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忽必烈侵略日本征讨日本为什么会失败

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为何都失败了呢? 趣闻小探探文章
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为何都失败了呢?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臣服朝鲜半岛之后,可谓天下无敌,于是不久又瞄准了岛国日本。元军征服日本目的有三:
其一、遏制南宋的后援,因为当时忽必烈准备南下攻宋,而日本是南宋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二、巩固占领朝鲜的领地,因为元军征服朝鲜半岛后,朝鲜半岛的起义军曾向日本求援;其三、提高大元帝国的威信。
公元1275年,忽必烈派兵6万大军第一次攻打日本,对阵日本的10万大军,面对蒙古大兵,10万大军很快被击溃。但是元军主帅受伤,只得停止攻击撤回船上休整。然额,夜里的一次台风让海上的元军船只全部沉没,最终元军铩羽而归。
为了维护元朝权威,忽必烈于1281年派出15万大军第二次东征日本。但是元军不善海战,找不到登陆地点,加之日军早有备战意识,海防相对比较巩固,使得元军伤亡很大,进攻速度非常缓慢。最终在海上徘徊很久的元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并且再次遭遇台风让元军的战舰损失了90%,最终,元朝的第二次东征日本宣告失败。
本文「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为何都失败了呢?」转载自网络,作者趣闻小探探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迷路的时间的回答-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远征日本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宋朝降卒和朝鲜的实力,几次对日战争基本上做到了对降卒的削弱继续打下去意义不大。
忽必烈在夺得蒙古帝国汗位后,于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改国号为大元,由此建立元朝。忽必烈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脉,再加上蒙古的三次西征皆以胜利告终,并且蒙古帝国在忽必烈登上汗位以后陷入分裂状态,忽必烈自然想维系或者说重新建立这个不世帝国,所以在建立元朝后仍然不停地扩张他的帝国版图。日本自然也是忽必烈的征伐目标,元朝也因为忽必烈的野心发动了对日本的两次东征,但是让忽必烈很无奈的是,这两次征战日本皆以失败告终,估计忽必烈也要吐槽:“为之奈何?!”元朝东征日本之一忽必烈也不是一开始就风风火火地派兵出征日本,在出兵以前他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日本,让日本成为元朝的附庸国,这有点像黑社会老哥拍着人家的肩膀说:小弟弟,我瞧着你很不错哦,以后跟我混吧,我罩着你,否则我的拳头可要对你不客气了!日本当然不同意啊,我土皇帝做得好好的,凭什么给你当马仔?经过几次商议,日本臣服元朝这事没有谈妥,气氛很尴尬,忽必烈很生气。忽必烈生气了,那自然是要出兵了。当时元朝已经实际控制了高丽,但是南宋仍然还在浴血抵御元朝的铁骑,所以元朝也抽不出太多的蒙古精锐去征讨日本。1274年,由蒙古军队、汉人军队以及高丽军队组成的元军正式兵伐日本。事实上,元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小阶段胜利,占领了日本几个岛屿,毕竟当时元军的战斗力不是日本可以比拟的。元军在成功占领岛屿后,却不在岛上宿营,而是选择回到船上退回海面,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台风来了。元朝东征日本之二忽必烈在灭亡南宋以后,又将目光放到了岛国,以前我放不开手脚收拾你,现在赵宋没了,我不信还收拾不了你!并且,忽必烈派往日本的使臣被日本杀了,这也足够作为再次征伐的理由了。1281年,忽必烈再次集结军队取道高丽兵指日本。在这次征讨日本的战争中,元军仍是由蒙古军队、汉人军队以及高丽军队组成,既有蒙古统帅,也有汉人统帅,当然作为降将的汉人统帅,在军中的地位自然高不到哪里去,说白了便是个受气包,军事命令当然还是要听蒙古统帅的。元军意气风发地再次踏上倭岛,原以为这次必然可以血洗前耻了,谁知道让忽必烈气得吐血的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台风又来了。元朝征讨日本的战争为什么失败了?一、自然因素我们很多人都会将元朝对日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归咎于台风,不能说全对,也不能说错,毕竟台风在元朝失利这事上确实占有很重的比例。比如说第一次征日战争,元军已经取得了小阶段胜利,日军说不上溃败,可是已经乱了阵脚,如果没有遇到台风的话,元军确实是很有可能攻入日本本土并占领日本的,当然我只是说可能,毕竟当时蒙古精锐没有出动,凭借蒙、汉、高丽几万联军能否打败日本谁也无法肯定。二、战术失察蒙古铁骑能够横扫欧亚,基本上是取决于蒙古骑兵无双的战斗力,战术上倒显得没有那么出众,蒙古骑兵作为绝对力量,最好的战术便是“横冲直撞”,正如金庸所写真正的武林高手是无招胜有招的。这两次海战和蒙古此前的西征是不同的,西征是陆战,如果不改变作战方式那注定是失败的结局。在这两次征日战争中,元军在战术上出现了失误,仍以第一次征日战争来说,在占领了日本的几个岛屿后竟然还选择在海上宿营,那么占领区要来何用?结果遇到了台风,几乎全军覆没。三、元军擅长陆战,不擅长海战蒙古以骑兵发家,蒙古铁骑名动欧亚。元朝作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自然也是如此,擅长陆战,尤其擅长在平原以骑兵作战,却不擅长海战,当然也不擅长山林战,元朝也是在任用汉人将领后才最终覆灭了南宋朝廷。正如上面所说,即使元朝第一次征日没有遇到台风,也很难说元军必然可以攻占岛国,虽然战船和武器日本可能比不上元朝,但是日本可以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说海上风波不平;地利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实在是让忽必烈头疼,因为日本是岛国,想打日本那就要渡海,而渡海是件危险的事;人和则是元朝属于入侵者,日本是保家卫国。我们看元朝的领土扩张,东征高丽和日本,南征安南、缅甸、爪哇诸国,除了高丽还算顺利,其他基本上是失利的,高丽主动附庸的成分也很高,可见地理位置对元朝的限制性很大,当然在冷兵器时代,汉人王朝同样受限于此,但是会比蒙元做得更好,因为会玩战术。元朝东征日本的失败是必然的,元朝百年即亡的命运也是必然的。蒙元擅战不擅治,擅陆战不擅海战,擅平原战不擅山林战,蒙元好战擅战,却又不善战。
