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12个城市都可"西安学历落户流程" 有的连租房都能落户?

  >  
这12个城市都可“学历落户” 有的连租房都能落户
来源:中国青年网
据西安市公安局透露,西安市新的落户政策1月19日已经开始试运行,大中专毕业生落户西安,只需要提供毕业生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就可到就近派出所办理。
新的落户政策面向应届、往届毕业生。本科生45周岁以下(含45岁),大专毕业生35周岁以下(含35岁)都可落户,有房子的直接落家庭户,没有房子的可以落集体户。在办理户籍业务时,第一次递交的材料审核如果没有问题,省内的在窗口当场可办结,省外的当场给核发准迁证。
据了解,2017年3月至11月,西安在户籍方面放宽准入条件,对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等一系列落户条件作出调整后,9个月时间里,西安共迁入18.6万人,其中学历落户近10万人。
这些地方高学历应届毕业生
都可“学历落户”
南京: 高校应届毕业生(含职业院校)在南京创业、就业可直接落户
武汉: 硕士生、博士学历在武汉创业、就业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
杭州: 硕士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
成都: 本科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直接落户
厦门: 有户口迁移证或厦门本市院校集体户户口页的毕业生,可申请落户
天津: 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被天津的用人单位招用可申请落户
长沙: 本科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直接落户,可先落户后就业
福州: 高校及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与福州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落户
郑州: 高校、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在郑州工作和居住的可落户
青岛: 报到证有效期内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济南: 中专及以上高校及技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济南就业,可落户
这些地方“租房”就可落户
1、符合天津引进人才年龄和学历条件
2、在津就业并连续缴纳社保1年以上
3、在津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并合法取得居住证
4、本人或直系亲属无名下合法产权住房的可在其长期租赁房屋所在地社区落户
1、以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落户条件
2、就业2年且按规定缴纳社保满2年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落户
1、租住经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租赁住宅
2、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5年(宜兴为均满三年)
外来务工人员在郑州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2年的可以申请落户
1、拥有稳定就业
2、不间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满5年
1、市内五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以外常住户口人员
2、具备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3、合法稳定就业且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2年
1、有本科学历或45岁以下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或35岁以下大专紧缺专业
2、在杭州居住1年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不含补缴)可落户
1、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在成都暂住满3年
2、与成都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
毕业3年以内,本科学历,在武汉创业、就业可直接落户多城市明确租房可落户 重点人群租房落户条件更宽松_新浪广东_新浪网
  租房落户条件高低有别 重点人群更宽松
  在租房落户条件方面,各地门槛高低有别,多以在当地缴纳社保的年限来划定。
  无锡为租房落户设置的门槛是: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五年(宜兴为均满三年)。同时,居民之间签订的未经过备案的房屋租赁协议不能作为落户条件,须租住经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租赁住宅才能办理落户。
  郑州为外来务工人员落户设置了在郑州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2年的条件;扬州要求拥有稳定就业并不间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满5年;济南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对市内五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以外常住户口人员,在该区域内同时具备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合法稳定就业且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2年。
  此外,对于一些重点人群的落户条件,一些地方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放宽。
  比如,无锡明确,对高校毕业生、中高级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全面放开户籍准入,只需在无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并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准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来本市落户;且不设定合法稳定住所的具体条件,可按实际情况将户口落在自有住宅、租赁住宅、单位集体户和社区家庭户中。
  “此类政策充分说明当前热点三线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和租赁制度改革的导向,预计后续其他城市也会跟进,这将有助于保障租赁群体的权益。”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更多城市或可租房落户 租赁双方权益咋平衡?
  租房可落户,可谓是“租购同权”在户籍领域的体现。未来,承租人还能享受哪些公共福利?
