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哪个在公益和慈善事业上做得更好

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民国时期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以成都中西组合慈善会为例民国,慈善,成都,基督教,民国时期,慈善事业,慈善事业为,成都为,基督教慈善,基督教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国时期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以成都中西组合慈善会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正文
加措活佛:佛法与公益
加措活佛在讲堂现场
  主讲人:加措活佛 (慈爱基金发起人、菩提本愿会会长、康巴爱心利民协会秘书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益慈善很多理念来源于。慈善固然也是佛教事业的一环却不是全部,佛教与一般慈善机构有何不同?公益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宗教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佛法又如何推动公益发展?日晚,京师公益讲堂邀请加措活佛出席,就&佛法与公益&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为讲堂实录:
  王振耀:我所了解的加措活佛,年轻有为的&微博控&慈善家。
  王振耀:今天在座的人可能都比我更了解加措活佛。但是我还是要把我的认识介绍给大家。我第一次见加措活佛的时候是几年前,他和我讨论如何用微博,让我非常惊讶。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微博上已经有了四百多万的粉丝,我才二十万粉丝,我和他比是1/20不到。
  像我这一代人所知道和理解的活佛,是在北京民族大学学习汉语,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又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了慈爱基金。他是慈善家,在推动着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但他很年轻。
  大家在网上可能都可以看到出生于1980年9月,用我们现代流行的话说是80后,确实是年轻人,13岁到色达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成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弟子,在上师座前接受教法,直至上师圆寂。他发起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慈爱基金,曾参加青海玉树的4&14抗震救灾,在灾区待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不断地发微博告诉大家灾区的情况,引导着救灾,救灾过程中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活佛做了最重要的事情。
  加措从1999年到现在共建立了10个佛学中心,5&12抗震救灾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参加者。之后就在藏区建立了三所希望小学,他不仅仅是一个活佛,不仅仅是一个慈善家,他还是一个诗人、一个非常会关心人的人。在演讲之前活佛送给了我两个礼物。一本介绍慈爱基金的手册,里面有很多他(加措活佛)写的诗。另外一本&心经&。我们的理事长告诉过我&心经在佛教里博大精深,你能理解好心经,就能得到佛教的经义。&
  活动开始前,我和活佛在讨论如何合作,如何在藏区发展慈善事业。我相信他作为两年前就有四百万粉丝的一个年轻的80后活佛,比我更了解年轻人,更能和大家沟通,其实他的智慧来源于对公益和慈善的理解,从佛法的角度来理解慈善,来理解公益。很多人不理解佛法与公益的关系,包括我在内。
  我们这一代人提到宗教往往会说是&封建迷信&,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错了几十年。你们比我幸运,你们现在开始就来直接听加措活佛用他亲身体会,用他做慈善的经历,用他在灾区的行动,用他在全国呼吁推动的各种各样的慈善项目,来向大家讲解他对佛法和公益的理解。有请活佛。
  世界宗教趋向大同,慈悲和仁爱为共性。
  加措活佛:非常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所有的同仁们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遇和大家见面。我特别要感谢王振耀老师,因为王振耀老师的的确确在推动社会公益活动上付出了很多。 开讲之前我想说,希望大家能够放松,第一,不要指望加措活佛给你们一个完全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一句话,我给不了。第二,不要想着今天在这个地方得到什么。此刻我们只要放松的,躺着也好,只要静下来。这是我讲座前想做的事情。
  我不是做公益研究的,对公益也没有很高的境界,但是我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地上,公益与佛教必然有很深的根源,未来佛教要承担很重的责任,我能做的只是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做一些事情。做公益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在分享过程中,我会经常抛出问题同大家交流。
