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77周年我们想对中国人说什么呢

[原创]七七事变是耻辱还是荣耀?中日之争到底谁赢了?
导读:[size=18]又到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9周年的日子。在79年前今天,全面抗战正式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爆发。[/size][size=18][/size]中国人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不用“克制、克制、再克制;撤退、撤退、再撤退”了。[/size][size=18][/size][size=18][/size]!”[/size][size=18][/size][size=18][/size]。如果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了,那么七七事变,是我们从精神上彻
又到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9周年的日子。在79年前今天,全面抗战正式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爆发。有人说是七月七日是国耻日,我不赞同。我反倒觉得七七事变是扬眉吐气的日子,因为中国人在这一天开始全国动员,全民抗日。中国人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不用“克制、克制、再克制;撤退、撤退、再撤退”了。我们看看29军的誓词,就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爆发出的万丈豪情。七七事变后,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随即下达了坚决抵抗的命令:“卢沟桥为平津咽喉、华北锁钥,关系至重,务必固守,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许放弃一尺一寸国土,彼如开枪,定予迎头痛击!”还直接打电话给卢沟桥驻军的金振中营长“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79年前的誓词,至今看来,仍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所以,七七事变是一个中华民族永远值得骄傲的日子。如果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了,那么七七事变,是我们从精神上彻底站起来了,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下定了决心去抗争。七七事变不是耻辱,而是中国人的荣耀!虽然1945年抗战胜利了,但是中日之间的较量却依然没有停止过。我们先从历史上来聊聊中日关系,看看中日之争到底谁赢了。历史上有些事情,就是要靠拼爹。中国出身算是中等偏上。一落生,就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一块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有平原有山川,有江河有湖海。缺点是,这块大陆虽然大,但周围邻居多了点,邻居多了,自然纠纷就多,有时候还会打架;并且还担心邻居一不留神来偷点东西。所以,这一点就不如美国,美国和加拿大搞了一栋双拼海景别墅。两边都是海景,一边是太平洋,一边是大西洋。晚上睡觉都可以夜不闭户。丢东西也不怕,不是加拿大偷的,就是墨西哥偷的。所以,他们俩也不敢偷。但日本就不行了,日本一投胎就差点投到太平洋里淹死,好不容易爬到了附近几个小岛上。岛比较小,物资也很匮乏,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但总算个落脚地。结果这岛还不稳定,上边都是危房,正睡觉动不动就会晃,随时倒塌(地震);而且时不时还会从地底下喷火(火山爆发)。所以日本从小就没安全感,成天担惊受怕,挨饿受冻,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所以总想搬个家。 一但日本投胎不算最差的,最差的当属朝鲜(包括韩国)。有历史学家统计过,有文字记载的千余年的日本历史,就是一部对朝鲜实施侵略、杀戮和凌辱的历史。因为朝鲜离日本最近。所以,日本一有机会,就会想去把朝鲜小院子给据为己有(日本只要一统一,就侵略朝鲜,先后1000多年都是这样)。朝鲜虽然打不过他,但是认中国为干哥哥,老让中国帮忙,所以日本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没实现大愿望,不过每次能抢点财宝和粮食。 虽然日本欺负朝鲜,但日本的目标却不是朝鲜,日本的胃口大着呢,日本其实是看不上朝鲜的,朝鲜不大而且到处都是山,不好种田,物产除了产人参,其他也很匮乏。所以日本真正瞄准的是中国这块大肥肉。所以,朝鲜只是日本抢占中国的一个跳板。日本处心积虑一千多年的搬迁计划,到近代终于成功了一次。