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记得师徒恋前世今生 下载,看佛陀如何回答徒

人为什么不记得前世,看佛陀如何回答
我的图书馆
人为什么不记得前世,看佛陀如何回答
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疑问,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人或者去了一个地方,总觉得好像见过或者来过,但就是记不清楚细节。有时我们初见一个人,就会心生好感,同样是初见一个人,却会心生讨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因因缘缘导致的。有一天,一个新出家的比丘叫见正,他怀疑人死后并没有来世,就问佛: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呢?若是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来看这棵树,它原本只是一颗种子,如今已是繁茂的大树,最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因缘作用下,种子开始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辗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弟子们都回答:不能。佛陀告诉弟子们:其实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心识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的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又一次,释迦牟尼佛和迦叶尊者还有阿难尊者来到一个村子,大家都非常口渴,看见远处有个女人在井边打水,于是佛就对阿难说,你去要一些水喝吧,于是阿难转身前去,那打水的女人看见阿难来取水,就对他喊道:快走快走,我不想给你这个出家人打水。阿难面露难色地回来后,佛笑着对迦叶说,你去打水吧。迦叶来到井边,那女子亲和地问道:这位出家人,你是要取水喝吗,我帮你打来。阿难见到那女子对迦叶这般亲和,更加疑惑不解地问佛: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为什么对我们两人差别那么大呢?佛笑道:过去有一生,你和迦叶是同门师兄弟,有一天你们走在一条路上,看见一只死老鼠,你看见后,躲得远远的,口中还说道这只死老鼠很讨厌,迦叶看到后,唉叹一声,觉得它很可怜,于是找了个地方把它埋了,并且给老鼠进行了咒愿,那个女人就是那只老鼠。因为这个因缘,这一生你们再一次碰到,就有了莫名其妙的喜欢和不喜欢。”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佛说见正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国精舍。正以食时。将诸比丘五百人。菩萨及优婆塞千人。皆持供养具出罗阅只城外。有大树。名曰甘香。根深干大。枝叶茂盛。华实红赤。其味甜美。树下广平。集石为座。佛意欲止此。诸优婆塞。即敷布坐席。佛便止坐。弟子菩萨。亦皆就坐。
& & & & 时有一比丘。名曰见正。新入法服。其心有疑。独念言。佛说有后世生。至于人死。皆无还相报告者。何以知乎。当以此问佛。
& & & &未即发言。佛已豫知。佛因先言。诸弟子。此树本以一核种。四大胞毓。自致巨盛。覆尔所人。本为核时。根干叶实未有未见。至得四大。因缘相连。便生芽叶茎节华实。转增于本。自致成树。施布广远。初名为核。核复生芽。芽复生茎。茎复生叶。叶复生华。华复生实。展转变易。非故不离故。而名非常名。遂成大树。树复生果。果复成树。岁月增益。如是无数。佛告诸弟子。欲踧集华实茎节根干。更使还作核可得乎。诸弟子皆言。不可得也。彼已变转。不可还复。日就朽败。核转复生。如是无极。转生转易。终皆归朽。不可复还使成本核也。&
  佛告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为起法。起法为痴。痴为就贪爱。痴如彼树核。核小而长成大树。一痴而致多所因缘。多所因缘。本由痴出。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字色。字色生六入。六入生更乐。更乐生痛。痛生爱。爱生受。受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成为身已。有身当就老死。识神转易。随行而往。更有父母。更受形体。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都非故。便不得复还。不复识故。向所新见。谓为有谓可常。着所猗呼为谛。谓无前世后世。识神转徙。随行而有也。识神已徙。更有父母。更受新身。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便不复识故。亦不得复还故身故习故所。见如树不复还作核也。&
