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缘是邪教吗

当心成了邪教分子
我的图书馆
当心成了邪教分子
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放给你们听一听(播放歌曲“那夜花开”)。这首歌的歌词是一个和尚写的,由一位女居士演唱。大家听懂了歌词没有啊?花开花又落,花落花又开……为什么花落了还会再开呢?谁懂这个道理呀?花美到极致的时候,显现出来的就不再是美了,而是一种哀伤。就像世间的情,情到深处,爱到深处,也不是愉悦,而是痛。至情无恨,至爱无悔,恨因爱而超越。为什么说恨因爱而超越呢?真爱是无恨无悔的,永远没有恨,永远没有悔。如果你爱了还有悔恨,说明你的爱不是全然的爱,不是至爱。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死了也无怨无悔,因为那是至情至爱。但是世间人所谓的爱,最终不是恨就是悔,把自己伤了,也把对方伤了。因为凡夫的爱不是至情至爱,不是全然的爱,含金量不够。而圣人的爱是永远无怨无悔,无恨无忧的,因为它是全然的,是100%的含金量。如果你全然地爱一个人,你是没有恨的,你已经超越了恨。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恨因爱而超越,轮回因大悲而超越。菩萨不惧轮回地来到娑婆世界,一次又一次,为什么?因为他有情,他有爱,他有悲心,而且他的情、他的爱、他的悲心是至情、至爱、至悲,是全然的。众生就是下到万丈深渊,他也会下到万丈深渊去把众生托起来。就像花落了又开一样,为什么花落了还会再开呢?这也是一种情,这也是一种爱。而我们凡夫的情、凡夫的爱,开了就落了,落了就不会再开了,不会梅开二度。如果你梅开二度,说明你还有点情,还有点爱。在座的是不是也有人梅开二度啊?(众哄笑)看,你们都不敢承认!这是人性,是很正常的,不可否认,也不需要掩盖。数千年来,唯独情和爱被人们歌颂不衰,永远都是最热门的话题,为什么你们不吭声,不敢承认呢?不要说我们凡夫俗子了,就是超越了三界的菩萨,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回到三界。因为他们的情、他们的爱已经升华为大悲心了。菩萨与凡夫只是境界的不同,菩萨的悲心与凡夫的爱只是同一个概念的放大与缩小,从某个层次而言,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根是一样的。一个有智慧的人见因即见果,看到一粒种子,就看到一棵参天大树,并不需要等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才看得到。天下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见因必见果。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心中的情、心中的爱、心中的慈悲没有生起来,你想开悟,想了生死,想成佛,那是绝无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停留在这三个层次上,不再向上升华、超越,你也开不了悟,了不了生死,成不了佛。就像一棵树一样,首先种子要发芽,发芽之后才能长成一棵小树苗,小树苗再慢慢地生长,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这个观点肯定又有很多人要排斥、反驳了:宗教都是主张离欲、淡情、割爱,怎么你这个和尚说必须经历情、爱、悲心,次第上升呢?今天中午正好与一个信徒讲到这个话题,因为他放弃了婚姻、家庭、财产、职位,把什么都放弃了,准备去修行,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他什么都放下了。如果有一种宗教,为了让你成仙、成圣、成菩萨、成佛,要求你放弃爱情,放弃婚姻,放弃儿女亲情,放弃钱财,放弃权力等等,你们说这个宗教还会有生命力吗?可是,是不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徒就是这么宣传的?有没有一种宗教支持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答:没有)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信徒会支持这种观点和理论呢?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信徒传播的只是他个人的思想,并不代表这个宗教的核心思想。我可以很大胆地告诉大家,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义是建立在放弃金钱、放弃权力、放弃亲情、放弃爱情、放弃婚姻、放弃家庭的基础上,任何一个宗教都不会支持这种观点。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宗教徒就是这样宣传的,这就叫邪教徒!教主的思想并没有错,但是教徒的素质不够,邪知邪见,把老祖宗的东西歪曲了,宣传错了。