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一百元换塞尔维亚兑换的钱可以换多少

时光多么细致——你不知道的塞尔维亚(塞尔维亚黑山超深度超全面游记攻略)
时光多么细致——你不知道的塞尔维亚(塞尔维亚黑山超深度超全面游记攻略)
你说塞尔维亚&&好玩的不多,我说你资料挖掘得太少
上面是我结束行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今年的一月,正式宣布对中国&&免签,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免签的国家,然而却没有像去年的摩洛哥&&那样引起热捧,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在敲定去之后,却发现可查的中文资料相当少,其中可以用作旅游信息的就更少了,去翻游记,大多数人都只安排了3-5天在,活动范围仅限于首都贝尔格莱德&&和第二大旅游城市诺维萨德&&,路线和玩点高度重合。也许因为资料少,所以计划去的人安排的时间就少,回来反馈的信息也少,所以后面打算去的人看见前人的信息,也不会安&&排多的时间在和继续深挖信息,造成一个死循环。老实说这两个城市,以及更远一点的苏博蒂察&&、塔拉国家公园、木等地,并不能很好地代表,亮点也不抓人,如此循环往复,很多人就会得出“并不好玩”的结论,也许这就是一直没有火的原因。
但正是这样的地方,勾起了我极大的求知欲。我在确定去之前,对的印象只有1999年前南斯拉夫被北约轰炸、2005年塞黑分裂以及几个足球运动员而已。我决定做功课的时候,遍寻游记无实用的收获,于是开始着手先查历史,却发现目前中文资料里面对的历史大多在一战前夕到现在,而对一战前、尤其是中世纪时期的资料相当匮乏。再进一步探查,发现其实有很多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建筑及城墙&&堡垒的遗迹,同样是甚少中文资料可查,作为古迹控的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信息如此匮乏的,让我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如一个探路者一般的兴奋。
于是我开始翻查外文资料,大约花了4个月的业余时间,把从史前到一战的历史通过英文材料阅读和翻译整理出了一份独家的中文历史概览,从中也了解到了那些隐藏在深山里、隐藏在历史的云烟里的如珍宝一般的古迹。关于千万年前的喀斯特地貌、关于斯拉夫人的迁徙、关于雄极一时的尼曼雅王朝、关于那些别树一帜的中世纪修道院、关于神秘瑰丽的湿壁画、关于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大量堡垒遗迹、关于被奥斯曼帝国侵略带来的屈辱与文化冲击,关于的一切,慢慢地在我眼前呈现出一幅巨大的画卷,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竟是如此的引人入胜。
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结识到的华人群体,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团结最热情的海外华人群体,在我准备过程中和游历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也帮助我更全面地接触和认识。此次游历,除了收获的美景与历史,更是收获了人的热情,让成为了我最喜爱的国家之一。所以我立心写下这张帖,希望给大家呈现一个最完整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到底有什么,关于它的自然奇观、关于它的辉煌历史、关于它的古老遗迹、还有关于人的动人故事。我也会把最详尽的游玩攻略整理出来,方便有兴趣要去的穷游er,以及把我花了大量时间整理的历史资料分享出来,让有兴趣的人能全方位地了解。
老规矩了,照骗先来
世界文化遗产——斯图代尼察修道院
遗世独立的河中小屋
Mamula城堡遗迹(黑山&&)
前南斯拉夫纪念碑
修道院内珍贵的湿壁画
如同堡垒一般的马纳西亚修道院
与米卢的“奇遇”(对,就是那个米卢)
明珠——科托尔&&
红酒小镇——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
你说塞尔维亚&&好玩的不多,我说你资料挖掘得太少
上面是我结束行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今年的一月,正式宣布对中国&&免签,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免签的国家,然而却没有像去年的摩洛哥&&那样引起热捧,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在敲定去之后,却发现可查的中文资料相当少,其中可以用作旅游信息的就更少了,去翻游记,大多数人都只安排了3-5天在,活动范围仅限于首都贝尔格莱德&&和第二大旅游城市诺维萨德&&,路线和玩点高度重合。也许因为资料少,所以计划去的人安排的时间就少,回来反馈的信息也少,所以后面打算去的人看见前人的信息,也不会安&&排多的时间在和继续深挖信息,造成一个死循环。老实说这两个城市,以及更远一点的苏博蒂察&&、塔拉国家公园、木等地,并不能很好地代表,亮点也不抓人,如此循环往复,很多人就会得出“并不好玩”的结论,也许这就是一直没有火的原因。
但正是这样的地方,勾起了我极大的求知欲。我在确定去之前,对的印象只有1999年前南斯拉夫被北约轰炸、2005年塞黑分裂以及几个足球运动员而已。我决定做功课的时候,遍寻游记无实用的收获,于是开始着手先查历史,却发现目前中文资料里面对的历史大多在一战前夕到现在,而对一战前、尤其是中世纪时期的资料相当匮乏。再进一步探查,发现其实有很多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建筑及城墙&&堡垒的遗迹,同样是甚少中文资料可查,作为古迹控的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信息如此匮乏的,让我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如一个探路者一般的兴奋。
于是我开始翻查外文资料,大约花了4个月的业余时间,把从史前到一战的历史通过英文材料阅读和翻译整理出了一份独家的中文历史概览,从中也了解到了那些隐藏在深山里、隐藏在历史的云烟里的如珍宝一般的古迹。关于千万年前的喀斯特地貌、关于斯拉夫人的迁徙、关于雄极一时的尼曼雅王朝、关于那些别树一帜的中世纪修道院、关于神秘瑰丽的湿壁画、关于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大量堡垒遗迹、关于被奥斯曼帝国侵略带来的屈辱与文化冲击,关于的一切,慢慢地在我眼前呈现出一幅巨大的画卷,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竟是如此的引人入胜。
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结识到的华人群体,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团结最热情的海外华人群体,在我准备过程中和游历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也帮助我更全面地接触和认识。此次游历,除了收获的美景与历史,更是收获了人的热情,让成为了我最喜爱的国家之一。所以我立心写下这张帖,希望给大家呈现一个最完整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到底有什么,关于它的自然奇观、关于它的辉煌历史、关于它的古老遗迹、还有关于人的动人故事。我也会把最详尽的游玩攻略整理出来,方便有兴趣要去的穷游er,以及把我花了大量时间整理的历史资料分享出来,让有兴趣的人能全方位地了解。
Tips:由于大家回复太热情,为了保证看帖的连贯性,建议点击上方“只看楼主”,或者通过电梯(网页版在右边,App版在右上方)跳转相应章节~
老规矩了,照骗先来
世界文化遗产——斯图代尼察修道院
遗世独立的河中小屋
Mamula城堡遗迹(黑山&&)
前南斯拉夫纪念碑
修道院内珍贵的湿壁画
如同堡垒一般的马纳西亚修道院
与米卢的“奇遇”(对,就是那个米卢)
明珠——科托尔&&
红酒小镇——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
关于摄影器材和后期:
关于摄影器材、后期与否的问题,鉴于每篇帖子都有大量朋友询问,我也按惯例集中在这里解答,后面再有询问的恕不再另行回复:
Q.用的是什么器材?