那就是借助甲午中日战争,彻底拿下了朝鲜。然后开始他的第二步计划,就是拿下满蒙。最后第三步拿下中国(以及东南亚等)。第二步也基本实现了,那就是通过九一八事变拿下中国东北。第三步计划就是通过七七事变,想在三个月内拿下中国,结果,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决心。在美苏等国的帮忙下,1945年日本投降了,但内心还是不服气的,他认为是被美国和苏联打趴下的,并没有输给中国。另外,实施一千多年的搬家计划,哪能说放弃就放弃。可无奈,日本被美国拴上了绳子,就如同一条狗一样,被美国栓在中国的家门口,看着中国的举动。日本在美国面前,倒也乖乖的,让叫两声就叫两声。 特别是中国这一二十年年,低头装孙子,闷声发大财,越来越土豪。一不留神,中国偷偷摸摸变成了一个财大气粗的巨人。在国际上出风头越来越多,而且有时候在各种国际场合数落日本。别说日本了,连美国都慌了神。所以变着法在家门口给中国惹点事儿。所以日本看门口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加上日本本来就不甘心,所以这几年,中日两家人也是剑拔弩张。这两天,在钓鱼岛上空,日本的F-15和中国的苏30就纠缠上了,据说F-15狼狈逃窜。 中日两家矛盾似乎不可调和,所以两家之间的各种撕逼不是斗气,而是想全方位的压倒对方:比有钱,比力气,比胆量,比人缘。我们今天就来对比一下两边的家底。 中国GDP VS 日本GDP2000年--2015年中日GDP对比表(万亿美元)。可以看书,2000年的时候,日本的GDP是中国的四倍。但到了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接近日本的2.6倍。这16年间,中国的GDP翻了9倍,但日本的GDP却在原地踏步(日元大幅贬值)。 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质疑,说GDP有卵用?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是日本的9倍。清朝灭亡时GDP仍是世界第一。那好吧,我们先不说GDP,也不解释说说清朝的GDP主要是小农经济,我们直接来PK一下日本一向引以为豪的制造业。 中国制造 VS 日本制造1980年的时候,日本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两倍。30年后中国实现逆袭,是日本制造的两倍。并且在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跃居世界第一,略高于美国的19.4%。可能有人说,中国出口的都是科技水平低的产品,所以没什么可自豪的。比如,一到放长假,中国的大爷大妈排着队去日本去扫货。什么马桶盖啊,相机啊,电饭煲啊,大箱小箱的往中国搬。 其实恰恰相反,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水平,正在飞速的提高。比如中国在亚洲高科技产品(如医疗器械、飞机和电信设备)出口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43.7%,日本则从25.5%降至7.7%。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的科技水平含量大大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智能手机、高铁都已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从事高科技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也在十年内翻了两番。 还有一点,中国制造日本比不了的,那就是中国的工业门类齐全。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简单的来说,世界上的工业品,中国啥都能生产。只是说有的质量可能差点儿。但万一打起仗来,质量好有啥用,一炮弹下来就坏了,关键是要能生产。但日本就不行,受自然资源匮乏的影响,很多产品生产不了;并且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美国给他脖子上拴上链子,成为了美国的看门狗。一些敏感的工业产品,是不允许日本生产的。这是日本制造的先天不足。 那我们在看来看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变化,感受下中国的进步。 中国世界500强企业 VS 日本的世界500强企业数1995年,世界500强企业, 149家日本企业上榜。数量只比美国企业数量151家少两个。但到2015年,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与上年持平,仍然为128家,占世界500强总数的25.6%,而中国紧随其后占21.2%,为106家。日本、德国、英国等其余国家企业入榜数量位列中国之后,日本只有54家。中国企业的数量基本是日本两倍。看下图,中美日三国1996年~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数的对比。