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排行榜们每天复盘“陆股通”,从中看到了什么“黄金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正文
热点题材基金榜
私募大佬们每天复盘“陆股通” 从中看到了什么?
来源:阿尔法工场
关注中金在线: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何为价值投资?想必每个投资人心中,对此都有着自己的定义。
  外资,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者,其一举一动,往往牵动着价值投资者的神经。
  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称“陆股通”),既是外资布局A股的重要渠道,也是价值投资者观察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陆股通”数据,我们究竟能看出什么?对我们投资有何帮助?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表中自有“黄金屋”
  这张表,并非是药师的原创,而是来自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的分享。
  在他看来,这个表才是真正的“黄金屋”。
  药师却发现,在这25家上榜的上市公司中,既有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SH:600519),也有股价早已“跌成翔”的方正证券(SH:601901)。
  如此“天差地别”的股票,同被划入“黄金屋”的范畴,该如何理解呢?
  对于这点,该表的原创者给出了答案:截至日,陆股通持股市值大于50亿的有25家。如果加上QFII、RQFII、外资委托等持股,并考虑战投持股、高管/员工持股、长期价投持股锁定等因素,中国核心资产的“自由流通股”真的有被外资买光的趋势……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在去年年末西子湖畔的某高峰论坛上,但斌回忆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2017年初,他与平安投资的几位高管吃饭,对其中一位掌握巨量资金的经理说过,假如我是你的话,我会把茅台的流通股买光,把五粮液的流通股买光,美的、格力、伊利的流通股,全部买光……
  一句玩笑话,时隔半年后,却在一步步应验,只不过这次出手的是外资。
  显而易见,外资的持股已跃然于纸面之上,而其选股的核心逻辑究竟是什么?想必才是你更为关心的。
  根据过往的历史统计,有业内人士对“陆股通”的持股偏好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首先,偏好大盘股,陆股通资金对于600亿以上大盘股的偏好明显较高;
  其次,偏爱高盈利能力,高ROE是其选股的重要指标;
  再次,偏好低估值,低市盈率股票持股市值更高;
  最后,偏爱高分红,更看重高股息率股票。
  “陆股通神话”真的存在?
  去年年末,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尽管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大幅调整,但沪股通三年累计收益率依然超过40%;而深股通更厉害,仅仅一年时间的收益率就接近25%。
  就连国际顶尖投行高盛也发研究报告惊呼,“发现了中国股市一个大秘密,钱都让海外资金赚走了”!
  除了因为重仓白马股这一重要原因,多次成功“抄底逃顶”也被市场所津津乐道。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从沪港通2014年开通以后,早期的数据规律性不强,不过后来就出现一些规律了:比如在日至日,沪股通资金流入280多亿,当时买入的是市盈率低的大蓝筹,随后沪指展开了4个月的反弹行情。
  日至日,沪股通流出256亿元,最终实现成功逃顶。
  日沪指创出2638点低点的那天,当日沪股通流入44.85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月最大的,当月资金流出最大为6.36亿元。
  日,沪指二次探底2638点的时候,沪股通资金连续流入,可见这次抄底也是蛮成功的。
  不过也有踩错节奏的时候,比如日至日,沪股通资金连续多日流出,但随后市场展开了上涨,可见是踩错了市场节奏的。
  除了整体市场节奏的踩错,个股上也不乏类似的案例。
  比如,此前因任性扫货11亿股,百亿资金曾深套方正证券;再有,因高位加仓不断买入,导致一度被套中国联通逾10亿;还有,阶梯式建仓华测检测,“平地一声雷”深股通被套……
  至于市场曾一度质疑的“陆股通神话”破灭的问题,深圳某私募经理指出,踩雷的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外资在配置各行业的龙头时,自然会遇到行业整体不佳导致股价偏弱,毕竟境外资金左右股价能力还有限,内地机构资金才具有主要的话语权。
  此外,北京某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示,外资投资水平经过了成熟市场多年的检验,总体来说肯定是好于国内机构的。至于失手被套,他认为现在讨论这个“为时过早”,按照外资的投资周期,最近几年的账面表现都不足以说明问题。
  踩雷已成过去,现如今,A股被正式纳入MSCI已两周有余,前期持续加仓A股的陆股通的表现有什么新变化呢?