  第一部分,我讲讲宗教世界。我们有五大宗教,每个宗教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明确的修行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区别。宗教最高是统一的,但是讲起来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对空心的理解,对上帝的理解,对释迦摩尼的理解是一样的。境界上是统一的,我们所有的宗教人士都提到一个天堂,讲的是一个地方,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没有直接感觉到是统一,越想越觉得不是同一个地方。
  但是有一个事是把所有的宗教都联系在一起,那一定是慈悲和仁爱,去爱每一个人,每个众生都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对基督教是很陌生的,但是基督教做的时候都很亲切,不光是基督教组织的各种公募基金,在中国是非常盛行的。所以在南方有很多乡村有基督教的发起,形成很多公益组织,他们做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他们仁爱,帮助每个人需要帮助的人。
  宗教派别之间不免会有些羡慕嫉妒恨,比如我有一次去,我对基督教的感受很深,他们在美国给我专门安排了很多环保组织,我特别提出要去更多的教堂和更多的教会组织,他们很惊讶,说你们不介意吗?我说不介意。美国公益为什么做得那么好,为什么那么无怨无悔的可以去付出,没有任何要求的付出和基督教宣传的理念导向是有关系的。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和懒汉,可以看到乞讨者百分之八十都是健康的、没有身体上的缺陷的年轻人,但是依然有人愿意去施舍,这是宗教人对于穷人的概念,基督教是很愿意帮助那些贫穷人。不管你是什么组织。
  变味了的中国佛教
  相对而言,我们佛教做公益确实落后。佛祖的教义做得非常好,但是到今天,是否做得很好?答案我很不满意。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去地狱干嘛?是诉苦的,去帮助别人。的菩萨叫做&菩提勇士&,是说要去战场打仗吗?不是。而是指菩萨要很勇敢的去普渡众生。
  所谓的救度,就是救苦和度化他人。我们慈悲度人的精神不低于基督教、穆斯林和任何宗教,甚至会超越他们。我们经常会看到佛陀的故事,他经常愿意把自己的身体施舍给老虎和野兽食用。不仅是佛经里面有,当今社会也愿意和经常做出这样的牺牲,我认为这个精神是高了一级。
  但是现在出现了什么状况呢?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呢?比如今天是初一,大家会排很长的队烧高香,这个大家都看不惯,但是大家还是都会去做。大年初一我去大召寺,看到所有人都发抖,在大冷天里排了三个半的队,腿的确会发抖。我们的菩萨难道是那样的人吗?大年初一不拿高香来拜就不行吗?
  我后来想算了,我走,我不背那么多的经文,也不讲那么多的道理。我转身就走了,我说佛祖对不起,你不会怪我的,我去买手套、袜子。我带着几个徒弟说,&今天不去贴金了,去买手套、袜子吧,发给所有拜佛的人,第二天再发,第三天再发&。发完了我心里非常舒服,没有任何的忐忑和紧张,我念经和祈祷的时候也在想,把佛祖当成一个很仁慈的人,就像自己的爷爷一样,我爷爷在让我做什么一样的道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反思,这种方式是对还是错?希望大家去思考。
  我终于明白,中国为什么要有入学,讲中庸。我们很容易走极端的,那是一个可怕的极端。如果你拿起枪来做暴力的事情,谁都会看到。但是我们是思想上的极端,谁都不知道,表面上总是笑嘻嘻,但是心里上的极端是很可怕的,看不到的。信仰宗教容易走极端,执行政策也容易走极端,谈感情也容易走极端,过生活也容易走极端。我们走了很多的极端,我们思考什么?我到底是不是极其极端的人。
  再说佛像,从1980年开始建十米、二十米、三十米到现在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需要那么高吗?我不理解的,佛祖不需要那么大,佛祖不是高大威猛的一个人,如果一个人高大那就是上帝,难道释迦摩尼要比喜马拉雅还要高吗?如果释迦摩尼坐在那里说:我走了2500年,你必须得把我修成喜马拉雅那么高。他愿意吗?他反对偶像崇拜、个人崇拜,我们不能把信仰也走成极端。
  为什么我刚才第一句话抛出来的是我们佛教做公益事业还不够,我们思想上必须改变,如果思想上不去改变的话,大部分人会输在这个上面。中国人想法很奇怪,比如去饭馆吃饭,有排队的地方,他就愿意去,他会认为人多的肯定好吃。所有人这么走的时候,不去思考,佛法真正的意义是我们作为信徒,有的时候理解不够深刻理解不够透彻,不够直接。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我有一些朋友是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很喜欢,大家有一次和我说个的问题,一直放在我的心里。他说到西藏某一个地方把寺庙修得可以与欧洲建筑想比拟。但是下面的村民过得很差的生活呢。原因很简单。西藏的寺庙承担很重的社会责任,藏地的医院、学校、所都是从寺庙里传承延伸的。当地医院一毛钱都没有收过,我小时候去看病,没有藏医是收钱的,他们会认为收钱是罪过。
  学校里的老师在寺庙交教我们学习藏文,寺庙还包吃包住,帮你把藏文教好,不收钱。没有人管的孤寡老人都是在寺庙里。他们活得都很好。所以藏地的老人很不习惯外面的生活,我的姨妈带我到了成都,每次都说待不下去了。待不下去的原因是邻居的老人都会把蛇啊、鱼啊杀了吃。这些都是生命,我看不习惯,心里很难受。我到高原上活得还是很自在。所以我想说藏地的寺庙承担着社会什么样的责任。寺庙对于当地的老人们来说,就是归宿。
