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买的蚂蚁金服开放平台黄金 后来出了又说是七天之内卖出手续费1.5% 没看到 手续费扣了2000多 欺骗 好坑

蚂蚁金服下的到底是一盘什么棋?蚂蚁金服未来能有多牛逼
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蚂蚁金服是支付宝的股东、马云叔叔控制的一家互联网金融集团,但是它到底是干嘛的,它的钱到底是怎么赚的,可能就不是特别清楚了。
10月16日我参加了蚂蚁金服在上海召开的2015开放日活动,彭蕾带领10多位高管悉数到场,接受台下上百名记者的拷问,我一整天都听得非常认真,现在自认为终于理解了它的业务逻辑,特分享给一直订阅“The
one @许维”的读者们。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腾讯科技总结的表格,看看蚂蚁金服现在都做了哪些事情:
从这张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蚂蚁金服一共有10大业务板块,除了证券业务以外,传统金融行业的银行、基金、保险、理财业务都有涵盖,而且还包括了传统金融行业没有做的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P2P业务,以及征信和金融云这两大支撑性业务。
好复杂有没有?对于非金融行业人士来说,要理解起来还真的是很痛苦。
现在让我们暂时先离开金融行业一会儿,大家想想看,对于任何一家商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哪几件呢?其实就三件:融资、产品、销售。也就是说,无论你做的是房地产、手机还是火锅店,你每天都在关心的无非就是找到足够的钱来维持公司运转,保质保量的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然后想方设法把产品(服务)卖出去。
金融行业虽然看起来和其他行业区别很大,其实本质上是一样一样的。当我们去银行贷款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贷了100万,年利5%,那么银行出售给我的商品就是“2015年的100万元”,而我付出的价格是2016年的105万元。理财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买了一份年化收益5%的100万理财,那么我就是用2015年的100万购买了“2016年的105万”这个商品。
因此,无论银行、保险、理财还是基金,它们都属于某种类型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生产”这些产品,然后再通过诸如银行网点、代理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渠道销售给终端客户。
现在再回来看蚂蚁金服的10大业务,其中基金、理财、银行、小微贷款、保险、股权众筹、P2P这7大业务其实都可以归类为“金融产品”,而支付宝则是一条销售渠道,征信、金融服务则是为同业机构提供支撑性服务的业务,性质有所不同。至此,我们可以将蚂蚁金服的业务总结为如下一张表格:
现在,要理解蚂蚁金服的业务逻辑就简单多了:金融产品单元就像车间,源源不断的生产产品,然后它们交给支付宝这个渠道去出售,至于同业服务,则是对供应链上游的渗透,不指望这块业务能赚多少钱,但通过它能够去增强对供应链的影响力。
我觉得蚂蚁金服最大的逻辑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们转入一些更具体、更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支付宝9.0要抄袭微信呢?
答:做零售的人都知道“渠道为王”,支付宝就是蚂蚁金服的渠道,就是那张王牌。支付宝在,则7大金融产品都有出口,支付宝如果被削弱,则7大金融产品就被憋死。因此,虽然第三方支付是一块不赚钱还要贴钱的业务,蚂蚁仍然会把支付宝作为核心中的核心,一定会全力保卫。
腾讯在金融行业的根基虽然不如蚂蚁深厚,但是手握QQ和微信这两张牌的腾讯其实不容小视,微信支付、QQ支付今年明显在终端加强了攻势。腾讯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它知道支付宝对蚂蚁的战略价值,也知道自己在C端的优势能对支付宝造成杀伤,因此拼命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
有些媒体分析说支付宝9.0是要做社交,这种分析实在是过于表面,但凡有一点点产品经验的人都能知道支付宝要变成社交软件绝无可能。那为什么它还要抄微信呢?其实它要的是B端和C端的连接能力,而类似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形态是目前最佳的连接方式。
使用过扫码支付的人都知道,在我们成功付款的同时,系统就自动订阅了这个商户的支付宝公众号,这就使得商家能够具备连接消费者的能力。在9.0之前,支付宝缺乏B和C的连接能力,而微信具备,微信单靠这点就能够在B端建立起对于支付宝的优势,因为商户有可能倾向于鼓励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从而继续和消费者保持联系。
9.0对于支付宝来说,其意图不在社交,而是搭建B和C的连接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防御行为。
为什么蚂蚁金服要让已经关门好几年的口碑网再次复活呢?