  根据Wind资讯显示,在A股首批入围的226只MSCI成分股中,以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白马股仍是近两周资金加仓的焦点。
  另外,MSCI成分股中的破净股也成了陆股通“围猎”的对象。在这近两周时间里,加仓股数排名居前的中联重科、鞍钢股份及多只银行股,当前股价都低于每股净资产。
  面对银行板块“破净潮”,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当前A股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仅0.93倍PB,处于历史底部,与主要资本市场银行板块相比亦偏低,中国的银行板块ROE达到13.5%,遥遥领先国际同行,估值也远低于印度和美国,出现较好的配置机会……”
  “陆股通”背后的异类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陆股通”背后的操盘者,并非只有信奉价值投资的外资,还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
  今年5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通报,证监会近期查获一起利用沪港通账户跨境操纵的典型案件,涉案机构涉嫌操纵沪市4只股票,获利2000万元。调查发现,两家私募基金的从业人员预先合谋,利用资金优势在香港开立账户的同时,在内地利用亲友开立A股账户,交易金额33亿元。
  其实,沪港通机制下的跨境操纵股价并非孤例。
  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与香港证监会密切合作,果断出击,迅速查办了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以及唐汉博、唐园子操纵市场案。
  经查实,在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王涛利用三个香港账户和1个内地账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虚假申报,盘中拉抬,对倒等手法,对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实施操纵行为,非法获利4188万余元。
  在唐汉博、唐园子等操纵市场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袁海林、袁超、唐渊琦等操纵“同花顺”、“杰赛科技”、唐园子操纵“广发证券”,唐汉博、唐园子等共同操纵“新希望”和“博云新材”,涉案操纵行为非法获利共计约为2.5亿元。
  最终,证监会依法从重对涉案当事人作出了顶格行政处罚,两案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私募大佬们每天复盘“陆股通”,从中看到了什么“黄金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何为价值投资?想必每个投资人心中,对此都有着自己的定义。
外资,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者,其一举一动,往往牵动着价值投资者的神经。
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称“陆股通”),既是外资布局A股的重要渠道,也是价值投资者观察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陆股通”数据,我们究竟能看出什么?对我们投资有何帮助?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表中自有“黄金屋”
这张表,并非是药师的原创,而是来自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的分享。
在他看来,这个表才是真正的“黄金屋”。
药师却发现,在这25家上榜的上市公司中,既有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SH:600519),也有股价早已“跌成翔”的方正证券(SH:601901)。
如此“天差地别”的股票,同被划入“黄金屋”的范畴,该如何理解呢?
对于这点,该表的原创者给出了答案:截至日,陆股通持股市值大于50亿的有25家。如果加上QFII、RQFII、外资委托等持股,并考虑战投持股、高管/员工持股、长期价投持股锁定等因素,中国核心资产的“自由流通股”真的有被外资买光的趋势……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在去年年末西子湖畔的某高峰论坛上,但斌回忆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2017年初,他与平安投资的几位高管吃饭,对其中一位掌握巨量资金的经理说过,假如我是你的话,我会把茅台的流通股买光,把五粮液的流通股买光,美的、格力、伊利的流通股,全部买光……
一句玩笑话,时隔半年后,却在一步步应验,只不过这次出手的是外资。
显而易见,外资的持股已跃然于纸面之上,而其选股的核心逻辑究竟是什么?想必才是你更为关心的。
根据过往的历史统计,有业内人士对“陆股通”的持股偏好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首先,偏好大盘股,陆股通资金对于600亿以上大盘股的偏好明显较高;
其次,偏爱高盈利能力,高ROE是其选股的重要指标;
再次,偏好低估值,低市盈率股票持股市值更高;
最后,偏爱高分红,更看重高股息率股票。
“陆股通神话”真的存在?
