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实力发生前,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做了什么手脚

此宝物来自东北,二战日本苦苦寻找很多年,但最终还是被国人发现
此宝物来自东北,二战日本苦苦寻找很多年,但最终还是被国人发现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很宝贵的资源,石油。石油也被人称作是工业的血液。在战争时,石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石油的国家很难在战争中笑到最后。大家都知道二战,二战是人类伤亡最惨重的国家。而当时的同盟国之所以可以战胜以德日为主的轴心国,就是因为资源丰富,可以打持久战。
德国缺少石油,只好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去占领俄国的石油,导致元气大伤。而日本当年因为美国切断了日本运输石油的航线,所以被迫发动珍珠港偷袭。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一个疑问,就是日本不是占领了东北吗,东北的石油那么多,怎么还在找石油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实力得到大幅度的增强,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绝对没有忘记家门口的中国,日本先是发动甲午海战,获得了很多的赔款,随后又入侵东北地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占领东北以后,日本就尝到了很多的甜头,比如说找到了很多的煤炭,但是日本最大的目的还是石油,因为日本很缺乏石油。
其实日本对东北的石油是早有打算,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三年,日本就派了留美的专家专门来东北考察,但是考察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到石油的踪迹。日本一共在东北寻找了14年石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数百万美元,但是都没有找到。所以日本最后听信了美国的说法,中国这个地方不产石油。
但是让日本人十分后悔的是,就在日本当时寻找石油的附近,就发现了发现了大庆油田第一井——松基三井。据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当时负责勘探石油的专家竟选择了了自杀。那么为什么日本找不到石油呢,无非就这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日本的设备不够先进,当时日本的勘探石油的设备只能勘探到低下800米左右的深度,但是大庆油田的深度达到了1300米。第二个原因就是和当时的科研环境有关,当时关于石油的理论普遍是在海相沉积才有大量的石油,而东北不符合这个条件。当然了美国的忽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石油以外,日本对这个铀矿也很感兴趣,因为日本曾在辽宁一带发现过这种资源。但是最终日本也没有找到大规模的铀矿,一旦让日本找到了,将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制造原子弹是离不开铀矿的。
不过好在历史没有如果,或许这就是日本的命运吧。九一八事变发生前,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做了什么手脚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政府在东北从事间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关东军,驻奉天、哈尔滨、大连、以及满铁等特务机关。 这其中,满铁株式会社作为日本的国策会社,在对中国东北实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一直担负着“整理军事情报等任务”的秘密使命。与此同时,满铁还注意搜集东北各地区的地理、气象、民俗、资源等多方面资料,替日本军方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参考情报。满铁日本驻东北各地区特务机关的情报侦察活动也十分猖獗,他们的足迹“时至我国各机关”,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刺探东北军政机密,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前夕,活动越发频繁起来。1929年,由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二人率领,关东军参谋部组织第一次“北满参谋旅行”,对北满地区进行有重点的实地军事侦察。不久,关东军再次组织以侦察锦州、山海关一带为主的“辽西参谋旅行”。1931年7月,关东军又进行了第二次“北满参谋旅行”。不断地派遣训练有素的谍报人员,化装潜入到东北腹地,进行情报搜集工作。沈阳是日本关东军预谋的重点进攻地域,侦察工作更是详尽细致。日,奉天特务机关的花谷正少佐,偕同石原莞尔等关东军军官,以两军“交流”访问为名,进入沈阳东北郊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暗中留意观察北大营我军的布防情况。关东军特务人员对沈阳城墙的坚固程度,市内道路分布,各军政机关及其周边的建筑物情况,都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并根据这些资料提前制定好了军事进攻方案。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关东军在东北各地举行了持续不断的军事演习。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仅1931年事变发生前,日本关东军在沈阳举行的军事演习就多达46次。临近九一八,沈阳日军更是频繁地举行提高攻坚能力的作战演练,甚至将演习直接对准了预定的目标北大营,“屡向北大营施行实弹射击”。
此前,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屯驻有一个师团,六个独立铁道守备队的兵力。1931年4月,日本军部对关东军所属师团部队进行换防,将驻日本仙台的陆军第二师团调来东北,接替原有的师团。第二师团为日本成立最早、战斗力最强的七个师团之一,它的到来无疑大大增强了关东军的作战能力。而且,第二师团此前驻扎在日本较为寒冷的东北部一带,完全能够适应东北的严寒。显而易见,这是日本侵略者为发动战争所做的一次精心安排。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在日本军界中素有“中国通”之称的本庄繁中将,被任命为新一任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曾担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多年,年间又担任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对东北军的内情非常了解,由他来作关东军司令,担任侵华急先锋,自然是最佳人选了。上任之前,本庄繁先是受到裕仁天皇的亲自接见,又在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会晤了许多军界要人,充分领会到军方意图之后,走马上任。九一八当天上午,本庄繁在辽阳发动战争动员令,声称:“万一发生事变时,望各部队务必主动采取积极行动。”为了达到侵吞我国东北的战略目的,日本关东军在展开军事行动前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反观中方,对日军的侵略行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相应的防卫措施。准备工作充裕的日军,遇上不抵抗的东北军,自然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齐鲁网娱乐
