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2000年才开始中国大力发展军事事现代化!发展到现在这样是不是说明中国是个优秀的国家?

习主席指出,“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领导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这一重要论述,鲜明指出了我军建设的瓶颈和短板,充分体现出习主席宏阔高远的战略视野和锐意强军的使命意识,为推动强军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刻理解“两个差距”、“两个不够”论述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代,各种风险挑战增多。“两个差距”、“两个不够”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全局上深刻揭示了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了强军兴军的实现途径。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是贯彻强军目标、建设强大军队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深思而警醒,奋发而有为,加快推进强军目标的贯彻落实。

我国正处于由新兴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的崛起阶段,以美、日为首的国际势力不断对我实施封堵扼制,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后持续强化其军事存在;日本高调宣称打响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触及我底线;一些周边国家也屡屡挑起事端,未来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严重存在,我国安全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面对严峻威胁挑战,必须把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的问题摆在最紧要最突出位置,切实提高我军能打仗、打胜仗能力,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发挥决定性作用。“两个差距”、“两个不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水平。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加速发展,各主要国家都在加紧推进军事变革,美军在总结反思近几场局部战争经验教训基础上推动“二次转型”,俄罗斯围绕建设“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军队深入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也不断采取新的重大军事举措。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现代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信息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编制体制还不够合理,训练实战化水平还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两个差距”、“两个不够”的形成,直接关系到核心军事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各项工作中突出出来,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牵引带动强军目标贯彻落实,努力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努力掌握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对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历史性新要求,强军兴军的重任历史地落到我们肩上。实现强军目标,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确保军队能打仗、打胜仗。“两个差距”、“两个不够”深刻反映出我军战备状态、准备质量、实战水平和能力素质上的不足。军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我军30多年没有经历战争,战略战术、实战水平、装备建设和人才队伍等都未经过实战检验,尤其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两个差距”、“两个不够”的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面前,解决不好,部队战斗力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打赢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因此,要紧紧扭住“两个差距”、“两个不够”这个有力抓手,把各项准备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和突发性事件,确保党中央一声令下,能断然出手,决战决胜。    

坚持在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上用功着力,推动强军目标深入贯彻落实

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问题,是贯穿强军兴军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真抓实干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在“缩小两个差距”、“提升两个能力”中推动强军目标贯彻落实。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的问题,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决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要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认真开展“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特别是要针对敌对势力妄图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的政治图谋和青年官兵“三个缺乏”的现实问题,积极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进攻仗,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的信赖,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要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培养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意志。深化作战问题研究,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清楚,完善管用实用的作战方案体系。把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摆在战略位置,优化武器装备的体系结构,增强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努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把端正训风演风考风突出出来,切实纠正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消极保安全的现象。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为强军兴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说到底是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不够。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抓紧培养与强军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使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跃升。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习主席“两个坚持”、“三个导向”、“四个严格”、“五个反对”的要求,把政治上忠诚可靠和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干部用起来,把优秀人才用在关键岗位上,做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人尽其才。要把领导干部队伍搞坚强,引导他们牢记“三个为念”,以提高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五个素养”,在实现强军目标中负起责任、敢于担当,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实现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问题,必须把重心放在基层,把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贯穿到抓建基层的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夯实部队战斗力基础。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三个能力”,解决好组织功能弱化、制度落实虚化、党员意识淡化的问题,使之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真正关心关爱官兵,始终把官兵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关注官兵的成长进步,主动提供舞台、创造条件,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风建设是事关军队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解决“两个差距”、“两个不够”,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重点,以优良作风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要高标准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以锲而不舍的韧劲,猛药治疴的力度,持续深入抓好“四风”问题的解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好形象,把说的和做的真正一致起来,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真正一致起来,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大力加强基层风气建设,继承发扬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增强基层干部和骨干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的意识和能力,巩固发展我军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建立能够赴汤蹈火、同生共死的战友情谊。

