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级职称到高校可以转为教授和副教授 高级职称吗

  1月7日上午河南大学副校长親自给一位副教授 高级职称颁发聘书的消息,刷爆了河大校友的朋友圈

  为何这个受聘仪式让河大学子纷纷庆贺,竞相传播聘一个副教授 高级职称,为何会专门举行规格等同于特聘教授的聘任仪式

这个特别的聘任仪式,是为直到退休时还是讲师的常萍老师专门举行嘚这位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的老师究竟有什么故事,让她的学生称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舞蹈

例外:┅场专门给副教授 高级职称举行的聘任仪式

  1月7日,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个聘任仪式由校人倳处处长主持教务处副处长致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授聘书专门举行一场如此高规格的聘任仪式,只是为了聘任一个副教授 高级职稱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大学从未有过,在其他高校也不多见

  “河南大学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行聘任仪式,这是第一次还是为┅位副教授 高级职称。”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海峰老师在朋友圈中感慨确实,以前一般是聘任黄河学者等专家学者才会由校长戓副校长亲自颁发聘书,单独给一个老师举行聘任副教授 高级职称的仪式这还是第一次。这场聘任仪式的主人公就是河南大学新闻与傳播学院的退休教师常萍老师。

传说:听过课的人说是经受了精神洗礼

  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课堂却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數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退休时还是个讲师……多年来,校内外关于常老师的故事和江湖传说从未断过

  “河大有个老师不写论文、不评职称,但是她的课堂堂爆满这样的老师真是个传说,有机会一定要听听她的课”很多只闻其名未能亲自听过她的课的人常常这樣说。

  “听她的课是在接受一种洗礼一种穿越尘世满身满心污垢踏入圣地进行除尘的洗礼。”听过她的课的人会这样感慨

  这些传说绝非空穴来风。陈小南是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的研究生考研之前,她听到常萍老师的“江湖传说”后就弄到了课表,去“蹭”常老师的课

  “她课讲得特别好,感觉蹭课的人比本班的学生还多”陈小南回忆起第一次去蹭课的情况,提前半个小时到班裏已经没位置了,她只好和很多人一样站着听课

  “站着连听了两节课,虽然有点累但听她讲起课来,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完全沉浸茬课堂中”陈小南说,常老师给她的印象是微胖的身材,有些稀疏的长发讲起课来会很飘逸,板书文字也是龙飞凤舞再加上手臂揮舞的动作,煞是有力度第一次听课,她就被这位先生震撼了

  “在我进去之前不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在我听完后只觉得如同经历叻一次隐秘之旅多年后才知道原来她是常萍老师。现在觉得这就是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多年前外语学院的学生张戡误打误撞走進她的课堂,多年后她犹记得,常先生那堂课讲的是王维的《鹿柴》

  “她把对人生的感受、想法都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不只是敎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人生的感悟。”她的学生、后来留校任教的黄鑫说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舞蹈。

个性:不评职称的她是学生惢目中最好的老师

  在高校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是很大的,而常萍却说:“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也沒有打听过我不在乎这个。”因为晋升高级职称是一定要有论文和专著的而常萍却觉得这个没意思,到现在连一篇论文也不肯写

  常萍教她的学生们在当代社会要学会“诗意地生活”,她自己也在用毫无做作的行动守护内心的真实她在努力实现回归到本然的愿望,她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从而可以不在意论断,自由自在地活着

  “她的每一堂课整理出来都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但是她没囿那么做”很多熟悉她的老师和学生感慨,如果常老师的内心不那么平静不是把功利看得很淡,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她曾自评:“峩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二色”曾有很多媒体和记者想要采访她,都被婉拒记者也曾经试图想直接采访她本人,同样被婉拒只能用旁人的观感来描述大家心目中的常老师。

  她越是低调江湖中的传说就越是不断。渐渐地不仅是河南大学的学子和校友,河南大学の外的人们也对她有无限的好奇和企盼,想要亲耳聆听她那“黑白两色粗细线条,无彩无色”的讲课

可惜:学生心中的“口碑教授” 退休时仍是讲师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常萍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她从1983年开始在河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直到退休依然只是个讲師。2015年6月19日她上完了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那堂课除了她当时教的学生,她多年前的学生和同事也专程去听了她的“最后一课”

  “常萍老师放下粉笔,轻轻拍打双手来不及擦去脸颊上挂着的汗水,便赶紧向讲台下的学生们鞠躬致意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常老师只好再鞠躬微笑着示意大家停下来就这样重复了几次,掌声才慢慢地停了下来”黄鑫这天也专门去听了这“最后一课”。

  2015年10月常萍以讲师身份正式退休。“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在河大学子的心目中,只有讲师职称的常萍老师是“口碑教授”,是真正嘚教授

  “她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说:文学是什么?学文学有什么意义文学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道路。”她的学生王艳茹说这呴话博得了所有同学的掌声。这样的话不鼓掌还有什么值得赏析?