哈秀时尚娱乐
bianji#huabian.com
ad#huabian.com
明星经纪公司合作联系:
内容合作联系:
bd#huabian.com
fawu#huabian.com
请将上方邮箱中的#改成@
Copyright @ 花边星闻 huabia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3九一八事变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日军占领北大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成立于1919年,解散于1945年8月。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中国东北军
东北军是指张学良统辖的东北地方军,前身为大军阀张作霖所统辖的奉军。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奉军被中央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兵力约30万。统帅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能否与关东军一战?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VS日本关东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东北的东北军接受蒋介石(一说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不抵抗而致国土沦陷的历史让人感觉耻辱,那么,当时的东北军战力究竟如何?如果殊死抵抗,关东军侵占东北的计划会得逞吗?强国论坛采访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问题专家冯玮。据冯玮介绍,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由于经过了中原大战以及原先家底比较厚实,人员比较多,在华北地区驻扎11万人,在东北地区驻扎20万人,再加上29军,总兵力在40万人左右。关东军的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前也就是一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总共是1.04万人,其他可以动员的军事力量,包括在乡军人(即退伍军人)一万人,警察三千人,加起来总共三四万人左右,绝对不超过五万人。也就是说,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毫无疑问,东北军是占有着明显的人数上的优势的。
&&&&专家:若“死磕”关东军,东北军有可能获胜
&&&&冯玮:如果“死磕”,根据实力对比,最终结果东北军有可能获胜,因为它实力好几倍于日军,至少从人数上说多很多。但是有一点情况需要补充,根据绪方贞子《满洲事变和政策的形成过程》中的记述,虽然东北军人数很多,但是有十几万在关内,来不及马上调往东北。因此,东北军人数虽然是几十万,但是不能把它全部算成可以马上抵抗日军的部队。但是,即便如此,关键仍在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也就是说没有“死磕”。如果“死磕”的话,应该说结果难料,至少不会溃败得这么惨。至少能有效顶住日军的进攻,怎么也撑一下吧。
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
九一八事变如何影响日后战局?
&&&&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认为中国不堪一击
&&&&日本从 “9o18事变”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中国不堪一击,包括它的陆军什么资料,都显示说中国国家四分五裂,国民党腐败,军队没有军纪等等,这是最终使它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敢于不断地在中国扩张侵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点,它确实也是为日本的二战期间的疯狂打下了伏笔和坚实的基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的起因也和“9o18事变”密切相关。因为在号,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提出了赫尔备忘录,等于是最后通牒,提出四项要求,都是和“9o18事变”直接相关的,或者和中国直接相关的。第一个就是退出所有的中国领土,第二个,只承认国民政府政权,不承认汪伪政权,第三个,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第四,不缔结将影响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三国同盟条约。
&&&&东北资源支撑日本继续扩大对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19.5万余支步枪,5500挺机关枪,1650余门大炮,5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以及大批的弹药、器械、医药、物资等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日本侵华占领东北后对东北工业资源的掠夺是多方面的,但其重点是掠夺战略物资,特别是钢铁、煤炭和液体燃料等等。1931 年以后,日本从东北掠夺的生铁数量大幅度增加。据伪满统计,1931年为54.2 万吨,占日本进口总数的71%;1932 年为82.2 万吨,占进口的83%;1933 年为95.3 万吨,占进口的81%;1934 年为114.9 万吨,占进口的77%。
&&&&除此之外日本还对东北煤炭的大肆掠夺,“九o一八”后,日本从东北掠夺煤炭逐年增加:1932 年为1703 万多吨,1933 年为1885 万余吨,1934 年为 2055万多吨,1935 年为 3127 万余吨,1936 年为 4214 万多吨,1937 年达5266万余吨。在日本进口煤中,东北煤占70~85%。这些物资运回日本后,日本的军工生产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为日后全面侵华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本侵略军占领东三省官银总号金库,掠夺了大批现款和黄金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为何没在东北发现大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美国开始对日进行石油禁运,而当时美国是日本的主要石油进口国。开动了战争机器的日本由于没有战争所必需的石油资源,最终选择铤而走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几十年以后,中国宣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庆发现大油田,日本人当年为什么没有在东北发现油田?