(作者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 

}
(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3-江苏省苏州市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习题“(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从1911~1913年。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两个时期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事件。第五、六阶段即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
(2)中国的现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四个阶段进展缓慢。具体原因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府的专制统治、列强的侵略等方面分析。
(3)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包括: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这说明民族的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主要考察你对“抗日战争”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相似的题目:

1938年3月毛泽东在对陕北公学学员讲话中指出:“即使日军占领了我国大部分土地,我们还有两个致敌人于死命的区域——内线和外线两个作战区域。内线是云、贵、川、湘,外线是日本占领的大片土地。日军得到了城市、大路的速决战,同时得到了乡村、小路的持久战,城市速决战它胜利,乡村持久战是我们胜利。”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 外线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C. 持久抗战和全民抗战是胜利的道路
  • D. 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被动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1分)
(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2分)
(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分)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3分)
(4) “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最符合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

“(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相似的习题。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今年4月,在中国海军建军69周年之际,中国的首艘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离开了它位于渤海港口城市大连的泊位,被拖船牵拉着离开港口,开始海试。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刚有点动静,美国、日本和印度就坐卧不宁了,”国内一家军事新闻网站兴奋地说,中国认为这三个国家是其主要的对手。

不久以前,人们会认为这种吹嘘是一支二流军事力量的虚张声势,不屑一提。现在不再如此。

中国以建设海军和导弹部队为重点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已经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美国及其盟国才刚刚开始领会这种改变意味着什么。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火力的能力还落后于美国,但中国现在可以在对自己最重要的区域——台湾周边的海域、以及有争议的南海——挑战美国的军事霸权。

这意味着,太平洋越来越多的部分再次陷入争夺之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以来,美国在太平洋的行动一直没有受到过挑战,中国的军舰和飞机经常在那里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军舰和飞机打照面。

据密切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官员和分析人士说,中国要想在这些海域占上风,不需要有能够彻底击败美国的军事力量,只需要有足够的军力,使得在该地区进行任何可能的军事干预,代价都高到让华盛顿不敢考虑的程度。

为了做到这点,中国一直在发展“反介入”能力,用雷达、卫星和导弹压制美国强大的航空母舰打击群所享有的决定性优势。中国还在迅速扩大自己的海军力量,目标是建设一支“蓝水”海军,让中国能够在沿海水域以外捍卫自己日益增长的利益。许多分析师表示北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中国现在有能力,在除了与美国开战之外的任何情况下,控制南海,”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新任指挥官菲利普·S·戴维森海军上将(Adm. Philip S. Davidson)在今年3月参议院批准其提名的过程中提交的书面陈述承认。

他把中国描述为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中国不是靠以武器对武器的火力匹配,而是通过建设关键性的“不对称能力”,包括用反舰导弹和在潜艇战中的能力,来赶超美国。“不能保证美国在一场与中国的未来冲突中能获胜,”他总结道。

去年,中国的海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拥有比美国还多的军舰和潜艇,并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建造新的军舰。尽管美国舰队仍从质上面来看更厉害,但中国的海军覆盖面更大。

“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北京今年4月在中国南部的海南岛出席海上阅兵时宣布。阅兵后,海军进行了一次有48艘船舰和潜艇参加的军事演习。中国的国防部说,那次演习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就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同时,中国的军舰和飞机也在加快在日本、台湾岛以及南海诸群岛附近水域中的行动步伐,中国不顾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反对,称对南海中的岛屿、浅滩和暗礁享有主权。

今年5月,当两艘美国军舰——“希金斯号”(Higgins)驱逐舰和“安提坦号”(Antietam)巡洋舰——在有争议的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中国称西沙群岛——译注)附近几英里范围内航行时,中国的船只快速赶来,对后来被北京方面谴责有“挑衅行为”的美国军舰驶入表示挑战。今年4月,三艘澳大利亚军舰从南海驶过时,中国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

仅三年前在白宫玫瑰园里,北京曾站在奥巴马总统身边承诺,中国不会把在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s,中国称南沙群岛。——译注)南部的人工岛屿军事化。中国官员已在那之后承认在这些人工岛上部署了导弹,但辩称,因为美国“入侵”中国水域,部署导弹是必要的。

