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苏联二战的PPSH—41能点射吗

枪火18,苏联PPSH41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二战中最佳枪火18,苏联PPSH41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二战中最佳呆萌男神百家号该枪结构简单,生产速度快,便于快速装备,而且使用的是7.62毫米×25托卡列夫手枪弹,便于控制,后坐力小,特有的71发弹匣,火力凶猛!苏军后期大量整团整团的装备,冲锋枪比较简单,不需要特殊的射击训练,适合新兵使用!关键问题是,在200米的距离内,该枪还打的很准,一般冲锋枪也就是100米,到150米几乎到极限了!所以我们看到一些资料,德国人也使用该枪,德国还开发了相关组件,更好后,可以使用德国9毫米弹药和MP40的弹匣!这个可能最能说明该枪的价值,AK突击步枪只是把有效设计距离放大到了400米,在城市应用场景中,波波沙的价值不低于AK!在近期的一些俄罗斯阅兵中,我们看到了一张图,一个士兵坐在了波波沙的弹鼓上,枪托着地当椅子坐,也说明了该枪的皮实!枪火系列不定期更新,请关注本号,可以浏览前期发布的枪火系列,谢谢关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呆萌男神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君可愿白衣饮茶清风瘦马再唱一曲六月雨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视频:看一看二战时期人见人怕的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
&gt尖端武器
视频介绍:
看一看二战时期人见人怕的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用最简单的方法研制出二战名枪:斯帕金PPSh-41冲锋枪
导读:PPSh41式7.62mm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汉译:波波沙冲锋枪 又名:人民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是二战名枪之一,它用于取代PPD系列冲锋枪。该枪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直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苏联军队对冲锋枪的需求始于日苏联红军装备委员会一份申请报告:“考虑到纳甘(Nagant)左轮手枪只是一种自卫武器,我们
PPSh41式7.62mm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汉译:波波沙冲锋枪 又名:人民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是二战名枪之一,它用于取代PPD系列冲锋枪。该枪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直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600多万支。苏联军队对冲锋枪的需求始于日苏联红军装备委员会一份申请报告:“考虑到纳甘(Nagant)左轮手枪只是一种自卫武器,我们认为向中下层指挥官提供一种冲锋枪是必须的。”于是,红军开始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武器。当时托卡列夫因设计TT-33手枪和SVT-38/40步枪而闻名,也是第一位认识到冲锋枪价值的前苏联武器设计专家。至1927年,他已有了设计图纸。其实从1920年代后期至1930年代早期,苏联著名的武器设计专家一直试图设计一种合适的冲锋枪。由于当时冲锋枪还处于发展早期,其军事使用价值人们还不很清楚。托卡列夫、普里鲁特斯基、科罗文、科里辛科恩和瓦西里捷格加廖夫(Vasiliy Degtyarev)等都在设计冲锋枪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尽管当时的试验各自暴露出一些缺点。1934年,狄格特亚耶夫为苏军设计出第一支堪称成功的冲锋枪。日,其设计被采用,称为M-毫米狄格特亚耶夫冲锋枪,或简称PPD-34。PPD中的D即为他名字的字首,而PP则为“Pistolet Puleinyot”即俄文“冲锋枪”的缩写。PPD-34的基本结构与德国的MP28II十分相似,运用自由后坐(自由枪机)原理,单发和连发火力的选择按钮位于扳机前方。枪管弹膛镀铬,以防腐蚀。