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旅游经济学的七年级化简求值计算题题,求大神们帮忙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练习]旅游经济学计算题部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练习]旅游经济学计算题部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旅游经济学论文题目_关于旅游经济的论文_学术堂
您当前的位置: >
本栏目提供旅游经济学论文范文,其中包括学术、本科、硕士论文。
【旅游经济学论文】特别推荐
旅游经济学论文大全
旅游经济学论文范文共提供旅游经济学论文 239 篇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地方经济的良性运转仅仅只靠单一的“供给侧”或“需求侧”改革都是行不通的。改革,还是要抓住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
摘 要 旅游与文化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具有天然性。作为旅游的灵魂,文化体现着旅游的精神内涵,如果缺少文化,旅游的魅力就荡然无存;而...[]
摘 要 历经搜索引擎及门户网站两次发展浪潮后,互联网又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在线服务。金融危机的出现重创了传统旅游业经济,然而对于互联...[]
摘 要 贫困问题仍是是当前社会面临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在旅游逐渐成为人类选择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和旅游业日益兴盛发展的时下,旅游扶贫的...[]
摘 要 人类进入 20 世纪之后,经济、科技、思想观念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类社会文明迈入了新阶段,在量与质上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人们...[]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
摘 要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属于一种高收益,但伴随着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如果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能够做...[]
摘 要 在当今低碳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和企业也开始更加重视生态效益。在这种形势下,生态型...[]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
摘 要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旅游形式,它是政治、文化、教育...[]
城市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是通过城市竞争得以实现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是否具有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
2002年,中青旅首次推出亲子游产品,之后10多年,亲子游市场一直不温不火。近年来,一些电视亲子综艺节目的火爆带动了亲子游市场的升温。这...[]
内蒙古的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自然风情独特,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开发价值,尤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广阔,经济...[]
返回上级栏目:旅游经济学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1978年和1979年***同志就发展旅游业发表的5次讲话,开启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道路。在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融入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商业模式、消费需求、社会调控、生活质量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进入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新阶段。
旅游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2011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4.77%;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025万人次。我国已经由世界旅游资源大国迈向世界旅游产业大国的行列。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经济理论研究和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及旅游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多年从事旅游经济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旅游经济运行及其发展的不断跟踪与总结,编写了本书。本书以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为理论基础,注重旅游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相结合,沿着“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按照旅游经济的微观层面(旅游市场)、中观层面(旅游产业)和宏观层面(旅游经济)这一顺序,安排了本书的篇章结构。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三篇共10章,参加编写的作者(按编写章节出现次序排序)及承担的编写任务:程瑞芳(河北经贸大学),第一章旅游经学导论;葛雪梅(河北经贸大学),第二章旅游产品、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第四章旅游产品价格;孙振杰(河北经贸大学),第五章旅游消费、第六章旅游产业结构、第七章旅游产业组织;路紫、韩瑞玲(河北师范大学),第八章旅游收入与经济效益、第九章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和第十章旅游经济发展展望。全书由程瑞芳主编,路紫副主编。在各章节编写修改的基础上,由程瑞芳统稿,并总纂定稿。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已出版的教材,借鉴了部分相关专著、论文等文献,得到了河北省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和河北人民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在探索之中,加之作者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不足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章主要是介绍什么是旅游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旅游经学,怎样研究旅游经济学以及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框架,使读者对旅游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旅游经济的基本概念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活动,不论是旅游者的活动还是旅游产业的活动,都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金融、保险、通讯等多个行业与部门的配合与联动,表现出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属性与影响。为了便于研究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首先界定关于旅游经济的三个基本概念,即:旅游、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
研究旅游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旅游的含义,对旅游这一概念做出界定是本书研究的起点。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Hunziker)与克拉普夫(Krapf)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一书中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①。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注重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内涵。这一定义于19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专家们形成了对旅游概念的共识,认为旅游是由人们向既非永久定居地亦非工作地旅行,并在该地逗留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和现象的总和。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艾斯特(AIEST)定义。
19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休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伯特·迈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旅游地政府及旅游地居民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反映了旅游的综合性②。
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是联合国系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和平与繁荣。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旅游数据,定期向成员国提供统计资料、研究报告,制定国际性旅游公约、宣言、规则、范本,研究全球旅游政策。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旅游统计工作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就旅游活动、旅行者、旅游者的定义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采纳了世界旅游组织有关旅游统计的建议。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是:“旅游活动由人们前往外地的旅行活动及其在该地的逗留活动组成。它是人们处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某地旅行并在该地连续停留不超过一年的访问活动。”旅游者的定义是:“任何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或者在其惯常居住国境内的两地或多地之间开展旅行的人。”在统计中,各类旅游者统称为游客,游客这一术语是整个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定义旅游。要想全面地认识旅游并对旅游的概念进行描述,就必须全面考察参与旅游并对旅游产生影响的各个主体---旅游者、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提供者、旅游地政府、旅游地居民。下面我们从这四个不同主体的视角认识旅游活动。
1.旅游者视角的旅游。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追求的是旅游活动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身心体验和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和对旅游目的地以及参与活动的选择。
2.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提供者视角的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指的是向旅游市场直接或间接提供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企业,是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供给商,这些企业将旅游看作一种市场机会,通过为旅游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盈利。
3.旅游地政府视角的旅游。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普遍地认识到旅游是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接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带来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作用突出。当然,旅游也会给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带来影响,所以,在旅游政策、旅游开发、旅游市场推广与营销、文化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
4.旅游地居民视角的旅游。旅游地居民通常将旅游看成一项文化或就业因素,看重的是游客与他们的互动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或两者兼而有之。
综上所述,可以将旅游的含义界定为:旅游者、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提供者、旅游地政府、旅游地居民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各种过程、活动和结果。
二、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是旅游活动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物质条件的前提下才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活动发展成为旅游经济活动,并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考察,旅游经济就是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由这种联系引起并采用商品交换形式所形成的,旅游者、旅游商品和服务提供者、旅游地政府、旅游地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合。
旅游活动发展成为旅游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旅游活动商品化和旅游活动社会化。
旅游活动商品化是指采用商品交换的方式来组织旅游活动,即旅游者的旅行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商品交换关系的完成而实现的。在旅游市场上,旅游企业或旅游相关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或相关产品和相关服务,通过满足市场需要以获得经济利润;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为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要或获得某种旅游体验,必须以一定的价格向旅游企业或相关企业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在这里,旅游者与旅游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之间是平等的市场交换关系。