一个真正的教徒,一个合格的教徒,一个成功的教徒,一定是事业成功,婚姻成功,家庭幸福美满的。如果一个人情感失败,婚姻失败,家庭失败,事业失败,入教之后,他的心态也是扭曲的,不健康的。将来要是当了传教士,当了“大师”,他所传播的思想,就会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让追随他的信徒放弃家庭,放弃婚姻,放弃金钱,放弃权力等等,什么都放下,什么都放弃,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的教主绝对不是这样说的,也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在出家之前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男人,家庭成功,婚姻成功,感情成功,儿女亲情、父母亲情都成功,所以他创立的教义也是圆满的,教出来的弟子也是成功的。但是他的一些徒孙把他的教义扭曲了,徒孙没有见过祖师爷嘛,祖师爷一死,徒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了,没有人能证明了!如果一个学佛的人在世间法上没有成功,是失败的,比如感情是失败的,婚姻是失败的,事业是失败的,儿女亲情是失败的,那么当他入教之后,想在宗教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他也一样是失败的:师徒感情失败,师兄弟感情失败,与信徒的感情失败。因为他在世间法上就不会经营感情,学了出世间法之后,当了信徒,当了传教士,他也一样不会经营感情,一样不懂爱,不会经营爱——慈悲心。你在娑婆世界就是一个笨蛋,到了极乐世界你也是一个笨蛋。你在娑婆世界不愿意跟人打交道,不愿意见信徒,不愿意见你的师兄弟,不愿意见人,喜欢独处,讨厌人多,你到了极乐世界,千佛万佛同聚会,烦都把你烦死了!极乐世界比我们娑婆世界这个大家庭还热闹,你在娑婆世界就怕人,到了极乐世界你也怕佛,你信不信?你自私、狭隘、孤僻,到了极乐世界也是自私、狭隘、孤僻;你偷懒、善变、胆小怕事,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是偷懒、善变、胆小怕事。你现在跟人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将来上了一个层次,跟佛接触,跟佛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你会把你在娑婆世界的样子完全复制到极乐世界去!而你在娑婆世界之所以是这副模样,是因为曾经在他方世界,在另外一个时空,你也是这样。正因为你在他方世界就是这副德性,前世这一关就没有过,有了前面的因,才会有现在的果。而现在的果又是未来的因,未来的果取决于现在的因。现在你在娑婆世界的状况既是你前世的果,又是你未来的因,因为因果是同时的。这一世你获得了人身,遇到了明师,闻到了正法,获得了修行的场所,如果你还不超越、不改变这种为人处事的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你还会把它带到他方世界去,这个因果还会延续到他方世界,或者你还会带着这个因果继续在娑婆世界轮回。有相当一部分学道的人(我们把面说宽一点,不说学佛的人,就说学道的人),离欲、淡情、割爱,把欲啊,情啊,爱啊,视若洪水猛兽,是不是这样啊?试问大家,如果人与人之间,佛与佛之间,没有情,没有爱,结果会如何?如果你我之间、你与他人之间没有情没有爱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彼此相处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和场面?你们现在就可以想象(答:冷漠)我都不敢想像啊!冷漠太轻描淡写了,不够份量啊。佛与佛之间还有悲心呢,佛与众生之间还需要悲心作桥梁呢,何况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不以情作桥梁呢?你不能以爱作桥梁,难道你不能以情作桥梁吗?菩萨与凡夫之间是以慈悲作桥梁,凡夫与菩萨之间是以爱心作桥梁,菩萨与菩萨之间是以慈悲作桥梁。我们是凡夫俗子,彼此之间无法以慈悲作桥梁,无法以爱作桥梁,我们可以以情作桥梁,以仁义礼智信作桥梁啊!如果你连情都没有生起来,连情这个芽都没有萌发,就不要说爱,不要说悲心了。既然爱与悲心都没有,你又怎么可能成佛了生死呢?所以数千年来总有一些惊天地、涕鬼神的爱情故事,总有一些令人感动莫名的爱情歌曲,那不是也很至纯、很美好吗?其实,凡夫与凡夫之间的情与爱若真达到了至情至爱,就是佛与佛之间的大慈大悲。因为我们是在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就说三维空间的游戏规则,就说三维空间的道,三维空间的道就是至情至爱和仁义礼智信。什么时候大家升到四维空间、五维空间了,彼此之间的桥梁就是大慈大悲了。可是现在很多学道的人开口就说大慈大悲,那叫做自欺欺人!你连至情至爱都没有,谈何大慈大悲!