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而紫禁城为什么躲过了一劫

1,138被浏览517,901分享邀请回答135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不吉利还是讲道义?盗墓贼为什么丢弃了汤和墓中价值数亿的青花瓷? 国史通论文章
不吉利还是讲道义?盗墓贼为什么丢弃了汤和墓中价值数亿的青花瓷?
内容概要:
1. 汤和在辅助朱元璋击溃张士诚、方国珍、陈有定等人的战役中功不可没,大明开国后又曾经前往平定山西、甘肃及宁夏。
2. 也有专家指出,之所以这件青花瓷没有被盗,那是因为盗它不吉利,因为这是墓中的魂瓶。
3. 汤和死后被安葬在了今天安徽省蚌埠市,作为朱元璋最欣赏的功臣之一,汤和是以王公之礼安葬的,陵墓非常雄伟。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曾经讲过中国历史上具有大智慧的几位人物,他们看透了“兔死狗烹”的铁律,于是靠退隐或者装疯卖傻来保全性命。国史君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汤和就是罕见的最终能够明哲保身的明朝开国功臣。
汤和在辅助朱元璋击溃张士诚、方国珍、陈有定等人的战役中功不可没,大明开国后又曾经前往平定山西、甘肃及宁夏。随着江山统治逐步稳定,朱元璋的猜疑心也越来越重,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的杀戮。而汤和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他多次请求退隐,最终明哲保身。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汤和病逝,他应该是唯一一个能让朱元璋伤心地泣不成声的功臣。
汤和死后被安葬在了今天安徽省蚌埠市,作为朱元璋最欣赏的功臣之一,汤和是以王公之礼安葬的,陵墓非常雄伟。上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和学者决定对汤和墓进行发掘清理,却发现在此之前早就有人光顾了多次。
虽然陵墓周边有很多盗洞,汤和的骸骨也被散乱地丢弃在棺材旁边,但是墓室中金、银、玉制文物还是有上百件,据说是古代的“摸金校尉”做事都不会做绝,而且比较守规矩,面对再多的金银财宝也只取几件。
汤和墓出土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瓷罐
不过专家们不解的是,其中有一件青花瓷器却被丢弃在一边,要知道这元代的青花瓷动不动都上亿啊!前段时间就有一件拍出了2.5亿的天价,而且比汤和墓中这一件要小得多,而且也没有如此精巧。
也有专家指出,之所以这件青花瓷没有被盗,那是因为盗它不吉利,因为这是墓中的魂瓶!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有在墓中放置魂瓶的传统,里面一般会放一些五谷,为的是在死后仍然可以享用。所以,如果连死人的饭都要抢,那肯定是非常不吉利的。
作为国内罕见的文物,这件青花瓷器已经被妥善地保管在博物馆中。
本文「不吉利还是讲道义?盗墓贼为什么丢弃了汤和墓中价值数亿的青花瓷?」转载自网络,作者国史通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英法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不直接烧紫禁城呢? - 简书
英法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不直接烧紫禁城呢?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学过历史的对这段话并不陌生,这正是法国作家雨果说的,事件就是英法联军当年火烧圆明园。日,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对园内的宝物进行疯狂掠夺后,放了一把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代名园化作废墟一片,这是中华名族的悲痛,也是世界文明史的浩劫。现在我们看相关的知识,除了痛惜外,对当时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也会口诛笔伐。但是,大部分人都只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却不知他们为何要放火烧园,难道他们真的是只会烧杀抢掠的野蛮人?既是如此,为何不一把火直接烧了紫禁城呢?
