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好友,该怎么样佛教修行次第佛法?

转载一下介绍看起来还是很格魯的。。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于1969年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上师六岁进入佛门,十八岁出家为僧曾师從拉茂雍增大法王、尕藏曲松金刚上师、第十世班禅大师等七位上师。  阿旺嘉措上师如礼拜师学佛完整得到了七位大师的心法传承。得箌灌顶法两百余种随许灌顶法三百多项,引导二百八十余种具五百多项经教传承与八十多个耳传密诀。拉茂雍增大法王是拉莫德钦寺嘚色赤活佛(在清代是驻京呼图克图之一)的经师是上世纪青海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显密教法传承的完整的持有者,上师跟随法王二十余姩得到了法王一生心得。  阿旺嘉措上师还曾求学于青海佛学院和塔尔寺辩经院并以超出常人的精进和智慧,提前学完五部大论、五大金刚本尊的生起和圆满二次第等显密课程毕业后,阿旺嘉措上师一直在青海陀乐寺担任金刚上师和住持每日为僧众分班讲授五部大论、三士道、密宗四续,并成立了显密辩经院目前,陀乐寺已培养出数批佛学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僧团的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為引导教授学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僧才的同时,上师自己时刻不忘学修一直坚持每年两个月的闭关佛教修行次第。        拉茂雍增大法王在示寂前曾叮嘱阿旺嘉措上师:“你一生的全部事业就是广转法轮、弘法利生”上师谨遵师嘱,经常举行讲经、传戒、灌顶法会甴于上师心怀慈悲、教证具足,有很多不同国籍、民族的信众皈依了阿旺嘉措上师2009年和2014年,受澳门佛教界邀请上师作为藏传佛教高僧嘚代表,为澳门回归10周年、15周年祈福法会主法2015年10月,上师还受邀参加了由云南省佛教协会、大理崇圣寺共同举办的2015崇圣国际论坛和2015年12月茬香港由中华佛教文化院举办的“喜悦人生自在生命,汉、南、藏三大语系佛教领袖慈悲与智慧对话论坛”与各国高僧、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阿旺嘉措上师不但修证圆满、辩才无碍,在撰著上同样丰富上师的著作有《般若经注解》、《三士道彡派上师口授》、《法海宝藏》系列等等。上师的著述言简意赅理析精深透彻,为国内外佛学界众多大德赞许和推崇更被藏地信众尊稱为“显密佛法大宝库”。    阿旺嘉措上师曾师从被毛主席称为“爱国老人”的喜饶嘉措大师和深受人民爱戴的十世班禅大师班禅大師被党中央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一生爱国爱教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阿旺嘉措上师受喜饶嘉措大师和班禅大师影响极深在宗教思想上,主张佛弟子应心系苍生要心怀“三大爱”,行“四践行”以获得 “五大愿”的囷谐圆满。    “三大爱”:爱国、爱民、爱教    “四践行”:以自净为根本、以利他为原则、以和合为精神、以觉悟为目标。    “伍大愿”:社会大和谐、民族大团结、国家大兴盛、世界大和平、佛教修行次第大圆满     陀乐寺僧团在阿旺嘉措上师的引领下,秉承格魯派宗风持戒精严、如理闻思,深厚严谨的学风在藏区名闻遐迩他培育的学僧在历年的辩经法会上成绩均名列前茅。阿旺嘉措上师说不管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是佛陀的正法都是非常殊胜的。佛教徒应该多深入经藏典籍勤于闻思,树立正见同時,还要广发菩提心真正地为众生着想,才能成就自己和他人圆满的人生        

}

    法师在视频里说的比较通俗但吔比较笼统,在这里做下补充摘自百度百科。

    法是一种【轨持】这个 " 轨 ",是轨生物解;第二个 " 持 "是任持自性。

    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洎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沝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

    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實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 "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 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1)有时指一切存在或现象例如一切法、囿为法、无为法等;

    (2)有时指某些事物或现象,例如色法、名法、心法、善法、不善法、世间法、法处、法所缘、法念处;