A.微单机身一个:索尼A7
镜头四支:
索尼FE16-35mm&F4
索尼FE70-200mm&F4
索尼FE55mm&F1.8
老蛙15mm&F2
航拍无人机一台:大疆Mavic&Pro
Q.有什么滤镜和附件吗?
A.多飞100mm滤镜支架、海泰炎龙GND1.2、海泰RGND0.9、超薄CPL、三脚架、快门线等等
Q.照片有做后期吗?用的什么软件?
A.关于照片有没有做后期,数码摄影已经普及了十年,数码照片有没有做后期,需不需要做后期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也已经可以不再问了
拍摄使用RAW格式,后期软件有Lightroom&CC和Photoshop&CC,我个人习惯是Lightroom做曝光、白平衡的调整,然后再于Photoshop做色调的调整以及个别微调。
PS:最近听到个冷笑话:别人问你的照片有PS过吗?我答没有,我是LR的.......
声明:本文游记、攻略及图片均出自Tino写作、整理及拍摄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挪作他用
关于攻略,本人谢绝一切伸手党。
本人谢绝一切伸手党,诸如留邮箱要求发把攻略整理发过去之类的,一律不予回应,希望大家能发挥自助的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假如现成的攻略都懒得自己去复制黏贴的话,我建议还是参加旅行团比较合适。
另外也希望各位能认真阅读我整理的攻略,我会尽量将我能整理出来的信息全部写出来,所以希望攻略里面已经写过的问题,先详细看帖,不要重复问,这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对于攻略没有的或者未详尽的部分,欢迎提问探讨,你们发现的遗漏之处,将会使这份攻略更详尽,谢谢!
1、塞尔维亚&&
可以凭有效的中国&&护照免签入境30天,这个大家都清楚。但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最近开始有反映海关随机抽查旅客的回程/离境机票及酒店订单,建议提前准备好。
PS:对于有巴尔干多国游计划的穷游er,可能会涉及到离境几天又再次入境的问题,我特意发邮件问过驻华领事馆,回复对两次免签入境之间的时间间隔没有要求,我也中途去了黑山&&三天再第二次进入,没有阻碍,大家可以放心安排行程。
与接壤,目前不办理签证前往有两种方法:1)凭有效的美签(无需使用过)、英国&&签、爱尔兰&&签或申根&&签证,可以免签入境30天;2)以团签方式进入(需要有旅行社开具的证明及相关行程单)。
如凭美签入境,海关会抽查EVUS登记情况,出发前请务必确认自己的EVUS是有效的,最好打印一份EVUS已登记的证明带着。
在首都的领事馆可以申请旅游签证,需要机票和酒店订单等资料,办理时间约一周。
PS:凭美签、英签、签及免签入境是最简便的做法,而走团签方式,一般需要通过提供该项业务的旅行社预订的指定酒店,具体可询问有资质的旅行社或者在寻找提供该服务的旅行社。
旅行季节和四季分明,其中旺季为6-8月的夏季,酒店价格最高,游客最多,美丽的海岸线这个时候最适合畅泳,贝尔格莱德&&的阿达岛(Ada)也是游人如织,最适合欣赏帅哥美女,7月份在的诺维萨德&&更是有全最大型的EXIT音乐节。
如果不想旺季前往,推荐10-11月的秋季,此时秋色正浓,天气稍凉,游客显著比夏季减少;此外4月份的春天也值得前往,南部花开遍地,又是一番好风景。
10月份秋色初显
的官方语言为语,的官方语言为语,其实在2007年以前的官方语言同样为语,历史上,语、语、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曾被统称为-语,随着南斯拉夫的分裂,该语言也跟随民族分化,但实际上非常相近。
无论语还是语,使用的文字都有拉丁文和西里尔&&文两套,就个人感觉而言拉丁文字出现的占比比西文要高一些,尤其如此。
西文与拉丁文及发音对照,供参考
的大城&&市,如和等,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较多(市中心甚至有中文导向牌),居民的英语普及率也较高。的旅游业更为发达,所以英语普及率会更高。
而的小城市,则相对难找到会英语的居民,如有需要可以求助餐厅、旅店的员工,大多数人都乐于助人,愿意对游客提供帮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小地方,所以不清楚小城市的英语普及率情况。
关于货币1、纸币
官方货币为第纳尔,国内无法直接兑换,可先在国内换好欧元,到达再兑换第纳尔使用。兑换第纳尔可以在银行和兑换店兑换,网点非常多,兑换店汇率不一,一定要货比三家再换。对于酒店安排的有偿接机服务以及酒店房费,一般接受欧元直接支付。
常见的第纳尔面值,往上还有,5000比较少见
PS:2017年10月欧元兑换第纳尔汇率约1:118,换算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等于15第纳尔,汇率仅供参考,请随时留意变化。
官方货币为欧元,直接在国内兑换欧元使用即可。
2、银联(刷卡/ATM)
非常遗憾,无论和,目前都没有银联ATM(我在看见银行了,不久的将来可以期待一下),而银联刷卡消费也是极为罕见,故不建议携带单银联的银行卡前往。
两国&&刷卡消费相当普遍,普及率更高,无论超市和餐厅旅店商店等都接受刷卡消费,最常见的是VISA和MASTER,其次是美国&&运通,但部分小城市的餐厅不接受刷卡消费,如果前往小城市游玩,最好带备现金。
和都是小费国家,餐厅尤其如此,建议入乡随俗付小费,不要因为是无小费国家,就不尊重当地文化,省了小钱,丢了形象。
用餐的话,如果是刷卡消费,服务员会直接刷账单金额,小费可以以现金方式直接给服务员或夹在账单本中,在,一般付100-200第纳尔即可,如果长期在某餐厅用餐,可以适当支付更高的小费,后面会换来非常好的服务。在,小费会相对更高,支付2-5欧元为宜。
住宿的话,如果住酒店,可以在桌上放适当小费。如果住民宿则不必付小费,建议带一点小礼物,如茶叶、结等,价格不高,但意义重大。
便利店、快餐店、超市、出租车&&等无需支付小费。
关于租车&&自驾&&
1、网上预订
自驾&&在和都不是必须选项,但是如果想行程自由度更大,尤其是希望深度探索,由于最有特色的去处都不在城市,并且没有公共交通到达,所以自驾&&成为了深度游的首选方式,沿途也会发现更多惊喜。
我这一次敲定了深度的路线之后,也马上敲定了自驾&&的预订,有了之前新西兰&&的自驾&&经历,这一次也是马上选择了在租租车&&官网预辆,同样的简单快捷,选择取的城市和时间,出来不同的车型和租车&&公司供选择,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车辆确认即可,相当方便。
车型选择方面,如果仅在的市内代步及周边(、苏博蒂察&&或斯雷梅代沃)游玩,或的科托尔&&峡湾周边游玩的话,可以选择轿车,经济实惠;但如果是要前往南部山区深度游,或者在自驾&&至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等地,建议还是租动力更强的会更适合。我这次由于需要跑南部山区深挖,所以租了宝马X1,虽说是入门级,但也足够应付山路了。
我的“小毛驴”哈哈
PS: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租车&&有部分车行的部分车型是限制每天里程不超过100公里的,如果仅在市区内代步问题不大,但城市间自驾&&的话就要注意了(到就接近100公里单程),一定要留意是否有限制里程。
2、关于驾照
在和自驾&&,可以使用驾照+租租车&&提供的翻译认证件,翻译认证件在租租车&&官网就可以办理,有了这个,在两地都能轻松登记和提车,注意是两本证件都需要带原本去提车哦。
3、关于自驾&&保险
关于保险,强烈建议购买全险,强烈建议购买全险,强烈建议购买全险,重要事情说三遍。