至情无情,至爱无爱,至悲无悲,你们怎么理解这三句话?你本身就是一个情的海洋,你本身就是一个爱的海洋,你本身就是一个慈悲的海洋,你本身就是爱与情与慈悲的海洋了,你还会再渴望情、渴望爱、渴望慈悲吗?试问大家,太阳会渴望太阳吗?(答:黑暗才会渴望太阳)对了,黑暗才会渴望太阳,太阳不会渴望太阳,月亮也不会渴望月亮,清风也不会渴望清风,是不是这样啊?黑暗才会渴望太阳,火热才会渴望清风。实际上你不需要渴望情、渴望爱,因为你本身就具足了万法,只是你不敢直下承担,所以你也就无法直下起用,当下起用。当你学会了直下承担,你会发现你具足了万法,与佛相比,你什么都不缺,你所缺的只是勇气。刚才讲到飞蛾扑火,你看到它是死了吗?那不叫死了,而是超越了、升华了。为什么你要给它一个定义,说它死了呢?你看到花落,以为它真的就落了,可是从花落里我又看到了花开!人与人之间、人与佛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境界,就是心胸、器量、格局。由于你不敢起用,你就永远停留在凡夫的境界里。如果你敢起用,你就不是凡夫了。可能你的长相还是个凡夫,但是你的内在已经起了变化,因为境界不同了。为什么佛教最后的境界是无我呢?你无我了,还会有求吗?还会有所住吗?之所以你现在还有所求、有所住,就是因为你有个“我”,有个体意识,你没有让你的个体融入整体。菩萨看到众生轮回,就不停地来娑婆世界,众生来几次娑婆世界,菩萨就跟随几次。在菩萨的心中,在菩萨的境界里,是没有“轮回”二字的,只有凡夫心中才有轮回。所以我们把菩萨再来称作乘愿再来,或者乘着悲心而来。请问在座的,轮回与乘愿再来,在本质上有何区别?答:一个能做主,一个不能做主。师:说得非常好,但是还有最核心的没有说到。菩萨再来不是因为“我”而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来,而是为了众生而来。我们凡夫是因为“我”而来,因为业力而来,是不得不来。学佛的人总想成佛,这没有错,学佛就是要成佛嘛,但是佛敢下地狱,佛敢再来娑婆世界,你敢来吗?你愿意来吗?你肯定会说:我成佛了就敢来,我成佛了就愿意来。道理不是这样理解的,事情也不是这样做的,不是你成佛了再来,而是你敢来就已经成佛了!刚才讲了,凡夫与圣人的区别是境界的区别,就像打仗,首先打的是胆识和魄力,其次才是技术和水平,再其次才是装备,并非第一步打的就是装备。你没有胆量,就是有再好的装备,你也不敢打。做任何事情首先亮出来的就是胆识,第二步是水平,第三步才是设备、装备、工具。所以你能不能成佛,能修到哪个层次、哪个高度,不用看未来,不用看死后,只要往你对面一站就知道了,只要听你讲两句话就知道了。修行有多高是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来给人看的。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我们内在的品质、证悟的层次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不是等死后才知道我们的品质、我们的修行层次。你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开悟,都没有成佛,你说你往生的时候就开悟成佛了,那是糊弄谁呀?糊弄鬼呢!佛法是为活人服务的,不是为死人服务的。当然,佛法也可以为死人服务,但主要是为活人服务。你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受益,你说你死了之后会受益,没有这样的道理吧?佛法是超越任何时空的,它可以为任何时空的众生服务。但是,当初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是为活人而讲,是为活人服务的。只是当他为活人服务的时候,发现三界六道的众生都能受益。因为佛法的力量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不受时空限制的。如果说娑婆世界的众生没有受益,其它道的众生受益了,那是说不过去的。真正需要佛法的,首先是娑婆世界,其次才是三恶道。只有人道的众生受益了、超越了、升华了,三恶道的众生才会越来越少。如果娑婆世界的众生没有受益,堕落了,三恶道的众生就会越来越多。一个学佛的人在娑婆世界什么都不能接受,什么都看不惯,你说你想到一个你看得惯的地方,你能接受的环境,从理论上说可能你找得到,但是,当有一天你找到了这样的环境,居住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个环境你又不能接受了。因为境由心生,你的心不改变,到哪里都解脱不了。我们所谓的超越和解脱,不是对环境的超越和解脱,而是心的超越和解脱。佛法是向内修的,外在环境只是一个助缘,是用来检验我们的心超越了多少,证悟到什么层次,解脱到什么程度,达到了什么境界。可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修行人都在否定环境、躲避环境。环境有什么错呢?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是一不是二。你老在环境上纠结、下功夫,不是舍本逐末吗?