  于是比丘见正。承佛言。起坐长跪。白佛言。我意未除未解。正要今欲发愚痴之问。愿佛哀我等。为解了之。我从生已来。见人死者不少。或父子兄弟夫妻内外。或朋友相怜爱。或有怨仇相憎。死后识神。了无还面相答善恶者。何以乎。识神为何所隔碍。而不得还面报人也。愿为分别说之。令我等结除疾得见谛。
& & & & 佛言比丘。彼识无形。至于转徙。随行而有。若身作福。福识转生。亦不得还面报人也。何以故。譬如冶家洋石作铁。已成铁便铸以为器。已成器可复还使作石乎。见正言实不可。石已成铁。终不得复还作石。佛言。识之转徙。住在中阴。如石已洋成铁。从中阴转受他体。如铁已铸成器。形消体易。不得复还故识。何以故。行之善恶。识往受之。转化变改。如石成铁。修行五善。禀受人身。则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系闭。一者住在中阴。不得复还。二者随所受身胞内。三者初生迫痛忘故识相。四者堕地故所识念灭。更起新见想。五者已生便着食。贪念故识念断。六者从生日长大。习所新见。识灭无复宿识。诸弟子。譬如贾客周游四方国。具见苦乐。便意思念东方一郡国所有。已起是念。便三方念灭。生死亦如是。从是世作行往后世。受已受即生新想念。故识想便灭。如贾客惟念一方。三方想灭也。用是六事。系蔽隔碍。不复还故识。如核之成树。石之成铁。变本易名。不复还面相答报也。
& & & & 佛言。复譬如陶家埏土为器。以火烧之。则转成瓦。宁可使瓦还作土乎。诸弟子皆言。实不可。土已烧炼。变形成瓦。不可复使还作土也。佛言。诸弟子识神转徙。随行受身。如土成瓦。人无道行。不复识故。不得复还相报答也。比丘。复譬如树大数十围。巧匠便规斲。刻镂奇巧百种。若人欲复集聚斲柿及所刻。巧还使成树可得乎。诸弟子言。实不可。树已断破。段段刻尽。枝叶槀朽。不复可集使成树也。佛言诸弟子。识神于是世。作行善恶。临死识徙。随行受体。所见所习。非复故身。不可得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树已断不可复集使生。
& & & & 佛言。复譬如工师。烧砂作红色。更转白形。化如水。诸弟子欲令红还复作砂。可得成乎。诸弟子言。实不可也。烧砂一变。不可还复。佛言生死亦如是。人未有道意。无有净眼。身死识去。随行变化。转受他体。所历异世。更受胞胎。见习皆异。不复识故。如砂成红不可复还也。佛言诸弟子。复譬如水处于圆瓶。则体随圆。徙着方器。则体复方。大小曲直。随所堕处。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本无。无有常形。随行善恶。辄往受身。白黑长短。苦乐善恶。变受随行。如水从器。或从人中所作非法。死堕畜生。合受恶体。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诸弟子。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无声无翼。得时节气。转化成蝉。飞行着树。鸣声不休。佛问诸弟子。宁可还蝉使入土成蝮育乎。诸弟子言。实不可也。蝮育已变。去阴在阳。身形化异日当死亡。或为众鸟所啖。不得还作蝮育也。佛言诸弟子。生死亦如此。命讫身死。识神转徙。更受新身。五阴覆障。见习各异。于彼亦当老死。不得复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蝉在树不可复还作蝮育也。&
  佛告诸弟子。复譬如段生肉。过时不食。则臭茹生虫。欲使还成鲜肉可得乎。诸弟子言。实不可。肉已臭败。不能得使复成鲜洁。佛言。生死亦如此。人在世间。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死则识神转徙。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所在异见。不与前同。罪网所蔽。不复识故。不得复还面相答报也。如彼臭肉不可使更成鲜洁。佛告诸弟子。复譬如月晦夜阴。以五色物着冥中。令千人万人。令夜视色物。宁有一人。而别其青黄赤白者乎。诸弟子皆言。正使巨亿万人复无央数人。令夜观视。终无见者。何能别其五色。佛言。若有人。把炬照之。令人观视。可得见不。诸弟子言。人依炬明视之。皆可别五色。佛言。若愚人背炬火。进入幽冥。乃进极远。而望欲见五色。可得见乎。诸弟子言。愚人背明向冥。愈进闇。终无见色时也。&
  佛告诸弟子。人在生死。亦如此。一切人民。蚑行蜎飞蠕动之类。已受身形。痴冥闇蔽。无有道行。不学身事意事。未得慧眼。而欲知生死所趣识神往来面相答报。如月晦夜阴欲视五色。终不得见也。若修行经戒三十七品。守摄其意。就清净行。如随持炬火人见别五色。人随佛法教。则能了别死生。具见五道识神往来所堕善恶处。如炬火之照色。皆悉了见。人初不学身事意事。背于经戒。随俗三流。快意自从。断割真法。不信不乐。不肯奉行。如背炬入冥。疑结日甚。终无见知有解了时也。佛告诸弟子。莫顺汝愚痴闭结之意。而不信清净正真之道。自堕地狱。为身受痛。我故引譬。以解了汝等。常当勤力奉行经戒。以着心中。