答:个人认为,口碑复活的直接意义在于丰富支付场景,根本目的在于夯实支付宝这个入口的护城河,防止其入口地位被腾讯系颠覆。
衣、食、住、行是消费的四大支柱,要保护住支付宝钱包的入口地位,就必须让用户在这四个地方都用支付宝进行支付。而这四大支柱当中“食”和“行”的频次最高,属于支柱中的支柱,可谓兵家必争之地。滴滴和快的已经合并,“行”这个战场暂时可以放心。此前阿里虽然投资美团,但只是财务投资,阿里并没有话语权,因此,支付宝在“食”这个场景里其实是缺少控制力的。如果微信支付和大众点评互相配合打组合拳,消费者只有通过微信支付才能享受某些权益,商家只有用微信支付才能使用某些营销服务,则支付宝的入口地位将会受到削弱。
所以,哪怕口碑不赚钱,阿里也需要在O2O这个高频场景保持存在感,从而形成从交易到支付的闭环,没有交易做支撑的支付是不稳固的。
蚂蚁金服和传统金融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余额宝推出的时候,媒体上有些声音认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图颠覆传统金融,也有传统金融机构人士撰文抨击互联网金融企业,警告说金融的水很深,不是你们想颠覆就颠覆。
事实上,蚂蚁金服在具体的业务选择上,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重合度微乎其微,它是在创造一个增量市场,而非去抢存量市场的奶酪。中国的金融业以银行势力最大,银行的资产体量相当于保险、证券、债券、理财等机构总和的2倍,银行业又以国有四大行体量最大,其客户主要为大中型企业和高净值个人,数量巨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低净值个人很难得到金融资源,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蚂蚁金服之所以命名蚂蚁,其寓意就在于聚焦于中小微企业和普通人,这个市场定位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定位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因此不存在颠覆的情况。
事实上,就像淘宝自己不卖货、只是给零售商提供平台服务一样,蚂蚁金服的大部分金融产品并非自营,而是搭建平台,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在支付宝渠道售卖产品,二者不但不竞争,反而是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传统金融机构自己不去做中小微企业和低净值个人客户呢?这其实就是渠道效率的差距了。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金融产品也是产品,它业需要通过渠道进行销售,银行、券商之所以要开设密密麻麻的网点,就是为了搭建渠道。传统渠道的效率较低,这就决定了其客户吞吐量有限,只有提高单位客户价值方可获利。而蚂蚁金服背靠阿里巴巴的整个生态系统,拥有大量历史交易数据,它可以利用软件迅速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由软件直接进行放贷,这种操作方式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金融机构依靠人工进行征信、放贷的操作方式,因此它能够应对海量的客户吞吐量,而这是传统金融机构不具备的能力。
除了渠道效率更高之外,互联网金融在产品供给方面也具有差异化的想象空间。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资产标的一般较重,公司股权、债券、信托、基金、期货、大宗商品等资产的“生产”门槛很高,这就造成可供投资的标的物有限。事实上,消费信贷现在几乎是一片蓝海,除了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以外,大量的消费品尚未资本化,一旦消费金融大门开启,可供投资的标的物供给量将会井喷,而这个领域,对传统金融机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对坐拥交易数据和交易双方信用数据的阿里巴巴来说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蚂蚁聚宝和支付宝钱包是什么关系?
答:蚂蚁聚宝是一个专门用于销售金融产品的app,它聚焦于理财功能。
支付宝钱包则是一个以支付场景为核心的综合app,它包含三大功能板块:
工具类应用:支付、转账、收款、信用卡还款、芝麻信用、记帐本、汇率换算等;
消费类应用:口碑、天猫、淘宝、去啊、城市服务、机票火车票、手机充值、滴滴出行、淘宝电影、彩票等等;
理财类应用:余额宝、招财宝、娱乐宝。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既然蚂蚁主要靠出售金融理财产品赚钱,支付宝这个业务不赚钱反而要贴钱,那是不是只要把蚂蚁聚宝做大了,支付宝就没必要了?