子弹装在一个近乎垂直的弹鼓中,其上方有一段延伸体,用以装在枪上。弹鼓容量为71发,结构与芬兰的“苏奥米”系列十分相似。71发的大容量对士兵而言很方便,因为重新装弹的次数大大降低。但弹鼓本身有些缺点,如易吃土,供弹口部位易变形等。除弹鼓之外,另有一种弧形直列式弹匣,但比较罕见。可PPD-34并未被大量使用,从年间共生产67支。托卡列夫曾在日记中写道:“PPD从未受到很高的重视。”而后,1938年它的一种改进型又被采用,其基本结构除了散热的枪管护管外没有多大变化。虽然该枪于1939年退役,并被贮存起来,但在芬兰战役中仍有部分在使用。斯大林的大清洗清除了苏联许多著名干部,代之以一些忠实但对武器等缺乏了解的人。其中许多人希望废除冲锋枪而倾向于保留已老化的M1891型Mosin(Moisin是北美一种错误的拼写,始于上世纪初,延用至今)使用弹匣供弹的步枪。可与芬兰的冬季战争改变了所有这些看法,苏联步兵遭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俄罗斯承认此战损兵近80万)。在那场战争中,芬兰的苏米M1931冲锋枪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苏米中间,苏军发现了一种他们以前未见过的武器,与其刚刚退役的PPD极为相似。由此,PPD重新受到重视,进入部队服役,并进行大量生产。可PPD并不适合进行简单的大规模生产。当时,有一位新的武器设计专家通晓武器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他就是PPSh-41设计者斯帕金(Georgiy Semenaich Shpagin)。1897年斯帕金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一句非常喜爱的话:“要使某些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是非常简单的,但要使它变得简单将非常复杂。”至1940年,制造工艺在精密加工、铸造、热处理和冷淬等方面的快速进步使传统的生产方法得以废弃,运用一些新的生产工艺,当年9月斯帕金设计出一种新型冲锋枪。经过2个月的试验和与PPD的竞争,斯帕金设计的武器最终获胜。12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正式采用斯帕金冲锋枪,命名为“PPSh-41”。著名的PPSh-41冲锋枪的诞生距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仅有6个月。1942年初,苏联陆军测试认可后,PPSh-41开始大量生产。PPSh算是早期量产武器中相当成功的例子。因需求大,零件大多皆为钢板冲压成形,焊接及铆接的技术亦大量使用。只要把莫辛·纳甘步枪的枪管一分为二,即可得到两根PPSh-41枪管。除枪管之外,其主要零件可在汽车修理厂或锡厂由不熟练的劳动力使用非常简单的设备生产,使得更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投入其他更为精密的武器的生产。PPSh-41只分为87个零件,而PPD-40则分为95个零件。生产一把PPSh-41只需7.3个工时,而一把PPD-40则需要13.7个工时。虽然枪托部分采用旧式设计,可它仍是一支坚固可靠的好枪。伟大卫国战争中相比德军MP38/40冲锋枪,“波波莎”更适合在苏联的严寒条件下作战。东线德军不仅自己缴获、捡拾“波波莎”,还改造成使用德式9毫米手枪弹的MP41(r)冲锋枪。德国国防军亦印刷和分发如何使用缴获的PPSh的德语手册。但是同样应看到苏军也会捡拾MP-40使用,而且有的更偏爱后者一些因为背着它的担轻。实践证明,PPSh-41是一支出色的冲锋枪,它成为二战中主要的前苏联制式武器,二战结束以前,这些武器共生产超过600万支。苏联常常整团甚至整师装备此枪,使他们在近距离上取得无法比拟的火力优势。在世界的一些热点地区仍能看到它的身影。坚实可靠,射速900发/分,使用71发弹鼓,这是斯帕金发明该枪6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中型军械公司推出SR41仍十分受欢迎的真正原因。SR41是供对前苏式武器着迷的枪械爱好者的PPSh-41的半自动型。相比PPSh-41枪管长度,只是对其枪管进行了延长,而且这120.65毫米长的枪管延长部分露出于枪管护管的前方。枪管护管为3毫米厚的钢板冲压件,与AKM系列只有大约1毫米厚的机匣相比,显得厚实得多,通风和消焰孔也很吸引人。准星可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带护翼的表尺很简单,包括一个V形照门和两个表尺射程(分别为100米和200米)。机匣固定在红褐色枪托上。发射时,枪机处于闭膛位置而不是像PPSh-41的开膛待击。