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那么多外国领导都想要非你莫属接见外国,有什么过人之处

马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国领导都想要接见,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马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国领导都想要接见,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州仔说事百家号但是企业家,即便是任正非或者李彦宏这样级别的,也很少能见到这么多国家元首或领导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外国领导人乐于接见马云而不是任正非或李彦宏?马云的性格使然,喜欢到处演讲和谈生意,而任正非相对低调,除非不得不见,一般情况不会主动去见,甚至连媒体也不愿意见。马云有强大的阿里巴巴作为背书,见到一些国家领导人是正常不过的,毕竟如果苹果CEO来中国,也是能够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如今阿里巴巴的市值一斤进入全球前十,且还在高速发展中。马云所代表的是电商,是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是新经济,这是各个都需要的,甚至需要学习和引进的,会见一下相谈甚欢,说不定阿里巴巴就投资了,相当于招商引资,各国也是非常乐意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符合趋势和潮流的行业才能成为市场的主流,正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融信网等,也是如此,致力于为投资人和中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经过严格监管之后,越来越成为出借人青睐和认可的对象,极大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马云健谈,或者说马云的演讲能力和幽默感都不错,见这些国家领导人也不怯场,能谈到一起去。示范效应。一般这个国家会见了,去到另一个国家能够得到会见的机会就会大增,毕竟在信息高速发达的当今,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一种参照。 不得不说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厉害了我的国,马云带去的也是新的机会,一些国家自然不想错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云的魅力不仅在于商业,更重要的是,马云是个有着民族情怀和大义,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也许,这是这个时代非常缺少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州仔说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位宗旨一起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高相关文章(C) 文史汇(TM) junshi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戏规则等等,无论是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是在学校里、公共场合,所有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时时处处对人们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从大的方面来说,按规则办事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民族的维系需要有基本的价值认同和语言、习惯的一致,如果没有某种最起码的一致性基础,这个民族将很难维系下去。明确规则,遵守规则,是生存的需求,自由的需求,文明的需求,是整个社会正常、有序运行下去的基石。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条五彩的路,那么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个人,只有遵守了规则,他才有可能成为规则的受益者;也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去有所创新,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了解规则,运用规则,遵守规则,处处按规则办事。
龙永图是中国WTO首席谈判代表,他介绍过他的一次经历:他和几个朋友在瑞士的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砰砰”地响,他心里有些纳闷。出来后,一个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多分钟了还没有出来,麻烦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又重新返回洗手间,打开那个“砰砰”响的隔位,他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无论怎么弄都冲不出水来,急得满头大汗。原来,小孩认为上厕所不冲水是犯了规则。为此,龙永图很感慨:上厕所要冲水,这是一种社会最基本的规则,一个孩子都能自觉按照规则去做,可见瑞士国民的规则意识有多强。
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因此,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那已离我们远去的蛮荒年代,当部落首领将有限的食物按照年龄长幼在部族中分配时,文明与规律携手走进了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当汉漠拉比法典竖起,当战乱的阴霾遮蔽了文明的光辉,当人类从战争与失序再次走向和平和安宁时,规则自始至终都贯穿在其中,规则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是文明的体现,是对人性最温和的关怀,文明永存而规则不灭!规则,是人们永远都该遵守的。
规则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源于人类对集体的认知,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因此,规则是于人有利的,但绝不仅是于私有利的。规则摈弃了人性中的褊狭与丑陋,它无时无刻都弘扬着平等和无私。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在每一个生命都在危极的死亡边缘挣扎时,人们会自动的让出一条路让消防员在人群中通过去救助身处险境地的人,人们的行进快速而有序。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任何一条文明规则规范人们应该怎样做,但人性中最闪光的利他精神却自动的使人们在这样的时刻达成共识,于是,规则形成了。文明带来了规则,善良与无私蕴含其中,规则自然而生,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幸福也会随之而生。
如果把规则比喻成一张网,那么它绝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保护,它是一张有弹性的网,并在不断地完备和发展。科举制度无疑也是一种规则,在它产生的初期,是为了选拔出对国家有利的人才才制定出的规则,它打破了选拔世袭的枷锁,给了所有的人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它曾是当时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曾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文明时代,让整个世界叹为观止、纷纷效法,它是中国人独有的处世智慧与为人修养的结晶。但是,官场的昏暗,争名逐利的风气使其不足渐渐彰显,科举制度也因此而渐渐地陷入一种荒诞无聊的境地,所带来的尽是对人性的扭曲,对社会正常发展的挟制。于是,它终于随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破灭而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中。
规则,是随着人们的文明而生的,与其携手共进,“没有规矩,不能方圆”。其实,社会的方圆和人性的认知都包含其中,规矩给我们创造了幸福,是一种可以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于是,尊重规则就是尊重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利。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享受到规则带来的益处。
遵守规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的,按规则办事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2.人在屋檐下,低头又何妨
人们常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吃点儿小亏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不妨将这句话改为“好汉要吃眼前亏”。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说得很有道理。俗话说,“人不求人一般高”,你不求人,当然就没有向人低头的道理和必要。你当然可以大谈什么刚正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道理,你也可以那样去做,以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然而,当你有求于人且不得不求的时候,你还有勇气那样说那样做吗?这个时候,你要能屈能伸,要忍辱负重,要顾全大局,甚至要逢场作戏。虽然你做出了小的牺牲,但却可以渡过难关。权衡利弊,人在屋檐下,低头又何妨?
当强敌把你追到了一堵高墙下,你已无路可走,但面对墙脚下的一方门洞,难道你非要站在那里束手就擒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吗?或者,过还是要过的,却不愿放下架子俯首弯腰,而是昂首挺胸地硬冲过去,其结果撞得头破血流,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也逃不过强敌的“杀戮”。所以,你要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爬过那个小洞,前面又是一方明亮的天!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就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势均力敌。刘邦能一统天下,韩信功不可没。韩信为了功成名就,曾忍受过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的时候,接受过乞婆的喂养,受到了当地人的嘲笑。有一天,他在街上闲逛,从对面走过来几个当地最不好惹的地痞小流氓。他们截住韩信嘲笑他“漂母食”,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然后拍拍衣上的尘灰扬长而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那些地痞流氓哈哈大笑,说韩信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不会成就什么大事业。
后来,韩信发奋,学得一身兵法,军事才能无人能及,被萧何引见到刘邦帐下,很快就做了大将军,帮刘邦打下了汉朝的天下。
如果当初韩信一气之下,宁折不弯的和那些流氓拼了,韩信不死也只剩半条命,恐怕历史将要改写,历史上不会出现一个统领雄兵,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只会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枉死鬼。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什么假设,但是历史中的智慧值得我们去思索。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源于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绝对让人不堪忍受,那简直是奇耻大辱,然而韩信却忍了,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低下你高贵的头又能怎么样呢?所以,当你在人生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为了长久的利益,吃一点眼前亏也无防。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时,你必须面对。要知道,敢于硬碰,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是无谓的牺牲。不妨拿出一块儿心地,单放那些不平之事,闭起双眼,全当它们不存在。
贵州有个知名的酒厂,新聘来两个调酒师杜磊和王涛,杜磊的舅舅是厂里的财务部主管,而王涛却是靠真本事进厂的。
厂长决定在年底举行调酒技术比赛,胜者就是他们酒厂技术部的主管。
杜磊接到通知后,并不是潜心钻研调酒技术,而是上下疏通找门路。原来,他本身调酒技术一般,完全靠他舅舅的关系才进厂的。于是,杜磊又找到舅舅,让舅舅帮他想办法。他舅舅就派人在王涛的调酒器皿上抹上了苦瓜汁。
到了比赛的那天,王涛所调制的酒中苦味太浓,被淘汰了。而杜磊的酒却入口绵甜,清冽香浓。所以,杜磊作了技术部主管。其实,杜磊早就花钱请人调好了酒,比赛时才拿出来。
当王涛知道自己的失败是杜磊和他的舅舅捣鬼以后,心中十分气愤,但他忍气吞声、隐忍不发,终日里闷头研究调制技术。
有一次,杜磊被派到省里参加调酒大赛。他技术上根本不过关,并不能为酒厂争得荣誉,厂长没有办法,只能把王涛派去。由于王涛整天钻研,所以他调制出来的酒得到了在场专家的高度好评,获得了最高奖项。
回来后,厂长就把杜磊撤职了,并弄明白了当初厂里比赛的真相,也撤了杜磊舅舅财务部主管的职务,让王涛负责全厂的制酒技术。两年后,王涛被调任副总经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长久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忍一时之屈,就不能使壮志得以实现,使抱负得以施展。“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的阶段,就像运动员跳远一样,屈腿是为了积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发力点上,然后将身跃起,在空中舒展身体以达到最远的目标。所以,在当今社会,血气方钢难成大气,要学会水的柔软。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何必在意一时之气呢?