& & & & 佛告诸弟子。人生是世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察察了了。然不能复见知前世所从来处。于是当老死。往生后世。更受身形。则亦不能复识知今世之事也。所以者何。一生一死。识神转易。十二因缘。痴为其主。懵懵冥闇。转不识故。诸弟子。譬如煮练白丝染作异色。青黄赤黑。变本易故。不可复转还也。生死转易。如丝受色。识无常体随行染着。未有净眼。不识其故心意为法所念即成。人在一世。心念万端。善恶报受。受新故灭。生死之法。痴闇之常然也。其欲知见生死往来。当广学行身意之事。深入清净。思惟本末。尔乃开寤。如卧寤也。
& & & & 佛告诸弟子。识神为痴冥法。生作善恶行。死转往受。随善恶行而有形兆。如火得薪而见薪索则灭。意识不作善恶行则亦灭无所见。未得道者。沉沦生死。转不识故。譬如秽镜。垢浊蔽污。举以向面。了无所见。意识浊蔽。生死转徙。惨惧蔽盈。牵着殃福。不复识故。如窥秽镜。复譬如深浊之水。虽有鱼虫。了不得见。生死错乱。忧思蔽塞。转生忘故。亦如浊水。譬如冥夜闭眼而行。都无所见。生死闇昧。流随殃福。或喜或恼。缀制所受。不复识故。如夜闭眼。&
  佛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精琉璃宝珠彩丝贯之。青黄皆见。佛视生死。如观贯珠。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鱼虫。皆悉裸见。佛视生死。如清水鱼。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无绝。佛视生死。往来五道。如观桥人。譬如高山远望具见。佛意高远。具知生死。无不分别。
& & & & &佛告诸弟子。汝等当随我教。可具知生死千亿劫事。当行三十七品要行。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以除意垢。消灭三毒。疑结解散。便见清净。得佛慧意。便知去来之事。如视明镜。一切悉见。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亦皆相答报。但人未得三净眼。是以不见不知。不复识其本。着在六系蔽。为肉眼行故。而不见相答报之本。谓之无有也。其未得道者。皆作浊秽之行。况没愚痴。生死转化。更受身形。肉眼眩惑。离故系新。四痛扰乱。终不得知识随行相答报也。令现世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此则宿行答报之验。为无有三净眼故。不见不知。便结在疑一切人已来生是世。本与痴俱。无有道意清净之行。而欲望知前世之事。识反报之效。譬如无手欲书无目欲视。终不能也。故佛出世。敷现经道。以解人意。其欲知见。识神往来。生死所受者。当随佛教行三十七品。智度无极。捡意敕意。调意正意。入禅三昧之妙。乃可具知。识神所堕。去来之事耳。汝诸弟子。当勤学知身事意事。具了诸对。至则灭除之。不为乱误。坚固于正法。如此莫休。汝所疑问。即可解了。&
  佛告诸弟子。识神有名无形。随善恶行。依四大为体。初生身小。诸根未具。识见复小。所知未备。及其长大。六情具足。识亦随体。爱欲诸习。日生盛具。至于衰老。四大羸臞。识亦不明。六情减少。现居一世。变易无常。不如其故。生所习见。老如忘之。况更异世。阴胎系蔽。未得道意。痴行惑秽。欲见意识往来。面相反报。不可得也。人无道行。而望见知宿命之事。譬如闇夜贯针。水中求火。终无见得。汝诸弟子。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本从何来。终归何所。何因往来。所缘何等。谛如思惟空无之法。得净结除所疑自解。
& & & & 佛说经竟。见正等五百人。及诸优婆塞。悉得须陀洹。诸菩萨皆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从佛俱还精舍。
白话浅译:
  见正比丘问: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
& & & & 佛说:弟子们,这棵甘香树本来只是一粒种核。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养育,长成如今这么巨大茂盛,它的树荫能广泛地覆盖这么多人。当它还是种核时,树根、树干、树叶、果实都还没有,等到四大因缘的和合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才生根,根才长茎,茎再生节,节上开花,花落结果,这样从种核越长越大,长成这么大的大树,影响的范围也这么广远。这个种子,我们起初叫它为核,核再生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再生果。辗转变化。种子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没有离开这个种子的因缘。它的名相也不是恒常不变的,也发生了变化。它长成大树,树又生果,果又成树。岁月一年年地增长,就会产生无数的变化。如果我们采集这些花果茎节根干,我们还能把它们变回当初那粒种核的状态吗?
