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挂反舰导弹6变身导弹卡车是怎么回事

歼16变身“导弹卡车” 一个矛盾的地方却令人费解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状态
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模式,这背后隐藏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当前,虽然各主要国家空军都已经往5代机发展,但由于换装进度缓慢,各国也在思考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挥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弥补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程度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势。
△美国波音公司展示的F-15“导弹卡车”模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后方发射导弹
不过这张照片中,有一点特别的是歼-16在两翼下挂载4枚霹雳-12导弹,但机身中线却疑似2枚霹雳-15导弹。霹雳-12与霹雳-15都是中程空空导弹,但后者的弹翼较短,一般相信是为了歼-20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藉由缩短翼展来增加弹舱的内载数量。
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歼-16等三代半战机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是常态,但却没有见过与任务重复的霹雳-12一同挂载的。霹雳-15之于霹雳-12应该犹如AIM-120C/D之于AIM-120A,射程大幅提升,因此混合挂载可用霹雳-15攻击远程目标而用霹雳-12攻击中程目标。不过,这会将空战战术复杂化,西方也很少见AIM-120C/D与AIM-120A混合挂载的情况。
△在清晰的照片中鲜有霹雳-15和霹雳-12混搭的图片
这张照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进气道下的KL-700A自卫干扰吊舱。早期会挂干扰吊舱的大多是负责攻击或防空制压任务的战轰机,不过这观念已经改变,因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与命中率大幅提高,不论是前线巡逻,或护航打击机群的战机都可能遭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空战重心转移到超视距领域,能够克制敌机雷达自然也有助于空战获胜。因此挂上电子战吊舱与中短程导弹齐备的歼-16可能就是演练一种空优状态,藉由导弹火力与干扰战力在现代空战中扩大战果。
△解放军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已是常态,这对于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歼-16与俄罗斯的苏-27/30的渊源匪浅,苏-27/30家族其实也有类似的“导弹卡车模式”。通过对苏-27/30该模式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挂这么多导弹背后的讲究。
苏联在开发苏-27时,增加导弹挂载数量就是其中一项重点需求。因为苏-27追求在空战中全面胜过F-15,携带较多导弹能提高命中规避目标的机会,或是攻击较多敌机,最终实现提高导弹空战的交换比。因此,原先尚未考虑到对地武装的苏-27,其最大挂载状态就是6枚中程空空导弹与4枚短程导弹,比F-15多上2枚中程导弹。
△冷战后期西方飞行员最害怕的景象,挂满导弹的苏-27
然而,既然挂导弹是要打空战,则外挂衍生的阻力应尽可能降低。虽然以中程导弹进行的超视距空战对机动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战机在拦截时,仍需要加速到超音速以尽快阻止敌机的入侵,不能让外挂导弹拖累高速性能;另一方面,战机被敌机导弹瞄准时,也需要做出剧烈机动作以求让导弹脱锁,也不能让导弹拖累太多机动性。因此,如何降低挂载导弹(尤其是中程导弹)的阻力,变成四代机设计的学问。
挂载阻力最小的方式是所谓的“半埋式”,因为不止是外挂导弹会产生阻力,挂载导弹的挂架也会,而两者之间又产生干涉阻力,加起来往往能达到单枚导弹阻力的3倍。而半埋式则消除了挂架与干扰阻力,就连导弹阻力也大幅降低。以美国F-4与英国“狂风”F2为例,其机身阻力其实是以半埋导弹的状态做优化,导弹发射后反而会略微提高阻力。
△后期改进的苏-27/30,挂弹中数增加到12枚
苏-27采取另两种路线:缩短挂架与纵列挂载。缩短挂架就是让导弹尽可能贴近战机,降低挂架衍生的阻力;美国的F-16XL也是采取这个方式;苏-27在机身中线更采用纵列挂载,有前一枚导弹顶峰,后一枚导弹就不太产生阻力。而发展到苏-30后,两翼内侧又增加一对挂架,搭配较轻小的R-77导弹可使总弹量增为12枚。(文/Flak)