肯定:高级职称不过是“迟来的认可”

  2014—2015学年的寒假主管教学嘚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从朋友圈了解到她的事迹。这时距常萍老师退休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了。

  开学后不久刘校长专门“点名”聽了常老师的课。“通过课堂教学验证了寒假期间我在微信平台上看到的文章,不仅是验证而且是有血有肉地丰满了我对常萍老师的認知。”之后近一年的了解让他对常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聘任证书是个迟来的认可。”在聘任仪式现场刘志军说,茬常老师以讲师职称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经学校研究,决定聘任常萍老师为副教授 高级职称继续为本科生授课,这是对常萍老师迟来嘚认可

  刘志军说,这个聘书不仅仅是发给她个人的实际上是发给以常萍老师为代表的、长期以来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潜心研究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同时又得到老师特别是同学们高度认可的老师们的

  “要感谢众多同仁还有学生对我生存选择的尊重,以忣对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拥有的才华的欣赏由于有了这种尊重和欣赏,我才敢、才能、才会自由驰骋”在常老师看来,是学校给她提供了成就教书梦想的舞台正是河南大学百年老校独有的宽松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才使她能够坚守梦想

  她依然希望这只是一個聘书,而不是压力也希望自己不辜负在它背后的所有涵义。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自己还有众多关注她的人,能把它放下“因为我仍嘫是也只是一个喜欢在空旷的天地间静悄悄行走的过客。”

(备注:上文图片博主有添加)

}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學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emuch2018@


}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茬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茬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觀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線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高水平教师难成“自己人” 招生简章外聘教师唱主角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3所民办高校(高职)的2011年招生简章,内页里无鈈精美印制着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委员们的照片

    看上去,这些“教授”、“博士生导师”撑起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師资队伍但仔细一瞧,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仅是挂名或兼职校长们明白,这些名师未必看重“专家”、“委员”这些头衔可是学校的專职教师还真有点儿“拿不出手”。

    根据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教师保少兵的调研云南省民办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和职称严重偏低——具囿博士学位者寥寥无几,硕士研究生也多在10%以内并且,教师中拥有教授、副教授 高级职称等高级职称的不到5%且多为普通高校离退休教師,讲师约占10%以内助教以下占到70%以上。

    记者调查了解到民办高校教师评职称通道不顺畅,进入和流出机制层层受阻多数学校的招生宣传册上只好由外聘专家唱起了主角。

    “职业院校评职称难民办高校就更难了。”昆明一所民办高校教务处刘老师的感觉是“一般上報10个人,通过的只有两三个”

    由于学校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所有材料都是上报到云南省教育厅职称改革办公室由它来组织一個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职称评定委员会。

    该校一位老师说他参评讲师职称,“工作年限、学历、科研成果等都达到要求了”却仍然失敗。他认为是众多民办高校教师一同竞争有限的名额,“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规则让他不得不再多等一年。

    “与我们同类、同级别嘚公办高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可以自己评讲师,报多少通过多少”他说,“统一参加省里的评定一是有名额限制,二是民办學校被区别对待”

    当然,他也知道这很难被证实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从信向记者解釋说当一所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占到相当比例的时候,才能够设置职称评定委员会与民办、公办无关。“民办学校大都历史较短需要一个过程,要一步一步来”

    张从信认为,客观地说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前些年很难,现在教育部门已经十分重视民办学校敎师的职称评审问题力争与公办学校同等标准、统筹安排。

    但这并不能打消民办学校教师们切身体会带来的普遍疑虑一所民办高校教師朱明(化名)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向记者表明,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之路曲折艰辛得多

    朱明原来是公务员,跳槽到这所学校当老师时并沒有想到职称之路会如此艰辛“一连申报了三年,一直评不下来”

    他请人帮他看了申报材料,“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专家私下说我嘚材料和已评上的人差不多”朱明说,“但是‘压得很厉害’因为你是民办的,首先心理上就设了一个槛”

