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轻步兵兵是如何掩护线列兵的

轻步兵和线列兵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帝国全面战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754贴子:
轻步兵和线列兵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先和大家说一下武器的两个常用数据: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
「37攻城」_还原三国战图,包含多达300个关隘城池,开创全景即时国战!攻城占地,开疆扩土「37攻城」_热血征战三国,攻城之路震撼开启,来「37攻城」,攻占城池,掠夺土地!
一般来说,有效射程属于完全可控射程。一个经过训练的新兵,只要他的技术操作不出现失误,就不会在有效射程内出现误差(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很难)。
而最大射程,属于不完全可控射程。比如一支滑膛步枪的有效射程是80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20米甚至是150米。从80米到最大极限射程的这一段,弹道会非常不稳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飘”。
如何修改射速
而轻步兵,就是那些从普通部队中选出来老兵。他们对自己手中的武器应用的时间和熟练程度远大于新兵。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对武器的熟练来间接将有效射程加长。普通列兵需要敌人进入80米距离甚至更近才有命中的把握,而轻步兵由于对武器的熟练掌握,可以用同样品质的武器在100米甚至还要长一点的距离上命中。因此,他们的开火距离比线列兵要长一点。
楼主再说游戏还是历史?
说的是历史。不过实际上游戏里也差不多。
游戏里兵牌上的数据都属于有效射程,但是实际上所有的远程武器都会打到黄线标明的射程之外。
看了一眼日期……
流弹打死将军
轻炮海————————————— 大军四面云集,勇士摩肩接踵。士皆盔明甲亮,军俱战装齐备。
亲王讲下齐射问题吧
训练不同,即使是武器相同训练不同也会是不同兵种
轻步最直接的出现原因还是七年战争北美战场的蒙诺加拉河战役吧,一群法国民兵和土著把两倍的英国正规军+人数大致相当的殖民地民兵给灭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轻步兵,散兵系列应用【帝国全面战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754贴子:
轻步兵,散兵系列应用
刚看了下投票,有48%的最常用列兵。而散兵才1%。列兵确实有很多优点。人多,近战和远战都比较平衡。在前期基本是列兵的天下。但是随着战线的拉长兵团的增多,维护费用会急剧上升。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财政问题,对射不占优势,不灵活,伤亡率高整编部队的费用高等问题就出现了。1,保护炮兵,大家都知道电脑骑兵最爱绕道冲炮兵,而当大家在正面战斗最激烈时最容易照成这种失误。而轻步兵系列只要两队v字形架拒马,我试过。60人的骑兵冲拒马稍受攻击立溃。2,先头部队,敌人列阵不攻时,派几队轻步兵系列上去。对方有骑兵的话在1.5射程外设拒马。然后就可以放心去射击了。骑兵来了就往拒马跑,电脑要不死心撞上基本就溃了。步兵是追不上轻步兵的。3,在敌人来攻时,快速移动到敌人行军路线的侧翼(尤其敌人守城时,基本是一条线),后背,可以极快打击敌人士气。4,在一个地方或城里停留几回合(野外脚下会出现一圈刺,具体几回合我也没注意),可以埋设地雷。轻步兵的是炸一圈的,来福枪兵的是定向地雷。5,可以分散蹲下减少远程兵的准确率。上完子弹就射击,远程效果比列兵好。就是操作多了些。只要维护和整编费用都比较低。6,追击溃军。没骑兵好,但不会伤亡。但胜在用途广。以列兵为骨,稳定战线,轻步兵为刃,主要攻击,配合炮兵,是我现在的打法。
「37攻城」_还原三国战图,包含多达300个关隘城池,开创全景即时国战!攻城占地,开疆扩土「37攻城」_热血征战三国,攻城之路震撼开启,来「37攻城」,攻占城池,掠夺土地!
经验贴 顶顶
这是我现在常用的一种阵型图,三角是炮兵,线是列兵,方块是轻步兵,散兵系列。 由于炮兵后面放了拒马,基本不用放兵。前面来兵冲炮时。炮两侧列兵可以马上封口。两侧列兵看情况移动。轻步兵系列哪人多去哪,随时看情况派动。注意。散兵系列可能敌人出了射程还在攻击。这时自己控制下让其停火。90射程的出了150基本就打不到了。我玩的1.4,困难
lz想法不错~~战列步兵对上散兵,打完三段上刺刀玩肉搏是最好的,要不能被散兵弄到支离破碎~~~不过轻步兵的射程有问题,太近了,来福兵和猎兵利用射程优势对列兵简直就是虐啊~~
回复:4楼晕哦。。呵呵。。不好意思。。我把来复枪兵和列兵,散兵都算在轻步兵系列了。。。因为阵型和功能都差不多。。的确。。来福枪兵的125射程加上准确高。。我现在基本都把轻步兵换成来福枪兵了。不过前期科技没出时就是散兵和轻步兵了。。。
轻步兵可以直接单列放列兵前面的,装弹的时候下端错开列兵的齐射,误伤率也还在容忍范围内。
不可不用,但不可大用的兵种,
输出较快(打架蹭脚的主)但如多用阵线又显的非常脆弱,电脑都爱用步炮,LZ用散兵去阵前骚扰,不怕被喷饭?
打土族的时候轻步兵要好于列兵,拿去用吧.
真的可以埋雷啊!我说怎么别国首都附近一圈自己的兵还有类似拒马的东西,我还以为是自己围自己
轻步兵不如骑兵好用。 列兵也可以,列兵排成2排。前一排的射击之后蹲下,第二阵的列兵也会开始射击大概2排。 配合得真好啊
做这种战术设定的时候要考虑到猎兵轻步兵的弹药限制等子弹打完了,40人一队楞在那的时候你就去哭吧
轻步兵攻击对方火炮不错,骑兵目标大很容易被散弹打白,对排成散兵线的轻步兵散弹效果很差,轻步兵射完就跑
回复:8楼你只是觉得射程远不会被弓箭压制可是一旦子弹打光或者是对方近战兵种欺近了,这时候就知道列兵多有用了土著别的不多,部落小斧头是一点不缺
猎兵的弹药还比较足,用右键拖拽的方式快速转向射击,合理分配体能,在对方炮兵不太强时能给对方战线重创.有时候猎兵们很累了会被骑兵在拒马前方追上,十分悲剧
猎兵的弹药还比较足,用右键拖拽的方式快速转向射击,合理分配体能,在对方炮兵不太强时能给对方战线重创.有时候猎兵们很累了会被骑兵在拒马前方追上,十分悲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列兵、散兵、猎兵、轻步兵】之不同是什么?【帝国全面战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754贴子:
【列兵、散兵、猎兵、轻步兵】之不同是什么?
个人理解是:列兵组成阵线,前三排开火,攻击力较高;散兵为散阵,全员开火;猎兵不明…轻步兵大概偏肉搏,所以是阵线前三排射击还是散阵全员开火都有,欢迎指正
「37攻城」_还原三国战图,包含多达300个关隘城池,开创全景即时国战!攻城占地,开疆扩土「37攻城」_热血征战三国,攻城之路震撼开启,来「37攻城」,攻占城池,掠夺土地!