旅游活动社会化是以分工与协作为基本特征的,这种分工与协作包括劳动力要素的分工、生产要素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具体表现为旅游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集中在旅游企业中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旅游活动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分工更为细化,协作更加密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以及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旅游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不仅出现了专门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的生产商,而且出现了专门从事旅游服务活动的旅游服务组织,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社会环境。不仅旅游者与专门从事旅游服务活动的组织或经营机构之间有经济关系,旅游活动的各环节之间、各旅游企业之间有经济关系,而且,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地政府、旅游地居民等旅游活动相关利益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和经济关系。正是由于旅游活动中存在着各种交错复杂的经济关系,旅游活动才发展成为旅游经济活动。
现代旅游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旅游经济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旅游活动主要表现为旅行者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满足自我需要的活动,因而不涉及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交换。而现代旅游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因而必然要产生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供求关系和旅游产品的市场交换。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既有旅游消费需求又有旅游消费能力的大众旅游活动的普及,产生了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旅游需求的规模数量、消费水平、旅游目的、游览内容、出行方式等,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经济活动的市场供给主体---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产品和服务,通过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获得利润。旅游企业既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旅游产品的经营者,是促进旅游产品价值得以实现并产生旅游经济效益的市场主体和重要基础。
第二、旅游活动是一种具有消费属性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可分为两个基本领域: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生产领域的生产活动表现为要把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产出,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要并获得利润。而消费领域的消费活动是出于维持个体生存、保证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以及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等目的而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即人们通过消费产品或服务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在旅游活动中,从供给角度看,旅游企业向市场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其目的是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从需求角度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向社会也不为游客创造任何可供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相反,却要消费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处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的欲望。可见,旅游活动是一个消费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消费属性特征。
第三、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的服务经济。旅游活动虽然不是以经济活动为目的,但其整个活动过程是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金融保险、通讯、医疗等各种经济关系和综合服务。这些经济关系和综合服务构成现代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支持体系,具体可分成四个层次:①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法规等,如旅游法,公民休假制度等;②基础设施支持体系,包括交通、通讯、信息等;③旅游业经营系统,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等;④旅游管理及环境系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旅游行业管理、市场环境等。从旅游活动的支持系统来看,旅游经济是一种由多行业多部门分工与协作而形成的综合***经济。
三、旅游产业
在产业经济学中,苏东水认为“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④。它既不是某一企业的某种经济活动或所有经济活动,也不是部分企业的某些经济活动或所有经济活动,而是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总和。针对旅游经济的特点,我们将旅游产业界定为:旅游业是指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的多种经济活动、多种服务或多种行业的集合。它包括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所有企业,是由旅游交通企业、住宿餐饮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电子商务以及其他为旅游者需要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综合性产业。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人类历史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从纺织业的机械化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从此,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爆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业所占的比重继续下降,服务业开始发展。
社会分工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进一步的特殊分工将农业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工业内部分为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食品、纺织等产业;服务业分化为交通运输、通讯、仓储、贸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文化、传媒等产业。
  旅游产业的形成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扩大而逐步从商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中派生出来的,其形式上虽然仍属于服务业,但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已经超出服务业的范畴,涉及农业、工业、文化、社会管理等经济社会各领域。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具有较为集中的旅游需求和供给以及独立的分工领域,形成了相应的产品体系和市场结构,并且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融入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商业模式、消费需求、社会调控、生活质量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进入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新阶段。
在一定意义上讲,旅游产业是一个“泛产业”。旅游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观光、休闲活动,包括了商务、会议、展览、体育、医疗、文化交流等各类活动,旅游产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只要是为旅游者外出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均可归于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个区别于传统产业的"泛产业"。旅游产业又是动态性的产业。由于旅游者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在需求上是有差异的,其选择的服务性企业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换言之,组成旅游产业的相关企业是动态变化的,旅游产业是一个随着旅游者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的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与时俱进的产业。基于此,笼统地将旅游产业在现行的产业分类中进行归类,或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组合,或仅简单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均难以说明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关于旅游经济研究
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展开并走向深入的。
一、国外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过程
国外关于旅游经济研究的演进与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旅游经济研究的萌芽期(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后半叶,开始于欧洲的产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旅游活动及旅游经济问题,意大利学者为早期的旅游经济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1899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局长鲍德奥(Bodio)发表了题为《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的论文,这是可见到的最早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文献。这一研究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尼塞福罗(Niceforo)和贝尼尼(Benini)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发表了论文《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和《关于游客的移动计算方法的改良》。这些研究文献利用统计方法,对前来意大利旅游的人进行调查研究,从平衡国际外汇收支角度,评述了旅游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及作用。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关于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和计算方法的探讨,例如游客人数、逗留时间、消费能力等,对旅游现象的认知目的在于了解旅游活动的运行规律以取得经济利益的需要,是学术界早期对旅游经济现象的认知过程,是旅游经济研究的萌芽期。
(二)旅游经济研究的起步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欧洲经济的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人从北美来到欧洲旅游,日益增长的由北美游客带来大量美元的旅游活动成为欧洲战后经济恢复和走向复兴的重要财源,旅游活动被普遍地视为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活动,这种认识在当时深刻地影响着学术界的思想。1927年,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A.Mariotti)出版了专著《旅游经济讲义》一书,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的观点。1928年,马里奥蒂出版了该书的续编,并在1940年出版了修订本,最终完成了该书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从经济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学者还有许多。1933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欧吉尔维出版著作《旅游活动:一门经济学科》,该书阐述了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的理论。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格留克曼(G.Glucksmann)发表了多篇论文,阐述了关于旅游研究的观点,并于1935年出版了《旅游总论》一书,系统论证了旅游活动的发生、基础、性质和社会影响。他认为,研究旅游现象是一个研究旅游活动的基础、发生的原因、运行的手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领域,除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外,还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去研究旅游现象。在这一阶段的旅游经济研究中,国外学者普遍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重点探讨和研究了旅游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不同角度对旅游经济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推进了旅游经济学的形成,并为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