感知一下中国的强势崛起。这时,可能会又会有人说,中国的500强企业都是国有垄断企业,跟人家比不公平,那我们再换一方面来比,比如比科技。中国科技 VS 日本科技第一.看看中日两国专利申请数量的对比(粗线是日本,细线是中国)。可以看出日本的专利数量近些年不断萎缩,而中国确实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左右。第二,我们看看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和日本的对比。自然出版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高质量成果的多少。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出版指数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居世界第五。中国的自然出版指数是日本的两倍还多,并且,并且中国的增长率最高。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500强中,中日大学入围的高校数量对比。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大学排名,侧重衡量高校的研究实力,以其客观的排名数据获得国际的称赞,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大学排名之一。 2004年的时候,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500强,中国只有8所大学入围,而日本是36所。但到了2015年的时候,中国有32所入围,而日本却只有18所大学入围。所以,可以看到日本跟日本科技一起,正在走下坡路,而中国的科技和科学水平,跟经济总量一样,正在爆发式增长。所以,纵然中国的大妈们,还要到日本去抢购马桶盖;纵然中国的游客清一色的用的日本的相机,但不得不承认,中国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从制造业,还是从科技水平,还是从学术水平,都已经赶超日本,并且是日本的好几倍了。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人老觉得日本还是那么厉害。第一,我们实在是落后的太久了,久而久之内心就变得不是那么自信了,这就是弱国心态。就算是真强大起来,还不是太相信。第二,国家的战忽局(战略忽悠局)为了麻痹敌人,总是采取装孙子战略,结果一部分国人也总是觉得中国很弱。比如一提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什么东西一平均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世界倒数。我们仍处在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套词本来只应对美日“中国威胁论”来麻痹敌人的,最后连自己的人也麻痹了……第三,老祖宗给的传家宝——谦虚谨慎,闷声发大财。虽然日本天然的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充满敌意的盯着日益崛起的中国,但其实我们中国从来没有把日本当作对手,因为我们只把日本当作美国的看门狗。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我们的征途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星辰大海。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 回望“七七”牢记历史
来源:车讯网作者:
我愿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志愿者,守护着父亲的念想儿,向所有参观的人们讲述这两枚纪念章的故事。”  6月7日,我在高考语文答题卷上写下了这个故事,我幻想着自己走进1937年,走进“七七事变”之后的中国,走进抗日英雄的世界。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 回望七七牢记历史
  【车讯网报道】来源:北京日报
“四去卢沟桥,我要牢记历史”
  “七七事变”的消息我最早是听父亲说的。那年我不到12岁,住在海安老坝港镇顾陶村,村子里消息闭塞,很多大事都是过了很久才传到村里来。我父亲是私塾先生,有点儿文化,听说了这事,又讲给我听,但讲得并不详细。
  我在集镇上也听到大家在议论这事,说鬼子打到北平了。当时,我并不太清楚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但我能清晰地记得,大人们说起这件事时脸上的愤怒和悲伤。
  1939年,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日本鬼子。那天,我在姨妈家,躲在芦苇编的围墙后面,看到了大道上骑着大洋马、趾高气扬的鬼子。那时,有南京的老百姓逃难到我们家乡,住在村子里,他们告诉我们南京的惨状,告诉我们日本鬼子的兽行和残暴。