  公益组织需自我清晰定位
  中国的公益是和宗教是很像的。我到青海的时候,开了一个草根组织的公益研讨会,发现中国西部一些草根组织做得非常专业,我很惊讶。他们说我们过去经常同国外的NGO组织学习交流,他们的要求严格,所以习惯了。但草根公益组织的问题是没有钱,我到了北京,发现北京很多基金会都很有钱,但如何花好是个问题。所以我想说在公益组织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仅是佛教的公益,咱们所有的NGO先去要钱,去算钱,再去折息都是我来,下面的草根组织和谁一起做呢?你这样一个小NGO能做那么多事情吗?地方上的草根组织是很有能力的。 中国的公益组织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任务没有分清楚,我是到底募集钱的,还是执行公益项目的。应该分清楚,这个很重要。
  寺庙也是一样的,地方上的小寺庙找一个僧人住在那里都很困难,庙都是空的,都市里的寺庙乱得不行,二者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中国社会上出现的和NGO出现的问题是几乎是一致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这些寺庙能够承担公益的责任,做公益就会简单很多。因为几乎每一个村都有宗教的场所,我们的公益就可以做出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但是前提是必须在公益组织的要转化自己的想法。做好定位,你是募集钱,又要算钱,又要花钱都是由你来做,这是不合理的。这是公益组织很大的一个障碍。
  第二个障碍是什么呢?你给你钱,但是我不是在做公益,公众把公益组织骂的不像样。
  公益组织自身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还是做很多好事这些事情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我站出来说红十字会做了什么好事,所有人会批评我。为什么不能说呢?在中国公益出现了极大地信任危机。我们是好兄弟,你上班我会接你,你要钱我会给你,但是你要做公益要钱就算了。
  现在是公益寒冬的季节,以前说自己是做公益的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奉献者。但是现在说到公益都有一点不好意思了。我们会犯错误,但是我们干了好事的时候为什么还要骂。我想起了佛教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一直在担忧,公益会不会又出现什么的事件。一个让人们把红十字会批评成这样,我们在公益的事件上不理性,极度不理性,所以中国的公益走向了下坡路。
  我去过美国,美国人是不愿意给钱的,不愿意割舍的。你吃一个面包都要AA制,施舍和捐赠和捐献在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是高于美国人的。但是中国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极端的思维,坏就是一句话,好就是一句话,所以慈善走了一段下坡路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慈善最大的敌人和障碍就是信任。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何重建中国公益慈善会信任,如这个时候佛教可以帮上忙的。人们要有一个信念。打个比方,&因果&是佛教一个最重要理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很多时候外界的机制无法监控和管理到很多细节,但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一种佛教的因果的关系来约束自己,从自身的公益组织来间接地刺激你的信念,我们不指望社会给我们什么。我们指望的是公益自身的建设。
  我们要相信因果,有因必有果。我从小时在佛家的家庭长大。如果我刻意拍死了一只小蚊子,我晚上就睡不好,我想会不会有一天睡觉的时候它会把我杀死。有因果的思想约束东是很强大的自我道德规范。你心中会有法则,会有底线,会有感恩。所以我觉得佛家的因果宿缘对于公益人士自我约束是值得借鉴的。社会如果麻木了,人们犯错甚至做出很多的恶事是没有感觉的。社会的道德心下滑,社会信任基础无法建立,我们的公益事业就越做越辛苦。
  我对公益也有很多乐观之处,乐观什么地方呢?中国人愿意去捐献这个很重要。而且中国人愿意去比较,我做公益很多时候是庙里都是捐赠的,有很多人的名字在下面,就愿意不断地帮忙。我相信我们的公益事业会超过美国,也会超过欧洲地区的国家,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地努力。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一个是很重要的责任是佛教的支持。刚才王振耀老师也讲到了,我们去年各个部委同意发了一个文件:宗教人士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们是支持的。&有了这样的支持,我们宗教人士是不是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思路和模式,不断地改变我们自身的方法。我们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
  中国人很愿意做公益,前提是让大家信任你。
