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没什么人,来发个各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解析

一个高中毕业没什么技术的女孩走上社会,该怎样找自己的发展和努力方向?比较适合什么职业才有发展潜力啊?
先要看你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什么行业,尽量找接近这种的工作,从基本做起,也可以说是从底层做起,业余时间读读书,拿个文凭,还有就是外语和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现在文凭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有些正规的单位,同样的岗位不同的文凭工资就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单位都不看重文凭的。要注意的是既要有文凭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以后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其他答案(共17个回答)
我国现在的就业问题还不是很完善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也能上只是竞争力比较大,你有好的底子不要因为你是高中生就好似比过了中专生在职业上高中生就差一大节,所以你就要从小的做起慢慢学,有空上上夜校什么的补充更多的知识,最好能拿到你喜欢做的工作的资格证书,学什么都好有一门知识就有许许多多的希望,希望在加努力就是明天.做工作就是要自己喜欢的才有兴趣在把它学精了
你喜欢的那行不就又出了一个状元
祝你早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学到更多知识充实自己
你好!首先我个人觉得你应该半功半读,这样工作和学习都能得到充实!现在文凭是门槛,技能是工具,你还太小,一定不能放弃!因该学好外语,对21世纪的人来说的确很重要。除了英语,小语种外语也很吃香了。
先找一个自己能够胜任的简单一点的工作,工资可能会少一些,但可以让自己增长经验的!累一些苦一些都不要紧,应为你还年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首先你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一些?然后从你感兴趣的入手在寻找其的发展方向!但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和学习!
高中毕业,又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估计很难的。为了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半工半读,边打工谋生,边求学充实自己。每个人对职业的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物流、导游、家政服务等等都比较适合女性就业。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和毅力,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屈服、不消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目标的。
个人意见,仅参考。
首先来考虑你的兴趣及爱好,如果选择一种你不喜欢的工作,将来也没有什么更大的发展,人生的道路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来走过来的.如果你的事业选择是你所不热爱的职业,那也会半途而费,将会影响你的一生.我建议你从基层业务作起,作业务的适应性,灵活性,接触性及社会阅历都会提高,会对你将来都有很大的帮助.暂时不要做高端的企业和产品,从普通的产品来介入.如酒水,化妆品,日用品等快速消耗品,接触社会多一些,调整自己的心态最主要.要有自己的客户群体,今后无论自己发展还是为企业服务,都是自己的资源.
你还年轻,要珍视自己的每一个机会,社会在进步,机会永远都有.希望你今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同时要告诉你,不要怕失败,要会站起来.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你好!首先我个人觉得你应该半功半读,这样工作和学习都能得到充实!现在文凭是门槛,技能是工具,你还太小,一定不能放弃!因该学好外语,对21世纪的人来说的确很重要。除了英语,小语种外语也很吃香了。
先找一个自己能够胜任的简单一点的工作,工资可能会少一些,但可以让自己增长经验的!累一些苦一些都不要紧,应为你还年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首先你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一些?然后从你感兴趣的入手在寻找其的发展方向!但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和学习!
那要看你有没有一技之长呢?要了解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技能。在考虑自己职业的规划。
现在网上也有免费做职业规划和指导的专业的网站,去搜一下职业导师网,或者职业规...
我发了一条评论:“花瓶。可惜不是每一个女孩子都适合做花瓶。”这是半开玩笑,但并非全是玩笑。
先说几句似乎与您的问题无关的话。国人的一个典型的思维方式就是喜欢把任...
要看你想买什么类型的电视。
如果是家庭使用,建议买厦华U21,液晶电视,性价比在同类产品中是相当高的。最近又降了价,32寸的才5000来块,我那个6880买的用...
学美容吧,这是大趋势——哪个女人不爱美?哪个女人不想延缓衰老?我就在兼职学美容,以后可以在家给亲戚朋友做。我的老师也是在她自己家里教的,每班只教几个人,互相练习...
y 测试通过
因为孩子一落地首先见到的是爸爸妈妈,首先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或妈妈),而且自小孩开始上学直到他踏上社会 其实在家中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因为孩子一落地首先见到的是爸爸妈妈,首先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或妈妈),而且自小孩开始上学直到他踏上社会 其实在家中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我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没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_凤凰科技
我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没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我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没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原标题:我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
原标题:我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没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原标题:我做了500例职业咨询,发现没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编者按:本文转发微信公众号,作者: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36氪经授权转发。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这段时间,我陆陆续续对这两年做过的职业咨询案例进行了一次整理与复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那就是,在知识过剩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一个人没有方向和目标,不能聚焦到一个点上,那么你所学到的东西只是这个领域的常识,而这些常识本身带不来任何优势。
如果你所掌握的知识都能在百度上搜到,那么请问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这就是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却依然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所在!