如果你还是一个平凡之人,那么,你的血气方钢,就会带来上司以怒目相待,而且会给自己带来沮丧、消极与痛苦。学学水之柔,能屈能伸,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此最高境界为宁学蟑螂,不做恐龙。如果你是一位大人物,血气方钢,一意孤行,将会使你与职员、下属产生不必要的隔膜,要把握分寸,游刃有余,偶尔给点小恩小惠,是不错的广交人缘的好方法。
做人,绝对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泪流在心底,永远把笑脸给别人,不管你是否会感觉苦痛。在承受苦痛的同时,也会收获同等的满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很多人表面体面,可是内心却受煎熬,用人前的低头哈腰来换取物质上的丰足。有句古话说: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我们绝大多数人,头上都有一个屋檐,需要我们常常低下头来,也就是说:做人要懂得随时势而为,人在屋檐下,该低头就低头,别让“屋檐”碰破了自己的头。
3.做人不能太老实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人就是不能太老实了,不能太厚道,不能太直率,不能太死板,而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前顾后盼。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还是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的。所以,我们在处事圆滑的同时,还要记住:为人诚实,诚信为本。试想一下,与一个不但在处事上圆滑,而且在为人上也虚伪的人长期交往,怎么能让人感觉到放心呢?这种人怎么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呢?
做人不能太老实,就是要做个处事灵活而心态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婉转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重视生活中的应酬,通过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树立好的人缘;同时要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在工作当中,对不同类型的同事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还要让你的顶头上司了解和喜欢你,与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于更好开展工作。面对想要干的事,则既要执著,又要会变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脱掉与自己不相干的事。而且一定要为人善良,避免伤害别人。
我们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是否想过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过于“刚毅”而导致的人际紧张,由于自己的缺乏变通而导致的处事僵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有必要改变一下,不要太老实,做一个“圆滑的人”呢?
老实人的身上也有诸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性格耿直,有话直说,不懂得迂回,眼睛里不揉沙子,因此常常费力不讨好,更容易得罪人;老实人还爱钻牛角尖,凡事认死理,无论大事小事,非要分出个子丑卯酉来,所以给人的印象难以合群;老实人喜欢退让,不善于主动去争取机会,只是被动地等候机遇从天而降……这些都有碍于老实人打开成功的人生局面。
所以,如果你是老实人,那么就应该让自己改正局而扭转人生。老实人应该明白,一个人能否成大业,重要的不在于现在拥有了什么,而在于将来能做什么。即所具有的潜能、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力。
一位神仙老是抱怨财神,说:“财神真是一个嫌贫爱富的神仙,光给富人送财从不给穷人送,使天下的贫富差距趣来越大。”财神很无奈的说:“这不怪我,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命。有的人生来就是穷命,我给他他也不要。”那位神仙不信,说:“你把元宝送给穷人,我不信他不要。”两位神仙正说着,桥对面来了两个穷人。财神说:“我把两个元宝放在小桥中间,你看他们拾不拾。”于是,财神就在小桥中间放了两个元宝。那两个人刚走到桥头,一个穷人说:“甭看这桥窄,我闭着眼就能走过去。”另一个穷人说:“你能我也能。”于是,两个人打赌,都闭着眼过桥,谁也不准睁。谁睁眼谁输。两个都是老实人,谁也没有睁眼。走到桥中间时,一个元宝绊住了走在前面那个人的脚,他踢了一下说谁把石头放在了桥中间?财神把另一个元宝移到后面那个人脚前,他说:“哎呀,我也踩到了一块石头。”这样,那位神仙才信了财神的话。
这就是做人太老实的结果。其实,做人圆滑一点未必就是坏事。时代在发展,老实人在这个社会上很难立足。
做人如果太老实,在群体中就会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也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老实人的这种生存状况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首先,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所以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其次,老实人不善于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谋划和争取利益,实力跟不上。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难产生影响力,“有多高实力就有多大的发言权”,这是人类一切外交行为中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再次,老实人不懂得运用,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处理各种事情时总不成功。所以,做人不能太老实!
要怪的话,也只能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时间仅仅过了三四十年,老实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沧桑。在八九十年代,老实人还是“红人”,交朋友时,人们喜欢交老实的,姑娘找男朋友专挑老实的,公司招骋人才注重人的老实忠厚,老实人简直成了“金子招牌”。可如今,老实人就不一样了,和当时“待遇”差之千里,而且是越来越不受欢迎,老实成了呆板,软弱,不自信,没有魄力。迂腐,不会变通,不求进取等同义语压得老实人抬不起头来,喘不过气来。的确,一个人如果太老实,就会使自己陷入困苦的禁地,他们不会主动去与别人交往,导致朋友圈子小,圈子小了就等于没有门路,办起事来就难了,老实人烦恼多,他们害怕自己有缺点,总怕别人笑话。过于重面子,天生有自卑的情节,他们过于看重自己的面子。用一句话可以形容——死要面子活受罪,做什么都怕出错,丢自己的面子,过于看重自己的缺点,进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爱发牢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没有机会,他们的一生就在抱怨中度过了。
老实人总是消极地等待,很难成功,老实人经常吃亏,他们不懂如何保护自己,他们不去争名,更不会去抢利。生存手段贬乏让老实人难于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立足。可以说老实人不坏。因为他们很少耍阴谋诡计去害人,但他们又谈不上优秀、成功,卓越又远离他们。老实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有太多的缺陷。但老实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如果走出困境,克服缺点,最大限度发挥优点,还是可以慢慢适应社会的。
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实、太实在了,许多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负面的影响,真话有时明显就有负面影响。善意的谎言不是地地道道地欺骗,而是以使别人快乐为目的。任何善意的谎言都有润滑作用,使用借口的人用它来保护自己或避免伤害别人。
一根铁棍无法撬开坚实的大锁,一把小巧的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就打开了。这是因为钥匙最了解大锁的。
很多人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社会就是这样,做人不可太老实,需要圆滑一点,有时候是需要带面具的。圆滑做人,是对别人极大的尊重;圆滑做人,是对自己利益最好的保护。
做人不能太老实,否则,你只能自己害了自己。
4.凡事以和为贵
凡事以和为贵,有“和”万事兴。看到幸福美满的家庭,看到辉煌而蒸蒸日上的事业,看到兴旺强盛的民族,相信这一切皆因和而使然。甚至于看到青山巍峨绿水相伴,幽幽山涧边淌过琮峥流泉的美丽景色,相信是和,让人生有美相伴,让生活多彩绚烂。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就可以化解一切,避免两败俱伤,很多东西没必要计较太多!
家和万事兴,幸福美满的家庭常常有这样的笃信;和气生财,精明睿智的商人常常坚守这样的信仰;平和近人,精于处世的人常常如此待人;以和为贵,相信幸福的人常常如此追求理解人生。
以和为贵,辉煌的事业也由它成就。世界上从没有哪个知名企业在谈判桌上用霸气逼人签和同,却可在商业领域站住脚。因为和气方可生财。
以和为贵。看莺飞燕舞蝶翩跹,看绿水青山香花绽,看事业日上、家庭美满,看生活绚烂、人生如莲,一切因和使然。
以和为贵,就要学会宽容。在我们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得生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在这时,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同事的争斗。不能原谅自己或他人所出现的失误与差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和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治国之道,在于猛宽得中”,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毕竟,“和”才是为人之道。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以和为贵,还需要一个“忍”字。曾国藩的“忍”功世人皆知。“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是他的心得。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与周旋中攀升,“让一让,六尺巷”,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丈夫要能忍难忍之事,方能成大事。
在生意场上,更要以和为贵,因为和气方能生财。商人都知道以和颜悦色来笼络顾客,让他们放心,让他们亲近,让他们舒适。这样,顾客还能不把你那里当作消耗银子的一个好地方吗?