  这一年,我14岁,由于成绩优秀,被送到浒澪镇高级小学插班,学校里贴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标语,音乐老师教我们唱《松花江上》,老师边唱边流泪,抗击侵略、保卫家园的念头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
  1940年,我成了儿童团团长,再一次听到“七七事变”的经过。那年,新四军东进,来到我的家乡。部队里有上海来的大学生,其中有一位叫袁顺森的老师主管儿童团,他给我们详细讲了“七七事变”的经过。我才知道卢沟桥是一座古桥,“七七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自此,我更坚定了要参加抗日的决心。我要跟着新四军,去抗击日寇。
  后来,我的家乡成了敌占区,到处是鬼子和伪军的碉堡。因为我加入了共产党,我家的房子被扒光了,父亲被伪军刺了7刀,我自己也与日伪军遭遇过枪战,我的战友晚上开完会被日军抓住杀害,连尸体都没找到……这样残酷的现实,也没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我来到北京工作。这些年,我一共去过4次卢沟桥,除了组织参观,我还自己坐着公交车去过。站在桥头,我拿着笔和本,记录着“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资料,缅怀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我要牢牢记住抗战,这是一段永远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老兵小传】
  邵仁卿,日出生,祖籍山东烟台龙口。1944年加入八路军胶东军分区招北独立营,与扫荡的日伪军作战。
  日,邵仁卿只有11岁。他说——
  “那年后,春节不再贴春联”
  “七七事变”发生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只记得有一天,村里的气氛突然不太对,大家都在低声议论着什么,神色凝重,有人说:“日本鬼子打进来了,很多年轻战士在卢沟桥、在北平牺牲了。”
  那之后,村里的气氛一直很压抑,到了春节也不见喜气,很多人家都不再贴春联了。
  家里的光景一天不如一天。“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年,我12岁,就离开家去当童工,赚钱补贴家用。第一份工是在金矿,一天1块钱,不仅吃不饱,还总遭人欺负。后来,我到县城的商店里当学徒。当时,日本人在城中横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日本鬼子的兽行,他们滥杀无辜,甚至用刺刀挑起小孩,狠狠摔在地上……
  我气得不行,辞了工,我要去打日本鬼子,我要当八路为乡亲们报仇!在我心里,八路军才是人民的军队。
  1944年,我加入了八路军胶东军分区招北独立营小分队。在部队里,我又一次听到了“七七事变”,连长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七七事变”的经过。我第一次听到了佟麟阁、赵登禹这两位抗日英雄的名字,我钦佩他们,盼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上阵杀敌,为保卫祖国流尽鲜血。
  后来的战斗中,我的连长牺牲了,战友牺牲了,生死离别的伤痛,比身上的伤痕更疼,更难以愈合。每一次伤痛,都让我抗日的信念更加坚定,我要打赢更多的战斗,为兄弟们报仇,完成他们的心愿——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终于,我们做到了,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
  1962年,我退伍来到北京,终于亲眼看到了卢沟桥。宛平城的破损城墙,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卢沟桥畔,埋葬着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烈士的忠骨,站在他们的坟冢前,我似乎听到了当年的厮杀声。
  在北京53年了,我已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卢沟桥,腿脚好的时候,周末经常会去看看,遇到在卢沟桥参观的年轻人,我也愿意和他们聊聊,给他们讲讲“七七事变”,讲讲我们经历的抗战。
  我是战争的幸存者,经历过战争,我更加深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
  郑福来,1931年10月出生,世代住在卢沟桥西桥头。日,那一夜的枪声,对郑福来来说永生难忘。作为“七七事变”的亲历者,他64年如一日,义务讲解卢沟桥抗战史。
  那一夜,枪炮声响了一宿
  日夜,枪炮声响了一宿,我从睡梦中惊醒,窗外,时有火光,“小日本演习呢,真不让人消停。”我翻了个身,又睡了。
  醒来时,天已大亮。我拽过书包,准备去私塾,父亲一把拉住我,“还上什么学,日本人打进城了!”