01 想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最让人羡慕的一类人,就是从小就明确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并树立职业梦想的人。
这类人的家境和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渥,长辈们也多有所成就,在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他们从小就对很多事情的运作规律了若指掌,在父母的启发下,也早早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
比如我曾经访谈过的一位上市集团的财务总监X姐。
X姐的父亲是位投资人,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在X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堆满了各种金融类的期刊、杂志和报纸,8岁的X每天都会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到了高中基本上就明白了股票市场的运作规律,所以高三填报志愿那年,就在很多同学抓耳挠腮不知道填报什么专业的时候,X则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国内一所知名学府的财务管理专业,并立志成为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
要知道,类似X这样的成长路径,是很多普遍家庭很难实现的。
从我经手的职业生涯案例来看,多数人之所以在成年后感觉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启发和引导、以及从小对于孩子品格的培养。
想想那些优等生,如果不是父母从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习惯,让他们在学习这件事上体会到成就感,难道谁不知道游戏比学习更好玩吗?
之所以他们能够摆脱游戏的巨大诱惑,是因为他们学进去了,这才体会到学习这件事的巨大乐趣。
世间的乐趣分两种。
一是浅层乐趣。
这种乐趣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就能达成,比如感官上的刺激,你夏天吃口冰淇淋就会感觉到很爽,这完全不需要努力,你只要通过感官就能体会到爽感。
二是深层乐趣。
这种乐趣一开始的 面目并不友善,甚至是以困难的形式出现的,比如一道难解的方程,但你通过努力破解了,就会感受到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恰恰是你付出努力的结果,不是唾手可得的,这种成就感更持久更深入,也是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而很多咨询者之所以会迷茫不自信,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深层乐趣。
02 如果不是命运的宠儿,你需要打破脑中的幻想
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做父母的应该让小孩们练习一项爱好并争取达到专业水平,并不是为了未来让他们从事这个行业,而是要让他们清楚专业和业余的区别,等他们将来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干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门、什么才算顶尖。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达到过专业的水平,可能一辈子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爱好者”的角色。
这才是赤裸裸的现实。
很多咨询者对现状不满,总是在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突然发现自己的爱好,从此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直达人生巅峰了。
事实上,即便天赋异禀的人,如果没有大量反复的练习,也很难端上专业的饭碗。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在此之前,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6500个小时;
丁俊晖八岁半开始练习台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10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锦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1.75万个小时;
巴菲特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看过IBM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9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1892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是啊,我们太热衷于看似速成而占尽便宜的事情了,误认为这个世界一定存在神奇的方法能够一夜成名,学个“世界级”的课程立即就能达到顶尖级水平,其实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高手都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贪图捷径就不配做高手。&
我曾遇到过一位咨询者K。
她在找我咨询前,感觉自己对花艺感兴趣,就兴冲冲地辞去了工作报了花艺班,她的梦想就是开一家鲜花店,早日实现“白富美”的人生理想。
然而现实给了她一记重重的教训。
学完这门手艺之后,她在家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兴冲冲开了一家鲜花店,却鲜有人进店买花,结果开了没有三个月,就耗尽了手头所有的积蓄,以惨败收场。
如今很多的学习,说到底只是一个入门级的培训,你学会之后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常识,这些并不稀奇,而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有所成就,哪个不需要夜以继日的钻研和磨砺呢?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自己考个什么证书,俨然就可以成为那个行业的从业者了。
事实上,考证只是微不足道的开始,你是否打算潜心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细作,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钻研,你能否做到专业水准,这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
03 你总以为成功很神奇,事实上成功毫无秘密可言
或许你会问我,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人生是不是完蛋了呢?
我想告诉你的是,基于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限制,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占绝大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此沉沦永无出头之日。
如果你具有这样一股劲头,那就是不论你做什么,都愿意下功夫并持之以恒,甚至做不好不罢休,你同样可以获得属于你的成就和辉煌。&
我上学那会儿,班里有个同学Y。
Y身上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学什么课,她都要想办法把这门课学好。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曾经问过Y:“你为什么学什么课都这么带劲?难道你就没有自己不喜欢的功课吗?”