来源:北国防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歼16变身导弹卡车是怎样回事?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不久前,网络上呈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形式,这面前隐藏了许多风趣的信息。△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形态以后,虽然各次要国度空军都曾经往5代机开展,但由于换装进度迟缓,各国也在考虑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扬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补偿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
  歼16变身导弹卡车是怎样回事?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
  不久前,网络上呈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形式,这面前隐藏了许多风趣的信息。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形态
  以后,虽然各次要国度空军都曾经往5代机开展,但由于换装进度迟缓,各国也在考虑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扬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补偿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水平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向。
  △美国波音公司展现的F-15&导弹卡车&形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功能能够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前方发射导弹
最新文章:
十大热门文章
点击排行 推荐排行
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
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2015年世界500强网友设想歼20隐身战机“变身”导弹卡车_网易军事
近日,网友绘制了歼20满挂载武器的炫酷效果图。银灰色的战机除了弹舱内的8枚导弹,还安装了外置隐身吊舱,以便携带更多的弹药和大尺寸导弹,提升打击能力。虽然效果图中的满挂载会导致战机航程缩短,但是如果合理搭配副油箱与隐身吊舱,再加上空中加油的辅助,歼20还是有可能进行远程特种反舰任务或对地攻击任务。(来源:Wen98-海军研究)
网友设想歼20隐身战机“变身”导弹卡车帖子主题:中国兵器前沿-----之歼16歼轰机
碾压海陆空的“炸弹卡车”
共&7529&个阅读者&
军号:5394050 工分:5299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兵器前沿-----之歼16歼轰机
碾压海陆空的“炸弹卡车”
歼16曾长期被认为是苏30MKK/MKK2的仿制型号,但实际上歼16不仅在性能上比苏30MKK先进,作战内容也要丰富得多。中国战斗轰炸机大事年表:歼16与国内、周边及世界同类战机性能对比: 在歼20领衔中国空军颜值与战力的时代,歼16战斗轰炸机在不少人眼中已经不仅仅是其貌不扬,甚至显得有些落伍了。但对于中国海空军航空兵而言,在很多场合对歼16的期待却可能超过歼20。尽管歼16所属的“战斗轰炸机”通常被称为“炸弹卡车”,但日后歼16在中国海空军中扮演的角色,将远比传统的“战斗轰炸”丰富得多。从强5到歼轰-7:西沙险胜催生“空中飞豹”歼轰-7的研发源于1988年的中越西沙海战,作为中国战斗轰炸机的源头,该机首次令中国海空军具备了远程对海/对陆打击与空战能力。FBC-1“飞豹”战机是中国战斗轰炸机的源头,而提及这款战机就绕不过1988年的那场中越西沙海战。尽管西沙海战最终以中国胜利告终,但当时的一个细节却令当时的中国海军心惊不已。当中越舰艇在海上发生冲突之后,中国曾收到情报称越南空军的苏22战斗轰炸机将飞临战区打击中国舰艇。面对这种威胁,当时中国处境却非常尴尬,无论是主力攻击机——强5,还是主力战机——歼7都受制于航程无法前往战区进行攻击或护航。最终不知是情报错误还是局势变化,越南的苏22战机并未出现在战场。但如果一旦越南实现海空搭配,中国海军将蒙受重大损失。因此海军在西沙海战后迅速要求三机部研发新型中型轰炸机,而空军也提出了新型战斗轰炸机的需求。随后多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竞标,最终603所的轰-7方案获得通过,项目编号“70工程”,该项目在经历了下马再上马的波折发展后,最终发展为歼轰-7型轰炸机,绰号“飞豹”,首批预生产型1992年服役。对于中国的战斗轰炸机研发而言,西沙海战的经验是相当宝贵的。从歼轰-7的性能来看,其“战斗”需要满足在空战中压制周边国家的主力制空战机,“轰炸”要满足对南海岛礁陆上目标与海上目标的打击。歼轰-7需要在具备第3代战机空战能力的同时,兼具对海、对陆打击能力,这在同时代美欧俄战斗轰炸机研发中也是很难办到的,但歼轰-7在A型上获得可靠对海打击能力后,最终在B型上获得了当初期望的全部性能。从苏30MK到歼16:远不是换发、换弹那么简单 苏30MKK是苏30家族中费效比最高的型号,该机型根据中国需求增加了载弹量,但未升级的动力系统使其机动性相比周边新服役战机存在一定差距。