那肯定不是。从使用频次上来看,工具&消费&理财,只有高频次应用才有可能成为入口。其实在蚂蚁聚宝之前,市场上已经存在诸多理财类app,然而其用户量和支付宝钱包相距甚远,这主要就是因为理财属于低频次应用,所以很难上量。
支付宝钱包因为使用频次足够高,因此具备入口价值。而纯粹提供理财产品的蚂蚁聚宝不具备入口价值,它的定位应该是承接由支付宝导入的理财客户,为其提供体验更好的服务,从而留住这些客户,提升单位客户价值。
目前阿里集团,市值两千亿美金;而在上个月paypal上市了,国内与它对标的是蚂蚁金服的支付宝。既然paypal都值500亿美金了,那么支付宝以及它的蚂蚁金服呢?
& 下一个阿里,呼之欲出,马云的荣耀与野心,能够实现吗? &
本文将详细剖析下一个阿里——蚂蚁金服,文章分为五个板块,从支付宝的起源开始,以及以它为核心的蚂蚁帝国。
&& 一、支付宝的诞生
马云最先在做阿里巴巴时候,由于对接的是企业端,而企业的账务,在银行这边是有VIP服务的,例如承兑汇付、商业票据等;当时的国际业务,已经有paypal这种工具,即使做不到目标效果,也有银行国际汇兑业务,去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在做阿里巴巴时,对支付工具的需求不大。
但是,做淘宝时,马云面临的境况是不一样的,它对接的是商户与个人。个人在银行这边是享受不到VIP服务的,而且相关的兑付业务金额太小,银行根本不屑于做这个业务。
阿里做淘宝,大概是在2003年上半年;而此时ebay风头正盛,前面已经以15亿美金豪购paypal,作为当年最了解电商的人,马云自然清楚的知道这个意义在哪里。依葫芦画瓢,2003年年底,马云设立了支付宝相关业务。当然,本土化创新是少不了的,例如基于国内的情况,把paypal偏向于卖方的设定改为偏向于买家、把承兑汇付收费模式改为免费模式等等。
马云做的这件工具性的事情,却意外的成长为蚂蚁金服最先的基本业务——支付宝。甚至到了今年3月,马云在贵阳国际数博会提出DT时代,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蚂蚁金服积累的大量数据。
&小结:起源是一个工具性的东西,成就了马云当下的蚂蚁金服,甚至以后的DT时代。今天的蚂蚁的历史就是源于此处。
&二、蚂蚁金服正在进行“去阿里化”
现在蚂蚁金服按照最新的估值,大概在500亿美金左右;这个估值和当下paypal的市值差不多,显然这对于马云而言,是无法满足的。
&说难听点,支付宝单项就是paypal,而蚂蚁金服的业务范围比这个宽广的多,具体请看下图:
&当然,它的业务逻辑,这里就不予阐述了。 &
仔细一想,马云的蚂蚁金服,一个paypal怎么能够满足呢?它俨然是下一个阿里,奔着2000亿市值去的啊。
分析一下他们做了什么,显然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笔者先前写过阿里入股第一财经的事,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当然笔者看过同样主题其他作者的一些文章。
例如,在魏武挥老师的笔下,他注意到,这轮投资的主体是阿里而不是蚂蚁金服,在文章末尾(他微信公号的文章)大概讲了一下,以阿里为主体而不是蚂蚁为主体,主要是红色政治原因。
笔者注意到了这个信息,同时也阅读了很多蚂蚁金服最近的信息,发现了一个趋势:目前蚂蚁的公关在新闻报道时,尽最大可能的去“去阿里化”,也就是把和阿里的关系撇清。这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笔者大致思考了一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策因素
&由于目前国内对于金融管制,本质上是不愿开放太多。在蚂蚁金服前一轮的投资者名单中,我们发现了社保基金、国开金融等“国字号”资本,要是在以往,投资者肯定是顶级私募或者投行啊,这里很是令人匪夷所思。不同之处,反常的地方,往往值得特别关注,可能有特殊情况。
& 这一次,更确切的说,马云在金融上创新,是一定要让这些国有资本分到一杯羹,否则只有“呵呵”了。
余额宝撕开了银行的口子,恒生HOMS撕开了券商的口子,下一个会是哪呢?没有国资入股还想创新?这可是在天朝啊!