这不叫邪道吗?人确实分三六九等,因为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抓表皮的东西;有的人在边边角角忙碌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不停地抓,都抓空了;而有的人你看他优哉游哉的,清闲自在,可是一出手就抓到一条大鱼,一出手就击中要害。有一种人生来就务虚不务实,这种人的确很勤劳,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比成功的人还辛苦,可是一生的温饱都没有着落,功不成,名不就,因为他抓不住要害。就像有些修行人那样,一直喊着要放弃家庭,放弃金钱,放弃权利,放弃亲情。如果你的心真的入了道,家庭、亲情、世间的一切对你会是障碍吗?所谓的障碍是因为你的心不修道,它才成了障碍。你的心修道去了,在道里了,这些怎么会障碍你呢?我曾经和一个法师辩论。我问他是学什么的,他说是学戒律的。他问我是学什么,我说我是学道的。他说:“我学戒律不是学道吗?”我说:“戒律也是道。但是如果你入了道,对你来说还有没有戒律呢?你没有入道,对你来说就有戒律,因为你在道外,为了防止自己犯错误,你就要遵守戒律。当你入了道,从水里跑到岸上了,水就不会溅到你身上了。而当你在海里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小心,还是会被水溅到。”是不是这样?岸上就是道,水里就是三界之内。你在三界之内,再怎么仔细,再怎么认真,再怎么小心,都会犯戒,都会背因果。当你想办法从水里跑到岸上了,无论你在岸上怎么跳,怎么滚,你身上都不会沾上海水,你都不会有业障,都不会犯戒。学戒、守戒对入道的确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因为戒律能约束我们,规范、纠正我们的身口意,把我们拉入道中。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读戒律,诵戒律,抄戒律,研究戒律,注解戒律(请注意我的表达方式,是每天都在读戒律,诵戒律,抄戒律,研究戒律,注解戒律),但是你没有修禅定,没有进入三摩地,你能了生死吗?你能开悟吗?你能不犯戒吗?就像六祖说的:我讲的是上上乘法(不是上乘法)。而神秀大师讲的是上乘法。上乘法还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然,他们俩个说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修行次第。一个专心修禅定的人,一个心时刻放在道上的人,他会犯戒吗?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放在道上,没有修禅定,一不留神就脱轨了,一不留神就越轨了。所以你要想入道,要想不犯戒,不是靠天天背诵戒条,而是要通过法去入道,进入三摩地,然后超越身口意!所谓的犯戒,是谁在犯戒?所谓的犯错误,是谁在犯错误?是身口意在犯。要超越的是身口意,要修的也是身口意。自性是清净的,是具足万法的,它不需要守戒,也不需要修道。你有多少嗜好,有多少恶习,你与道就脱离了多少,你离道就有多远。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世间万物都迷不住他,都不能让他留恋,他什么都提得起、放得下。当他需要的时候,或者说当他经历的时候,他是全然的。当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在这个当下他是全然的;当他做下一件事的时候,在下一个当下,他还是全然的。因为他已经达到了全然,他做任何事都是全然的:他今天当和尚是全然的,明天去做生意也是全然的,后天去赌博还是全然的。如果他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今天当和尚是三心二意,明天去做生意也是三心二意,后天去赌博还是三心二意。因为他的心收不回来,无论他做什么,他的心都收不回来。他能把心完全地收回来,无论他做什么,都是用一颗全然的心在做。行业有千千万万,道理只有一,没有二。我时常说一句话:隔行不隔理。行业有别,但道理是相通的。我也常说一句很土的话:老虎走遍天下都是吃肉的,老黄牛走遍天下都是耕地、被鞭子抽的。在森林里,老虎做什么都是没商量的,而小白兔啊,小绵羊啊,小猪啊,可能是有商量的。这就是胆识和气魄的不同。菩萨修道的时候是心怀天下,心怀众生,而罗汉修道的时候,心里只有“我”。他们在因地的时候格局就已经不同了,所以在证果的时候,开的花、结的果也不同。菩萨开的花可以把天遮住,因为菩萨已经超越了天。而罗汉开的花只能遮住自己的眼睛,暂时看不到天!你可能会说:我没有这个境界,没有这个心胸,没有这个气量。正因为你没有,你才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你就是坐上一千年、一万年,你的腿功练得再好,不需要用手拉,腿直接就能盘上,也没有用,只能说你的腿子功夫好。可是,了生死是从心性上了,不是从腿上了。