蒙古帝国在史上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得益于三次向西扩张,使得其版图越来越大。第一次,蒙古使西辽灭国。第二次,蒙古军队对战波兰、罗马联军,将欧洲各个民族征服,成功将包含意大利半岛在内的大片区域收入囊中。而第三次向西对外扩张,共灭亡了三十多个国家,包括阿拉伯、叙利亚等国。经过这三次向西对外扩张,蒙古帝国的版图从太平洋一直到北冰洋,延伸至黑海附近。如此看来,蒙古帝国在对外作战方面可谓是实力卓然,但纵是如此,蒙古帝国也曾遭遇过几次战事失利。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如此勇猛的蒙古军队是如何遭遇失败的。蒙古曾两次进攻日本,却失败得莫名其妙。第一次,忽必烈召集三万多的元军乘坐九百艘军船向日本进军,本是一路捷报,日军对元军采用的火器根本毫无抵抗之力,元军轻松便攻陷了日本多地。但令人着实意外的是,当元军晚上回到军船中休息时,忽然一阵强风将这些巨大的军船通通翻入海中,众多元军都因此丧命,这第一战就以转折性的失败告终。但忽必烈并没有因此放弃,第二次又召集了十五万士兵再次向日本发动进攻。可这一次,经路途颠簸而至的元军被日军挡在一堵“墙”外,又不行遇到了大风,元军的军船再次几乎全部覆灭,无数元军丧命。经过两次大风的残忍袭击,元军总算是将攻打并占领日本的念头打消了,毕竟这天气作怪不是能够轻易避免的。元军也曾三次向安南进攻,却也都失败了。由于安南地区地形复杂、天气酷热,又加之瘟疫泛滥,这对于外来军队来说是极不利于进攻。不仅如此,当地熟悉地形且尤为剽悍的南蛮人,强劲地阻挡并回击了元军的进攻。如此三次失败之后,元军最终放弃攻打安南地区。蒙古也曾对南宋发动进攻,但也最终失败。元朝攻打南宋的战争历时四十多年,十分艰难。蒙哥主要采取战略性迂回的作战方法。四川等地崎岖的地形不利于善于骑射的蒙古士兵实力的发挥。这仗也是越来越难打,最终元军死伤数十万而最终失败。从以上历史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古虽然好战善战,也取得多丰硕的战果。但在不可改变的天气、地形等因素面前,十分受限,无法发挥蒙古士兵的优势,最终导致了战事的失败。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蒙古人民的勇敢强壮,不能否认蒙古士兵所打下的大片疆土。在历史上,蒙古帝国的痕迹是浓重而有力的。
4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忽必烈十万大军东征日本为什么会失败?元军撤军原因可能是
  自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到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分明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为问鹍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说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乃至战事了。所谓“伏波勋业”,是以伏波将军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整首词隐约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联系《》,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揣摩了。  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汉代。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贡,欲借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故求汉皇赐封,而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直到唐代咸亨年间,这受封于的“倭奴国”才改称“日本”,渐有自立门户之意。  继续查阅《元史》,不难发现,白朴词中的中日之战,有过两次,且发生在在位期间。原本,忽必烈没有打算东征日本,至元三年到九年间(),还屡屡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邻之意。当时,对于铁蹄踏遍欧亚、一条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国而言,根本没有把弹丸之地的日本国放在眼里,以为日本必将臣服。于是乎,他没有挥动马鞭进军,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岂料好几次使臣东渡,要么因风浪巨大无法抵达,要么则因日本方面不作回应而不了了之,到后来,日本更直接拒绝忽必烈的使臣登陆,并明确声称不会向纳贡称臣。忽必烈原本只是图一“虚名”,让所谓“海内之国无不臣服”的声名成为事实,并非真心想要日本的朝贡之礼;所以还一直耐着性子,按兵不动。多次遣使东渡,却屡遭拒绝之后,忽必烈忍无可忍,终于发兵日本了。