尽管歼轰-7性能出众,但现实却不能等待其慢慢成熟。中国在歼轰-7定型的第2年(1999)开始,陆续为海空军分别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MKK2与苏30MKK战斗轰炸机。海军的苏30MKK2突出对海打击,空军的苏30MKK突出对陆攻击。在苏30家族中,苏30MKK是费效比最高的型号,最大载弹量达12吨,甚至比苏34还多。但从中国分别为海空军引进不同型号的苏30MKK战机中也能看出,歼轰-7当初要实现的兼顾海陆攻击并不容易。相比苏30MKK,歼16曾长期被认为是其仿制型号,核心改变是换装国产WS-10A发动机并可整合国产弹药。即使如此,歼16的意义已经相当重大。苏30MKK是俄罗斯根据中国需求专门研发的,核心就是在每侧机翼根部各加装了1个可挂载2000kg的挂架,从而令苏30MKK的整体挂载能力由8t增至12t,但苏30MKK的动力仍为2台AL-31F发动机,机动性因挂载增加下降明显,无法压制周边国家新服役的F16与苏27系列战机。相比苏30MKK,歼16延续了12吨最大外挂,2台WS-10A总推力比苏30MKK增加20Kn。推重比达0.9,与突出空优的苏27SM3相当。除此之外,歼16在生产型号上装备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是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对陆、对海打击的标准装备,相比脉冲多普勒雷达更好的过滤地面与海上杂波。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苏34采用了V004无源相控阵雷达,而美军则在F35近期服役无望的情况下,计划为F15E换装APG-82有源相控阵雷达。超远程导弹+电子荚舱:暴露歼16终极空战使命 歼16挂载新型超远程空空导弹(上)与翼尖干扰荚舱(下)预示该机将承担远比传统战斗轰炸机更丰富的作战使命。尽管从歼16目前的技术状态来看,其有能力同时满足对海、对陆、对空的打击任务,但与1988年西沙海战时相比,今天的海陆空打击内容又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随着美军LRASM“远程反舰导弹”的成熟列装,几架美国战略轰炸机、几艘驱逐舰就有能力对中国航母编队发起饱和打击。因此,歼16在执行对海打击与对海军舰艇进行空军掩护时,除做好对海打击的老本行外,曾经盛行于冷战时代的远程空空拦截就成了歼16的终极空战使命。2016年11月,歼16挂载国产超远程空空导弹进行试飞,新型导弹最大射程或超过300千米,结合歼16超过1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其有能力在中国航母位于近海时,针对特定方向,在LRASM反舰导弹射程(800km)之外,保证对敌轰炸机目标进行有效摧毁。如果将歼16视作一款远程高空截击机(歼16的远房亲戚T-10PU-2早在1987年就被证明具有比米格31更强的远程截击能力),就能进一步理解那台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意义了。除了超远程空空导弹载机,歼16还曾被发现在翼尖挂载类似美军ALQ-218V(2)战术接收机的新型电子荚舱。ALQ-218V(2)战术接收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对敌实施全频段干扰时仍不妨碍电子监听功能的系统,相信歼16配备的类似荚舱也将具备类似功能。届时歼16将成为即可通过全频段干扰压制敌各型空优战机,同时以超远程空空导弹对敌轰炸机、预警机、空中指挥机、电子侦察机等大型关键目标进行精确清除。歼16不是对苏30MKK的简单仿制,而是着眼于中国现实需求,研发的兼具对海、对陆、对空作战,以及电子战能力的综合型战机。按照现有的全新空军作战方式,隐形战机主要负责“踹门”,即突破并压制敌防空体系,而之后的事情几乎全都由歼16这样的多功能战机完成,歼16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延伸阅读:
中国人——中国心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兵器前沿-----之歼16歼轰机
碾压海陆空的“炸弹卡车”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73571 工分:2376
左箭头-小图标
2楼&楼主给出的数据乱七八糟。什么飞豹是因为西沙海战后研发的。88年海战,92年飞豹就说试服役了。然后下面又说98年定型生产。这真乱。你是没分清歼轰-7和歼轰-7A吧。。还有那几个数据表。说飞豹的长度是21米,拜托,飞豹快接近23米了。还有苏-30的高度是6.4米。我们的歼-16是5.4米。差了整整一米啊亲。它们可是同外形的飞机啊。这有可能吗。还有下面的雷达什么的我都不说了。楼主是发了很长一遍东西。但麻烦你看一下再复制过来好吗。这样会误导很多新军迷的。好记性啊!呵呵,我就记不住!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73571 工分:2376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J16不是Su30的简单仿制,就不存在山寨了。启动布局没有变话,还干吹变化很大。 应该说Su27这机型的改动空间大,潜力很大。所以改型Su30实用性很大。到现在,Su30绝对没有过时。所以仿制Su30的J16也不错。更改了内部空军布局后使用了不中国的航电系统和电子系统,配合Su30良好的气动布局,J16是一款非常使用的产品。还有,对于生产国来说,生产一架J16和J20成本差不多。但是,J16依然是我国今后5~10年生产量最大的机型。所以J16不是J20这种单一空优战斗机所以替代的。J16不应该被成为战轰,而是多用途战斗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46268 工分:7161