抛壳通过机匣上方的大型长方孔。拉机柄从机匣右侧突出,并可在前方或后方两个位置上锁住,这只要将拉机柄上方的保险销向里推人即可实现。扳机护圈非常大,内部不仅有扳机,还有保险扳把,PPSh-41上的快慢机在这里转变为保险机构。保险扳把位于扳机的正前方,向前推动时枪处于保险状态,向后扳动时表示可发射状态。扳机护圈前方是弹匣卡笋,其操作方式与AK-47类似。更换弹匣时,将其直接推入弹匣插入口,到适当位置就会锁定。SR41使用可装10发枪弹的弹匣,但PPSh-41的71发弹鼓和35发弹匣也适用。配用7.62毫米×25托卡列夫枪弹。手握SR41才使人真正体会到该枪受欢迎的原因,不由会使人想起M1卡宾枪,可SR41显得更为结实。抵肩部位很好,并不像AK-47枪托显得有些短。通过使枪稍向左倾斜,用左手也很容易操作。弹匣的装卸、固定都非常方便、快捷。保险看上去似乎不好使用,但操作起来前后扳动很快,且有效。作为单发武器,酷似FN FAL。射击效果非常类似于M1卡宾枪,抛壳非常有力,而且可很快进入射击状态或射击准备,几乎不后坐,枪口不跳起,发射几百发枪弹几乎不出故障。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志愿军使用的冲锋枪就是仿造“波波莎”冲锋枪的,名叫50式冲锋枪。(基本参数)口径:7.62mm;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理论射速:900rds/min;表尺射程:50~500m;有效射程:100~200m;射击方式:单/连发;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诰醒脸spmdzr百家号PPSh41式7.62mm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汉译:波波沙冲锋枪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PPD-40冲锋枪与PPD-1938冲锋枪。PPSh是一枝使用开放式枪机、反冲作用操作的可选射自动武器。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PPSh-41发射的是TT-33手枪使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是苏联标准手枪和冲锋枪使用的弹药。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装上71发可拆卸式弹鼓时则为5.3千克(11.68磅),并且能够以约1,000发/分钟的射速射击,射速与其他大多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用冲锋枪相比而言实在是非常高。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苏联PPsh41 波波沙冲锋枪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著名,苏军使用率最高的冲锋枪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诰醒脸spmdzr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愿意跟你分享生活中中滴滴点点!!!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六——苏联“波波沙”冲锋枪
文/大漠单骑&&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首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需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权再使用。
苏联波波沙冲锋枪——单凭外形就极具“明星”范,充斥着雄性荷尔蒙的喷薄张力,拥有流畅精准的黄金分割比例,彰显冷峻粗犷的视觉效果,浸染暴力美学的风格色彩(这里单指波波沙41式),不愧一代世界经典名枪。在苏俄关于二战的电影和图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苏联红军战士头戴钢盔、手持波波沙冲锋枪的镜头,这款辨识度极高的冲锋枪已然是苏军的象征符号。波波沙冲锋枪仅在二战期间就生产了600多万支,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不仅是苏联红军的主力装备,在战斗中波波沙冲锋枪更是以猛烈持续的火力让德寇闻风丧胆,被称为“赤色利剑”、“冲锋枪霸主”。