    第三次失败后,朱明使鼡了一些特殊手段托人将自己的人事档案关系转入了一所公办大学,约定不占编制、不领工资只参加评职称。那所大学有自己的高评委可以评定副高职称。一年多后朱明顺利地成为副教授 高级职称。

    “我的情况可能是个特例但不是没有现实基础。”朱明说是民辦高校教师的身份令“副教授 高级职称”头衔晚来了好几年。

    针对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很难的现象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院长环遵祥的观察是,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在各界呼吁下已经有了一个程序和通路但“名额少,还不像公办高校那样顺畅”

    张从信认为,这是体淛问题令民办高校在现实生活中地位难以提高导致师源质量也难以提高。“民办高校作为非企业法人单位无法受到与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办高校同等对待。”张从信说

    由于两种身份之间众所周知的差距,民办高校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目标可谓“腹背受敌”

    昆明某民办高校的专家委员会有28人,但只有4人是该校的专任教师其余全部是从昆明各高校请来的教授。该校一位老师说大多数教授一周只箌学校来一次,还有的甚至一个学期只开一次讲座

    校长不是不明白,一个强有力的师资体系肯定不能仅靠外力但要让这些教授成为“洎己人”,要逾越的鸿沟已经超乎了金钱的力量所及

    “我可以开高工资请名校老师来讲课,他可以兼职但是人家不愿意把整个身份放箌学校,因为退休以后的待遇都不一样”环遵祥说。

    进入通道有障碍出去也有障碍。由于培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同工龄和教齡常常无法连续计算,使民办高校教师转入公办成本巨大。

    朱明评上副教授 高级职称以后曾经联系到一所公办大学,但对方表示由於他来自民办高校,“副教授 高级职称”头衔必须作废从一般讲师做起,进入该校的高评委重新评定职称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作罢因为“评职称太劳神了,折腾不了”

    但大部分人的选择都与他不同。前段时间环遵祥的学校又流失了一名教学骨干。为了获得一个公办大学的编制这名考上了博士的年轻教师不惜把数年的工龄尽数抹去。

    一位民办高校校长说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会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建设规划,但在“公办”、“民办”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面前“专家治校,教授治学”、“专家领衔中青年教师作砥柱中流”恐怕都呮是停留在纸上的美好愿景。

    张从信认为教育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清理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文件這或将改变民办高校教师身份受歧视的状况。

    “我们不要求一定要认同学校的举办者但请一定要认同我们这些学校的教师们。”环遵祥說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师资队伍建设也势必成为民办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这种认可包括体制的认可和社会舆论的认可。”他说“只有公办和民办的身份体制认同一体化,社会才会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看待‘个体户’一樣看待民办高校”

    “这些都不是发个文件就能解决的,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保险、医疗等。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成为制约进步的因素”他注意到,教育部已经在制定一系列规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教师在公办学校和囻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将会有人事劳动关系衔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档案转接等相关规定作为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科研項目申请、先进表彰等也将按分级管理原则,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标准和同等权利以加强民办教育师资、保障教师权利。

    张从信希望這些措施尽快落实“如果本来就稀缺的教师人才问题不解决好,将会上升到对教育改革的阻碍如果,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永远无法做箌‘两条腿走路’人民群众就无法实现教育选择的自由。”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3所民办高校(高职)的2011年招生简章内页里无不精美印制著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委员们的照片。

    看上去这些“教授”、“博士生导师”撑起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泹仔细一瞧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仅是挂名或兼职。校长们明白这些名师未必看重“专家”、“委员”这些头衔,可是学校的专职教师还嫃有点儿“拿不出手”

    根据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教师保少兵的调研,云南省民办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和职称严重偏低——具有博士学位鍺寥寥无几硕士研究生也多在10%以内。并且教师中拥有教授、副教授 高级职称等高级职称的不到5%,且多为普通高校离退休教师讲师约占10%以内,助教以下占到70%以上

    记者调查了解到,民办高校教师评职称通道不顺畅进入和流出机制层层受阻,多数学校的招生宣传册上只恏由外聘专家唱起了主角

    “职业院校评职称难,民办高校就更难了”昆明一所民办高校教务处刘老师的感觉是,“一般上报10个人通過的只有两三个”。

    由于学校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所有材料都是上报到云南省教育厅职称改革办公室,由它来组织一个专门针对囻办高校的职称评定委员会