去年年末,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尽管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大幅调整,但沪股通三年累计收益率依然超过40%;而深股通更厉害,仅仅一年时间的收益率就接近25%。
就连国际顶尖投行高盛也发研究报告惊呼,“发现了中国股市一个大秘密,钱都让海外资金赚走了”!
除了因为重仓白马股这一重要原因,多次成功“抄底逃顶”也被市场所津津乐道。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从沪港通2014年开通以后,早期的数据规律性不强,不过后来就出现一些规律了:比如在日至日,沪股通资金流入280多亿,当时买入的是市盈率低的大蓝筹,随后沪指展开了4个月的反弹行情。
日至日,沪股通流出256亿元,最终实现成功逃顶。
日沪指创出2638点低点的那天,当日沪股通流入44.85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月最大的,当月资金流出最大为6.36亿元。
日,沪指二次探底2638点的时候,沪股通资金连续流入,可见这次抄底也是蛮成功的。
不过也有踩错节奏的时候,比如日至日,沪股通资金连续多日流出,但随后市场展开了上涨,可见是踩错了市场节奏的。
除了整体市场节奏的踩错,个股上也不乏类似的案例。
比如,此前因任性扫货11亿股,百亿资金曾深套方正证券;再有,因高位加仓不断买入,导致一度被套中国联通逾10亿;还有,阶梯式建仓华测检测,“平地一声雷”深股通被套……
至于市场曾一度质疑的“陆股通神话”破灭的问题,深圳某私募经理指出,踩雷的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外资在配置各行业的龙头时,自然会遇到行业整体不佳导致股价偏弱,毕竟境外资金左右股价能力还有限,内地机构资金才具有主要的话语权。
此外,北京某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示,外资投资水平经过了成熟市场多年的检验,总体来说肯定是好于国内机构的。至于失手被套,他认为现在讨论这个“为时过早”,按照外资的投资周期,最近几年的账面表现都不足以说明问题。
踩雷已成过去,现如今,A股被正式纳入MSCI已两周有余,前期持续加仓A股的陆股通的表现有什么新变化呢?
根据Wind资讯显示,在A股首批入围的226只MSCI成分股中,以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白马股仍是近两周资金加仓的焦点。
另外,MSCI成分股中的破净股也成了陆股通“围猎”的对象。在这近两周时间里,加仓股数排名居前的中联重科、鞍钢股份及多只银行股,当前股价都低于每股净资产。
面对银行板块“破净潮”,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当前A股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仅0.93倍PB,处于历史底部,与主要资本市场银行板块相比亦偏低,中国的银行板块ROE达到13.5%,遥遥领先国际同行,估值也远低于印度和美国,出现较好的配置机会……”
“陆股通”背后的异类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陆股通”背后的操盘者,并非只有信奉价值投资的外资,还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
今年5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通报,证监会近期查获一起利用沪港通账户跨境操纵的典型案件,涉案机构涉嫌操纵沪市4只股票,获利2000万元。调查发现,两家私募基金的从业人员预先合谋,利用资金优势在香港开立账户的同时,在内地利用亲友开立A股账户,交易金额33亿元。
其实,沪港通机制下的跨境操纵股价并非孤例。
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与香港证监会密切合作,果断出击,迅速查办了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以及唐汉博、唐园子操纵市场案。
经查实,在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王涛利用三个香港账户和1个内地账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虚假申报,盘中拉抬,对倒等手法,对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实施操纵行为,非法获利4188万余元。
在唐汉博、唐园子等操纵市场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袁海林、袁超、唐渊琦等操纵“同花顺”、“杰赛科技”、唐园子操纵“广发证券”,唐汉博、唐园子等共同操纵“新希望”和“博云新材”,涉案操纵行为非法获利共计约为2.5亿元。