左箭头-小图标
人家都是铁血小编的每日任务,不让人复制粘贴,你想要人累死啊。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1062 工分:318
左箭头-小图标
辛苦了,亲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45107 工分:16129
左箭头-小图标
这文章别说其它很多错误数据了。。就拿哪一个歼-16,飞豹,苏-30,苏-34,F-15E这几种机型的各种数据表来说吧。。里面的数据有一半以上是错的。不知道楼主从那里复制过来的。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45107 工分:16128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给出的数据乱七八糟。什么飞豹是因为西沙海战后研发的。88年海战,92年飞豹就说试服役了。然后下面又说98年定型生产。这真乱。你是没分清歼轰-7和歼轰-7A吧。。还有那几个数据表。说飞豹的长度是21米,拜托,飞豹快接近23米了。还有苏-30的高度是6.4米。我们的歼-16是5.4米。差了整整一米啊亲。它们可是同外形的飞机啊。这有可能吗。还有下面的雷达什么的我都不说了。楼主是发了很长一遍东西。但麻烦你看一下再复制过来好吗。这样会误导很多新军迷的。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条记录]&分页:
&对中国兵器前沿-----之歼16歼轰机
碾压海陆空的“炸弹卡车”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歼16变身导弹卡车
14:54来源: 快乐网讯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状态
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模式,这背后隐藏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当前,虽然各主要国家空军都已经往5代机发展,但由于换装进度缓慢,各国也在思考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挥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弥补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程度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势。
△美国波音公司展示的F-15&导弹卡车&模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后方发射导弹
不过这张照片中,有一点特别的是歼-16在两翼下挂载4枚霹雳-12导弹,但机身中线却疑似2枚霹雳-15导弹。霹雳-12与霹雳-15都是中程空空导弹,但后者的弹翼较短,一般相信是为了歼-20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藉由缩短翼展来增加弹舱的内载数量。
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歼-16等三代半战机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是常态,但却没有见过与任务重复的霹雳-12一同挂载的。霹雳-15之于霹雳-12应该犹如AIM-120C/D之于AIM-120A,射程大幅提升,因此混合挂载可用霹雳-15攻击远程目标而用霹雳-12攻击中程目标。不过,这会将空战战术复杂化,西方也很少见AIM-120C/D与AIM-120A混合挂载的情况。
△在清晰的照片中鲜有霹雳-15和霹雳-12混搭的图片
这张照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进气道下的KL-700A自卫干扰吊舱。早期会挂干扰吊舱的大多是负责攻击或防空制压任务的战轰机,不过这观念已经改变,因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与命中率大幅提高,不论是前线巡逻,或护航打击机群的战机都可能遭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空战重心转移到超视距领域,能够克制敌机雷达自然也有助于空战获胜。因此挂上电子战吊舱与中短程导弹齐备的歼-16可能就是演练一种空优状态,藉由导弹火力与干扰战力在现代空战中扩大战果。
△解放军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已是常态,这对于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歼-16与俄罗斯的苏-27/30的渊源匪浅,苏-27/30家族其实也有类似的&导弹卡车模式&。通过对苏-27/30该模式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挂这么多导弹背后的讲究。