而且500亿美金的估值,再对比paypal,真的很低。甚至笔者怀疑,受让方只知道国资而没有外资,就是利益均沾,防止被绞杀。
& 而“去阿里化”,就是给大家讲,蚂蚁金服是有野心的,不局限于阿里旗下。以后就是阿里和蚂蚁并排。
笔者预测,下一轮融资,应该会出现顶级私募或者投行的身影,但是估值会很高,低价入股蚂蚁,那是不可能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 二)、摆脱阿里的纠缠
&在阿里身上,马云的表现应该说是“劣迹斑斑”,商业逻辑方面,他做的没有问题。更多的苛责源于大众对于马云这种明星企业家的“道德纯洁”要求。
调侃一下,可能马云“在大是大非面前(商业利益),没有问题;但是,个人作风方面(道德纯洁),就不太检点了”。
& 单独造一个蚂蚁,正好改变了这一点。马云此举,无疑是向大众重新展示自己的“道德纯洁”。
& 三)、单造蚂蚁,实现吸收更多资源
&蚂蚁想发展,造出2000亿市值,肯定需要想象空间啊。 &
如仅仅局限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始终是比阿里体量要小。甚至有一天,阿里的发展速度慢于蚂蚁。当下paypal分拆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分拆后,蚂蚁金服就可以服务更多的业务和人,而不仅仅是阿里体系,对接的资源也更多。这对于蚂蚁的成长,长期大有裨益。
& 四)、综合性集团分拆,更受资本市场欢迎
&阿里属于电商,蚂蚁金服则是金融,两者业务估值方法不同。 &
对于很多综合性集团,估值是高不起来的。例如复星、平安等,当然,你要说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个例外。 &
估值不高的原因,主要就是发展速度问题。 &
“去阿里化”,有分拆的意思,这对于蚂蚁2000亿美金的估值,是必经之路。 &
&小结:实现“去阿里化”,是为了解决蚂蚁帝国的一些基因问题。一方面解决政治顾虑,另一方面是链接更多资源,当然也帮助马云“立德”,摆脱不利的名声。
&三、应用场景寻求多元化,O2O贯穿蚂蚁金服
在解决了发展基因问题后,排除了前进的潜在障碍。下面就要解决怎么发展的问题,笔者结合最近蚂蚁的一些动态,发现了一些情况:
&一)、扩充应用场景
&以支付宝为例,最近这一年,开始规模入侵线下支付。
&√扩张理财场景,例如余额宝和招财宝
&√线下超市推广支付和无人超市应用,让支付宝进入更多企业和家庭
&√芝麻征信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大规模应用
&由于央行的数据,天生就不适合应用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芝麻征信一方面是开放资源,另一方面也是获取合作伙伴信息,你的数据资料将会成为里面的一部分。
& √6亿美元入股paytm,控股印度版支付宝40%股份 &
这是外围,也就是蚂蚁已经不局限于国内了,开始出海,征战四方。 &
√支付宝9.0后的版本,开始引入社交概念 & 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让蚂蚁深入人心
& 二)、O2O贯穿蚂蚁 &√滴滴快的搭车上,支付宝的应用
&√投资60亿元于快要报废的口碑网
&这个事件,笔者要好好给大家剖析一下。目前本地O2O的领头羊,无疑是美团。虽然目前被天下围攻,但是老大show出自己的数据,告诉大家怎么样。
& 百度糯米,李彦宏准备投资200亿去搞(这样充分说明O2O的重要意义);大众点评有干爹腾讯;
&美团没上市,目前已得资金“缺渴症”。阿里在美团上有投资,但不是控股股东,马云投资先前的“弃子”,即将死去的口碑网,无疑是向美团逼宫。
& 马云这一招很妙,和围点打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直接强行控股,而是以曲径方式进行。
O2O核心,一方面是入口;一方面是数据,还有应用场景。对于蚂蚁金服本身而言,谋求控股美团是必经之路,因为这些对于蚂蚁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小结:这一段分析了蚂蚁是如何走好当下的路,也通过场景,获取了足够多的数据。这对下一阶段的DT时代,意义非凡。
&四、小蚂蚁成长为帝国,需要资源哪里来
分析蚂蚁当下要做的事情后,大家也想象得到,这个事业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我们来分析一下马云的发家史,就能知道马云是如何做的: &
√1994年,马云创立海博翻译社,第一次让他接触到了商业,也理解了商业。此时他30岁,这家翻译社至今还存活的很好。
&√中国黄页,第一代互联网创业,时间是1995年,有了互联网创业经验,此时他31岁。
