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途夭折的威力也不知火舞邪恶mod怎样的邪恶的海军兵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关于[原创]大量军舰三视图 大放送[已拜读]的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共有0人参与&评论有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精彩图集推荐大批中途夭折的威力也不知怎样的邪恶的海军兵器。
[img]http://img5.itiexue.net/9.jpg[/img]
英国三体隐身航母STAC
[img]http://img6.itiexue.net/0.jpg[/img]
英国航母舰载机
[img]http://img11.itiexue.net/5.jpg[/img]
英国航母的前掠翼舰载机
[img]http://img0.itiexue.net/
英国三体隐身航母STAC英国航母舰载机英国航母的前掠翼舰载机苏联怪物飞机VVA-14三体航母三体航母三视图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与现代武器相比,冷兵器具有怎样的特点?哪些是被完全淘汰出现代战争的?
我的理解:Q1:1.质轻 2.灵活 3.攻击距离短 4.杀伤威力小 5.杀伤精度低
Q2:1.投石器 2.马拉战车 3.木制帆战船 4.抗打击能力小的护具 5.长兵器
以上两组答案对不对,请指出,如果还有其他答案,请补充。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对个人的要求显得更重要。比如明末的关宁铁骑,个人单兵作战能力十分突出,所以这支部队一直都很厉害。
现在还没有被完全淘汰的冷兵器。像刀剑、弓弩这些,很多部队都配备。估计也就大刀和长枪,没人用了吧。
冷兵器时代,很多时候界定一个军队的实力,都是说他有多少人...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获得容易,维护简单,单兵杀伤力不低,故会作为热兵器的补充,而不会完全淘汰出现代战争的
人类的战争主要有三个阶段:人类与野兽之间的战争,冷兵器作战时代,热兵器作战时代。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先民们的主要敌人还不是人类之间的争斗(可能为了争夺食物也会发生...
大的说四种,步兵,骑兵,车兵~~水兵,车兵和骑兵应该算是同一种的不同变异~~
步兵有:轻步兵,重步兵,弓弩兵,器械兵(也就是攻城时使用投石机啦巨弩啦等等...
轻武器和重武器、冷兵器和热兵器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前者根据武器的重量分,后者根据是否使用火药分。古代打仗用的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都是冷兵器。自从火药发明...
埃里希哈特曼推荐!谢绝抄袭,谢谢!(你要的是全面战争)
荣誉勋章:空降神兵
http://www.verycd.com/topics/186928/
使命召唤4...
小说中的神话不能当真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鱼肠剑”之类基本上是青铜剑,硬度远远不及铁剑。
用现代的合金钢制作古代的剑,性能肯定会远远超出。
汉朝时炼钢技术的突破...
答: 有经验的朋友:本人18岁,男今年去当兵,请问当兵能长高吗?大概长多少?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主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希望能改”,那就改吧。
如何洗衣服?也许有人会说,衣服谁不会洗啊?放到水里,加点洗衣粉洗就成了呗。是啊,说是这样说,可是洗衣服还有不少学问呢。我就说说我的“洗衣经”吧。
说起洗衣服,想想真有不少要说的呢。
首先要分开洗。内衣外衣、深色浅色要分开。个人和个人的衣物也尽量分开洗涤,这样可以防止不同人体间细菌和病菌的相互交叉感染,尤其是宿舍或者朋友的衣服尽量不要放置在一起洗。即使是自己的衣服,内衣和外衣也要分开洗。因为外衣接触外界的污染和尘土较多,而内衣将直接接触皮肤,为避免外界尘螨等对皮肤的不良入侵,内外分开洗涤是有科学道理的。不同颜色的衣物要分开洗涤,可将颜色相近的一同洗涤,浅色的一起洗涤,容易掉色的单独洗涤,避免衣物因脱色而损坏。另外,袜子和其他衣物不要一起洗涤。
其次,使用洗衣粉宜提浸泡一会。洗衣粉功效的发挥不同于肥皂,只有衣物适时浸泡才能发挥最大的洗涤效果。浸泡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2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洗涤效果也不好,而且衣物易褶皱。有人洗衣服时把洗衣粉直接撒在衣物上便开始搓揉洗涤,那样不能发挥最好的洗涤效果,对洗衣粉是一种浪费,当然,免浸泡洗衣粉出外。另外,冬季一般宜使用温水浸泡衣物。水温过低,不能有效发挥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水温太高,会破坏洗衣粉中的活性成分,也不利于洗涤。
再次,衣物及时更换,及时洗涤。衣服要及时更换,相信道理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可是,衣物换下后应该及时清洗,有人却做的不好。好多家庭喜欢将换的衣服积攒起来,每周洗一次,这样很不科学,容易使衣物上积聚的细菌大量繁殖,容易诱发皮疹或皮肤瘙痒症状。为了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勤快一点,把及时换下的衣物及时洗涤,这样,其实也费不了多少时间,也不至于最后要花费半天甚至更长 的时间专门来洗涤大量的衣物要节约的多。另外衣服穿的太久就比较脏,要花很大的力气洗涤才能洗干净,也容易将衣物搓揉变形,而影响美观和穿着效果。
洗衣服是个简单的小家务,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学问却很多,也许您的“洗衣心得”比这还要科学,还要多样,欢迎您 的指正~~
如果是下拉的,只有党员而没有预备党员一项,可填党员,但如果是填写的,你就老老实实填预备党员,填成党员对你没什么好处,填预备党员也不会有什么吃亏。
有可能搓纸轮需要清洗一下了,如果清洗了还是不行的话,那估计需要更换搓纸组件了
tann转成假名就是たん,拼音的话,相当于tang吧……
bakka转成假名是ばっか
kkou转成假名是っこう
benn转成假名是べん
kyo转成假名是きょ
系统学过五十音的话,看罗马音就能直接读了。用拼音来学是不合适的,有些发音没法用拼音标的。
P.S.罗马音里,“nn”就是波音“ん”,“kka”是前面带促音小写“っ”的“か”,同理“tta”就等于“った”。
考虑是由于天气比较干燥和身体上火导致的,建议不要吃香辣和煎炸的食物,多喝水,多吃点水果,不能吃牛肉和海鱼。可以服用(穿心莲片,维生素b2和b6)。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清热解毒的。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合肥政务区网络广告推广网络推广哪家公司比较好 一套能在互联网上跑业务的系统,被网络营销专家赞为目前最 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1、搜索引擎营销:分两种SEO和PPC,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对网站结构、高质量的网站主题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相关性外部链接进行优化而使网站为用户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以获得在搜索引擎上的优势排名为网站引入流量。
良工拥有十多位资深制冷维修工程师,十二年生产与制造经验,技术力量雄厚,配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建有系列低温测试设备,备有充足的零部件,包括大量品牌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泵,膨胀阀等备品库,能为客户提供迅捷,优质的工业冷水机及模温机维修和保养。
楼主,龙德教育就挺好的,你可以去试试,我们家孩子一直在龙德教育补习的,我觉得还不错。
成人可以学爵士舞。不过对柔软度的拒绝比较大。  不论跳什么舞,如果要跳得美,身体的柔软度必须要好,否则无法充分发挥出理应的线条美感,爵士舞也不值得注意。在展开暖身的弯曲动作必须注意,不适合在身体肌肉未几乎和暖前用弹振形式来做弯曲,否则更容易弄巧反拙,骨折肌肉。用静态方式弯曲较安全,不过也较必须耐性。柔软度的锻炼动作之幅度更不该超过疼痛的地步,肌肉有向上的感觉即可,动作(角度)保持的时间可由10馀秒至30-40秒平均,时间愈长对肌肉及关节附近的联结的组织之负荷也愈高。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帖子主题:[原创]大量军舰三视图 大放送[已拜读]
共&2341&个阅读者&
军号:2308992 工分:26477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大量军舰三视图 大放送[已拜读]
要的请你留下QQ 我会发给你本文内容于
16:41:19 被ly945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大量军舰三视图 大放送[已拜读]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多谢楼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或者发到我邮箱里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能发给我吗,谢谢啦。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85550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63793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90476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90476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03183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03183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08021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57830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57830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57830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Q 一定要发给我 跪求 谢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72798 工分:66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51969 工分:3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51969 工分:35
左箭头-小图标
我的QQ邮箱:,多谢分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51969 工分:35
左箭头-小图标
我的QQ号,多谢分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27418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谢谢楼主,好人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0491 工分:2282
左箭头-小图标
非常感谢....QQ: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05246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05246 工分:47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5237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5237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89259