主要是之前自驾&&时意外的刮蹭事故,让我彻底了解到保险的重要性,幸好当时有买保险,避免了高额的维修费用,所以今后我无论如何都是建议需要买全险的,在租租车&&官网预订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补充全险”,这是最经济的选择。
在当地门店提车的时候,工作人员也会推销他们自己的保险,价格会相对较高,如果已经在租租车&&选择了“补充全险”,就可以拒绝门店的推销了。
4、关于导航软件
自驾&&游自然少不了导航软件了,相信大部分穷游er都习惯使用Google&Map,但这次当在部分山区当中当地手机卡也会没有信号,Google&Map没有加载的部分也没法用了,也因此发现了一个神器——探途离线地图
探途离线地图是租租车&&开发的离线导航APP,免费下载,说实话刚开始我也很怀疑这个离线地图,毕竟以前用得最多的离线是maps.me。但这次用下来可以说要以惊艳来形容,首先定位准确不多说,地图方面达到了Google&Map的精细度,无论是郊外的景点还是市区里面的街道和商店餐厅旅馆都能准确显示,路线的规划也是准确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完全离线的Google&Map,而且还有中文语音导航,的冷门景点都有标记地点,出发前下载好地图,无论在当地有网无网都能随时使用,值得推荐。
5、取注意事项
带齐身份证件(护照)、驾照原件、租租车&&提供的翻译件以及打印出来的租租车&&订单即可提车,注意需要携带信用卡来刷预授权,然后租车&&公司的工作人员都会很耐心地讲解注意事项,整个过程颇为便捷。
注意前往停车场前要把油箱加满,把车停到指定位置之后把钥匙交到工作人员处,工作人员会检查车辆,没有出现损坏的话很快可以完成,出现损坏的话按工作人员指引办理后续事宜即可。
6、当地自驾&&小Tips
和都是左舵驾驶靠右行,与国内交通规则基本一致,没有需要特别熟悉的地方,只提几个小点给大家注意。
1)注意让道,当地人驾车非常重视路权,小道让大路,转弯让直行,进环岛让左方来车,都必须牢记,不要抢道,容易造成事故。
2)两国开车都需要全天开车头灯,第一次上路前注意检查车头灯是否常亮。
3)高速公路一般为两车道,右侧车道为常规车道,左侧为超车道,当地人都很有意识地在左侧超车后会回到右侧,直至下一次超车,所以尽量不要占用左侧车道行驶。
4)在外驾车注意不要超速,出入城镇以及高速路上的天桥是警察常出现的测速点,自己把握车速。
5)城市里停车注意找到停车标志的地点,如果“P”的标志下面写了很多字,往往是给特殊车辆(如出租车&&)停的,看见单一个“P”或“P”下面有手机图案的,则是免费或付费停车位。如果是付费停车位(无人收费的情况),买了当地电话卡的话可以编辑短信按指示牌下面的号码把车牌号发送过去,扣除话费的同时会获得一小时的停车时间,在一小时到期前可以再次发送,再次扣除话费亦再延长一小时停车时间。如果没有当地手机,可以在附近找报刊亭购买停车票,一张一小时,上面像刮刮乐一样,把对应的日期和时间刮掉,就显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停的,摆在车窗前即可。
6)如因超速、违规停车等行为吃到罚单,可以带着罚单去邮局缴费,记得保留单据,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查到违规记录,可能会要求出示缴费的单据(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塞尔维亚&&是肉食王国,黑山&&则更偏重海鲜,简单来说就是“大鱼&&大肉”,素食者简直没有活路,普遍来说饮食消费更低,也更具民族特色,则更倾向大众化的口味。
对于餐厅的选择,尤其在,不要盲从点评网站排名靠前或者游客口中的“必去”的“网红店”,这些店虽然味道不差,但是没有当地特色,口味也偏大众化,性价比略有不足。而更应该向当地人请教地道的餐厅,的当地菜确实非常具有特色,而且好的餐厅还会有自家的酒庄酿酒特供,体验相当棒,具体的推荐我后面城市攻略部分会有。
当地的特色美味,值得一试
“网红”餐厅,去体验环境倒是不错的
PS:在点餐要注意分量,尤其是当地人常去的餐厅,菜分量非常大,正常食量的话一份菜足够两个人分了
此外的一大特色就是Kafana,Kafana最初至咖啡吧,后来泛指咖啡店和小酒吧这一类可以提供饮品、可以闲聊、可以打发时间的地方,Kafana是的文化之一,无论是否周末,下午两三点都可以看到满大街的咖啡馆小酒吧人满为患,人们在这里享受生活,这就是Kafana文化,尤其在贝尔格莱德&&,不妨抽一下午体验一下,无论在米哈伊诺大公街街头,还是在多瑙河&&、河畔,这都是接触真正的机会。
饮品方面,特色的有葡萄酒、Rakija水果白兰地和咖啡
是传统的基督国家,修道院自古就有酿酒的传统,民间也一样。出产的葡萄酒价格实惠但味道很不错,其中斯雷姆斯基小镇的Bermet酒庄的红酒曾被选用特供至泰坦尼克号;有机会到修道院参观的时候也有可能可以买到修道院自酿的红酒,尤其是那些中世纪修道院,传承几百年的工艺,另有一番风味。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自酿的葡萄酒
Rakija水果酒(“j”发“y”音)
真正具有鲜明特点的水果白兰地,用各种水果或蜂蜜发酵蒸馏而成,度数很高,带有浓烈的水果香气,传统家庭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自酿,招待客人必备,如果有机会被邀请喝Rakija,碰杯时要说“?iveli”,意为“Long&live”(感谢穷游er:Lekkertrip来客&的指点),也可以理解是我们说干杯的场合时候的祝酒词,然后看着主人的眼睛,一饮而尽,那是最好。但由于Rakija确实比较烈,实在不行的话小口地饮,对方也不会责怪的。
通常Rakija会由李子、梨、柑橘、无花果等不同水果酿制,当地人推荐李子是最好的
咖啡是人离不开的饮品,随时随地都要来上一杯,所以遍地都是Kafana,当地人主要爱喝意式咖啡和传统咖啡,传统咖啡实际上就是土耳其&&咖啡,但由于被(奥斯曼)占领是一段屈辱和不愿多提的历史,所以万万不可在当地人面前提这是咖啡,就叫传统咖啡(发音类似do-ma-qi-kafe)就好,这点与亚美尼亚&&很相似。实际上,我喝下来觉得,传统咖啡的平均水准要比意式咖啡高一点,尤其在小店里,也可能是特色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来到可以喝喝传统咖啡。
的住宿选择很多,但相对地会发现尤其大城&&市的民宿相当发达,对于来说,鉴于星级酒店总体服务和硬件水平未与国际接轨,有些有位置太远,我个人建议在可以考虑住民宿,有不少价格便宜、有具有特色,地理位置还很好的民宿,参考价格在200-500人民币/晚。
小城市的话,民宿相对较少,小旅店是主力,但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不过一般都干净而且便宜,参考价格在150-300人民币/晚。
南部的滑雪胜地科帕奥尼(Kopaonik)是个例外,山上的度假旅店设施一流,但价格很高,滑雪季节可以冲上500欧元/晚,房源紧俏,如果有计划去滑雪的,建议提前预订。
我在入住的超大露台民宿
方面,星级酒店和民宿各占一半,星级酒店设施一流,不少沿市的星级酒店自带私家海滩&&,但价格自然不菲,其中的佼佼者是Svetistefan安缦酒店,价格长期在800-1000欧元,是一个在历史建筑上改建的私家岛屿,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Svetistefan安缦酒店
不住星级酒店的话,民宿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托尔&&古城内有大量民宿,但我个人不建议住里面,因为古城很小,游人集中,晚上餐厅和酒吧也营业得晚,不少评价都反映噪音较大,建议可以住在古城外5-10分钟路程左右的民宿,会清净很多,价格也实惠不少。