  那时,我并不知道“日本人打进城了”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不上学,正好跟小伙伴去玩。我刚溜出院,就看到附近的大爷大妈们小声议论着什么,紧接着,就是一阵嚎啕大哭。原来,头一天还在一起玩的四春子被炮弹炸开肚子,没等送进医院就断了气。他,才10岁。
  我呆住了,一下子就哭了。这时,炮声又响起来,炮弹在房前屋后炸开,我家西侧的两间土房瞬间坍塌。“枪子儿不长眼,快找背静的地儿躲着!”奶奶冲我喊,递给我一个黑锅盖,让我顶脑袋上挡枪子儿。
  那时,29军的营房就在岱王庙,和我家只隔一条小街。我和伙伴们经常看29军官兵舞大刀,刀锋翻飞,红绸飘荡,真是神气。
  由于与驻军营房近,我家这片儿成了日本鬼子炮火的打击重点。父亲让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出去躲躲。
  天刚蒙蒙亮,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沿着河沟一路走到长辛店北的松树林里。林子里有浓重的血腥味,地上是一排排蒙着黑布的尸体,“这都是护城的29军阵亡将士,还来不及入土……”大人们说。
  我们一路走到河北固安表姨家,坏消息也接踵而至。7月29日,北平沦陷。
  母亲放心不下家里,就又带着我们回家。一路上,到处是土坑废墟,还有成堆的死人。
  村子已被日军占领,他们把岱王庙变成自己的军营。日本鬼子干尽了坏事,吴振山的二叔经过岗哨没给鬼子行礼,就被一刺刀捅死;郭均的爷爷在河滩搂柴,被当成活靶子射死;金辉到河里打鱼,鬼子硬说他是八路军,放狼狗把他咬死了……
  我恨日本人,我不想当亡国奴,我盼望着我们的军队能把日本人赶走。
  卢沟桥下,流水潺潺;宛平城墙,弹痕累累。日军侵华,铁证如山。
  我要把日军的暴行、中国人的苦难讲给更多的人听。于是,我从20岁起,就每天给参观卢沟桥的游客讲抗战史,讲“七七事变”,至今已讲了64年,只要我活着,我会一直讲下去,让更多的人铭记那段历史。
  (本报记者 袁京)
  赵学增,今年60岁,地坛公园退休职工。他的父亲赵振标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训团学员,在南苑参加过抗击日寇的战斗,获得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事训练团纪念章和29军军训团颁发的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1986年,赵振标将两枚珍贵纪念章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委会。2000年,赵振标去世。
  那一战,有父亲的纪念章见证
  每年7月7日,我都会追忆父亲。父亲叫赵振标,一生中最珍贵的宝贝是两枚硬币大小、非金非银的纪念章,一枚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事训练团纪念章,另一枚是29军军训团颁发的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
  相信每一名中国人都知道29军。
  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开枪、炮轰,29军奋起反抗。
  自此,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第二天,“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响彻全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就此开始。
  当时,父亲就在南苑,正参加第29军军事训练团培训。训练团是宋哲元为培养军事干部而建立的军事学校,成立于1936年6月,1937年1月开课,共有学员1500名。父亲在军训团不仅学习军事技术,还参加实战演练。
  那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南苑,父亲和学员们拿起枪,与日寇作战,伤亡惨重。
  父亲晚年时并不太愿意回忆这段经历,他只是时常拿出两枚纪念章,久久端详。
  “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特为参加南苑作战的军训团学员所制。纪念章蓝底红字,中间写有“军训团”3字,外围是“北平南苑抗日纪念章
团长孙玉田赠”。1937年8月,军训团在固安整训时,父亲得到了这枚纪念章。
  1938年,军训团每位毕业学员还得到一枚“军事训练团纪念章”。纪念章上,有“诚真正平”字样,外围写着“陆军第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纪念章”,背后刻有铭文:“明礼仪
知廉耻 负责任 守纪律”。
  父亲很珍视这两枚纪念章,很少拿给我们看,我甚至都没有摸过它们。
  1986年,我31岁,父亲突然告诉我们一个决定,要把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纪念章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委会。
  我很惊讶,舍不得让儿女碰的宝贝,怎么就给了外人?父亲平静地回答,他想给后人们留个念想儿。捐赠时,抗战馆筹委会还象征性地给了一笔文物征集款,被父亲直接拒绝了。
  2000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经常会想起他,想起他的纪念章。
  现在,我年纪大了,开始理解父亲当年的决定。那两枚纪念章,见证着1937年的战火,见证着父亲和军训团的兄弟们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也见证着中国人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父亲想把这种民族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后辈能铭记历史。
  我愿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志愿者,守护着父亲的念想儿,向所有参观的人们讲述这两枚纪念章的故事。(本报记者
  刘欣然,18岁,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生。今年高考语文作文二选一,只有两成考生选择了《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刘欣然是其中之一,她在作文中描写了淞沪会战中的抗日英雄谢晋元,以此缅怀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那份记忆,给我们勇气
