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与武则天与慈禧太后相比:谁更是合格的政治家

慈禧太后死前说不相信女人 临终遗言意欲何为 - 历史考古 - 科技讯
慈禧太后死前说不相信女人 临终遗言意欲何为
慈禧太后震惊世人的临终遗言,竟对女人失望。慈禧太后这位不输于武则天的女政治家可以说是让人爱不起来,虽然清朝的灭亡或许注定但是与她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算是统领了一个朝代几十年的女人却在弥留之际说出了再也不要相信女人的话,这也是着实让人不理解。
& & & &【讯】8月11日消息,慈禧太后震惊世人的临终遗言,竟对女人失望。慈禧太后这位不输于武则天的女政治家可以说是让人爱不起来,虽然清朝的灭亡或许注定但是与她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算是统领了一个朝代几十年的女人却在弥留之际说出了再也不要相信女人的话,这也是着实让人不理解。
& & & & 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 & & &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两,人参五分,麦冬五钱,鲜石斛五钱,水煎温服。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后一剂药方,可惜此方可以生津益气,但无法挽救她的老命。一个时辰后,她就命归黄泉。
& & & & 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 & & & 慈禧太后晚年的临终遗言,令世人震惊,也给留下了一团迷雾。人们一直不明白这样一个成功坐上女皇交椅的铁血女人,这样一个有效控制大清王朝长达半个世纪的铁腕太后,何以最后留下这样的遗言?
& & & &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人们迷惑不解。仔细想来,一个王朝的命运如同个人的命运一样,仿佛都是上天的安排。细读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 & & & 首先,慈禧太后心里知道,大清王朝将会在她的手中寿终正寝。作为大清的当家太后,她当然知道流传盛广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祖宗的遗言,仿佛冥冥之中,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神秘之手选中了她作为大清帝国的终结者。
& & & & 她自负、坚定,充满智慧,在她的铁腕统治下,大清王朝的精英人物都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特别是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三人,都属羊,这三个充满欲望、精力过人的男人,好象是上苍赏赐给她这个属羊的女统治者的珍贵礼物,他们以男人特有的魄力、智慧和勇敢辅助她,使她能够顺利执政长达48年之久,将风雨飘摇中的帝国大厦牢牢地稳定在这块古老的东方土地上。
& & & & 可是,她走之后,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内忧外患,千疮百孔,交给一个三岁的孩子,这个帝国能够支撑多久?她感觉,也就是五年的光景。
& & & & 其次,慈禧太后是位个性鲜明的女人,她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她的目标一定要达到。她的智慧、冷静和不动声色的冷酷,让她的丈夫咸丰皇帝敬佩而恐惧,所以,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既充满了对大清王朝的忧虑,也充满了对心爱皇后的爱怜和担心。
换一换
12-14 17:00
12-14 16:50
12-13 11:44
12-12 14:37
11-25 17:03
10-18 09:56
08-20 17:51
06-12 10:30
06-09 12:09
05-14 12:05
12-16 11:33
12-16 11:14
12-16 11:04
12-16 10:34
12-16 10:28
12-16 10:18
12-15 19:52
12-15 19:47
12-15 19:42
12-15 19:37
12-15 19:33
12-15 19:28
12-15 19:14
12-15 19:08
12-15 18:56
12-15 18:50
12-15 17:23
12-15 17:03
12-15 16:45
12-15 16:22
12-15 15:56
12-15 15:21
12-15 15:06
12-15 14:59
12-15 14:54
12-15 14:35
12-15 14:24
12-15 13:57
12-15 13:43
12-15 12:08
& 科技讯版权所有吕雉、武则天、慈禧谁最厉害 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吕雉、武则天、慈禧谁最厉害 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厉害女性角色,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统治过当朝的三位女性统治者,她们分别是、和。  吕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武则天,)的第一个。她的聪明才智在历史上绝对是。但是,在吕后之前,汉军被匈奴打败,自吕后起开始和亲,我华夏民族耻辱的开始。更有甚者,初建,国家本来就破落贫穷,四方边境也不太平,尤其是南越,的时候好不容易让陆贾出使安抚住了,到了吕后,不知道是哪跟筋搭错了,终止了双方的贸易往来,连马匹牲畜都只提供公的,到后来居然还派人把南越王赵佗的祖坟给平了.    在内政方面,刘邦一死,她就忘了”非刘不得封王”的话了,弄了个一门把持朝政,还弄个傻子惠帝当傀儡,最后这傻子惠帝还让吕后处置的一个”人猪”(砍了四肢,挖了眼睛)吓死。  但是无论如何,吕雉——作为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人,留下了她的功业,留下了她的聪明才智,也留下了她的非议。