作用,也没有后遗症。
    您有痛苦吗?您是否漏了平安的天课?想补破网吗?治标是天课,治本也是天课。

本文节选自南怀瑾老师推荐的奇书《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网址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幸福很近怎样学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