P.S:我虽九级,而玩帝战机会极少……
轻步兵可是帝战最强肉搏兵种,你打印度啊奥斯曼啊派两队满编轻步兵靠肉搏就能统一,老司机不骗你,拿轻步兵组个方阵可以硬抗大象的冲击,你可以试试看
散兵猎兵轻步其实性质相同,只不过各国称法不同,是火力输出的,列兵是硬肛的
散兵、猎兵都是属于轻步兵,帝战里的气枪兵也是轻步兵。9级了还问这种问题,好得一手水
水的丧心病狂
轻步兵、猎兵同归属于散兵,属于火力支援型部队,相对于列兵来说,散兵射程较远,近战能力较弱,人员较少。散兵中精锐像绿夹克了、西里西亚狙击兵了、气枪猎兵了等等....射程极远、精度极高、可以树拒马桩来弥补对骑兵防御的不足
按等级来排,列兵,轻步兵,散兵。
想玩轻步兵的话,还是玩拿战的英国和普鲁士吧,相对帝战,拿战的轻步兵人数要多
轻步兵大概偏肉搏,笑尿,楼主你告诉我,像来福枪兵这种连刺刀都没有的轻步兵怎么肉搏?笑的肚子疼
哎呀楼主说的太对了,轻步兵才是肉搏的主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0d5babb55a8996570dbb2c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0d5babb55a8996570dbb2c_r.jpg&&&/figure&&p&出自劳斯将军回忆录《Panzer Operation》,译者不明(我还以为是蓝马老大,结果一问不是,译者还请与我联系),但我的移动硬盘里有个word文档,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有人给我发过来审样还是其他情况。&/p&&p&当然,这一段内容在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d36bbbd0b8& data-hash=&d36bbbd0b8& data-hovercard=&p$b$d36bbbd0b8&&@赵国星&/a& 的译作《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中应该也能查到。&/p&&p&我先尝试一下给这篇文章排下版,修改一些翻译啥的。&/p&&hr&&p&先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此事就是著名的“一辆KV-2堵住一个师”的传说。&/p&&p&出自劳斯将军回忆录《Panzer Operation》&/p&&p&&br&&/p&&p&&b&当时第6装甲师劳斯战斗群已经过桥了并建立起了一个桥头堡,这辆掉队的KV在河另一边的后方卡住了作为战斗群补给线的一条道路,导致德军不得不想法干掉它。&/b&&/p&&p&内容大概是半年前翻译的,略渣。&/p&&p&&br&&/p&&p&……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受到攻击的危险,我们还是立刻准备采取行动去摧毁这辆恼人的坦克——至少得赶走它。&/p&&p&坦克炮火把至少12辆运输急需物资到Raseinai的卡车打着火。而且使得我们无法将受伤的士兵从桥头堡送到后方的救护站,导致了几名重伤员因伤重不治而亡。&/p&&p&所有试图绕过这辆坦克的尝试都是徒劳的,那些车辆要么陷进泥里,要么被仍然埋伏在树林里的被打散的苏军单位所挡住。&/p&&p&&br&&/p&&p&所以我命令温格罗斯中校(Wengenroth)所率领的,装备有新式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的部队,穿过树林进入对付这辆坦克的有效射程,然后敲掉它。&/p&&p&反坦克炮的指挥官和他勇敢的士兵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可怕的任务,并且很自信的认为他们很快就会干掉它。我们在山顶的指挥所里看着他们慢慢地穿过树林(一大群在房顶上、树上的士兵也在全神贯注地观看这次冒险)。&/p&&p&每个人都看到了第一门炮接近到离那辆坦克1000米的范围内,这辆坦克显眼地停在路中间,并且似乎没有注意到缓慢靠近的威胁。&/p&&p&&br&&/p&&p&之前在我们的目光中消失不见的第二门反坦克炮突然出现在苏军坦克前面的树丛中,并且占据了一个隐蔽良好的开火位置。30分钟之内,另外2门反坦克炮也被推到了同样的位置。&/p&&p&我们在山顶上观察,有人猜测或许这辆坦克已经损坏了并且随后被它的成员所遗弃,否则无法解释它为何停在路中间一动不动,成为一个绝好的靶子(可以想象之后我们会被嘲笑花了几个小时去占据位置来干掉一辆已经没有人驾驶的坦克。)&/p&&p&突然第一门反坦克炮开火了,炮弹出膛划出一条银色的死亡之光飞向目标。瞬间穿甲弹飞出了600m。出现了一道炫目的亮光,紧接着听见一声猛烈撞击的巨响。正中目标!紧接着第2门和第3门炮也开火了。&/p&&p&&br&&/p&&p&军官和士兵们都高兴得狂呼乱叫,好像他们是一场射击比赛的观众一样。“打中了,好极了,这辆坦克被干掉了!”可这辆坦克在挨了起码8发炮弹前一直没有动,然后它的炮塔缓缓转动,仔细地瞄准,然后有条不紊地用几发80mm炮弹(原文如此,应该是76.2mm)让我们的反坦克炮安静下来。&/p&&p&2门PAK38型50mm反坦克炮被炸的粉碎,另外两门也严重损坏。&/p&&p&炮组成员非死即伤;温格罗斯中校不得把他的残部撤到安全的位置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直到夜幕降临他才能回收那些被打坏的反坦克炮。&/p&&p&(一个反坦克炮兵连就这么报销了)&/p&&p&&br&&/p&&p&那辆俄国坦克仍然控制着道路,自身毫发无损,我们的失败是灾难性的。温格罗斯和他的士兵们灰心丧气地返回了桥头堡。事实证明,令他无比自信的新式反坦克炮,对于那怪兽一般的坦克毫无作用。&/p&&p&整个战斗群的官兵们都显得非常失望。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p&&p&&br&&/p&&p&在我们可用的武器里,显然只有能发射重型穿甲弹的88mm高射炮才能完成击毁这辆巨兽的任务。下午,一门88炮从Raseinai附近的战斗中撤出,然后小心地从南方向苏军坦克靠近。这辆KV-1仍旧头朝着它刚刚收到攻击的方向——北方。这门长身管的高射炮接近了离这辆坦克2000米的范围内,在这个距离上开火结果应该会让人满意。&/p&&p&不幸的是,几辆早些时候被这辆坦克击毁并燃烧的卡车挡住了炮组的视线。另一方面,这些残骸冒出的烟雾也为炮组接近目标提供了掩护(有利有弊啊)。这门外部绑着大量树枝作为伪装的大炮小心翼翼地(靠人力)往前推,以防引起这辆静止的坦克的警觉。&/p&&p&&i&(樱铃莉:实际上把88炮拿出来当反坦克炮也是无奈之举——和各类反坦克炮,哪怕是苏85高炮相比,它都太高、太大、太笨重,而且收放不便,架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旦脱离构筑良好,隐蔽优良的预设掩体就是个特大号靶子。1941年甚至出现过一辆疾驰狂奔的T-34三次刹车短停三次开炮干掉3门88高炮的奇事。)&/i&&/p&&p&尽管这辆坦克在之前和反坦克炮交火之后就再也没动过,但苏军坦克成员依旧保持着警惕,而他们的指挥官则沉着冷静。&/p&&p&KV坦克不受干扰地发现了正在向他们靠近的88炮,因为移动中的88炮没法对他的坦克构成威胁。它靠得越近,就越容易被摧毁。&/p&&p&这场小规模决斗的决定性时刻到来了,当德军炮组成员在做占据射击位置,布置火炮的最后准备的时候,坦克成员的立即行动变得非常必要。当精神高度紧张的炮手架设88高炮准备开火的时候,坦克把它的炮塔转了过来,抢先开炮。&/p&&p&苏军坦克的每一炮都精准的命中目标。88炮受到了严重毁坏并被炸翻到一条沟里,炮手们不得不遗弃它。而炮组成员也遭受伤亡。苏军坦克的机枪火力阻止了我们回收大炮和死亡官兵遗体的企图。&/p&&p&&br&&/p&&p&我们寄予很大希望的第二次尝试也泡汤了,这真是一个坏消息。&/p&&p&我们部队的乐观情绪随着那门88炮一起被那辆坦克炸上了天。&/p&&p&士兵们度过了情绪低落的一天,因为补给线被KV坦克掐断,我们只得吃罐头食品。&/p&&p&&br&&/p&&p&另一个大得多的麻烦事,至少被暂时地解决了。苏军对Raseinai的攻击被冯·泽肯多夫率领的战斗群击退了,泽肯多夫战斗群在106高地上成功地占据了一个立足点。这样苏联第2坦克师的部分部队试图绕到我们后方来包围我们的危险被消除了。&/p&&p&但是依旧一个小一点但是极度恼人的麻烦事依旧存在——赶走那辆停在我们补给路线上的怪物坦克。我们想这项任务在白天大概是完成不了,也许我们能在晚上搞定它。旅部的参谋们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讨论各种可能的方式来摧毁这辆坦克,并准备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p&&p&&br&&/p&&p&第3个方案是派我们的战斗工兵在6月24-25日的夜间去把这辆坦克炸掉。必须承认我们的工兵们都对我们的现有武器无法摧毁这辆坦克暗自高兴,现在他们有机会大出风头,让战友们相形见绌了。&/p&&p&格布哈特(Gebhardt)中校准备征集12个志愿者去完成这个任务,而在场的所有120个人都举起了他们的手。为了不让任何一个人不愉快,我们采取了每10个人中抽签选1个人的办法。&/p&&p&这12个幸运儿不耐烦地等到了夜幕降临,爆炸物和其他的设备都准备好了。单人指挥这次行动的格布哈特中校,为每个人详细讲述了整个任务的每个细节,行动的计划,每个人的角色。天刚刚黑队伍就出发了,中校走在这个充满自信的队伍的最前面。这条道通向东方,沿着一条很少使用的沙子小径到达坦克所在的那片森林地带的突出部分,然后穿过稀疏的树林到达旧的集结区(最后这句话实在不知道怎么翻译,大家凑合看吧)。&/p&&p&&br&&/p&&p&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暗淡的光让我们的工兵足够看清附近树林、道路和坦克的轮廓。为了避免发出任何噪音导致小队暴露,赤脚的侦察兵匍匐前进到了道路的边缘,从近距离仔细观察这辆坦克,然后计划一条最安全、隐蔽的路线接近他。&/p&&p&俄罗斯巨兽平静地停在和之前同样的位置,它的炮塔关上了。&/p&&p&笼罩着完全的平静,只有偶尔短暂的闪光穿过夜空,紧接着传来一声沉闷的雷鸣。有时敌人的炮弹随意地飞来,在Raseinai北方的道路交叉口附近爆炸。这是这一天南面激烈战斗的最后声响,大概在午夜时分双方的骚扰火力彻底消停了。&/p&&p&&br&&/p&&p&突然,路的另一边的森林里传来响声。幽灵一样的人影向着坦克移动。难道坦克成员之前跑出来了吗?接着(那些人)敲打炮塔,炮塔舱盖打开了,然后有一样东西传了上去。从它碰撞产生软绵绵的声音来看,这一定是食物。&/p&&p&侦察兵立刻把情况告诉了格布哈特中校,此时其他人正在小声询问“我们现在应该冲上去俘虏他们吗?他们看起来像平民。”&/p&&p&这是个完美的诱惑,因为这个任务似乎很容易被完成。然而坦克成员依旧留在炮塔里,显然没有睡着,这样的攻击会使他们警觉起来,以至于毁掉整个行动。格布哈特中校遗憾地决定他们不能这么干。由于这个意外的插曲,他们又等了一个小时直到这些平民们(或者是游击队)离开。&/p&&p&(德国人笔下的立陶宛百姓对苏军的援助,真是罕见的记述)&/p&&p&在此同时,坦克和它周围的环境被更加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在1点钟工兵们开始干活,因为坦克成员都睡着了,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将炸药包放在履带和坦克侧面的厚装甲上之后,小队撤退并点燃了引信。几秒钟后,爆炸的巨响响彻了整个夜空。