Y笑着告诉我:“我这个人并没有多么远大的目标,也没有多么长远的打算。我总觉得,一步一个脚印去做,铁定能干好;如果再有一些机会,就一定能抓住。”
就是这位Y同学,高考那年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中文系。
在上大学期间,Y依然尽力学好每一门课,后来依旧拿到了系里第一的名次,考研的时候一举考取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专业,因为在Y看来,既然学了中文系,就要往国内最顶尖的学府里去。
后来的Y一路读到了博士,如今就职于国内某高等学府,这些年她在核心期刊发表过专业论文无数,成为那所高校里为数不多被破格提拔的副教授。
毋庸置疑,Y也代表了一类职场高手。
他们个人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和方向,不是非要做什么才开始做,也没有特别的兴趣,但只要告诉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愿意下功夫持之以恒,做不好不罢休。
这样的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04 努力是人生常态,唯有深度才有超额的价值
请记住,一年干十件事情和十年干一件事情的回报,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将一件事做到极致,时间自然会给你回报的。
比如,很多人眼里特立独行的王菲,她之所以能以一副满不在乎的高冷姿态行走于这个世间,是因为她把唱歌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成为了“歌坛天后”;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小野二郎,他穷尽一生把做寿司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被誉为“寿司之神”;大器晚成的齐白石,虽然他的前半生不尽如人意,但他把画画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成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而那些天天嚷着“大器晚成”人们啊,你们可曾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呢?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朋友就会问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避免一无所成的人生呢?
1、记住,兴趣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就像前面的分析一样,如果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标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考虑将你手上的工作做到极致。
围绕着做到极致这一目标,你大概就能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该想什么了。
前文中那个学花艺后来开花店失败的K最终发现,原来想开好一家花店,不是一腔热情就能做好的,除了技艺精湛之外,还需要对整个鲜花市场进行深入了解,比如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如何宣传推广、如何进行大客户公关、如何鼓舞员工士气、如何开拓业务范围等等,都是K之前不曾考虑的。
对K而言,这些她曾经试图绕过去的职场磨砺,恰恰是她无法逾越的必经之路,对于一个缺乏商业思维、没带过团队、没做过市场的K而言,想要成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如果你有爱好,不妨争取达到专业水平
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一位开始做行政文员后来做肚皮舞老师的姑娘W。
要说当时我之所以建议W往肚皮舞方向上转,是因为W对肚皮舞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W告诉我,她自己从工作后有了第一份收入开始,就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肚皮舞,甚至有时为了进修肚皮舞,不妨动用自己的年休假,她说,只要音乐节拍一响,随着肢体的扭动,她就能忘却所有的烦恼甚至自己,就好像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一样。
这种近似痴迷的热爱,方能让W排除万难直达成功的彼岸。
事实上,很多证书只表明你完成了既定时间的学习而已,而今后你能否从事这个行业,能否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和这纸证书关联不大,更重要的是后期全身心的投入与精进的练习。
3、记下自己的“闪亮时刻”
当你默默无闻时,没有人在乎你对的抱负和理想,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但是你自己应该学会关注自己,比如,记下你日常琐碎工作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记下这一天下来,你受到的认可与表扬;记下这一天让你开心的事情,等等。
这将会成为你在漫漫探索征程中的力量来源,每当你感觉到落寞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些“闪亮时刻”, 在你迷茫的时刻,它会给你一些启迪;更多的时候,它能让你找回坚持的力量。
如果有一天,你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请不要灰心,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你会平庸一生;而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在你意识到自己平凡的事实之后,你还心存侥幸,想要不劳而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265
播放数:12928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同花顺旗下品牌
BBC分析了365个职业 发现最不可能被机器淘汰的居然是