二战结束后,旅游被普遍看成是一种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手段,能够促进接待地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业界、政界和学术界都认为旅游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在西方国家,随着农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作为服务业的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旅游活动也已由北美、西欧两个区域扩展到全世界,大众旅游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旅游经济管理学院,开设了旅游经济、旅游管理等学科课程,培养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欧美一些专家、学者对有关旅游经济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了国际旅游分工理论与差别化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投资、旅游经济政策、旅游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等诸多方面,而且在旅游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表和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论文和著作。代表性的成果有:1955年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1969年美国迈克尔·彼德斯的《国际旅游业》,1974年英国伯卡特的《旅游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75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国际旅游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1976年西班牙旅游研究院出版的《西班牙旅游经济投入-产出表》,1978年南斯拉夫翁科维奇教授的《旅游经济学》,1980年美国唐纳德·伦德伯格的《旅游业》,1984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朱卓任教授的《旅游业》等。这些成果,为促进现代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为构建旅游经济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中,旅游收入乘数效应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利用旅游收入乘数原理分析计算旅游收入对促进接待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是开展这方面研究时普遍采用的方法。英国学者阿切尔(B.Archer)和沃恩(R.Vaughan)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先后分别在英国的格温尼德(Gwyneedd)和爱丁堡的洛辛安地区(Lothianregion)对旅馆的收入做了调查,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十分相似的结果,验证了旅游乘数效应的实践意义。同时,他们还运用旅游经济乘数理论调查并研究了这两个地区不同类型住宿业的就业情况,在直接、间接和诱导三种就业乘数效应方面取得了可靠的数据,验证了乘数理论在旅游就业中的作用。旅游经济乘数理论成为旅游经济影响研究的有效的基础性分析工具。
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引起的非经济因素影响,也日益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关注。首先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的旅游社会影响研究,后来又有环境和生态影响的研究。20世纪70-80年代是旅游的非经济因素影响研究取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例如,一些学者关于“旅游人类学”概念的认同,也有学者提出与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旅游人类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学等综合成“旅游社会科学”的设想⑤。
(四)旅游经济研究的新发展(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旅游经济研究方面,研究者更关注旅游市场问题,如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等。
在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方面,研究的重点是旅游需求模型的构建和旅游需求的预测,Divisekera(2003)构建了国际旅游业的需求模型,KevinGreenidge(2001)用STM方法预测了旅游需求。同时也有部分研究成果是关于旅游需求的一般分析及对未来旅游需求各个指标的预测。
在旅游目的地研究方面,研究者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定位、旅游目的地映像、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目的地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同质化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目的地定位的重要性受到旅游管理实践者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旅游目的地映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根据麦克因尼斯(MacLnnis,1987)的研究,映象影响贯穿了整个旅游消费经历。在旅游消费购买之前,代理消费可能已通过映象发生了,在旅游过程中或旅游消费结束后映象可让游客感到游有所值并增加满意度。在旅游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并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其关键是如何营销旅游目的地,培养旅游目的游客偏好和游客忠诚(hui,2007)。
旅游目的市场营销理念在旅游中的应用主要基于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两个层面。从整个旅游系统来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于旅游目的地,与企业层面的市场营销研究相比,旅游目的地营销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由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以及旅游目的地自身的复杂性,旅游目的地营销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大致包括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旅游目的地市场推广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等内容。BillBramwell(1996)研究了工业城市的旅游营销形象,MyriamJansenVerbeke(1996)从博物馆旅游者的角度研究了城市旅游营销⑥。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是旅游目的地营销有效实施的保障。然而,与一般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产品通常是由当地政府和私人部门(旅游企业)共同提供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由此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政府对旅游目的地营销负有责任。以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为例,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旅游营销。PalmerA(1995),ChenHM(2005)等提出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在线营销、虚拟旅游社区、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及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生产模式、学习模式、交流模式和商业模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研究的发展过程
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这不仅与我国旅游经济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相吻合,而且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阶段也是相吻合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没有旅游经济。年,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入境旅游是作为一种外交活动而存在的。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8年和1979年***同志就发展我国旅游业发表的5次讲话,开启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了中国旅游市场,以入境旅游为特征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在北京、广州、杭州、西安等主要旅游城市开始迅速发展。而当时,国内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仍是空白。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提议下,1979年全国经济科学规划会议将旅游经济学列入国家经济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序列。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率先开设了旅游经济专业,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研究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沈杰飞、吴志宏(1980)在《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旅游经济学科》一文中,对旅游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应建立旅游经济学科体系,以适应中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王立纲、刘世杰(1982)编写出版了《中国旅游经学》,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旅游经济研究的专著,提出了一些旅游经济的基本规范,对中国旅游发展道路、旅游业的基本性质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了旅游经济研究体系。孙尚清主持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1987年被列入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于1990年出版,提出了旅游业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的观点。这一观点成为后来支持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在这一时期,为适应旅游经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引进国外研究成果和对国外旅游情况进行介绍地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旅游经济学》教材,如黄辉实(1985),林南枝、陶汉军(1986),陈刚(1987)等。当时,由于旅游经济活动发展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材的编写水平。尽管这一时期的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体系的逐步形成以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旅游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也开始逐步扩展,从最初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逐步向多学科发展,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历史学、文化学等,旅游经济研究逐步转向战略研究、规划研究和深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旅游供求规律、旅游消费、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经济效益等问题,形成了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旅游经济研究体系。同时,随着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旅游经济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旅游经济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例如,魏小安、冯宗苏(1993)在《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一书中,从制定科学的旅游产业政策角度,研究了中国旅游经济的结构问题。迟景才(1998)《改革开放20年旅游经济探索》,李江帆等(1999)《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杜江(1997)《旅行社管理》,周达人(1988)《论旅游商品》,王大悟、魏小安(1998)《新编旅游经济学》,罗明义(1998)《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2000)《旅游经济学》等。这些成果的问世,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同时,也为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经济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重要的学术支撑。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旅游经济活动日益扩大,旅游产业的融合与扩展也日益深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更加旺盛,对旅游经济的研究也更加趋向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进与创新,旅游经济学科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化,旅游经济学科的理论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