当然,盘腿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延长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根,也就是后面的推动力,还是我们的心性。你再会盘腿,腿盘得再久,心性不改变,心没有打开,没有舒展,你坐久了,就坐成了一潭死水!你打坐是一个人在坐,而菩萨打坐是天下的众生在坐,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菩萨是心系天下的众生在打坐,而你只是心系自己一个人在打坐,最后的结果怎么会相同呢?所以回到刚才那句歌词“花落花又开”,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达到了至情至爱,就无怨无悔,无恨无忧了。数千年来,我们对佛菩萨始终是顶礼膜拜,称赞不绝,感激不尽,为什么?佛菩萨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也是无量劫以来就不停地修,才修成的。而我们今生能得到人身,闻到佛法,说明我们在无量劫以前也是修够了福报,今生才能继续保持人身,得闻佛法。这一世我们要想成就,没有无量劫以来所修的福报,是成就不了的。大家不是支持佛门的一个观点吗——一个开悟的人要具备七世状元才,三世帝王福。只有具足了这么多的才华、福报,你才可能开悟成佛。没有看到一个成就的人是穷酸的、一事无成的。悟你都开了,生死你都了了,你想做世间的事,还有不成的吗?你能开悟了生死,就已经具备了三世帝王福,七世状元才。换一个角度讲,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开悟了生死,是因为还不具备三世帝王福,七世状元才。所以,不要轻看福报啊!福报不具足,你是不可能了生死,不可能开悟的!试问在座的出家人和在家信徒们,你们现在有多大的福报?你的福报与三世的帝王比,谁的福报多?与七世的状元比,谁的才华高?所以不要轻视有才华的人,不要不重视有知识的人。你今天之所以没有知识,没有才华,就是因为你从来都瞧不起有知识、有才华的人;你今天之所以没有福报,是个穷酸样,就是因为你从来都藐视富有的人。我曾经说过一个观点:你尊重什么就会拥有什么。尊重有钱的人,你就会有钱;尊重当官的人,你就会当官;尊重美女,你就会有一个好太太;尊重帅哥,你就会有一个好丈夫;尊重有智慧的人,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你藐视什么,你就会失去什么,这就是因果关系。为什么这个人长得这么好呢?因为他尊重长得好的人,见到长得好的人,他都很欢喜、很赞叹,而不是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眼睛长得大一点,嘴巴长得好看一点嘛!这是一种扭曲的心态。他嫉妒人家,藐视人家,排斥人家,这种信息就储存进他的阿赖耶识,储存进他的灵魂,来世他的眼睛就长得一个大一个小,嘴巴一边高一边低!凡夫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强的人、长得比自己好的人,往往都是羡慕嫉妒恨,所以将来只会变得更差更弱更丑,这就是因果!见到人家长得好,你要欢喜、要赞叹,你带着这种欢喜心与人交流,你就把这个因种进阿赖耶识了。你看到有钱的人,很佩服;看到能干的人,很佩服;看到别人婚姻幸福美满,你很欢喜、很赞叹,由衷地祝福……这都是把欢喜心的种子、美好的种子种进阿赖耶识了,将来必然会开出相应的花,结出相应的果。佛教说,看到人家做好事,我们要随喜赞叹,我们就会获得与他们一样的功德;看到人家做坏事,我们要制止,我们就没有业障。如果你看到人家做坏事不制止,他有多少业障,你就有多少业障。为什么?你看到了没有制止,你就是一个参与者,就是一个怂恿者。你能听到看到,说明你与他有共业,让你听到看到,就是让你消彼此的共业。结果你装作没听到、没看到,不吭声,心想:我可不能得罪他啊,我可不能得罪万行啊!对不起,你不得罪万行,你就得罪因果。你说你是得罪万行好,还是得罪因果好?你是得罪万行划得来,还是得罪因果划得来?我是宁可得罪你这个人,也不得罪因果!培福消业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抓住了就抓住了,抓不住还要等到来世,上天不会始终垂爱你一个人。上天就如同阳光、雨露,阳光是普照万物的,雨露是滋润万物的,它们没有分别心。只要你有心,你有准备,你就长成了参天大树。如果你无心,你就永远长不大,永远躲在大树底下。就像在同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有心的人就发家致富了,没心的人仍然没有脱贫。大环境对谁都一样,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有权利、有能力、有智慧改变自己。比如今天晚上冷空气要下降,我就先把披肩披上了。我改变不了天气,就多穿点衣服嘛。可能明天温度又升高了,我就脱掉一两件衣服,少穿一点嘛。你不需要在环境上下功夫,大环境你是难以改变的,与其想办法改变环境,不如想办法改变自己。你整天渴望来人才,不如开始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人才。