不论如何,她是个不同凡响的女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游戏中,成就了一个连男人都做不到的丰功伟业,是值得后人敬佩和深思的~~  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则天  武则天对内大开,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是大唐盛世的实际开创者。  但是,一提起武则天,马上就能想到“凶狠”、“无情”、“杀人不眨眼”等一些后世文人给与的不怎么样的评语。  武则天14岁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之后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出家两年为尼,回宫后为宫女,后来被册封为昭仪,一直到皇后,最后当上了,在位15年后,让了帝位。看到武则一生中的大小经历,其中有对政治的向往与感悟,有无法得到晋计的无奈,更有在争取帝位时的残酷~~  我们从武则天一生经历中可以看出,武则天是一个充满雄心的人,才使她在一生的奋斗中付出了代价,做出了常人不可理解和痛愤的行为。但这也是她为人的果断个性,从古至今,都是男人称帝,只有武则天,这个女人也在皇位上控制过万里河山,除了她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之外,支撑她的就是这种机智、果断,没有丝毫犹豫的个性与做事风格。她在位期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如果不计较她个人的一些行为,她的执政成绩是十分卓越的。    然而她的残暴也不能不被人指责。曾经为了自己的帝位,杀了很多无辜官吏,成了一名让人望而生畏的暴君。但一个女人,想要当上皇帝,除了这种做法,她还能怎样呢?就因为她杀了人,就被人指责是一个泼妇,毫无道德的人,真要是那这样的人怎么会管理好一个国家呢?她的功过是非已经刻在历史上,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一切被后人指责的暴行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对外,武则天平了西突厥,设置,使得大唐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慈禧 从1861年到1908年,慈禧一直是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生当末世运偏消&,这半个世纪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慈禧就背负起了沉重的历史罪责,真所谓身后骂名滚滚来。  慈禧在位,正是丧权辱国,失去领土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代。她是历史的罪人,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人。  就内政处理来讲,慈溪是典型的内战内行,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捻军,都不是她的对手。  但是就外战来讲,却又是典型的外战外行。无论英法,还是,还是,都是以割地赔款来了结。尤其是八国联军,她不是积极组织军队作战,在宣布与各国统统交战后,却在八国联军还未到北京之际,先狼狈的打扮成农夫,跑到西安去了。    慈禧是个不思进取的人物。她掌握最高权力近半个世纪,既没有主动提出重大的施政措施,也没有认真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是一个真正“可怜”而又“可恨”的女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把李隆基和杨贵妃奢靡和纵情声色的生活态度抛开不谈,单单说两人的爱情,直到如今
  老一辈的革命家对自己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公事私事都分的很清楚,在生活中对自己的
  近代以来,由于川军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惧生死,使得他们也成为了血性的代名词。
  提起杜甫,从小到大可没少背他老人家的诗。他一生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和诗
  慈禧太后墓怎么被盗的?孙殿英都干了些什么?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
  白居易的一篇《长恨歌》,道尽了杨贵妃一生的荣宠,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也写的凄
  话说北魏孝文帝逐渐长大,执政的冯太后就想从自己哥哥冯熙的女儿中为他选一位皇后
  合阑真沙陀之战
十三世纪初草原处于群雄争霸之期,当时王罕和扎木合都有超过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后被朝廷招安。在征战方腊时,梁山好汉死伤无数
  三国时代距今约1800年,从184年张角黄巾起义到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
  在《你知道清朝&八大总督&是哪8个吗?谁的地位最高?》一文中,我们提到了清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宋(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
  新中国第一贪腐案,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人们说:&毛主席用两颗人头换来中国30
  二战期间,日军大举入侵东南亚诸国,妄想建立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其实这不
  现在的古装神话剧中,动不动就想象出各种凶兽,想要得到某种宝物,必须打败保护它