苏联在开发苏-27时,增加导弹挂载数量就是其中一项重点需求。因为苏-27追求在空战中全面胜过F-15,携带较多导弹能提高命中规避目标的机会,或是攻击较多敌机,最终实现提高导弹空战的交换比。因此,原先尚未考虑到对地武装的苏-27,其最大挂载状态就是6枚中程空空导弹与4枚短程导弹,比F-15多上2枚中程导弹。
△冷战后期西方飞行员最害怕的景象,挂满导弹的苏-27
然而,既然挂导弹是要打空战,则外挂衍生的阻力应尽可能降低。虽然以中程导弹进行的超视距空战对机动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战机在拦截时,仍需要加速到超音速以尽快阻止敌机的入侵,不能让外挂导弹拖累高速性能;另一方面,战机被敌机导弹瞄准时,也需要做出剧烈机动作以求让导弹脱锁,也不能让导弹拖累太多机动性。因此,如何降低挂载导弹(尤其是中程导弹)的阻力,变成四代机设计的学问。
挂载阻力最小的方式是所谓的&半埋式&,因为不止是外挂导弹会产生阻力,挂载导弹的挂架也会,而两者之间又产生干涉阻力,加起来往往能达到单枚导弹阻力的3倍。而半埋式则消除了挂架与干扰阻力,就连导弹阻力也大幅降低。以美国F-4与英国&狂风&F2为例,其机身阻力其实是以半埋导弹的状态做优化,导弹发射后反而会略微提高阻力。
△后期改进的苏-27/30,挂弹中数增加到12枚
苏-27采取另两种路线:缩短挂架与纵列挂载。缩短挂架就是让导弹尽可能贴近战机,降低挂架衍生的阻力;美国的F-16XL也是采取这个方式;苏-27在机身中线更采用纵列挂载,有前一枚导弹顶峰,后一枚导弹就不太产生阻力。而发展到苏-30后,两翼内侧又增加一对挂架,搭配较轻小的R-77导弹可使总弹量增为12枚。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状态
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模式,这背后隐藏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当前,虽然各主要国家空军都已经往5代机发展,但由于换装进度缓慢,各国也在思考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挥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弥补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程度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势。
△美国波音公司展示的F-15&导弹卡车&模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后方发射导弹
不过这张照片中,有一点特别的是歼-16在两翼下挂载4枚霹雳-12导弹,但机身中线却疑似2枚霹雳-15导弹。霹雳-12与霹雳-15都是中程空空导弹,但后者的弹翼较短,一般相信是为了歼-20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藉由缩短翼展来增加弹舱的内载数量。
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歼-16等三代半战机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是常态,但却没有见过与任务重复的霹雳-12一同挂载的。霹雳-15之于霹雳-12应该犹如AIM-120C/D之于AIM-120A,射程大幅提升,因此混合挂载可用霹雳-15攻击远程目标而用霹雳-12攻击中程目标。不过,这会将空战战术复杂化,西方也很少见AIM-120C/D与AIM-120A混合挂载的情况。
△在清晰的照片中鲜有霹雳-15和霹雳-12混搭的图片
这张照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进气道下的KL-700A自卫干扰吊舱。早期会挂干扰吊舱的大多是负责攻击或防空制压任务的战轰机,不过这观念已经改变,因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与命中率大幅提高,不论是前线巡逻,或护航打击机群的战机都可能遭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空战重心转移到超视距领域,能够克制敌机雷达自然也有助于空战获胜。因此挂上电子战吊舱与中短程导弹齐备的歼-16可能就是演练一种空优状态,藉由导弹火力与干扰战力在现代空战中扩大战果。
△解放军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已是常态,这对于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歼-16与俄罗斯的苏-27/30的渊源匪浅,苏-27/30家族其实也有类似的&导弹卡车模式&。通过对苏-27/30该模式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挂这么多导弹背后的讲究。
苏联在开发苏-27时,增加导弹挂载数量就是其中一项重点需求。因为苏-27追求在空战中全面胜过F-15,携带较多导弹能提高命中规避目标的机会,或是攻击较多敌机,最终实现提高导弹空战的交换比。因此,原先尚未考虑到对地武装的苏-27,其最大挂载状态就是6枚中程空空导弹与4枚短程导弹,比F-15多上2枚中程导弹。
△冷战后期西方飞行员最害怕的景象,挂满导弹的苏-27