当你是一个人才的时候,你就是一只蝴蝶。现在不是很流行一个词叫“蝴蝶效应”吗?你是一只蝴蝶,就会引来第二只蝴蝶、第三只蝴蝶……你不是一只蝴蝶,而是一只虫子,蝴蝶飞来后,看到你不是蝴蝶,就飞走了。为什么?蝴蝶找知音嘛,蝴蝶找蝴蝶,虫子找虫子。人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如果你是人才,你就会吸引人才;如果你不是人才,你是吸引不了人才的。人家来到东华寺,一看,个个都是人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在东华寺常住。如果人家来了一看,东华寺是一帮乌合之众,就会想:我可不待在这里,待在这里有损我的颜面,掉我的身价!所以,你渴望人才,我渴望人才,他渴望人才,都不要渴望,你就早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人才,你就成了第一只蝴蝶,你就会把人才吸引到你身边。因此,渴望人才,不如把自己塑造成人才,求人不如求已!今天有人用微信给我发了一篇讲“木桶理论”和“长板理论”的文章,我看了很久,想了很久,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所谓的木桶理论,就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要想木桶能装满水,就要把这块短板加长。而对于企业或团队而言,要想成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处和弱项。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但是在这个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长板理论——当你把木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是取决于长板。对于企业或团体而言,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或团体只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假设我们东华寺是一只木桶,大半圈都是长木板,还有小半圈、两三块是短木板,最短的木板是谁呢?比如是做饭的、管财务的、搞绿化的。根据长板理论,我就不用你们了,而是把这些工作托管给有优势的专业公司,请专业的厨艺公司为我们做饭,请专业的财会公司负责我们的财务,请专业的园艺公司负责我们的绿化……我不再把时间、精力、钱财放在培养你们,把你们这些“短板”拉长上,而是放在长板上,让长的更长。比如过去我们每年绿化要花一千万,现在我们找一家专业园艺公司,可能只要花100万就解决问题了。我用很小的代价就把担子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而且还达到了更好的效果。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越来越专业化,每一种工作都有人把它做到最专业、最好。深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决定从元月一号开始,不再把时间精力耗费在身边的这些“短板”上,而要把主要时间精力用在加长“长板”上。你们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加长”,免得我急得吹胡子瞪眼的,整天说典座不行,财务不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不行,就掉队了,就把大家拖死了!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跑得慢,大家都停下来等你!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我跑得太快、太远了,回头一看,我的队伍掉在十万八千里之后,好险哪!我不敢继续这样快跑,怕被一枪崩了,后面就没有人了!但是,这个理论改变了我,我还是一样要跑。如果我真的跑到了很高的地方,你们跟不上,我就重新组建跟我同一个层次的团队!我明白了关键之处不是我没有人才,而是我本身就不是一个人才。如果我是一个人才,我跑得很高了,自然会吸引跟我同一个层次的人才。当我身边的人不是人才时,那是因为我自己就不是一个人才。我是什么样的人,属于什么层次,就吸引什么样的人、什么层次的人来到我身边。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企业、团体,小到一个家庭,都需要人才,都渴望人才。从古至今,不乏为争夺一个人才而发动战争,或者不惜重金去挖一个人才、交换一个人才的例子,因为有时候得一个人就得天下,失一个人也失天下!现在的时代的确变了,你不一定要自己去培养人才,你可以聘请人才。