分页:1/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
  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如她、大气如她、可爱如她,聪明如她,深受唐太宗的喜
  杨玄感被杀后,李密上了大隋的黑名单。这让他很受伤,不得不亡命天涯。先后投奔郝
  在古今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隋炀帝=大暴君+大昏君。其实,这个等式很有问题:首先
  西周的灭亡,也和美女间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位美女间谍,就是褒姒。下面和趣历史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
  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
  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于宫中,
  薛礼(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
  李元霸,古典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中人物
  狄仁杰,这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武周一位断
  说起风流才子,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人&&唐伯虎,大家最为熟知的影视剧
  &谁都知道从周到汉,有一种施于男子的宫刑,也叫腐刑,次于&大辟&一等。对于女
  唐朝时的公主们大多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其中不少人更是&性解放&的倡导者
  我们知道,古代的酷刑样式很多,但是一般来说,这些酷刑都是针对男性的,例如最著
  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唐朝一个由强盛变
  石达开最可怜的儿子,5岁补判凌迟后,皇帝放话养大了再割三千刀。  古时候的刑
  导读:她如果真的&贤&,信仰那些君臣规则,按照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礼法,这
  李绅的悯农在文学上有着很大的文学地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也成为了最
  中国古代的女性为什么对丈夫纳妾甚至是逛妓院都当做视而不见呢?在我国古代有些女
  古代选择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处决死囚,即&秋后问斩&。这是为了顺应天时,合秋
  如果要评选一位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人,那一定非李白莫属。特别是那首《静夜思》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
  [导读]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
  [导读]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
很多人认为当时担任台湾行政长官的陈仪是&二二八&罪魁祸首,但公道说,陈仪堪称好官
  阎宝航,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高官,实际上却是我党优秀的情报工作者。他与张学良
  战国函谷关之战,当初秦朝灭六国时,只有齐国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啊,一直以来,齐国
  辨别中国人和日本人,向来是一件难事。  &二战&期间,中国战区有一些抗日援华
  众所周知,日本和德国都是极端的纳粹国家,奉行侵略、民族欺压、甚至种族屠杀政策
  日  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公祭前夕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且说猴哥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出来前往凌霄宝殿的路上被王灵官拦住,两个斗在一处,
  阿伯拉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法国哲学家,他在哲学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阿伯拉尔
  江南方腊是四大贼寇中综合实力排行第二的势力,仅次于山东宋江,没有看过水浒原著
  中国古代着名女性中,武则天喜欢&双陆&,杨贵妃偏爱&彩战&(掷骰子),薛涛、
  《西游记》中五庄观镇元大仙的来历是什么,在天界的地位如何,和唐僧的前世金蝉子
  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会被有些人称为小玄宗,这是因为他在政治上作出的贡献,开启了一
  三国中,我最不喜欢西蜀。其中大部分原因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还依稀
  太古十大魔虫虽然并列同威,份数洪荒遗种,但他们还是有年代之差的。  1.吞天
  导读:叶飞和曾志之间到底有没有发展到恋爱的地步谁也不知道,恐怕只有两位当事人
  古人怎么离婚:离婚对于现在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
  很久以前,有一天,玉皇大帝突然想欣赏一下人间景象。他向下一看,只见大地上山青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忽必烈 日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