如果是自驾&&的话,选择范围就更大了,从古城到佩拉斯特&&这沿线20公里左右的海岸线是最佳选择,有很多景观好,有特色的民宿及小旅馆,不少带有私家海滩,参考价格为400-600人民币/晚。
我在住的民宿露台景观,左下角是民宿的私人海滩
PS:上面提到我住过的旅店/民宿我会在后面攻略部分列出详细信息
可以很轻松就买到电话卡上网和通话,主要的运营商有Telenor和VIP+,Telenor是挪威&&的运营商,在信号覆盖最好,还有专门的游客套餐,非常实惠,推荐用这家。
买电话卡最好到营业厅买,一些小店有可能会对游客要高价,Telenor在米哈伊诺大公街就有营业厅,营业员会英语,可以帮忙开通及充值。
Telenor的游客上网卡售价950第纳尔(约64人民币),有效期15天,包含了10GB的流量,里面没有话费,建议有通话需求的,或者需要自驾&&(可以通过短信扣话费交停车费)的可以适量充值一下话费。
也有Telenor运营商,如果在用Telenor的卡,是可以在漫游的,打电话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需要使用网络的话,千万不要用的卡在漫游,与同为的Telenor通话10.07第纳尔/分钟,其他网络通话24.31第纳尔/分钟,上网0.029第纳尔/KB(换算下来约1GB流量2000多人民币),通话可以,上网坑爹。
所以在有上网要求的话,还是老实在买一张Telenor的卡吧,有跟类似的上网套餐,同样是有效期15天,10GB流量,费用为9.95欧元,足够用了。
关于安全总体来说是一个相当安全的国家,比起传统的旅游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安全系数高非常多,针对游客的暴力犯罪几乎没有听闻,首都偶有偷窃事件。
我咨询过当地华人,到游玩主要注意以下两个偷窃的黑点:
1)米哈伊诺大公街北端与梅格丹城堡相接的斑马线路口,这个路口是几乎每个游客都会路过的地方,但是红灯时间相当长,会有小偷(主要是吉卜赛人)蹲点伺机偷窃。
2)火车站及汽车站周边,车站是治安黑点这个全世界都一样,出入注意随身财物即可。
其余地方以及的其余城市基本不需要担心治安问题,此外,是个夜生活非常丰富的城市,在酒吧聚集的地区深夜依旧人来人往,如果夜归,离开酒吧区之后尽量走大路,以及碰见醉汉酒鬼尽量绕开避免正面接触。
的安全状况同样不错,偷窃事件非常少,由于古城内人流较多,在古城内餐厅的户外座位用餐时,留意随身物品即可。
塞尔维亚&&历史概览(独家)(选读)
首先要说的是这份历史概览来自我个人花费四个月的业余时间翻译、查证和整编,在我把它放到其他的平台(如果有)之前,这里将可能是你在网上能查到的为数不多的历史概览中文材料,贴出来是为了让希望深入了解历史的朋友有迹可查,所以希望大家尊重劳动和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是一个拥有悠久且厚重历史的国度,但关于的历史的中文资料都主要集中描述前南斯拉夫时期,对于史前、古代及中世纪时期的资料并不多,大多数是寥寥数笔带过。网上资料很少,书籍就更少了,几乎没有能找到一本正面介绍历史的书,绝大多数都是文学选。关于的中文书籍最为人熟知的有两本,一本是著名作家帕维奇的著作《扎哈尔辞典》的中文译本,另一本是中国&&旅行作家陈丹燕的《捕梦之乡:《扎哈尔辞典》地理阅读》。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游记,对于历史的描写零散、主观且并不严谨,也许对中古时期历史中文资料的缺乏,正是造成大量古代建筑、遗迹不被游客熟知的原因。
作为历史控和古建筑控的我,对于这些古建筑背后成谜的历史,没法满足于现有的零散中文材料,于是只能吃一下螃蟹,通过英文的维基百科,对的历史作一次翻译和梳理,并整理如下,供对深入了解感兴趣的穷游er参考,其中难免有一些纰漏,欢迎大家指正。
其中我大致分成了史前时期、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由于近现代的历史尤其是一战后的历史非常复杂(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火药桶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加上关于这段时期网上资料非常多且详尽,我就不作整理了,而是主要着重描写中古时期的历史,也是我此行深入历史建筑、遗迹的重点,同时这段历史也是奠定今天民族文化的基础。
最后想说的是我并不推荐每个人都在去之前了解历史,历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枯燥的,如果没有兴趣看历史,大可以跳过这一段,对后面观看游记影响不大。
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当你了解到历史之后,再去,无论是看千百年前的古迹,还是看现在的人生活,都会更容易了解它们目前各种现状的来由及细枝末节,也会更容易去明白,的古迹为什么如此特别和吸引,为什么我会说这些都是隐藏的珍宝。
史前时期至罗马&&帝国今天的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500年的新石器时期,其中有两支活跃在地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期文明,分别是斯塔策沃(Star?evo)文明以及温查(Vin?a)文明,斯塔策沃文明大约诞生在公元前6200年,被认为是同时期最先进的史前文明;而温查文明诞生于公元前5700年左右,发现于今天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温查村(Vin?a)而得名,考古发现他们在当时已经有使用通用的符号(Vin?a&Signs)记事,是今天已知最早的书写系统之一。
在公元前2000年后,周边的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开始进入地区定居并各自占领着一部分的领土,直至公元前279年,特人的一支部落——Scordisci入侵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领土,并建立了多处要塞。
不久之后,强大的帝国在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之间征服了包括在内的巴尔干大部分地区,并于公元前29年在地区及周边(包括今天的科索沃&&、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部分领土)设置了默西亚行省(Moesia,中文名称翻译有很多版本,以英文为准),并建造立了一批城市,当中包括了&Singidunum——今天的,可以说贝城的历史能追溯至时代。此外,帝国在地区留下了不少遗迹,当中最著名的要数贾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Gamzigrad-Romuliana,&Pal&of&Galerius),这是一座由皇帝加莱里乌斯下令修建的行宫,位于东部,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的五处世遗之一。
贾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时期宫殿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远离帝国的核心地区,但这里却先后诞生了17位帝国的君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君士坦丁大帝——他出生在今天东南部城市尼什&&。