你聘请一个人才的费用和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少于你培养一个人才所需要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就像建东华寺我不会设计,我不必把徒弟培养成设计大师,只要去请专家为我们做设计就行。可能我把徒弟培养成一个设计大师要花十年时间,花上百万,但是我委托一个专业公司为我们做设计,花几万块钱就解决问题了。就像当初帮我们做设计的专家一样,到最后人家说:“万行大师,我们不要设计费了。”因为人家想做功德,人家也有信仰。其实世间这样的事到处都能遇到。你的责任心,你对事业的执著,你做人的诚实诚恳,会感动你的同事,感动你的同行。同行同事发现你是个人才,都愿意与你共事,因为与你共事有前途、有未来。如果你不是个人才,谁都不愿与你共事,因为与你共事没有未来。现在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年轻,也就是老板越来越年轻,很多人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就已经成老板,而且是大老板、大企业家了。不像过去,熬到成老板、成资本家,可能已经五六十岁了。你只要具备一个强项,就能把很多人才吸引到你身边来,你也能让每一个行业的强项都为你所用。和尚不一定得是全才,你只要把你的佛学学好,把你的人品打造好,把你的道心树立起来,你盖寺庙,弘扬佛法,自然会有人来帮你,不用你亲力亲为地去盖。我这么亲力亲为地盖寺庙,一盖就是十年,盖得满心疲惫,一身是伤,那是因为我没有本事,我的福报不够,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我若是个真正的人才,我真有本事,我的福报够,就不用亲力亲为地盖寺庙了,人家自然会把寺庙建好了交给我。但是,没有福报就用没有福报的做法,有福报就用有福报的做法,我也不抱怨。所以,首先你要认清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你才能采用相应的方式让自己做事、成长、进步。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成长、成功所用的方式、所走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方式,走同一条道路。所以佛教说修行在入手处有八万四千法门,越往核心走,方法越少,到最后入道了,只有一个方法。也就是在往道的源头走的时候,从四面八方都可以去,越往核心方向走,道路越少,慢慢地,所有的路都汇合在一起了,到最后只有一个门可以进入。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你身上看不到奉献和悲心,你不能体现出这四个字,你就不要想着能开悟、能了生死、能成佛,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印证:你永远开不了悟,了不了生死,成不了佛!悲心是责任心的体现,奉献是忘我无我的体现,要成佛必须有悲心和奉献这两种精神、两种力量。至于法门,那是属于二流、三流的方法。因为你不会在心上用功夫,你的心态转变不过来,所以才把工具抓得死死的、紧紧的,把工具当成了果实。法门只是工具啊!我承认工具有用,但是工具只能列为二流、三流。而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一流的工具,那就是心态的认识、转变和定位。你认识到了,不转变也没有用。你转变了,还要能定住,不能忽高忽低。佛门里说勇猛心容易发,长久心难以保持,你要永远保持一个度。就像开车一样,不怕慢,就怕站。如果你始终都能保持时速120迈,你的速度就非常快了。如果一会儿160,一会儿30,不仅快不了,浪费了时间,车子也给损坏了,而且坐车的人还不舒服。学佛也好,追求世间法也好,普贤菩萨行愿品里的十大愿王是每个学佛人都一定要读,一生都要奉行的。只要你奉行十大愿王,开悟成佛,乃至世间的功名利禄、功成名就,都唾手可得。你不需要绞尽脑汁,想千条妙计,只要你能落实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它必定能助你成功。天气冷了,大家回去要烫一烫脚啊,烫完脚之后再睡觉会睡得很舒服、很香。因为脚离我们的心脏比较远,血很难送到脚部,或者送到脚部了,又不能及时回流。为什么呢?温度不够,血不容易过去,也不容易回来。当你把脚烫热了,血很快就流下去了,又很快回流上来了,所以冬天要经常烫脚。过去养生有一句话叫“有钱吃药,无钱烫脚”,我们出家人都是没钱的人,所以我们都要烫脚,不要怕浪费电。据我所知,东华寺的常住居士和出家人都是很节省的,怕浪费寺庙的电。翁源这个地方冬天的时间不长,最多就是一个月。你说你怕浪费电要背因果,明天出坡的时候,你多铲几铁锹土,多砍一些柴,人家扫100平方的地,你扫1000平方,不就行了吗?你要会算账啊!能量是平衡的,这边得,那边就失,这边失,那边就得。没有问题了,大家就回去烫脚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奇缘辅助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