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没那么喜欢看动画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动漫,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没血没肉的人。和动画片的区别在哪里?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42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25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们的童年,那些带给我们欢笑的动漫,大家都还记得吗?我们的童年,那些带给我们欢笑的动漫,大家都还记得吗?新民众惠游百家号小编现在想在这里问一下,都有谁小时候趴在电视机前,大晚上都不去睡觉,被妈妈训斥去睡觉的时候。因为想多看一集动画片,每天放学回家都早早的写完家庭作业,每次考试都往特别好了的考,因为妈妈之前说,只要你考试考到100分,才能奖励你看电视的时间。所以那些看动画片的日子应该是很开心的吧。不知道你们从小到大最喜欢什么动画片,小编感觉黑猫警长对我的印象特别深,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画片。小时候有特别多的小伙伴,每次都是想约一个时间点去某一家的人里面去看动画片,等到特别晚了,等爸妈妈去找,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回家。应该是那时候真的钻到动画片里去了吧,现在在家的时候也经常自己看动画片,不知道是想找回当年那个时候的感觉,还是想问顾一下他的故事情节。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对于动画片的理解也越来越不一样。不知道大家对于小时候热播的喜羊羊有什么想法,在剧中,作为一个食物应该是羊肉的狼,但是这只狼去从第一集到最后一直没有吃到过羊肉。那部动画片就讲述了他哦,一群羊之间的故事,他们斗志斗勇,一直在提防着对方,中间发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故事,羊村里有发明家,弄出来很多高科技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不知道看到这部动画片儿的小朋友,自己喜不喜欢懒羊羊。其实说实话,小编小时候接触这部动画片的时候,特别崇拜喜羊羊十分聪明,因为懒羊羊什么事情都不干儿不怎么喜欢他。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因为狼吃羊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喜羊羊一次一次的搞破坏,难免让很多观众有点看不顺眼他。小编之前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其实懒羊羊羊村里最富的一只一羊,因为他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但是每天都有零食吃,她不像其他的羊,一不小心被别的狼给抓走,还要自己想办法逃出来。但是懒羊羊不同,他每次被狼抓走总有很多羊去救他,感觉像是抓了一大只队伍的特别重要的一个人一样。并且灰太狼以后的儿子小灰灰,和懒羊羊的关系,他们两个是最好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巴结,小编感觉,也是因为喜欢吧。特别羡慕懒羊羊那种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但是每天都有零食吃的人,什么事情都不想,但是不会遇到危险。因为喜羊羊那部动画片火了很久,所以应该有很多人都特别同情那一只狼吧,身为一只狼,因为斗志斗勇斗不过还没有吃到过羊肉。但是不得不说,即使他的事业不怎么顺利,但是她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特别好,她对待他的老婆红太狼的感情是我们所感受不到的,他在周围家庭中倾尽了一个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责任,他对待他的老婆儿子,每当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自己会急得不知所措,但是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并没有这么着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上火起来的那句,要嫁就嫁灰太狼。因为这部动画片有太多的不适合小孩子们看的情节,现在已经没停止播出了,但是这是我们之前的童年,是我们之前特别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是之前带给我们很多欢乐的片子。他陪伴着我们的长大,同样也教会许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互帮互助的道理。葫芦娃应该也是之前我们那时候特别火的一部动画片吧,葫芦娃与蛇精之焰的大作战,又有多少人当时看的特别震撼,因为不想让他们更加祸害其他人,因为自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想把那种爱传递下去。他们的爷爷把他们从一个大深山里拿回来了种子,然后特别用心的呵护他们。直到他们长大,每天和他们聊天,浇水,这些人都懂得爷爷的用心良苦,并且经常在一块儿谈心。他们是七个葫芦,每个葫芦成熟的时间都不一样,一个成熟了便会破土而出,出来一个葫芦娃。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本领,他们七兄弟有特别深厚的友情,因为他们不想辜负,爷爷对他自己的期望。在他们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射精已经把自己的爷爷给抓走了,因为一定誓死保护他们,所以他们。一定要救出自己的爷爷,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本领去闯一下那个蛇精洞,看一下有什么方法救出自己的爷爷。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压力特别的大,并且下面还有很多的小兵小将用来对付他们。所以一个一个的去送,到最后,蛇精把最后没有出来的七弟八弟给抓走了,灌输他们黑暗的思想。他们开始反目成仇,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七个孩子就这么的变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想要他们和好,最后用了一个别人给的小东西丢尽了他们那个炼丹炉里。最后七兄弟心合一,有着所有人的力量,最后把那两个妖怪逼得没有路可以走,变成一座山,把它们压在下面,但是可惜的是自己的爷爷就这样离开了自己。但是他走的并不孤单,有很多人陪她一块儿,还有自己的最初的心意。这些动画片其实教给我们的有很多,自己小时候只是那么看个热闹,但是长大了之后再回想之前的事情,感觉和之前的想法有点不一样。其实动画片里传授的东西有特别多,到底自己想没想明白,最后根据自己特别用心的去体会。用一个孩子的心还有用一个成熟的一个大人的心,这两种体会的东西是有点不一样的。他们虽然现在没有那么火热的播出,但是当时我们小的时候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特别开心的回忆,并且那是我们想要关注的一种力量。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民众惠游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新民晚报》专刊部主编有趣、有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动画片”迷的宝宝怎么治?专家告诉你危害及解决方法!
