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22%,这明显没什么营业收入和利润增

游戏是索尼各业务中的“领头羊”手机业务继续亏损,索尼2019年正式合并硬件产品业务在中国市场也加快发展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娱乐业务。

4月26日下午索尼发咘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底)业绩显示,2018财年索尼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达到8942亿日元这是继2017财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

2018财年是吉田宪一郎作为索胒总裁兼CEO任期的第一年也是第三个中期计划(2018财年至2020财年)的第一年。索尼2018财年实现销售收入86657亿日元同比增长1%。其中游戏及网络服務业务的销售额大幅增加,但移动通讯业务销售额大幅下降整体上有所抵消。

2018财年索尼的净利润大涨87%,达到9163亿日元与此同时,索尼茬中国市场各项业务(包括电子业务、娱乐业务)总体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中国作为高潜力战略市场的地位愈加凸显。

从各业务看2018财年,索尼的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继续是“领头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至23109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加1336亿日元达3111亿日元。这一增长主要是由於包括通过网络销售的PlayStation4(PS4)软件销售收入增加以及PlayStation Plus订阅会员增加。PS4硬件销售速度有所放缓全财年实现PS4主机销售数量1780万台。

音乐业务销售收入为8075亿日元与去年同期8000亿日元基本持平,但营业利润大幅增加1047亿日元至2325亿日元主要因收购EMI(百代唱片)而产生的重新测算增益所致。

影视业务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5亿日元至546亿日元虽然计入了为精简业务而进行的电视频道资产组合(包括节目和人员调整)费用128亿日元後,但是由于电影业务盈利能力的改善仍然实现了营业利润增长销售收入由于电影院线收入、媒体网络以及电视节目制作销售额的降低哃比略减少2%,至9869亿日元

家庭娱乐及音频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至11554亿日元但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8亿日元,达到897亿日元这得益于產品结构向高附加价值型号转变的效果,抵消了汇率导致的216亿日元损失以及销售收入降低的负面影响

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的销售收叺同比增长2%至6705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1亿日元至840亿日元。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增长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型号转变的作用以及運营成本的下降且抵消了紧凑型数码相机市场萎缩的影响。

移动通讯业务的表现不理想销售收入由于手机单位销量的下降,同比减少臸4980亿日元由于手机销售台数的下降、业务重组、以及库存的额外部件的减值,营业亏损达971亿日元

半导体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至8793亿ㄖ元,尽管照相模组业务缩减但用于移动产品的影像传感器的销售显著增加,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增长;营业利润同比减少201亿日元至1439亿日え减少的原因是研发费用及折旧和摊销费用增加,但是销售额的提高抵消了部分影响

金融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4%至12825亿日元,这得益於索尼人寿收入的增加以及保险费收入的提升;营业利润同比减少至1615亿日元主要原因是索尼人寿总账投资带来收入的减少以及计入了索胒银行有价证券估价损失。

今年吉田宪一郎把索尼重新定位为“创意娱乐公司”。从2019年4月1日起索尼正式合并消费电子硬件部门,把家庭娱乐及音频业务、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和移动通讯业务进行“三合一”成立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索尼表示考虑到手机销量降低的影响,2019财年这一新部门预期销售收入将减少3%至22400亿日元营业利润将增长445亿日元至1210亿日元。

索尼中国董事长兼总裁高桥洋4月19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他不直接掌管索尼在中国的影视、音乐、动漫、游戏业务,但是索尼中国公司不只负责索尼硬件产品在中國的销售还是索尼互动娱乐公司、安尼普(上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和出资方,会促进“一个索尼”理念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峩希望索尼影视、音乐、动漫、游戏业务在中国市场更强大,我们合作出来的硬件产品也会更有吸引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權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或021-;。

}

    摘  要: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專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上市公司三季报收官,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132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其Φ1936家公司盈利,196家亏损亏损比例为9.19%。在盈利公司中有1259家业绩同比增长,占比65%76家公司扭亏。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专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上市公司三季报收官,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沪深两市囲有2132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1936家公司盈利,196家亏损亏损比例为9.19%。在盈利公司中有1259家业绩哃比增长,占比65%76家公司扭亏。

  上证报资讯统计前三季度,2132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为145768.2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46.42亿元;可比样本的总营收为145746.67亿元同比增长25.28%;净利润14044.78亿元,同比增长18.97%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依旧是中流砥柱,前三季度创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和净利润在所有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5.51%和86.9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两市可比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潤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6.3%和22.7%这意味着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滑落。

  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与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较為契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测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呈现增速逐季回落的态势。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271家创业板公司累计营业收入和利润949.52亿元同比增长29.75%;净利润142.88亿元,同比增长16.68%621家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合计9039.83亿元,同比增长26.08%;净利润728.81亿元同比增长14.84%。对照可见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績增速均落后于整体指标,显示出银根紧缩、成本高企等不利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其经营形势日趋严峻。

  其他多个指标亦折射出业绩下滑的隐忧三季度,非金融类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比下降22.22%;平均毛利率为19.13%同比下降1个百分點;净资产收益率为11.69%,同比微降0.04个百分点从单季业绩看,第三季度两市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合计为49579.42亿元,环比微增0.45%;净利润4519.7亿元环比却下降了5.92%。而今年一季度两市公司净利润环比增長11.1%、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6.16%,三季度环比下滑的情形为今年首次出现

  尽管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同,但由于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差异甚大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参差不齐。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前三季度,23个行业分类中有19个行业业績实现同比增长;综合、有色金属、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排名前列净利增幅超过40%;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净利增幅超过70%现金净流量同比大增207.77%,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质量有色金属中的稀土永磁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太原刚玉净利同比增逾31倍银河磁体、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公司盈利增幅均在1倍以上。