这一时期,国内关于旅游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信息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贾生华、邬爱其(2002)认为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种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而诱致的结果。从我国旅游业的成长阶段来看,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或职能范围的变化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政策法规等强制性行动来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可能是最优选择,但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旅游产业中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发挥,在一定意义上讲,我国旅游产业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伴随着政府主导下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变而进行的。
徐文燕(2010)提出以服务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在产业生产方式、消费需求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变,实现旅游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郑世卿(2009)认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是推动旅游产业组织演化的主要动力。马春野(2011)运用协同动力机制理论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环境诱致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作为指导未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的现实模式。
王兆峰(2009)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业经营和产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特别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使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和虚拟化。杨勇(2010年)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聚集性,并且总体聚集性不断提高。
林源源(2010)指出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存在着经济绩效整体水平较低的状况,同时,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较高吻合度。司马志(2010)认为,所有制、计划体制和财政体制是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形成的主要制度根源,地方政府间的旅游投资竞争是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产权与市场的结构冲突程度是产业利润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产业创新形式,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杨颖(2008)将旅游产业的融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二是旅游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间融合发展涌现出多种旅游新型业态,如文化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修学旅游、房地产旅游、节事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业融合是在产业系统中,不同产业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与共同演进而形成的产业发展新形态,融合方式包括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旅游业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养老、健体、医疗、文化创意、商务、展览等多种功能,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网络平台、旅游自驾游、旅游自助游等,旅游业已逐步走向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阶段。
旅游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的运行,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旅游网站、旅游信息平台、旅游网络预定系统、旅游数字化管理以及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启动“金旅工程”建设,由此把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了快车道。
《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由日至28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该《宪章》提出,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特别是在那些小岛屿和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借鉴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思想,国内学者、管理部门及产业界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更关注旅游产业及其网络在区域背景下协调发展机制,是基于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日益冲突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其实质是:要求旅游发展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最大化。
§§§第三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着学科的研究范式,对学科研究涉及的内容和学科研究方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旅游经济学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企业的旅游产品生产和旅游服务提供、旅游产品价格波动等经济现象,这些基本属于旅游市场微观层面的研究内容;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我们还会遇到诸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变量,涉及餐饮、住宿、交通、通讯、保险、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多个行业部门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等经济现象,这些基本属于旅游产业中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旅游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性强、关联性大,旅游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大消费以及文化交流、社会管理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这些基本属于旅游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微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旅游产业中观层面的研究内容以及旅游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内容构成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旅游经济是在旅游活动商品化和社会化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说旅游活动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体三要素构成的,那么,以此为基础,旅游经济活动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结体三者构成。旅游客源地存在着现实的旅游需求和潜在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提供着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接待服务;旅行社、旅游交通等产业要素组成旅游联结体,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的联结提供中介服务。旅游客源地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给和旅游联结体的中介服务及其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就构成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学具有应用性和边缘性两大学科特点:
1.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它专门研究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特有的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发展的条件、范围、表现形式及运动规律,从而指导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创造旅游经济效益,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属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2.旅游经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旅游活动基础上产生的旅游经济活动更具有综合***叉性的特点,所以旅游经济学在研究旅游经济问题时不仅要以经济学、旅游学的理论为指导,还必须借助多种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成果来支持并丰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例如,运用心理学、地理学、资源学、统计学、市场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综合考察和研究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经济地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统计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等旅游经济现象和旅游经济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旅游经济内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以更好地指导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旅游经济学既是经济学的分支,也是旅游学的分支。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经济是一个涉及多行业的经济。基于此,本教材以经济学、旅游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资源学、市场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三个层次构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该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旅游市场理论
---旅游产品理论
---旅游供求理论
---旅游产品价格理论
---旅游消费理论
(二)旅游产业理论
---旅游产业结构与关联理论
---旅游产业组织与政策理论
(三)旅游经济发展理论
---旅游经济效益理论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四)旅游经济发展展望
---旅游产业融合
---区域旅游经济
---旅游电子商务
三、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
  国外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以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较好地运用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对旅游经济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整合,也出版了几个版本的旅游经济学教材,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旅游经济学研究还没有构建出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框架。
国内旅游经济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至今也走过了30年的发展过程,出版了很多版本的旅游经济学教材。从现在高等院校使用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来看,教材的内容体系基本上沿袭了微观经济学的一般范式,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品、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价格、旅游消费、旅游投资、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等。研究方式基本上是在经济学的概念框架下加上了“旅游”这一特定对象,再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一般原理对旅游现象进行具体化解释,真正将经济理论与旅游活动融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旅游经济学学科体系框架也还没有形成。
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构建旅游经济学学科领域,试图探讨性地提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如图1-1所示。