圆明园烧毁前的珍贵照片
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是皇帝的私家花园,其珍宝与政治意义不如紫禁城,那么英法联军为何选择火烧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呢?原因在于,这是与皇帝的私家恩怨,而非对国家的侵略。课本上对这段历史只是简单带过,这其中,还有很多未被告知的内容。火烧圆明园之前的局势
英国为了与清朝有更多的贸易往来,挑起了鸦片战争,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但由于当时的中国自然经济比较发达,人们自给自足,抵御了一部分外来贸易的冲击,导致英法等国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英国想得寸进尺,修改合约以便得到更多好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无非就是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只不过这一次不同的是英法等国要求公使进京,简单说就是可以双方互设大使馆,这在今天算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外交手段。然而咸丰皇帝其他的条件都答应了,唯独不同意这条,因为他觉得:外国人都进京了,那还得了!这天下不就是外国人的了嘛!咸丰皇帝的思想还停留在万国来朝、大清独尊的阶段,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周边都是一些蛮夷之人,外国的人见皇帝都要下跪磕头,这下好了,他们不仅不磕头,还想长期驻扎,这怎么可以!扣押使者成为火烧圆明园的导火索为此,英法不断挑事,逼近北京,最后集结在大沽口,清政府便急忙派人议和,然而,清政府只敢对前来谈判的使臣耍威风,要挟其退兵,使臣也无奈,自己只是个谈判使者而已。这个时候,咸丰皇帝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扣押了39名使者。大牢里发生私刑逼迫的事情太常见了,那些被关在圆明园的使者大部分被虐致死,剩下的没死也是伤痕累累,等到放出来时,剩18个折腾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活人和21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联军一看火了,自己的人都没保护好,以后回国怎么面对舆论怎么跟国家交代?便下定决心要给咸丰皇帝点颜色瞧瞧。中国古代就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不成文约定,咸丰皇帝的这一举动直接成了火烧圆明园的导火索。
成了一片废墟的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开始实施报复,对此,有人提议把紫禁城烧了给咸丰点教训,但是英侵略军头领认为这是跟皇帝的恩怨,烧紫禁城会祸及城中百姓。而当时使者被关押的地点就是圆明园,这就使圆明园成了目标。日,英法联军下达火烧圆明园的命令,并在此之前张贴告示,说明即将火烧圆明园,这是对咸丰皇帝虐囚的报复,并不是针对百姓。而当时的百姓觉得,你烧皇帝的私家花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反应冷淡。终于,英军头领在中国百姓麻木冷漠的不解中下达了放火烧园的最后命令。从此,这座世界闻名、珍宝无数、凝结着无上的智慧与超高的艺术名园就此消失。火烧圆明园是当时复杂局势下催生的悲剧,西方列强野蛮行径固然要谴责,但清政府认不清国际形势、盲目自大也该让我们反省,落后就会挨打,若是落后又不思进取,便是连反手之力都没有。历史自有后人评说,更多的是惋惜,会想,如果有一个如果发生,那么这座伫立的瑰宝会不会留下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是当我们对历史背后的原因讳莫如深的时候,是不是会助长我们的偏见?
所谓巴夏礼事件,是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州谈判中,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39人被清政府扣押一事[1]。这一突发事件的解决,历时虽短,但牵涉甚广,几成当时中外交涉之焦点。巴夏礼等人押赴京城之时,正是英法联军铁蹄进逼京城之际,而此时,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避难,只留下恭亲王奕訢等与...
在历史教科书上,中国的形象是一个清纯脱俗的少女,外面的英法美日都是些风骚贱货,整天欺负我们,亡我之心不死。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这件事就是表明他们风骚贱货的最好例子。 这件事中国人一说起来都咬牙切齿,它被当成国耻写进了历史书里。然而,有一个问题我们好...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之处在于她浩瀚的记忆。在记忆中,有抽象的“义”、“忠”、“孝”,也有具象的“王侯将相”、“四海九州”。正是有了文天祥的舍生取义,我们才理解了什么是“民族大义”;正是有了伍子胥的坚忍不拔,我们才明白什么叫“忍辱方为大丈夫。”枯燥的文字背后是浪漫的...
错位没错好,加油吧时光稍纵即逝。
日,我们正式宣告着我们爱情之路的开始,那一天来的很突然,隐约记得前一天是我们宿舍的散伙饭,因为宿舍其他人都是兵团学生,回家要晚一天,高考结束后他们还要留校一天,毕竟回家需要不短的时间,这也给了我们宿舍这帮子死党吃高中生涯散伙饭的时间,没有人会记得我们的友情...
嗯,昨天的生日,等到十二点还是没等到你的祝福,你总说你在乎我,连一句生日快乐都没有,你让我怎么相信,不失望是假的,我宁愿我们吵一架,也不想这样莫名其妙的不搭理,好吧,也许可以称得上是冷战。其实吧,早就应该想明白,这样也好,让我彻底死心。我想要的是偏爱而不是喜欢,友情也好爱情...
理工男,总被当成呆萌外加不解风情的典型代表。如果说浪漫的徐志摩会说想和你一起看明天早晨的太阳,典型工科男则属于表个白都支支吾吾的“傻小子”,话虽如此,呆萌工科男一向在靠谱届有一席之地,何来靠谱?其实是来源于理工科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 与之有关的一本书就是万维刚老师的《万万没...
图文/巴山雨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如果我每天手绘一张圆形禅绕画,第100天会怎样? 喜欢就来关注雨姐姐的专题我真的来画画,帮我一起见证吧。 今天用到的图样主要是&molygon”.1,138被浏览517,901分享邀请回答3.7K2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07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