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是极端穆斯林林第四章说的什么

为什么不考虑把古兰经当中的极端言论删除掉?

责任编辑:词汇网 发表时间: 23:30:08

你说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可是伊斯兰教信奉的《古兰经》当中却明目张胆的鼓吹杀害、虐待不信伊斯兰教的人们,把不信伊斯兰教的人称之为“卡菲勒、异端”,歧视不信伊斯兰教的人们。

那些一味为伊斯兰教洗地的人,算是间接传播伊斯兰教,谎称《古兰经》是和平的,这是间接的犯罪吧。这个行为,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增添了阻力,为下一次暴力恐怖事件打下了基础。

《古兰经》当中的极端暴力恐怖言论,被当做合法的书籍摆在书店里卖,甚至免费发给别人。与这些言论相比,政府所禁止的那些所谓的『暴力血腥』算的了什么?

《古兰经》都合法了,别的书籍,禁止不禁止有用吗?化学武器都要公开售卖了,一瓶能灭了一个城市,这时候禁枪还有什么意义啊?

与其整天谎称伊斯兰教是和平的,那不如直接就把它变成真正和平的宗教好了。

删除掉古兰经当中的极端暴力恐怖言论。

转变为符合我们国情的、宣扬和平的、中国特色古兰经。

到时不仅你说它是和平的,我们都说它是和平的,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吗?

――――――――――――――――――――――


第二章,黄牛(巴格勒)
“不信道者,将受凌辱的刑罚。”

其实严格遵循最古老的经书的行为,被称为“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通常都属于一种极端主义,而恐怖主义则是极端主义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原教旨主义本身是很少的,据美国一些学者的数据,穆斯林的原教旨主义者的数量大概在15%-25%之间,虽然这个比例很少,但是由于穆斯林很多,所以这个数字看上去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两亿到三亿。

修改经书,是否可以消除原教旨主义呢?我们说不行。因为原教旨主义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允许修改经书,你改了,他会说你违背了先知的意志。所以说,除非你能同时给他清除记忆,否则改经书是没用的。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改不改经书的问题,而是一个宗教改革的问题:如何与世俗化人群和平相处。

天主教当年也是会把异教徒烧死的,政教合一,所以搞出了个梵蒂冈。但欧洲在宗教改革后,就都世俗化了。所谓,信仰自由,即你可以信仰任何一种非邪教的宗教,但是国家不能体现出某一种宗教的意志。其实这就是宗教和非宗教和平共处了。

什么叫“国家不能体现出某一种宗教的意志”:

法律和宗教无关、政府的合法性源自人民、没有国教、公立学校禁止以任何形式给学生传授宗教信条和宗教仪式、老师和学生不允许穿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等等。

而今天的伊斯兰世界,还在搞政教合一的国家:教法即国法、政府的合法性靠宗教维持、学校老师学生都穿着宗教服饰、按时进行宗教仪式、宣讲宗教信条等等。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不在于改不改经书。

在政教合一的地方,原教旨主义是必然会出现,只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原教旨主义本来是一个宗教范畴的词汇,但是我们可以放大来看:一切严格遵循某种定式规则的价值观,其实都是原教旨主义。比如在民主国家,一样有民主的原教旨主义,他们也是少数极端人群,只不过他们不会把自己的主义付诸暴力罢了。

所以,改经书是没用的,有用的是宗教改革:彻底颠覆掉政教合一形式的政府,让具体的某个宗教成为人们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删了的都干不过不删的。