旅游经济学学科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阐述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旅游经济学是融合了经济学、旅游学与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其解决方式是市场供求规律和价格调节机制;旅游学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旅游活动的内在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如何提高组织效率,将组织内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其解决方式是组织管理和行政指挥。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旅游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相互竞争与合作形成社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创造着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经济管理行为,如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产业规制、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研究旅游经济学的目的也正是要寻找管理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的方法与途径,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经济学、旅游学和管理学是支撑旅游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二层次,阐述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旅游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旅游业需要的许多资源可能是公共资源,甚至是自由资源,比如国家的高速公路网、铁路、通讯、城市交通、国家公园、海滩、气候等。旅游业也要使用到其他生产者同样适用的各种稀缺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旅游业通常是在利用自由资源和公共资源的基础上,再利用必要的私人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活动。所以,旅游经济学研究不仅要考虑旅游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还要分析旅游市场的供求规律、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决策、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旅游产业的组织与结构、旅游经济影响以及旅游经济管理政策等内容,由此构成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产品价格
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组织
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收入与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发展展望:旅游产业融合,区域旅游经济,旅游电子商务
第三层次,阐述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旅游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功能,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在于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根据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在2011年11月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旅游直接创造的GDP为17700亿美元,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为260万个,在过去十年间,全球旅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增长了9.7%,直接就业岗位增长率了8.3%⑦。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总计13376.2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总计21.03亿人次,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总计2356.67亿元人民币,全国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计21226.55亿元人民币,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亿元人民币,旅游业从业人数(仅包括旅行社、星级饭店)185.8万人⑧。上述数据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重要意义的经济活动。
旅游作为户外教育方式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人类的教育过程和社会化需要校园教育和户外教育两方面合成。户外教育在现代社会更加重要。信息时代快速的知识更新、全球化趋势下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社会进步呼唤资源环境意识、历史文化的传承、自然生态系统的认知、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等都需要教育的户外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等许多旅游产品都具有都具有环境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等功能。因此,旅游经济学学科的研究目的旨在为旅游经济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实现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旅游经济的发展理念:
---旅游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社会社会调控方式、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旅游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等多种旅游新业态,带动着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四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从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我们知道旅游经济学的学科领域包含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三个层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旅游产品、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消费等旅游市场微观层面的问题,还涉及依托于旅游市场的旅游产业中观层面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问题,同时还涉及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诸如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等旅游经济宏观层面的问题,这些研究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综合的旅游经济系统。
一、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1.系统分析方法。任何系统都是要素的总合,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而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旅游经济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因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的角度,既要研究组成旅游经济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这些要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实现其功能的。所以,系统论观点是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首先,强调整体的观点,研究旅游经济要注重以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整体优化为导向;其次,强调动态平衡的观点,研究旅游经济要注重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动态过程,协调旅游活动各要素及旅游产业各部门间的平衡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整体优化;最后,强调环境适应性观点,旅游经济研究不能局限于旅游本身或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应树立超旅游观念,站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旅游放在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加以研究。
2.唯物辩证方法。唯物辩证方法是我们研究任何事物、任何系统的根本方法论,研究旅游经济学也不例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发展的。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是运动发展的,所以,研究旅游经济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在研究旅游经济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的观点尊重旅游活动的规律,又要承认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国家或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及其结构是存在差异的,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努力探究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要素,包括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各行业部门之间、各产业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所以在旅游经济研究中也要深入研究各行业部门之间、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情况,促进各产业间、产业内部各部门间平衡协调发展。
3.可持续发展方法。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意味着能整合几乎所有产业,是现代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的催化剂与融合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产业载体,是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战略工具。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或称之为环境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越大,环境破坏性力量就越强。这就要求在旅游的利用、开发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敬畏自然,珍视资源,尊重文化,保护文物,依托自然环境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环境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和谐、文化和谐,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一)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旅游经济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旅游经济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产品,它是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发生经济关系的纽带,旅游活动就是围绕着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这一主要矛盾展开的。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解释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影响,有利于建立旅游经济研究的范式和学科领域,形成旅游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旅游学与经济学的沟通与融合。
(二)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旅游经济学研究缘于旅游活动和产业发展实践的需要。研究旅游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揭示旅游经济活动和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旅游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促进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吸引物,是旅游供给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开发才能被利用,形成旅游产品,满足旅游需求,产生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旅游资源的价值直接受到开发是否合理、利用是否充分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开发旅游产品,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所以,旅游经济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第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的组织结构不仅影响到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市场竞争活力,还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和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也同样如此。目前,旅游产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价格竞争激烈、进入壁垒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的有效竞争不足,市场秩序混乱。通过旅游经济学研究,深入分析产业的规模经济经济问题,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调整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态势,因而提高市场绩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经济效益。
第三、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表现在由旅游引起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改善和提高。旅游经济发展的内涵是综合性的,包括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如旅游人次的增加、旅游收入的增长、旅游服务业的扩张等;旅游对国民间经济增长的贡献;旅游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产品结构的提高;旅游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的改善等。旅游经济效益是在旅游经济活动中要素投入与所获取的各种利益之间的比较,不仅体现了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体现了由旅游业带动而引起相关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综合效益。上述内容属于旅游经济学的范畴,旅游经济学研究可以为旅游经济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产业政策指向,进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1.什么是旅游经济学?结合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旅游经济学研究有何意义?