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访问北京时,北京直截了当地警告他,中国不会放弃“一寸”属于自己的领土。

中国的海军扩张始于2000年,2013年后加快了步伐。引人注目地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向了海军以及空军和战略火箭部队,同时清除了被指控腐败的指挥官,并裁减传统的地面部队。

为了腾出资源来建设一支更加现代的战斗部队,作为中国革命以来基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实际上已经在规模上有所削减。自2015年以来,陆军已经削减30万士兵与军官,将全军规模减至200万人,相比之下美国的军队规模为140万。

中国武装部队各军种在火力和经验方面都不及美国,但中国已经在非对称武器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削弱了美国的优势。其中一个重点是美国军事规划者所说的A2/AD(anti-access/area denial),即“反介入/区域拒止”,中国人称之为“反干预”。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高速弹道导弹库,这种导弹是为打击移动的船只设计的。最新版本是东风-21D,2016年还加入了东风-26,由于能够在美国舰队中最强大的军舰接近中国之前就对之构成威胁,它们被俗称为“航母杀手”。

东风-26型导弹是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去年在渤海进行了测试,据五角大楼本月发布的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最新报告,这种导弹的射程将使其能够威胁到远在关岛的舰船和基地。它几乎无法探测和拦截,通过中国越来越精良的雷达和卫星网络,对移动目标实施打击。

中国在今年4月宣布已列装东风-26。国家电视台曾展示了装载22枚该型导弹的发射器,但具体部署数量未知。据称驻扎在中国中部河南省的一个旅配备了这种武器。

这种导弹对美国指挥官来说是一个格外大的挑战,因为任何压制它们的行动,都需要深入中国领土展开攻击,那将导致态势严重升级。

美国国会研究办公室(Congressional Research Office)今年5月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美国海军以前从未面临过这样的威胁,还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导弹“改变了游戏规则”。

今年在南海部署的导弹已成为这些“航母杀手”的补充。南海部署的导弹包括新的鹰击-12反舰导弹,菲律宾和越南之间的大部分海域都在其射程之内。

虽然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似乎不可想象,但据《军事战略科学》杂志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国军方正在为“一场来自海上的有限军事冲突”做准备。

“我们需要为之准备的战争,尤其鉴于核威慑力的背景,是一个大规模高度集中的海上局部战争,”论文说。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分析师莱尔·莫里斯(Lyle Morris)说,中国在有争议的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部署导弹,“将极大地改变美国军队(在整个亚太地区)的行动方式。”

他还说,美国最好的对策是,“找到”在这些导弹射程之外部署舰队的“新的、有创意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些弹道导弹的射程较长,对美国海军可能在亚洲面临的“大多数紧急情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4月份首次试航的是中国的第二艘航空母舰,但却是第一艘国产的航空母舰。这是旨在推动中国进入一流军事大国的现代化项目的最突出表现。只有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的美国有一艘以上的在役航母。

第三艘中国航母正在上海附近的一个港口建造。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最终将建造五到六艘航母。

传统上专注于击退陆上侵略的中国军队,现在正越来越多地将力量投射到世界上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蓝水”,以保护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和外交利益。

航空母舰吸引了最多的关注,但中国的海军扩张远不仅限于此。中国海军——其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仅在过去十年中就建造了100多艘战舰和潜艇,比大多数国家的全部海军舰船还多。

去年,中国还推出了第一艘新型重型巡洋舰——或称“超级驱逐舰”——根据美国海军情报局的说法,这种军舰“在许多方面与大多数现代西方战舰旗鼓相当。”据官方媒体报道,还有两艘在7月于大连干船坞下水。

去年,中国共有317艘战舰和潜艇在役,而美国海军有283艘,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美国舰队在开放海域还未曾遇到过敌手。

与在冷战军备竞赛中耗尽了金库的苏联不同,中国的军费开支在其经济增长中的比例是可控的。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估计,北京的国防预算为2280亿美元,在美国的6100亿美元之后,排在世界第二位。