  皇上本身就是最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占着后宫三千佳丽却又享用不完。那怎么才能让这
  你能想象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建造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集中营吗?  你能想象一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能人异士更是不尽其数,但是唯独这四位神秘高人不知去向,据说
  抗战结束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历史事实已经被后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忘记。现在很多中
  兔唇虽然影响美观,但是兔唇的治疗其实只是一台小手术,手术之后嘴唇外形就可以和
  日清晨,梁济自沉于北京城北的净业湖(积水潭)。这只是《京
  所谓魏晋年间名士风流,其实大多数都是些奇葩。历朝历代都有奇葩,只是魏晋时期的
  每年9月18日,国人都在痛心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国耻,那一幕两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
  古代四大美女,众所周知,是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前三位毫无争议,因为她
  说道古代的婚姻制度,虽然也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男方却可以纳妾,并且妾室越多,越
  杨贵妃是当年大唐盛世的象征,绝世容颜人人见而爱之。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却变成了
  近日《虎啸龙吟》的热播,夏侯徽也是刚上线不久,剧中她和司马昭有染着实让大家大
  上周末,俄罗斯在基洛夫保护区建立的纪念列宁格勒解困75周年的新&解困&全景博
  最近《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的热播让三国这段历史再次火了起来,而说到三国除了刘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玄学家和,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在当时预测出了未来
  现在娱乐圈小鲜肉爆火,殊不知民国时期也有四大美男,而且颜值绝对不输当代的这些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基本都是历史人物们的正面评价,毕竟反面人物如果出现得太多
  曾经享受贵妃捧墨,高力士帮忙脱靴的殊荣的李白,民间传闻他和杨贵妃感情甚好,经
  诸葛亮和姜维这两个人物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两人同作为三国时期的名人在民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武则天与慈禧太后
我的图书馆
武则天与慈禧太后
中国人从古到今一直对女人有偏见,这当然指女人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们,经常把《诗经》里的一句话挂在口边,当做拒绝女人参与国家政治的依据。这就是“牝鸡不晨,牝鸡之晨,唯家之索”,竟把妇女参政比喻成早晨叫鸣的母鸡,认为违返规律,不合时宜。孔子更绝,他用直白的语言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女人的确很难参加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但有两个伟大的女人却不可不说,因为她们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过重大影响,就是和有做为的男性君主相比也毫不逊色。她俩就是武则天的慈禧太后。   先说武则天,套句刁得一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女人不寻常。她老爸本是四川军区的司令员,可能她对政治方面的知识和兴趣爱好要比别人多,当然,这只是外因,按唯物主义原理,决定事物发展的是内因,促成武则天这个伟大女性事业成就的内因是什么呢?按我的理解,一是她有坚毅不拨的精神;二是她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三是她具备驾驭复杂事件的技巧;四是她熟练的识人用人手段;五是雷霆霹雳般的残酷心肠。当然她身上还有很多特质,综合起来,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女人和一段辉煌的历史。文化大×命后期尊法批儒的时候,“四人帮”首先就把武则天列成法家,对她推崇之至,罗列了很多功绩。(历时太久,具体的评论已经忘了,大约都出自于梁效写做班子)抛开意识形态的的因素不说,他们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   先说长相吧,武则天长的肯定不是一般的美,要不然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二人能先后倾心?尤其是李治,真正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竟把国家大事完全交给她处理,从这方面来讨好老婆。当然,像武则天这样的女人,用什么稀世珍宝肯定引不起她的兴趣。连骆宾王在《讨武檄文》中也酸酸的说什么:“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再看看现在还有这样的女性吗?没有吧!稍有点姿色的女人多以能评上超极女生或以能当上什么演员,在国人面前混个眼熟为人生的紧大理想,根本没有化姿色为政治资本愿望。   再说气度吧,还以《讨武檄文》为例,据说檄文传到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并不发怒而是带着欣赏的兴致来读这篇文章。