  最早的时候,人类最害怕的是机器人起兵造反,将人类杀个片甲不留。而到了如今,人工智能日渐精进,人类的焦虑和恐惧则由被机器人杀死,转变成了被机器人所取代。  上周,《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从机器人的概念在科幻小说里首次出现……甚至更早,自从工业革命爆发,机器大生产最开始为商家创造利润的那一天开始,人类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焦虑。  从各种科幻作品的走向来看,最早的时候,人类最害怕的是机器人起兵造反,将人类杀个片甲不留。  而到了如今,人工智能日渐精进,人类的焦虑和恐惧则由被机器人杀死,转变成了被机器人所取代。  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难说。  如果真的取代了,站在更大的文明维度上来看,倒也不失为一种进化。  但眼前,我们只谈谈当下。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  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虽说他们分析的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以上仅供自查,以下则是部分具体职业的前景展望。  电话推销员99.0%  在 BBC 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  即使没有机器人的出现,这样一个单调、重复、恼人,又毫无效率可言的工种也是迟早要消亡的。  打字员98.5%  在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打字员曾经也是一份很有搞头的工作。  而今,凭借“打字”这一技能尚能存活的唯一职业也就是速记员了;但可以想见的是,等到语音识别技术普及的那一天,速记员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会计 97.6%   与技能基础,且日薄西山的电话推销、打字不同,会计这样一份要求不算低,职业前景也被社会主流看好的职业竟有高达 97.6% 的几率被机器人取代,着实令人意外。  但细究来说,会计工作的本质便是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内部存在着严格的逻辑要求,天生就要求 100% 准确,从结果上来看,机器智能操作的优势的确明显。  而事实上,就在今年,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给业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保险业务员 97.0%  另一个已经开始走向人工智能化的行业是保险业。去年,包括平安保险、泰康在线、太平洋保险、弘康人寿、安邦人寿、富德生命等在内的多家险企已将智能科技引入到公司业务上,目前主要应用于售后领域。  但业内预测,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替代销售人员,成为个人保险智能管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月,日本富国生命保险用 IBM 的人工智能平台 Watson Explorer 取代了原有的 34 名人类员工,以执行保险索赔类分析工作。这 34 名人类保险业务员就此成为了“机器人抢我的饭碗”大军的一代先驱。  银行职员 96.8%  除了单调、重复,“低效率”也是造成某些职业被自动化取代的一大因素,比方说银行职员。  其实现代人挺习惯排队的,排地铁排挂号排奶茶排鲍师傅都不在话下,即便如此,在银行办业务时排的漫漫长队还是足以击溃一个文明人的忍耐底线。  虽说当下市面上出现的所谓“银行机器人”在实际功能上依然以卖萌为主,但在切实的需求面前,银行职员被机器人取代的确是可以被预见的事情。  /四川某银行的“网红机器人”/   政府职员96.8%  BBC 的研究人员在这里所指的是政府底层职能机构的职员。  如果你看过类似《是!首相》之类的英国情景喜剧,便会知道,在这个国家,冗余且无能的行政人员一贯是民众的槽点和笑料。  在该国今年年初的一项调查中,有 1/4 的受访者认为,相比人类,机器人有更好的从政能力;66% 的人认为,至 2037 年,就会有机器人在政府任职;16% 的人认为,在未来的一至两年中,就会出现机器人担任政府官员的现象。  接线员96.5%  早在十几年前,微软便开发出了具有总机接线员功能的智能语音系统;而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接线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基本都可以被自动完成。  前台 95.6%  机器人前台这两年已经多次登上了新闻标题,话题度最高的是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 Pepper。目前,日本以及欧美多国都已经有医院、银行、电器店之类的机构购买了 Pepper,作为前台接待人员使用。  /Pepper 机器人/ 客服 91.0%   Siri 诞生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在技术上早已能够实现,剩下的就是普及化的问题。  近两年,这类人工智能客服平台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热门的创业项目,其中某些产品的回答准确率据说已经能达到 97%。  人事 89.7%  在未来,不单单是员工本身,就连负责招募员工、解雇员工的 HR 也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  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机械 HR 能完成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今年 3 月,由北美著名猎头公司 SourceCon 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竞赛中,一个名为“Brilent”的机器只用 3.2 秒便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除此以外,国内厂商开发的一种名为“iHR人力机器人”的一站式自助办公服务也获得了大量媒体曝光,其最基础的功能是开具各类证明文件自助打印,如在/离职证明、收入证明、公积金证明等。  保安 89.3%  关于人工智能,最令人无法解释的一条新闻诞生于今年七月,美国乔治城华盛顿港开发区的一台保安机器人“溺水自杀”了。  此事的官方解释为机器人系统故障,但它在社交网络上依然激起了大量恐慌情绪。  这名“自杀”的保安机器人是由硅谷公 Knightscope 研发的 K5 机器人,拥有 GPS、激光扫描和热感应等多项功能,并备有监控摄像机、感应器、气味探测器和热成像系统,自问世以来,在美国的大型商区中很受欢迎。  房地产经纪人 86%  现阶段,无论是房屋买卖还是租赁,都离不开房地产经纪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售楼小哥的牵线搭桥,他们也借此收取佣金。  