中国关注海权和“区域拒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5年和1996年被许多中国人视为羞辱的事件。当时台湾举行第一次民主选举,中国大陆向该岛附近发射导弹,促使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派遣两艘航空母舰来到该地区。

“我们回避海洋,把海洋当成天朝上国的护城河与嬉戏玩闹的小池塘,”海军分析师陈国强最近在海军的官方报纸上写道。“不但丢掉了所有的海上优势,就连本土也成为列强竞食的“腐肉”,最后甚至连走向海洋的自信和勇气也丢掉了。”

从那以后,中国的海军建设十分惊人。1995年,中国只有三艘潜艇。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上月的一份报告,它现在有将近60艘潜艇,并计划扩大到近80艘。

正如在民用经济中一样,中国购买或吸收了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技术。它的大部分军事装备都来源于苏联,或以陈旧的苏联设计为蓝本,但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每一次新的生产浪潮,中国都在部署更先进的军事能力。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最初是苏联于1988年下水的,三年后苏联崩溃时,它被丢在一边生锈。新独立的乌克兰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它出售给一名中国投资者,该投资者声称将把它改建成一个浮动赌场,然而他其实是代表北京行事,北京对该航空母舰进行翻新后,命名为辽宁号。

目前尚未命名的第二艘航母主要是基于辽宁舰的设计,但据报道,它配备了更先进的科技。今年2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披露,该公司已经有了打造核动力航母的计划,这种航母的续航能力远超需要中途加油的航母。

中国的军队已经遭遇到一些发展初期的问题,为北京誓言要消灭的腐败所困,并且缺乏实战经验。作为作战力量,它尚未接受过实战的检验。

1月,当中国海军最先进的潜艇之一靠近日本称之为尖阁诸岛(Senkaku)、中国称之为钓鱼岛的岛屿时,因为被发现而尴尬不已。攻击型潜艇永远都不该被探测到。

第二艘航母似乎也不太顺利。它的首次海上试航4月就宣布了,但被推迟,原因不明。5月的试航开始没多久,据新华社报道,中船重工的总经理由于“严重违纪违法”而遭到调查。新华社没有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中国的军事进步还是让北京备受鼓舞。

今年夏天,在辽宁舰与其他六艘军舰穿过分隔日本琉球群岛的宫古海峡,并且在太平洋执行了首个飞行任务后,官方媒体宣布辽宁舰“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辽宁舰战斗群现在会定期绕台湾航行。中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是如此。

中国的新型歼-20隐形战斗机5月在海上进行了首次训练任务,轰-6战略轰炸机则首次降落在了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从那里的机场或从斯普拉特利群岛的机场,这些轰炸机能打击整个东南亚。

五角大楼近期的报告指出,部署在太平洋的轰-6轰炸机,旨在展示能够打击美国在日本、韩国军事基地的能力,最远还能打至关岛。

“在美国看来,这是竞争,”北京的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分析人士李杰表示。“中国只是在保护自己在太平洋的权利和利益。”

而中国的利益正在扩大。

2017年,中国在非洲之角吉布提建造了首个海外军事基地,表示该基地将用于支持其参与多国反海盗巡逻,将海盗赶离索马里的行动。

它现在似乎正计划将印度洋各港口和基地形成一个可供自己使用的网络。根据华盛顿一家名为C4ADS的研究机构的新报告,尽管表面看来它们都是商业用途,但这些项目为一连串加油、补给安排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安排将“为北京的远程海军作战提供便利”。

“比如,他们很快就能将一中队的舰船派遣至某处,例如非洲,并且拥有所有能够大举登陆以保护中国资产的能力,”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专家瓦西里·卡申(Vassily Kashin)表示。

2015年,当也门内战在南部港口城市亚丁爆发时,中国战舰从也门将629名中国人和279名外国人撤离后,这一需求变得非常明显。

其中一艘护卫舰“临沂号”被展现在了爱国大片《红海行动》中。

“中国人将会更多地参与进来,”卡申表示,“每个人都必须要习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力发展军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