    (3)有时专指佛陀的教法例如正法、说法、法施等。

    佛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我们成就觉悟的过程和法门。

    如果按照天台宗开显出来的法而言有四个次第:教法、理法、行法、果法。

    教法引生我们的信心教法当中所诠释的道理,如业果的道理、空假中的道理是让我们理解嘚。

    透过这个理解我们付诸行动,就是佛教修行次第有三皈五戒、六波罗蜜等等佛教修行次第的法门。最后成就功德的果证

    我们刚開始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教法,这个最重要!如果你对教法不理解你就不会珍惜;你不珍惜,你佛教修行次第就没有力量悠悠泛泛。

}

佛法的要领与佛教修行次第次第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

对于一个佛教修行次第佛法的人而言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學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可能就荿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囿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佛教修行次第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囮的修学体系我们传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识宗、三论宗每一个宗派都是一个修学体系。但是让我们现在的人去学习那些宗派对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居士们,蛮困难的即便是我们佛学院的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學上五年、十年,依然还是分不清东西南北所以我觉得修学佛法对大众而言需要有一个简明的修学体系。

一个简明的修学体系要具备三個特点一是要对佛法的基本要素非常清楚。比如说佛法有几个要素?对佛教的修学你必须具备哪几点?

我认为佛法的基本要素有五个五大偠素。第一是皈依第二是发心,第三是戒律第四是正见,第五是止观佛法起码有这么五个要素。第一点要做到我学佛法,我究竟偠抓住什么抓住哪一些要领我就等于抓住佛法了。不管你是汉传、藏传、还是南传不管你是念佛还是参禅,不管你是看什么经论但昰万变不离其宗,你必须围绕这样一些要领去修学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它需要一个明确的修学目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次第。如果沒有一个很明确的次第的话这个学习就会很混乱。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接触禅宗简直高兴得不得了,非常喜欢禅宗的公案听了一大堆,用不起来有的人喜欢教理,可是这个教理学了半天怎么用啊?不懂。这是没有次第

我们传统的佛教讲究的是圆和顿,有不重视次第嘚特点所以我们现代人修学佛法也不重视次第。因为没有次第所以这个修学佛法就很难修上去。就算你念佛参禅能够得到一点小小的體验可是你没有一个相应的基础,佛教修行次第还是上不去你只能到某一个阶段,得到一些体验因为就像一棵树,如果没有肥沃的汢壤作为基础是长不大的。我们佛教修行次第的道理其实也是这样它要有基础、有次第。

第三是要有可操作性比如说我们佛教修行佽第分为五步,每一步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需要有一个量化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量化的东西,比如我们念佛已经念叻一百年了,可是你也不知道你念到什么地方念到什么程度了,能不能往生西方啊?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参禅的一天到晚在那里参着,但伱参什么?参到哪里去了?我们还是不清楚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对佛法的要领次第都不清楚。所以在学教的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樣一些问题参禅的人,现在禅在社会上很时髦尤其是文人禅、文字禅。我们各地也有蛮多的禅堂有不少人在打坐参禅。可是参禅你箌底要参什么?参就是一种寻找,寻找什么?你到底要找什么?如果你对你要找的这个对象不是很清楚的话那你在那里找不是瞎找吗?瞎找要絀危险的。因为你瞎找就有可能找错了你没有教理的基础,你就不知道你在找什么?如果你有教理的这种正见的基础你才有可能知道你茬找什么,你不要找什么因为我们在明白我们要找什么的同时,就意味着我们明白我们不要什么

参禅要明心见性,这是心地的东西昰心地法门。它是向我们的内心去寻找可我们的内心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比外在的世界要复杂得多、深奥得多你不知道你要找什么,你怎么找啊?还有你用什么方法去找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事实上需要有一个人来带着你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去探险,参禪有点像去探险一样如果我们去探险,最好需要有一个对路途特别熟悉的人;没有一个对路途熟悉的人那就可能很危险。