左箭头-小图标
邮箱可以么,谢谢了kurt_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6942 工分:35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53320
左箭头-小图标
QQ:邮箱谢谢楼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22182 工分:24474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你好,,请发给我,谢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0704 工分:17142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你好,我的QQ,请发给我,谢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8270 工分:1309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40111 工分:2160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76930 工分:93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6799 工分:4970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11628 工分:59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4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大量军舰三视图 大放送[已拜读]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
时间: 19:34:12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内容提要&&&&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对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较为重视,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37.7为第一阶段,属平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对日备战与陆军整编的现实需要,在其成立初期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基础上,一边大量引进德造装备,一边积极谋求兵器自给,使国民党陆军的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改观;45.9为第二阶段,是战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以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凭借外购以及战时的兵工生产与外国军火援助,在相当程度上维持了国民党陆军的装备水平,支撑了国民党陆军的抗日作战。但从历史的纵向角度看,国民政府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无论战前还是战时,均存在着严重缺陷。&&&&&&&&前言&&&&第一部分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1.9)&&&&第一节国民党陆军武器装备的窳劣与国民党人的建设思路&&&&第二节国府提高兵器生产水平的举措&&&&第三节国府武器装备建设的困境与捷径&&&&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后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7.7)&&&&第一节德造装备的大量引进&&&&第二节国府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第三节国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严重缺陷及其影响&&&&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45.9)&&&&第一节抗战初期武器装备的损耗与补充(38.12)&&&&第二节抗战中期的建设情况(44.12)&&&&第三节抗战后期美式装备的大量引进与兵器自制能力的下滑(45.9)&&&&结束语&&&&参考文献书目&&&&&&&&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前言&&&&&&&&&&&&“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1]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一般已不表现为肉身相搏,而是人使用武器来彼此对抗。陆军武器装备,是陆军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2]“九一八”事变以后,在以陆战为主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担子压在中国陆军官兵的肩上,而官兵们只有依托手中的武器装备才能在战场上与日军浴血奋战,陆军武器装备实乃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就得有相应的武器装备,作为正面战场领导力量的国民政府对此自然高度重视。由是观之,研究日本侵华时期(45.9)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情况,当属十分必要。[3]&&&&大陆学界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这一问题的论著,但学者们还是对年间的兵器来源——军火输入与兵工生产进行了研究。军火输入方面,主要集中在论述德国与苏联的对华军火输入,其中,马振犊先生的《友乎?敌乎?——德国与中国抗战》、《抗战爆发前德国军火输华述评》、《德国军火与中国抗战》,李嘉谷先生的《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贷款与军火物资援助》,孔庆泰先生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田玄先生的《论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是此类研究中的突出成果。[4]兵工生产方面,除了内部印制的各省、市兵工史料,还公开出版发行了史料汇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以及《抗战时期的重庆兵器工业》和《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两本专著,依托这些成果,我们基本上可以弄清楚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的生产与研发情况。[5]笔者以为,说明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的来源固然重要,但武器装备建设显然不仅只是军火输入与兵工生产,还需从“建设”的动态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日本从50年代至今,大约出版了100余部研究中日战争的专著,回忆录、资料集更是有数百种之多,论文也有千篇以上。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日军武器装备尤其是陆军武器装备方面缺乏令人信服的研究,更不消说深入探讨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问题了。[6]&&&&欧美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不重视中国的抗日战争,基本是一个为多数国内学者所承认的现状。但在国外近现代中国研究的重镇——美国,还是有学者做了一些关于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研究,而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美籍华人学者刘馥(F.F.Liu)的《中国现代军事史》一书。他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详细论述了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的引进、生产、配备、补给情况。[7]作为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原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参谋,他比其他学者更具军事学的视角,在研究和评价国民政府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上,军事特色和原创性十分突出,多年以来一直为中外学者所看重。但另一方面,由于刘身处海外且该书是一本通史性质的军事史著作,原始资料运用不够以及论述往往过于简略也就在情理之中。&&&&台湾方面与在该问题上的研究与大陆情况比较相似,除了刊登当年主持国民政府兵工生产的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也有专门的研究论著,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王正华女士和王国强先生。他们二人的专著与文章,大量涉及了年间外国对华输入的陆军装备以及国民政府自行设计生产的情况。[8]但是,由于各自的视角与侧重点不同,二者皆未能从整体上说明国民政府究竟是如何进行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以上对学术史的回顾,由于篇幅关系,无法对每部专著、文章的观点进行全面论述;另外,由于笔者未能查阅到全部相关研究成果,对学术史的回顾难免有疏漏。但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进行系统的考察。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本身及其与国民政府国防建设、陆军建设、军队作战之间关系的研究,粗线条地勾勒出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基本轮廓,分析其变化和特点,总结其经验教训。&&&&在这里,笔者还要就本文在写作结构及内容安排上做三点说明:&&&&依据武器装备学的理论,武器装备建设可分为平时武器装备建设与战时武器装备建设。尽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军队就频频交锋,但在1937年7月之前,中日之间并没有爆发全面性的战争;而自鸦片战争以降,无论多么剧烈的局部性对外战争,都未将整个中国转入战时状态。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应始于“七七”事变,在这之前为国民政府从事平时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时期,之后则属于战时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时期;每一时期,国民政府的陆军装备建设在内容、成果、影响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应分别予以论述。此其一。&&&&武器装备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只要这个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那么各个阶段之间就必定是一种互为影响甚至互为因果的关系。国民政府1931年之后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是建立在此前装备建设的基础上的,后者存在的许多问题,恰是前者遗留下来的。