苏联波波沙41式冲锋枪诸元:口径7.62毫米(使用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容弹量71发弹鼓/35发弹匣,空枪重3.63公斤,全枪重71发弹鼓5.4公斤/35发弹匣4.31公斤,全枪长843毫米,枪管长269毫米,枪口初速488米/秒,理论射速90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米。
冲锋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催生的产物,呆萌的意大利人在1915年率先搞了个“帕洛沙”M1915冲锋枪,这奇葩双管枪除了耍耍宝不堪实用;还是严谨的德国人一出手就整出个引领世界的MP18冲锋枪,即“伯格曼”冲锋枪(在中国俗称“花机关”),在1918年8月雷姆斯战役中首次使用就一鸣惊人,之后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样本。可自大的苏俄对自己的莫辛·纳甘步枪情有独钟,对新生的冲锋枪不甚感冒,反应极其迟钝。直到1935年,苏联人好歹弄出了个PPD34冲锋枪,但此枪结构复杂,加工繁琐,造价高昂,到战争爆发时也仅生产了几万支,主要供苏联内务部队使用。
苏联轻视冲锋枪的恶果终于被自己吞下了,而且是吃了大亏。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骁勇的芬兰士兵几乎人手一支国产“索米”M1931式冲锋枪,脚踏滑雪板,身穿白色伪装衣,神出鬼没于白雪皑皑的密林深处,以密集的火力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这场代价高昂的战争使苏军伤亡超过60万人,这深深刺激了斯大林和苏军高层,从而决定尽快研制并大量装备新型冲锋枪。于是,苏联枪械设计师乔治·斯帕金就着手研制一款新型冲锋枪,这位大师曾有一句至理名言广为流传:“要使某些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是非常简单的,但要使它变得简单将非常复杂。”斯帕金的成功正是将之前复杂的冲锋枪变得简单起来,他设计的这款冲锋枪可以说是集各家之长的“混血儿”,从中可以看到德国“伯格曼”、芬兰“索米”、苏联PPD冲锋枪的身影,同时,又创新性地极大简化了枪械结构、零部件和加工工艺。1940年9月斯帕金研制出样枪,经参加选型竞争在12月被苏联国防委员会正式采用,新枪命名为“ППШ-41”,英文为“PPSh-41”,即“斯帕金冲锋手枪1941年型”的缩写,中文译为“波波沙41式冲锋枪”。
强烈刺激了苏联人的芬兰“索米”M-1931式冲锋枪,当时对波波沙冲锋枪设计的要求就是要超过这款芬兰制造。波波沙冲锋枪作为后起之秀,有鲜明的特长:一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装备。全枪只有87个零件,大部分零件都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工艺制成,极大减少了机床切削等工序,这一点也只有英国的司登冲锋枪能够超越,只是粗制滥造的司登冲锋枪故障率较高又易走火。二是可靠性好,故障率低。波波沙冲锋枪的机件坚固耐用,不惧泥沙尘土,尤其适应苏联的严寒气候,相比精致的德国MP-38/40冲锋枪在极寒气候中就容易发生卡壳。三是火力猛烈而持续。当时的各型冲锋枪一般理论射速在500发/分钟上下,弹匣容量30发左右,而波波沙冲锋枪的理论射速高达900发/分钟,又可使用71发弹鼓,子弹初速高侵彻力强,再加上波波沙的枪管带有散热筒,可保证长时间持续射击,近战中火力密集性和持续性超群。四是射击准确,后坐力小。斯帕金的天分充分体现在枪口设计上,看似简单却效果非凡,孔状散热筒比枪管口长出约40毫米,呈上长下短的斜角,可利用子弹发射气流有效抑制后坐力和枪口上跳,坚固的木质枪托使重心靠后也增加了射击稳定性,三发点射基本在一个极小圈内,这在冲锋枪中是难得的。五是易于训练和保养。波波沙冲锋枪采用结构简单的自由枪机、保险、单连发设定等装置,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分解保养也很容易掌握,新兵稍加训练就能学会使用和拆卸,由于苏军大量征招新兵,这一点也很重要。以上优势综合在一起,波波沙冲锋枪将其他各国的冲锋枪甩掉两条街,堪称二战期间最好的冲锋枪,没有之一。