伊斯兰教内部斗争也是很激烈的。

从来就没有删改最高经典内容的说法,佛教和基督教都没有。顶多也就有另外的解读,但那些最高经典都明令禁止删改的。

}
  • 章节名:第四章 妇女们想要什么? 穆斯林妇女是否想要权利?
在西方,穆斯林妇女通常被描述为压迫性社会秩序的牺牲品,这一压迫如此严重,以至于穆斯林社会中的妇女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享有权利。1906年,一些女传教士在开罗召开了一次关于穆斯林妇女的会议,并出版了一本会议文献汇编,名为《我们的穆斯林姐妹:来自黑暗之地的呐喊及听者的解释》[4]。其导言中写道:“她们将永不会为自己呐喊,因为她们处于数百年压迫的枷锁之下。” 人们依然可以听到这种观点的回音。好莱坞电影《婴儿潮》(Baby Boom)描写的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职业女性变成单身母亲的故事,其中有一幕是她在面试为孩子请来的保姆。其中一个面试者是一位带着长长的黑面纱的妇女,她用浓重的阿拉伯口音说道:“我会教你的女儿完全尊重男性。有人对我说话我才说话。我不需要床,我宁愿睡在地板上。”这一形象又被西方新闻界所强化,他们把穆斯林妇女描述为沉默的、顺从的、被贬抑在家庭之内的形象,积极主动的角色都为男人所垄断。对美国新闻中出现的所有关于穆斯林的照片进行的调查发现,其中四分之三(73%)的妇女表现为被动的角色,而只有六分之一(13%)的男性是被动的。在关于中东的照片中,妇女(42%)被描述为牺牲品的几率是男性(7%)的6倍[5]。 与沉默的顺从这一广为流传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盖洛普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或是有一定数量穆斯林的国家对妇女的调查结果发现,妇女并没有被规约去接受二等公民的地位。实质上,我们所调查的每个国家的大多数妇女都认为妇女应该享有和男性同样的法律权利,在选举时不受家庭成员的影响,承担任何她们称职的工作,甚至是在政府高层服务。例如在沙特阿拉伯,到本书写作之时妇女还不被允许投票选举和驾驶汽车。但是,大多数妇女认为妇女应当有能力独立驾驶汽车(61%)、不受影响地投票选举(69%)、在任何她们胜任的岗位工作(76%)。与沙特的妇女相比,埃及妇女一直面临较少的限制,在赞成妇女权利方面,她们的声音更为响亮。88%的埃及妇女说应当允许妇女承担胜任的工作。和在穆斯林世界的其他部分一样,埃及的这种态度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埃及有三分之一的职业人士和技术工人是女性,与土耳其和韩国的比例一样。[6] 如果你想对这些数据有些具体的认识,让我们看看像索阿德·萨勒赫(Souad Saleh)这样的妇女吧。萨勒赫是一位非常自信、直言不讳的妇女,其专业领域是教法学。她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最负盛名的学术和权威机构、艾资哈尔大学的伊斯兰教法学家和教授。她不仅是这一机构中担任系主任的第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所关注的主题从家庭法到妇女权利。她写了七本以上关于伊斯兰教的著作,和至少四本深度研究的作品。她常常出现在泛阿拉伯的电视节目当中,直率敢言,宣讲伊斯兰教。她所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伊斯兰教是朴素的,它高度尊重妇女。”[7] “现在这在埃及根本毋庸提及,大学里到处是女性,有时比男性还多,她们非常优秀”。 公然对传统见解提出挑战的,不仅仅有有名的宣教师们,也有一些和萨尔瓦·黎法特(Salwa Riffat)一样的妇女。黎法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埃及妇女,她在开罗大学获得了航空工程的本科学位,又获得了土木工程学的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她成功地在照顾家庭和履行工作职责之间找到了平衡。目前她是一位工程学教授,教授的学生里既有男又有女。“我们这一代妇女处在埃及新时代的前沿”,谈及20世纪50—60年代妇女上大学的浪潮迭起之时,她如此说道。她说:“现在这在埃及根本毋庸提及,大学里到处是女性,有时比男性还多,她们非常优秀。”众所周知,作为开罗大学精英的医学院,每年致毕业告别词的几乎总是女生。 这些例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自己报告的代表性数据显示了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女性人口比例,伊朗是52%,埃及是34%,沙特是32%,黎巴嫩是37%。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大学里的多数学生是女性。不过与在非穆斯林国家一样,盖洛普调查发现,穆斯林国家接受中学以上教育的女性比例则显著下降,在摩洛哥是8%,巴基斯坦是13%。与此相比,巴西的这一比例是4%,捷克是11%。 作为一项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美国青年海登(Jonathan Hayden)曾在马来西亚到印度尼西亚一带旅行,与一些穆斯林女大学生会面。这些人让他的一些想当然的陈见受到了挑战: 在吉隆坡一所大学里,一个学期结束后,一些女大学生开始接近我。在与大约100名学生和教师会面之后,我留了下来,以便获得更多的问卷。我被一群年轻姑娘逼到角落里,她们想知道关于美国的一切,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以这种方式来接近她们,想知道我们的研究到底是要干什么。她们告诉我她们自己的情况,并想向我解释伊斯兰教。她们有一点点进攻性,想要了解美国人如何看待她们,以及一些外交决策背后的原因。不过,她们彬彬有礼,最后我们在一起拍了照片。后来我一直在想,这可和平时西方世界呈现给我们的穆斯林女性有所不同。她们聪慧、求知欲强,言辞得体。她们不是那种被迫终其一生侍奉丈夫的顺从女性。她们在接受大学教育,将来可以追求任何她们意欲的梦想。[8]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的《性别与发展报告》,在约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科威特、利比亚、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2001—2002年,中学里女生和男生的注册比率是100%甚至更高。土耳其是个坚定的世俗主义国家,西方常认为它在性别平等方面要领先于邻国,但是它的女生和男生入学比例只有73%,印度是74%。这些国家里的性别差距要比沙特更大。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沙特的中学女生和男生注册比率号称是89%。 除了这些让人充满希望的统计数据,一些国家的妇女基础教育依然落后。比如在也门,妇女的识字率只有28%,而男性是70%;在巴基斯坦,女性识字率是28%,男性是53%。不过,这些令人遗憾的发现并不是伊斯兰国家所独有,它们也不能代表整个穆斯林世界;伊朗和沙特妇女的识字率是70%,约旦和马来西亚则高达8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穆斯林语言说谢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