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对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情况做一梳理,以求更深刻地分析出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是如何受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因素制约的。此其二。&&&&第三,还需说明的是,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所使用的陆军武器装备,以枪械、火炮以及战车(即装甲车辆)为主,本文的讨论也以此三类兵器为中心。尽管作了这样的限定,但因武器装备种类与型号极其繁复,笔者所能搜集的资料又难齐全,所述所论,难免偏颇,容日后进一步研究。&&&&&&&&&&&&第一部分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1.9)&&&&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下简称国府)。国府成立之初,内有国家分裂、军阀作乱、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加上还要处心积虑地“剿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自然极其重视军队建设,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北伐,蒋介石扫平了北洋军阀;东北易帜,又使蒋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国家既告统一,作为国府军队主力的陆军自然带有国防军的色彩,而从国防的角度来看,国民政府陆军(下简称国民党陆军)却属于落后军队的行列。日本情报机关评价国民党陆军“作为国防军是低劣软弱的”,[9]国府当局对此也毫不讳言:“我军队与帝国主义者之军队相较,其素质优劣相去径庭”![10]&&&&第一节国民党陆军武器装备的窳劣与国民党人的建设思路&&&&国民党陆军的落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武器装备的窳劣。自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大小战争接连不断的状况并未较清季有多少变化。因此,增强强军事实力、提高武器装备水平一直为国民党当局以及大小军阀所重视。虽然清末民初时出现了不少兵工厂,但由于中国技术落后,国内仅能生产步、机枪、小型火炮之类的兵器,且在产量与质量上均不敷现实的需要,故只好仰赖外国供应军火。[11]据台湾学者陈存恭先生考证,从1912年至1928年,共有德国、日本、挪威、英国、波兰、俄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荷兰、奥地利、葡萄牙、丹麦等十几个国家向中国供应了价值69,949,317两(海关银,约合国币46,693,825元)的陆军军火,这在无形之中使中国成了“万国兵器展览馆”![12]然而,由于外国列强的封锁与歧视,中国这所“展览馆”内的“舶来品”在品质上其实与国内生产的兵器并无多少差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中国陆军的装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趋恶劣:1929年中国陆军使用的100万杆步枪中,约达80%属于老旧破损、无法使用。[13]&&&&除质量上的低劣外,国民党陆军装备在数量上也严重不足。以1929年国府的统计,西方列强的陆军主要装备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1:各国陆军主要装备一览表&&&&国别兵额(人)火炮(门)机关枪(挺)战车(辆)备注&&&&英国900,300驻守英国本土的为343,000人&&&&美国435,547其中有30余万为预备役性质的护国军&&&&法国733,2,553&&&&意大利334,120&&&&日本235,15&&&&苏联1,050,,300222&&&&资料来源:《列强领土人口军备军费一览表》,参见《中华民国国防计划纲领草案及国防政策实施意见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全宗号:七八七,案卷号:1956&&&&而中国陆军虽然多达220万之众[14],所配备的机关枪却不足2万挺、火炮仅2,000余门,1929年之前,中国士兵更是连坦克什么样子也没见过。[15]&&&&国民党人对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是有认识的。早在1921年7月,孙中山就在给廖仲恺的信中,提及了自己《十年国防计划》一书的纲目,其中就专门列了“军器之改良计划”、“向列强定制各项海陆空新式兵器”与“扩张奖励兵工厂”三个纲目,还明确提出了“海军建舰计划、航空建机计划、陆军各种新式枪炮战车及科学兵器机械建设计划”。[16]国民政府于1929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国防计划纲领草案》的第九章中也明确提出:“国防之组织,所需于器材者,愈趋而愈紧。所谓器材者,以兵器、舰艇及航空器材为大端,所要求之性能,一曰备,二曰精,三曰合于实用,四曰耐久,五曰省经济,六曰原料及技术均自立而无仰给于外国,七曰战时补充之持续能应作战之要求是也。”[17]从上面我们不难判断,中国国民党人关于三军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明确目标,即为实现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但以当时中国经济、科技状况而言,最有希望实现的只有实现陆军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一项,而要想实现陆军兵器的自给自足,就必定要提高兵器生产水平,国府对此是有所行动的。&&&&&&&&第二节国府提高兵器生产水平的举措&&&&&&&&为了更好地统筹武器装备建设,国府在军政部隶属下成立了兵工署,总理全国兵工及关于兵工之一切建设事宜。在兵工署的领导与参与下,国府当局积极重整军事工业,以图改良兵工制造,提高兵器生产水平。&&&&武器装备的建设首先要有统一的制式标准(即同一种兵器的各种技术参数相同),如此才能使生产、引进、配发、补给、维修等一系列事项,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前文已论及,国府陆军武器装备的来源是国内自制与外国输入两种,可国内不同的兵工厂即使生产同一种口径的步枪,往往也是产品图纸各异,零部件互不通用,性能相差极大;[18]购自国外的器械,则是“样式各别,庞杂分歧”。[19]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兵器没有统一的制式,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极端混乱:一个师的轻机枪就可能有法国式、美国式、德国式、捷克式和中国式五种之多![20]其他武器的情形同样如此。同种枪械的口径不同,导致弹药种类繁多且不能互换,弹药补给就成了问题;同种枪械的性能不同,使得操练手册必须对许多不同类别的武器提供不同的指导,训练士兵就成了问题。这些既严重妨碍了武器装备的建设,也极大地限制了国民党陆军的发展。因此,兵工署成立之后,亟切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统一兵器制式。&&&&兵工署广泛征求意见,先后编印了《关于规定制式兵器之意见书》、《关于规定制式兵器之商榷书》和《规定制式兵器刍议》等资料,以研讨兵器统一的式样。由于科技落后,兵工署规定兵器制式,无非是从各国最新的兵器中,择其他们认为的最适合中国国情者,以之作为统一的标准,然后再通过购买与国内仿造的方式装备全军。.&&&&下表所列即为1929年兵工署向国府呈报的制式兵器式样清单:&&&&表1.2:1929年军政部兵工署所拟制式兵器式样&&&&兵器种类制式兵器式样&&&&步枪德国1924年短式7.9mm新毛瑟(TheMausershortsevicerifle,1924Model)&&&&自动步枪荷兰班式自动步枪(Bangautomaticrifle)&&&&轻机关枪法国1922年式哈其开斯轻机关枪(Fusil-mitrailleur&&&&Hotchkissa’boite-chargeur,Type1922)&&&&重机关枪法国1917年式哈其开斯重机关枪(MitrailleuseautomatiqueHotchkiss,Type1917)&&&&步兵平射炮奥地利百禄44mm步兵炮(Boehler44mmInfantrygun)&&&&轻迫击炮法国1929年式81mm斯托克斯伯兰德轻迫击炮(81mmStokes-BrandtmortierlégèresdeType1929)&&&&重迫击炮法国150mm斯托克斯伯兰德重迫击炮(150mmStokes-Brandtmortierlourde)&&&&野炮美国伯斯列恒75mm野炮(75mmBethlehemFieldGun)&&&&山炮法国十乃德75mm轻便两用山炮(75mmSchneiderI’egercanon-obusierdemontagne)&&&&轻榴弹炮荷兰HIH105mm轻榴弹炮(105mmHaubitzeL22deH.I.H)&&&&野战加农炮美国伯斯列恒105mm野战加农炮(105mmL/36BethlehemFieldGun)&&&&重榴弹炮美国伯斯列恒斯150mm重榴弹炮(150mmBethlehemhowitzermarkBL\15.6onhowizerCarriagemarkB)&&&&资料来源:《规定制式兵器刍议》,军政部兵工署1929年11月印行,第99—101页。&&&&北洋政府时期全国有47个兵工厂,国府成立后只剩下了18家。[21]在这18家兵工厂中,国府真正能完全控制的仅有上海兵工厂1家。[22]虽然在列强实施对华武器禁运期间(29.4),国内的兵工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3]但大多数兵工厂依然是设备陈旧,成品产量少,质量低。面对此种情形,国府建设委员会建议:“第一步应将全国各兵工厂加以整理,分别废置合并”,同时,“广集专家,潜心研究,从事改良,庶兵器制造趋得正轨”。[24]&&&&上述建议很快为国府当局所采纳。日,行政院颁布《兵工厂组织法》,对兵工厂的性质、任务、机构设置、部门职责做了统一,明确规定兵工厂一律直隶于兵工署。[25]1931年7月,行政院又颁布《修正兵工厂组织条例》,按照工厂的规模,调整了兵工厂的机构设置。[26]在国府的努力下,至1931年9月止,兵工署直接控制的兵工厂已增至6家,计有: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华阴兵工厂。[27]在这些老厂的基础之上,国府还积极增添设备,筹划建设新厂。&&&&此外,国府还针对从前对军械装备缺乏整体补充计划、对弹药器材缺乏储积计划的积弊,规范了兵器弹药的保管、贮藏、出纳与检验工作,对废旧军械的处理、销毁、运输也有明文规定。[28]为了提高兵器理论方面的知识,国府一面派员出国学习内燃机、坦克车、自动步枪、X光线及轻榴炮、自动步枪的制造技术;[29]一面鼓励出版大量关于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的书籍,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于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的相关书籍应在480部以上。[30]&&&&国府在提高兵器生产水平方面的努力,使得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事业呈现出了一缕向上的曙光,但由于国府军费不足,投入到兵器生产方面的经费有限,同时兵器生产水平的提高也非一年两年就能完成,故国府在提高兵器生产水平方面的成就并不明显。&&&&依兵工署提交的统一制式兵器方案,一旦国民党陆军配备了这些兵器,装备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些兵器要么因为太先进而无法仿制,要么因为太贵而无力购进,所以兵工署的这一方案并未得到执行。1930年,国民党陆军中使用的武器装备依然是五花八门,仅步枪的口径就有7.9mm与6.5mm两种,其中既有国内自制的,也有德(国)制与日(本)制的。[31]&&&&1932年底,国府仍旧准备实施“检验全国部队、要塞现有枪炮弹药,以便统一口径,加以整理。”[32]新厂建设的进程也不尽如人意,汉阳兵工厂的炸药厂、金陵兵工厂的子弹厂,迟至1931年底都未能开工。[33]兵工生产的改良方面,进展则更小,真正算得上成果的仅改良八二迫击炮(即口径为82mm的迫击炮,下以此类推,不另作说明)这一项而已。[34]就连国府引以为自豪的弹药器材储积计划,其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兵器弹药储存补充机关的制度化迟迟未有建立便是明证。[35]派遣留学人员一事因经费不足,从原定的12名减至为5名。