商人做生意,当然是以赚钱为赢。有一个老字号商店的老板,算是把这一课学透了。凡在他那里买东西的,无论年少年长,还是文弱强暴,他都对你一脸笑容,客气陪送。有时碰到一两个年少无知的,冲撞了他老人家,他也毫不介意,甚至还会夸奖两句那些冲撞他的人。
如果那人不知趣,听不出话音,旁边的伙计耐不住握紧老拳,想打一个出手。老板却目示不要动怒,送走即了之。如果伙计们咽不下这口气,露出些许言语,老板便会断喝制止。这使新来的伙计往往不明白,也总是不大痛快。当然,等到他们待久了,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待人接物和老板如出一辙。
一次,有个年轻人去买水果,“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10元吗?”他拿着一个左看右看,很挑剔地说。
“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
他说:“一斤8元,卖不卖?”
老板还是微笑地说:“先生,我一斤卖你8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
“不会那么不好的,而且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要卖15元了。”老板依然微笑着。
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老板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和开始一样亲切。
客人虽然嫌东嫌西,最后还是以一斤10元的价格买了。
等到那位客人走了,老板自言自语地说:“嫌货人才是买货人呀。”
如果你是一位“见火就着”的人,要想招揽更多顾客的心,要想得利润。不妨学一学上面做生意的那位老板,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千万不要因为不能承受便生气,这样不只是修养的问题,也是对自己的商品是否大有信心的缘故。
孔子曾经说“礼之用,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宇宙运行的最高尺度是和谐,美学的最佳境界是和谐,人类社会的最佳状态也是和谐。和谐,意味着自然、完善、平衡和秩序。因而,对“和”的追求,既是一种得之于生活的感性经验,也是一种同信仰纠结在一起的,对大千世界的运动规律的理性升华。
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根基。和,是全面的要求,“以和为贵”就是说和的大局高于一切。为了和的大局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荣誉,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将相和”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体现。
做人信奉“和为贵”之道,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哲学。这种哲学教导我们凡事要知足常乐、知常守恒,不要有过多的非份之想,也不要超越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外去管闲事。大家各守本分,互不干涉,而双方互相依赖,这就是一种和平宁静的生活,就是“福”。
5.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位哲人曾说过:“该放弃的就放弃,适时的放弃不一定是损失,你会获得轻松、自由、尊重和感激。”
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他们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能让猴子空着手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控,更是逃不掉。
其实,它们只是被自己的执着所俘虏,它们只需将手放开就能逃掉,但它们却不肯放手。
心中贪的欲念是我们放不下,内心的欲望与执着,使我们一直受缚,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将我们的双手张开,放下无谓的执着,就能逍遥自在了。
人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我们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人都在上演着绝无重复的绝版话剧。然而,你要想成为精明高深的真正艺术家。那你就必须掌握人生的真谛。
不少人都曾苦苦地追寻,不断地寻问“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其实,人生的真谛就是八个字——进退适时,取舍得当。
为什么不能学会放弃呢?为什么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手?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获取,而不能接受失去呢?佛家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执著。”我们执著于追名逐利,执著于感官享受;我们拼命追求,绝不放弃,最终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结果还是相互抵消。所以,在佛家看来,这种追求没有什么意义。
人生苦短,握紧宝贵的每分每秒这没有错。但你也不能将其握的太紧,放不开手。人生是一枚硬币,你不可能在每次掷出的时候,都能保证正面朝上。由于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反面朝上的时候也有很多。理想和现实之间不存在等号,也不会是平行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
俗话说:“说起容易做起难。”这一人生的悖论并不是人人都会接受的。特别是当我们年轻气盛风华正茂的时候,总是心高气昂地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总是相信这样的信条“只要你全心身的投入,你所追求的就一定会成功”。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它总是按部就班地、不紧不慢地、从从容容地走到我们面前。当我们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的的时候,你那为青春而自豪的黑发早已雪花点点了。因此,认识这一悖论的另一面是一个缓慢而艰辛的过程,但它又是每个人都必须认识的过程。
其实,人生从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的失去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没有失去娘胎的温暖,你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失去永不复返的童真,你不可能走向成熟;没有失去父母的保护,你不可能在社会上独立;没有失去个人的自由,你不可能建立家庭……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所谓“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该舍的时候就要舍,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没有意义,获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人生既是悖论,就是因为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对立面。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就是使它们对立统一。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精彩而死抱不放;也不能因为它无法带走而放弃追求。这就必须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透过通往永恒的窗口来审度自己的人生。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权力也好,金钱也好,感情也罢,都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如果不能胜任,就不要勉为其难。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你会体验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因为幸福只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并没有什么客观的量化标准。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一生去执著追求的,比如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境界。但这种执著是内心的执著,而不必非要坚持一种僵化的形式。能屈能伸,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放能收才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处事之道。适时的放弃不是一种损失,而恰恰是一种收获,你会获得轻松、自由、尊重和感激。
有的时候,做到放手确实很难,是因为它有一种心理上的惯性在支持,当你懂得了失去有时也意味着得到的道理之后,你的思想就会自然地支配你的行动,在不自觉中克服掉这种惯性。所以,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观念之后,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边赶路一边欣赏风景的人生才会更精彩,悠着点,执著点,你会活得更潇洒,更惬意,你周围的人也会感染你的快乐,他们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活得更好,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人生得失是事物之必然,当你“得”时无须得意忘形,当你“失”时也不必痛心疾首。殊不知,人只有在不断的“失去”中才能获得永恒不变的“得”。
鲁迅因放弃学医,而成为一代国魂;李世民因放弃个人恩怨,而开创贞观之治;比尔?盖茨因放弃大学生活,成就电脑第一人。
试想一下,假如比尔?盖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学习课本上千篇一律的东西,他还有可能革新电脑界吗?也许他会成为一名白领,但世界上却少了一个计算机的天才。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物。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激动人心的话:“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个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救一点东西出来。”
本着这种人生短暂如花火的信念,他放弃了哈佛的大学生活,及时做出了退学的选择。才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该放手时就放手”,能有这样的心境去面对生活,我们会活得更洒脱些,更轻松些,更丰富些。放手,那是一片风雨后的晴空,是一片波澜后的平静,那种超脱和自在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6.退却是为了更好地进步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人生只有不断地进取,才是进步风光的。却不知在很多时候退却也是向前的,退却的人生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
面对荣华富贵,身陷功名利禄,那锦绣的衣、可口的食、舒适的住不能说没有诱惑,但也有着福祸的潜伏。明末文人洪应明道:“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如陆机以才名冠世被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富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洪应明认为只张“五分”(二分之一)帆船却平安地行驶,只注“五分”水却稳妥地保持着平衡的容器。本来,人有才总是好事情,但不少时候也有大痛苦、罹难,像那陆机、霍光、石崇本是人杰,终因恃才傲物,声威张狂跋扈而遭厄运。越王勾践大功告成,范蠡驾一叶扁舟,游泊于江湖。他曾写信给同僚文种,分析勾践这个君王与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的特性。可文种官迷心窍,乐不思蜀,最后果然为越王所杀。而忍智藏锋的范蠡则改换门庭,终成一代生意大家“陶朱公”,也正是应了古人说的那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加拿大魁北克山麓,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有一个独特的景观: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大大小小的树,东坡却如精心遴选过了的一般——只有雪松。这一奇景异观曾经吸引不少人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但却一直无人能够揭开谜底。
1983年冬,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而又不乏浪漫习性的加拿大夫妇,准备作一次长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两人约定:如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否则就分手。当他们走到那个山谷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他们只好躲在帐篷里,看着漫天的大雪飞舞。不经意间,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每当雪落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使雪滑落下来。就这样,反复地积雪,反复地弯曲,反复地滑落,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的树则由于不能弯曲而很快就被压断了。西坡的雪下得很小,不少树都没有受到损害。
妻子若有所悟,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其他的树,只不过由于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之际,两人似乎同时恍然大悟,旋即忘情地紧拥热吻起来。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一对浪漫的夫妇,通过一次特殊的旅行,不仅揭开了一个自然之谜,而且找到了一个人生真谛。
其实就是这样,做人不能一味地前进,也要适时地退,因为退却才是更好的进步。就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才能更好地成长。
退却如同一只猫翻跃一堵墙不成功时,它会在失败的基础上,紧弓身体,然后突然发力,一跃而过。这也就如同弯弓一样,退却是为了更有力地射箭,退却是为了更勇猛地进攻一样,柔软的关键在于韬光养晦、蓄势待发。这是一种至高至善的人生艺术,只有精心锻造才能有成就!