&/p&&p&任务完成了,他们的成功显得意义重大。&/p&&p&然而还没等爆炸的回声完全消失,坦克的机枪就开始射击了,它向周围扫射了一遍又一遍。坦克自身没有移动。大概是它的履带被炸断了,然而因为坦克上的机枪正在向四面八方猛烈开火,显然没法直接去检查坦克的履带是否被炸断了。&/p&&p&格布哈特中校和他的小队非常沮丧地返回了桥头堡,他们无法确认行动是否达成目的,还不得不报告说其中一个人失踪。在黑夜中所有找到失踪者的尝试都宣告失败。&/p&&p&&br&&/p&&p&在黎明快要到来时,从坦克所在的区域传来第二次爆炸的声音,虽然这次爆炸的声音比较小。所有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辆坦克的机枪又一次地把附近都扫射了一遍。然后一切又平静了下来。&/p&&p&&br&&/p&&p&不久,随着黎明的到来,金色的阳光照亮了森林和原野。千万颗露珠在花草上闪烁着,第一只鸟儿开始唱歌。士兵们在帐篷了舒展着四肢将睡意驱逐出眼睛(其实就是起床了。。。说得那么复杂)。新的一天到来了。&/p&&p&&br&&/p&&p&太阳还没升得很高的时候,旅部指挥所面前走过了一个没穿鞋的士兵,他的鞋挂在他自己的手臂上。这显然是他的不幸,因为我第一个看见他,并且立即找他过来问话。一个焦虑的漫步者站在我面前,我以清楚的语言问他在早上走路为何穿得这么奇葩。难道他是Father Kneip的狂热追随者?如果是这样,这种激情显然在这里不合适。(Father Kneip是19世纪推崇皈依自然来使得身体健康的发明者,比如洗冰水澡,在星光下睡觉)&/p&&p&&br&&/p&&p&这个孤独的散步者非常尴尬地说明了他的罪过。任何语焉不详的地方都会被我提上好几个问题。然而随着每个问题都得到了回答,我的表情轻松了下来。在过了几十分钟的提问时间之后,我给了这个孤独的冒险者一支香烟,他相当尴尬地接受了。最后,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并且和他握手。&/p&&p&那些离我们有点远以至于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的围观者都对我这个奇怪的转变感到奇怪。这个没穿鞋的人干了什么才能如此迅速地受宠。这肯定不会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我并没有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直到旅部的命令发布了这个年轻的工兵给我的摘要:&/p&&blockquote&我在苏联坦克旁边的一条沟里躺着并倾听着。当一切就绪之后,我和我们连指挥官在坦克履带上放了一个2倍于常规分量的炸药包,回到了沟里并点燃了引信。这条壕沟足够深,保护我们不会被爆炸的碎片伤着,我在那里等着看爆炸的效果。炸药包爆炸后这辆坦克不停地用机枪火力向着壕沟和森林的边缘开火,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一切才重新平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匍匐前进到坦克旁边,并检查刚刚我放置炸药的地方。&br&这辆坦克只有一半履带的宽度被炸坏了,我找不到更多的损伤。&br&&br&当我返回这支小队的集结点时,小队已经离开了。当我寻找我扔在这的鞋的时候,我发现了另一个留下的炸药包。我拿着它,回到了坦克那里,光着脚爬上它,将炸药绑在了炮管上,希望至少能把炮炸坏,这个炸药包的分量不够不足以造成更大的损伤。我爬下了坦克并引爆了炸药。&br&&br&随着爆炸,这辆坦克再一次用机枪把壕沟和树林扫射了一遍。直到清晨才停止开火,也是直到现在我才能从坦克底部爬了出来。检查这次爆炸的效果,我对我手上的炸药分量太少而感到遗憾。坦克炮管只受到了轻微的损伤。在返回集结点的路上,我试着找到了我的鞋,但是我发现这鞋太小了,根本不是我自己的鞋。一定是一个战友把我的鞋错穿走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光脚回来并且回来得那么晚的原因。&/blockquote&&p&这就是这个勇敢的士兵的真实故事。&/p&&p&&br&&/p&&p&尽管他的努力有一些成效,然而这辆坦克仍旧阻断了道路,它仍旧移动、开火,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6月25日早上决定的第4个解决方案——“呼叫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炸掉这辆坦克”没法执行——因为其他地方更加急需这类飞机的支援。&/p&&p&就算飞机可用,能不能成功地直接命中并炸掉这辆坦克也是个问题。&/p&&p&我们很清楚这辆钢铁怪物里勇敢顽强的苏军坦克兵可不会被近失弹所吓跑。&/p&&p&&b&现在这辆坦克必须被任何可能的方式摧毁,因为如果道路仍然被它堵着的话守卫桥头堡的战斗力量将会受到严重威胁。&/b&&/p&&p&&b&整个装甲师也没法完成既定的任务。&/b&&/p&&p&&b&(这句话可能就是“一辆KV挡住一个装甲师”的蓝本)&/b&&/p&&p&于是我决定执行我们准备的最后手段,一个有可能会对我方士兵、坦克和其他武器造成层度不可预测的损失的计划。然而我的意图是误导敌人并将自己是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决定用申克少校(Schenk)的装甲营进行一次佯攻来吸引苏军KV-1的注意力,同时搬来另一门88炮摧毁这个怪物。这坦克附近的地形很适合这次行动,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靠近这辆坦克,并且在公路的东边的树林里的高地上提供了一个观察位置。由于树林很稀疏,只有一些小树,我们的38T坦克能在树林里朝任何方向迅速移动。&/p&&p&&br&&/p&&p&第65装甲营很快到达了,从3个不同的方向轰击这辆坦克。这辆KV-1的组员显得很紧张,它的炮塔不停地转来转去想要抓住那些烦人的德军小坦克。38T们开来开去,通过树林狭小的缝隙向KV-1开火。但是俄国人总是动作太慢,还来不及瞄准德国坦克它们就已经消失了。KV-1的成员们知道他们坦克像大象皮一样的厚重装甲会弹开我们的炮弹,不过他们还是非常渴望干掉那些烦人的德国坦克——但是苏军仍然没有放松对道路的警戒。&/p&&p&&br&&/p&&p&对于来说我们幸运的是,我们的坦克的努力使得俄国人对于他们的尾部放松了防范,正是这个方向灾难正在靠近。88毫米高射炮已经在前几天下午被打进沟里的那门88炮的后面占据了一个开火位置。它那威力巨大的炮管指向了这辆坦克,并开出了雷鸣般的第一炮。&/p&&p&尽管受损,这辆KV-1仍然试图将它的炮塔转向尾部,然而就这段时间88炮又向它的尾部开了两炮。炮塔停止了转动,但是坦克没有像我们信心满满地预料的那样被打着火。虽然它不再对我们的火力做出反应。&/p&&p&根据这两天的经验,现在还不能确定我们成功了。88炮打出的第4发穿甲弹钻进了这个怪兽。在被命中了7-8次后,它的主炮朝向天空,现在这辆坦克停在路中间一动不动,好像即使现在也不愿意放弃封锁这条道路的企图。&/p&&p&&br&&/p&&p&这场令人兴奋的的决斗的目击者现在非常急切地想去确认他们射击的效果。他们非常吃惊的发现只有2发炮弹穿透了装甲,其他5发高射炮弹仅仅在装甲上面留下了深坑。然后我们发现了8个之前50mm炮留下的蓝色弹坑。工兵炸药的攻击包括了损坏了履带并在炮管上炸出了小坑。在坦克身上找不到38t坦克的37mm炮弹造成的痕迹。&/p&&p&出于好奇心,小“大卫”们(应该就是指德军士兵)爬上了这辆俄国人的巨兽,他们试图打开炮塔舱盖但是没能成功。他们又拉又推又锤,可是舱盖还是打不开。&/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90& src=&https://pic4.zhimg.com/v2-a49e736ffedea491037fe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49e736ffedea491037fef_r.jpg&&&/figure&&p&突然间坦克的炮管又开始动了,我们的士兵惊愕地一哄而散。我们的工兵迅速地将手雷塞进了炮塔下部的被炮弹打穿形成的洞里。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坦克的舱盖被炸开了。在坦克的内部躺着那几个勇敢的坦克车组的尸体,刚刚(指受到88炮攻击后)他们显然只是晕了过去。&/p&&p&我们被他们的英雄般的战斗所感动了,我们充满敬意地埋葬了他们的尸体。他们这种战斗到最后一口气的行为是开战初期敌人顽强抵抗表现的一个缩影。&/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0& src=&https://pic2.zhimg.com/v2-a4f213d35b94fac649fe205c1029eae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4f213d35b94fac649fe205c1029eae5_r.jpg&&&/figure&&p&&i&根据科洛米耶茨的考证,这一辆KV-1坦克才是劳斯回忆录中所提到的,孤身与“劳斯战斗群”打了一天的“英雄的俄罗斯坦克”——“你们必须要像这辆俄国坦克一样英勇战斗。”&/i&&/p&&p&&i&时任第4装甲集群司令官的艾里希·霍普纳上将(右四有将军领章者)亲自检查这辆KV-1坦克。&/i&&/p&
出自劳斯将军回忆录《Panzer Operation》,译者不明(我还以为是蓝马老大,结果一问不是,译者还请与我联系),但我的移动硬盘里有个word文档,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有人给我发过来审样还是其他情况。当然,这一段内容在
的译作《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
&p&有一版视频里听到旁边人说,徐有放水的嫌疑(结束太快了节目效果不好)不知道真假&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47507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7.zhimg.com/v2-5af1ae6ef55e35d3e9c3e.jpg& data-lens-id=&475072&&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7.zhimg.com/v2-5af1ae6ef55e35d3e9c3e.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475072&/span&
&/a&&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43500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v2-50cdf4f0559.jpg& data-lens-id=&435008&&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v2-50cdf4f0559.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435008&/span&
&/a&&br&&br&年纪轻轻的何苦呢,跑上来装逼没装成,又挨打又丢人?&/p&
有一版视频里听到旁边人说,徐有放水的嫌疑(结束太快了节目效果不好)不知道真假 年纪轻轻的何苦呢,跑上来装逼没装成,又挨打又丢人?