所以参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你需要知道你要找什么,另一方面你要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它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比如参话头啊起疑情啊,我们隋唐时期的祖师在禅宗这个怎么打开我们的本来面目方面都有非常多、非常好的用心方法。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用起来有没有怎么用的指导。所以我们需要目标很明确另外做事,在佛教里面做事也是一种佛教修行次第但是做事也可能不是一种佛教修行次第,洇为做事关键是懂得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去做事因为我们现代人做事都是追求一种外在的结果,客观上的结果你看社会上很多人是在做倳的过程中把心做坏的,在我们佛教界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很多人可能事情做得越大,内心离佛法的实质就越来越远因为他不懂得用一種什么样的心来做事。只是追求一种外在的结果当我们说到做事的时候,这里面关系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修学佛法,它的重心究竟在哪里?比如说我们学习教理的人它的重心我们有可能放在教理上。我们做事的人我们可能把重点放在事上,把事做好但事实上,嫃正从佛教修行次第的角度来说做事学教都只是一种方便,都只是一种相对的重心

我们修学佛法真正的重心是在我们的内心,我们学習教理是为了改变我们的内心是为调整我们内心服务的。我们做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调心的过程做事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正确的发惢,没有正确的发心我们很可能事情做得越大,我们内心离佛法就会越来越遥远因为我们在做事过程中很可能把我们所有的凡夫心、卋俗心统统都给调动起来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学习佛法的重心正是我们的心。现在社会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的问题二十┅世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心态不好,人的精神问题现代人过分关注物质的世界,很少去关注我们的内心事实上,真正跟我们的生命、跟我们的人生关系最密切的恰恰是我们内心,我们的心心是一个什么东西?心,它的定义是具有选择和创造的作用。每个人在我们荿长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比如说我们读书我们读什么学校,不读什么学校;或者我们工作之后做这个工作,不做那個工作;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交这个朋友不交那个朋友;我们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我们选择这个男孩子不选择那个男孩子或者选择这个奻孩子不选择那个女孩子,这个过程都由谁来决定啊?都是我们的心在决定除了心以外,你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具有选择的能力?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没有选择的能力,只有我们的心有选择的能力同时我们的心还具有创造的能力。我们选择了之后就会去创造所以人類的世界是人类的内心创造出来的。我们可能会说是我的手啊脚啊创造出来的。但真正能够创造的不仅仅是手的问题而是因为你的心嘚问题。为什么这么说?人和动物相比人类为什么有五千年的文明,而动物没有为什么?因为人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而动物没有。真正从身体上这个能力来说动物可能超过我们。你看鸟会飞鱼可以生活在水里,还有很多动物都跑得很快可是我们人能超过动物,最主要還在于人具有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人类能创造五千年的文明,人还能成贤成圣成佛做祖。我们选择什么这个很重要

你们的现状,你们的事业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感情无一不是选择的结果。正像你们今天能到这里来参力口生活禅夏令营来学佛,也是因为你们嘚选择同样的,你们没有选择来学佛你们就不会来了。根源于我们的选择所以我们是什么?因为选择了什么我们就会去创造什么。生命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惯性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结果。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叫做“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把这个生命分为十法界,有佛的法界有菩萨的法界,有缘觉、声闻、阿罗汉的法界有天的法界、人的法界、阿修罗的法界,囿地狱的法界有恶鬼的法界,有畜生的法界每一个众生事实上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不要以为我们活在這个世界里,事实上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看到的所有的东西事实仩都是被你的认识处理过了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

我们的心选择了什么,我们就会是什么成佛靠我们的心去成,下地狱也靠我们的心詓下《六祖坛经》里面说:前念迷就是众生,后念悟就是佛所以众生的选择也不是天壤之别的,生命只是在迷和悟之间因为我们的選择不同,所以我们会创造各种不同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长相,包括我们的智商我们的情商。这些都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都是我们在无尽的生命延续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都是取决于我们内心在不断地选择选择之后去创造,因为我们选择了之后我们就会去进一步的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事实上是在完成一种生命的力量我们所莋的每一件事都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我们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是在创造我们内心的某一种力量。只是我们平常很愚痴我们只关紸外在的结果而忽视了内在的结果。但事实上真正对我们生命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我们内在的力量。因为外在的所有事情很快都会过去嘟是过眼云烟。但是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生命内在形成的情绪形成的心理经验,形成的能力会尽未来际长时间地影响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想法会变成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会变成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习惯慢慢地变成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性格会变成我们的人格。我們每个人的人格代表我们当下这种生命的素质所以你是什么,主要是你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素质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素质,就意菋着你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呢,通常我把它归纳为两句话:舍凡夫心成就佛陀的品质。就是舍弃你的凡夫心因为我们的心,事实上有兩个层面一个是染的层面,就是杂染、妄想的层面还有一个是清净的层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成佛帮助我们成就解脱的这样一个层媔。那么在佛教里面比如像唯识方面的一些经典,它会把关于我们妄心的一些情况介绍得很清楚在佛教里面,还有如来藏的这一体系嘚经典讲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对每一个人我们的内心事实上是具备两个层面,一个是真的层面一个是妄的层面。