3.结合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分析旅游、旅游经济、旅游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旅游市场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的基本要素,是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双方市场交换的对象。本章重点介绍旅游产品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以及旅游产品构成,并对旅游产品开发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节旅游产品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的能满足其旅游活动需要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从旅游需求的角度来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通过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个完整的旅游经历或旅游体验。由于旅游产品在市场交换中存在的方式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产品形态,形成一个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概念体系。
单项旅游产品。它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向不同的旅游经营者分别购买的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某一方面的物品或服务。单项旅游产品的经营部门可以是不同的景区、航空公司、宾馆、旅行社等,它们围绕各自特定的目标开展独立的经营活动,提供特定的旅游服务,而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随机购买。
组合旅游产品。又称为旅游线路产品,它是指旅行社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把多个单项旅游产品组合起来提供给旅游者,以满足其旅游过程中多方面的需要。如旅行社提供的综合包价旅游,是旅游者经常购买和消费的旅游产品形式。
整体旅游产品。又称为旅游目的地产品,是指某一旅游目的地能够提供并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整体旅游产品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概念,它包含着该地区旅游经营者可以提供的全部单项旅游产品,还包含着该地区旅行社能够提供的各种旅游线路产品。整体旅游产品,可以分为观光、度假、休闲、养生、会议、特种旅游产品等多种类型,区分整体旅游产品的不同种类可以正确把握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优势,做好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工作。在旅游市场上,与旅游者发生交换关系的主要是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中的单项部分和线路部分,而不是整体旅游产品本身。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
旅游产品作为一种以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品,既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也不同于一般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性产品,而是与这两类产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特殊产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产品的构成具有综合性。在旅游产品构成中,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既有物质产品,又有精神产品,可以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二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具有综合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有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和景区、景点,也有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工业、农业、建筑业、金融、保险等。这些部门和行业有的是以物质生产为主,有的是以非物质生产为主。针对旅游产品的这一综合性特征,旅游经营者在组合旅游产品时应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确保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整体需求。
(二)旅游产品的无形性
旅游产品之所以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可以从旅游产品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的具体情况中反映出来。
旅游产品在购买以前只是旅游者心目中的一种印象。一般有形商品的交换,购买者在决定购买之前,可以看见实物或明确有关商品大小、形状、物理特征、技术参数等。而旅游产品却不同,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见不到旅游产品的形体,也无法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作出评价,旅游产品只是通过旅行社、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或他人介绍留给旅游者的一种印象,这种印象是无形的。
旅游产品在购买中主要是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旅游交通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游览服务等,这些服务作为一种活动或行为是无形性。
旅游产品在购买后主要表现为旅游者从“惯常居住地-旅游地-惯常居住地”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或旅游体验,这种经历或体验是无形的。
针对旅游产品这一无形性特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者应增强服务意识和信誉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介,以优质的旅游服务和良好品牌形象去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三)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的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相对固定的,旅游消费是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即发生运动的是旅游者,而不是旅游产品;二是旅游产品交换其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旅游产品的交换表现为旅游者购买的是旅游产品的暂时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的转移。
针对旅游产品的这一不可转移性特性,旅游经营者应加强旅游产品的保护和开发,拓宽旅游产品信息流通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进行旅游产品宣传,以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四)旅游产品的消费与服务提供的同一性(已作修改)
旅游产品消费与旅游服务提供的同一性表现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发生并同时结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和旅游经营者的旅游服务提供是同时发生的,例如,当旅游者由惯常居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时,则需要旅游交通部门提供交通服务;当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则需要旅游宾馆提供食宿接待服务。旅游活动结束,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提供也同时结束。
正是由于旅游产品消费与服务提供具有同一性,所以,当没有旅游消费发生时,旅游服务的提供也不会发生,以服务提供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也就不会生产出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即时的,不可贮存的。
(五)旅游产品的脆弱性
旅游产品的脆弱性是指旅游产品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市场波动,影响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这些因素既包括旅游产品本身的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因素。
从旅游产品的内部因素来看,旅游产品是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需要的综合性产品。在旅游产品的多方面构成中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任何一部分的超前或滞后都会影响旅游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旅游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
从旅游产品的外部环境因素来看,旅游涉及到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例如,经济环境方面的经济危机、汇率变动、贸易摩擦、通货膨胀等,政治环境方面的政局变化、军事冲突、战争等,社会环境方面节事活动、传统节日、疾病、突发事件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季节变化、异常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都会引起旅游需求的较大波动,影响旅游消费和旅游市场。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价值
旅游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都可以在市场上供买卖双方进行交换,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旅游产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它能满足人们在物质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某种需求。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除了具备这种属性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殊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综合性
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只能主要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求,而旅游产品则不同,旅游产品是综合性的劳务产品,其使用价值也是综合性的,能满足旅游者从物质到精神多方面的多种需求。其中,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者物质生活需求方面所发挥的效用,是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基础性内涵,可以解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基本的吃、住、行等物质生活问题。
(二)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效用性
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者需求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多效用性非常突出,是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发展性内涵。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相比,满足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求,才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更高追求。它能够使旅游者愉悦身心,得到教益,健康体魄,为自身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甚至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对游客来说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一般商品发生交换关系时,购买者通过支付货币获得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商品发生转移。而旅游产品的交换却表现为明显的不同。旅游者支付货币并没有得到旅游产品的所有权,只获得产品暂时的使用权,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不能被长期的独占和享受,旅游产品的所有权也不发生转移。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旅游产品也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也具有价值。与一般产品相比,旅游产品在价值决定和价格形成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商品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一商品价值原理,同样适用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在价值决定和价格形成等方面同样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其价值量的确定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质量是确定旅游产品价值量的关键因素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在服务设施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服务方式、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的差别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服务效果。高质量的服务反应旅游产品的质量好,价值大;低质量的服务反应旅游产品的质量差,价值小。服务质量的优劣虽与投入劳动量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性格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旅游产品的价值量。