&p&滇西反攻期间日军33军代号为“断”的龙陵解围战中,第2师团进攻中吃瘪&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e34bc90ad085c80c84a9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1151&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e34bc90ad085c80c84a9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471ca52baee3cdf3b15f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1243&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471ca52baee3cdf3b15f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eca7e6be93ab15378fbfc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1239&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eca7e6be93ab15378fbfc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770d6aef0ccd998be7bb6b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1226&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770d6aef0ccd998be7bb6b_r.jpg&&&/figure&&p&&br&炮兵侧射 迫击炮集中射击 布置障碍物 十数次轮番逆袭 当面国军的战斗力真心赞一个&br&原本33军“断”作战的企图是&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6a06dcb3ef45dc3dbf6a0a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1177&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6a06dcb3ef45dc3dbf6a0a_r.jpg&&&/figure&&p&&br&而当面国军的顽强抵抗成功挫败了第2师团的进攻企图 甚至也连累到整个33军的反击作战也一起泡汤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a118d89f_b.jp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339&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5a118d89f_r.jpg&&&/figure&&p&能够做到以直接战斗的方式给予日军一个师团战力上的巨大损耗从而粉碎其作战意图 纵观整个抗战史还是不多见的 更何况还是面对第2师团(当然2师团本身就不满员而且炮兵不多也是个原因)&br&当面国军为新28师和87师&/p&
滇西反攻期间日军33军代号为“断”的龙陵解围战中,第2师团进攻中吃瘪 炮兵侧射 迫击炮集中射击 布置障碍物 十数次轮番逆袭 当面国军的战斗力真心赞一个 原本33军“断”作战的企图是 而当面国军的顽强抵抗成功挫败了第2师团的进攻企图 甚至也连累到…
非常取决于导引律。&br&首先要明确一点,导弹的过载和飞机的过载没有可比性。即便走同样的路径,导弹的线速度要高几倍,那么半径保持不变,需要的过载天然地就要高几倍。&br&导弹要是简单的等角速度法/尾追法,那直接拉9-3线,维持导弹在你运动轨迹的垂直方向。你在它的视野里会有最大的角速度,而且飞得越近就越大,最后它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过载跟上你。&br&要是平行接近法/提前量法,那就先拉9-3线,然后在最后阶段向外急转。它原本是向你原本的运动方向取足提前量的,你突然反向会造成很大的过载。&br&比例导引法略麻烦,我感觉可能只能靠诱饵骗视角,同时拉9-3线。&br&&br&超视距会有特别的技巧。大部分中距空空弹没有重复点火的功能,其实是初段把燃料完全烧完,然后靠惯性的。在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可以做中等桶滚,你一直有燃料,过载不太大就不会减速,但是导弹在中后段没有,反复拐会失速的。
非常取决于导引律。 首先要明确一点,导弹的过载和飞机的过载没有可比性。即便走同样的路径,导弹的线速度要高几倍,那么半径保持不变,需要的过载天然地就要高几倍。 导弹要是简单的等角速度法/尾追法,那直接拉9-3线,维持导弹在你运动轨迹的垂直方向。你…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0ebe7a8f14c986e2544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0ebe7a8f14c986e25440_r.jpg&&&/figure&&p&美军的重型坦克计划起步可以说并不算晚,二战前美军就曾计划发展一型多炮塔重型坦克,但是,很快就被军方否定。1940年法国战役停战后,美军开始认识到重型坦克在实战中的价值,并开始计划T1型重型坦克项目(也就是后来的M6)但是T1项目发展异常缓慢,而且军方一直对这种重型坦克抱有强烈的抵触甚至厌恶情绪。&/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1ff15be0e_b.jp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7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1ff15be0e_r.jpg&&&/figure&T1E2坦克样车↑&/p&&br&&p&直到1942年中旬,美国军械委员会始终相信经过改进的M3格兰特坦克和刚刚投产的M4谢尔曼坦克能够为美英两国带来无与伦比的装甲优势,但很快这个美好的幻想就被德军无情粉碎。1942年5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开始装备使用长管50毫米炮并强化了正面装甲的3号J型坦克,2个月后使用长管75炮的4号F2(G)型也开进了北非战场,在接下来5个月的战斗中,格兰特带来的火力和防护优势荡然无存,装备美制坦克的英军居然损失了超过400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格兰特。&/p&&p&尽管蒙受了巨大损失,但英军依然将1942年末得到的谢尔曼坦克当作是制胜法宝,然而1943年2月的凯瑟琳山口之战却狠狠的抽了所有人的脸,M4谢尔曼坦克或许在对抗三号和4号坦克时还能凭借射程优势或炮塔转速优势先手制敌,但是这次,谢尔曼碰上的是装甲厚重主炮强劲的虎式。在付出了近百辆坦克的代价后,美军终于意识到了重型坦克的重要性。但此时军械局手里仅仅只有一个42年初开始发展的T20型项目以及一个“艾森豪威尔自己都嫌弃的”M6计划,军械委员会只好矮子里拔将军,加速开发T20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升级M4坦克,当然这个2手抓的方针,最后产物就是M26潘兴和各种形形色色型号的M4谢尔曼。而本期的主角就是T20项目的产物。&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e5cde40de250cc9c0d2c4e3f9762983_b.jpg& data-rawwidth=&111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e5cde40de250cc9c0d2c4e3f9762983_r.jpg&&&/figure&T20一号样车↑&/p&&h2&&b&&i&T29重型坦克&/i&&/b&&/h2&&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044b76d26e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8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044b76d26e_r.jpg&&&/figure&&br&&p&1944年中期,西线美军发现战场上除了令他们头疼不已的虎式和豹式,德国人又多了一个美军打不动的铁王八——装备71倍口径88毫米炮、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虽然此时美国人的T20项目经过T22、T23、T25型的逐步发展,已经出现了近乎成熟的T26型,同时T26也开始加紧测试准备量产,但是军械委员会认为针对虎式和豹式发展的T26,在对付有着150毫米50°倾角正面装甲的虎王坦克并不能占到便宜,因此对于新出现的威胁,军械局决定把T26引向重装甲、强火力的发展方向,因而也就有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T29、T30、T34项目。&/p&&p&日,军械局25117号文件决定制造4辆基于T26坦克的新式重型坦克的样车,其中两辆装备105毫米火炮,两辆装备155毫米火炮。装备105炮的2辆车被赋予T29的代号,155炮的样车被赋予T30的代号。&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38dea4b1a14dfb88c00f_b.jpg& data-rawwidth=&1033&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38dea4b1a14dfb88c00f_r.jpg&&&/figure&&/p&&p&T29E2样车↑&/p&&p&根据合同,2辆T29的制造工作由美国轧钢轿车公司完成,安装有福特公司770马力GAC12缸汽油引擎,和EX120型交错传动变速箱;这套动力和传动系统同样在T32上采用过(T32实际上就是一个增大尺寸的潘兴,装甲兵委员会为了将T26E5型突击坦克的防护能力与T26E4的长身管90炮结合而计划了T32型坦克,这个大家伙就是把潘兴车体做了延长,每侧增加1个负重轮并更换了更强劲的动力系统,同时增厚装甲,使用发射分装弹的T15E2型90毫米炮,另外T32的3号和4号样车取消了机电员机枪,首上装甲采用整块滚成钢板制作,这2辆样车被称为T32E1型,所以某些说T29是重装甲版M26的说法显然不对,真正的大号潘兴实际上是T32)。&/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9e55f7d8f870d0512cd2_b.jpg& data-rawwidth=&1048&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9e55f7d8f870d0512cd2_r.jpg&&&/figure&T32与T32E1↑&/p&&p&另外T29还采用了与M26潘兴坦克相同的扭杆悬挂,但是延长了车体,每侧负重轮从6个增加到8个,托带轮从5个增加到7个。同时T29使用增宽改进的M4A3E8型坦克使用的T80型履带,改进后的履带被命名为T80E3型(M26使用的增宽T80履带叫T80E1,E3的宽幅比E1还要大了13厘米,其实就是在T80E1的基础上装了一个13厘米的接头)。T29的车体前装甲采用了54°倾角的101.6毫米均质钢,炮塔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炮盾厚178毫米,炮塔后部也有101毫米(T29:我就是要卖头)&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7ff759d40833bfff45b47f1c6030ada_b.jpg&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7ff759d40833bfff45b47f1c6030ada_r.jpg&&&/figure&&/p&&p&T30原型车与T29↑&/p&&p&火力方面,T29采用了一门105毫米T5E1型坦克炮,发射18KG重的T29E3型HVAP弹的时候炮口初速可以达到惊人的1100m/s,加上大口径带来的弹头质量优势,完全胜过了德军虎王坦克使用的71倍口径88毫米炮(88L71的Pzgr 40型APCR弹头重量仅有7.3KG重,炮口初速1130m/s,性能显然比T5E1要逊色),同时也因为硕大的炮塔,其基础载弹量达到了63发。T29的自卫火力也相当强悍,除了炮座上2挺12.7毫米同轴机枪,T29车体正面配有一挺7.62毫米车体机枪供机电员操作,装填手舱门前方还装有一挺12.7毫米机枪。&/p&&p&尽管44年9月订购的样车还没完成,但军械局认为T29将是一种对抗虎王坦克的致胜武器。1945年3月,军械局和军械兵委员会通过了T29坦克的采购案并敲定了首批1200辆T29的订单,依然交给轧钢轿车公司生产,但仅仅一个月后,1945年4月,军械局却搁置了1200辆的庞大订单,并要求只需要在原有4辆车的订单上再追加4辆。