然而,既然挂导弹是要打空战,则外挂衍生的阻力应尽可能降低。虽然以中程导弹进行的超视距空战对机动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战机在拦截时,仍需要加速到超音速以尽快阻止敌机的入侵,不能让外挂导弹拖累高速性能;另一方面,战机被敌机导弹瞄准时,也需要做出剧烈机动作以求让导弹脱锁,也不能让导弹拖累太多机动性。因此,如何降低挂载导弹(尤其是中程导弹)的阻力,变成四代机设计的学问。
挂载阻力最小的方式是所谓的&半埋式&,因为不止是外挂导弹会产生阻力,挂载导弹的挂架也会,而两者之间又产生干涉阻力,加起来往往能达到单枚导弹阻力的3倍。而半埋式则消除了挂架与干扰阻力,就连导弹阻力也大幅降低。以美国F-4与英国&狂风&F2为例,其机身阻力其实是以半埋导弹的状态做优化,导弹发射后反而会略微提高阻力。
△后期改进的苏-27/30,挂弹中数增加到12枚
苏-27采取另两种路线:缩短挂架与纵列挂载。缩短挂架就是让导弹尽可能贴近战机,降低挂架衍生的阻力;美国的F-16XL也是采取这个方式;苏-27在机身中线更采用纵列挂载,有前一枚导弹顶峰,后一枚导弹就不太产生阻力。而发展到苏-30后,两翼内侧又增加一对挂架,搭配较轻小的R-77导弹可使总弹量增为12枚。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状态
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模式,这背后隐藏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当前,虽然各主要国家空军都已经往5代机发展,但由于换装进度缓慢,各国也在思考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挥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弥补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程度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势。
△美国波音公司展示的F-15&导弹卡车&模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后方发射导弹
不过这张照片中,有一点特别的是歼-16在两翼下挂载4枚霹雳-12导弹,但机身中线却疑似2枚霹雳-15导弹。霹雳-12与霹雳-15都是中程空空导弹,但后者的弹翼较短,一般相信是为了歼-20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藉由缩短翼展来增加弹舱的内载数量。
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歼-16等三代半战机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是常态,但却没有见过与任务重复的霹雳-12一同挂载的。霹雳-15之于霹雳-12应该犹如AIM-120C/D之于AIM-120A,射程大幅提升,因此混合挂载可用霹雳-15攻击远程目标而用霹雳-12攻击中程目标。不过,这会将空战战术复杂化,西方也很少见AIM-120C/D与AIM-120A混合挂载的情况。
△在清晰的照片中鲜有霹雳-15和霹雳-12混搭的图片
这张照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进气道下的KL-700A自卫干扰吊舱。早期会挂干扰吊舱的大多是负责攻击或防空制压任务的战轰机,不过这观念已经改变,因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与命中率大幅提高,不论是前线巡逻,或护航打击机群的战机都可能遭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空战重心转移到超视距领域,能够克制敌机雷达自然也有助于空战获胜。因此挂上电子战吊舱与中短程导弹齐备的歼-16可能就是演练一种空优状态,藉由导弹火力与干扰战力在现代空战中扩大战果。
△解放军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已是常态,这对于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歼-16与俄罗斯的苏-27/30的渊源匪浅,苏-27/30家族其实也有类似的&导弹卡车模式&。通过对苏-27/30该模式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挂这么多导弹背后的讲究。
苏联在开发苏-27时,增加导弹挂载数量就是其中一项重点需求。因为苏-27追求在空战中全面胜过F-15,携带较多导弹能提高命中规避目标的机会,或是攻击较多敌机,最终实现提高导弹空战的交换比。因此,原先尚未考虑到对地武装的苏-27,其最大挂载状态就是6枚中程空空导弹与4枚短程导弹,比F-15多上2枚中程导弹。
△冷战后期西方飞行员最害怕的景象,挂满导弹的苏-27
然而,既然挂导弹是要打空战,则外挂衍生的阻力应尽可能降低。虽然以中程导弹进行的超视距空战对机动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战机在拦截时,仍需要加速到超音速以尽快阻止敌机的入侵,不能让外挂导弹拖累高速性能;另一方面,战机被敌机导弹瞄准时,也需要做出剧烈机动作以求让导弹脱锁,也不能让导弹拖累太多机动性。因此,如何降低挂载导弹(尤其是中程导弹)的阻力,变成四代机设计的学问。