  和大家分享自己做公益的历程。当时决定开始做慈爱基金的时候我心里是没有底的,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当时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信徒朋友,说我要发起一个帮扶基金,至少需要二百万左右的启动资金,二百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说你去找我的一个朋友,你告诉他说我捐了一百万,他也会这么做的。有了这两个信徒帮忙,于是这个基金就成立了。
  玉树赈灾之后,我们想要发起一个&雪中送炭、温暖玉树&的活动,可苦于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精力。当时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说:&我们可以帮你&。虽然大家都没有做项目的经验,但都是很热情的。&温暖玉树,雪中送炭&的活动在春节成为当时最火的活动,很多人都会给我们捐钱,有的人捐煤,我还笑称自己和朋友变成了最大的&煤老板&,其实中国人很愿意去做公益的,但前提是如何做到让大家信任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因果,相信轮回。
  我再和大家想分享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公益的项目,我想做&爱的种子&这样一个项目。我的想法和灵感来源于佛教,我去普陀山的时候,去每个寺庙参拜,看到寺庙都设有用于捐赠的功德箱,我想如果捐到功德箱里我就很踏实。&爱的种子&是一个存钱罐,我会通过微博等平台来宣扬,我希望从小孩开始培养,你拿出一块钱也好,一百块钱也好,都是一种公益体现。其实中国的13亿人口大都是希望能帮助别人的,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个功德箱,或者是一个存钱罐,你存到一百、一千、一万也好,你可以选择信任的公益组织,也可以选择捐到孤儿院和福利院,帮助别人。
  我想做的是种子,不断地去发芽,从很小的小朋友做起。我把功德箱捐给你,以后是你的事情,你相信你自己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的公益事业是不是真的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很小很小的事情。这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来的很多都是公益人士,我希望你们能够想出更好的方法,我一个人去想还不够。应该想我们特色的公益。我们可以接纳西方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但是我们是中国的公益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的社会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贫富差距最大。所以我们的公益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公益没有大小和高低贵贱之分。
  今天作为一个宗教人士来到这里,我希望很同学们进行沟通,你们可以准备一些问题。我们互动起来可以更好的解决一些大家的问题。
  佛教如何做公益?
  最后我想讲一下佛教人士是如何来做公益。从事佛教的人士是以菩提心开始的,当然不仅是佛教人士,其他人士也需要培养菩提心,就是培养大爱情怀。一个圣者曾经讲到,每天早上他为众生发愿的时候,他是充满爱和喜悦,如果有一天忘记做这个功课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焦虑。做公益人充满爱心是很重要的,慈悲心也很重要,慈悲心是有磁场的,我们可以看到你无穷的力量。
  我听说法师,他在是一个很慈悲的人,他可以做到什么样呢?比如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时候,八十多岁的老人会感动得掉眼泪,这是一种磁场,是心里爱的力量。人都有自己的磁场,比如希特勒也有磁场,他可以让所有人感染自愿追随他牺牲或者死掉。
  菩提心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潜意识绝对有这样的力量,你们要坚信这一点。我再换一个容易的道理来说,比如年轻人去谈恋爱的时候,你愿意牺牲自己的一部分,你的贪欲有这样的力量,你的慈悲心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力量?我我们的内心是可以做调整的,内心是一个极度顽固的人,也是极度简单的人,只要你不断地去努力为慈悲和爱和菩提心去训练他,你拿出自己的方式,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充实和爱,你的爱可以不断地发芽,这是我们慈善人最需要的功课,没有做的功课,包括我在内都需要的功课。
  为什么瑜珈很受欢迎?我们认为瑜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是一种动和静两个序列放在一起的,一个是身体的运动,一个是心理的运动。我们不要怨社会,社会并不是对我们不好,社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可以依然快乐和健康,其实所有的痛苦和快乐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内心深处。慈悲心是可以做训练的,你每天早上一醒来的时候,你可以先想一些最爱的人,最喜欢的事,比如连续想了一个月之后范围可以稍微大一点,可以想多一点的开心的人,最后即使想起最不能让你开心的人,你甚至也能够释怀。内心是可以训练的。不是内心丢在那里就不管了。佛家经常会讲到减少对物质的欲望。当你对物质的欲望减少的时候,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多做其他的事情。谢谢。
  提问:您对我们这大学生做公益有什么建议吗?