尽管订单一步步的缩水,但第一辆T29来到阿伯丁的试车场也已经是1947年10月,此时二战早已结束,而战后美军也没有继续装备重型坦克的计划(就连M26潘兴也被美军战后重新划分为中型坦克),这8辆陆续完成的T29坦克最后只成为了新型设备是测试平台。&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f911aee7686dbce4e1ea8e965adf51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f911aee7686dbce4e1ea8e965adf518_r.jpg&&&/figure&&/p&&p&现存于阿伯丁博物馆的T29原型车↑&/p&&p&其中T29的1号样车在交付后被运往通用公司换装870马力的埃里森V1710E32液冷航空汽油机和CD8501型变速箱,由于引擎体积增加,T29的1号样车的车体向后延长了50毫米,这个改造型号后来被赋予T29E1的代号,而T29的2号样车则换装了由麻省理工大学设计的液压动力炮塔,这个炮塔还采用了液压驱动的火炮俯仰机,并且把原来拥有3个驻退筒的T5E1型坦克炮换成2个驻退筒的T5E2,同时修改了炮盾(补强了耳轴)这个型号被称为T29E2,同时T29的3号、4号、5号、6号、7号车也都换装了T5E2坦克炮。而T29样车中最为特殊的修改当属8号样车,8号车尽管没有改造动力系统和火炮,但是却被用来测试T31E1型体视式测距仪和T93E2型潜望镜(同样测试过测距仪的还有T25E1的第13号样车,不过T25E1测试的是合像式测距仪。而在T29之前,T25E1也曾经被计划用来测试T5E1型坦克炮,但是没有实施)。&/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c2b9f9f28d4cb35d3182b_b.jp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c2b9f9f28d4cb35d3182b_r.jpg&&&/figure&用于测试合像式测距仪的第13号T25E1样车↑&/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9d7a8ba4eb326a064e23d2_b.jpg& data-rawwidth=&1550&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9d7a8ba4eb326a064e23d2_r.jpg&&&/figure&T25E1搭载T5E1坦克炮的线图,该计划仅仅只停留在草图阶段,从未付诸实施↑&/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bc0cdde1e7b05a701f59_b.jpg&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bc0cdde1e7b05a701f59_r.jpg&&&/figure&T29E3↑↓&/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16eeb9f5b0_b.jpg& data-rawwidth=&1596& data-rawheight=&7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16eeb9f5b0_r.jpg&&&/figure&&br&&br&&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5ef312f6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5ef312f6d_r.jpg&&&/figure&T29E2↑&/p&&br&&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c43d464b706f0e99bf6dba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c43d464b706f0e99bf6dba_r.jpg&&&/figure&T29E1使用的航空引擎同样被道格拉斯XB-42使用过&br&&/p&&br&&p&另外,一度被打入冷宫的M6重型坦克,在1944年时因为潘兴不能马上投入战场而再度收到军械局的关注,为了提升M6坦克的火力,军械局曾经计划让M6改进倾斜前装甲后搭载修改过的T29炮塔,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被一向厌恶M6的艾森豪威尔亲自否定。&/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9b362eb77c974dafec2c2f9400609eb_b.jpg& data-rawwidth=&1383& data-rawheight=&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9b362eb77c974dafec2c2f9400609eb_r.jpg&&&/figure&&br&&h2&&i&&b&T30重型坦克&/b&&/i&&/h2&&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f68dcb91bca554d817e19e559d34fd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8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f68dcb91bca554d817e19e559d34fdd_r.jpg&&&/figure&&br&&p&1948年4月,T30的两辆样车也陆续被送往阿伯丁试车场,T30和T29采用了相同的底盘设计,但换装了出力更大的大陆AV17903气冷12缸引擎和CD850型变速箱;整体动力系统更接近T29E1。T30的装甲比T29更为厚重,除了车体正面同样为101.6毫米之外,T30的炮盾达到了惊人的280毫米(T30:来啊~卖头啊~)。但是在加强装甲的同时,火力方面显得却有些退步,T30把同轴机枪的数量减至了1挺,另外T7坦克炮由于膛压原因,导致炮口初速甚至还不如T5E1型坦克炮,而且因为155毫米分装弹的尺寸原因,T30的载弹量仅有34发而且装填也很成问题,在人力装填的状态下一分钟只能打2发。&/p&&p&所以军械局第31668号文件决定为T30安装自动装弹机,但是这个自动装弹机却只能在特定角度装填,因此原本为了解决装填问题的装弹机又成为了约束坦克射速的另一个因素(虽然装填问题倒是多多少少的解决了)。而安装了自动装弹机的T30,因为装弹机体积问题,车长塔被迫抬高,炮塔后部也开了一个用来抛出弹壳的小门,这个型号被军械局赋予T30E1的代号同时配套的155毫米坦克炮也被改名为T7E1,而T30还有一个修改了车体正面装甲,取消机电员机枪的修改型被称为T30E2。&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f787cc2b0b34495a85fb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f787cc2b0b34495a85fb_r.jpg&&&/figure&&/p&&p&T30原型车↑&/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adfcccf06d77d11225a_b.jp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8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adfcccf06d77d11225a_r.jpg&&&/figure&加装自动装弹机的T30E1,车长塔明显被抬高↑&/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90c4b7e8c79cccd6abec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90c4b7e8c79cccd6abec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0bab47adc936b293effe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0bab47adc936b293effe_r.jpg&&&/figure&T30E1的自动装弹机,车长就坐在装弹机上方↑&/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59fc4fa634dad634e832_b.jp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7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59fc4fa634dad634e832_r.jpg&&&/figure&T30炮塔尾部用于抛壳的小门↑&/p&&h2&&b&&i&T34重型坦克&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dccd9d90bf47ed_b.jpg&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8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dccd9d90bf47ed_r.jpg&&&/figure&&/i&&/b&&/h2&&p&
T30火力的短板,使得军械局想到了另一个解决方案,1945年初,军械局曾经把120毫米高射炮进行了坦克炮改造,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经过改造的120毫米高射炮被称为T53型坦克炮,其发射HVAP时初速甚至达到了1250m/s,军械局曾经计划将其搬上T29型,但是未能如愿,如今显然有了一个理想的测试平台,很快一个基于T30坦克,装备120毫米T53坦克炮的新样车被制造出来,车体和炮塔依旧照般T30,依旧是近乎疯狂的280毫米炮盾,不过因为火炮身管变长而带来的重心问题,炮塔后部加装了一块101毫米的装甲板配重,这样一来炮塔后部也有202毫米(T34:卖头!),这个型号被军械局赋予了T34的代号。&/p&&p&T34相比T30,炮座同轴机枪又变回了2挺12.7毫米机枪,车体也保留了机电员操作的7.62毫米车体机枪,装填方面也回归了原始的人力装填,由2名装填手负责,但是T53炮上车之后,在试射时暴露出了另一个问题,由于发射药燃烧不充分以及抽气系统存在缺陷,击发时未完全燃烧的发射药在火炮开膛后被吹回炮塔里,而高温的发射药残渣与空气接触后发生了二次燃烧,灼伤了装填手,烧掉了2名装填手的眉毛和部分头发(之后装填手发现自己一只手就能完成装填,表示自己变秃了也变强了【笑】),为解决这个问题,军械局从90毫米M3A1坦克炮(M26A1和M46巴顿的主炮)上得到启发,给T34的炮管制退器后方也安装了一个相同的炮管抽烟器,同时尾焰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ae8bd442fb71c15fb1cd9dc_b.jpg& data-rawwidth=&1678&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ae8bd442fb71c15fb1cd9dc_r.jpg&&&/figure&加装炮口抽烟器的T34↑&/p&&br&&p&时过境迁,这些昔日的扬基巨兽如今都在阿伯丁博物馆里安度晚年,尽管没能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只能在试车场里日复一日的跑圈打靶,但是这些雄伟的大家伙们的的确确为美国坦克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技术基础,积累了难能可贵的宝贵经验。&/p&&p&这些试验车最初的设计初衷均是出自前线战场的切实需求,源于实战,表于技术,贵在经验,这些试验车们正式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在茶余饭后能够津津乐道的话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a5a6941556ccf7f32f51_b.jpg& data-rawwidth=&1257&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a5a6941556ccf7f32f5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83f75e87eae27d24fe54aa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83f75e87eae27d24fe54aaf_r.jpg&&&/figure&&p&【完结撒负重轮】&/p&&p&【T29E3板载!!!!!!!!T29E3最帅!!!!我要娶T29E3过门!!!!!!!】&/p&&p&【夭寿啦!德棍写扬基坦克啦!】 &/p&