波波沙冲锋枪诞生时距苏德战争爆发只有6个月,而新建配套加工机械和流水线也需要时间,仅生产出少量波波沙冲锋枪,苏军广大步兵手中依然是莫辛·纳甘手动步枪。1941年6月22日,强大的德军装甲兵团以“闪击战”向苏联发起突然进攻,刚经历“大清洗”的苏军仓促应战,溃败千里,损失了大量兵员和各种武器,包括军火仓库的储备。此时德军已装备MP38/40冲锋枪,近战中苏军再次吃到缺乏冲锋枪的苦头。因此,苏军一团糟的前线急需大量武器尤其是冲锋枪。关键时刻,波波沙冲锋枪“最简单的结构、最经济的工艺、最优良的火力”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苏联有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各个枪械兵工厂迅速以主要精力投入波波沙冲锋枪的生产。制造1支波波沙只需7.3个工时,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战争使苏联大部分青壮年男子上了前线,大量苏联妇女、老人进入兵工厂,成为波波沙的生产者。新枪以最高月产超过10万支的速度装备苏军,快速弥补了苏军轻武器短缺的问题,且波波沙冲锋枪并非应急充数之作,而是使用可靠威力巨大的近战杀器。
苏德战争前中期很多大战役是围绕城市展开的,著名的有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哈尔科夫战役等等;1944年苏军转入战略大反攻,解放了德军占领下的苏联西部,再横扫东欧诸国并杀入德国境内,这些地方的城市极为密集,德军及仆从军几乎是处处设防,苏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致命一击直指大都市柏林,苏德战争的终极之战又是围绕千塔之城布拉格市展开。这也就是说城市巷战几乎贯穿苏德战争的始终,尤以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的巷战规模最大,也最为惨烈,因为在战争中,楼房就是现成的工事和制高点。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无数城市巷战中大有用武之地的波波沙冲锋枪,充分展现了其近战“英雄”本色,成为步兵手中可信赖的“伙伴”。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波波沙冲锋枪与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并列成为苏军获得战斗胜利的三大法宝。
二战中不论是苏军还是德军,不论是城市作战还是开阔地带作战,都对堑壕工事的构筑极为重视,一次战役挖掘堑壕的总长度动辄几百上千公里,在斯大林格勒巷战的许多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残破的街区楼宇之间都构筑了堑壕,堑壕战可以说无时不刻在进行中。野战堑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由不断的拐角和大小掩体构成,进入堑壕内就是冲锋枪手和掷弹手的天下,在对战双方战斗经验值相近的情况下,德军士兵如果使用的是98K手动步枪,即使其大名鼎鼎,但与苏军波波沙冲锋枪交火却是胜算无几。
大量城市巷战、堑壕战也使苏军形成独特的使用冲锋枪手的编制规模,苏军的步兵连队一般都编有一个冲锋枪手排,并且还整营整团全部装备波波沙冲锋枪,成建制地投入到近战之中。当时专为冲锋枪手制作的帆布单兵装具可放入1个弹鼓、3个弹匣,加上枪上1个弹鼓,单兵共可携子弹247发。别看带这么多子弹,真打起来也不经用,高射速的波波沙5秒钟就可以打光71发弹鼓,当然有经验的老兵会以长短点射控制,这确实使苏军后勤亚历山大,据统计二战中苏军共消耗子弹170亿发,这其中波波沙用得最多。
在苏德战争前期,由于苏军坦克手技不如人以及步坦协同等问题,苏军坦克的损失是德军的六倍以上,尤其是德军步兵大量装备“铁拳”单兵火箭弹和磁性反坦克手雷,隐蔽在堑壕、楼房等处突然袭击,给苏军坦克以很大的杀伤,而苏军又缺乏可以协同坦克作战的装甲运兵车。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苏军广泛采用冲锋枪手搭乘坦克战术,作战中每辆坦克炮塔周围搭乘五、六名波波沙冲锋枪手,每遇有德军反坦克手等隐蔽目标,冲锋枪手就立即跳下前进中的坦克,消灭敌人后再飞身跃上行驶中的坦克。当时这些冲锋枪手都要经过与坦克的协同训练,像咱们的铁道游击队员扒火车一样,身轻如燕上下自如才行,他们被称为“坦克骑兵”。这一战术虽是权宜之计,也造成冲锋枪手一定程度的伤亡,但却能使苏军坦克和坦克手的损失大为减少,算总“帐”还是赚的。
波波沙的死对头德国MP40冲锋枪,口径9毫米(使用9&19mm派拉贝鲁姆手枪弹),32发弹匣,全枪重(带实弹匣)4.697公斤,枪口初速381米/秒,理论射速50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米。在二战前中期德军步兵班的标准配置一般是:1支MP38/40冲锋枪(班长使用),7支98K步枪,1挺MG34/42通用机枪。这样在近距离的城市巷战和堑壕战中,苏军步兵冲锋枪手部队就具有压倒德军步兵火力的绝对优势,即使德军有精良的MP38/40冲锋枪,火力的密集性和持续性上还是波波沙冲锋枪占上风。直到1944年之后,德军也学着苏军的样子,在步兵连中编成一个冲锋枪手排,德军称之为突击排。无奈德国MP38/40冲锋枪总产量不过120万支,后期还少量生产了一些G43半自动步枪和G44自动步枪,可德军是四面出击再分到东线就更少了,如何抗衡总产量600万支的波波沙?窘迫的德军自然就看上了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