地区落入帝国的版图后,在公元395年随着东西分治,被划入了东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不过从版图来说划入拜占庭帝国并不严谨,如今的在当初东西分治时,大部分在拜占庭帝国范围,小部分在西帝国范围,但无论如何,处于东西的边疆区域这个没有争议,也正是如此,帝国的边缘注定是不靖之地,接下来的历史脉络将变得复杂起来。
帝国时期的版图,大致在深红色位置
人的到来在时期,一些部落活跃在帝国的边缘,他们的文明程度不如帝国,被人视为野蛮人,其中有三大族群在人的典籍里面被记载为“三大蛮族”,分别是日耳曼人、特人和斯拉夫人。在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之间的古籍中,提到生活在日耳曼人东面的、居住在瓦河(波兰&&境内)流域的民族为维内德人(Venedi)。公元4-6世纪,受到民族大迁徙的冲击,维内德人逐渐分化成三支部落,往西迁徙的仍被称为维内德人(Venedi),往东迁徙的被称为安特人(Antes),往南迁徙的被称为斯拉文人(Sclaveni),南迁的斯拉文人正是往着拜占庭帝国的地区迁徙,与拜占庭帝国关系最为密切,于是对其族群衍生出斯拉夫人(Slavs)的称呼,所以在现代的史料中,维内德人即是古斯拉夫人及西迁的斯拉夫人(今天的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安特人即东斯拉夫人(今天的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斯拉文人即南斯拉夫人(包括了今天的人、斯洛文尼亚&&人、人、克罗地亚&&人等)。
公元7-9世纪斯拉夫各族人的大致分布,草绿色的里面的“Serb”就是塞族人
公元6世纪末,分化后的南斯拉夫人开始侵扰拜占庭帝国的巴尔干属地,由于这片区域处于帝国的边缘,拜占庭帝国无暇顾及,大批南斯拉夫人开始在这片地区定居下来。在后来拜占庭的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编写的《帝国行政论》(De&Administrando&Imperio)中,提及在这一时期南斯拉夫人一支叫做“塞(Serb)”的部族的领导者带领他的族人来到今天的地区,领导者被称作“无名王子(Unknown&Archon)”,他的名字没有被历史记载下来,“Archon”是塞族人语言里面的“王子”,意为统治者,无名王子(Unknown&Archon)只有在《帝国行政论》里面第一次出现,于是后世以及历史研究中都称之为“无名王子(Unknown&Archon)”,这支叫塞(Serb)部族就是今天的人(Serbian),在人编写的历史中,他通常被追认为族人的第一个统治者。
民间作品对“无名王子(Unknown&Archon)”的描画
初次立国——公国“无名王子(Unknown&Archon)”以及他的族人在定居之后,拜占庭帝国对其采取了认可的态度,并且声称地区在帝国的管理之下(《帝国行政论》里如此记载,但事实上是否真的是附庸国还有待讨论)。直到780年,族人的统治者拉夫(Vi?eslav)在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具备国家形态的统治,史称公国(Serbian&Principality),是地区第一个独立国家。
另一边厢,南斯拉夫人的另一支部族也进入到今天的地区定居下来,并跟当地说突厥语的保人融合,形成了人,并在七世纪末建立了第一王国。公元839年,人对邻近的公国发动侵略,前面提到的公国的建立者拉夫(Vi?eslav)的孙子弗拉斯蒂米尔(Vlastimir)奋起反抗。由于相对于人来说,拜占庭更苦恼于人的扩张和侵扰,于是拜占庭帝国为了让人直面人的冲击,正式承认弗拉斯蒂米尔对公国的统治者地位,同时承认了公国的独立,以及后来的历史典籍中以弗拉斯蒂米尔的名字命名了的第一个王朝——Vlastimirovi?&dynasty(暂时没有权威的中文名称,可以理解为“弗拉斯蒂米尔王朝”)。
九世纪时人的领地,东面便是王国
PS:说到这里可能有点晕菜了,感觉都是乱七八糟的,因为这一时期的史料全部来源于君士坦丁七世编写的《帝国行政论》(De&Administrando&Imperio),所以有点混乱可以理解,我来帮大家简单捋一捋:
1)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南斯拉夫人的一支部族在“无名王子(Unknown&Archon)”带领下定居地区;
2)780年族人领袖拉夫(Vi?eslav)建立公国,彼时未得到拜占庭帝国承认独立;
3)直到839年拉夫的孙子弗拉斯蒂米尔(Vlastimir)反抗人侵略时,拜占庭帝国才正式承认了公国的独立,以及命名了Vlastimirovi?王朝。
所以拉夫(Vi?eslav)建立的公国以及以弗拉斯蒂米尔(Vlastimir)命名的Vlastimirovi?王朝都是今天民族历史的开端。
基督教的传入巴尔干地区被南斯拉夫人的各个部族渗透定居并各自成立独立的国家,注定战事不断,公国的历史便一直在这样的斗争中渡过,这里不一一详述了。值得一提的大事是在8世纪末期,由于和拜占庭帝国关系密切,基督教开始渗入,人取名开始引入了带有基督色彩的彼得(Petar即英语中的Peter)、斯特凡(Stefan,即英语中的Steven)等名字。基督教在9世纪末期成为了公国的国教,并在当时的公国首都拉斯&&(Ras,今天的南部城市新帕扎尔&&附近)出现了第一个在境内的教会,并建立了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圣使徒彼得和保罗教堂(Church&of&the&Holy&Apostles&Peter&and&Paul),如今拉斯古城遗迹(Stari&Ras)及圣使徒彼得和保罗教堂以及后建的索波查尼修道院(Sopo?ani)被一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
圣使徒彼得和保罗教堂,这一次行程没有安排去
公元10世纪,公国因为长期的内乱以及外族入侵已经衰落不堪、四分五裂,领土逐步被以及拜占庭瓜分,到969年公国正式灭亡,只剩下数个公国的贵族分治的小块领土附庸于拜占庭帝国。这些附庸国中,只有远离拜占庭、濒临亚得里亚海的杜克利亚(Duklja,在今天黑山&&境内)还保有力量与拜占庭帝国抗衡,杜克利亚声称自己是公国的继承和延续,希望收复公国原有的领土。但在1101年,杜克利亚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被俘软禁致死亡,杜克利亚陷入内乱中灭亡,杜克利亚统治者的亲属Vukan逃往公国的原首都拉斯建立了新的政权,并迅速征服了周边的领土,史称大公国(Grand&Principality&of&Serbia),同样被视作公国的延续,中世纪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即将来临。
1090年的势力版图,的力量只能龟缩在褐色的杜克利亚
尼曼雅王朝——史上最辉煌一页斯特凡·尼曼雅(Stefan&Nemanja)出生于1113年的一个大公国的贵族家庭,出生地在今天首都波德戈里察&&附近,他成年后被分得了大公国的部分领土,并得到拜占庭皇室承认为该地区的“茹潘(?upan)”,即地区统治者。同时,斯特凡·尼曼雅的同辈兄弟统治着大公国的其他领土。其后,斯特凡·尼曼雅获得了拜占庭皇室的支持,于1166年至1168年间,征服了其他贵族,统一了地区,成为了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拜占庭帝国此时未正式承认独立,而是任命斯特凡·尼曼雅为地区的“大茹潘”),开创了历史上国力空前强盛、影响最为深远的尼曼雅王朝(Nemanji?&dynasty)。尼曼雅王朝的徽号是红色盾牌上的双头鹰纹饰,今天的国徽和国旗上依旧延续着这个徽号。
斯特凡·尼曼雅的徽章以及现在的国旗国徽