[36]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的相关书籍,虽然数量众多,如《兵器学教程》、《武器理论》、《现代战争之兵器》、《军械保养》、《军械保管手册》、《军械制造》、《军队机械化》、《国防基本兵器讲话》、《兵器学讲义》、《步兵重火器十讲》、《降伏日本的新兵器》等,但颇多雷同,论述内容多局限在兵器的性能构造、使用方法上,人云亦云,没有深层次的分析,也缺乏针对性的研究。&&&&&&&&第三节国府武器装备建设的捷径与困境&&&&&&&&W丛生的问题使得国府成立初期的兵器制造水平与北洋时期并未有质的提高,而国府的国防建设与陆军建设又不能等到兵器能够自给自足了才能进行。无奈之下,国府只得沿用从前的老办法,从国外购买陆军军火&&&&利用1929年列强完全解除对华军火禁运的契机,国府当局自年分别从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挪威、意大利、比利时、美国、荷兰等国进口了价值31,413,078两(海关银,约合国币20,969,411元)的军械军火。[37]国府此一时期从国外引进陆军军火,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军械的种类较全、质量较高,既有枪械类的轻武器,也有火炮、战车类的特种兵器。[38]其中,优质的德造兵器占了相当的份额。[39]&&&&自从与苏联决裂后,蒋介石对德国人渐渐有了好感,认为德国军队训练精良、武器先进,颇足效法,因此十分重视与德联络工作。[40]受纳粹思潮影响,谋求军事扩张的德国也急于获得钨、锑、锡、铜等战略资源,因此对蒋的联络工作也十分重视。很快,1927年12月,德国人包尔(ObesrstBauuer)抵达上海,与寓居沪上的蒋介石做了一周左右的会谈,由此开始了中德长达十年之久的军事合作。包尔还向蒋呈交了一份《整理中国陆军建议书》,指出欲使中国陆军战斗力加强,必须裁减军队员额、配备德式装备、实施德式训练。蒋对包的建议颇有共鸣,便任命包尔为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负责中德军事合作事宜,他自己则同时开展军队的编遣工作。[41]&&&&日国府组织召开了军事编遣会议,计划将全国陆军整编为60个师80万人。虽然会上蒋介石提出了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由于此次会议的目的与议案皆致力于削弱地方实力派的军队,加上安置被裁官兵的经费短缺,军队编遣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军队编遣的失败,使国府全盘改良军队编制体制的计划落了空,国府便改为从事一些诸如改组陆军中央机关、重建指挥系统、颁布陆军典范条令与规章制度之类细节性的工作。不过,由于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引进,国府陆军兵种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依托从德国购进的武器装备,并借助德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指导,国民党陆军装备了一个教导队。该队按现代陆军编制辖有一个步兵队、一个重兵器队、一个炮兵队、一个士兵队和一个通信队;未几,继包尔之后出任顾问团总团长的佛采尔(GeorgWetzell)还将教导队扩建成了两个教导师。这些德式装备部队,是国民党陆军多兵种现代化部队的胚胎,日后著名的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等国民党陆军精锐部队皆脱胎于此。[42]&&&&国府成立时,在直辖的中央陆军中,只有8个炮兵团,所装备的基本是从北洋军队手中收缴而来的德造后膛炮或日造山炮,这些火炮只能从暴露的阵地上进行射击,射击时还须用方向标尺和准星进行瞄准,作战所必需的观测和通信器材则基本不堪使用。[43]凭借从国外引进的火炮,国民党陆军炮兵部队的落后面貌得到了部分改观,上文提及的德国顾问帮助建立起来的教导队中的炮兵队便是一例。1930年国府还自瑞典订购了12门七五卜福斯(Bofors)山炮(即口径为75mm的山炮,下以此类推,不另作说明)。这批山炮抵国后,军政部随即拨付炮兵训练、操作、试射、验收及备战。正是这一批七五山炮,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44]1929年,国府从英国购入了24辆“卡登劳埃特”式(Card-Eniloyed)小型坦克,遂于正式编制中成立战车连,开启了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先河。[45]&&&&以上陆军兵种建设成绩的取得,与外国先进武器装备的引进是分不开的,也是国府成立初期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显著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国外引进武器装备是一条暂时摆脱国内国防工业薄弱、兵器生产落后状况的捷径,可这在无形之中导致了国府新的困境:装备与军队过份依赖于外国军火,尤其是坦克部队,连一个螺丝钉都不是国内自造的,只要外国停止供应配件,国民党陆军的坦克就注定要成为一堆废铁。另外,武器装备来源众多,理应详加规划,而国府人浮于事,机构重叠,不少政要还有从军械采购中捞一把的念头,武器装备的引进有很大的随意性。[46]如此,部队又装备了大量各式类型不同、操作各异、零件相左的外国装备,光统一兵器制式一项就已变得更加困难,遑论弹药供给、装备的维护与训练!而上述问题不解决,兵器的自给自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因此,国府成立初期陆军军火的引进恰是一把双刃剑,其既部分地改变了国民党陆军武器装备的落后面貌,也严重地阻碍了国府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蒋介石一直将军队作为巩固其政权的工具,国民党陆军对外职能与对内职能的区分往往并不清晰。“九一八”事变前,陆军行使的皆是内战任务。军队被频繁地用于内战,使得国府既无心实施明确的国防计划,又无力进行全盘的建军计划。因此,本来理应为国防建设服务的装备建设成果被毫无顾忌地用在了内战上。1930年中原大战时,国府出动教导第1师和第2师进攻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部队;[47]还凭借其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新建的炮兵,实施步炮协同战术,将西北军打得落花流水;[48]红军在初期反“围剿”的胜利中,也往往发现许多新式装备的影子。[49]国民党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既然没有整体性的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就谈不上有实质性的改观。上述弊端在国府成立初期是看不出来的,可一但出现日本这样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入侵时,问题的严重性便暴露无遗,以至于日后白崇禧在总结抗战的经验与教训时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苟于九一八前,即具有抵抗侵略之武力,则必能抑制日本军阀之妄念”。[50]当然,历史已无情地证明,这只能是国民党人的一厢情愿罢了。&&&&&&&&&&&&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后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7.7).&&&&国府充实军备的活动方兴未艾,日本关东军便于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东北在100天内全部沦陷,这使日本侵略者滋长了轻视中国的心理,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只须派少数部队予以打击,就会使中国屈服。[51]很快,日军便在上海燃起战火,中国军队殊死抵抗,国府当局也派出了最精锐的87、88两师赴沪作战,但终因武器装备悬殊等原因,国民党陆军被蒋介石下令撤出上海战场。[52]&&&&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国民党陆军在日军面前也是败多胜少。日本的步步紧逼,既反映了国民党陆军武器装备的落后,也暴露了中国国防的不堪一击,要求国府积极备战、加强国防、整理军队的呼声日见高涨。[53]面对此种压力,加上蒋介石本人的思想因素,国府开始实施一些的对日备战的国防措施。&&&&然而,由于受“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制约及财政枯竭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府的国防建设方案大多停留在计划与电文中,并未付诸实施;直至“七七”事变爆发前,华北、江浙一带的第一期国防工事才基本完成,[54]整建完毕的要塞区也只有9个。[55]国防的基础是军队,日本侵华是典型的内陆作战,要抵御日军的进攻,就必须有一支能够与之抗衡的陆军,而国民党陆军直至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才开始由“以之内哄则有余,以之御侮则不足”的“内战型”[56]向“非减少数量、充实质量不为功”的“国防型”[57]转变。通过不懈努力,到“七七”事变爆发时,国府一共整编了30个师,全国陆军已整理及未整理之部队共计:步兵183个师,又42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5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18个独立团;加上其他特种编制与地方部队,共202.9万人。[58]尽管国民党陆军未能全部实现从“内战型”向“国防型”的转变,然而通过整军,国府已基本能调动指挥各部队,特种兵部队数量有所增加,中国陆军尤其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战斗力也得以大大提高。&&&&国防工事与江海防要塞发挥效用,需要配备一定的武器装备,前者需要配备枪、炮等陆军兵器,后者除了步、机枪外还要配备、榴弹炮、野炮、山炮、高射炮等重型装备,[59]陆军的整编更是要靠武器装备来支撑。仅以1935年整理师的编制为例,一个师的武器装备大致有:七九步枪(即口径为7.9mm的步枪,以下可以此类推)7,831枝,七九马枪1,412枝,七六三驳壳枪2,940枝,手枪108枝,七九重机枪92挺,七九轻机枪294挺,二生小炮(即口径20mm的迫击炮,以下可以此类推)30门,八二步兵炮20门,七五山炮6门,七五野炮30门,十五生榴弹炮4门。[60]&&&&现实的压力考验着国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能力,如果不能提供足量的兵器,国府的对日备战就难逃夭折的命运:仅七九步、马枪一项,整编60个师共需554,604枝,而国民党陆军当时虽然已有599,239枝,但大多性能低劣,难以使用,国府必须新备118,070枝步、马枪,而以国内的生产能力,得用16—24个月的时间才能满足国府的需要,而且还不能保证成品的质量。[61]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是平时武器装备建设的主要动力,为了不让对日备战尤其是陆军的整编计划流产,国府自然在陆军兵器的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第一节德造装备的大量引进&&&&由国内自行生产来供应整军尤其是重炮兵、装甲兵等特种部队的扩编所需要的兵器,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但在国内兵器制造水平亟待提高且提高了也不能即刻出产大口径火炮、坦克等重型装备的情况下,从国外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就不失为明智之举。1932年春,凭借着从瑞典购得的48门卜福斯(Bofors)山炮,国民党陆军新成立了一个2团制的炮兵旅。[62]1935年,国府又从英国购得维克斯(Vickers)系列的各型坦克32辆,战车连遂得以扩编为战车教导营。[63]&&&&随着德国军事顾问活动的日渐深入,国府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军事教育乃至国防工业建设等各个方面皆能听见他们的声音,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受其影响的程度也日益加深。德国是先进的军事国家,充任国府军事顾问团长的都是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高级将领,多年的军事素养以及日耳曼民族特有的固执使他们难免不对国民党陆军落后的装备状况颇多不满。