  加措活佛:大学生做公益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大学生最紧张的是大四的时候要开始找工作,进入社会,这个时候是最没有招的,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时候你要做了很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也好,捐献了时间也好,我觉得你捐献了什么都是非常昂贵的,而且中国的公益应该真的是把时间作为很重要的捐献,因为时间是最珍贵的,富人和穷人都一样,&你来帮帮忙&,不是那么简单帮忙的,生命是平等的,你的时间是24小时,盖茨的时间也是24小时,你拿出时间做公益是很伟大的。
  美国学校对学生公益行为是有要求的,他们规定你毕业之前需要做了多少公益事情。我们中国学校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是自己可以给自己要求,我捐献了多少时间,今天师大的同学们非常热情,对公益非常支持,这是我很高兴的事情,未来的事情还是靠我们,希望你们未来能够加入公益,捐献你们的时间。这边也要认为是很重要的贡献,而不是帮帮忙。
  提问:加措活佛您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来自于青海的学生,所以特别感谢您能够在玉树地震当中对那边震区的灾民做出那样的慈善活动。今天的问题是,现在的佛法是有大乘和小乘之分的,你也提到佛法讲众生平等,讲的是众生平等,作为普渡众生的佛法的话,本身为什么要分大乘和小乘的划分呢?这种界定会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加措活佛:佛法的本质上不叫做小乘佛教,在佛法的本质上小乘佛教是有名字的,后来民间把这个叫做小乘。因为佛祖的教法没有大小之分,所以第一个是不应该有大乘和小乘,而每个人都有名字,小乘佛教的说法是不可以的。这是第一。第二,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不需要纠结于过去叫什么,而是现在我们叫小乘的是、、、,这些佛教人士比我们自己称为大乘还要积极、更愿意度人。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说它是小乘吗?我们说一个是自修一个是度人的,是菩提心,今天他们更愿意度化人,帮助人。我是非常尊敬,甚至是很多次去学习他们。更不应该去分大小。你说得很有道理。谢谢。
  提问:活佛您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生,今天来听这个讲座。因为我本人从高中毕业开始一直参与和组织一些事情,主要是孩子的助学。刚才您讲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我有一个故事和一个问题想跟大家分享。今天有很多像我一样都是大学生,这个故事大家会觉得有一些意义和感想。
  主人公是一个叫田心的女孩子,年龄和我们差不多,从小到大没有什么起伏,成绩非常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非常骄傲的孩子,顺利考上了北大,到美国去读硕士。在一个写字楼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我们觉得她的人生非常精彩,但是她告诉我们她觉得自己活得很空很茫然,她说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仅仅兴奋了五分钟。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时候感觉到被父母、被社会安排着,直到有一天高中的朋友参加了一个照顾麻风病人的慈善活动,她说那一天她找到了真实的自己,真正快乐的自己。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有一天我们将要离开校园,当我们坐在高高的写字楼的时候,很茫然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我们应该去谢谢那些被帮助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感到了快乐和自己的价值。还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活佛,您觉得佛教人士自身从事公益活动,还是让信教的人士去通过您的行为感化他们更重要一些?