(二)旅游产品价值量的确定具有垄断性
旅游资源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旅游产品构成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在价值量的计算上差异很大。例如,历史遗产、文物古迹、古建筑物等人文历史资源,除了前人劳动的结晶外,历代人们的维修保养也付出了大量劳动,更重要的是这些旅游资源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这种价值不能仅仅以消耗多少劳动量去衡量,这种价值的难以估量性反映在价值上即呈现为垄断性。再如,自然形成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等自然资源,没有人类劳动的投入,但这些资源要开发成旅游产品向游客提供,则必须经过规划开发,投入人类劳动,形成独特的产品价值。再如,社会制度、风土人情、传统生活方式等社会现象是经过漫长的社会演进积累而成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其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和辛劳,是人类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晶,并具有别人无法摹仿的独特性,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价值量的确定上同样表现为垄断性。
(三)旅游产品价值量随旅游产品的组合的不同而有变化
旅游产品中的旅游设施是有形部分,同市场上的其他物质产品一样,其价值也是由凝结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但是,由于这些设施受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所影响,因此在旅游产品组合过程中其价值量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享受这些设施的环境条件和服务内容发生了改变,而这些都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密切相关,所以旅游产品的价值量随旅游产品组合的变化而有不同。
综上所述,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得旅游产品的价值确定除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外,还要更多的受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是价值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三节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产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为了方便对旅游经济活动的分析和研究,保证旅游产品各部分按比例供应,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对旅游产品的构成进行分析。根据旅游经济研究的需要,旅游产品的构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一切产品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中心发展而来的整体概念,都是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本效用和核心价值;形式部分是指构成产品的实体和外形,包括款式、品牌、商标、质量等,是保证产品的效用和价值得以实现的载体;延伸部分是指随产品销售和使用而给消费者带来的方便性和附加利益。根据对现代产品构成的分析,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
(一)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
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它们可以满足旅游者外出旅游的最主要的需求,是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和最具竞争力的部分。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
  旅游服务是旅游从业人员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向游客提供的各种劳务。根据旅游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它又可划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部分。售前服务即旅游活动前的准备***,包括旅游线路安排、旅游咨询、签证、货币兑换、保险服务等;售中服务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供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其他服务;售后服务是旅游者结束旅游后离开目的地时的服务,包括办理离境手续、送机、托运行李、旅客委托代办服务及旅游者返家以后的跟踪服务等。
(二)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
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主要与旅游产品的物质载体、形象、品牌、特色、声誉及组合方式有关。旅游产品的载体是以物化形式反映出来的实体部分,主要指各种旅游接待设施、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品等。
旅游产品的形象、品牌、特色和声誉,是产品依托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而反映出来的外在价值,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引导和强化旅游消费行为的具体形式。不同旅游产品,由于其旅游接待资源和接待设施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旅游产品品味、形象、特色、声誉的不同,产生产品差异性。
各类功能和类型互异的旅游产品有各自特殊的组合方式,但组合的目的都是要把产品要素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组合方式也是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之一。
(三)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
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是指旅游者在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时获得的各种优惠条件和其他附加利益。例如方便预定,电话跟踪服务,团队游客在购买团体票时所得到的价格优惠,再次购买的优惠,虽然延伸部分并不是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是整体旅游产品,因而在旅游产品核心部分和形式部分的基本功能确定后,延伸部分往往成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评价和决策的重要促成因素。因此,旅游经营者在进行旅游产品营销时,应注重旅游产品的整体效能,除了要突出旅游产品核心部分和形式部分特色外,还应在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上形成差异性,以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二、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
旅游产品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品要素组成,但旅游者对产品构成中不同部分的需求强度差异很大,根据旅游者需求程度的不同,可将旅游产品区分为两部分,即基本旅游产品和非基本旅游产品。
(一)基本旅游产品
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如住宿、交通、餐饮和游览等。它们在旅游者的任何一次外出旅游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它们的需求弹性较小,它们是旅游经济收益来源中较为稳定的部分。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饮食、住宿和交通存在一定的消费极限,必须通过提高饮食质量、增加服务内容、丰富经营档次来扩大旅游产品收益。
(二)非基本旅游产品
非基本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一定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如旅游购物、医疗保健服务、修理服务、通讯服务、美容服务等。非基本旅游产品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转换为基本旅游产品。例如: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为此开展的香港购物旅游。在这里,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为了购物,旅游购物在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因此,旅游购物就成了基本旅游产品。
区分非基本旅游产品,有助于旅游经营者根据他们需求弹性较大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不同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也有助于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旅游产品过程中,有计划的制定、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提高旅游活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三、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
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购物和可进入性五方面的要素。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并为旅游业所利用而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事物。自然资源按其属性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又包括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气象气候类;人文旅游资源又包括古迹和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能从不同层面来激发、满足旅游者审美、休闲、娱乐、探险等的需要,促使旅游行为的发生。发挥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状况,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知名度、品位等,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开发、组合成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旅游景区景点。此外,由于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合理和适度,应将旅游者的人数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是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物质条件。一般分为旅游专门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两大类。
旅游专门设施,是旅游经营者用来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凭借物,主要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及游览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指旅游目的地城镇建设的公共设施,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道路系统,水、热、电、气供应系统,废水、废气、废物排污处理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境卫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城镇表示系统,绿化系统等。旅游专门设施作用的发挥,都要建立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因此,旅游地基础设施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交通服务和商品服务。
旅游服务不管其内容如何变化,服务质量的高低总的来说取决于服务的观念、态度、技巧和服务价格。质价相符,旅游者满意;质低价高,旅游者不满意;质高价低,旅游产品竞争力强。
(四)旅游购物