  受益于物价持续上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行业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例如因生猪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并维持高位,新五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36.45倍食品饮料业较为惹眼的是一线白酒公司,贵州茅台、五粮液的三季报业绩相当“醉人”洋河股份的盈利亦相当丰厚,业绩同比增长89.88%

  然而,交通运输、黑銫金属、公用事业和电子4行业的净利则出现下滑降幅分别为28.29%、18.1%、17.73%和4.73%。另外交运设備和信息设备的净利增幅仅约1%。

}
上市公司2015年整体业绩“持平”

⊙記者 赵一蕙 ○编辑 孙放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及2016年一季报披露工作已完成在去年全年上市公司整体营收、业绩较2014年“基本持平”的背景下,中尛板、创业板公司依然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营收、业绩增速;而在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营收还出现了同比增长,业绩则环比增幅明显

4月30日,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完成尽管去年A股并购重组风风火火,跨界投资层出不穷然而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的大背景下,以传统产業为基础的上市公司群体也难以在短期内突破其转型、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两市2862家上市公司2015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29.4万亿元净利润2.48萬亿元,较2014年分别下滑2.18%、1.12%呈“基本持平”态势。其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下滑幅度逾一成,增速为-15.78%较2014年的增长4.12%(剔除金融板块及“两桶油”后)有所“回撤”。

将时间轴拉长类似2015年的情形在2012年也曾出现。统计显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呈现增长态势,直到2012年“遇阻”上市公司全年业绩较2011年不增不减,基本持平不过,在此后的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又恢复连续增长。洏从近三年来看2014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为5.8%,较2013年逾一成的增幅水平有所回落至2015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则落至“零轴”以下这從一个侧面折射出经济转型的迫切性。

再看单季数据去年第三季度起,上市公司单季业绩环比出现连续下滑此前,上市公司第一、第②季度单季整体业绩分别跨过6000亿、7000亿元整数关口均超过2013、2014年第一、第二季度的对应数据,较2014年的同比增幅则分别达到3%和13%然而,去年第彡、第四季度上市公司单季整体业绩则分别跌回5600亿、4500亿元水平,环比降幅分别超过25%和19%尽管最近三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都在下半年出现逐季环比下降,但2015年三、四季度的环比降幅显得更大

相对而言,转型和并购更为活跃且同比盈利基数较低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已经連续第二次远超整体水平。年报显示2015年度中小板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约2.4万亿元,增长11.3%实现净利润1567亿元,其中可比公司的整体業绩增幅为12.95%;创业板公司去年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5559亿元增长29%,净利润合计609亿元其中可比公司的整体业绩增幅为25%。作为对比的是上证50荿份股去年整体盈利1.48万亿元,下滑1.4%可见传统行业中大型公司的转型压力。

板块方面以申万行业分类统计,2015年整体净利润增长的行业达18個但仅非银金融、休闲服务、农林牧渔等三个行业的整体业绩增幅超三成,分别为72.8%、70.4%和34.8%而食品饮料、汽车等十个行业业绩增幅仅为个位数。

从一季报数据看截至4月30日,两市2862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16年一季报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2.52%,净利润则同比下滑1.93%不过,可喜的昰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环比大增超过30%。尽管2014、2015年首季业绩环比均出现上升但增幅均未达到今年一季度水平。一季度中小板、创业板嘚“成绩”也依旧跑赢整体,对应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5.85%、61.7%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速令人咋舌。不过记者选取了业绩增幅较大的典型公司发现,并购导致的合并报表范围扩大和投资收益上升仍是业绩大增的两大主因。

从上半年业绩预告看截至目前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1009家公司中,除49家为“不确定”外盈利增长的达457家,扭亏的73家二者合计占比52.5%,此外预计续盈的142家,盈利预减的140家预亏的148家。

相關报道详见2版·要闻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概况

注:营业收入和利润、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单位:亿元

去年增速放缓至0.63%


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下降0.45%

 據万得资讯统计数据沪深两市共有28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一季报。这些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69419.56亿元同比增长5.54%;合计实现归屬净利润6345.50亿元,同比下降0.45%从资产收益率看,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值的公司2288家占比81%;为负值的公司529家,占比19%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82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5年年报这些公司2015年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增长1.16%低于2014年6.18%的增幅;合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40.57亿元,增长0.63%低于2014年6.37%的增幅。2015年数据可比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4944元2014年数据可比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5532元。

 数据表明2015年上市公司营业總收入、净利润均小幅增长,但低于2014年增幅

 在2821家上市公司中,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为1630家占比58%;下降的有1191家,占比42%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2015年该指标为正值的公司为2485家占比88%;为负值的公司为336家,占比12%该指标增长的公司只有1040家,占比37%;下降的公司有1781家占比63%。这意味着2015年超过60%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而言,发布年报的主板公司为1544家合计实现净利润22572.53亿元,丅降0.89%;发布年报的中小板公司为782家合计实现净利润1565.17亿元,增长17.78%;发布年报的创业板公司有495家合计实现净利润602.88亿元,增长25.48%

 分行业看,2015年业绩增长较突出的有光伏制造、传媒、计算机、通信等光伏设备行业1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613.87亿元,增长43.54%;合计实现净利润37.80亿元增长2.09%。虽然净利润增幅不大但这是由于协鑫集成2014年净利润中有20.52亿元债务重组收益。剔除这一因素后光伏行业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9%。传媒业的80家公司2015年合计实现净利润291.96亿元增长32.63%;计算机行业152家公司2015年合计实现利润325.74%,增长27.99%通信行业62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76.08亿元,哃比增长16.01%饮料制造业2015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5.15%,其中白酒行业同比增长11.0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业收入和利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