  “由于入学等重要公共福利都与户籍挂钩,若租赁不能落户,‘租购同权’就无从谈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租房可落户有利于租赁关系稳定,而租赁关系稳定的核心其实是产权中的资产收益和使用权中的公共福利。
  此前,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等12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
  随后,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未来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方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这12城会否加入“租房落户”的阵营?张大伟认为“肯定会”,但他也担心,基于租赁关系的立场不同,房主一般不会愿意承租人落户,这就可能引发权利分割的冲突,关键是要看政策细则如何设置与落地。
  张大伟认为,鼓励租赁有两个办法:要么是直接增加租赁房源,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在做;要么是增加租赁权利,但要先征得房主同意或者保护其应有权益。“如果只想与房主分割权利,则可能引发租金上涨。”(完)
07-29 08:26|分享
07-29 08:17|分享
07-29 08:06|分享
07-29 08:05|分享
07-29 08:05|分享
07-29 08:05|分享
07-29 08:05|分享
07-29 08:05|分享
07-29 08:05|分享
07-29 08:05|分享
新浪地方站无锡租房也可以落户?但是别说落户了,连租房都租不起了
昨天上午,在无锡市政府召开的2017年度市政府第四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无锡市政府宣布了一条大消息——租房可落户!
9月起租房也可申请落户
新修改的《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提出,取消60平方米购房准入要求,租房者也可申请落户。
新规提出,凡在无锡租住经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合法租赁住宅,同时具备参加无锡城镇社会保险、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五年(宜兴为均满三年)条件的,准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落户。
将于日起正式实施。
无锡落户政策放宽是“人才强市”
买房落户这种政策的好处是可以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不过当房价已经高到超出人们一般的承受能力的时候,买房落户政策的存在可能长远来看反而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因为当人们看到对于高房价无力承担时,往往选择离开。
从人口的流量变化上,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房价所带来的影响。
就拿无锡来说,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人口增加119万,从518万增长到637万,年均流入12万左右;而从2010年到2016年,无锡市人口6年间一共仅增长14万,目前为651万。仅仅6年,无锡市的人口流入速度从年均12万,降至年均2万多。
因此,为了扩大自己的城市吸引力,尤其是高端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放开户籍政策,通过取消购买,增加租房落户的条款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给无锡的城市吸引力助力的。
无锡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洵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有赖于产业的支撑,同时也需要人口的导入,还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无锡是一个宜居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还是比较大的,这次无锡新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是推行“人才强市”。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
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收紧,二线城市以武汉、西安和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其实早就动手开始了抢人计划。
武汉方面:2017年4月,武汉大力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6月,武汉提出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与此同时,武汉还将建立“人才住房券”制度。根据吸纳大学生就业数量、缴纳税收等情况,由政府以奖励形式发放“人才住房券”,用于企业人才和大学生购、租住房。
西安方面:2017年3月,西安市对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做出重大调整,被媒体称为“三放四降”。5月,西安出台“西安人才新政23条”,计划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6月,西安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放宽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落户的年龄限制,将本科学历人员落户的年龄限制,由35周岁以下,调整至4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除了武汉和西安,成都、长沙、郑州等地都提出了各自的抢人计划。
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主动出击的同时,其实从人口自然流动的层面,也已经表现出中西部城市的吸引力高于东部。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四川、重庆、河南、安徽、贵州、广西、湖北和湖南8省市,2015年除河南人口仍为流出外,其他7省市人口均转为流入,8省市合计流入人口为70.8万人,与2010年相比,流出人数减少818.7万人。
房租看涨也是大势所去
近日,中国房奴报告出炉,该报告给好多“房奴”们来了个重重的一击。这年头什么贵,不用说“房价”,房子是一天比一天高。
就拿小编呆的芜湖来说,小编2011年来芜湖的时候,这边房价是5千左右,而现在1万多的房子一大把。想想这涨的程度,要说小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莫过于是没有早点买房!虽然当时小编我也买不起!