& & & & 弟子们答:不能。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能再回到种子的状态。时间长了,这些东西就会腐朽败坏。产生的新的种子就会再生出新的大树。这样就没有极限地不断地转生变化。直到最后全部都归于腐朽。不可能还原成原来的那粒种核了。
& & & & 佛说:生死也是这样。神识的产生是缘起法。这个缘起就是一念愚痴无明。愚痴成就众生的贪爱心。愚痴就象这个树的种核。种核虽然微小却可以长成大树。一念愚痴就会攀缘外境,感召各种因缘聚合。这些因缘的聚合,根本上是由愚痴产生的。愚痴无明生起善恶业行。业行驱使神识随业受报。业识入胎生名色。名色生六根。六根与外境生触。触生苦乐觉受。受生贪爱。贪爱生执取。执取生业有。有导致受生。生必然会有老死。合成这产生轮回的十二因缘。有了这样的身体后,就自然会有老死。死后神识转化变易,随着生前善恶业行而投生六道。遇到另一对有缘的父母,就再一次禀受新的形体,再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业习,承受新的苦乐,接触新的环境风俗。这些都已和前世不同,不可能再恢复到过去了。既然不能恢复到过去,神识又怎么可能和原来的一样呢。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今生新见到的一切,所以就以为这是真实不变的;将虚妄当成真理,就认为没有前生后世。神识是随着众生业行而变化的。神识已经变化迁移,有了新的父母、新的身体,新的六根,新的业习,新的苦乐,新的风俗环境,就不会再是原来的那个神识了。就象大树不可能恢复成种子的状态一样。
& & & & 见正比丘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有的是互相怜爱,有的是彼此怨憎,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有的亲、善,有的远、恶。既然说死后有神识存在,为什么不见有人死后的神识向活着的人当面酬答前一生的善恶呢?这是为什么?是什么令神识有所隔碍?祈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们解开心结,快速明了真理。
& &  佛说:神识没有固定的形象。至于神识的投生迁变,是随着在生时的善恶业行而产生的。如果人在生时造作善业福因,那么神识随着善业转生到了善道,也不能回来当面向人报告。为什么呢?就好象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又铸成铁器,已成了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
  见正比丘答:不可能了。矿石已经变成了铁,不可能再回到矿石的状态了。
  佛说:神识离体,住在中阴身时,就象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投胎禀受新的身体,就象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已经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神识状态。为什么呢?业行的善恶,牵引神识前往投生,转化迁移,就象矿石变化为铁。今生持守五戒者,来世可以得受人身,就会有新的父母。神识就会有六种隔碍:一者,因为住在中阴身阶段,不能回来;二者,因为神识随业力投生于胎胞之中,不能回来;三者,因为出胎时受到母体产道的挤压逼迫的痛苦,而忘失过去;四者,当他出生时因为出生时的痛苦而忘失过去的记忆,又产生了新的所见所想;五者,他出生后就吃食物,因为对食物的贪执而使过去神识的念想有所间断;六者,从他出生直到长大,不断因为新的所见所闻薰习,神识已经不是过去的神识了。各位弟子,就好象一位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对四方各国的风土人情都了解。如果他心里只忆念着东方某一个郡国的风土人情,当起了这个念头时,对其他三方国家的忆念就会消灭。神识因为这六种因缘的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如同种核长成大树,矿石炼成铁,本体变化,名色变化,所以不能回来当面向人报告。
  佛说:又比如陶瓦工把泥土捏合成器物形状,再用火把它烧成陶瓦,陶瓦还能再恢复为泥土吗?