但美国的一些房地产机构近些年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交易。  随着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逐渐完善,一旦这种模式被行业主流接受,人们又发现绕开中介可以省去大笔佣金,这一职业的前景便岌岌可危了。  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 80%-60%  绝大多数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工作都被 BBC 的研究人员列为了高危职业,而这些也是很多人在提到“机器人威胁论”时最先想到的威胁。  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大生产对底层工人生计的威胁便已是经久不衰的月经贴。  19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纺织工人群体内还多次爆发了对抗工业革命的暴动,他们砸毁织布机,以宣泄失去工作的怒意,史称“卢德主义运动”。  /卢德主义者砸毁织布机/   下面是该 AI 系统基于 Google 街景创作出来的一些作品:  演员、艺人 37.4%   在所有常见的艺术创作工种中,“演员”被判定为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行业,概率高达 37.4%。  但怎么说呢,撇开科幻小说中用虚拟形象取代真人演员的情节不谈,单单是当下以假乱真的“抠图剧”就让我们对这个行业被取代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日本研制的机器人演员“Geminoid F”/ 化妆师 36.9%   总的来看,在技术工种中,凡是需要依赖人类审美和社交技能的职业被机械自动化取代的可能性都不算太高,比如化妆师。  不过,就在去年,维也纳设计师 Johanna Pichlbauer 和 Maya Pindeus 开发了一种据称“有独立审美”的化妆机器人,虽不具备真正的人形,但内置编程系统,被设计师称为“美学数字公式”。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非需求式的体验,来让人们体验“一旦机器具有自我意识,人类会有什么感觉?”  写手、翻译 32.7%  无论你对微软小冰创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苛责,不可否认的是,在语言学习上,机器和人工智能已经走到了一个令人惊叹和警惕的地步。  如此说来,在不久的将来,要说一个连小冰都写不过的文字工作者有 32.7% 的可能被取代,一点也不为过。  理发师 32.7%  看过《剪刀手爱德华》的朋友十有八九幻想过被(德普扮演的)机器人设计发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但理发师与化妆师相比,不仅同样有审美上的高要求,安全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正因如此,当下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机器人理发师”大多沦为搞笑视频的主角,没有实际效用。  运动员 28.3%   无论机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人类运动,但作为一项职业来说,运动员的立身之本就是人类的肉体凡胎,机械的运动技能再强,也无法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相比。  当然,如果把机器运动员开发得足够完善,会是一种陪练的好帮手。  警察22.4%  很早之前社会上便有人提出,人工智能最值得开发的领域便是作战功能,以特种兵的身份代替人类士兵赴汤蹈火。  在科幻题材中,类似的机甲战士威力无比,却也常常威胁到人类自身,这大概也反映了人类对这一领域机器人开发的警惕。  但就在今年年中,迪拜竟然真的开发了一款“机器人警察”,预计 2030 年投入使用。这款机器人警察名叫 REEM,身高约为 1.68 米,靠轮子而非双脚行动,同时它还配备了“情感检测装置”,能够分辨 1.5 米以内人类的动作和手势,还可以辨别人脸的情绪和表情。  保姆8.0%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机器模仿的特质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因此,在保姆这类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职业中,机器人尽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但终究很难代替。  健身教练7.5%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减肥顾问”“人工智能健身项目”层出不穷。机器人作为减肥顾问,能够比人类更加客观具体的看待问题,而且机器的算法全面精准,帮助人类减肥的效果将会更好。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比不上看见一个真正练出了八块腹肌的教练有激励效果。  艺术家 3.8%  音乐家 4.5%  科学家 6.2%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对人类而言,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无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后堡垒。  教师 0.4%   就在这个月月初,国内的一家教育机构举办了一场“教学人机大战”。他们招募了三名 17 年平均教龄的中高级老师进行真人授课,另一组学生完全使用教学机器人进行学习。在四天的对照学习后,真人教师组被判定落败。  我们不排除这场“人机大战”背后的营销戏码,但哪怕人类教师真的输给了“教学机器人”,也不能就此否认人类教师的存在意义。  我们在之前提到的那些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都恰恰是机器所无法传道授业的。  酒店管理者 0.4%  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朋友自然会懂,为什么一家酒店的经营者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无法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一条财经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103文章数量
49794访问量
&&万千资讯让人眼花缭乱,谁是真正的一条财经新闻?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