(本文中的电视泛指电视、手机、IPAD等一切电子产品)
现在电子科技这么发达,很多宝宝喜欢看电视、玩Ipad、玩手机,宝妈宝爸为了省事儿得到片刻安宁,也放任宝宝去玩去看,这样真的是对宝宝好吗?
宝宝过早看电视的危害:
1)伤眼睛。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电脑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
2)对大脑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看电视不同于看书,后者可以促进发育,提高儿童的分析思考能力。而看电视是被动接受的行为,不仅影响视力还会阻碍孩子体会真实世界,限制其想象力。
3)影响生长发育。“晚上11点以后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如果长时间看电视,就会影响生长发育。”褪黑素和睡眠质量紧密相关,众所周知,婴幼儿是在睡眠中长个,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看电视时间越长的婴幼儿就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和焦躁不安的问题,而且更容易思想混乱。此外,长期以电视为伴的孩子性格会比较容易孤僻,甚至患上“电视机孤独症”。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看电视呢?
一般来说,建议2岁远离电视,之后开始看电视的正确引导等。
有的妈妈会发现,为什么有的孩子看了电视,语言表达实现了完美逆袭,词汇量飙升;不仅学到了动画片里倡导的好礼貌、好习惯;还学会了自控和自律。
而有的孩子只学会了打打杀杀;脾气和修养一点没见长;不仅没学会自律,反而学会了沉迷?
爸爸妈妈们在问孩子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下面这3点?
1、有没有帮孩子筛选优质的动画资源
元旦去拜访导师,遇见他4岁的小孙子,小小的年纪居然对众多海洋生物如数家珍?
梭鱼、水滴鱼、皇带鱼…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深深被碾压,一问才知道,大部分都是从英国BBC动画片《海底小纵队》里学到的。
一个动画片,比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真正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了解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世界。
英国的早教片《天线宝宝》,前期教育和心理学家的研发成本要远远高于后期的动画制作成本。
但反观国内很多动画片,并不是真正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不过是成人世界改编的“动画版”。
比如《某熊》、《某羊》,它丰富不了宝宝的认知,甚至连树立榜样的力量都做不到。
除此之外,对于刚接触电视的宝宝来说,真正适宜的动画片,最好是有丰富的衍生产品。
比如粉红猪小妹、爱探险的朵拉,除了动画片之外,还衍生出很多绘本以及配套玩具。
这样就把动画里的角色延伸至了现实生活,尤其是绘本,电视没看够,可以继续看绘本。
有了这些延伸,动画的主角才会真的成为孩子的朋友。有了这些精神寄托,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沉迷电视。
2、你是不是只把动画片当哄孩子的工具
那日孩子姥姥跟她一位老朋友交流带孙儿心得。
她的朋友非常骄傲的说,我们家那小孙子可精了,才三岁就会自己打开手机找到《熊出没》。
临睡觉都不用哄,老俩自顾自的睡,孩子自己拿着手机看,看够了自己一关就睡了。
语气里都是掩不住的自豪与得意。
把电视当做哄孩子的工具,是真心好使啊。
但是电视的一大弊端就是单向输入,如果只是接受单方面的输入,很多东西就会看完即止。
对于两岁之后的孩子,家长要帮他把从电视里学到的东西,与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完成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转换。
我家娃儿看了一年动画片,还是
只看“朵拉”和“迪亚哥”这两部。
起初我们是跟她一起看,遇到看不懂的就帮她讲解,比如迪亚哥救援的很多工具:充气小船、滑翔翼、救难绳索,到底为何物,如何使用。
看完之后在生活中遇到动画片里类似的环境会帮她联想。比如看见小表弟了,想想朵拉是怎么照顾弟弟妹妹的?