按照这一规则,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在客客气气的商讨中得到解决,可以用下列方法:
1.妥协求和法。两个人下棋,谁都不认输,当你看到赢的希望不大,不妨主动说:“不行了,和棋”,这比最后真的和了甚至输了要好。生意谈不下去,还硬着头皮谈,不如换个说法,暂停。这样,不至于造成对方反感。
2.以柔克刚法。双方发生冲突,绝不能强迫对方,即使你有权力、有实力,也不能强迫人。采用以柔克刚,软磨硬泡,会减少乃至降低对方的反感,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丢不了声望。
3.容纳法。尊重差异,容纳对方,不在细枝末节上争你高我低,宽容大度才能笑口常开。
4.转移法。话不投机出现僵局,你可自言自语,自我解脱,转移话题,首先“停火”。如,可以说,“事情好商量,咱们一回生二回熟”。
5.合作法。明确你和他的需求,考虑各种可能,找出双方都能满意的方案。这样,你好我好,和气生财,各有所获,冲突烟消云散。
6.认错法。确实因你语言不当,行为不周,或者过于鲁莽、草率,触了人家自尊,冒犯了对方,应当老老实实地、规规矩矩地诚恳道歉。“这事怪我,请多包涵,实在对不起了。”这样,可解决诸多尴尬。
7.从容法。受到取笑或者攻击,不动声色,态度从容,沉着冷静,严控自己。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制怒的有效办法,就是闭眼静坐,舌舐上牙床3分钟,3分钟过后,“多云转晴”。
8.沉默法。双方发生争执,各持己见,甚至对方咄咄逼人,你也不要扭头就走,不要火上浇油,可以坐在那里,不吭气,不吱声,让对方以为你“没电了”。实际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也就渐渐地泄气了,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平淡低调是一种让步,让步不是退步。让一步,然后养精蓄锐,为的是更好地向前冲刺。放弃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
人,要明智,该是你的便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得不到。有时你以为得到了,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收获了很多。
第二章 藏露有时,做个糊涂的精明人
社会复杂,人心多变,有白日也有黑夜,有光明正大的地方,也有黑暗的角落;有真实,自然也有虚假,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藏露有时,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大凡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很笨,然而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大显身手。
1.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才高被人忌”,这是古今社会的通病,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最好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才能善始善终。
做人要含蓄,要低调,不要锋芒太露。锋芒除了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同时还容易伤害别人,容易刺激别人的嫉妒心理,从而迟早会伤害到自己。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使对方被假象所迷惑,而不被对手注意自己的存在,以免遭不测。
有道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容易烂。锋芒外露,于交友、处世都不利。自恃满腹经纶,在人前口若悬河,人们难免将你视为狂妄自大之徒,当面对你“洗耳恭听”,转身却对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时时谦虚,事事谨慎,才能获得人脉与人缘。只有先当孙子,然后才能做老子。
曾国藩对“藏锋”有过精辟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聪明才智之人不足畏,唯沉潜入道、澄心观理者为可畏。
藏而不露,并非不露。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把握好藏与露的分寸,最后才能露出真正的锋芒。空空无迹,浩浩无垠,藏之愈深,发之愈溥。
正所谓:灵芝与众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群鸟并飞,不见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可成功难免招致别人眼红和嫉妒。在受到别人嫉妒,时,如果你还不懂得韬光养晦,那你就可能会大祸临头。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标志。而《周易?上经》之《坤卦》篇:“六三,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这些古训都在告诫我们: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太露锋芒。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要张扬,这样的处事原则会让你远离很多的是非。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100棵菱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狂欢,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人,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韬光养晦是聪明人之举。中国有句俗话“老虎不发威,不要以为我是病猫”,而说这句话的人在骨子里总是带有些虎气的,或者说是在某些方面是蛮牛的,只是因为环境所逼,不得不装出一副“病猫”的懒状,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得过且过。更深入地说,这种人在某种不利于自己得到往某优势方面发展的环境下,采取这种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处世态度,则正是普通人做不到的表现。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三国时的刘备,白门楼绞杀吕布后,不得不屈身于曹阿瞒篱下,每天下田浇菜学圃,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特别是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因曹孟德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惊恐曹操早有杀他之心,雷声大作,不觉将手中匙箸落与地上,自己却趁机借故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消除了曹操对他的杀心,后来,刘备以借兵擒截袁术为由,脱离曹操的掌心,最终成就三国鼎力之势。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很会假装“病猫”,甚至可以严重地说,他已经是将自己当成“死猫”来装了。他就是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勾践因在会稽山兵败于夫差,以赦越国百姓无罪为条件进吴国宫中给夫差当了低等侍从。在夫差宫中,勾践忍受夫差对他的种种羞辱。
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为了表明忠心,竟亲自尝了夫差的粪便。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由于做奴才“表现优异”,很快就被遣送回国,并在十年的卧薪尝胆、修生养息后一举消灭了吴国。其实,古今中外,像刘备、勾践之类会装“病猫”的大老虎也并非少数,像受过宫刑的司马迁最终编著成《史记》,像在家待业、求职屡屡遭拒的萧鼎写成点击率超过3000万次的玄幻修真小说《诛仙》。那些真正有非凡胆识、雄心壮志的人,在成功道路上哪个没有遇上挫折,哪个没有身陷逆境,除了忍,他们也已经无从选择,只要保持那份顽强的斗志和那个执着的心,成功其实也就只是在等待机遇的出现了,到时就可虎啸山林震了。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同一个“温顺”之人计较的,所以,一些识时务的能人俊杰,面对各种可能的嫉妒,常会采取圆滑稳重的处事方法来保全自己,以免招来各种暗箭的伤害。
如果你锋芒太露了,很容易就会惹祸上身,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斯杀功臣之事。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尹”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
韬光养晦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韬晦需要一个人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你才能在事业上应变自如,无所不能。
2.淡泊名利,并非愚人
淡泊与名利,好似一对孪生兄弟,性格却是各异。
不知何时,社会生活中追求“名利”者变的繁多,而视名利淡泊者,却越来越少。这是何故?用现代人的文明说法,那叫“正确直面人生”。因为,换取名利与淡泊名利,两者相差甚远。
其实,淡泊名利,并非愚人,只有那些苦苦追求名利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
然而,很多人嘴边的淡泊,只是遮掩内在真欲的低音调门和显浮形式,名利才是迫不及待的根本。名利场上陷阱多。过分看重名利,你就会整日绷紧神经,挖空心思地活着;过分看重名利,你就会心浮气躁,如负重的老牛活得太累、太烦;过分的看重名利,你常会茶饭不香、失魂落魄……
对于有些人来说,除了父母兄弟,最亲的就是钱了。你可能要质疑:钱不等同名啊,它只是更接近或者等同于利罢了。确实,仔细想一下,名只是一种手段,利才是众多人的索取目标。
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镇江的金山禅寺,由住持法盘禅师作陪,站在山头上欣赏长江的风光。
乾隆看见江上熙来攘往的船只,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有多少船往来?”