  弟子答:不可能了。泥土已经烧炼,变形成了陶瓦,不可能再恢复泥土的状态了。
  佛说:各位弟子们,神识的变迁,随着善恶业行而投生,就象这泥土变成陶瓦一样。人没有道力,不可能恢复过去神识的所见所忆,不能回来报告。比丘。又比如一棵几十围的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用各种机巧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
  弟子们答:办不到。树干已经被砍断成一段一段,被雕刻成了器具,枝叶也腐朽了。不可能再收集起来恢复成树的状态了。
&&&&&&& 佛说:弟子们。神识在这一世行善造恶,临死时就随着业力牵引,投生六道,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能恢复原来的身体,不能回复原来的见闻觉知,所以不能回来,也不能辨识前生的熟人而来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枝叶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一样。
&&&&&&& 佛又说:又譬如化工技师将砂石烧制成红色物质,再转为白色物质,再转化为液态。各位弟子,你们能让红色物质恢复成砂石吗?
&&&&&&& 弟子答:不能啊。烧过了的砂石,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可能再还原了。
&&&&&&& 佛说:生死也是这样。人没有修道摄意,没有清净的神通慧眼。肉身死去后神识离去,随着业力变化,转受其他的身体。所经历的已经是另一世,更受了胞胎之苦,所见闻薰习的都发生了变化,不可能恢复成原来的神识了。就象砂石变成红色物质后就不可回原一样。
&&&&&&& 佛说:弟子们。又譬如水贮存在圆形瓶中,水的形状也随着瓶子的形状变为圆形。如果换个方形瓶,水的形状又会变成方形。水的大小曲直,都是随着承载水的物体而变化的。弟子们,生死也是如此,神识本来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业行去投胎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有的善报多,有的恶报多,都是随着业力而变化,就象水随着承载它的器物变化一样。比如某个人一生造的业是以愚痴的畜生业为重,当然死后要随重业受身畜生的形体。象这样的情况,神识当然不会认识上一世的熟人,回来向人报告了啊。弟子们。又譬如蝮育这种虫子,生长在泥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旦达到生长成熟的条件,便蜕变成蝉了,就可以飞行、依附在树上,鸣叫个不停。那么,我们还能把蝉放进土里,让它还原成蝮育吗?
&&&&&&& 弟子们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会死亡或者被鸟雀啄食,不可能恢复成以前的蝮育了。
&&&&&&&&佛说:生死也是如此。前一期生命完结,肉身死亡,识神迁移,重新受生新的身体。受到色受想行识五阴的覆障。见闻薰习各有不同。这一期新的生命也会老死。不可能回复原来的神识。不可能辨识上一世熟人并去向他答报。就象树上的蝉不可能变回地下的蝮育一样啊。
&&&&&&&&佛告诉弟子们:又譬如一块生肉。过了很长时间不去吃它,就会腐败生虫。能使它还原成新鲜的肉吗?
&&&&&&& 弟子们答:不可能了。肉已经腐败变质。不可能使它恢复成原来的新鲜状态。
&&&&&&& 佛说:生死也是这样。人生活在世间,如果心生恶念,口说恶语,身作恶行,死后神识就会堕落恶道。比如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那么他身处不同的道,所见闻薰习的就和人道不同。所造的罪业又象罗网一样,令他的智慧被遮蔽。不可能恢复原来的神识,也不可能有福报回来当面答报了。就象这块臭肉不可能让它变回原来的鲜洁一样。
&&&&&&& 佛告诉弟子们:又比如月光隐晦、夜晚黑暗时,拿五种不同颜色的物品放在阴暗处。让千人万人前来在黑暗中去辨别。有没有一个人能分清楚青黄赤白的颜色吗?
&&&&&&& 弟子们都说:就算是叫来上亿万的人,甚至无央数的人前去,在黑暗中去观察,也没有一个人看得清啊。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啊,怎么可能分辨五种颜色呢?
&&&&&&& 佛说:如果有人拿火炬来照明,再让人来观察,可以看得到吗?
&&&&&&& 弟子们答:人靠着火炬发出的光明来观察,就都可以分辨得出来了。
&&&&&&& 佛说:如果一个愚痴的人,背对着火炬的光明,走到黑暗中去,越走越远,然后希望看清楚五种颜色,可以看到吗?