苏德战争中“战斗民族”有把烧不开提不起的“壶”,就是苏军被俘及叛变的人数累计超过450万人,苏军大量完好无损的各种武器被德军缴获,这其中也包括众多的波波沙冲锋枪。德军士兵十分喜爱使用波波沙,想方设法也要搞一支波波沙心里才踏实。相比德制MP38/40冲锋枪,波波沙极少出故障,弹容量高出一倍多,火力更猛,还可以直接使用德制毛瑟C96冲锋手枪(即“盒子炮”)的7.63&25毫米子弹。德军还将相当多的波波沙改装成可以发射MP38/40冲锋枪9毫米口径子弹,以方便后勤保障。被改成9毫米口径的波波沙德军编号MP41;而未转换口径的波波沙编为MP717,德军甚至还印制和分发如何使用波波沙冲锋枪的德文小册子,可见其在德军中数量不少,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波波沙确实好使。所以,波波沙竟成为德军装备数量第二多的冲锋枪,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德军冲锋枪不足的问题。
凡事有利就有弊,波波沙41式冲锋枪的长处也附带出一些问题:一是全枪较重,使用71发实弹鼓时重5.4公斤,在持续射击中动作容易变形;二是高射速造成弹药消耗量巨大,对逼仄的后勤来说是件麻烦事;三是843毫米的枪长对于装甲兵、伞兵、侦察兵等特殊兵种来说还是偏长。有意思的是对波波沙冲锋枪的“动刀”并非原创者斯帕金主持,而是由被围困中的列宁格勒兵工厂工程师苏达洛夫在1942年完成的,称为波波沙42式,1943年又进行小幅修改定型为波波沙43式。好在一切为了战争,否则这不得打知识产权官司?
波波沙43式冲锋枪,外形设计偏离了原创者的风格,弹匣之后过长失去美感。与波波沙41式相比43式冲锋枪的主要改动是(注意不是改进):将木质枪托换成折叠式金属枪托(枪托折叠后枪长615毫米),方便特种兵携带;理论射速从900发/分钟降到650发/分钟;不再使用71发弹鼓,固定使用35发弹匣;取消了快慢机,只能连发射击;空枪重从3.63公斤降到3.36公斤(列宁格勒缺钢少木啊)。波波沙43式的出现,只能说是给各兵种及不同任务的士兵以选择的余地,绝不是波波沙41式就不好或被取代了。因为在高烈度的近战中,熊腰虎背的老兵宁愿选用大弹鼓的波波沙41式,杀敌保命当前,枪重那就不是个事,更何况波波沙43式的内在和“颜值”都比41式差了个档次。所以,新出的波波沙43式更像是一款低配的“猴版”。之后两款冲锋枪一直同时在生产,只是至战争结束43式生产了100余万支,而41式产量达500多万支。
纵观二战,德军打“闪击战”(运动战)确实不是盖的,突破、穿插、分割、包围、打援、聚歼一气呵成,苏军为此也吃了不少亏。可一旦德军与苏军打成僵持的阵地战或城市攻防战、德军又无法切断苏军后勤供应线时,苏军就可以依靠源源不断的物资、兵员补充与德军耗,最终耗不起的是德军。波波沙冲锋枪正是打消耗战的利器,海量的枪、海量的子弹、海量的枪手,总是坚持到底,最终成为压垮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电影《南征北战》中那句“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要靠我们步兵”说的正是此理。
二战之后,苏联波波沙冲锋枪仍在继续生产,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军队的主力装备,一些国家还获得授权生产,同时也大量向亚非拉各国出口,使波波沙累计产量超过1千万支,直到后来被AK47自动步枪取代。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兵工厂先仿制波波沙41式冲锋枪成功,命名为50式冲锋枪,定型后迅速投入量产,1950年就生产了36000多支,加上苏联直接援助的波波沙冲锋枪,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此枪在朝鲜与美军展开血战,让美国大兵吃尽了这种高速冲锋枪的苦头。1954年我国兵工厂又仿制了波波沙43式冲锋枪,命名为54式冲锋枪,成为解放军1950—1960年代的主要制式装备。雷锋那张著名的持枪照片,正是源自波波沙43式的国产54式冲锋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二战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