读到“一坏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她怫然作色,说:“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读完之后又反复赞叹,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后来果然如此,徐敬业兵败身亡。武则天很想将骆宾王罗为己用。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帝,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功,不能说与她那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没有关系。千秋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乾陵上的那块无字碑,无言的昭示着一代女皇的自信风范。   文治武功方面,武则天整治天下吏治,抑制士门豪强,广开科举,吸纳人才,把贞观之治推到了新的高度。一动手就先从帝室入手,对李家的人和李家的死黨毫不手软,杀的杀,抓的抓,从根本上铲除了妨碍推行新政的力量。这就体现了她的雷霆霹雳心肠。在她的治理下,没开展保持什么先进性的教育,老百姓就得到了实惠,官员就受到了教育。还有,她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把中国的国土一直引申到了新疆哈密一带,比汉武帝还厉害。   还有她张扬的个性,也很令人称道。她蔑视陈规,自己做了皇帝,这可是惊天动地的事了吧?我不知道如果孔子要在世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无不顶礼膜拜,早把他老人家“女子小人”之说忘到了一边,更不敢说什么牝鸡之类的话了。她还很有意思,把中×中央、国务院(中书省、门下省)给改成什么鸾台、凤台之类女性化十足的名子,还把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给“冬宫、夏宫”的乱改一气。最令人瞋目结舌的是,她居然也像男性皇帝一样,娶了许多男妃子,其中还包括一名和尚。这样离经背道的事情,竟然没有人提出意见。给人的印象是,唐朝好象一下子就没有了没有礼教卫道士。卫道士在当时只有骆宾王一个,但当时他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纯属揭短而已。   中国人常说五百年出一个圣人,出女圣人的机会就更少了。武则天死后,又过了一千一百三十年,中国才出了一个女圣人,这就是被中国人痛骂多年的西太后。   客观地说,慈禧是伟大的政治家. 在内外交困的晚清,慈禧按照她的见识,保得大清这辆车子没有散架. 能统治中国半个世纪,可不是闹着玩的. 她所提拔重用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哪个不是人中豪杰?太平天国与义和拳,那个是好玩的?恐怕道光咸丰活转来也玩不转. 杨乃武小白菜一案,足见慈禧之英明。倘使慈禧多活10年,袁世凯敢玩得出那么拙劣的窃国把戏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太后至少有以下十方面的功绩,对今天的中国都影响深远。   一、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同光中兴实际上就是就是慈禧中兴,以当时内忧外患情形之下,实为中国近代史之异彩。   二、智禽肃顺,内除权臣,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禽肃顺意义重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当中体现的大智大勇,艰难曲折,实在有超过康熙,更是说明太后的过人之处。   三、兴办洋务,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这个重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四、英明决策,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千秋功业,莫此为甚矣。伟哉太后,壮哉太后。以当时的情势能做出这个决策,并能够贯彻始终,太英明了、太伟大了。当时朝廷的两条路线斗争十分激烈,全靠太后定策庙堂,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五、1906年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   六、勇于并敢于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反抗外国侵略,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后世的×革,实有效颦焉。   七、在戊戌年的那一场风波中,审时度势,冷静应对,果断平息了这一场动乱,维护了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那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勾结国外反華势力,妄图制造动乱,颠覆政府,篡夺权力,其居心十分险恶,如果不是一批以太后为首的老同志还在,结果不堪设想。同光中兴事业就完全有可能被葬送。   八、平太平天国之乱、平捻乱,白莲教乱、平西北回乱、平陕甘匪乱。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九、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一起抓,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为体现同光中兴的伟大成就,建设了颐和园这一文化瑰宝,留存后世。后来有人攻讦说是挪用海军经费,这是推托战败责任的说法。历史证明,这个“挪用”是完全正确的,唯一的错误就是“挪用”的还不够。因为历史证明,即使再投入10倍的军费,依然改变不了打败的命运。当时不“挪用”,结果只会是黄海海底多一艘残骸,而颐和园就不会有了,仅我老人家在颐和园就付出了不少银子,颐和园每年的收入可建造一个航空母舰,遗产可谓丰厚吧。   十,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西太后仿效越王勾践,忍常人之不能忍,含幸茹苦,委曲成全,默默的承受了至今不被人理解的痛苦。