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无一例外的,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大气、深刻,多年之后依然闪耀着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如同黑夜踽踽独行的人们手中的火炬,指引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开山鼻祖,德鲁克以其思想与精神影响了一代有一代的人,成就了无数人的辉煌事业,至今,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每每提及,无不拍案叫绝。

迫不及待地翻阅此书,看完便觉有所得。此“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开始能够明确自己的未来道路方向。先入为主地对于管理自有一番理论,只是在读过德鲁克的著作后,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充实,更多的是改变。满足感穿透自己的心胸、深深震撼自己的心灵。

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在书中,德鲁克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务实。行文挥挥洒洒却不游离主旨,简而言之即: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

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在组织中的中心地位,决定了管理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领导的责任不是对人的控制,而是激励人,使工作人员有成就,应该将蕴藏在员工内部的力量和才智挖掘出来,并使之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德鲁克的管理人文观中,组织的中心是人,组织的宗旨是发挥人的能力和优点,组织的目的在于对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在组织内部是促使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在外则是对整个社会的义务。因此,管理决不仅仅是做交易的手段,它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不可能与人同人之间的关心和情感,与人的追求和信念相割裂,管理必然同人对自由和理想、同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联系在一起。

德鲁克在文中这样说道:“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的工作效益,取决于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在当今社会和组织中,人们日渐依赖知识进行工作,而不是依赖技术。知识有一个不同于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变化相当缓慢;而知识则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识可以取代旧知识,使旧知识变得陈腐,而且这种更新的速度极快。假如一个知识型员工3到4年没有回学校继续深造的话,他就会被时代淘汰

知识总在更新,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是身处高科技行业之中,这种“新人笑旧人哭”的感觉会更加强烈。解决方法也很容易想到,就是不断升级知识,通过持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

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不是问题,选择要获取什么知识才是问题。

员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来选择获取什么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企业根据企业的目标,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指导员工更有效地“自我改造”。

知识是宝库,也是迷宫。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就像南巡的大雁,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率性而为,就是一群无头苍蝇,累得精疲力竭,还是找不到方向。 说到这里想到了我国目前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像一些老师所说的,我们国家还没出现一个象样的管理大师,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国家企业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吧。很多理论都是从西方那边“引进”的,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的管理者,中国有许多成功的管理者,但是没有一个伟大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注重的是管理的具体方法,而没有重视管理思想在整个企业中的凝聚,而伟大的管理者是让他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慢慢沉淀,算是一种企业文化,但又区别于企业文化,它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我个人认为,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沉淀。方法是随时可以改变的,可思想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可以转变的。具有管理思想的沉淀,方法是可以随时凭借我们的探索制定出来的。伟大的企业,是要有伟大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来支撑的,它是企业的基石,它是企业一切的浓缩。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时,而且延伸到了未来。

从德鲁克的管理著作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业中去。

}
我们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起码得管理自己。同时又都是经理,经营着自己的一生。然而结果却不仅与我们的愿望和投入的心血有关,也与我们能否清晰地洞察世界,透彻地理解人生有关,还与我们是否精通经营之道,掌握经营方法有关。但是,同样是管理者,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彼得.鲁克先生指出:“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可是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他们耿耿于怀的是:所服务的组织和上司是否亏待了他们,是否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抱怨自己没有职权,结果是做事没有效果。”这段话我们回味一下,很有现实意义,我有如下体会,愿与各位网友讨论:
我经常接触会计同行,听到很多人在抱怨,特别是由国有企业转制到私有企业打工的会计,很怀念计划经济年代,当时我们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批条子,报销单据、办一些个人私事,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主人翁的感觉。同时学习、深造的机会也很多,难怪有的会计说,现在我还在吃老本,对新政策、新文件学习的很少。但是时代前进了,我们的身份变了,过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面对现实。现在是老板和打工者的关系,老板以正当的资本,用自己的智慧来投资某一项产业,并安排我们这些打工者负责一些事务,给我们酬劳。我们应当抱有充分的真诚和勤勉。不能心存嫉妒和猜疑的心理,老板以自己的资本,来购买我们的劳动。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来取得老板的财物,这是社会分工的基本原理,并且对双方也都是有利的法则。
我们会计人员,由于岗位不同,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老板,有的老板文化水平不高,但有胆量和心计。我们虽然文化比他高,凡事却得听他的。有的老板对我们缺少保护和爱抚,甚至很苛刻,我们有时自尊心和体面受到影响,轻者忍耐,重者离开。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把握好做事的分寸。我们生活离不开钱,但是不能眼睛盯在钱上。我们不能分享经营成果,是因为我们没有承担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我们没有资本的投入和倾注大的精力,不可能有大的回报。不能只想索取,不想为企业贡献。不能总挑老板的毛病,要从我们自身上找原因。我们要提高生存的本领,就得踏踏实实的工作。如果跳不出这个圈子,还整天怨天怨人,对自己不公,是不会有出息的,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很不利,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我们的工作是否到位。有句古语说得好:“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我们会计属于技术人员,是知识工作者,这无可厚非。彼得.德鲁克说:“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尤其应该重视贡献”。他接着说:“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一位专业人员。原则上,只有当他掌握了了某种专门知识后,他的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也就是说,他必须有所专长。但是,所谓专长,本身就是片面的、孤立的。一个专业人员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成果”。我们越领会,越觉得道理深刻,好像是针对我们会计人员说的。
我们怎样才能掌握专门知识,发挥自己的专长呢?首先,不能放松学习,我们所接触的业务技术性强,政策变化快,如果不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难以胜任工作。正如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同志在介绍工作经验时说,我之所以业务知识和政策掌握得好,没有诀窍,只有一条,就是不放松学习,紧跟政策变化。我如果两年不学习,就彻底落伍了。其次,要深入现场和工作实际。“这些人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让别人能了解自己”。“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管理者,换句话说,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是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他们会向机构内部人员(包括他们的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便于你为机构做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我们自身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本领,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知识工作者必须专精于他的本行,必须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素质负责”。用自己的学识为企业增值和发展服务。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善于“智者,当借力而行”。

我们会计人员离不开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离不开领导和员工的工作配合和支持,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彼得.德鲁克列举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斯隆的高级主管之一的杜瑞斯特。他们三人都有一项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能诚恳待人,令人乐于亲近。他们三人待人的方式虽各有不同,但都把人际关系建立在‘贡献’的基础上。他们能与人密切合作,凡事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他们的行为具有感召力。

有效的人际关系着眼于贡献,强调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和培养他人四项基本要求。沟通不是单向的,沟通是平等的。“上级对下属越想说得严厉,下属就越听不就去。下属要听的是自己想听的,而不是对方所说的”。横向沟通则促进团队合作。自我发展要确定目标和标准,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就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反之,如果对自己要求的很高,他们就一定能成长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功夫也不见得比那些没出息的人更多”。一个人的能力再大,必定是有限的,我们只有融入到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作为管理者,注重的是贡献和实效,还要视野开阔,“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和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不满足现状,追求卓越,我们会计人员任重而道远。

该贴已经同步到 [ 本帖最后由

}

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断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