佛采尔(GeorgWetzell)甫任之初,便向蒋介石提交建议书,力陈“新式战争之胜负,不在兵力之多寡,而在以训练完善之部队善用良好之新式兵器”,[64]“步兵必须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于攻击及防御时有良好成绩”。[65]同时,德国顾问还批评道:“中国制造之重机关枪缺点甚多,亟宜设法改革,其构造大都不合射击飞机之要求,且不能如他国机关枪之能间接射击”,[66]中国自行生产的步枪和机枪则“百分之七十五至九十根本不能使用”。[67]蒋介石对德国顾问的建议与批评深以为然,便决定放手让德国顾问对中央军展开德式整训,还给出了36、87、88三个师做试点,要这三个师全部装备德式装备。虽然国府在“九一八”之后也从瑞典、英国、捷克、意大利甚至日本采购武器装备,但国府一向就有“聘某一国之顾问,即购某一国之兵器”的传统,[68]加之国民党陆军现在又要“德式化”,国府自然要从德国输入大量的陆军军火。5&&&&1933年7月,行政院长宋子文访德,一次就与德方签订了包括1,000挺机关枪在内的价值5千万马克的军火购买合约,[69]而当年由德国进口的军火总额则高达3,464,444两。(海关银,约合国币6,756,000元)[70]由于国府对军火贸易极端保密,并无专门的完整记载,加之相关资料的散失,要想完全弄清抗战爆发前国府到底购买了多少德式陆军装备以及每件德式装备的具体型号与性能已属不可能,仅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看来,从1934年至1937年7月前,中国向德国订购的装备大致有:&&&&表2.1:37.7国府订购德造陆军装备一览表&&&&时间兵器种类订购数量备注&&&&1934年2吨小型坦克16辆&&&&6吨中型坦克16辆&&&&47.4mm坦克炮弹12,000颗&&&&卜福斯高射炮16门&&&&高射炮配件14件&&&&105mm榴弹炮36门&&&&重炮牵引车32辆&&&&七九步枪10,000枝每枪配弹10,000粒&&&&20响驳壳枪5,000枝每枪配弹1,000粒&&&&轻机关枪5,000枝&&&&1935年6吨中型坦克36辆&&&&150mm炮战车100辆未到货&&&&20mm高射炮12门每炮配弹3,000颗&&&&75mm反地雷长程炮20门每炮配弹1,000颗&&&&37mm平射炮20门每炮配弹1,000颗&&&&七九步枪2,300枝每枪配弹10,000粒&&&&七九重机枪弹5,000,000粒&&&&钢盔95,000顶&&&&望远镜不详&&&&_电缆不详&&&&通讯器材不详&&&&架桥军用设备不详&&&&1936年6吨中型坦克15辆附所有相关保障车辆&&&&4吨半装甲车15辆附所有相关保障车辆&&&&20mm高射炮120门每炮配弹3,000颗&&&&37mm高射炮60门每炮配弹3,000颗&&&&105mm榴弹炮60门每炮配弹1,000颗&&&&机车牵引37mm战车防御炮20门每炮均配弹1,000颗,炮瞄准镜、炮附车、牵引架均全套配齐&&&&马匹牵引37mm战车防御炮104门&&&&150mm要塞炮8门每炮配弹1,000颗&&&&75mm要塞炮14门每炮配弹1,000颗&&&&88mm高平两用半自动火炮12门每炮配弹1,000颗&&&&钢盔220,000顶&&&&1937年20mm高射炮60门每炮配弹3,000颗&&&&37mm高射炮30门每炮配弹3,000颗&&&&马匹牵引37mm战车防御炮24门每炮配弹1,000颗&&&&重机关枪900挺&&&&载重汽车144辆&&&&37mm战车防御炮补充零件124副&&&&&&&&此表为笔者综合下列资料制作:《孔祥熙为对德订购武器事致蒋介石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全宗号:三,案卷号:22586;辛达谟:《德国外交档案中的中德关系》(五),《传记文学》第42卷第3期(1983年3月)第82--86页;《何应钦为购德国军火价格事致翁文灏函两件》、《顾振等赴德期间就中德间签约、购械及双边关系诸问题与翁文灏等往来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密档()》第234页、第364—383页;《关于对美易货偿债及外销矿品的函电》,中国第二档案馆馆藏,全宗号:二八(2),案卷号:2101;马振犊:《抗战爆发前德国军火输华述评》,《民国档案》1996年第3期(1996年8月),第82页;《整军建军方案》,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570.3/5810,转引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台北:环球书局1987年版,第58—61页;火器堂堂主:《论抗战初期中央军“德式装备师”》&&&&由上表不难看出,国府自德国输入的武器装备大到坦克,小到子弹,细到电缆,包括几乎陆军武器装备的方方面面,其总数约占全部输入军火的80%以上,[71]而这些军火的质量基本上又都有保障。[72]一时间,“在南京附近可以看到戴着德国式钢盔的中国兵操作的德国制88mm口径的高射炮。德国制75mm炮、博福斯炮、韩塞尔(Daimler-Benz&&&&Henschel)、M.A.N牵引车,以及其他德国武器在南京街上列队行进。”[73]国府一改从前的盲目与混乱,既注重系统引进又注重兵器质量,是有其良苦用心的:既希望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加快陆军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认定德式装备将成为日后对付日本侵略军的“杀手锏”。&&&&&&&&&&&&第二节国府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德国军事顾问在促使国府购买德式装备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警告国府:“向外购买武器、弹药只能视作过渡期行为,若在本土无可靠的军火生产,以资平时练兵和战时所需,则中国势必被迫仰赖于外国进口,而在战时无法自保”,[74]国府自己也深感武器装备“购诸外国,费巨且缓”,[75]“而战时因公法之拘束及敌军之封锁,则国外之来源必不可恃”,[76]遂益加坚定了兵器弹药“应以自给自足为原则”的思路。[77]&&&&为了实现兵器的自给自足,以《建设国军之五年计划》为参照,1932年夏,兵工署与参谋本部先后拟制了《建设新兵工厂计划书》与《兵工厂整理计划草案》。这两份计划都提出了整理旧兵工厂、建设新兵工厂的设想,同时前者还提出发展工业以实现材料自给的方针,后者则提出通过设立研究所或实验所试造的方法来研制新兵器、精密兵器以及化学兵器。[78]“国军五年建设计划”的结局是无疾而终,但上述两份计划书的思路却被保留了下来,并由国府次第将其从纸上谈兵转为一系列谋求兵器自给的实践。-&&&&1、整理旧厂。国府整理旧厂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撤并或扩建,二是规定各厂的产品项目。1932年9月,为实现兵工材料的自给,兵工署决定将原汉阳兵工厂的制药厂从中独立出来,成立直属兵工署的“汉阳火药厂”,专攻各种火药的生产与研发,同时还不断扩大上海炼钢厂的规模。之后,兵工署将因“一二八”淞沪抗战而停工的上海兵工厂正式撤销,并将其机器设备分别移交金陵、汉阳、巩县三个兵工厂,另外还将德州、开封两个地方小厂的设备拨给了济南厂。1933年俞大维就任兵工署长后,还下令将设备陈旧的华阴厂停办,部分设备移交给巩县兵工厂。在兵工署的策划下,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济南兵工厂、汉阳火药厂、上海炼钢厂还不断淘汰旧机,从德国进口新式机器。[79]为了规范兵器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国府还对各主要厂的陆军兵器产品项目做了详细的划分:汉阳兵工厂负责生产“步枪、高射机关枪、要塞炮之全部,及重机关枪、野、山炮之大部”;太原厂生产“驳壳枪、步兵榴炮之全部,轻机关枪大部及枪弹、炮弹等各一部”;巩县厂生产“75mm炮弹之大部,枪弹之半部,步枪之一部,轻榴炮弹之大部,及要塞炮弹之一部”;金陵厂生产“枪弹、手榴弹、轻迫击炮及弹药、轻机关枪各一部分”;济南厂生产“枪弹、手榴弹、轻迫击炮弹、驳壳枪弹各一部。[80]通过一番斗争,国府在抗战爆发前还相继接收了原控制在广东陈济棠与四川刘湘手中的4个地方兵工厂。&&&&2、建设新厂。在《建设新兵工厂计划》中,兵工署拟建设的新厂有制炮厂、炮弹厂、炼钢厂、动力厂、氮气厂、军用化学厂等,经费预算为1,600余万美元,合国币8,000余万元。[81]国府当然没有如此雄厚的财政实力,便将其减至为46,670,000元国币。[82]但即便这样,国府照样买不起单,因此至抗战爆发时为止,国府建设的新厂仅有巩县兵工分厂与株洲兵工厂两家,其中有成品问世的只有生产军用化学用品的巩县兵工分厂。国府原定“新设厂以制造原有各厂不能生制造之最新兵器及重炮为主,而以制炼主要原料(如钢)及补足各旧厂未能扩充之事项(如制药厂)为副”的设想并没有实现。[83]&&&&3、统一枪炮制式。在吸取以前统一兵器制式失败的基础上,兵工署于1932年6月再次召集制式兵器会议,会上对步枪、轻机枪、重机枪、手枪、高射机枪、平射炮、迫击炮、山炮、野炮、榴弹炮、高射炮、重型野炮、重型榴弹炮等轻重武器的统一制式都有所规定。[84]但军政部却认为,兵工署此次会议规定的兵器制式,是以专家为主体制定的,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未予接受。[85]在蒋介石本人的亲自干预下,军事委员会于1934年12月再次召集各有关单位讨论兵器制式统一的问题。与会的参谋本部,军政部兵工署、军务司,训练总监部,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兵监以及陆军大学等机关、院校,结合外国兵器的技术诸元以及当时中国的国力、人力、战力、机械力、交通设备等条件,分别就统一枪械、火炮、弹药、辎重车辆、装甲汽车等兵器的制式提交了各自的审查报告。最后,会议决定,中国兵器基本上是仿制外国的,因此兵器制式必须在制造和使用中逐步认定。[86]虽然国府在改变国民党陆军装备混乱状况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但兵器制式的逐步统一,毕竟为工厂扩大生产和部队的军械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4、创设兵器科研机构,培养兵工人才。按参谋本部在《兵工厂整理计划草案》提供的思路,兵工署兴建了若干兵器科研机构,其中与陆军武器装备相关的有:理化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百水桥精密研究所、光学研究所、中央修械所。[87]这些科研机构均由高水准的一流人才与国内外专家供职。[88]同时,国府还积极改良兵工教育,将原来落后的汉阳兵工学校迁至南京,改名为“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员,教授他们各种兵器的生产知识,作为兵工事业的储备人才;[89]此外,国府又选派四名学生赴欧留学,研究兵工及材料及制造。[90]&&&&当然,国府也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基本上仍使用中世纪技术的农业国”,[91]工业的落后实为是制约兵器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此,国府专门制定了组织中德兵工专家合作拟定了军火工业的发展计划,对于“民间工业与国防有关者,皆予以技术上之协助”,兵工署还派出专员指导一些民间工厂生产军用产品。[92]1935年4月,国府还将国防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改组,成立了资源委员会,全权负责有关国防的战略资源以及实施重工业、军工企业生产建设计划。资源委员会成立后,对于冶金、燃料、机械、电气、化工等重工业都有所投资。&&&&经过上述一番努力,抗战前国内的兵器自给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下表即为年兵工署直辖各兵工厂的主要产品的产量:&&&&表2.2:年兵工署直辖各兵工厂所造主要械弹统计表&&&&品名单位年年1936年总计&&&&步枪枝45,,,&&&&机关枪挺1,&&&&八二迫击炮门5976&&&&七九枪弹粒38,700,571,959,402,267,200&&&&七五山、野炮弹颗40,,,&&&&八二迫击炮弹颗66,154,247,&&&&手榴弹个586,1,064,1,976,&&&&信号弹颗,332,0553&&&&防毒面具副044,.&&&&资料来源:《五年来各兵工厂所造主要械弹统计表》,全宗号:七七四,案卷号:835。表中所列数据并不包括晋、川、粤、桂各厂的产量。&&&&由上表不难看出,国内兵器制造的范围不仅已涵盖国民党陆军所使用的各种主要兵器,其制造能力的进步亦十分明显:信号弹、防毒面具分别从最初的零产量到0颗、44,634具;其余各项出品1936年比1932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步枪,2.2倍;机关枪,1.5倍;八二迫击炮,11.3倍;七九枪弹,3.3倍;七五炮弹,2.3倍;八二迫击炮弹,3.8倍;手榴弹,3.4倍。