一年了,她已熟悉了动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动物以及情节,不再需要我们帮忙。
看电视之余,她就自己演绎。
某天她会是迪亚哥,今天遇上麻烦的小动物是北极熊,( 我家阳台没地暖很冷,她就会把一个熊玩偶放在那里),自己解释:“这里很冷很冷,北极熊就住在很冷的地方哦。Oh,no! 糟糕,冰面破裂了,北极熊的冰块要飘到温暖的海域去啦,我要用救难绳索(一根破绳子)去帮助它。”
某天她也可能是朵拉,想过桥,遇到了难缠的grumpy小矮人,她先央求,拜托拜托让我过桥吧,我有很重要的事,小矮人也许依然不同意,那就唱支歌给它听吧?
这就是完成了电视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让生活与电视完成对接。
作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那些学过以后能用到的东西,才会越来越清晰。
那些人际相处之道、职场处事指南,只有从别处实践过,才能成为自己的经验。
只能止步于眼前的,再好,慢慢也会淡忘。
3、你家的电视机孩子是不是有特权
我看过很多的家庭,电视机完全成了小朋友的私有财产,孩子成了对电视节目唯一有话语权的人,看什么全是他说了算,别人只能靠边站。
还有的家庭,孩子在电视机上看,爸爸妈妈争不过,只能各自窝在角落用手机看。
好不热闹!
这样霸道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越来越熊?
如果一个家庭能温暖如春,一定是因为它能让每个人如沐春风,能够公平的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
一味迁就孩子,他必然不能学会感恩。
要和孩子耐心商量遥控器的分配问题。这恰恰是培养好习惯、练习自律能力,最适合的地方。
1)对于孩子看电视过多的行为,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批评
表扬可以使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评又可以适当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使儿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负疚,从而改正错误。但是,家长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方法,不能靠打骂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后果报复”,即如果孩子电视看得过多,家长可以禁止或减少他们看电视,以此来矫正他们孤独、不与人交流等性格缺陷。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多为孩子提供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的机会。
2)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是不明智也不可能的
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着电视,并利用这种机会与孩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为孩子提供了与人交流、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当然,家长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看电视,但我想,只要您能隔叁差五地抽点儿时间陪孩子看电视,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利用用餐、睡前时间和孩子多交谈
尤其要和孩子谈谈电视节目。患有电视孤独症的孩子,注意力几乎都在电视上,这是家长打开孩子的话闸子”的主要契机。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来与之交谈,以避免他们因看多了电视而影响语言的发展,使孩子不致于患有自言自语、语言单调等疾病。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使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4)给孩子更多样化的陪伴
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就打开电视机,借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推给电视去代管”,使两代人之间出现情感距离,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精戏、散步、逛公园,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明白:除了电视,世界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5)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每天都迷在电视上,要看到“再见”为止,很难想象孩子能经得住诱惑。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也改变了新媒体在婴幼儿生活中的作用,让现在的宝宝杜绝电子产品,几乎不可能。
这大概也许就是美国儿科学会放宽观看视频的年龄限制的原因。但同时也必须指出,引入电视,可以,但是,家长绝不能置身事外,反而还要倾情投入。
动画片从来不是洪水猛兽,无论是从提高宝宝认知、培养行为习惯,还是提升教养方面,它都可以有重大意义。
只看你,会不会用这把双刃剑。
注: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懂事”和“乖” 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
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
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乖”意味着
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
我直截了当的说:“与其说你的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
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越“乖”的孩子
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毛豆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但我会合理表达我的不满,从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
因为我们并不因为毛豆“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
我会支持毛豆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越“乖”的孩子
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期望我们“考公务员,拿铁饭碗”或者“进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做了公务员的人,过着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气的同学,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只有那些去中关村摆地摊、折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让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不是个褒义词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真不是个褒义词。
最本质的一点:这个时代是“后喻时代”: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不断向后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听父辈的话。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
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中国父母的“乖”,意味着用前人井底观天的人生经验,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测、未可知的人生。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长教训的我,终于让毛豆做了一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这天吃过晚饭,毛豆拿着一个堆砌得很奇怪的小车来给我看,本是车窗却堆到了尾巴上,车头却倒装在车身,姥姥一看就皱起了眉头,“车哪有长这样的。来,姥姥帮你按画册上的砌好。”毛豆才不肯听话,继续往车身上堆砌大人无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这车堆叠得算不上巧,毛豆也绝对不乖,可这辆看起来丑陋的小车,在这个创新以指数级变化的时代,一定能通往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
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