  加措活佛:你的问题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都很重要。宗教的领袖和人士也好,佛教讲究的是身体力行,如果师傅不愿意下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老让徒弟做好事,师傅高高在上,坐在法座上是不对的,但是如果让信徒把钱捐给你,你做好事,也是一个错误。你应该是把信众带领到一起,影响和号召社会方方面面的朋友,大家都要一起来做公益,宣扬公益之心,这才是我们倡导的。
  因为社会公益需要整个社会动员起来,而不是某一个人单一的事情,特别是我对佛教徒的认识是有异议的。佛教经常会求佛祖保佑,但是不去保佑佛,从来不会思考如何以身作则。佛教怎么样去发展?如来的家业怎么样去发展。推动佛教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比如印度有释迦摩尼佛,没有阿育王国王的话也没有今天的佛教,如果中国有了玄奘,有了达摩祖师,但是没有梁武帝,没有清朝,没有武则天等等这些,就没有了今天的佛教。佛教并不是师傅在推动,很多时候是信徒在推动。未来的佛教我相信应该是共同的,不是师傅去传教,包括近代的南怀瑾老师也不是出家人,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需要在家出家,共同努力。
  提问:活佛您好,我是来自一家草根公益组织。我想跟您请教一下,我们这个组织认为这个公益的目的是以人的进步为目的的,因为我们的病友组织现在都是病友在做事情,我们有一个理念是照顾好自己就是善举,不知道我们这个想法在佛教上有没有渊源,您对我们这个理念有什么指导?
  加措活佛:首先自度度人,为什么呢?其实自度是度人最好的方式。刚刚我一直在强调公益人士自己,我们都是同仁,都是公益人士,大家都是一样的我讲一个小经验,我去汶川地震的时候参加了七八天的时候,我怨气很大,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
  我们的民间组织总是带着怨气来,北京有一件事情我可以在青藏高原的路上车子里就可以睡着的,但是那天失眠了睡不着。北京有一个师兄是我的朋友也失眠了,我问他为什么失眠,他说也不知道。我看他在天天看汶川情况的电视,我们其实是有了轻微的焦虑,汶川这么大的灾难中很多人得了焦虑症。他做了一次好事,但是没有一个好心情,天天会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我们的佛教会经常说,我们要吸纳众生的罪孽的时候,我们要有能力去背他们的罪孽。
  比如我的一些朋友念藏经,有时候会不舒服,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做公益的人内心要很强大,要有自己恢复的能力。一起去的一帮人有的比我还焦虑,我是自己念经、打坐以后就恢复了,但是很多同事要严重到很久,甚至影响到现在。我得出一个结论是我们要去帮助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要么这个人得了白血病,要么得了癌症,我们天天接触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光你信什么,你都要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来疏通自己,这是我对公益人士的建议。我作为自己也是经常要做这个事情,不然我们很容易进入一种焦虑中,这样的话我们很难去帮人家的。
  提问:当唐僧千辛万苦去西天的时候取到了无字真经,释迦摩尼佛讲了一个故事,就是比丘尼去哪个国家学,那个国家的国王以三金做饱尝,佛祖就说我尚嫌少,佛祖说你们三个人什么都没有就想取得真经不太合适。这个可以看出佛祖是有个人的需求。你怎么样解释这种情况?