挂载阻力最小的方式是所谓的&半埋式&,因为不止是外挂导弹会产生阻力,挂载导弹的挂架也会,而两者之间又产生干涉阻力,加起来往往能达到单枚导弹阻力的3倍。而半埋式则消除了挂架与干扰阻力,就连导弹阻力也大幅降低。以美国F-4与英国&狂风&F2为例,其机身阻力其实是以半埋导弹的状态做优化,导弹发射后反而会略微提高阻力。
△后期改进的苏-27/30,挂弹中数增加到12枚
苏-27采取另两种路线:缩短挂架与纵列挂载。缩短挂架就是让导弹尽可能贴近战机,降低挂架衍生的阻力;美国的F-16XL也是采取这个方式;苏-27在机身中线更采用纵列挂载,有前一枚导弹顶峰,后一枚导弹就不太产生阻力。而发展到苏-30后,两翼内侧又增加一对挂架,搭配较轻小的R-77导弹可使总弹量增为12枚。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状态
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模式,这背后隐藏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当前,虽然各主要国家空军都已经往5代机发展,但由于换装进度缓慢,各国也在思考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挥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弥补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程度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势。
△美国波音公司展示的F-15&导弹卡车&模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后方发射导弹
不过这张照片中,有一点特别的是歼-16在两翼下挂载4枚霹雳-12导弹,但机身中线却疑似2枚霹雳-15导弹。霹雳-12与霹雳-15都是中程空空导弹,但后者的弹翼较短,一般相信是为了歼-20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藉由缩短翼展来增加弹舱的内载数量。
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歼-16等三代半战机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是常态,但却没有见过与任务重复的霹雳-12一同挂载的。霹雳-15之于霹雳-12应该犹如AIM-120C/D之于AIM-120A,射程大幅提升,因此混合挂载可用霹雳-15攻击远程目标而用霹雳-12攻击中程目标。不过,这会将空战战术复杂化,西方也很少见AIM-120C/D与AIM-120A混合挂载的情况。
△在清晰的照片中鲜有霹雳-15和霹雳-12混搭的图片
这张照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进气道下的KL-700A自卫干扰吊舱。早期会挂干扰吊舱的大多是负责攻击或防空制压任务的战轰机,不过这观念已经改变,因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与命中率大幅提高,不论是前线巡逻,或护航打击机群的战机都可能遭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空战重心转移到超视距领域,能够克制敌机雷达自然也有助于空战获胜。因此挂上电子战吊舱与中短程导弹齐备的歼-16可能就是演练一种空优状态,藉由导弹火力与干扰战力在现代空战中扩大战果。
△解放军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已是常态,这对于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歼-16与俄罗斯的苏-27/30的渊源匪浅,苏-27/30家族其实也有类似的&导弹卡车模式&。通过对苏-27/30该模式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挂这么多导弹背后的讲究。
苏联在开发苏-27时,增加导弹挂载数量就是其中一项重点需求。因为苏-27追求在空战中全面胜过F-15,携带较多导弹能提高命中规避目标的机会,或是攻击较多敌机,最终实现提高导弹空战的交换比。因此,原先尚未考虑到对地武装的苏-27,其最大挂载状态就是6枚中程空空导弹与4枚短程导弹,比F-15多上2枚中程导弹。
△冷战后期西方飞行员最害怕的景象,挂满导弹的苏-27
然而,既然挂导弹是要打空战,则外挂衍生的阻力应尽可能降低。虽然以中程导弹进行的超视距空战对机动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战机在拦截时,仍需要加速到超音速以尽快阻止敌机的入侵,不能让外挂导弹拖累高速性能;另一方面,战机被敌机导弹瞄准时,也需要做出剧烈机动作以求让导弹脱锁,也不能让导弹拖累太多机动性。因此,如何降低挂载导弹(尤其是中程导弹)的阻力,变成四代机设计的学问。
挂载阻力最小的方式是所谓的&半埋式&,因为不止是外挂导弹会产生阻力,挂载导弹的挂架也会,而两者之间又产生干涉阻力,加起来往往能达到单枚导弹阻力的3倍。而半埋式则消除了挂架与干扰阻力,就连导弹阻力也大幅降低。以美国F-4与英国&狂风&F2为例,其机身阻力其实是以半埋导弹的状态做优化,导弹发射后反而会略微提高阻力。
△后期改进的苏-27/30,挂弹中数增加到12枚