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对旅游者具有实用性、纪念性、礼品性和收藏价值的各种物质形态的商品,亦称为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实用品、工艺品和艺术品三大类。其中,实用品又分为土特产品、旅游食品和旅游用品。工艺品包括陶瓷品、丝质刺绣品、金属工艺品、玉石木竹雕刻、文房四宝等。艺术品包括书法绘画、文物仿制品等。它们大多数价格较高,消费潜力大,只要为旅游者所喜爱,他们就可以反复花钱购买。因此,旅游购物品是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在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中不可缺少。而且作为礼品馈赠给亲友的旅游购物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旅游目的地起到宣传促销的作用。
(五)旅游可进入性
旅游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进入旅游地的难易程度与时效性。可进入性是旅游产品构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不仅是连接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中心线索,而且是旅游产品能够组合起来的前提性条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查:一是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二是便捷的通讯条件,三是出入境手续的难易、出入境验关程序、服务效率和信息咨询等,四是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主要指当地社会公众对旅游开发的态度、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管理水平、人口密度等状况。这些都是影响可进入性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产品构成的关系
旅游产品的构成关系是指旅游产品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旅游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互补关系和互代关系。
(一)互补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的互补关系,是相对旅游需求从而相对旅游经济效益而言的旅游产品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功能不相同的旅游产品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功能不同的组成成分,如食、住、行、游、购、娱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发展都是以其他部分的生存发展为前提,各部分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各个功能不同的组成成分之间在经营成果上相互影响。一个部分收入的增加带来其他部分收入的增加,一个部分收入的减少会促使其他部分的收入也在减少,一个部分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那么其他部分的收入和接待游客的数量就大为减少。
旅游产品的互补关系,是有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的,从互补关系可以看到,旅游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齐备,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也要求提供各单项旅游产品的行业、部门和企业按比例协调发展,除了搞好本行业、本企业的经营,还要与其他行业和企业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产品形象,增强旅游产品的招徕能力和竞争力。
(二)互代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的互代关系,是相对旅游需求从而相对旅游经济效益而言的旅游产品每一构成部分内各成分之间的相互替代或代用关系,也就是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旅游产品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替代的关系。例如,提供交通服务的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其经营企业之间就存在着互代关系,尤其是高速公路、快速火车以及高速轮船的发展更加深了这种关系;提供住宿服务的星级的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等也存在着互代关系,尤其是档次、规模、服务水平及价格差不多的时候,这种冲突关系表现的最为明显。
互代关系在提供相同服务的企业之间表现为竞争性。这就要求各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建设与别的企业雷同的设施、提供相同的单项旅游服务,而应当提供功能不同的、档次各异的服务,或者说要求旅游产品数量上、质量上、档次上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力求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求各旅游企业重视经营管理工作,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企业信誉和形象,提供有特色的旅游服务,避免过度竞争。
(三)互补关系和互代关系的转化
旅游产品构成的各部分之间以及旅游企业与国民经济中相关企业、部门之间的互补关系,不是绝对的。旅游产品各部分内的组成成分之间、旅游产品之间、旅游产品与高档消费品之间的互代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旅游经营者可以根据旅游需求发展变化和自身条件,促使两种关系互相转化。
1、互补关系向互代关系转化
这种转化是由旅游需求多样和旅游企业经营的多样化促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经营范围,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服务。当旅游企业向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一条龙服务时,互补关系就会变为互代关系。例如,甲企业提供住宿服务,乙企业提供交通服务,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现在甲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了,也提供接待游客的交通服务,这样甲、乙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互代关系。若乙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提供住宿服务,同样也可转化成互代关系。在实际情况中,这种转化的实例是很多的。因此,旅游企业的多种经营和集团化经营是互补关系向互代关系转化的主要途径。
2、互代关系向互补关系转化
当供给小于需求时,提供相同单项产品的旅游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以解燃眉之急。例如,某两个宾馆,当其中一个宾馆超额预定且客人都到的情况下,可以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宾馆,这时,二者的关系就变成了互补关系。同样,旅游交通中的铁路、航空、公路、水路运输,一般而言,它们之间是互代关系,但经营者达成协议,开展联运业务,可使本来的互代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中国沿海各省的旅游度假产品具有许多相似性,是一种互代关系,现在各省联合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度假产品,安排合理统一的旅游线路,同时联合促销,推向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样,互代关系即可转化为互补关系。
§§§第四节旅游产品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类型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产品的类型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一)从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来划分
根据游客出游目的不同,旅游产品一般可划分为观光型旅游产品、度假型旅游产品、商务型旅游产品、体验型旅游产品和其他专项旅游产品。
1、观光型旅游产品
观光型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初期成长起来的一种产品,旅游方式以观光游览为主,观光游览的对象主要是旅游目的地中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景观或文化景观,观光游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看景观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旅游者消费这类旅游产品时的共同特征通常是以观看的方式快速地游览,游览过种中参与性的内容较少。
2、度假型旅游产品
为了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暂时逃避单调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游客趋向选择度假型旅游产品,以期在悠闲、静谧的环境中放松身心。度假旅游者一般选择风景优美的旅游地居住一段时间,旅游消费水平高,对旅游设施的要求也会高于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较长,重游率也较高。
3、商务型旅游产品
  与纯粹的旅游活动不同,商务型旅游产品附属于特定的商务活动,是商务人员前往异地开展商务活动时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以开拓市场、贸易合作、商务洽谈、会议展览、科学文化交流等为主要目的。这类旅游产品受商务活动性质、政府或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经济繁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与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关系不明显,旅游目的地多集中在一些作为经济或政治中心的大城市。对价格不太敏感。
4、体验型旅游产品
例如探险旅游、登山旅游、攀岩旅游等。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和购买具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且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全身心投入,对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体验深刻,并能从中得到满足。这类旅游者对价格不太敏感,进行专业化的组合是旅游产品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渐多元化和细分化,体验型旅游产品会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认可和接受,因此,体验型旅游产品可以挖掘的市场空间还会更大。
5、其他专项旅游产品
除了上述类型的旅游产品外,还有以探亲访友、宗教朝圣、修学等为主要目的的专项旅游产品。探亲访友的客源较为稳定,但旅游消费一般不高;宗教朝圣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时间都有很强的选择性,多在重要的宗教节日期间集中前往宗教圣地;修学旅游产品的主要参与者多为青少年,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假期进行。
(二)从旅游产品的功能划分
按旅游产品的功能,可划分为享受型旅游产品、康体型旅游产品、探险型旅游产品以及特种旅游产品。
1、享受型旅游产品
享受型旅游产品是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而提供的旅游产品,是目前许多国家积极发展的新兴旅游产品。其特点是旅游设施豪华、旅游服务专业、娱乐项目多、旅游活动自由度大、旅游价格高。典型的如豪华列车旅游、豪华游轮旅游、美食旅游、新婚旅游等。因其具有的高度享受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收入群体。
2、康体旅游产品
康体旅游产品是指能够使旅游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的旅游活动。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有益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但康体旅游产品更是如此。康体旅游产品包括体育旅游和保健旅游。体育旅游,如滑雪、高尔夫、漂流、海滨滑水、自行车等,是以某项体育活动为载体的旅游;保健旅游主要有健身旅游、疗养旅游、森林旅游等。康体旅游通常对专业设施、康体器材、运动场地等条件要求较高。
3、探险型旅游产品
探险型旅游产品的突出特点是惊险、刺激、危险性较高,能充分体现旅游者的冒险精神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探险型旅游产品主要有秘境旅游、海底旅游、火山旅游、原始森林探秘等,这种旅游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够使旅游者处于高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旅游队旅游者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以及探险技巧、专门知识等有较高的要求。
4、特种旅游产品
特种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在外出旅游的同时,把学习和探求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特种旅游主要有修学旅游、工业旅游、园艺旅游、考古旅游、考察旅游等,旅游活动的内容与某项专业技术或学科领域联系紧密,因而通过可以旅游达到学习与教育的目的,旅游者的求知欲可以得到较大的满足。
(三)从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划分
按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可划分为改进型旅游产品、换代型旅游产品、创新型旅游产品和仿制型旅游产品。
1、改进型旅游产品
改进型旅游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化简求值计算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