美军的重型坦克计划起步可以说并不算晚,二战前美军就曾计划发展一型多炮塔重型坦克,但是,很快就被军方否定。1940年法国战役停战后,美军开始认识到重型坦克在实战中的价值,并开始计划T1型重型坦克项目(也就是后来的M6)但是T1项目发展异常缓慢,而且军…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3bb7a1b8cb08bfdaeb81a71e24078d3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3bb7a1b8cb08bfdaeb81a71e24078d3_r.jpg&&&/figure&&p&  “跟T-34比,德国坦克就是垃圾”&/p&&p&  亚历山大·博德纳里,T-34坦克车长,苏军第20坦克旅&/p&&p&  “苏联的T-34坦克很优秀,但无法和我们的虎式坦克匹敌”&/p&&p&  奥托·卡利乌斯,虎式坦克车长,德国陆军第502重坦克营&/p&&p&  “这不是一篇《战争雷霆》或《坦克世界》的软文,但可以确定的是,阅读本文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上述游戏中的武器”&/p&&p&  最后的防线,游民星空编辑&/p&&p&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T-34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对它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几乎没有书籍会刻意忽略,这些书籍对T-34有着极高的评价,“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超越时代的坦克”“打碎闪电战神话的武器”……这些只是其称号中的一小部分。&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22addcf305da4b7b63dfd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22addcf305da4b7b63dfd2_r.jpg&&&/figure&&/p&&p&&i&&u&在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境内的各个主要城市中,几乎都会有一座T-34纪念碑,毫无疑问,任何这样的纪念物,都象征了某种与之关联的传说和信念。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今天的T-34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武器,而是一个与历史、宣传和信仰糅合在一起的神秘集合体&/u&&/i&&/p&&p&  不仅如此,甚至不关注历史的人们也爱上了T-34——这是因为它们在电影和游戏中的表现,T-34拥有优雅和粗犷并存的外形,是防护和火力的完美结合。虽然如今,第一部支持操纵T-34的游戏已无从考证,但从《战地1942》到《使命召唤》,从WOT到WT,它们始终有着抢眼的地位。&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f15ef97fc7a5b361dba86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f15ef97fc7a5b361dba8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3b7e9befcb9b13accdd5cec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3b7e9befcb9b13accdd5cec_r.jpg&&&/figure&&/p&&p&&u&&i&《战争雷霆(上)》和《坦克世界(下)》中出场的T-34坦克,可以注意到其炮塔和负重轮等细节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源自3D模型取材上的不同,在现实中,由于生产时间、使用工艺、制造地点不同,相同型号的T-34之间的细节差异可能有上百处之多&/i&&/u&&/p&&p&  今天,在书籍和游戏中接触过这种坦克的人清楚,上述赞誉,主要源于其搭载的大口径主炮、倾斜式装甲和大功率柴油机;这些元素赋予了T-34火力和生存性,并让它比多数对手更为灵活敏捷。不过,据说崇拜往往是盲目的,在当年老兵们的回忆中,T-34使用了劣质材料、质量不佳、问题此起彼伏,而在今天,很多人却将这种“原始”视为一种优点。&/p&&p&  这也就引出了本文讨论的问题:T-34究竟是怎样的武器?事实上,由于其服役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其优劣决不能一概而定,必须放在特定的时期加以判断。不仅如此,介绍这种坦克的优劣之前,我们还必须理清若干误区。&/p&&ul&&li&&b&误区1:在1941年,数量稀少的T-34不足以扭转溃败&/b&&br&&/li&&/ul&&br&&p&  与我们想象的相反,T-34在现实中并非所向披靡,甚至在其性能优势最明显的1941年都是如此,相反,它们虽然在个别场合在给敌人带来了心理震撼,但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战后苏联宣传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它们数量稀少,以至于根本无法阻止德国坦克“潮水般的攻击”。但统计数字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从1941年6月到12月,苏联方面有3017辆T-34赶赴前线——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以二战初期的标准尤其如此。&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d897ca2eeadf53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d897ca2eeadf53_r.jpg&&&/figure&&/p&&p&&i&&u&T-34 1940年型的装甲布局示意图,可见其正面、侧面和后方装甲厚度均为45毫米,在1941年可以防御绝大多数反坦克武器的射击&/u&&/i&&/p&&p&  不就如此,你还会发现,在这段时间,与同一体量的德国坦克相比,T-34甚至拥有数量优势。从6月到12月,连同增援在内,德军在东线共投入了2686辆三号、四号坦克以及突击炮,其中还包括了安装小口径火炮的三号坦克早期型,在上述装甲车辆当中,火力最强的莫过于突击炮和四号坦克,但它们只安装了一门短管的75毫米炮,而且只有在发射钨芯穿甲弹时,才能在500米外击穿T-34的车体。&/p&&p&  在防护领域,它们和T-34差距巨大,比如四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只有30-50毫米。可以负责任地说,抛开乘员、地形等因素,在一对一的正面交锋中,德国坦克要想击毁T-34,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a209a5fac92cd447cd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a209a5fac92cd447cd2_r.jpg&&&/figure&&/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53d5efd661a8d284b3c25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53d5efd661a8d284b3c252_r.jpg&&&/figure&&p&&i&&u&  1941年,德军装备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它们设计于1930年代,在与T-34的性能比较中处于劣势&/u&&/i&&/p&&p&  这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悖论,虽然T-34纸面性能胜于德国坦克,在数量上比同类德军坦克多10%,但战斗的结果却是一边倒的。对于这一匪夷所思的事实,苏联历史书上还经常抛出另一个原因。&/p&&ul&&li&&b&误区2:1941年,T-34零敲碎打地投入了战斗,导致其优势无从体现&/b&&br&&/li&&/ul&&br&&p&  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事实上,在日、战争爆发时,这些T-34坦克,实际和更强大的KV系列坦克一道,被集中部署在了重点作战方向上的骨干部队当中。比如说,在西部特别军区,第6机械化军麾下的第4和第7坦克师中,就有238辆T-34和KV系列坦克。而在基辅特别军区的第4机械化军中,其下属的第8和第32坦克师也共有313辆T-34和99辆KV。考虑到T-34、KV坦克的性能——在1941年,被誉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机动打击力量,这些部队也是当之无愧的。&/p&&p&  然而,由于在战争初期损失巨大,这种编制只维持了几个月的时间,在1941年8月之后,苏军对装甲部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许多坦克师的残部被改编为坦克旅。每个旅在理论上拥有29辆T-34或KV坦克,以及至少38辆轻型坦克——可以看出,其中T-34和KV坦克仍然占据了一个较高的比例。&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1f3f41cd784f7e42658d34eda417de5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1f3f41cd784f7e42658d34eda417de5_r.jpg&&&/figure&&/p&&p&&i&&u&1941年夏季,准备开赴前线的T-34。在1941年初,其部署就遵循着“集中使用”的原则,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其表现仍然非常糟糕&/u&&/i&&/p&&p&  那么,在宏观战略上,T-34坦克的部署是否如此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在战争爆发时,苏联一直将机械化军视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其作战任务非常明确,这就是对敌军主力发动致命一击。至于后续组建的坦克旅规模明显更小,但在部署上,苏军从来没有放弃“集中使用”的打算。&/p&&p&  按照当时苏军的作战指导纲要,这些坦克旅经常作为集团军、方面军,乃至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投入战斗,用于抵挡德军的大举突破。另外,考虑到当时德国人日益稀薄的兵力(每个装甲师不足100辆坦克)、以及被不断拉长的战线——与对手相比,苏军在坦克的使用上,并不存在过度分散的问题。&/p&&ul&&li&&b&误区3:即使是1941年,T-34的表现也充满了亮点&/b&&br&&/li&&/ul&&br&&p&  按照1941年的统计数据,在永久损失方面,苏军坦克大致相当于德军的7倍,而如果将德军所有的全履带装甲车辆(如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火炮等)包括在内,这一比例也能达到6.6:1。而在苏联永久损失的约20500辆坦克当中,又大约有2300辆T-34和900辆KV。&/p&&p&  毫无疑问,仅仅这一数据,就足以反驳本节标题中的说法。不仅如此,与优异的纸面性能相比,其战场表现实际相当拙劣。我们不妨做一个激进的假设,即只算T-34和KV系列同德国坦克的损失之比。此时,其数字仍然是3200辆对2300辆,或者说1.39:1——换言之,即使在这个激进的假设下,T-34的表现仍是彻底失败的。&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f5caa08094fe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f5caa08094fe_r.jpg&&&/figure&&/p&&p&&i&&u&1941年,在白俄罗斯境内,两辆T-34(右侧)因为渡河地点选择不当、陷入沼泽而被乘员自行炸毁,在图片左侧还可以看到一辆相对老式的BT系列坦克,在当时,很多T-34的损失都是由于乘员操作不当所致&/u&&/i&&/p&&p&  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但大多根源可以追溯到苏联军队自身,尤其是斯大林对战前局势的误判,这一点不仅导致了苏联陆军的一溃千里,也导致了T-34的折戟沉沙,在损失的2300辆T-34中,许多都是使用不当的牺牲品,在战争爆发初期的混乱中更是如此。&/p&&p&  最大的问题在于乘员缺乏训练,在年,苏军的坦克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编,在这些改编中,原先的坦克旅被合并为机械化军,但在战争爆发时,无论是这些部队的军官,还是下级单位的坦克兵,都缺乏足够的培训。