&√1998年,34岁的马云在政府那边做项目,知道了如何和政府打交道。
前面这三段经历,让马云知道了什么是商业,什么是创业,以及如何和政府打交道。这是马云最早的商业经历,也为后期的成功打下了经验基础。
& √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开启了电商创业时代。
&√2003年,创办了淘宝,由于和ebay正面竞争,面临缺钱的困境。05年雅虎以10亿美金+雅虎中国,成为了阿里的控股股东,但这也为后来的支付宝事件埋下了祸根。
&当时淘宝不值钱,值钱的是阿里巴巴,这也是07年,阿里巴巴可以上市的原因,阿里此后就不缺钱了。
这段历史,也就是告诉大家阿里巴巴饲养了淘宝以及后来的天猫。 &
√04年年底,创立了支付宝,蚂蚁金服就是围绕支付宝展开扩张的。
&这一段细节是告诉大家,淘宝和天猫饲养了支付宝以及蚂蚁金服。
&√可以预测,DT时代阿里云等等,将会由蚂蚁金服来培育。 &
&这有点类似三级火箭,总是一层又一层。当然,里面有涉及资产转移的问题,甚至严重的如支付宝分拆事件。
但是在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相关合约是这么说的:在蚂蚁金服上市之前,阿里巴巴集团将获得37.5%的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一旦蚂蚁金服上市,阿里巴巴集团可以选择“利润分享”终止,从而一次性获得IPO时蚂蚁金服总价值的37.5%。&
&小结:蚂蚁金服的资源从哪来,如何培育?它的饲养者是淘宝、天猫,也就是目前纽交所上市主体阿里巴巴集团。
笔者甚至预测,有可能阿里云从阿里集团分拆出来,成立一个新公司。组成部分由阿里云、芝麻征信、中国版彭博社(具体可参见笔者先前拙著《马云2亿美元入股第一财经,吹响中国版“彭博社”集结号》,直接回复“014”即可查看)等构成,这就是马云传说中的DT时代。
& 五、帝国成长路上的一些潜在问题
蚂蚁成长为2000亿美金,下一个纳斯达克上市的阿里巴巴,也面临很多问题。
笔者下面解析一下:
&一)、政策法律问题
&马云现在做的这么大,继续把生意做大,面临的更多是政治和法律问题。
由于一切听党的指挥,继续做大,显然面临政商关系问题。即使现在让国资入股,分一杯羹,但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对于红顶商人,笔者一直觉得那不是一个好的归宿。沈万三、胡雪岩、盛宣怀(这位结局或许好点),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
李嘉诚目前直接撤离大陆和香港,进入欧洲,选择换市场,这是他老人家的方法。 &
还有一个被赤化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他的父亲是荣德生,后代荣智健,现在的中信集团就是时刻由他们家族身影。
但是马云这边,甚至蚂蚁金服,目前情况不明。当然马云还年轻,最后的破解之道大家看马云以后的动态吧。
政策法律问题,如能顺利解决,蚂蚁超过阿里集团的估值,笔者认为完全有可能。DT时代,数据消费金融时代,这里的想象空间远比淘宝阿里大。
& 二)、国际化问题 &入股paytm
,间接试水国际化。但是重要的需求是像paypal一样,成为全球第三方支付宏伟目标。
&当然,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可自由兑换。 &
这两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的许可,如外汇管理局在这一问题上,可以松开管制。
& Paypal能够通行全球,这两点具有先天条件。类似的Facebook也是这样的原因。
&当然,我们也看到今年6月,马云美国行,国际化的问题造势先行。蚂蚁金服全球化的步子,也渐渐开始了。
&小结:分析蚂蚁的问题,大概涉及的都是政策方面,生意达到一定程度,限制它的就是人类社会目前最高的政治因素了。
&总结:马云的野心很大,这一次荣耀能否实现呢?相信各位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
文章的逻辑很清晰,让大家看到蚂蚁金服是如何由支付宝诞生的;发展前景上的基因问题是如何调整的;现阶段是如何做的,以支撑下一个阿里,下一个2000亿美金的市值;在前进的过程中,资源是如何导入的,使其顺利发展;当然最后也分析了一下,以前潜在的问题。
一、历史沿革
2013年,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筹)将服务人群锁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