  “1937年8月,我是个逃亡的女孩儿,谢晋元的部队救了我……在军营里,谢晋元体恤士兵,他替士兵站岗守夜……我问他:‘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他安慰我:‘如果再听到巷子里的叫卖声,就说明战争结束了……’”
  6月7日,我在高考语文答题卷上写下了这个故事,我幻想着自己走进1937年,走进“七七事变”之后的中国,走进抗日英雄的世界。
  当我还是个小学生时,有个同学是中日混血,我记得我曾对他说:“抗日战争的事情我们不会忘记,但我们对日本人民还是很友好的。”其实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抗战意味着什么,我只是觉得这样说显得很酷、很大度。
  中学的历史课上,我第一次了解了“七七事变”。历史老师告诉我们,日军借由“一士兵失踪”,不断挑起事端,攻击我军,最终攻占北平、天津,全面侵华。我心生愤怒,我知道,这是我们的耻辱,那些逝去的同胞是我们永生需要背负的沉重和悲伤。
  1937年,那是多么悲惨的一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淞沪会战;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去年,我国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第一个公祭日到来之前,电视剧《四十九日·祭》播出,我虽已是高三,学习压力很重,但我还是流着泪看完了整部电视剧,我的泪水不仅仅是因为同胞的苦难,更因为无数中国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向日寇屈服。
  我无法抑制去了解那段历史的冲动,我查找资料,阅读书籍,知道了在北平誓死抵抗日寇的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和29军的将士;知道了率领“八百将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仅凭一个营的兵力拖住日军整整四昼夜的谢晋元;知道了在衡阳,与日军血战47天的方先觉与第10军……
  “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杀死两个便‘赚一个’。”就是这种无比纯粹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战斗着,守卫着,坚持着,正因为这誓死抵抗,我们才拥有了最后的胜利。
  6月7日,当我看到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倾诸笔端,奋笔疾书。我仿佛回到了“七七事变”的北平,来到了淞沪会战的战场,目睹了衡阳保卫战的壮烈……
  我看到了他们,那些用生命守卫这片土地、用鲜血唤起国民勇气、用英勇战胜外虏的英雄,他们挺起了这个国家的脊梁,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始终相信,这份记忆将会让我们在每一次被击倒时,都能拥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script&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我们忽略的那些细节
来源:脑洞历史观
今天是“七七事变”七十八周年记念日。
脑洞老师跟大家讲一讲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
这看上去是个不容思考的问题。小日本搞军国主义,自己地盘又少,有天然的扩张冲动。而中国正赶上历史上最虚弱的时候。大家都来占中国便宜。小日本当然要来刮分一下。
这个基本没错,但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我们先从日本的明治维新说起。
日本人通过学习西方搞改革,开始强大起来。但日本从西方学得最深的不是科学技术,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军国思想,殖民主义。这个又跟日本本身的客观环境十分契合。日本地小人多,资源匮乏。这种抢别人东西发展自己的野蛮思想很快被日本接受了。
当然,日本历史上也是一个出强盗的国家,以前单干当倭寇。到了二战时期,开始国家组团了而已。
但是有一点。这个帝国主义也是排资论辈的,日本在这方面还是小弟。所以他处处被西方列强压着,总是搞不到地盘。这里面,对他压制最大的就是沙俄。
所以日本就最先跟沙俄打了一架,地点就在中国的东北。时间是1905年。
日本跟俄国打架为什么要跑到东北来呢?真的因为这个地方是全世界最适和打架的地方吗?当然不是,这要从义和团说起来。义和团运动中,满清政府跟俄国发生冲突,俄国趁机把东北给占领了。当时,俄国搞一个“黄俄罗斯”计划,目的就是要吞并东北。这个事情对中国来说是很危险的。要是真的这样,我们的大公鸡就没有鸡头了。
这时,日本跟满清政府说,我们跟俄罗斯打一架。当然,日本也不是活雷锋,他们要跟俄罗斯打,其实是争夺在华利益。
满清政府知道让日本人出兵,日本人以后肯定会提条件。但自己又打不过,眼看俄罗斯就要吞掉东北了。于是,就批准(注意,是批准)日本在东北跟俄罗斯打了一战。
交战中,满清政府是支持日本的,比如曾经派日后的军阀吴佩孚入东北帮助日本收集情报等等。
这一战打下来,日本人赢了,但死了十万人。
打完之后,俄罗斯退出东北,但日本人也没有占领东北的土地。主要还是列强相互制衡,不会坐视日本吞掉东北。
没有得到东北领土,这是日本人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自己吃了亏的原因。当然,日本也得到了很多好处,比如得到旅顺,大连两个港口,南满铁路经营权,以及在铁路线边驻军的权利。这支军队就是后来的关东军。
日俄战争是一个关键的事情,是日本后来侵略中国的一个伏笔。
第二个重要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这个事件发生在1931年,距离日俄战争已经过去了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日本人虽然在东北抢占资源,但基本上跟当时的军阀也就是张作霖处在相互利用的关系,为什么日本突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呢?