&&&&产量增加的同时,通过对部分械弹施行技术改造,国内自制兵器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巩县兵工厂在仿造加自行设计的基础上,生产出了属于中国的第一把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即24年式毛瑟枪),该枪性能优于当时日军使用的三八式步枪,且子弹通于轻、重机枪,十分适合战时装备部队;[93]金陵兵工厂改造的德国1908年式马克沁(Maxim)重机枪,射击的精确度比德造的还要高,且附有纵深射击、高射设备,并被定名为24年式马克沁重机枪;[94]国内仿造的法式布郎得(Brandt)八一迫击炮而制成的八二迫击炮,不仅精度颇佳,且成本仅为法国的1/7;[95]各厂所造的步机枪弹也由于有了规定的图样,“不复有甲厂之弹不能用于乙厂所造之枪之弊”;[96](仅指同一种枪的子弹出品,并非指子弹适用所有类型的步、机枪,引者注)。火药的制造技术经过试验改良,成功地实现了“出品精进,产量增加,成本降低”;[97]&&&&&&&&&&&&第三节国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严重缺陷及其影响&&&&装备建设的长足进步,使国府得以在抗战爆发前“逐次掉换已就国防位置之各师之旧式武器,全部换发新式武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并按新编制充实,以厚其战力,且使口径统一,弹药补充容易。”[98]大量外国先进装备的引进,使国府的陆军特种兵建设更具规模,不仅成立了陆军装甲兵团、机械化重炮兵团,还相继成立了学兵总队(即陆军的化学战部队)、铁道兵团、汽车兵团、通信兵团等其他特种兵部队。[99]众多的军械装备也促使国府更加注重训练军械人员,并颁布了野战军械库勤务通则,国民党陆军的军械行政有了较大发展。[100]国府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委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成绩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国府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工业落后、技术羼弱的现状远非成立一个资源委员会就可以解决,国府兵工生产“一切必需之重金属木材以及硫酸、酒精诸宗,悉仰给自外来,所用机器,且多赖于外购”。[101]何应钦所谓的“各项炮弹所用的钢材与信管,也均系国内自行提炼与制造”,[102]其实只是国府为了标榜成绩而做的夸大,真实的情况却是:“各兵工厂制造步枪及轻重机枪所用钢料向系购自外国”。[103]国府所能提高产量与质量的只能是步枪、重机枪、迫击炮等一些已有相当生产基础以及防毒面具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步兵常用兵器,而对于光学器材、通信器材、军用车辆的生产则是无能为力。[104]即便是枪械类的生产,与对手日本相比,国府所造的机关枪不仅没有间瞄设备,连安置瞄准镜的底座都没有;[105]生产能力更是“逊色尤多”:1937年头3个月国府机关枪的产量为2,460挺,[106]而日本在同一时期的产量据保守估计也当在37,500挺以上。[107]&&&&既然知道兵器生产能力较弱、弹药补给困难,国府就应力求节约弹药,加强储备,以防国防上的不测。可由于连年的内战,国府军械及弹药的储备之少,令人咋舌:1935年国民党陆军各部队所存弹药量,仅能维持部队一个半月的需求;[108]至抗日战争爆发时,国府所储存的弹药也仅够二十个师使用三个月![109]&&&&因此,任凭国府怎样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兵器的自给能力,国府最终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越建设越依赖外国军火的怪圈之中。1935年,国民党陆军所使用枪弹的半数以上都是自国外进口。[110]且不论外国装备买回来后的定编、训练、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国府每年以大量外汇和农矿产品向购买外国军火,皆是以军火贸易的方式实现的,而军火贸易极易受政治、外交、财政、运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一国国内的政局动荡也会影响军火贸易的正常进行。国府越是依赖外国军火,其国防建设、陆军建设所受到的制约也就越大。&&&&由于德国外交部、国防部、经济部在对华政策上有分歧,1934年春国府订购的24门150mm野战重榴弹炮遂被禁止于1935年交付运抵中国,甚至德方一度连1936年是否运交也不置可否。国府订购这批重炮是为了组建重榴弹炮兵团,德国迟迟不交货,此事只好一拖再拖。所幸后来德方在36年底交了货,国民党陆军摩托化重炮团才得以建立,而这比原计划晚了近两年的时间。[111]而国府在1935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期整编10个师的计划时,也因为德国装备的姗姗来迟,而只能先略作调整,等新武器运到了再事增补。[112]正是吸取了这些教训,1937年6月孔祥熙访欧时,除了与德国进一步明确军火贸易的细则之外,也极为重视与英、意、比、捷等国洽谈军火贸易。其中,仅从捷克“萨不史约夫”(Zbrojovkd&&&&Brno)枪厂一家就订购了10,000挺轻机关枪、1,000挺重机关枪、50,000枝步枪以及1亿发枪弹。[113]另外,从外国购进装备即便再顺利,中途耽搁在路上的时间也是不可预测。由于预感到中日战争已箭在弦上,孔祥熙旅欧时,军火一经购买即装船运华,即便如此快速,这些军火也是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才运抵国内。[114]国府于战前的平时状态下就在各种诡谲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严重依赖外国军火供应,战时又怎么可能轻松地从国外获取武器装备?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府便为其对外国军火的依赖而付出了沉重代价。&&&&此外,由于各国对先进兵器多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加之参与军火贸易的又多是不懂装备的非军方人事,因此国府从外国引进武器装备时常常会买到一些旧品甚至次品。国府曾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批菲亚特式(Fiat)1.5吨轻型坦克,外部“迷彩”油漆一新,里边的机件却全都是旧的,使用时常出毛病。[115]德国顾问有时也会因德国兵工厂提供的兵器质量太差而建议国府采购法国或捷克等国的兵器。[116]&&&&国府以自制辅外购的装备建设模式,自然进一步加深了国民党陆军装备质量的参差不齐与种类的纷繁杂乱。国民党陆军的武器装备“有最新型者也有骇人之旧式北伐无不备”(原文如此,引者注),[117]以陆军第69师为例,该师所用的步、骑枪中,汉阳兵工厂所造的占60%,巩县兵工厂所造的占14%,德国造的占10%,其余杂枪则占16%;[118]其中,“自制的或舶来的子弹,适用于一种武器的,不适用于另外一种”,只要有一种型号子弹的来源断绝,便会有一种枪械变成废物。[119]更为致命的是,受兵工生产与军火贸易的双重制约,国民党陆军仍旧缺乏足量的兵器。&&&&新式要塞需要装备新式火炮,而新式火炮全部都需从外国引进,国府勉为其难,因此只能先行装备长江下游诸要塞,对闽粤海岸各要塞就只能听之任之。[120]即便如此,长江下游要塞的装备数量也严重不足。南京的门户——镇江要塞在1937年时,守备部队有1,103人,却只有步枪553枝、重机枪6挺,仅有的2门七五野炮还是因为作礼炮使用方才配备了200发空炮弹![121]国府在战前最后一次整编20个师时,仍然在为枪炮数量的不足而苦恼:步枪缺12,000枝,轻机枪缺108挺,重机枪缺612挺,迫击炮缺120门。[122]这还只是部队常用装备方面,对于坦克、重型火炮,国府则干脆就直接划归军委会或军政部直辖。整个国民党陆军,只有一个装甲兵团,仅有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连装备最好的第36、87、88师也只有一个师属炮兵营而已。下表为日军一个普通师与国民党陆军精锐部队之一88师的装备比较:&&&&&&&&表2.3:日本陆军师与国民党陆军第88师武器装备比较&&&&区分日本陆军师国民党陆军第88师比率&&&&人数22,000人14,000人≈1.6:1&&&&步、骑枪9,476枝4,000枝≈2.4:1&&&&轻机枪541挺324挺≈1.7:1&&&&重机枪104挺72挺≈1.4:1&&&&山、野、榴弹炮48门12门(注:均为山、野炮)4:1&&&&战车防御炮不详4门&&&&机关炮16门24门≈0.7:1&&&&团属迫击炮20门24门≈0.8:1&&&&营属迫击炮24门24门1:1&&&&高射炮不详4门&&&&坦克24辆0&&&&汽车262辆不详&&&&表中数字系笔者综合以下资料所得:刘凤翰:《整编陆军抗日御侮》,《近代中国》,第47期(1985年6月)第171页;《整军建军方案》(一),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570.3/5810,转引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台北:环球书局1987年版,第26—27页;参贰良编:《日本陆军新编制装备之判断》,军事委员会1937年4月印发;光亭:《铁血虎贲——国民党军的德式师》,www.superarmy.com&&&&由上表可推断,日军一个师团的火力约是88师的2--3倍。国府在整建军队时已有“嫡系”部队与“非嫡系”部队之分,连“嫡系”中装备最好的88师在武器装备上都不如日军,其他“非嫡系”部队的装备状况更是可想而知。正因为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国民党陆军部队平时根本不能实施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的训练,相当数量的士兵也只从事操演大刀、拳术的训练,对于射击演习和班以下的各种战术动作,“十之七、八都很生疏。”[123]&&&&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并未实质性地改变国民党陆军装备落后的面貌。装备落后及其连带效应,最终造成的战前态势为:日军师的火力是国民党陆军师平均水平的四倍,[124]国府大抵需三个半编装完整的国民党陆军“师”才能抵挡一个日军“师团”。[125]从数字上看,国民党陆军有180余个师,除以3.5,似乎可以挡住日本的进攻,但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数字背后深层次的危机:侵华日军皆是日本的精锐部队,其中常备军就有25个师团,[126]而国民党陆军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不过只有80个师。[127]而且,这80个师当中真正能算得上编装完整的不过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总共8万人的兵力,[128]指望以区区8万人的“杀手锏”部队来维系整个国民党陆军的战斗力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尽管国民党陆军在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相当努力,但在日军的攻势面前,国民党陆军还是节节败退。除去战略、战术、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武器装备的差距当属是造成此种悲剧不可回避的因素——血肉之躯毕竟抵挡不了无情的枪林弹雨。&&&&&&&&&&&&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45.9)&&&&&&&&“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国府的陆军武器装备也进入了战时建设时期。由于抗日战争是一个受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漫长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尽管战时装备建设的目标很明确,即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国府的战时陆军装备建设在内容与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基于此,并在综合国民党当局对抗战的指导以及战时国内外形势更迭的基础上,笔者以为,国府在抗战中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抗战初期(38.12)、抗战中期(44.12)与抗战后期(45.9)。