&日,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名义正式成立,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筹)等。
&日,蚂蚁金服日前已将天弘基金的另一个股东内蒙君正告上了仲裁委,要求内蒙君正缴纳当时协议中约定的出资款,同时还提出如果内蒙君正拒不履行当时的协议约定,则请求解除内蒙君正的增资权和增资资格的仲裁要求。
&日,蚂蚁金服正式宣布,开放内部代号“维他命”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并联合博时基金、恒生聚源及中证指数发布其首个指数产品“淘金100”,这也是首个电商行业数据推出的金融指数。
&2015年5月,将筹备上线股权众筹平台,并将其命名为“蚂蚁达客”。&
&2015年6月,蚂蚁金服将通过认购浙江融信新增股本并收购现有股东剩余股权的方式获得浙江融信100%的股权。&
&日,人保财险发布临时信息披露报告称,公司于6月10日签署相关协议,认购人保资本—蚂蚁金服股权投资计划,该计划由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并担任受托管理人,该投资计划募集额度为9亿元,无固定投资期限,人保财险全额认购。人保财险称,该投资计划募集资金投向为认购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蚂蚁金服)的新增注册资本,投资完成后,人保资本持有蚂蚁金服的部分股权。&
日,恒生电子公告称,公司与中国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蚂蚁金服作为主发起人申请设立浙江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事宜,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
&日,蚂蚁金服已经完成了一轮私人配售,该交易对蚂蚁金服的估值超过400亿美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了蚂蚁金服,是全国社保基金第一单直接投资,占5%。&
&二、股权结构
蚂蚁金服原有14家股东,包括上海众付股权投资管理中心、上海经颐投资中心、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国开鑫元投资中心、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全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春华景信投资中心,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二期、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祺展投资中心、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2015年6月的增资共引入了8家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以5%的比例在本轮融资中名列榜首,此外数据也显示“国字头”的国开金融持股3%,人保财险大约持股0.5%,另外两家PE(春华基金、上海金浦产业基金)首次出现在股东名单上。
&在此次融资之后,蚂蚁金服的估值也得到社会的关注。据《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按人保资本9亿元的投资额估算,蚂蚁金服的估值接近1800亿元人民币。但《金融时报》、路透社等媒体给出了蚂蚁金服400-500亿美元的估值。
&&三、经营情况
蚂蚁金服官方数据显示,成立于2014年10月的蚂蚁金服年度活跃用户已经超过4亿,并且其中移动用户占比已经超过80%,理财(余额宝、招财宝和开放的理财平台)用户超过2亿。在过去5年里,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小贷已经为16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解决了融资需求,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000亿元。除国内业务以外,蚂蚁金服也逐渐开始了国际业务的布局。截至去年10月中旬数据,蚂蚁金服的海外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700万,并且通过投资也在进入包括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