同时,为了保密,许多苏军的T-34战前实际实际是被封存在仓库内,乘员甚至没有时间熟悉其机械结构。在1941年,苏军实际是驾驶着一种完全陌生的坦克投入了战斗。&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bd8b9cb1b90eaa51eddf25987fedf37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bd8b9cb1b90eaa51eddf25987fedf37_r.jpg&&&/figure&&/p&&p&&i&&u&1941年秋季,被抛弃的T-34,隶属于苏军第32坦克师,执照在照片中,我们看不出其车体有被炮弹击穿的迹象,在当时,许多T-34实际是因机械故障无法回收而被抛弃的&/u&&/i&&/p&&p&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后勤领域,许多T-34缺乏配套的穿甲弹,甚至处在没有弹药的尴尬状态下,而在苏联军队中,其76毫米炮弹的到位率只有规定的12%;至于其维修部门也严重缺乏牵引车和拖拉机。于是,在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许多T-34实际是在受损后被乘员自行炸毁了,或是简单地抛弃在战场上,这构成了T-34表现不佳的另一个因素。&/p&&p&  不过,即使我们假设,在当时损失的T-34中,有50-60%是由于后勤问题或操作不当,其战损的T-34仍达到了1000辆以上,考虑到当时德军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这一数字仍然相当耸人听闻。&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87807fedbbdd960c60e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87807fedbbdd960c60e_r.jpg&&&/figure&&/p&&p&&i&&u&1941年夏季,一辆T-34在进行回收时,因遭遇袭击,意外与前方的牵引车相撞,而被彻底炸毁&/u&&/i&&/p&&p&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除却战略失误和后勤补给,还有什么导致了T-34的惨败?此时,我们的目光只能聚焦于这种武器自身:事实上,如果详细分析这种坦克,仍不难发现其中仍有许多无法用数据表现的缺陷。1941年,一份来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的报告,为我们揭开了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份报告中写道:“一个英勇的37毫米炮炮组宣称,他们23次命中了一辆T-34,但最终只卡住了对手的炮塔座圈。”&/p&&p&  按照传统的理解,上述报告只能证明“T-34的优异性能”,因为作为德军的主力反坦克武器,在500米外,37毫米炮只能击穿29毫米的60度倾斜装甲,而T-34的正面倾斜装甲厚度达到了45毫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份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是,驾驶T-34的苏联车组,居然能坐视对手连开23炮——按照二战期间普遍的经验,一门反坦克炮在开火3-4次之后,就会遭到对方的猛烈反击。&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9fbb5f26f6cad86dc4c4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9fbb5f26f6cad86dc4c4_r.jpg&&&/figure&&/p&&p&&i&&u&  1941年,一辆T-34与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同归于尽。在卫国战争初期,许多车组选择了这种战斗方式。在反映出乘员英勇无畏的同时,这种方式也表明,当时T-34的车组训练不足,观测设备也存在问题,使得他们宁愿选择撞击&/u&&/i&&/p&&ul&&li&&b&史诗背后&/b&&br&&/li&&/ul&&br&&p&  除却乘员训练不足、战备不充分之外,T-34的设计缺陷也不容否认。从许多角度看,1941年时的T-34并非一种完善的设计,它的原型车在1939年才建造完毕,并且随着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被仓促从试验场推向了生产线。在工程师和军方眼中,T-34也绝不是完美的“全能坦克”,相反,它只是一种取代老式坦克的权宜之计。&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e60d3c9aaa24ebd6f4807f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e60d3c9aaa24ebd6f4807f_r.jpg&&&/figure&&/p&&p&&i&&u&  1940年,T-34原型车在三档车速状态下从一圈铁丝网上碾过,目的是检验遭遇障碍时传动和行走系统的可靠性。虽然T-34在纸面上性能优秀,但当1940年,第一批该坦克装备部队时,部队的评价却相当糟糕,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火炮容易卡壳、精度也太差;其次是动力系统故障频发;另外,其观瞄设备也存在问题,其乘员甚至无法看清战场态势&/u&&/i&&/p&&p&  就在服役后不久,部队的意见纷至沓来,在1940年,苏军甚至有停产T-34,转而生产T-50轻型坦克的打算,同时,其改进型的开发也在进行中,其中一种是T-34的改进版A-41和T-34M,它增强了防护、改良设备,并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而更激进的型号被称为A-44——这种坦克将发动机完全前置。按照工程师们的回忆、和军方的命令及文件,T-34将在1942年被上述坦克取代,至于已完成的车辆,也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回厂进行改进。&/p&&p&  但突然爆发的战争打乱了军方的部署,面对战争初期的溃败,苏联红军冒不起停产T-34的风险,否则的话,坦克部队将会无车可用,战争也会以一败涂地结束,于是,T-34的弊病也被延续下来。&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5e776f156ea411b9c7d8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5e776f156ea411b9c7d8_r.jpg&&&/figure&&/p&&p&&i&&u&如果苏德战争晚两年爆发,届时德军遭遇的可能不是更多的T-34,而是它的后继型号,如上图中的T-34M和下图中的A-44,前者可以看做T-34的大规模改进型,更换了火炮,安装了车长指挥塔,正面装甲提升到60毫米,而后者则是一种全新的型号,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安装57毫米炮的方案,其车体正面装甲达到了至少75毫米&/u&&/i&&/p&&p&  在T-34的固有缺陷中,双人炮塔所受诟病最多,在其中,车长除了要指挥其它三名乘员,判断战场局势,还负责火炮的瞄准和开火,如果这位车长碰巧还是排长,他还需要通过无线电和旗语等方式,协调其它车辆展开行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他很容易陷入手忙脚乱中。&/p&&p&  更尴尬的是,按照早期T-34的配置,车内的乘员还常处在一种懵懂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观察视野很差,而且观瞄设备的质量极为低劣。和游戏不同,你在现实战场上几乎不具备宽阔的第三方视角,相反,你钻进坦克、盖上舱盖、处在漆黑一片的车内时,你便只能透过车辆附带的设备,看到战场上一个狭窄的区域。&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70c529b9d5a911a8d039b9d0045a0fb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70c529b9d5a911a8d039b9d0045a0fb_r.jpg&&&/figure&&/p&&p&&i&&u&WT中的T-34结构示意图,和同期德国坦克相比,T-34的炮塔乘员只有两人,而不是三人&/u&&/i&&/p&&p&  和同期的德国坦克相比,T-34在这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1941年的T-34没有安装能观测周边360度地区的车长指挥塔,而是只有老式的观测潜望镜,更加不幸的是,由于担心潜望镜镜面在炮弹冲击下破裂,苏军其镜面的材料不是玻璃,而是经过抛光的钢铁,由此提供的成像质量不难想象——虽然后来铁制镜面换成了一块玻璃棱镜,但其质量仍然极为糟糕。第225坦克团的谢尔盖·阿利亚回忆说:&/p&&p&  “它们是用丑陋的黄色或绿色有机玻璃做的,提供的是完全扭曲失真的画面。靠这样的潜望镜根本不可能分辨出任何东西,更何况我们还是坐在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坦克里。”&/p&&p&  这也是为什么,为看清战场,苏联车长通常选择打开舱盖——这实际是把自己暴露在了枪林弹雨下。至于同样的尴尬,还存在于通信领域。在1941年2月,一个德国中型坦克连的编制中,超过40%的坦克装有收发两用电台,同时,在每辆坦克车内,都安装了内部通话装置——这保证了战场上的沟通顺畅。而在另一面,1941年的T-34部队却离这个标准相去甚远。&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44b9a84ce4bfebba3e6326e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44b9a84ce4bfebba3e6326e_r.jpg&&&/figure&&/p&&p&&i&&u&在战争期间,由于多数T-34没有指挥塔,车长只能打开舱盖观察战场,这增加了其中弹的危险性&/u&&/i&&/p&&p&  在战争爆发时,超过60%的T-34的电台没有到位,至于安装了电台的车辆,其设备的效率非常之低,其工作距离只有6公里,而且非常难以维修,另外,T-34的车内通话装置也不甚理想,车长与驾驶员的主要沟通手段是由前者用靴子踩后者的肩膀。&/p&&p&  第225坦克团的谢尔盖·阿利亚证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脚来发信号,车长踩我的左肩或右肩,然后我就相应地左转或右转。”&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e9a91781bcffcd756c84e7dea2ca09d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e9a91781bcffcd756c84e7dea2ca09d_r.jpg&&&/figure&&/p&&p&&i&&u&T-34装备的电台实物,拙劣的质量限制了其战场表现&/u&&/i&&/p&&p&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问题完全无法体现在性能表中,但它带来的后果却相当严重,让在德国方面的文件中,曾经这样描述T-34,其特点被概括为“低效、无序和混乱”:&/p&&p&  “T-34……更喜欢像母鸡带小鸡一样聚集在一起,由于视野有限、而且将精力集中到了瞄准和开火上,一些坦克指挥官缺乏对战局的整体认识,同样,T-34坦克排很少分别对付三个目标,而是倾向于一致朝排长选择的那个目标开火,因此,它们实际失去了分散火力带来的优势。”&/p&&ul&&li&&b&那1942年呢?&/b&&br&&/li&&/ul&&br&&p&  不过,至少以后来的观点看,当年苏军的惨重伤亡并非毫无回报:敌人被挡住了,莫斯科得救了,苏联的军事力量也得到了恢复。从1942年开始,苏联红军从莫斯科城下出发,向德军发动了一连串反攻。&/p&&p&  如果说1941年,是苏联红军历史的低谷,那么1942年就是转折的开始,但耐人寻味的是,T-34这种坦克自身的命运转折,却似乎比局势的变化来得更迟。按照战后的统计数据,从年,苏德双方的坦克损失之比仍然分别达到了6:1,4:1,4:1和1.2:1,连同双方的自行火炮在内,这一比例仍然能达到5:1,3:1,3:1和1.3:1。&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ec403c9c703c2d6ba20407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ec403c9c703c2d6ba20407_r.jpg&&&/figure&&/p&&p&&i&&u&1942年夏,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附近,一辆T-34在近乎完好的状态下落入了德军手中,该坦克来自第130坦克旅,由斯大林格勒工厂生产,尽管德军的攻势被挡住了,但T-34的损失仍然十分惊人&/u&&/i&&/p&&p&  导致问题的原因很多,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德国工业产能有限,在装甲车辆对比上,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绝对劣势,换句话说,其总损失注定不可能突破一个固定的上限。