造就了今天的中国。   长期以来,官方的宣传机器把西太后、曾国藩、李鸿章描绘成民族罪人,称为卖国贼。最多的指责就是在他们手中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但认真分析中国当时的形势,如不在领土和主权上做一点让步,以中国的国力强行开衅的话,中国早就亡国了,这不是危言,而是实事,是无奈的选择。换个角度来讲,我们常说封建社会是家天下,那么国家的领土也是她家的,只不过是爱新觉罗家先人从别人那侵占的土地又被其它人侵占去了,我想这一定也不是慈禧所愿。慈禧之后,我们又割掉了外蒙古,又在和俄罗斯边境划分中失去了七万平方公里土地,两国的边境条约至今是一级机密,真不知道这些卖国贼又是谁了。总之,我们今天还在卖着爱新觉罗家的先人从别处抢来的土地。甲午战败后,大清国朝野的清流们叫嚣要与日本决战。其实,当时日本人只用了一个手指,就把中国打的狼狈不堪了,如果当时就开战,那么中国早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根本等不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了。前几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还有飞机被撞后,一批伪民族主义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左派又是一阵子狂叫。鼓动中美开战,真不知道用意何在?   所幸的是,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在纠正这个偏差,先为曾国藩平后,又为李鸿章昭雪。但对西太后的认识上,总是不敢跳出误区。在这方面,我想还是以理性的态度,客观公正的评论一下上个世纪才去世的女伟人——慈禧太后吧。   写到这里,我先为慈禧太后默哀三分钟。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慈禧和武则天比较,如何评价?_百度知道
慈禧和武则天比较,如何评价?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干,在他掌权以后,整顿吏治,在隋丽娟的说慈禧里面,他有一封慈禧下达的文书,一篇文章里居然有二十几个错字。。。。慈禧是只是一个阴谋家,虽然她也为了自己的权力而弄死了自己的女儿,但是,只能玩玩权谋和整死几个亲王,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武则天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为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只要是对百姓好的是他全都干。。。。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权力
采纳率:21%
大半错别字,算是书法家。历史上有记载,她读一篇文章慈禧和武则天怎么能相提并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慈禧,只不过是一个稍有权利的太后。武则天很有才。再看慈禧,太逊色了,半个诗人。而且治理国家井井有条。而且由“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件事
我觉得应该从2个人物性格方面和政绩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而慈禧呢,“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出这等话,就是窝囊自私之人,大清帝国当时有世界排名十六的北洋水师,而日本远远在三十二名,为什么会失败?大清帝国为什么会灭亡?原因就是大清帝国的大厦的宝顶失去了光辉!这个宝顶就是慈禧!为什么义和团运动会失败?难道大清帝国的人口太少吗?国力太弱吗?就是她!是她的性格和信念(当然她也不是一无是处).总之是治国无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对内.二,对外.三,整顿吏治.四,治军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创造了&曌&(读音&照&),这个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太宗遂赐号“媚娘”。后结识李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后,武则天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醉骨,逼高宗逼死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无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风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 “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武则天,长子李弘因病去世,次子李贤被流放(后杀害),三子被废,四子待武则天登基后,改名武轮。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CCTV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也有一些记载。慈禧部分慈禧太后,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 ”、“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身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满洲镶蓝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玉牒(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有姓无名(传说为杏贞)。