这前后连贯又彼此差异的三个时期,为我们后人展示了一幅并不轻松的图景。&&&&&&&&第一节抗战初期武器装备的损耗与补充(38.12)&&&&抗战初期,国府举行的具有战略性质的战役乃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前文已经得出结论,战前国民党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不抵日军,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民党陆军的官兵与装备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淞沪会战中,由于日军在武器装备占有优势,日军的进攻流程大体是飞机、舰炮轰炸→炮击→坦克进攻→步兵冲锋,即攻击之初,先用飞机及舰炮密集轰炸,摧毁中国守军阵地;再升起观测气球,指示中国军队位置,继续作地毯式炸射;接着便燃起烟幕,并以战车掩护步兵前进;炮兵延伸弹幕、飞机也临空盘旋,阻绝中国军队增援;最后等战车突穿成功,再向中国守军阵地左右席卷;步兵则始终缓慢推进,尽量以机械力代替人力的消耗,每前进一小段便迅速构筑机枪掩体,防堵中国军队反击。虽然战前国民党陆军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像专门对付坦克的战车防御炮在第36、87、88师等精锐部队中都有所配备,但从实际的战场效果来看:国民党陆军缺少大口径高射炮,加之机枪对空只能射五百米,步枪只能到二百米,对日机多是无可奈何;[129]炮兵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不能连续攻击日军炮兵阵地和冲击队形,只能打一阵停一阵,甚至一打完就要迅速转移阵地;[130]而派至战场的20辆坦克,又因不能实施步、坦协同,在日军炮火的轰击下损失惨重,参战未几就被击毁5辆,击伤8辆。[131]同时,国民党陆军因为训练不足,无论使用轻、重武器,其命中率皆远逊于日军。[132]&&&&缺少重型装备,国民党陆军便不能对日军实施有力的攻坚作战;蒋介石又要求中国军队实行“固守阵地,坚忍不退”的战术,而低命中率地使用轻兵器与少量火炮来抵御日军空地联合的进攻,结果只能使国民党陆军的抵抗付出更高的代价。淞沪会战三阅月,中国军队就以“牺牲十人换取敌人一个伤亡”的比例牺牲了30万的精锐部队,[133]不少国民党陆军部队“甚至尚未发现敌人,即已死伤惨重,参战三五日即须后调整补”。[134]&&&&激烈的战事与错误的战术更是导致了国民党陆军武器装备的巨额损耗。淞沪一役,国府战前所积累起来的外国装备尤其是德造兵器几乎是损失殆尽。[135]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仅在十五天之内便消耗了步、机枪弹3,828,027发、迫击炮弹25,127发、七五山炮弹460发、手榴弹51,720枚。[136]陆军第82师仅在日至11月5日间被日机、日炮炸毁及战斗中遗弃的就有1,616枝步枪、31挺轻机枪、16挺重机枪、6门迫击炮。[137]而那些因为作战失利而被日军掳获的武器弹药更是难以计数。据国府自己统计,截至1938年12月,国民党陆军武器弹药的损耗总量为:步枪311,000枝,轻机关枪18,500挺,重机关枪4,000挺,迫击炮1,300门,山、野、重炮660门,步、机枪弹720,000,000发,各式炮弹3,460,000发,手榴弹7,300,000颗。[138]&&&&武器弹药既然有巨额的损耗,也就得有相应的补充。国府于抗战初期陆军装备建设的惟一任务便是获得足量的兵器以填补战场上的损失。国府的武器弹药储备本来就少,而抗战爆发后,各主要兵工厂奉国府令纷纷往大后方迁移,国内的兵工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兵器的产量根本不抵损耗量:年两年间,国府总共只生产出了步枪123,330枝,轻机关枪3,600余挺,重机关枪700挺,迫击炮1,700余门,步、机枪弹289,260,000发,各式炮弹55,350发,手榴弹颗,山、野炮则几乎没有出品。[139]因此,国府对于获得外国陆军军火的需求遂变得愈加迫切与重要。&&&&在美、英等大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持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态度之时,国府主要是从德国与苏联引进陆军装备。然而,日本早就对德国供应中国军火表示强烈不满,不断向德国施压,希特勒也急于向日本示好。很快,循着承认满洲国(日)→停止武器供应(1938年5月初)→撤退军事顾问团并关闭驻华使馆(1938年5月中旬)的顺序,德国与国府的关系便每况愈下,国府逐步丧失了从德国购进陆军装备的可能。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日)为标志,苏联正式开始对华实施军火援助,但苏联援华是基于让中国拖住日本使后者不能进攻苏联的战略考虑,故而苏联提供的兵器数量一般是以使中国能继续抗战为限。与此同时,由于战时的财力已濒临枯竭,国府从外国订购武器装备,除了拿农矿产品交换外,往往还得首先从外国获得贷款,然后再用这些贷款去购买需要的陆军兵器,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国府获取外国装备的难度。经过一系列艰辛的外交奋战,并饱尝了需求始终得不到全部满足的痛苦之后,截至38年底,运抵国内的陆军武器装备大致如下表所示。这些军火的输入,对维持国民党陆军从淞沪抗战到武汉会战的战力均起了积极的作用。&&&&&&&&表3.1:38.12国府从国外引进的主要陆军武器装备&&&&品名单位数量来自国家备注&&&&坦克辆82苏联&&&&装甲车辆101意大利&&&&汽车辆100苏联&&&&115mm重炮门80苏联附弹126,861颗&&&&105mm重炮门36德国附弹36,000颗&&&&76mm野炮门160苏联附弹160,000颗&&&&37mm战防炮门500德国附弹550,000颗&&&&37mm战防炮门180苏联附弹610,000颗&&&&13.2mm高射炮门300德国附弹5,000颗&&&&迫击炮门800德国附弹1,900,000颗&&&&重机关枪挺300苏联&&&&轻机关枪挺3,600苏联&&&&轻、重机关枪挺11,829捷克各国具体数字不详&&&&比利时&&&&德国&&&&步枪枝54,000比利时&&&&步枪枝5,000捷克&&&&手枪枝30,000德国附弹10,000,000粒&&&&24响驳壳手枪枝20,000德国附弹40,000,000粒&&&&37mm高射炮弹颗126,000德国&&&&步、机关枪弹粒120,360,000苏联&&&&117,670,000瑞典&&&&113,250,000德国&&&&38,670,000比利时&&&&26,000,000捷克&&&&16,670,000英国&&&&15,000,000匈牙利&&&&12,050,000美国&&&&&&&&此表系笔者综合以下资料后估算而得: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8226;战时外交》(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1972年印行,第466—507页、第708—712页中的往来电文;《关于对美易货偿债及外销矿品的函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全宗号:二八(2),案卷号:2101;《抗战时爆发后中德易货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95年第2—3期;《抗战初期杨杰等和苏联磋商援华事项秘密函电选》,《民国档案》1985年第1期(1985年8月);马振犊:《德国军火与中国抗战》,《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6年版;程天放:《使德回忆录》,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出版委员会1970年版;孔庆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1991年2月);蒋永敬:《抗战期间中法在越南的关系》,《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第一辑,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2年版;张丽:《抗战时期的香港与内地》,余绳武、刘蜀永主编:《二十世纪的香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王正华:《抗战前期香港与中国军火物资的转运》,《国史馆馆刊》复刊第26期(1999年6月)。&&&&在为武器装备的来源而奔波时,应对战时的需要,国府也尽可能地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针对国民党陆军“每次战役之后,其因伤亡过重遗弃械弹无限,或离队拐逃,或受伤官兵随带械弹住院”的状况,[140]军政部除要求前、后方各弹药机关加强密切联系外,[141]决定“除由各师对于作战队随时专派人员,分赴战区查收外,关于离队拐带及住院收缴械弹,应由各该收缴机关,随时通知各部队派员领收,或呈缴军委会,饬令发还,或饬交原来官兵携回原队。以期随时皆有收集之机会,藉免减少原有实力;同时,责成各部队组织战场清理队,专一清理收拾遗留之械弹”。[142]此外,军政部还颁布专门的办法,奖励收缴枪炮弹壳以供熔制弹壳或改装枪炮弹之需。[143]&&&&战前,国府修理部队损坏装备的主要机构为兵工署直属的中央修械所,同时各兵工厂与军、师级修械所也兼部分修理军械的任务。随着战事的增加,作战部队武器损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些损坏的武器要么因为无法及时送至后方修理,往往“微有损坏即完全失其效能,日久遂成废物”;[144]要么有幸被运至后方兵工厂了,历时数月,能否修好还属未知,即便修好了,亦会因运输困难,不能送达前方。因此,军政部便综合各方建议,新设了许多修械所,以求加快武器修理的效率与速度。[145]&&&&经过上述种种努力,至1938年底,国府一共向国民党陆军补充了274,000枝步枪、19,000挺轻机枪、4,000挺重机枪、1,500门迫击炮、426门战车防御炮、28门高射炮、160门野炮、116门榴炮、24门重炮。[146]虽然补充的数量抵不上损耗的数量,甚至许多新补充的外国武器装备在品质上往往不能切合国府的需求,但毕竟在相当程度上维持了国民党陆军的装备水平,支撑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第二节抗战中期的建设情况(44.12)&&&&以日军占领武汉为标志,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漫长的抗战中期,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由独立抗战到汇入世界反西斯阵营的转变,国府的抗日活动也经历了由积极趋向消极的转变。期间,中国军队进行了正面战场所有22次会战中的15次,还进行了数百次的重要战斗与数万次的小战斗,除此而外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还在境外的缅北、缅中一带与日军多次交锋。[147]&&&&有战事就必然要有武器装备的损耗。仅以第75军为例,从1939年12月至1944年9月,该军参加了10场战役,共损耗步枪2,402枝、轻机枪167挺、重机枪19挺、手枪101枝、掷弹筒165具、迫击炮10门、山炮3门、平射炮1门、步机枪弹11,090,383颗、掷榴弹21,410颗、手枪弹82,508颗、手榴弹98,612颗、迫击炮弹43,512颗、山炮弹2,529颗、战防炮弹3,168颗、火箭筒弹3,168颗、战防枪弹166颗、刺刀3,450把;而该军在同期却只缴获到步枪352枝、轻机枪20挺、重机关枪2挺、手枪9枝、掷弹筒11具、迫击炮2门、山炮2门、平射炮1门、曲射炮3门、山炮弹698颗、掷榴弹698颗、迫击炮弹924颗、步、机枪弹145,040颗、刺刀&&&&314把。[148]照此比例推衍,整个国民党陆军的武器装备损耗之巨自不待言。&&&&面对庞大的装备损耗,国府自然不能放松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早在日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遵循蒋介石抗战分为第一、第二两个时期的理念,国府便制定了一边抗战,一边整训军队、提高军队素质、增强军队作战能力的抗日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努力从事积聚武器”。[149]&&&&1、艰难的外援&&&&处于战争弱势的一方在战时“积聚武器”,其方法不外乎提高本国的兵工生产能力,扩大兵器产量,同时则尽可能地争取到外国的军事援助。两者相比较,后者理应比前者更为方便、快捷。