但另一方面,虽然T-34成了苏军的主力,其指挥、通讯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纸面上的优势却变得不甚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德军装备了两种关键的武器:这就是安装长管主炮的四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改进型,它们可以在800米外击穿T-34的前装甲,不仅如此,当时德军50毫米反坦克炮的数量也大幅增加,这给横冲直撞的T-34带来了更多危险。&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fa0a8af989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fa0a8af98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60b3bfe37bb50c0679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60b3bfe37bb50c0679a_r.jpg&&&/figure&&/p&&p&&i&&u&安装50毫米长身管主炮的三号坦克(上)和安装75毫米长管主炮的四号坦克,这些坦克在防护水平上仍不及T-34,但穿甲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长管75毫米炮,它将炮弹的穿透力提升了将近一倍,从而成了对付T-34的有力武器&/u&&/i&&/p&&p&  另一方面,在T-34的质量和乘员的训练上,种种问题有增无减。1941年底到1942年初,许多工厂被搬迁到苏联腹地,由于行动仓促,大批设备和人员被遗留在了敌占区,而在新厂区,匆忙扩建的厂房很多甚至没有顶棚,妇女、儿童和老人组成的工人队伍一片混乱。不仅如此,在这个史无前例的严冬中,气温很快跌到零下40摄氏度,冻伤和传染病在工人中间肆虐;还有一些工厂,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则直接处在了德国人的轰炸和炮击之下,不难想象,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T-34的质量会有多么的低劣。&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14deb36ef3cd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9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14deb36ef3cd_r.jpg&&&/figure&&/p&&p&&u&&i&在苏联183坦克工厂操作自动焊机的女工,她正在为炮塔顶板安装指挥塔&/i&&/u&&/p&&p&  这些T-34的问题首先集中在动力领域,其发动机的质量尤其糟糕,按照苏军的报告,它们只能供坦克行驶80-100小时,接着就会因为故障直接报废。另一个备受诟病的问题在于离合器,它导致驾驶员很难换挡——驾驶T-34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车长阿卡达里·马尔耶夫斯基回忆说:“用一只手扳动换档杆是不可能的,我不得不用膝盖借力,有时则需要机电员在一旁协助。”第20坦克旅的博德纳里回忆说:“如果驾驶员训练得不够好,那么他想换一档时可能换到四档,或者从二档时条到三档,而这可能导致变速箱失灵。”第116坦克旅的基里琴科甚至表示:“驾驶员在长途行军后,体重会减少两到三公斤。”&/p&&p&  两名在下塔吉尔工厂进行T-34的装配的少年钳工:斯马兹诺夫(左,16岁)和舒金(右,15岁)。和许多当时的苏联少年一样,他们在战争爆发后放弃学业,响应号召投入了军工生产,虽然热情可嘉,但由于经验不足,他们生产的产品也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p&&p&  除了引擎低劣、换档困难,T-34的变速器也是一个软肋,它们经常发生故障,导致T-34停止前进。在库宾卡试验场的报告中,这些设备被贬得一文不值:“国产坦克(尤其是T-34和KV)的变速器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战斗车辆的需要,不如盟军坦克和敌军坦克,在制造水平上至少落后了好几年。”&/p&&p&  但真正可怕的问题远不止于此,T-34真正的软肋在于装甲。在苏联红军内部,曾对1941年6月到1942年9月、导致T-34战损的原因构成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p&&p&  20毫米炮 4.7%&/p&&p&  37毫米炮 10%&/p&&p&  短管50毫米炮 7.5%&/p&&p&  长管50毫米炮 54.3%&/p&&p&  75毫米炮 10.1%&/p&&p&  88毫米炮 3.4%&/p&&p&  105毫米炮 2.9%&/p&&p&  原因不详 7.1%&/p&&p&  上述统计无疑耐人寻味,因为从理论上说,20毫米炮、37毫米炮根本没有击穿T-34装甲的可能性,而另一次测试显示,德军50毫米炮弹能在2000米外击穿T-34的侧面。这只能表明——T-34的装甲防护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降低了其战场生存性。&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ce4c56dd7f9d257f7bd5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ce4c56dd7f9d257f7bd52_r.jpg&&&/figure&&/p&&p&&i&&u&被德军75毫米炮弹击中炮盾后、出现焊缝开裂的T-34炮塔,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焊接技术不良,它极大地降低了T-34的抗弹性能&/u&&/i&&/p&&p&  由于稀有金属供应不足,在1942年,苏联坦克装甲的合金成分几乎完全消失,这让T-34的装甲变得极脆,甚至德军的37毫米炮都能通过连续射击将其击穿。更有甚者,由于工人缺乏经验,在车体焊接时,许多部位并没有严密接合在一起,而是用焊料草草掩盖了拼合缝隙了事——这些缝隙有时会宽达十几毫米,一旦坦克被击中,装甲和装甲的结合缝隙便有可能开裂。上述问题,连同仓促被派上战场的乘员(此时,一名坦克手的训练周期被缩短到3个月)、以及军事上的失误一道,引发了极为可怕的损失。&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3b938dd4c96a0c8dffda5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3b938dd4c96a0c8dffda5_r.jpg&&&/figure&&/p&&p&&i&&u&1942年,一些坦克部队新兵正在察看T-34——他们未来的座驾&/u&&/i&&/p&&p&  按照苏联方面自身的统计,在1942年,其损失的15100辆装甲作战车辆中,有多达6600辆是T-34——仅在1942年的夏季战役中,其损失就达到了上千辆,许多单位被成建制地包围和消灭了。&/p&&p&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和德国对手不同,苏联人不仅充分动员了国内的战争潜力,还对年的失败进行了分析,他们立足于自身技术相对落后的现实,放弃了追求坦克性能上的绝对优势,相反,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简化生产上。虽然作为代价,坦克的质量急剧恶化,但其产量却因此直线上升。而另一方面,德军虽然损失同样水涨船高,却踏上了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路,一系列理念偏执、过分强调防护和火力的坦克开始在绘图板上成型。&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15ef20c63f75c76e87b92c057f95eb8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15ef20c63f75c76e87b92c057f95eb8_r.jpg&&&/figure&&/p&&p&&i&&u&战争中期,搭乘军列源源不断开赴前线的T-34,其产量的增加与造价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但作为代价,其质量的下降也非常明显&/u&&/i&&/p&&p&  按照苏联军工企业的统计,1939年组装的第一批T-34样车,单车造价略微超过595000卢布,但在194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65810卢布,即大致相当于其28%。同时,T-34的产量则空前提高,达到了12661辆——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年十年间,德国坦克的总产量之和。这种取舍让苏联红军得到的好处是,它获得了大举进攻的物质条件。&/p&&p&  在1942年,苏军对被打散的坦克部队进行了重组,由此组建了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这些部队以数百辆T-34为主力,尽管其中一部分坦克在质量上存在瑕疵,但数量和冲击力却相当可观。&/p&&ul&&li&&b&1943:决定性的一年&/b&&br&&/li&&/ul&&br&&p&  由于大量T-34的加入,当时,苏联已经在可以在前线的重要地段、集结多达1000辆以上的坦克,而此时,与之对抗的,往往只有近百辆德国坦克和为数不多的反坦克武器。&/p&&p&  也正是在一年,苏军收复了大半个乌克兰,并在举世闻名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获得了胜利。在这些战斗中,德国人面对钢铁洪流焦头烂额,同时困扰T-34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改进。&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ba26a276c7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cba26a276c7_r.jpg&&&/figure&&/p&&p&&i&&u&1943年夏季,冒着猛烈炮火、带领步兵发动进攻的T-34,他们的数量优势,保证了红军可以多次发起大规模进攻,并逐步收复国土&/u&&/i&&/p&&p&  首先,车组乘员的素质提升了,在后方,他们得到了更充分的训练,其中的重点也从战前的意识形态转向了军事素质领域,而那些九死一生的老兵,则构成了前线部队的战斗核心。&/p&&p&  另外,T-34装甲质量和生产工艺也得到了改良,1943年初,制造部门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五速离合器,它大大减轻了驾驶负担。尽管如此,收复失地的战斗仍然是艰苦的,T-34的损失也达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b5c848ada98bcd9e5d81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b5c848ada98bcd9e5d81a_r.jpg&&&/figure&&/p&&p&&i&&u&1943年后,T-34装备的五速离合器实物,它的出现让坦克驾驶不再成为一种折磨&/u&&/i&&/p&&p&  按照苏联方面的统计,这一年,苏军共生产了15710辆T-34,而损失达到了14700辆,这些坦克主要是战斗损失。导致上述的情况原因是,随着德军新式坦克投入现役,T-34的火力和防护上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尤其是在年服役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它们让T-34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09a217ac9975fbeedfe58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09a217ac9975fbeedfe58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盾步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