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 电影爆发后,国军为什么要开始联共抗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电视剧展播
精彩看点推荐                            ——习近平
                 抗战大事记馆
经典战役馆
  【导读】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在14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同日本法西斯进行大规模会战22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的殊死抗争。这些血与火的战斗,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英雄壮歌。
英雄纪念馆
  国难当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之责任。宁碎头颅,还我河山!热血儿郎不畏强敌、不畏牺牲奔赴战场,奋勇御敌,以血肉之躯构筑钢铁长城,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间。抗日胜利的丰功伟绩属于中华民族英雄儿女!
中流砥柱馆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凝聚了全民族的抗战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同样是全民族抗战精神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纪录片展播
影视剧展播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资料馆
老兵口述馆
国际政要评说中国抗战
档案解密馆
  点滴记录,留存历史!珍贵影像,还原历史!用影像述说历史!档案解密馆从影像角度记录了十四年抗战的事件,从档案的角度回顾历史。
缅怀杨靖宇将军
作者:李葆国
一自倭蹄侵故园,将军百战不思还。
伏波剑气平北斗,武穆豪情齐白山。
唯有长城挡胡马,断无夷瘴蔽尧寰。
悲歌唤起国魂壮,浩气如虹荡敌顽。
衡阳保卫战捐躯将士祭
作者:李文朝
血肉头颅筑铁墙,
强拼死战保衡阳。
杀声浩气惊倭胆,
寿岳永留忠骨香。
【央视网网友】许可:
你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你们胜利的微笑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你们永远是我们新一代少年儿童心中神圣的丰碑!
【央视网网友】何雅婷:
红军烈士纪念塔,革命盛开缅怀花。当年前辈奋力杀,瑞金儿女热血洒。数万英雄战马跨,建立政权旗帜挂。打破围剿长征发,二万五千延安扎。老人讲述传统话,激励后人大步踏。
【央视网网友】风信子1227:
央视播出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中看到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把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世界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这个80后对二战有了更具象的了解。
【央视网网友】何芊芊:
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去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争取今后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谱写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望历史,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生命为我们撑起和平的天空,谱写一首首英雄赞歌。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在这里留下你对英烈的缅怀和崇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已有人献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知识点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二: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三: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2) 材料二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4分)(3)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4分)(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湖南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统考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小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日夜,沈阳北郊的宁静被一声爆炸给打破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被炸,这是日本侵略军有阴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驻守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的侵略,可蒋介石却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沈阳城丢失,不到半年,东北三省都沦陷。东北人民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2)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在危急时刻,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被蒋拒绝。蒋还亲自到西安督促围剿红军。张、杨无奈采取了兵谏。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3)本小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华的速度,日,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也迫使国民党政府加快了和中国合作抗日的步伐,同年九月,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领导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八年抗战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和著名的战役,比如有平型关大捷(抗战首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百团大战(八路军发动的大规模的进攻)等等。(4)本小题考查的是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战战争。中共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结果八年的斗争,付出重大的牺牲,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与“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相似的题目:
如图,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图2所示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文明人”指的是&&&&图2 焚烧后的圆明园八国联军英法联军英美联军日俄联军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割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是&&&&《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据图指出,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我国香港地区的方式除了割占外,还采用哪一方式?(2分)材料二&&&“……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2)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3分)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辛丑条约》(3)材料三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3分)(4)比较上述材料,哪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最严重?为什么? (4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二: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三: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2) 材料二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4分)(3)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4分)(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二: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三: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2) 材料二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4分)(3)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4分)(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2分)”相似的习题。西安事变后国共为什么没有立马联合抗日?蒋介石没这个打算!西安事变后国共为什么没有立马联合抗日?蒋介石没这个打算!军官团百家号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宣告了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同抵御外侮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着艰难的历程。1937年2月,中共为了继续推动国民党最高当局走向联共抗日,致书国民党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届时,国民党为商讨西安事变后的国共关系和对日方针,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提出了解决共产党问题的四项办法,即“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彻底取消所谓苏维埃政府及其他一切破坏统一之组织”;“根本停止其赤化宣传”;“根本停止阶级斗争”。(《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第435页。)蒋介石这时坚持“编共而不容共”,([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全译本)第10册,第192页。)