最终,证监会依法从重对涉案当事人作出了顶格行政处罚,两案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私募大佬们每天复盘“陆股通”,从中看到了什么“黄金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何为价值投资?想必每个投资人心中,对此都有着自己的定义。外资,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者,其一举一动,往往牵动着价值投资者的神经。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称“陆股通”),既是外资布局A股的重要渠道,也是价值投资者观察和学习的机会。通过“陆股通”数据,我们究竟能看出什么?对我们投资有何帮助?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01表中自有“黄金屋”这张表,并非是药师的原创,而是来自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的分享。在他看来,这个表才是真正的“黄金屋”。药师却发现,在这25家上榜的上市公司中,既有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SH:600519),也有股价早已“跌成翔”的方正证券(SH:601901)。如此“天差地别”的股票,同被划入“黄金屋”的范畴,该如何理解呢?对于这点,该表的原创者给出了答案:截至日,陆股通持股市值大于50亿的有25家。如果加上QFII、RQFII、外资委托等持股,并考虑战投持股、高管/员工持股、长期价投持股锁定等因素,中国核心资产的“自由流通股”真的有被外资买光的趋势……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在去年年末西子湖畔的某高峰论坛上,但斌回忆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2017年初,他与平安投资的几位高管吃饭,对其中一位掌握巨量资金的经理说过,假如我是你的话,我会把茅台的流通股买光,把五粮液的流通股买光,美的、格力、伊利的流通股,全部买光……一句玩笑话,时隔半年后,却在一步步应验,只不过这次出手的是外资。显而易见,外资的持股已跃然于纸面之上,而其选股的核心逻辑究竟是什么?想必才是你更为关心的。根据过往的历史统计,有业内人士对“陆股通”的持股偏好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首先,偏好大盘股,陆股通资金对于600亿以上大盘股的偏好明显较高;其次,偏爱高盈利能力,高ROE是其选股的重要指标;再次,偏好低估值,低市盈率股票持股市值更高;最后,偏爱高分红,更看重高股息率股票。02“陆股通神话”真的存在?去年年末,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尽管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大幅调整,但沪股通三年累计收益率依然超过40%;而深股通更厉害,仅仅一年时间的收益率就接近25%。就连国际顶尖投行高盛也发研究报告惊呼,“发现了中国股市一个大秘密,钱都让海外资金赚走了”!除了因为重仓白马股这一重要原因,多次成功“抄底逃顶”也被市场所津津乐道。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从沪港通2014年开通以后,早期的数据规律性不强,不过后来就出现一些规律了:比如在日至日,沪股通资金流入280多亿,当时买入的是市盈率低的大蓝筹,随后沪指展开了4个月的反弹行情。日至日,沪股通流出256亿元,最终实现成功逃顶。日沪指创出2638点低点的那天,当日沪股通流入44.85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月最大的,当月资金流出最大为6.36亿元。日,沪指二次探底2638点的时候,沪股通资金连续流入,可见这次抄底也是蛮成功的。不过也有踩错节奏的时候,比如日至日,沪股通资金连续多日流出,但随后市场展开了上涨,可见是踩错了市场节奏的。除了整体市场节奏的踩错,个股上也不乏类似的案例。比如,此前因任性扫货11亿股,百亿资金曾深套方正证券;再有,因高位加仓不断买入,导致一度被套中国联通逾10亿;还有,阶梯式建仓华测检测,“平地一声雷”深股通被套……至于市场曾一度质疑的“陆股通神话”破灭的问题,深圳某私募经理指出,踩雷的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外资在配置各行业的龙头时,自然会遇到行业整体不佳导致股价偏弱,毕竟境外资金左右股价能力还有限,内地机构资金才具有主要的话语权。此外,北京某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示,外资投资水平经过了成熟市场多年的检验,总体来说肯定是好于国内机构的。至于失手被套,他认为现在讨论这个“为时过早”,按照外资的投资周期,最近几年的账面表现都不足以说明问题。踩雷已成过去,现如今,A股被正式纳入MSCI已两周有余,前期持续加仓A股的陆股通的表现有什么新变化呢?根据Wind资讯显示,在A股首批入围的226只MSCI成分股中,以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白马股仍是近两周资金加仓的焦点。另外,MSCI成分股中的破净股也成了陆股通“围猎”的对象。在这近两周时间里,加仓股数排名居前的中联重科、鞍钢股份及多只银行股,当前股价都低于每股净资产。面对银行板块“破净潮”,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当前A股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仅0.93倍PB,处于历史底部,与主要资本市场银行板块相比亦偏低,中国的银行板块ROE达到13.5%,遥遥领先国际同行,估值也远低于印度和美国,出现较好的配置机会……”03“陆股通”背后的异类玩家值得注意的是,“陆股通”背后的操盘者,并非只有信奉价值投资的外资,还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今年5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通报,证监会近期查获一起利用沪港通账户跨境操纵的典型案件,涉案机构涉嫌操纵沪市4只股票,获利2000万元。