主要原因是日本感觉自己在东北的利益不保了。
首先,日本跟张作霖的关系恶化,最终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作霖这个人是军阀,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曾经公开表示:“自己是个粗人,但替中国把守东北大门,不让外面的狗钻进来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个狗当然就是指日本了。张作霖在东北一直忽悠日本人玩,搞得日本人在东北处处受制。最终不得不采用暴力手段。
其实,这对日本来说是一大昏招。因为一炸死张作霖,他的儿子张学良马上就宣布东北易帜,这让国民党的北伐取得最完美的结局。当时东北奉系的兵力跟蒋介石的北伐军不相上下。这下不费一枪一弹,国民政府就收回了东北。
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的统一。这使得民族情绪进一步高涨,这里我们再说一下蒋介石,蒋介石这个人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说他不抗日是不太公平的。他对抗战还是有功的。
东北易帜之后,又因为日本炮制皇姑屯事件,让全国人民对日本极为气愤,当时就发出一个口号,要废除东北一切不平等条约,也就是把日本彻底赶出东北。
这让日本人受不了,他们翻出日俄战争的老帐,说我们十万人白死啦。
这个事情要两面看,一是东北的权益肯定是要全部收回来的。第二,什么时候收回却是关键,在没有强大起来,国际环境也不配合的情况下,弱国单方面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否是一个理智的表达?
这里,我们再讲一个小事件。大历史下的小事件:著名的中村事件。一个叫中村的日本间谍跑到蒙古那里进行军事刺探。
日本人为什么在这里刺探军事情报呢?是想跟中国开战吗?
不是的,是为了跟苏联开战。日本的第一大敌其实不是中国,而是以前的俄国、那时的苏联。日本人的作战计划都是以苏联为假想敌。有一个说法,说日本跟德国意大利搞轴心国,三人大分工,日本就是攻打苏联,后来日本攻打中国,使得希特勒大怒。这个传闻的真实性,脑洞老师暂时还没有去验证,但是有一定的情理基础的。
日本放弃攻打苏联,转而侵略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突然,也是我们这次说的事情。
中国军队抓住这个间谍之后,当时的反日情绪很高涨,也没想到这是一个外交事件,纯军事化的处理了。就是把人家弄到山上烧死。这个事情日本最终查了出来。日本的开战声音一下高涨起来。
这里,我们再讲一下日本。我们一讲日本人。似乎那就是一伙人。其实,日本人也分两派,一派是文官派,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就是利用谈判争取利益。比如日本当时的首相犬养毅。
这个人是孙中山的密友,绰号鬼狐,后来被另一派刺杀了。这就是日本的少壮军事派,这一伙人是纯粹的军国主义者,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毒瘤,是日本人自己也无法根除的。是中国人用了几百万人的生命,是美国用太平洋战争最后才切除掉的。至于切除的干不干净,日本有没有复发,现在还要观察。这伙军事少壮派一直叫嚣对中国用武。比如日本甲级战役东条英机就是这样的人物,其他的还有河本大作、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桥本群、根本博、石原莞尔、铃木贞一、武藤章、田中新一、桥本欣五郎、冈村宁次等等,鬼子好多。
本来,日本的温和派就比较处于下风。中村事件一出来,主战派更加占了上风。最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彻底占据东北。
这个事情,张学良这个人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不抵抗、不谈判、不投降,直接撤兵,把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
张学良这个人,说他不爱国是不对的,说他是汉奸那更是乱说,但他这个三不政策,其实起到了汪精卫都没起到的坏作用。
日本不费一枪一弹得到东北,这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就是打了针鸡血一般:“你看,我们说动武管用吧。”
日本关东军在日本人心中成为国家英雄,日本的温和派更加没有说话的地方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距离九一八事变又过去了六年,这六年发生了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热河战争,就是日本打到长城,把自己的利益扩大了一大块。这使日本的“随便用武力威迫一下中国,就能拿到大好处”的想法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这就是日本的军事敲诈思维。
这时的蒋介石在干什么呢?