实际上在联共问题上处于徘徊之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民党同中共进行了一系列谈判。西安谈判开始后,蒋介石给其代表顾祝同的谈判原则是:在人数上,只许红军编两师一万五千人;在干部上,要求“各师之参谋长与师内各级之副职,自副师长至副排长人员,皆应由中央派充”。(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第213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取消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人员,服从国民党一切命令等。很明显这是收编的条件,实质是要红军放弃独立性,成为国民党的附庸,自然为中共所拒绝。为了使谈判真正获得成果,周恩来于3月下旬赴杭州与蒋介石直接谈判。周明确提出:红军改三师四万余人,并设总指挥部,国民党方面不派副佐及政训人员等。蒋迫于形势表示:中共提出的各项均可考虑。但6月中旬,蒋与周在庐山会谈时又一反前态,只允许中共军队编三师四万五千人,并不同意设某路军总指挥部,而设政训处指挥,并要毛泽东、朱德出洋。这种无理要求被中共所拒绝,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时,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和国民党代表张冲在一起其次是关于两党的合作形式问题。蒋介石为了让共产党失去独立性,绞尽脑汁,恩威并施,最初在杭州谈判时,赞扬中共有民族意识和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所以他个人很希望共产党与他永久合作,并请中共提出一个与他长期合作的办法。(杨奎松:《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载《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3期。)蒋的用意是不满足于党外合作,想寻求一条更好的溶共办法。根据蒋的提议,中共中央认真起草了一个统一战线纲领,并向国民党建议组织一个包含国共两党和一切赞成这个纲领的党派团体参加的新的民族联盟,毛泽东还尖锐地提出了在联盟中共产党的领导责任。这和蒋的愿望相差甚远。于是,到6月庐山会谈时,蒋的态度便发生了变化,他撇开周恩来带来的按他提议定的共同纲领,提出要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但只能由国共双方参加,对其他党派无合作可言,只能收容;并提出蒋任同盟会主席,有最后决定权,同盟会还可视情况的发展扩大为两党合组的党,并可代替共产党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杨奎松:《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蒋这一提议的实质就是要从组织上控制共产党,使其丧失独立性。中共为顾全大局,同意在确定共同纲领和组织独立、政治批评自由的基础上建立国民革命同盟会,承认蒋依据共同纲领有最后决定权。同时中共还认真起草了同盟会的组织原则与共同纲领,但该文件交蒋后,又是石沉大海。可见蒋在联共问题上一直动摇不定,忧虑重重。1937年7月,周恩来(左三)等赴庐山参加国共谈判。还有一个边区政权问题。双方在西安谈判时曾先商定,陕甘苏区政权改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直接受国民政府指导,特区行政人员由地方选举,中央任命。但中共建立独立政权是国民党所极力反对的,遂又提出将陕甘苏区分属各省,人员不经民选,其目的是对苏区实行分割,以削弱共产党的独立地位。杭州谈判时,周恩来明确表示:陕甘宁边区不能分割。蒋则表示希望中共在边区问题上,推荐一南京方面的人来主持。6日蒋再次表示:边区政府人选,由国民党方面派正职长官(可由中共推荐国民党方面人员),边区自选副职。中共遂向蒋推荐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三人择一任边区行政长官。结果遭蒋反对,而提出由坚定的反共分子丁惟汾任边区长官,被中共断然拒绝。这样直到七七事变时,在边区问题上仍无进展。西安事变旧址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半年多的谈判中,国民党在表面上虽未拒绝联共抗日,但设置了种种障碍,从而使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结果。蒋介石之所以在联共问题上忧虑徘徊,其根本原因是对日本还有所幻想。他不仅认为中日关系还没有到“最后关头”,而且还“渐信日本已有较具理性的人物当政,其结果或能使狂热分子稍具戒心”。《卢沟桥》,第14页,前导书局发行,1937年9月版。由于蒋介石联共主要是为中日关系的恶化作准备,所以只要日本不放弃侵略,他就感到有联共的必要;但只要中日关系还有一线缓和的希望,他就下不了联共的决心。所以直到七七事变前,蒋介石仍不断地劝告日本当局:“错误的道路,走的还不算远”,如能停止进攻,两国关系“当会好转”。[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全译本)第11册,第12页。然而日本并不为其所动,正在密谋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行动,这也就必然推动蒋介石加快联共抗日的步伐。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抗日持久战局面的形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编辑:林小静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军官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国内军事、军事史名家集群,传播史学正能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doc 1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名校资源第二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国策基准”;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四大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论持久战》的发表。
(二)能力目标
1.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学会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分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不同结果及原因,提高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史实分析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
4.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两大抗战路线的不同本质和结果。
二、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战略防御阶段的知识体系.
战略防御阶段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历史必然性: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
⑤日本侵华,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促成蒋介石态度的变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号召“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③1936年,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国共产党改编工农红军。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评价: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毛泽东指出:“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背景:①亲日派散布“亡国论”——动摇人们抗战决心。②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速胜不成,必然转向失败论。
(2)目的:驳斥“二论”,指出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3)主要内容:①驳斥“二论”:
从当前力量看:敌强我弱}驳斥“速胜论”
②指出抗战的基本特点:持久战,胜利属于中国。
③指出取胜的正确道路:人民战争,民众是胜利之本。
(4)意义:①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指明了抗战正确道路。②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增强了人民抗日信心。极大地动员了人民。
(二)重点、难点
1.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 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 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
领导阶段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依靠力量 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力量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依靠英美等国外援
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阶级利益
抗战结果 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挫伤和打击人民抗日积极性,丧师失地
抗战前途 抗战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独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阻碍抗战的胜利。胜利后中国前途仍然是一党专政,继续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之中
注意:两条战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产生差别的根本原
因在于不同的阶级利益。
2.防御阶段日军的进攻特点
(1)特点:速战速决。
(2)原因:日本是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具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力量优于中国。
(3)破产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全国军民抗战的高潮;
国民党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抵抗,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共产党配
合作战,牵制了日军的进攻;苏联从物质上和道义上给予中国抗战很大的援助。
3.蒋介石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及评价
蒋介石从坚决拒绝抗日转到抗日立场上来,原因究竟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转
向抗战不是因为人民的抗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