法磬禅师说:“只有两条船往来!”
乾隆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只有两条船呢?”
法磬禅师说:“一条船为名,一条船为利!”
乾隆听了大为赞叹。
人生短暂,恩恩怨怨,功名利禄,只是过眼烟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就是福。学会淡泊,并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甘于沉沦,而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在杂乱的琐事之中,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清醒。
利是一切社会追求的总和。它可以概括所有的向往,名在利的面前不堪一击。利是更大的自由,它让人们拓宽了可以随心所欲扬发自己的精神娱乐空间;利是一种物化的实在,它可以给人们更多的物质满足;利是放大丑陋人性的源发动力之一,它叫人既能决断于咫尺又能壮志于千里;利是历朝历代社会矛盾的尖锐热点,也是攘攘人流盲从的主向。一个“利”字,既可以创造美,也可能毁灭善。利本身没有是非对错,也没有强硬和柔软之别,但它却是最直接、最干脆的能量。
淡泊是一种从容,是对人生和世界深彻感悟的一种超越,人生在世,人们会被太多所谓的名利所羁绊,很难达到心静的意境,烦恼便会伴随左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世代代,各路英雄豪杰,为情所折杀。为名利而闹得兄弟阋墙,众叛亲离,家破人亡……其中的故事悲壮哀婉,令人荡气回肠,留下遗憾无比。其实,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本身就是矛盾体,世间万物交相辉映难以分割,必然会有烦恼而生,在这其中,最大的对手和敌人就是自我,遇事难以用平常心对待,自我折磨,自我封杀,痛苦不堪。
淡泊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美德,一种做人的要求;淡泊是一种简单,一种超然,一种执着。淡泊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然,淡泊可以使人明辨是非,但不计个人得失。有的人,乐于淡泊,安于淡泊。并不是表明自己有多么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而只是自己一种习惯使然地生存方式和自然呈现。没有名利场上尔虞我诈之所累,也没有名利场上明争暗斗之所苦,心静如水,笑对生活。
一个人,在你高居官位时,切莫忘乎所以;在你离开官位时,也切莫灰心丧气。无论身在何处,人活着,不能全为了追求名利,应该还有比名利更为重要的东西。奇怪的是,有些人,却并不能这样。高居官位时,盛气凌人,粘边的不粘边的所谓朋友相见时极为热情;但当你离开官位后,先前的那些朋友相见时却如遇路人,甚至在你稍有差错时,便会有熟悉的与陌生的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关切的、惋惜的、疑惑的、得意的、幸灾乐祸的等等。对此,你也千万不要意外和感伤。因为此时,你应该知道,“你以为你是谁!”所以,人还是淡泊名利为好,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快乐和烦恼是自寻的。当你在万籁俱寂的深夜,身居一间斗室,一盏台灯陪伴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时,那种惬意、那种境界,实在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手捧书卷,思如泉涌。你可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闲望天上云卷云舒。那时,你还有多少交际场上杯盏交斟的心情?
淡泊是一种姿态,名利是一种本能。用任何姿态都可以淡泊,你却无法摆脱基本生存得到满足后的名引利诱。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一边淡泊着(在没有获得名利以前),一边得意着(在得到名利以后)。孔子说过:君子先聚财后立德。多好的话语啊,一看就让人感到了接近沸点的温度,那种热度煲烤得人心火烧火燎地着急。
淡泊名利并非愚人之举,相反它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灵魂的典雅。淡泊于名利的沉浮与得失,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平静地对待生活,面对朋友、同事和亲人。不卑微、不凡俗,那有多好。当你拥有了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人间蜚短流长所左右,宠辱不惊,不卑不亢,自然地工作,真实地生活,不就是拥有了淡泊的全部含义了吗?拥有了淡泊,就守得住寂寞。拥有了淡泊,就能抛开人世间的喧啸、浮躁,携妻带子,粗茶淡饭,尽享天伦之乐。拥有了淡泊,就能与人为善,施爱于世,永远保持智者的头脑。拥有了淡泊,就能直面高处不胜寒。淡泊名利,不等于是你逃避社会和生活的选择,也绝非是庸人所为。当你拥有了淡泊,还用说谁是真正的庸人吗?
拥有着淡泊名利的心境,去细细地品味人生,生活不是更加阳光灿烂吗?
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现在,有更多的人看重名利了。时下找领导个别谈话的,相当多的是反映个人的“实际问题”,说到底是个名利问题。一些单位人际关系紧张,也往往由名利问题引起。过重的名利思想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对于名利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呢?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总会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要有肯于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东西。近年来,有的人之所以看重名利,计较得失,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上更需要,或者因为荣誉感一下变强了,而恰恰在于自己的信仰动摇了,理想淡漠了。失去了远大的目标,自然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
其次,要做到不攀比。不少人向上司张口的真实心态,有时并不是计较一职半级,也不是缺几十块钱,而是出于同他人比较后产生的挫折感、失落感、不公平感。因此,要想淡泊名利,就必须学会正确比较。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工作上向标准最高的同事看齐,生活上向标准最低的朋友看齐。
再者,要做到控制物欲。名利本身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追求名利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欲望。因此,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必须从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抵御不了这种诱惑,总想高消费,过上等人的生活,而靠现有条件又满足不了,那就必然会去争,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人的物欲越强,他的名利思想也就越强。如果物欲淡一些,做到寡欲,也就比较容易淡泊功名,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声显名赫自然好,权高位重更诱人。但世上总是平平淡淡的凡人多,他们正因淡泊了生前身后的名利,才拿得起放得下,乐而歌,悲而哭,确良潇潇洒洒。
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脱红尘的诱惑、世俗的困扰,真真实实的对待一人一事,豁达客观的去看一得一失;淡泊名利,就要面对生活的山水,时时登高放歌、临风把酒,宠辱不惊。
淡泊名利,既不是老庄的与世无争,亦非毫无激情的冷眼旁观,更不是陶氏的隐遁山水、悠然南山。淡泊名利,其实就是超然尘俗,直追人生真谛的积极态度。
淡泊名利了,你就会拥有一个好的心境。天雨人悲、月黯神伤的困惑便会离你而去,无论何时,你都会平平淡淡开开心心,你会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温馨。
淡泊名利,会使你变得更加高尚。你会摒弃一已一家的私利,而献身为别人尽力给予的行列;淡泊名利,你就走出了蝇营狗苟,尔虞我诈。
人生不满百,何须名利忧。淡泊名利了,日日是好日,天天有风景。
3.适时装傻
装疯卖傻是在现实的强大压力之下,为自己找寻一个可以避免受伤害的壳,以便自己可以躲藏起来。《青春之歌》里那位渣滓洞监狱里的革命者,装疯装哑逃过了敌人的注意和检查,出色地完成了地下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狂人日记》的作者鲁迅,以狂人之口叫出了那个时代的巨声呐喊——“救救孩子”,道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性,因作品之狂而躲过新闻检查流行于世。汨罗江畔屈大夫高吟《离骚》,长袖当空舞,乱发独飘飘,众人昏醉我独醒,舍生取义离宫廷的豪迈身影……
错综复杂的现代人际关系就像一张遮天的大网,稍有不慎,你就会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或伤疤,伤害别人之后就是自己被伤害。于是,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走路,翼翼小心地说话,——或者干脆打哈哈!只要一出门,拉好了防盗门,便绷紧了神经,工作的重压使得我们身心俱疲,回到家里便把一百个郁闷和一千个不如意喷向了自己的爱人。事后追悔不已,多想找一个壳把自己关进去呀!生活的智慧就在于该装傻时就装傻,该装哑时要装哑。当一个人傻到尽人皆知的地步时,这个人就值得琢磨了。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从人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月日,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他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叫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
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人。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巨子招致杀身之祸。与上司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装得可爱,“疯”得恰到好处。谁不识其中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能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有时候,装傻也是迷惑敌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三国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从掌握大权后,野心勃勃,要独揽大权。但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劳高,有威望,而且谋略过人,在朝廷中有相当大的势力,因此,曹爽还不敢公开与司马懿斗。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并在探病的人面前,不惜佯装流口水等似中风的重病,终于消除了曹爽的戒心。