蒋介石其实也没闲着,正积极地护充军力。这几年,国民政府的军费达到了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拿这么多钱出来,是因为蒋介石也明白过来。日本的军事实力远在中国之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时,贸然做战,必然失败。所以蒋介石积极搞军备,比如修战略公路铁路,七七事变前一年从德国请专家训练军队,装备德式师。蒋介石的想法是用五年的时候装备一百个德式师,这样就可以与日本一战。
但是这个暗中备战是只能做不能说,所以蒋介石给人的印象呢,是一直对日本示弱,步步后退,不抵抗政策。而且,蒋介石确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就是日本人不逼他太紧,他就全力对付共产党,打内战。这个最后引起张学良不满,把他扣为人质。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后面蒋介石软禁了张学良,把自己的日记给他看,里面有一个计划,就是日后将兵分三路收复东北,其中一路就要交给张学良去指挥。
这个事变引发了蒋介石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转变,就是他意识到再对日本软弱,可能会引起军队哗变,甚至全国暴动,最终影响他的统治。
就在西安事变半年后,七七事变就发生了。蒋介石最终不得不做出选择。
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七七事变,这个事情真的是日本预谋已久,准备发起全面侵华而找的借口吗?
从后面的史料来看,其实不是。这起先是一个军事冲突,日本人在操练,有人放枪,结果日军跟中国军队就打了起来。谁先开的枪,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这个事情当时闹得并不是不可收拾,当时冲突的日本跟中国的地方军队其实私下都谈好了停战协议。
可是,日本增兵了。
日本为什么增兵?是为了全面侵华吗?也不是。日本人之所以增兵,是想进一步夺取在华利益,具体来说,就是将北京天津划入到非军事区,就是禁止中国中央军进入。日本人这样做,是想在中国跟苏联之间划一个隔离带,这样日本跟苏联做战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日本人原本以为这一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以前他们以前就是这样干的,出兵吓唬一下,国民党政府让步。可是,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已经退无可退,他在西安已经被抓了一次,再把北京天津这种地方扔了。他那里还有脸面以及法理性去统治中国?
于是,蒋介石只好在中国没有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宣布全面反击日本的侵略。
日前看一门韩国综艺,分中日韩三方代表,共同探讨争论三国历史。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不至于像早些年那样谈…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传奇小说,也是《河东记》中的压卷之作,作者是…
在漫长的封建帝制史上,中国一共出了495位皇帝,有明君有昏君,有奢…
洪宣娇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她是太平天国中的重要人物,是天王洪…
后世说道清朝末年的太后,第一反映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
因为人本身存在的劣根性,大概从有官员这个称呼开始,贪官也同时…
邵逸夫之前是李小龙的老板,由于李小龙的要价比较高,最后邵逸夫没…
戊戌六君子和周莹根本不在一个时代,所以这些人和周莹是搭不上边的…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