&&&&&&& 弟子们答:这个愚痴的人背离光明投向黑暗,愈往前走愈是黑暗,最终是不可能看到颜色的啊。
&&&&&&& 佛告诉弟子们:人在生死中轮转也是这样。一切众生,包括蚑行蜎飞蠕动之类,已经禀受新的身形,被愚痴的黑暗遮蔽,又不去修行,不学习规范身口意业,没有显发智慧的眼目,就想了知神识生死轮回的趣向,想得到神识往来答报的功德力,这就象在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如果能够依佛的教诲修行,持守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道行,就能象跟随拿了火炬的人可以见到并分辨五色一样。如果人能随顺佛愿,听受教诲去修行,就能了脱生死,有神通道力能够彻见神识投生六道或善或恶的归处,就象火炬照亮五色物,都能清楚地了达。人如果不学习摄身正念,违背经戒,随流入俗,依着自己的意愿去享乐造业,割断正法,对于真理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痴的人背明投暗,颠倒疑惑、罪业障覆会越来越深重,最终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无法了生脱死、永离三界轮回之苦。
&&&&&&& 佛告诉弟子们:希望大家不要随顺你们的愚痴无明的邪见,却不信受清净正真的真理。自甘堕落地狱受苦。我特别引用这些比喻,就是希望引导你们生发正见正信,劝诫你们应当精进修行、奉行经戒,让佛法的正见入骨浸髓,不要忘失。
&&&&&&& 佛告诉弟子们:人生在这个世间,禀受这样的身形,肉眼所见现在这一生的事情,父母亲属等等,还能明明白白,然而却不能了解自己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病死亡,投生到下一期生命,重新禀受新的身形时,也不能了解今世的事情了。为什么呢?一生一死,神识转迁,十二因缘聚合变化,无明愚痴是主导。众生懵懂暗钝,一转生就迷失了。就象煮炼白丝,染成各种颜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洁白了。生死变易,就象把白丝染了颜色一样。神识并没有恒常不变的体态,是随着众生的业行染着而改变的。没有清净的慧眼,不可能辨识其中的原因。心意造作诸法,一个心念变化,法亦随之变化。人在这一生,心念万端,随着或善或恶的心念造作了或善或恶的业行,由这善恶业行感召善恶果报。新的一念产生,旧的一念灭失。生死的轮转,就是由愚痴无明来产生的。如果你们想了知一切业因业果、生死轮转的由来,就必须广泛地学习佛法,摄持身口意三业,深入修持清净的道行,如理思维,你们才能由迷返觉,彻悟一切本来面目,就象沉睡的人从梦中醒来一样。
& & &&& 佛告诉弟子们:神识被众生的愚痴无明所主导。在生时造作善恶业行。死后随业力牵引投生受形。又随着善恶业行而产生未来身形的前兆。就象火的相状是来自于柴木的燃烧,如果把柴木拿掉,火的相状就消失。如果众生心念意识不去造作善恶业行,那么也就没有生死没有所见所习。没有证道的人,沉沦在生死苦海中,转投另一生就不再辨识前生。就象一面污秽的镜子,布满了尘垢,污浊的秽物遮蔽了镜子本有的明净。拿着这样的镜子照自己的面容,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众生的意识被愚痴无明的污浊所遮蔽,在生死中迁移流转,充满了悲惨忧惧的痛苦,随着善恶业的感召福祸相连,认不清本来面目。就象看着这面污秽的镜子一样。又比如在很深的污浊的水里,虽然生长着很多鱼虫,我们也看不见。众生在轮回苦海中生生死死,颠倒错乱,被忧惧恐怖的痛苦所蔽塞。众生在生死轮回中一转生就忘记了过去,也就象面对浊水看不清鱼虫一样。又比如在黑暗的夜晚里闭着眼睛行走,是什么都看不见的。生死的业流也是这么暗昧,众生随着自己造作的善恶业而流转,或喜或恼,被自己的造作所拘禁制约。众生不能记忆认识前世,和黑夜闭眼行走一样。
&&&&&&& 佛告诉弟子们:我如今成就佛果,五眼圆明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全部彻知彻见。就好象拿水晶、琉璃各种宝珠用彩色丝线贯穿起来,青黄赤白,粒粒分明。佛见生死,就象这贯穿的珠串一样,清清楚楚。又好象纯净的水,清澄见底,里面生长的鱼虫,都能全部看清。佛见生死,就象彻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样毫无遮蔽。又好象一座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看待生死,就象一个旁观者一样,对众生往来六道的状况明明白白。又好象站在高山上向远处眺望,远方的一切都能看见。佛的意境极其高远,不可测度,佛了知生死之法,就象在高处望向远方一样,无不明晰。
&&&&&&& 佛告诉弟子们:你们应当随顺我的教诲。就可以了达生死千亿劫的事情。你们应当修行三十七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便能显现清净本来,得到与佛一样的智慧。就能了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照看明净的镜子,一切都能得见。