&蚂蚁金服每天的支付笔数超过8000万笔,其中移动支付的占比已经超过50%,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超过4500万笔,移动端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为1.9亿个。此外,围绕线下的消费与支付场景,支付宝钱包还推出“未来医院”、“未来商圈”、“未来出行”等计划,拓展不同应用场景。
&&四、估值情况
现代金融经营的是风险和信用,互联网金融只是通道改变,流程优化,本质还是没变的。
&1)互联网银行,表观收益还是收、放贷的利差,按照目前传统银行渠道的改噶方向,未来必然是利率市场化,推行存款保险让银行国家信用的转嫁,目前来看存款还是资金的重要存放方式,在挑选存款银行时不同银行隐含的信用背书是不一样的,最终国有大银行的资金成本是相对更低的,可以继续往后看,看看网商银行的资金成本、资金规模比不比得过传统渠道?在央妈降息降准的背景下,余额宝的收益稳步下行,有兴趣的可以八卦一下余额宝最近的规模。
&传统银行做了这么多年,他们只是低调而已,风控方面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大数据他们也大得多,互联网银行的优势是在放贷端,在各自生态圈中放贷的风险可控,依托这个生态做小微贷优势很大,同时也确实解决了中小企融资难的问题,因为这块传统银行也不爱做,离开各自的生态互联网银行能有多大的生命力?
&媒体要新闻要爆点,所以很多内容看了欢乐一下就好,毫无疑问,互联网银行是有价值的,解决中小企融资难的问题冲击最大的是传统线下的非法拆借,这一块本来就是传统银行不屑的业务,互联网银行会迎来一大波发展,但是基本上冲击不了传统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和放贷主体的优势。&
&2)理财产品这一块,目前线上的都是通道业务,绝对的资产管理是非常高门槛的业务,大的平台主推的都是类似货币基金的现金管理管理工具,或者理财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绝对的主动管理的高风险很少卖得动,权益类的产品波动这么大,屌丝是接受不了的…所以现在也是想控股基金公司,优先导流到自家产品,同时实现风险转移,理财这块产品最终还是收益率挂帅,看天吃饭的行当…&
&3)支付宝直接对标的是银联,实际上是在众多银行上叠加一个网,一边是银行,一边是用户,典型的通道型业务,这个网的价值在于两端用户都要越来越多,越多越有价值,用户端肯定没问题,命门在银行端,假设银行端觉得受不了了,停止接入支付宝会形成很大的制约,现在这个趋势肯定也不会这么蠢停接入,那就限制交易额度…&
&4)征信这一块确实很有想象力,想象力最终也要体现盈利能力,市场上也没有可比的标的公司,不好估计。
5)与阿里巴巴的对比 &
阿里巴巴市值近2000亿美金,算下来也就1.2万亿人民币,PE50左右,假设阿里巴巴能一直维持住这个估值,2000亿美金左右的是汇丰银行…
蚂蚁金融最新一轮融资按人保资本9亿元的投资额估算,蚂蚁金服的估值接近1800亿元人民币,要超过阿里巴巴的市值意味着估值翻6倍。
&已上市银行中,能超过1.2万亿市值只有两个,宇宙行(工行)2万亿左右,建行1.4万亿左右。
已上市的保险公司中,最高的中国人寿0.9万亿,中国平安0.7万亿。 已上市的券商中,最高的中信证券0.3万亿。
&&1.2万亿市值的门槛,各位看官可以想想,所以蚂蚁金服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市值是很夸张的概念了,动态超越可能在短期间内存在,静态稳定超越是要看实际盈利能力的…如果标的物阿里巴巴的市值下降了倒是有可能的,或者放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区间中,所有传统的金融公司坐在那里等死,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竞争对手完全搞不过蚂蚁金服一点市场份额都没有,那倒是有可能的。
&&PS:看问题要看处在什么位置
作为看客,看戏不怕事大,越劲爆越好,新闻看看就好。 作为用户,肯定希望互联网服务越来越好。
作为投资者,以目前的市场环境,互联网投资最好的机会在一级市场,所以幸福的是一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成功上岸憋到二级市场的都是充分挖掘的,二级市场小散的看戏就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蚂蚁金服开放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