然而,前文已经说明,在抗战爆发前的平时状态中,在拥有众多选择与机会的前提下,国府尚且不能顺利地从国外引进陆军武器装备,那又更何况是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环境日趋恶劣的抗战中期?此一时期,国府在获得外国陆军装备方面可谓是备尝艰辛。&&&&自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以前能供应中国军火的比利时、捷克、丹麦等国相继沦陷,国府已失去再从欧洲国家进口陆军装备的可能;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协定,这一落井下石的举措,使得苏联对华的军火输入宣告中断。至此,惟一能够向中国提供援助的便只剩下美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于争取美国的军事援助极为重视,早在1938年1月,蒋介石就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希望美国能在经济上及物质上援助中国,以助中国继续对抗日本的侵略。之后,蒋又频频照会美方有关人士,敦促美国政府早日实现对华军事援助。而美国虽然在1940年9月日本侵占越南北部并与德、意成立军事同盟后,便已明确了援华制日的态度,且于1941年3月开始实施租借法案,可对中国一直是有条件的经济援助辅以微量的军事援助。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战争之后,美国才开始正式的军事援华行动。&&&&日,由中、美、英、苏四国代表领衔,在华盛顿签订了反侵略共同宣言,中国在历经了四年半的单独抗战之后,正式步入与同盟国联合作战的阵营。可即便如此,国府从美国得到的陆军兵器也极其有限:国府在1941年时曾拟定了一份《国军三年建设方案》,当中建设部队所需外购的兵器弹药经费需要267,144,000美元,[150]而1941年至1944年美国援华租借物资的总额才为228,000,000美元;[151]在国府实施国军三年建设计划的第一年中,美国供给中国的兵器弹药只有11,398吨,[152]以中国抗战所急需的三七战车防御炮、七五山炮、步枪与手枪为例,1942年的头四个月,美方供给中国军火的数量与中国所需要的数量,相差甚大。&&&&&&&&表3.2:美国援华军火数量与中国所需数量差异表&&&&品名单位中方需要量美方供给量(42.4)&&&&三七战车防御炮门72060&&&&七五山炮门72044&&&&步枪枝200,&&&&手枪枝45,000442&&&&a资料来源: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台北:环球书局1987年版,第245页;苏启明:《抗战时期的美国对华军援》,《近代中国》第64期(1988年4月),第134页。&&&&上述情况还是发生在国府交通运输状况相对良好的时候,等到了1942年4月缅甸沦陷之后,国府从美国获得陆军武器装备就变得愈加困难了。&&&&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尽管丧失了所有的海港口岸,但军火弹药的输入除以香港为中转站之外,还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以及苏联至我国新疆这三条内陆线路。可在香港、越南、缅甸相继被日军占领之后,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便已完全断绝,外来军火的输入只剩下“驼峰”空运航线一条,即美国的援华械弹先运抵印度,然后再从印度空运至云南。“驼峰”线路险恶,空运吨位有限,由此,美国运抵国内的援华物资在相当长得一段时间之内,不仅未能增加,反而急趋锐减,以致于蒋介石在日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AgardWallace)的备忘录中抱怨道:“自一九四二年四月中印空运以来,物资之总吨位仅一万七千吨,平均每月六百五十吨,最近方始达到一千三百吨左右,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153]&&&&更让国府感到无能为力的则要属美国援华物资的支配权问题。按照租借法案的精神及原则,受援国对其所获得之美国租借物资有完全运用及支配之权利。然而日,美英军火分配委员会却决议指定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JosephWarrenStilwell)全权负责在印度接受美国援华物资,并决定运往中国的时间和地点。如此一来,国府基本丧失了对援华物资的分配权。&&&&国府没有对物资的支配权,加之美国人又坚持以装备攻缅部队为优先(在华美军的装备补给除外,笔者注),因此大量积压在印度援华军械就直接装备了由史迪威亲自指挥、训练的中国驻印军;就连实际运入中国供中国陆军使用的数量微薄的陆军装备,其中之大部分也还是用来装备用于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而中国内地战场面对日军强大攻势的国民党陆军部队,则并未获得美国先进武器装备的大量支援。&&&&E下表即为1942年4月至1944年9月由印度空运入华的美国军械交拨分配情形&&&&表3.3:空运入华的美国援华陆军装备交拨分配情形(44.9)&&&&分配数量&&&&军械项目单位拨交中国远征军拨交国内部队两者相差&&&&冲锋枪枝2,8&&&&机关枪挺&&&&战车防御炮门7028423&&&&火箭筒具&&&&迫击炮门&&&&战车防御枪挺&&&&山炮门&&&&步枪枝不详1,000不详&&&&步、机枪弹粒164,000,&&&&资料来源:《中央社发表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谈美国对华军火援助情形电讯》,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战时外交》(一),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1972年印行,第512—514页。&&&&而上述拨交国内部队的陆军装备,只有60门山炮、50挺战车防御枪、30,000,000粒步、机枪弹是1944年5月以前拨交国府,其余大部分则是在长衡会战开始后才由美方陆续交拨中方的。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国府军事委员会公开的怨言:“中国军队自与盟国联合作战以来,所得援助之实际数量,几不足供英美军一师作战一星期之用。”[154]&&&&&&&&2、积极发展的兵器自制&&&&国府在获取外国援华军械上步履维艰,这对抗战中期的陆军装备建设冲击很大,所幸的是,国府仍在苦斗,谋求兵器自制方面的发展。&&&&h在将兵工厂往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内迁的同时,国府便积极调整兵工政策,全力促进兵工事业的发展。其主要举措有:在资金、资源、人才、运输等各方面向兵器生产倾斜;[155]整合兵器生产单位,整理老厂、建设新厂、接收地方兵工厂,并调整各兵工厂的生产职能与作业;[156]统一兵器命名,进一步强化兵器制式的统一;[157]建立与完善兵器成品的验收制度。[158]成立军用特种车辆零件试造研究所和兵器陈列所,分别承担军用特种车辆(火炮牵引车、侦察车、通讯车等)零部件的试制及日军兵器的实物与资料的搜集与研究;[159]动员民用企业生产军用装备与材料[160]等等。&&&&至1940年兵工内迁的壮举完成时,兵工署直辖的兵工厂(不含修械所)已达16个;而1940年以后,国府又在后方新建了8个兵工厂。[161]为了保密起见,兵工署还下令各厂厂名均不冠所在地地名,一律称“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兵工厂”。[162]由于得到了国府的重视与支持,各个兵工厂与部分民用企业均以兵工自立为目标,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地从事各项生产活动。国府在战时的兵器生产能力遂得以长足发展,在国民党陆军常用的15项武器弹药中,国府仅凭自制,能够完全满足消耗的有三大类(重机关枪、迫击炮、各种榴弹),能够基本满足或大部满足消耗、补充的有四大类(步枪、轻机枪、枪弹、迫击炮弹)。[163]&&&&在兵器产量稳步提高的同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国府不断研制、仿造出了以前未能生产的陆军兵器品种,每年都会有一种或几种新品问世:1938年12月成功研制二七式掷弹筒;1939年2月成功设计二八式枪榴弹成功;1939年4月首次装配6×30双筒望远镜(后定名为中正式望远镜);1940年7月试制国产第一具80厘米测远镜(后定名为中正式测远镜)成功;1940年11月仿造奥式和法式迫击炮瞄准镜成功;1941年3月成功试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后定名为30年式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1941年4月成功试制苏罗通(Solothurn)20毫米曳光榴弹;1941年6月仿制捷克ZB—26式轻机关枪成功;1941年7月成功试制苏罗通20毫米榴弹;1941年9月仿制法国布朗德式60毫米迫击炮(后定名为31年式60毫米迫击炮)成功;1942年4月成功试制欧力根(Oerlikon)20毫米榴弹;1942年5月成功试制苏罗通37毫米榴弹;1942年12月成功试制苏罗通37毫米破甲榴弹;1943年2月试制炮用象限仪成功;1943年10月第二次试制中正式步枪成功;1944年9月仿造麦德森(Madsen)轻重两用机枪成功;1944年10月试造120mm迫击炮成功(后定名为33年式120mm迫击炮)。此外,国府在仿制各式防毒面具及防毒衣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中1939年研制生产的二八式防毒衣的抵御糜烂性毒气的时间比美制防毒衣的还要长。[164]虽然国府的这些新品均为国外某一产品的仿制品,无一完全独立创新,而且国府的新品皆属轻兵器,重炮、坦克、装甲车之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普遍使用的常规重型武器,国府则丝毫不能问津,但这些新式兵器的创制,毕竟属于国府在战时谋求兵器自给的重要成果与组成部分。&&&&&&&&下表反映的是国府年间的主要兵器产量&&&&&&&&表3.4:年国府主要陆军兵器产量&&&&产量&&&&品名单位年年年&&&&步枪枝81,,,&&&&重机关枪挺02,0&&&&轻机关枪挺06,,900&&&&八二迫击炮门不详,&&&&六○迫击炮门无出品无出品不详0&&&&二八式掷弹筒具10,,050&&&&各式迫击炮弹颗636,427,943,&&&&各式榴弹颗6,210,6,587,3,734,&&&&七五山野炮弹颗不详61,,103,180&&&&步、机枪弹粒87,770,,,,,,000&&&&&&&&资料来源:《各工厂生产数字统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全宗号:四一九,案卷号:670;陆大钺、唐润明编:《抗战时期重庆兵器工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页;《抗战期间各兵工厂生产概况表》、《抗战期间历年生产武器弹药支援作战数量统计表》,王国强:《抗战中的兵工生产》,《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上),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第页。&&&&依托这些国内的自制产品,国府不仅部分满足了国内部队的装备需求,而且还向中国驻印军供应了大量的步枪、轻机枪、掷弹筒、八二迫击炮、半自动步枪等陆军兵器。[165]在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日趋恶劣以及军火生产原料进口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国府能在兵器自制方面取得如此成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3、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对抗战军事的影响&&&&&&&&&&&&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时,何应钦曾宣称:“至现在止,我作战兵力已增至二百六十一个师,五十个独立旅,官兵数目已增至四百四十六万七千五百四十七员名,步马枪已增至一百五十**千一百**枝,轻机关枪已增至六万八千七百六十二挺,重机关枪已增至一万七千七百挺,迫击炮已增至五千八百八十五门,各种炮已增至二千六百五十门,以上述兵力武器之增加亦可证明我国愈战愈强也。”[166]可从整个抗战中期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火舞邪恶mo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