&&&&&& 佛告诉弟子们:世间人在生时所作善恶之业行,和死后的下一世,也都是相互对应着酬答显报。但是因为人没有得到三净眼,所以不能看见也不能了解,不能辨识事情的因本。众生执着于六根的系缚和遮蔽中,依从肉眼所见来判断施行。所以就看不见前生后世对应酬答偿报的因本,所以就妄说没有三世因果,没有六道轮回。那些没有证道的众生,都造作种种浊秽的业行,被愚痴无明所淹没,在生死中流转,投生六道,转换身形。肉眼昏眩迷惑,离开旧的身体就去攀缘系缚于新的身体,被生老病死四种痛苦所扰乱,终究不能知道神识随着业行而酬答受报的事实。现世的人,有的享受福乐,有的承受恶报,有的互相怜爱,有的互相憎恨。这都是过去世造作的因行在今世显现果报的证验。只是因为没有三净眼的原因,不能了知,就郁结在这个颠倒疑惑中。一切人投生在这个世间,本来都是因为愚痴无明。如果没有道意清净的修行,却想了知前世之事,辨识业因业果的规律,就好象没有手却想写字、没有眼睛却想看见东西一样,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佛陀出现在世间,敷演经教,弘法布道,就是希望开解人意,让众生入佛知见,明了神识流转生死、投生六道的原因。众生应当随顺佛教,修行三十七品,智度无极,捡意戒意,调意正意,证入禅定三昧之真妙,才能够具知神识堕落三途、生死来去之事啊。你们诸位弟子,应当精勤修学,收摄身口意三业,息止各种妄想,妄想来了就马上灭除,不被这些妄想所扰乱,坚固地安立于正法。这样修行不休止。你们的疑问就可以解除了。
&&&&&&&&佛告诉弟子们:神识有名相却没有形体,随着生前善恶的业行,缘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众生刚出生时身形还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神识被所见所闻薰习的业种也少。随着众生的成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神识也随着身体的变化熏习了更多的贪爱欲望的业种,业习一天天增长、炽盛。到了众生渐渐衰老时,四大所聚成的身体逐渐朽坏,神识也渐渐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人在现在这一生当中,身体经历种种无常变易,已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出生状态。刚出生时薰染的习气见闻觉知,年老时尚且都忘掉了,何况是重新投生,变换成下一世,怎么能记起前世的事情呢?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没有证道的人,都被愚痴的业行所迷惑染污,想要观照到意识的生灭来去,记忆起前世,回来向人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力功行,而想知道宿命因果,就犹如在黑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得不到的。所以,你们应当依止经戒精勤修行,深刻地思维,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如法如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证清净断除结使,那么这种疑惑自然解除。
相关阅读:
相关交流:
kong2011推荐阅读:
阅读(113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既然有轮回,为何没有人死后回来报告?',
blogAbstract:'\n按:既然有轮回,为何没有人死后回来报告?为什么我们投胎后不记得前世?这类问题很常见。那么佛是如何回答的呢?下面恭录的这部经名为《佛说见正经》,为东晋竺昙无兰所译。佛说此经的缘起,就是一位名叫见正的比丘,对人死后到底有没有轮回而心存疑惑。佛陀举了很多例子,慈悲善巧地慢慢引导,令大众解除疑惑、远离断常二种邪见、生发正见正信。为便于大众理解,末学将经中重点段落以问答形式简单译为白话。然资质陋鄙,学识有限,恐有错谬。冀诸位大德慈悲,不吝指正,以免误导他人。南无阿弥陀佛。\n',
blogTag:'佛门基础,因果,业力,轮回',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6,
publishTime:2,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6,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记得前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