&&&&据冯玮介绍,当年日本在东北找油田肯定是找过的,只是没有找到,因为当时的勘测手段和现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曾在原东清铁路沿线的牡丹江、辽宁锦州和阜新、内蒙古的扎赉诺尔以及河北省的丰宁一带寻找过石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而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陆相生油,资源地学术语,是指陆相沉积条件下的石油资源形成过程。编者按),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石油资源短缺是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原因
面对苏军,飞扬跋扈的关东军为何不堪一击?
&&&&1945年苏军发动“8月风暴”,8月9号起对日军发起攻击,在一周的军事行动中彻底击垮了日本关东军。面对苏军,为何曾经在中国飞扬跋扈的日本关东军如此不堪一击?
&&&&冯玮认为,此时关东军已经今非昔比,不是鼎盛时期的关东军。1945年苏军进攻关东军的时候,关东军38个师团全部是二三流部队。日本军队根据战斗力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种师团当时主要在太平洋、缅甸、菲律宾,对美和英军作战;乙种师团主要是中国战区,和国民党、共产党军队作战。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主要是一小部分的丙种师团以及丁种师团。丁种师团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老弱病残。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所谓的满洲国在当时是属于战略后方, 30年代初的时候日军甲等师团,关东军至少占了三分之一。但是,1945年的关东军38个师团里,除了两三个是正规师团,其他很多都是紧急征召的,有的刚征召2个月,还没有进行正规训练,战术科目训练都还没有进行。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是两三万人。苏军能俘获近60万关东军并将他们押送到西伯利亚,这也是重要原因。
苏联在八月风暴行动中出兵中国东北并击溃日本关东军
以史为鉴:现在的日本距军国主义到底有多远?
&&&&专家:日本的侵略本性由地缘和文化决定,根深蒂固
&&&&冯玮:日本对外侵略的本性是根深蒂固的,从它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日本地窄人广,人口密度非常高,资源非常贫乏,为了满足它的生存,具有一种对外扩张的本性。事实上日本这个国家就是在不断地对外扩张当中形成的。9世纪、10世纪的时候,今天日本的关东地区,仍然是非常蛮荒的,现在的日本就是在对外扩张中形成的。另外从文化上来看,日本有一种称作为日本国魂的东西叫武士道,日本举国称颂的武士道,概括起来就两个词,一个是切腹,一个是复仇,切腹就是自杀,复仇就是杀人。
&&&&专家: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已经铲除,但思想依然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开始研究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使它不再成为战争策源地。美国最后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产生军国主义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一军万民的极端民族主义,二是过度悬殊的贫富差距。美国通过改造日本天皇制度,制定和平宪法等措施打破了一军万民的体制,又通过经济民主化的三大举措,降低了日本的贫富差距,目前日本基尼系数只有0.24左右,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以上举措,基本铲除了军国主义产生的制度土壤。但是由于天皇制的保留,导致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缺乏一个深刻的反省,这也为今天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埋下了祸根。冯玮认为,今天的日本不等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本身作为一种体制已经基本上被铲除,但是它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
相关链接:
(本期责编:代睿、张庆成)
评论首页&&&&九一八事变:中国打响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发生过程折叠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东北地方当局和国民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据说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此即所谓“铣电”,但这封电报的真实性至今无法证实,张学良晚年否认有此电。)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后世纪念九·一八事变纪念场馆
日,中国政府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写下“以和为贵”,成为进入该馆的第一个在位日本首相。
除了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在辽宁辽阳市的白塔公园内,还有一座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当时被称作白塔会馆。事变前一日,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火车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
九·一八事变防空警报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沈阳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当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太原、西安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关东军的由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