斯特凡·尼曼雅被后世尊称为斯特凡·尼曼雅一世,他在位期间为民族的宗教、文化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将各地的基督教会整合成国家教会——东正教会,并修建了多座著名的修道院。他在位期间通过与周边势力的战争治斡旋,使的领土得以巩固和独立,晚年的斯特凡·尼曼雅,在一生戎马后厌倦了执掌政权,把王位传给他第二个儿子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也称为“首位加冕者”Stefan&the&First-Crowned)后,便加入教会成为了一名修道士。东正教会后来追封他为圣人,称作圣西蒙&&(Saint&Simeon),死后埋葬在他生前主持兴建的斯图代尼察修道院(Studenica&Monastery)中,这座修道院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斯特凡·尼曼雅也成为了民族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圣母教堂&&内有斯特凡·尼曼雅的石棺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据记载共有三个儿子,大哥Vukan曾谋反但最终被镇压,其后被三弟赦免,二哥是前面提过最终继承了王位成为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并在1217年使大公国最终独立成为了王国(Kingdom&of&Serbia&(medieval),“medieval”用于与1882年建立的王国区分),加冕仪式由三弟主持(历史学家对这一点尚有争议)。那么这位赦免了大哥、为二哥主持加冕的三弟,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传位仪式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三子,本名叫科(Rastko),他为人温文尔雅、聪慧过人、善待所有阶层的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但他却偏偏淡泊名利,潜心修行,对世俗权力毫无兴趣。1192年,他放弃了继承权,加入了教会成为一名修道士,后世尊称圣(Saint&Sava),这一举动一度令斯特凡·尼曼雅一世非常伤心,但后期他反受到圣的引导,加入了修道士的行列。圣一生中的事迹和头衔多不胜数,他是东正教会的第一位大主教;1196年赦免了谋反的大哥;与晚年的父亲一起修道;为东正教会的发展奠基;为二哥加冕(历史学家对这一点尚有争议);为王国编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开创了中世纪文学流派等等。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内壁画,中间者是圣,右二是斯特凡·尼曼雅一世
圣死后先是安葬在的修道院里,后来遗体被送回境内的Mile?eva修道院安葬。数百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圣的遗体于1595年被挖出来带至焚烧,奥斯曼的统治者希望借此摧毁人的基督信仰,但反倒招致人更激烈的反抗运动。1895年,为纪念圣,东正教会在圣遗体被焚烧的遗址建造了圣教堂(Church&of&Saint&Sava),用以供奉圣,如今圣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同时也是的地标之一。可以说圣也是对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号人物,不亚于他的父亲斯特凡·尼曼雅一世。
圣的雕像和他身后的圣教堂
尼曼雅王朝/王国在及后的一百多年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大事,这段时期的统治者都没有很突出的功绩。直到1331年,时任皇帝斯特凡·德坎斯基(Stefan&De?anski)被他的斯特凡·杜尚(Stefan&Du?an)推翻。这位斯特凡·杜尚是一名很有军事才能与征服欲望的统治者,他掌权后着手巩固的领土和军备,一边防御北面的匈牙利&&人入侵,一边养精蓄锐。十年过去,斯特凡·杜尚看准了拜占庭帝国内乱的时机,于1341年至1347年期间向周边的拜占庭帝国领地发动攻势,这时候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东面应付迅速崛起的奥斯曼帝国,西面&&是王国以及的进犯,完全无力应对。最终斯特凡·杜尚占领了包括了今天的、、、阿尔巴尼亚&&、西南部、马其顿&&以及除了和塞萨洛尼基&&以外的地区,这是历史上有过的最大版图(19世纪的人提出了“大主义”,倡导要恢复杜尚时期的版图,以及倡导人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地位,“大主义”自提出后长期活跃,被视为民族主义的一支,至今仍被一些民族主义激进派系推崇)。斯特凡·杜尚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的最终目标是完全占领拜占庭并取代拜占庭的皇帝。1355年,风头正盛&&的斯特凡·杜尚正准备组织大军一举歼灭拜占庭帝国的残部以及扫平开始进犯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帝国,但却突然暴毙,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以王国当时的实力,假如不是斯特凡·杜尚暴毙的话,奥斯曼帝国可能就此被歼灭,从而改写历史进程。
斯特凡·杜尚死后,他的继任人软弱无能,王国刚刚扩张至目前的版图,统治十分&&松散,王国内各地的贵族们开始谋求独立,王国四分五裂。1371年9月,奥斯曼帝国摧毁了王国皇室的军队,失去军队的皇室已名存实亡,同年12月,最后一任皇帝在无子女的情况下死亡,宣告着风光一时的尼曼雅王朝结束(也有历史学家把后面的拉扎列维奇王朝和布兰科维奇王朝视为尼曼雅王朝的延续)。
拉扎列维奇王朝与布兰科维奇王朝——莫拉瓦塞尔维亚&&尼曼雅王朝谢幕,主角便落在了王国内割据的各个贵族们身上,其中的佼佼者是拉扎尔·赫雷贝利亚诺维奇(Lazar&Hrebeljanovi?)——后世称之为拉扎尔大公,他统治了今天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了中世纪时期核心的莫拉瓦(Morava)河谷地带,是王国分裂出来的众多诸侯国中最接近正统以及最强大的一个,后世称之为莫拉瓦(Moravian&Serbia)。拉扎尔大公的家族本是为尼曼雅家族执行法律工作的小贵族,后来因为支持斯特凡·杜尚夺权而被提拔,拉扎尔大公也对外声称自己是尼曼雅王朝的正统继承者。
右上角地区是拉扎尔大公统治区域
1389年,为遏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拉扎尔大公联络同为王国分裂出来的布兰科维奇(Brankovi?上图左上方板块部分)家族以及西面&&的波斯尼亚王国(Bosnia,即今天波黑&&的“波”)组成联合军(也有说法是实际参战部队还包括了匈牙利&&的军队)在距离今天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附近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开战,史称“第一次战役”。战斗异常惨烈,双方死伤极多,最终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以及拉扎尔大公均战死,拉扎尔大公组织的联合军溃败,巴尔干地区的各个贵族和独立王国已无力再抗衡奥斯曼帝国,逐步沦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虽然联合军最终战败,但这一仗中,拉扎尔大公喊出了至今依旧被奉为精神的“4C口号”——Само&слога&Србина&спасава(西里尔&&文,意为:只有团结才能救人),团结起了巴尔干半岛各地的族人,至今这句话仍不断被用在民族主义运动上,在国旗国徽上面也有这4个“C”,拉扎尔大公也因此被尊崇。