  加措活佛:这个问题特别好,佛祖当然有个人需求,佛祖的个人需求答应我们,佛祖愿所有的众生获得解脱,我的儿子平安就足够了,佛祖当然有需求,愿所有众生安乐享乐,佛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所有的众生获得解脱。客观来讲,佛祖修行的过程中一定会想当初的人是很伟大,很值得尊敬的人,不像是西游记里讲的很的,我看过很多佛祖的故事,但是有一本《古道本》,这里讲他不太相信佛祖头上再有一个头顶,可能是很美很神圣,但是也是有一点夸张。
  所以你的问题是我非常认同的。释迦摩尼佛是2500年前在一个圣贤年代,那个时候的人现在想象都是菩萨了。古人是很诚实,古人是很善良的,现在随便拿一个古人和现在人比较的话都是人与神的区别,我相信那个时候还有这一群人里面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不会像现在一样,吃母亲奶的时候还要想一想这里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古人的评价不是今天对男女朋友的评价一样的。古人是很伟大的。但是他还是一个佛祖自己都承认是一个平凡的王子修成正果,这样的一个人就可以了。
  提问:活佛您好,我是北京佛教居士林的,关爱老人是我们林里的重要社会工作之一,除了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我们觉得建立居室内养老院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我想请您给一点建议。
  加措活佛:中国公益组织包括媒体有一点需要反思,哪一个公益项目有亮点就做哪一个,哪一个公益项目被媒体上炒的热就做哪一个,这是很可怕的。做公益不能太势力,中国真正需要给老人的关爱,但是老人很难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共鸣。而且可能是中国人和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是不愿意大量到养老院里面。家人不愿意,老人自己也不愿意。但是佛家的居士林是很好的。
  我们西藏讲佛家的居士林真的是一个天堂。像我自己的姨妈一天也不愿意出来,她觉得出来一天是浪费。我希望将来佛教的寺庙可以办一些居士林,但是如何办呢?城市里的人可能很挑剔,很会享受,可能我们需要办得好一点,但是大山里的就很简单。每天能够做礼拜就可以。前几天我碰到一个四千万大礼拜。老人非常健康,我开玩笑地说你真的是一个超级的运动员。佛家有很多方式让他健身,这可能是很好的养老的方式,我们下来可以很好的沟通。北京的居士林做了很多事情。我也听过。
  提问:感恩活佛今天的布施,非常感谢,我是来自于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主要研究佛教慈善的。刚才我也替活佛补充两句话,关于西游记的。西游记是一个文学作品,刚才活佛在开始的时候也讲过,佛是一个觉悟的灵,不是神,现在很多人迷信认为佛就是神坛上的神仙,其实不是的。我想问活佛的问题是,现在做慈善事业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宗教慈善化,还有一种趋向是慈善宗教化,不知道您怎么样判断这样的问题?谢谢。
  加措活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美国包括红十字会起源于美国,而且是有深刻的基督教的理念,但是尽可能淡化宗教,有一些信徒都不能理解。任何一个国家宗教色彩很浓的时候会遇到局限的,佛教的公益事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程度的时候,我本人认为不能把公益宗教化,这样会在一个小圈子里转来转去就走不出去了。
  比如台湾的慈济,做得非常好,他们尽可能不让公益宗教化。很多人去骂他,不讲佛经,不懂公益,只做慈善。但是他们的理念是对的,你明白菩提心的本质就足够了,不见得拜很多的佛像,做很多的宗教色彩。我支持你公益就是公益,不需要被宗教化。但是需要有宗教人士一样的修念,内心深处应该是有信仰和修念的,要坚持,否则你佛教的事业会越来越狭窄,不像是基督教一样,它也有很积极的一面,大部分是很分的很清楚,才会走出去实践。谢谢。
  提问:活佛您好,我也关注了您的微博。您与很多公众人物是朋友,你在新年演出上也做了很多事情,你觉得和他们成为朋友对做公益有什么好处吗?
  加措活佛:我有很多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朋友,我觉得佛教讲的是普渡众生,众生这个概念特别大,我寺庙里有鹿,有小猪都是我的朋友,这些名人也是我的朋友,他们确实是对社会,现在已经变成了新星化,他们在新媒体上是很有影响力的,有时候超越领导,特别是微博也好,新媒体已经解决了人与人之间不需要通过太多的关系去关心你,他们可以给社会一些积极和善良的。
  我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我说作为一个名人,一定要慎重的考虑,那么多的人崇拜你,你给他什么,如果你给不了他们什么,你也是有罪的。人家对你已经有很大的期望了,但是你给的是积极、善良的,你是对得起他们的,他们也承认你是有价值的。
  我非常希望这些名人是应该经常去关心自己的影迷和歌迷,让他们有信仰,有快乐,有幸福,至少可以让他们做一些事情,可以让这些粉丝有意思了。我真的是很在意的。平常我不回复,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四五百个问题,我很渴望回答一下他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一个人回答一个人不回答,就会说我有偏心,但是我很在意,我希望每天给的是正面的。有的人会说我没填写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偶像,是绝对有100%的义务和责任让自己的粉丝更幸福,更快乐。
  主持人:本次京师公益讲堂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请大家有序退场,祝大家晚安。
责任编辑:叶芳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和基督教有冲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