春天到了,按照惯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扫高平陵。曹芳起驾,曹爽、曹义等兄弟全部随驾同行,一行人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开出了洛阳城。
等曹爽他们出城不久,司马懿就精神抖擞地带领着司马昭、司马师披挂上马,率领着精锐士兵占领了洛阳各城门与皇宫,洛阳城四门紧闭,不准人随便出入。然后,假传皇太后的诏令,废曹爽为平民,并派人把诏令送到皇帝曹爽那里。
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没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亲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来砍了头,并灭掉了三族。
世路难行,但又不能不行,怎样才能行得稳,行得通,行得俏,这就看你的学识了。该装傻时就装傻,该趴下时就不能站着。
关于傻人,美国历史上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一个美国少年从小“犯傻”,曾有人将5美元和一角钱的硬币一起丢在他经过的路上,他却总是检起那枚面额小的,从不例外。有同情他的人问他为什么不捡那个大的,那孩子白眼一翻,“我要是捡起大的,那谁还会扔钱?”这个孩子就是原来的美国总统约翰逊。
一个连大小都分不清的“傻子”当了总统,世上的事情总是这么透着古怪。事实上,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往往在某一方面显得傻里傻气,姜子牙未显时,曾在妻子严令下尝试做生意,却不料贩猪猪贵,卖羊羊贱,改卖面粉、豆腐,不是风吹就是马踏,钞票没赚上,妻子的耳光到吃了不少。可大商朝六百年“铜底铁帮”的江山,硬是毁在这样一个“老傻子”手里。
与傻相对的是精明,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聪明点,可是老百姓断言:“聪明不过乞丐,伶俐不过太监”,古代的文人多读了几天“子曰诗云”,大多就要聪明一点,不是上知天文,就是下知地理,如簧之舌往往能说的天花乱坠。但聪明的文人结果总是不太好,三国时的杨修的确很聪明,才华横溢,聪明写在脸上。他的锋芒太露让曹操很恼火,在“鸡肋事件”中把他杀了。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适时“装傻”,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
傻人多福而聪明人易败,初看是天道反侧,其实是一种必然。太聪明的人自恃其过人之处,所以,难免嚣张狂妄,锋芒毕露,举手投足间便流露出一种小聪明的浅薄与轻浮,轻则惹人讨厌,重则遭人忌恨,“士人自恃有才,目中无人者,不遭大祸必奇穷”。
人带点傻气就不同了,但看那爱睁不睁的眼皮,平和憨厚的微笑,宽容大度的姿态,超然物外的风度,就不由人不把心肝全掏出来,而且看那老实巴交的样子,你没准还会心生同情帮他一把。但你若以为傻人们真傻到任人鱼肉的地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鸭子浮在水面上不动声色,水底下两只脚的动作可不慢,傻人稀里马哈的呆相或许只是麻痹对方的烟幕。所谓“鹰立如睡”,所谓“虎行似病”,傻人大概就是人类社会中的鹰虎。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吧!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为自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当今社会,此理仍然,与人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4.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糊涂”是指不明事理的人和事,例如骂人是糊涂人、糊涂虫,这是人的一种情态。难得糊涂是一种人生境界。郑板桥书写的“难得糊涂”,是他一生的体验和总结,成为一些人修炼本性的格言。
其实,“难得糊涂”是指大事精明,小事糊涂,教人舍小利而图大善,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
常言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意即对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要有准则,而对生活中无原则性的小事,不必认真计较。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对无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随听、随看、随忘,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是处世的一种态度。
真正的智者,是曾沧海阅尽人间兴衰,从苦辣酸甜的百味中,体验到人间争强好胜的无聊,争名逐利的无耻,从而淡泊功名利禄,不去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一切都淡然处之,以静养心。此即前人所说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在家庭中,小事糊涂一点,互相忍让一点,就可以减少许多由小事引发的家庭矛盾和冲突,从而赢得家庭的和睦、安宁与幸福。很难想象,一对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也不忍的夫妻,会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经营家庭、进而面对单位、同事乃至社会。
一个人每天都要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事情纠缠与人际纠葛,故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很难避免。如果一个人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讨个“说法”,烦恼和忧愁便会先自“说法”而来,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健康。
其实,小事糊涂,大事需要精明,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大聪明的人表面必糊涂,大糊涂的人总是显得聪明过人,自古皆然。所以孔子圣人再三揪着弟子的耳朵,告诉他们要“敏于事而讷于言”,郑板桥也意味深长的教诲聪明人要“难得糊涂”,老子更是指出要想不败,必须“大智若愚”,这种种“内精明而外糊涂”的“糊涂学”,我们凡夫俗子很难学到精髓,但是少一点对别人的算计,留一份自己的纯真,于人于已,总不是一件坏事吧?
医学研究表明,人若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的漩涡之中,频频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而且会引起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而小事“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何乐而不为呢?
在社会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聪明,别傻。这很正常,有谁希望自己是个弱智?肯定没有。
但是,生活有时却需要人糊涂一些。其实,“糊涂”是一种境界。真的是件不简单的事情,不是谁人都会糊涂的。如果你没有把人世间的一些道理看清楚想明白,你就是想糊涂那都难呀!
糊涂糊涂,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人分两种,一种是“奸中傻”,一种是“傻中奸”。
有的人,你看他精灵古怪的,比猴都精明,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人人都知道他奸。但是,这样的人,不吃亏则已,一吃亏就吃个大的。所谓,小亏不吃,大亏包了。这就是“奸中傻”。
还有的人,你看上去每天笑呵呵的,好说话,不小气,好像很傻。这样的人往往有个外号“某某傻子”,无论大人孩子,你叫他他就很憨厚的笑着答应。这样的人才了不起呢。比如某小镇上,就有“温傻子”,“赵傻子”,“徐傻子”……他们全是了不起的高人。生意做得都很大。都是属于富裕阶层。这样的人就是“傻中奸”。
郑板桥指出:“美好者,不良之器。”人的本性总是不服输、爱强出头,孰不知,在你显示自我聪明才智的同时,却被别人“枪打出头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柔若刚等智慧恰恰是聪明人对糊涂学的巧妙应用。我们必须牢记,表露聪明是祸害的开始,而装糊涂则是精明人的智慧。出尽风头是祸害而不是福音,只有调整为人的风格,低调生存才是最安全的。
糊涂学说到底是一种道家人生,道家智慧,当你置身于这个充满欲望,充满争斗,充满冲突的商品世界之中,看一看道家的书,学一学糊涂学,也许会使你恍然顿悟,格外清爽。它会给你一种大智慧,大人生,使人完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获得一种从所未有的达观和从容。
人是不能太聪明的,太聪明就会反被聪明误;人是不能太执著的,太执著就会陷于功利而忘记了本身的生命。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以出世的态度去过入世的生活。以无为的心态去待有为的事业。小事糊涂,大事精明,糊涂!方为大悟!
5.待机而动,后发制人
面对敌手,尤其是资历比自己老而水平比自己低的敌手,待机而动,后发制人是更好的操作方法。资历老的人,因为看不惯你跟他的协作方式(比如工作安排上是他要配合你做工作,而且是做很多工作),往往有怨言,甚至在言语上、行为上与你作对,有意为难你,阻挠你工作的进展。这时你就应该微笑着、配合着他的要求、耐着性子让他做一翻充分的表现,细心观察他在过程中的漏洞,在最后阶段,最合适的时候,一剑封喉!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需要时刻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个人的伶俐口齿也不是表现在挖苦别人方面。要知道,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美的。“后起之秀”,“后来居上”,就是最好的例子。正所谓“亢龙有悔”,过分的暴露自己的优点同样也是暴露自己的弱点。后发制人并不是等到最后的爆发,强调的是审时度势,待时二处,伺机而动。
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的争权斗争,俩人的表演过程是俱有相当的象征和典型意义的。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和出身下层社会的刘邦各俱特色。项羽勇冠三军,以勇力著称,所以从一开始就占尽上风。而刘邦功于心计,后发制人。项羽有妇人之仁,不善于听取部下及谋士的意见,但基本上遵守游戏规则。刘邦则特别能隐藏自己的心机,待机而动。又能虚怀若谷,善于用人。当时的优秀人材,张良、萧何、韩信、曹参等莫不为其所用。刘邦为了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大目标。甚至能坚忍到,当项羽要烹煑其父亲时,竟能镇定到要求分一杯羹的地步。最后,项羽只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后发制人要等到什么时候?又怎么去制人?