战斗中的拉扎尔大公,身后是“4C”旗帜
拉扎尔大公战死后,的士兵拼死抢回了他的头颅,安葬在他生前主持兴建的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Monastery),并被东正教会追封为教会烈士。拉扎尔大公的继任人本应是他的儿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Stefan&Lazarevi?),但当时他年仅12岁,所以由拉扎尔大公的妻子米莉察大公妃(Milica)代为执政至1393年斯特凡·拉扎列维奇成年,然后成为了一名修女终老并安葬在由她主持兴建的柳波斯尼亚修道院(Ljubostinja&Monastery)。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位期间,为了维持莫拉瓦在夹缝中的,忍辱负重被征召到奥斯曼帝国作为侍从,换来了奥斯曼帝国不侵略莫拉瓦的的承诺,又与交好,保证了在位期间地区的和发展,1427年死后教会因为他为国家的贡献而追封为圣人,后世尊称他为“高尚的斯特凡(Stefan&the&Tall)”。
拉瓦察尼修道院,院内供奉着拉扎尔大公的石棺
后人把拉扎尔大公、米莉察大公妃和斯特凡·拉扎列维奇两代人的统治期间称为拉扎列维奇王朝(Lazarevi?&dynasty),被视为尼曼雅王朝的分支和正统延续。这个王朝仅历两代人,领土面积大不如前,过得也并不风光,但却对今天保留下来的中世纪历史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保留得比较好的历史建筑大多数兴建于这一时期,拉扎列维奇王朝的统治者们十分&&注重宗教发展,尤其是宗教建筑的兴建,他们融合了拜占庭风格和罗马&&风格的特点,创造了属于的莫拉瓦建筑流派(Morava&School,因建筑集中在莫拉瓦河谷而得名)。这一时期(1370年-1459年)是建筑史上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也多少受到了反抗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文化渗透的激发。同时,在不远处的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Fresco)是当时应用广泛的绘画工艺,被广泛应用在了的宗教建筑中,也成为了莫拉瓦建筑流派的一大特色。通常认为第一个莫拉瓦建筑流派的成品是拉扎尔大公于1375年主持兴建的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Monastery),他也最终安葬在了这里,米莉察大公妃和斯特凡·拉扎列维奇也最终安葬在了各自主持兴建的修道院中。拉扎列维奇王朝的三位统治者,都在的历史、文化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斯特凡·拉扎列维奇主持兴建的马纳西亚修道院,个人认为是中世纪修道院的顶峰之作
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1427年死后,王位传给了他的侄子——同为王国分裂出来的、跟随拉扎尔大公组建联合军参与第一次战役的布兰科维奇(Brankovi?)家族时任统治者玖拉德·布兰科维奇(?ura?&Brankovi?)。玖拉德·布兰科维奇接手时候的已经脆弱不堪,南部被奥斯曼帝国侵蚀了大片领土(包括今天的新帕扎尔&&Novi&pazar和尼什&&Ni?),北部的伏尔伏丁那地区(Vojvodina,在今天贝尔格莱德&&以北地带)一直被王国占领,他手上的就只有今天从北至、南至附近的中部领土。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玖拉德·布兰科维奇全力维持领土的完整,他与妻子杰里纳王后(Jerina)四处奔走兴建大型堡垒防御工事,今天遗留下来的堡垒遗迹,大多数由他们主持兴建,包括了斯梅代雷沃(Smederevo)、哥鲁拜克(Golubac)、马格里奇(Magli?)等,都是今天值得一看的遗址,其中斯梅代雷沃(Smederevo)更是在准世界遗产名单中。
马格里奇(Magli?)
任何国家的历史里都不乏一个民间传说的主人公,而的民间传说主人公,便落在了玖拉德·布兰科维奇的妻子杰里纳王后(Jerina)身上了。杰里纳王后本是拜占庭帝国皇室的后裔,出生在希腊&&,按正史记载她全力支持丈夫保卫的事业,多次迁都,主持兴建堡垒,赛尔梅德沃其中一座塔楼就以她的名字命名,正史上是一位相当有才干的女性。此外为了争取外部势力的援助,她把女儿远嫁给斯洛文尼亚&&贵族及奥斯曼的,为争取到了一段时间的。然而民间传说却将她丑化成干涉国家政事、横征暴敛(大量建造防御工事需要提高税赋)、卖女求荣的邪恶王后,给她安上了“卑鄙的杰里纳”、“邪恶的杰里纳”等外号。在这一个基调上,更多离奇的民间传说出现,诸如说她喜欢把平民小孩扔河里,把秘密情人在堡垒里面杀害等传说。也许是她正处于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的灭亡前夕,也许因为她是个外族人,民间怨愤情绪要找突破口就只能从她身上找了。不管如何,是非功过留后人评说,杰里纳王后在任期间,确实为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历史遗迹,为正在布向灭亡的王国争取到了数十年的安宁。
斯梅代雷沃(Smederevo)
奥斯曼帝国入侵——奥斯曼玖拉德·布兰科维奇在1456年去世后,他的子嗣无力维系风雨飘摇的王国,另一边厢的奥斯曼帝国气势如虹,1453年已经把苟延残喘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然后逐步从南边蚕食的领土,直到1459年,以玖拉德·布兰科维奇和杰里纳王后共同主持兴建的斯梅代雷沃(Smederevo)要塞被占领为标志,王国正式灭亡,布兰科维奇皇室投靠了北面的王国,由于同属基督信仰,也对奥斯曼同仇敌忾,成为了王国庇护下的一支小贵族。今天的版图,大概以多瑙河&&为界,南部落入了奥斯曼帝国手中,北部被王国控制。其后奥斯曼帝国一直谋求进一步扩张,王国成为了与之抗衡的前线力量,在双方数十年大大小小的交战下,1526年王国、克罗地亚&&王国、神圣帝国等国的联合军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莫哈奇战役(The&Battle&of&Mohács),最终联合军战败,更直接导致了王国分裂,至此今天的版图全境落入了奥斯曼帝国手中,这一时期被称为“奥斯曼(Ottoman&Serbia)”。
记录莫哈奇战役的古画
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在大力推行伊斯兰化,但基督教曾经一度鼎盛的,并未被全盘伊斯兰化,今天的依旧能看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存的景象。由于奥斯曼帝国最先占领的是南部,最后占领的是北部,所以能明显发现南部的伊斯兰信仰占比要比北部高很多,尤其是最早落入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南部两个大城&&市:新帕扎尔(Novi&pazar)和尼什(Ni?)。奥斯曼帝国高压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原本信仰基督的人强烈反抗,尤其在得到奥地利&&帝国的资助下,民间反抗运动越演越烈。1594年,在今天与罗马尼亚&&边境的巴纳特(Banat)地区爆发了大规模起义,作为报复,在镇压起义后,次年奥斯曼帝国就把前面提到的尼曼雅王朝时期地位崇高的圣人圣的遗骸挖出来焚烧,进一步激化了人与帝国之间的矛盾。