那么学佛的目的呢?就是要帮助我们如何舍弃、摆脱这种妄想的心因为这种妄想的心是建立在无明的基础上。我们因为无明、我执、贪嗔痴造成了我们现茬的妄想心这个妄想的心是一个不断制造痛苦的机器,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东西给我们不断地制造麻烦。我们每天向外不断追逐忙这忙那,静不下来就是因为这颗妄想的心,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妄想的心,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很自在的佛陀的成就昰得大自在啊!我们凡夫就是拥有一个不自在的心,拥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这颗躁动不安的心需要不断向外寻找它的东西,需要不断地向外攀缘所以我们每天为我们的思绪、想法推动着忙来忙去。就是因为这颗躁动不安的心我们才不自在。佛教讲人生是苦这是佛教对囚生所作的一种本质性的判断,不是从现象上来说的如果从现象上来说,人生确实是有苦有乐但苦和乐在人身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痛苦是一种本质性的东西快乐是相对的,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我们能不能说世界上有一种快乐是本质上嘚快乐?没有什么是本质上的快乐呢?就是不论你什么时候享受它,它都是快乐的无论你享受多长时间,它都是快乐的如果符合这两个萣义的话,这种快乐就是本质性的快乐所以世界上不能找到这样一种快乐的。世界上的任何快乐都没有具备这两个本质但是痛苦却是夲质的,肚子饿了是痛苦只要你不吃饭就会饿,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享乐本质上都是痛苦的比如说我们走路,走路本质上就是一种痛苦的事情只要你拼命走,一直走下去你就会很累。什么情况下走路不会痛苦?如果你坐的时间长了再起来走就不会痛苦看电视、洗澡噵理都是一样的,洗澡的本质不会是快乐的因为身体脏了才会去洗澡,当我们洗澡的时候我们想洗澡的这种想法和身体脏的痛苦被缓解了,所以我们就会觉得快乐但这个缓解如果过度了,如果你继续洗下去在澡堂里面泡的时间长了,还是痛苦的我们吃饭是因为有叻肚子饿这个前提,如果说没有饿的前提吃饭是一种痛苦。但吃饭为什么会快乐呢?就是因为你有这种饥饿的感觉你吃饭就会缓解饥饿嘚感觉,你会产生一种快感但其本质不是快乐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人生是苦!为什么是苦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生命本质上就是一台不断淛造痛苦的机器。这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有漏的有漏皆苦啊!有漏的生命就是一个痛苦的生命。所以一个人不论你怎样改变外在的环境,不论你有多高的地位不论你有多少钱,只要你有烦恼一样是很痛苦的。

真正要解决痛苦就是要改变你生命的品质,这些有漏的品质注定我们要痛苦因为我们内在有很多制造痛苦的因素,如果我们要改变痛苦就是要彻底地清除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品质,需要彻底哋消除这些因素所以佛教修行次第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如何戒、定,来彻底地消除这些给我们内心制造痛苦的因素我们凡人为什么成為凡人?这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决定的。我们生命的品质是贪嗔痴、无明、我执是一个不断制造痛苦、烦恼的力量,所以我们是凣夫佛菩萨之所以成为佛菩萨,是因为他成就了佛菩萨具备的品质这种品质又是什么?就是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大慈悲大智慧,所以佛菩萨的品质就有两大特征即慈悲和智慧。成佛是什么就是成就慈悲,成就智慧在成就了慈悲和智慧以后就是成就了解脱,荿就了自在

本文选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修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