“制人”不是要控制别人,而是用后来发展自己还是比较合适的。同时,后发制人也不是放到最后来表现自己,而是先做好铺垫和准备。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先入为主,积潜蓄能。厚积薄发,后发制人”。
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泰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舌”,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后发制人需要有远见。有的时候,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是可以想象的。另外,后发制人法还可以借此来摸清彼情,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让对方尽情发言,等他把话讲完了,他的心理状态也就一清二楚了。这样,就为后发的进攻提供了可靠情况。
再则,由于先发者往往是在对对方的情况不十分摸底的情况下,以己所想而为之。所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后发者则可从对方的破绽中找出准确的反驳点。
隐藏真正的实力,待机而动,后发制人者才是真正的智者。身在激烈竞争中的人们,要想不被竞争淘汰出局,要想稳拿胜权,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要隐藏实力,隐而不发,示之以弱,故意让对手认为不具威胁而轻视,等到其大意而来,弱气尽露时,则一举击溃对方,一战而定!
第三章 多一些心眼,不掉入陷阱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小人,这些小人大错不范,小错很令人痛恨。这时候,你要多一个心眼,多提防小人,用智慧识破他们的伎俩,实在不行就见机行事,附和他。总之,要多一些心眼,不掉入陷阱。
1.口蜜腹剑,准是坏蛋
“口蜜腹剑”的意思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得很好,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叫人愿意结交,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正地去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达到他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曾几何时,人们普遍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需要和一种社会的道德规范。时间在历史年轮的推动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繁荣,随着现代思潮日益泛滥,导致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像李林甫这样的人不断涌出。
口蜜腹剑,耍两面派的人不可不防,很多事端都是由他们而起。企业里也有许多这种两面人在大家的面前假装讲义气,够朋友,但是私底下却揭人隐私到处造谣。
生活中,这类人也不少,面对这种人,如果他是你的老板,你要装得有些痴呆的样子,他让你做事情,你都唯唯诺诺满口答应。他和气,你要比他更客气。他笑着和你谈事情,你就笑着猛点头,万一你感觉到,他要你做的事情实在太毒了,你也不能当面拒绝或翻脸,你只能笑着推诿,誓死不接受。
如果他是你的同事,最简单的应付方式是装得不认识他。每天上班见面,如果他要亲近你,你就要找理由马上闪开。能不做同一件工作,尽量避开不要和他一起做,万一避不开,就要学着写日记,每天检讨自己,留下工作记录。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只要注意三点:其一,找独立的工作或独立工作位置给他;其二,不能让他有任何机会接近上面的主管;其三,对他表情保持严肃,不带笑容。
小王和小张大学毕业后同时进了一家药检公司,小王进公司后,见了谁都是一脸的笑容,不管见到谁都是好话连篇,工作效率虽然不太好,但人缘却混得不错。小张为人谦和,由于专业知识过硬,对药物的配方,验究上很有一套,在公司的声誉也是相当高的。
在一次公司要提拔新人时,老板为了公平起见,以考试从二人中提拔一位当检验代表。在没有考试前,小王对小张说:“我们是同学又是同事,谁当代表都是一样的,其实我根本就不想参加这次考试,不过没办法,老总的命令,就考吧。”小张听了小王的这番话,认为自己没有交错朋友,对小王更是如亲兄弟般看待。
考试的题目是写出几份准备好的药物成分的名称,并写出哪几种成分结合会练制出什么样的药物,此药物有哪些功能,并在考试现场当场做实验。
这些题目对小张来说,根本都难不住他。药物成分的名称、结合后炼制出后的药物、药物的功能,很快就小张就完成了这些。在作实验的时候,前几个药物都顺利制作完成,并成功的通过了测试,在测试最后的一个的时候,药物却没有任何反应,只能宣布此药制作失败。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小王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当上了代表。
小张回去后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但怎么想也想不出自己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便想:或者自己在作实验的时候,某个成分的量没有加错啊,或许是因为这几天自己感冒了,一时失误忘了某个步骤吧。
第二天,小张为向同学小王祝贺他当上代表,便早早的来公司。当就当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有二个人在谈话,小张无意间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好奇心便上来,便停在门口没有进去,听听他们在说自己什么。
不听还好,一听差点把小张给气死,原来是小张和公司里一位较好的同事在谈话,昨天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失误,而是小王在没有考试以前己向自己关系很好的同事打听到了考试的题目,已早有准备。为了自己能稳拿胜权,便叫让同事在小张的药物成分里作了手脚,在考试当天,把真药物成分换成了假的。小张越听越气,便推门而入。小王和那位同事见小张来了,小王立马改了话,身微笑着朝小张走了过来,说:“小张啊,感冒了,还来这么早?还不严不严重啊,昨天路过药店,随便帮你拿了一盒感冒药,很好的,我去给你拿。”听了他的虚伪话,小张更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口蜜腹剑的人,准是坏蛋,坏蛋即使装出十分善良的样子,聪明的人也会知道他们是口蜜腹剑的人。这种人又称“笑面虎”,“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当你遇到这种人的时候,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微笑着打哈哈面对这种人,敬而远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
2.笑里藏刀,小心设防
笑里藏刀常用来比喻外表和气,心里阴险狠毒的人。人们对笑里藏刀人的行为解释也是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看到樵夫,赶紧向他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虽然说没有看到,手却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
可是猎人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不知感恩,狐狸回答说:“如果你的心口如一,我就会向你道谢了。”
笑里藏刀,言行不一致,便是两面人。故事中的樵夫嘴里想讨好狐狸,又想讨好猎人,想两边都得到好处是不可能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种两面人,在大家的面前假装很讲义气、够朋友,但在私底下却揭人隐私,到处告状。对待这种人,要小心设防。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约定时间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表示赞同。
公孙鞅见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敲开了吴城城门,占领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这则故事,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虽然现代社会早不是那个你争我战的时代了,但人心难测,你不得不小心提防身边的人,小心那种“笑里藏刀”的人害你于无形之中。
以善意掩饰杀机,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是“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为了避免被秦国征服的命运,决计向秦始皇“示好”,派刺客荆轲、秦舞阳赴秦,献上燕国的督亢地图,及秦国叛将樊于期的头颅。谋刺行动瞒过了秦始皇,进行十分顺利,却在紧要关头,被秦舞阳坏了大事。这名杀人不眨眼的少年,没见过世面,有勇、无谋、没胆,临场惊怯,乱了步调,秦始皇起疑,要看秦舞阳手中的地图,荆轲被迫仓促出手行刺,功败垂成。这段鲜活、惊悚、悲壮的历程,为“笑里藏刀”做了最佳的注脚。
笑里藏刀的“笑”,是伪装的善意、是设诱、讨好、略施小惠,目的是先予后取。先诱人上钩,然后原形毕露。
记住,在你相信一个人之前,要学会对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考验,不要一味地给自己一个“对方是善良的”这类假设,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无法阻止他们利用你的善良去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那些喜欢笑里藏刀的人,一般喜欢低着头,不太去正视别人的眼睛,目光萎缩隐藏。生活中,要小心这类人,以免被其所害。
3.识破惺惺作态的小人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看着他们是那么有绅士的风度,俨然是君子,可那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很多这类人私下里往往是惺惺作态的小人。
小人是善于做情感游戏的,这对很多劳于事功而深感寂寞的好人来说正中下怀。在这个问题上小人与正常人的区别是,正常人的情感交往是以袒示自我的内心开始的,小人的情感游戏是以揣摩对方的需要开始的。小人往往揣摩得很准,人们一下就进入了他们的陷阱,误认他们为知己。小人就是那种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却曾有很多人把他误认为知己的人。随着时间的变动,人们也会渐渐识破他们的真相,但既有旧情牵连,不好骤然反脸。