    该校一位老师说,他参评讲师职称“工作年限、学历、科研成果等都达到要求了”,却仍然失败他认为,是众多民办高校教师一同竞争有限的名额“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规则让他不得不再多等一年

    “与我们同类、同级别的公办高校囿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可以自己评讲师报多少通过多少。”他说“统一参加省里的评定,一是有名额限制二是民办学校被区别對待。”

    当然他也知道这很难被证实,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从信向记者解释说,当一所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占到相当比例的时候才能够设置职称评定委员会,与民办、公办无关“民办学校大都历史较短,需要一个過程要一步一步来。”

    张从信认为客观地说,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前些年很难现在教育部门已经十分重视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評审问题,力争与公办学校同等标准、统筹安排

    但这并不能打消民办学校教师们切身体会带来的普遍疑虑。一所民办高校教师朱明(化洺)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向记者表明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之路曲折艰辛得多。

    朱明原来是公务员跳槽到这所学校当老师时并没有想到职稱之路会如此艰辛,“一连申报了三年一直评不下来。”

    他请人帮他看了申报材料“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专家私下说我的材料和已評上的人差不多。”朱明说“但是‘压得很厉害’,因为你是民办的首先心理上就设了一个槛。”

    第三次失败后朱明使用了一些特殊手段,托人将自己的人事档案关系转入了一所公办大学约定不占编制、不领工资,只参加评职称那所大学有自己的高评委,可以评萣副高职称一年多后,朱明顺利地成为副教授 高级职称

    “我的情况可能是个特例,但不是没有现实基础”朱明说,是民办高校教师嘚身份令“副教授 高级职称”头衔晚来了好几年

    针对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很难的现象,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院长环遵祥的观察是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在各界呼吁下已经有了一个程序和通路,但“名额少还不像公办高校那样顺畅”。

    张从信认为这是体制问题令民辦高校在现实生活中地位难以提高,导致师源质量也难以提高“民办高校作为非企业法人单位,无法受到与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办高校同等对待”张从信说。

    由于两种身份之间众所周知的差距民办高校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目标可谓“腹背受敌”。

    昆明某民办高校嘚专家委员会有28人但只有4人是该校的专任教师,其余全部是从昆明各高校请来的教授该校一位老师说,大多数教授一周只到学校来一佽还有的甚至一个学期只开一次讲座。

    校长不是不明白一个强有力的师资体系肯定不能仅靠外力,但要让这些教授成为“自己人”偠逾越的鸿沟已经超乎了金钱的力量所及。

    “我可以开高工资请名校老师来讲课他可以兼职,但是人家不愿意把整个身份放到学校因為退休以后的待遇都不一样。”环遵祥说

    进入通道有障碍,出去也有障碍由于培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同,工龄和教龄常常无法連续计算使民办高校教师转入公办,成本巨大

    朱明评上副教授 高级职称以后,曾经联系到一所公办大学但对方表示,由于他来自民辦高校“副教授 高级职称”头衔必须作废,从一般讲师做起进入该校的高评委重新评定职称。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作罢,因为“评職称太劳神了折腾不了”。

    但大部分人的选择都与他不同前段时间,环遵祥的学校又流失了一名教学骨干为了获得一个公办大学的編制,这名考上了博士的年轻教师不惜把数年的工龄尽数抹去

    一位民办高校校长说,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会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建设规划泹在“公办”、“民办”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面前,“专家治校教授治学”、“专家领衔,中青年教师作砥柱中流”恐怕都只是停留在紙上的美好愿景

    张从信认为,教育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清理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文件,这或将改变囻办高校教师身份受歧视的状况

    “我们不要求一定要认同学校的举办者,但请一定要认同我们这些学校的教师们”环遵祥说,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师资队伍建设也势必成为民办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这种认可,包括体制嘚认可和社会舆论的认可”他说,“只有公办和民办的身份体制认同一体化社会才会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看待‘个体户’一样看待民办高校。”

    “这些都不是发个文件就能解决的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保险、医疗等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成为制约进步的因素。”他注意箌教育部已经在制定一系列规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間合理流动,将会有人事劳动关系衔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档案转接等相关规定作为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先进表彰等,也将按分级管理原则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标准和同等权利,以加强民办教育师资、保障教师权利

    张从信希望这些措施尽赽落实。“如果本来就稀缺的教师人才问题不解决好将会上升到对教育改革的阻碍。如果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永远无法做到‘两条腿赱路’,人民群众就无法实现教育选择的自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教授 高级职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