调查发现,两家私募基金的从业人员预先合谋,利用资金优势在香港开立账户的同时,在内地利用亲友开立A股账户,交易金额33亿元。其实,沪港通机制下的跨境操纵股价并非孤例。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与香港证监会密切合作,果断出击,迅速查办了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以及唐汉博、唐园子操纵市场案。经查实,在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王涛利用三个香港账户和1个内地账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虚假申报,盘中拉抬,对倒等手法,对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实施操纵行为,非法获利4188万余元。在唐汉博、唐园子等操纵市场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袁海林、袁超、唐渊琦等操纵“同花顺”、“杰赛科技”、唐园子操纵“广发证券”,唐汉博、唐园子等共同操纵“新希望”和“博云新材”,涉案操纵行为非法获利共计约为2.5亿元。最终,证监会依法从重对涉案当事人作出了顶格行政处罚,两案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
文章来自:
没有关联内容中兴通讯A股打开跌停板 午盘跌9.08%-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中兴通讯A股打开跌停板 午盘跌9.08%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中兴通讯A股今日早盘打开跌停板,截止午盘,成交量495.4万手,股价报13.62元,跌幅9.08%,换手率14.43%。中兴通讯连续跌停期间,股价跌去近六成,A股市值跌去近700亿元。据第一财经报道,工银瑞信、华泰柏瑞、中银、汇添富等基金公司再次做出调整中兴通讯A股估值的公告,自日起,对旗下基金所持有的中兴通讯股票进行重新估值,调整后的估值在12.02-20.54元之间。转载自:腾讯证券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私募大佬们每天复盘“陆股通”,从中看到了什么“黄金屋”?私募大佬们每天复盘“陆股通”,从中看到了什么“黄金屋”?阿尔法工场百家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何为价值投资?想必每个投资人心中,对此都有着自己的定义。外资,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者,其一举一动,往往牵动着价值投资者的神经。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称“陆股通”),既是外资布局A股的重要渠道,也是价值投资者观察和学习的机会。通过“陆股通”数据,我们究竟能看出什么?对我们投资有何帮助?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01表中自有“黄金屋”这张表,并非是药师的原创,而是来自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的分享。在他看来,这个表才是真正的“黄金屋”。药师却发现,在这25家上榜的上市公司中,既有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SH:600519),也有股价早已“跌成翔”的方正证券(SH:601901)。如此“天差地别”的股票,同被划入“黄金屋”的范畴,该如何理解呢?对于这点,该表的原创者给出了答案:截至日,陆股通持股市值大于50亿的有25家。如果加上QFII、RQFII、外资委托等持股,并考虑战投持股、高管/员工持股、长期价投持股锁定等因素,中国核心资产的“自由流通股”真的有被外资买光的趋势……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在去年年末西子湖畔的某高峰论坛上,但斌回忆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2017年初,他与平安投资的几位高管吃饭,对其中一位掌握巨量资金的经理说过,假如我是你的话,我会把茅台的流通股买光,把五粮液的流通股买光,美的、格力、伊利的流通股,全部买光……一句玩笑话,时隔半年后,却在一步步应验,只不过这次出手的是外资。显而易见,外资的持股已跃然于纸面之上,而其选股的核心逻辑究竟是什么?想必才是你更为关心的。根据过往的历史统计,有业内人士对“陆股通”的持股偏好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首先,偏好大盘股,陆股通资金对于600亿以上大盘股的偏好明显较高;其次,偏爱高盈利能力,高ROE是其选股的重要指标;再次,偏好低估值,低市盈率股票持股市值更高;最后,偏爱高分红,更看重高股息率股票。02“陆股通神话”真的存在?