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小人。郭子仪对付小人很有一套:如果有一些心术不正的小人要去见他,纵然他的地位很卑微(郭子仪那时已封王),他一定见,而且一定坐得很端庄,穿上礼服来接见。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见你,你都很随便,为什么这些小职员来见你,你这样严肃?”郭子仪回答道:“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万一他将来做了大官,得了志,我们得罪他,他怀恨在心会报复。”
擅长于惺惺作态巴结的小人,很容易讨得主子的欢心,而在小人得志的时候,凡是得罪了他们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有仇必报。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自有他的一套学问见识。
那些善于惺惺作态的人,他的心里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表面上对你好,巴结你,其实只是想利用你成功或者是升职。还有一种人,表面上对你好,甚至把你当亲人,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要加以提防,千万不可轻信他们的“美言善语”,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是对你有所企图,也必定是对你不利的。天上不会掉陷饼,世上也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地对你好的(除了你的父母)。
在古代,君子遭小人暗算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李牧曾南征北战,为赵国立过汗马功劳。可让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韩仓等人一玩手脚,反而四处碰壁,大祸临头。一个仓皇逃命,一个流亡异国;燕国名将乐毅,统帅五国联军伐齐,攻克城池70余座,几乎将齐国灭亡,为燕一洗历史耻辱,功勋盖世,却架不住燕惠王身边的小人。小人们一挑拨,一捣乱,不要说功,连命都差点丢了,无奈只好逃亡到赵国;还有曹魏名将邓艾,立下平蜀第一功,主帅钟会感觉很没面子,妒火中烧,便给邓艾安了个谋反的罪名诛之……小人总是披着“仁慈”的外衣,让你防不胜防。
小人似乎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看不见,摸不着,恍恍惚惚、影影绰绰,他们是躲在阴暗角落里的一群龌龊的老鼠。小人即阴又险,阴在外表,险在内心。小人心理复杂、行为诡秘。由于小人“小”,往往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小人的杀伤力却是巨大的,他们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深远的。古今中外,也有不少能臣武将、先贤圣哲,惨死在小人手里。小人的阴险、狠毒比猛虎恐龙还要可怕。其实,稍稍观察一下那些披着外衣的小人们,就不难发现小人们往往没有多大实际本领,甚至还有着许多无法克服的先天性的缺陷。从骨子里说,他们是自卑的。正是因为自卑,他们才心生妒忌,见不得别人好。小人使奸耍滑,攻于心计。小人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都是无心专事于某项工作的,相反,他整天在琢磨于人,算计于人。或许你的能力比他强,或许你工作实绩比他大,或许在某个方面你有明显优势,在他看来,这些都可能对他造成威胁,尽管你与他没有任何矛盾。可能在你专心工作的时候,小人的眼睛已盯上了你,并且是在暗处,你全然不知,你始料不及,你甚至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突然窜出来暗算你。小人有两大特征:一是害怕阳光,二是见不得美好。小人的“小”根源于灵魂的肮脏龌龊,根源于行为的卑鄙无耻。总之,产生小人的原因就在于人性中与生俱来的那种自卑。
这种人在行使自己的目的时,有一个绝招,在对自己有用的人的面前,见人低一辈。明明年龄相仿,却叫对方“伯伯”或“叔叔”,有时在上司面前不易太直露,则见到上司的老婆叫“阿姨”,见到上司的子女叫“亲妹妹,亲弟弟”,来一个迂回包抄。唐朝有个人名叫安禄山,年龄与杨贵妃的爹差不多,却称这位唐玄宗的爱妃为“干妈”,直乐得这位皇帝老儿心花怒放,委他以重任。结果正是这位口称“父皇万岁”的人起兵反唐,端了唐玄宗的老窝,险些让他丢了大唐江山。
这种举动正是这类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卖身投靠,稍一得势就翻脸,反口咬人。今天喊你为天王老子,明天就会拿刀抹你的脖子。所以,最具奴才相的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人。奴才相是他的伪装,以博得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同情,待时机成熟,就会疯狗般扑过来。这种人最善于以貌取人。见到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人,则点头哈腰,战战兢兢;见到衣衫不整或贫困潦倒的人,则盛气凌人,耀武扬威,摆出一副主子的派头,似乎忘了自己一分钟前还是奴才。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遇到惺惺作态的小人。小人总有无穷的精力在小事上与你纠缠。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让小人激动不已,用他的聪明大脑来挑战你的定力。如果你陷入了和小人周旋的局面,那么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因为这样的周旋,注定失败的是你。小人们在亲近领导,阳奉阴违上的功力,远远要高于老实忠厚,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你。你会像被一团乱麻牵扯,即使摆脱,也会伤痕累累。而对于领导而言,小人们的话不听则已,一但听其信,那么你的位置,即便不是他的,也将离你卷铺盖走人的时景不长了。所以,小人不容轻视,不容不防。古人早已说过,对于小人,就要善于识破他的各种面具,敬而远之。
4.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有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守口如瓶,防意如城;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告诉大家说话要谨慎。可是,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那就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社会上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做浪,把别人的短处和隐私,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说某某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如果贸然把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自。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当我们明白自己说错了时,我们还能把话从别人的耳朵里掏出来吗?
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每个人都有许多秘密,我们或许会一时冲动找别人倾诉苦衷。但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在“抛出一片心”的同时说不定正好掉进了别人的陷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天,狮子把羊叫过来问自己是否很臭,羊说:“是的。”狮子就把它的脑袋咬掉了。狮子又把狼叫来问同样的问题,狼说:“不臭。”狮子又把狼咬成了碎块。最后,狮子把狐狸叫来问,狐狸说:“我感冒得很厉害,闻不出来。”结果狐狸活了下来。可见,说话太诚实了不行,而尽说好话奉承的也遭殃,而只说三分话的才是恰到好处的。
遇到合适的人,不是说话的时间只能随便聊两句,遇到刚好的人了时间也允许,但是地方不妥也不能大开座谈会。没遇上谈得来的人地方又不对,说三分话都已经太多了,倒是碰上有趣的谈话对象,如果只说三分反而正好引起对方的注意,再加上环境好时间好,那七分就有发挥的余地。
“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也许有人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呢?要明白,人与人之间只有在舍弃了竞争或明知竞争无用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的友谊。在竞争关系中交真心动真情,最终只会更加尴尬而自寻烦恼。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
有些无原则性子比较直的人,总喜欢找一两个“靠得住”的朋友,这样一来,相互间有个照应,二来逢有什么“掖不住的话”时可以找个倾吐之处。但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对于社会里道出的个人秘密,只有不到1%的听者能恪守得住。这也难怪,现代社会四处都潜在着利益上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之下,能找到几个真正可以守密的朋友,这就好比“文人自古多相轻”,为什么相轻呢?还不是因为互相不服气?在同一境地里,多是相同利益、相同地位的朋友,如果利益和地位的天平出现失衡,那么原来的朋友就靠不住了,而鲜见利益互让的朋友。如果你对对方任友惟亲地无话不说,甚至暴露自己的隐私,你就无异于犯了一大“嘴忌”——他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后再给你传出去,这已经就算对得起你了。
所以,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里,你最好把自己的嘴管好,不要到处诉苦,更不要把同事之间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使自己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给老板留下不良印象。
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斗争与矛盾,社会上到处都有小人。正所谓是“易退易涨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君子又斗不过小人,说话稍有不慎,便有被套进去任人宰割的危险。
知音难求,我们为了一时的畅快,对并非相知的人畅所欲言,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很可笑!如果双方关系浅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我们把自己的秘密都谈出来,就显出我们没有修养。对方会认为我们不配与他深谈,觉得我们冒昧。我们对他肝胆相见,对方也许还不耐烦呢!
由此可见,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接见外国元首礼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