乳名兰儿,故称叶赫那拉,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叶赫纳拉氏的起源据叶赫那拉·根正说:“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末明初时,已在叶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氏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垦达尔汉,原姓土默特。叶赫那拉氏的始祖,原来是蒙古人到扈伦部,他招赘在那里,那拉的意思就是爱,他领有其地,并成为一国,因为他的国是在叶赫的河边建立的城市,所以叫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后出过许多文豪武将,如历来被誉为“清初学人第一”的满族杰出文人纳兰性德就姓叶赫那拉。但真正使叶赫那拉扬名天下的,当属叶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年),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同年11月,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故于“朝鲜事求速结”,支持李鸿章等对日采取妥协投降主张。“六旬万寿庆典”活动从年初即开始筹备,八月中日战事愈烈,户部上书“请停工程”,慈禧大发雷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被迫改口上奏:“查停工一条,系指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一些主战派廷臣纷纷上疏,请求停办“点景”,移作军费。慈禧怒不可遏,称“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9月,中国陆海军先后败绩,慈禧求和之心更切,9月27日强使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龢到天津与李鸿章会商停战求和之事。10月18日更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封疆大吏,将“六旬万寿贡品”统于10月23日星进。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慈禧生日,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慈禧却不为所动。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戏三天,公事皆延置不办。11月22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慈禧仍不以为然,并反将矛头指向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11月26日,慈禧于仪銮殿召见军机大臣,时光绪帝不在座。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并将瑾、珍二妃之兄礼部右侍郎志锐遣戍乌里雅苏台。珍妃为光绪宠妃,并支持光绪对日主战。当时朝廷内一些主战官员,不满于慈禧、李鸿章对日屈膝,于是结二妃之兄志锐“密通宫闱,使珍妃进言于上”,推动光绪对日抵抗。10月28日,文廷式又亲自上奏:《倭夷入寇枢臣与疆臣各怀异志但欲求和请交部严加议处折》,弹劾李鸿章等不思督军应敌,“但欲求和”,“束手待攻”,“请旨将枢臣及北洋大臣交部严加议处,以存国法”。这时,正值慈禧起用恭亲王奕欣主持对日议和,主和空气甚嚣尘上。慈禧选择此时处罚光绪之二妃及其兄,目的在于打击主和派及向光绪示威。12月4日同时下令授恭亲王奕欣为军机大臣和撤销满汉书房,进一步的加强了主和派势力和剪除光绪周围的主战派力量。1894年底,清廷在战事上愈不可为,慈禧求和之心更加急切。1895年1月,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日本政府借口中国使臣全权不足,拒绝开议。议和未成,使臣被拒,慈禧万分惊恐,曾命顺天府准备车骡,拟逃往山西。日本政府于广岛拒和后,立即向北洋水师另一基地威海卫进攻,27日攻陷威海卫,北洋水师覆灭。3月初又发动辽河下游作战,六天之内,连陷牛庄、营口、田庄台。至此,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投降,3月,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再次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后,举国大哗,愤怒声讨慈禧、李鸿章等人的卖国行为。人们在北京城门贴出“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表示抗议。根据《马关条约》规定,日军于6月间开始派兵侵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奋勇抵抗,慈禧一面下令台湾大小官员内渡,并严厉禁止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同时又在颐和园搭起天棚,准备避暑。人们又题了“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的对联,痛斥慈禧的卖国罪行。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愤于战败割台,欲思振作,决心变法,改革政治。1898年6月发布“明定国事上谕”,实行变法。9月,慈禧发动政变,扼杀新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开始复出训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后,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慈禧一生毁谤,武则天毁誉参半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英慈禧太后什么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