去年年末,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尽管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大幅调整,但沪股通三年累计收益率依然超过40%;而深股通更厉害,仅仅一年时间的收益率就接近25%。就连国际顶尖投行高盛也发研究报告惊呼,“发现了中国股市一个大秘密,钱都让海外资金赚走了”!除了因为重仓白马股这一重要原因,多次成功“抄底逃顶”也被市场所津津乐道。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从沪港通2014年开通以后,早期的数据规律性不强,不过后来就出现一些规律了:比如在日至日,沪股通资金流入280多亿,当时买入的是市盈率低的大蓝筹,随后沪指展开了4个月的反弹行情。日至日,沪股通流出256亿元,最终实现成功逃顶。日沪指创出2638点低点的那天,当日沪股通流入44.85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月最大的,当月资金流出最大为6.36亿元。日,沪指二次探底2638点的时候,沪股通资金连续流入,可见这次抄底也是蛮成功的。不过也有踩错节奏的时候,比如日至日,沪股通资金连续多日流出,但随后市场展开了上涨,可见是踩错了市场节奏的。除了整体市场节奏的踩错,个股上也不乏类似的案例。比如,此前因任性扫货11亿股,百亿资金曾深套方正证券;再有,因高位加仓不断买入,导致一度被套中国联通逾10亿;还有,阶梯式建仓华测检测,“平地一声雷”深股通被套……至于市场曾一度质疑的“陆股通神话”破灭的问题,深圳某私募经理指出,踩雷的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外资在配置各行业的龙头时,自然会遇到行业整体不佳导致股价偏弱,毕竟境外资金左右股价能力还有限,内地机构资金才具有主要的话语权。此外,北京某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示,外资投资水平经过了成熟市场多年的检验,总体来说肯定是好于国内机构的。至于失手被套,他认为现在讨论这个“为时过早”,按照外资的投资周期,最近几年的账面表现都不足以说明问题。踩雷已成过去,现如今,A股被正式纳入MSCI已两周有余,前期持续加仓A股的陆股通的表现有什么新变化呢?根据Wind资讯显示,在A股首批入围的226只MSCI成分股中,以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白马股仍是近两周资金加仓的焦点。另外,MSCI成分股中的破净股也成了陆股通“围猎”的对象。在这近两周时间里,加仓股数排名居前的中联重科、鞍钢股份及多只银行股,当前股价都低于每股净资产。面对银行板块“破净潮”,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当前A股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仅0.93倍PB,处于历史底部,与主要资本市场银行板块相比亦偏低,中国的银行板块ROE达到13.5%,遥遥领先国际同行,估值也远低于印度和美国,出现较好的配置机会……”03“陆股通”背后的异类玩家值得注意的是,“陆股通”背后的操盘者,并非只有信奉价值投资的外资,还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今年5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通报,证监会近期查获一起利用沪港通账户跨境操纵的典型案件,涉案机构涉嫌操纵沪市4只股票,获利2000万元。调查发现,两家私募基金的从业人员预先合谋,利用资金优势在香港开立账户的同时,在内地利用亲友开立A股账户,交易金额33亿元。其实,沪港通机制下的跨境操纵股价并非孤例。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日与香港证监会密切合作,果断出击,迅速查办了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以及唐汉博、唐园子操纵市场案。经查实,在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王涛利用三个香港账户和1个内地账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虚假申报,盘中拉抬,对倒等手法,对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实施操纵行为,非法获利4188万余元。在唐汉博、唐园子等操纵市场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袁海林、袁超、唐渊琦等操纵“同花顺”、“杰赛科技”、唐园子操纵“广发证券”,唐汉博、唐园子等共同操纵“新希望”和“博云新材”,涉案操纵行为非法获利共计约为2.5亿元。最终,证监会依法从重对涉案当事人作出了顶格行政处罚,两案罚没款合计逾12亿元。来源:http://www.gongchang.fund/news-detail-18572.html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阿尔法工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阿尔法工场,驾驭未来投资机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股权投资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