近日,上海易居研究院发布的《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报告,打击了很多人,那么这份报告到底说了什么呢?据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地大多数人,每个月近一半的收入都是用来交房租的。就拿小编的一个朋友来说,在上海拿6000多,但是房租却有2000多,还是比较偏远的地方。
报告具体如下:
北京的房租收入比是58%,月平均房租是2748元。
深圳的房租收入比是54%,月平均房租超过1500元。
上海的房租收入比是48%,月平均房租是2319元。
广州的房租收入比是38%,月平均房租是2211元。
小编,本来想的是好好码字,万一老板哪天心情好了,就可以加工资了。工资加了就有钱买房子了,不过,看现在的趋势,别说买房了,就连租房都快租不起了。
小编现在呆的芜湖,一室一厅房租已经达到900左右,而且还是毛坯位置偏,而工资却只有2、3千。再加上其他啊花费,每个月都是月光族。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这世上不是小编一个人过这种日子,过这种日子的人千千万万。有网友表示,虽然在大城市工作就业的机会多,但是花销比一些小城市也高很多。其中,每个月就要花不少钱交房租。
当然,还有一些网友称,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二三线城市的房子也在见涨。
不过,有些网友一针见血地表示,优胜劣汰就是社会规则,你混的好,你就可以住大房子,自己没本事,只能望房兴叹。虽然这些话不好听,但是都是大实话。
总而言之,房价高、房租也高,这事其实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了,你做个报告出来,除了往我们伤口上撒盐,好像也并不能解决我们“房奴”们的问题呀。
唉,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房价都高得离谱,而我们只有不停的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
& 这12个城市都可学历落户 有的连租房都能落户
这12个城市都可学历落户 有的连租房都能落户
浏览次数:896
(原标题:不光是西安!这些城市都可以“学历落户” 甚至租房落户!)
据西安市公安局透露,西安市新的落户政策1月19日已经开始试运行,大中专毕业生落户西安,只需要提供毕业生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就可到就近派出所办理。新的落户政策面向应届、往届毕业生。本科生45周岁以下(含45岁),大专毕业生35周岁以下(含35岁)都可落户,有房子的直接落家庭户,没有房子的可以落集体户。在办理户籍业务时,第一次递交的材料审核如果没有问题,省内的在窗口当场可办结,省外的当场给核发准迁证。据了解,2017年3月至11月,西安在户籍方面放宽准入条件,对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等一系列落户条件作出调整后,9个月时间里,西安共迁入18.6万人,其中学历落户近10万人。这些地方高学历应届毕业生都可“学历落户”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含职业院校)在南京创业、就业可直接落户武汉:硕士生、博士学历在武汉创业、就业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杭州:硕士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成都:本科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直接落户厦门:有户口迁移证或厦门本市院校集体户户口页的毕业生,可申请落户天津: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被天津的用人单位招用可申请落户长沙:本科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直接落户,可先落户后就业福州:高校及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与福州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落户郑州:高校、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在郑州工作和居住的可落户青岛:报到证有效期内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济南:中专及以上高校及技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济南就业,可落户这些地方“租房”就可落户天津1、符合天津引进人才年龄和学历条件2、在津就业并连续缴纳社保1年以上3、在津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并合法取得居住证4、本人或直系亲属无名下合法产权住房的可在其长期租赁房屋所在地社区落户青岛1、以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落户条件2、就业2年且按规定缴纳社保满2年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落户无锡1、租住经房管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租赁住宅2、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申领(签注)《江苏省居住证》均满5年(宜兴为均满三年)郑州外来务工人员在郑州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2年的可以申请落户扬州1、拥有稳定就业2、不间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满5年济南1、市内五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以外常住户口人员2、具备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合法稳定就业且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2年杭州1、有本科学历或45岁以下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或35岁以下大专紧缺专业2、在杭州居住1年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不含补缴)可落户成都1、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在成都暂住满3年2、与成都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武汉毕业3年以内,本科学历,在武汉创业、就业可直接落户
本网所发布资讯来源网络,仅属作者个人主观观点,与本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学历落户政策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