苏-27采取另两种路线:缩短挂架与纵列挂载。缩短挂架就是让导弹尽可能贴近战机,降低挂架衍生的阻力;美国的F-16XL也是采取这个方式;苏-27在机身中线更采用纵列挂载,有前一枚导弹顶峰,后一枚导弹就不太产生阻力。而发展到苏-30后,两翼内侧又增加一对挂架,搭配较轻小的R-77导弹可使总弹量增为12枚。
△网络图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和电子吊舱的状态
不久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照片,显示歼-16挂载8枚空空导弹与一个电子战吊舱的空优模式,这背后隐藏了许多有趣的信息。
当前,虽然各主要国家空军都已经往5代机发展,但由于换装进度缓慢,各国也在思考在役的4代机要如何发挥剩余价值,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将导弹挂好、挂满,以弥补5代机内置载弹量较少的遗憾。而歼-16这种挂载,某种程度上说因应了这一趋势。
△美国波音公司展示的F-15&导弹卡车&模式,其总弹数高达16枚。但多联装挂架加上保形油箱的阻力,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所剩无几,只能躲在其他战机后方发射导弹
不过这张照片中,有一点特别的是歼-16在两翼下挂载4枚霹雳-12导弹,但机身中线却疑似2枚霹雳-15导弹。霹雳-12与霹雳-15都是中程空空导弹,但后者的弹翼较短,一般相信是为了歼-20发展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藉由缩短翼展来增加弹舱的内载数量。
有意思的是,中国空军的歼-16等三代半战机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是常态,但却没有见过与任务重复的霹雳-12一同挂载的。霹雳-15之于霹雳-12应该犹如AIM-120C/D之于AIM-120A,射程大幅提升,因此混合挂载可用霹雳-15攻击远程目标而用霹雳-12攻击中程目标。不过,这会将空战战术复杂化,西方也很少见AIM-120C/D与AIM-120A混合挂载的情况。
△在清晰的照片中鲜有霹雳-15和霹雳-12混搭的图片
这张照片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进气道下的KL-700A自卫干扰吊舱。早期会挂干扰吊舱的大多是负责攻击或防空制压任务的战轰机,不过这观念已经改变,因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与命中率大幅提高,不论是前线巡逻,或护航打击机群的战机都可能遭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空战重心转移到超视距领域,能够克制敌机雷达自然也有助于空战获胜。因此挂上电子战吊舱与中短程导弹齐备的歼-16可能就是演练一种空优状态,藉由导弹火力与干扰战力在现代空战中扩大战果。
△解放军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已是常态,这对于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歼-16与俄罗斯的苏-27/30的渊源匪浅,苏-27/30家族其实也有类似的&导弹卡车模式&。通过对苏-27/30该模式的了解,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挂这么多导弹背后的讲究。
苏联在开发苏-27时,增加导弹挂载数量就是其中一项重点需求。因为苏-27追求在空战中全面胜过F-15,携带较多导弹能提高命中规避目标的机会,或是攻击较多敌机,最终实现提高导弹空战的交换比。因此,原先尚未考虑到对地武装的苏-27,其最大挂载状态就是6枚中程空空导弹与4枚短程导弹,比F-15多上2枚中程导弹。
△冷战后期西方飞行员最害怕的景象,挂满导弹的苏-27
然而,既然挂导弹是要打空战,则外挂衍生的阻力应尽可能降低。虽然以中程导弹进行的超视距空战对机动性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战机在拦截时,仍需要加速到超音速以尽快阻止敌机的入侵,不能让外挂导弹拖累高速性能;另一方面,战机被敌机导弹瞄准时,也需要做出剧烈机动作以求让导弹脱锁,也不能让导弹拖累太多机动性。因此,如何降低挂载导弹(尤其是中程导弹)的阻力,变成四代机设计的学问。
挂载阻力最小的方式是所谓的&半埋式&,因为不止是外挂导弹会产生阻力,挂载导弹的挂架也会,而两者之间又产生干涉阻力,加起来往往能达到单枚导弹阻力的3倍。而半埋式则消除了挂架与干扰阻力,就连导弹阻力也大幅降低。以美国F-4与英国&狂风&F2为例,其机身阻力其实是以半埋导弹的状态做优化,导弹发射后反而会略微提高阻力。
△后期改进的苏-27/30,挂弹中数增加到12枚
苏-27采取另两种路线:缩短挂架与纵列挂载。缩短挂架就是让导弹尽可能贴近战机,降低挂架衍生的阻力;美国的F-16XL也是采取这个方式;苏-27在机身中线更采用纵列挂载,有前一枚导弹顶峰,后一枚导弹就不太产生阻力。而发展到苏-30后,两翼内侧又增加一对挂架,搭配较轻小的R-77导弹可使总弹量增为12枚。
今日最新头条
今日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大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弹卡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