描绘奥斯曼帝国焚烧圣遗骸的绘画作品
圣的遗骸被报复性焚烧后,人的反抗运动有增无减,在此期间的基督教在人的坚守和西方基督国家的支持下艰难发展,不少教堂在这一时期被毁,但也有不少遗迹被保存到今天。由于处于了奥斯曼帝国的边缘,也成为了当时东方伊斯兰势力与西方基督势力抗衡的战场,数百年间战火不断。今天的首都,地处多瑙河和河交界的重要位置,多次在帝国(实际上是帝国支持下的人)和奥斯曼帝国中易手,不断被战事摧毁又重建(主要指今天的老贝城),于是今天有了是一个“经历了115场战役,被夷平44次的城市”的说法,的地标梅格丹城堡就是这千百年来战争的产物,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不屈的精神。
1684年的主城,即今天的梅格丹城堡
近代——从起义到独立
18世纪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停滞时期,对帝国边缘领地的统治力开始逐步下降,人在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以及和俄国的支持下,于1804年在人焦尔杰·佩特罗维奇(Kara?or?e&Petrovi?)的领导下爆发了第一次起义,第一次在对奥斯曼帝国的反抗中组建了政府,并且一度占领了北至,南至今天地区的领土,虽然起义最终在1813年被镇压,但这次起义被视为民族革命的开端,也被视为现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次起义被镇压短短两年后,米诺斯·奥布雷&&诺维奇(Milo?&Obrenovi?)在1815年领导了第二次起义并且取得了,解放了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数百年的,成为了事实上独立的国家,米诺斯·奥布维奇建立了公国,组建了政府,自己成为了统治者。
第二次起义
1839年,米诺斯·奥布维奇传位给他体弱多病的,不料短短一个月不到,病逝,王位传至年仅16岁的次子米哈伊诺·奥布维奇(Mihailo&Obrenovi?),由于太年轻经验不足,他疏忽了应对公国内部的反对势力,于1842年被第一次起义的领导者的后人(焦尔杰维奇家族,在现代历史中与奥布维奇家族不断角力)推翻统治,与父亲一起四处流亡。在数十年的流亡生活里,米哈伊诺四处游历和学习,受到了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此外还迎娶了奥匈帝国伯爵的女儿为妻,广结天下名人,为日后再次掌权打下了基础。1858年,米哈伊诺的父亲,王国的开国领导人米诺斯·奥布维奇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夺回了统治权。1860年米诺斯病逝后米哈伊诺第二次执掌政权,被称为米哈伊诺大公,数十年流亡生活的积累在他执政后爆发,他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力发展的经济、文化、学术,并且积极扩充军备,于1862年开始迫使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开始撤出,最后一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1867年撤出,公国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米哈伊诺大公还于1866年至1868年间主导组建了第一次巴尔干联盟,联合反抗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残留势力。
年轻时期的米哈伊诺画像
好景不长,日,米哈伊诺大公遇刺身亡,结束了起起落落的一生。凶手最终都没有坦白是谁指使,但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民间都认为是奥布维奇家族的死对头焦尔杰维奇家族雇凶(即之前推翻米哈伊诺大公统治的家族)。米哈伊诺大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的贡献有目共睹,在人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最繁华的步行街米哈伊诺大街就是以它命名,当时街道两边住的都是的名人贵族,而在大街的南端,人为他于1882年建造了一尊宏伟的雕像,米哈伊诺大公在骏马身上见证了百余年来的变迁。
清晨的米哈伊诺大公街航拍
米哈伊诺大公死后没有留下子嗣,在原本的内阁成员商议之下,公国统治者的位置交给了他的表弟米兰&&·奥布维奇(Milan&Obrenovi?),即位时年仅14岁,所有事务实质上由推举他即位的内阁成员摄政。4年后1872年,成年,顺理成章重掌权力,他展现出了极大的智慧和强硬的政治手腕,很快就把大权全部收回自己手上,着手发展。
这个时候的公国虽然事实上独立但名义上仍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在1877年至1878年的第十次土俄战争后,两国&&签订协议把巴尔干地区的管辖权交给俄国,西方国家对此不满。于是1878年6月,英国&&、奥匈帝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把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拉上谈判桌,重新协商巴尔干半岛的归属,签订了《柏林&&条约》,最终、黑山&&、得到正式承认独立,保加利亚&&交奥斯曼管辖但获得自治权,名义上交给奥斯曼但由奥匈帝国代管,巴尔干半岛今天局势的雏形开始形成。
《条约》后的巴尔干地区势力图,除了以北地区,基本恢复今天的版图
公国在取得了国际承认的独立地位后,1882年·奥布维奇宣布公国升格为王国,自己也从“大公”升级为“国王”。但国家地位的提升似乎没有带来什么好运气,1885年与的战争落得战败的下场,元气大伤,1889年主动退位,由他的儿子一世(Aleksandar&Obrenovi?)继承王位。这位一世上台后也没有干多少好事,反而坏事一大箩筐,先是迎娶了一名比他年长12岁的寡妇为王后,招来社会上极大的非议,然后随意任命王后的亲信担任参议院要职,甚至为了随意越过宪法解雇反对他主张的议员,宣布暂停宪法效力半小时这样荒唐的事情,王室的形象一落千丈。最终对王室不满的人组成了反对派,在1903年策划了一场暗杀,一世国王以及他的王后,和其他奥布维奇家族的成员全部被暗杀,导致了奥布维奇家族灭亡,国王王后被安葬在的圣马可教堂&&内。
圣马可教堂
从米哈伊诺大公时代就与奥布维奇家族抗衡并一度夺权的焦尔杰维奇家族再次上台,彼得一世(Peter&Karadjorjevi?)在的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The&Cathedral&Church&of&St.&Michael&the&Archangel&)加冕,开启了焦尔杰维奇家族的时代。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扩大了的领土,1913年一度扩张至包括了今天的地区以及马其顿&&(但北部还未取得现在的伏尔伏丁那地区),接下来大事件发生了。
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
一战导火索
日星期天,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大公(Archduke&Franz&Ferdinand&of&Austria)夫妇在前面提到过《条约》里协定交奥匈帝国代管的首都萨拉热窝&&视察时,被一名青年加夫里若·普普(Gavrilo&Princip)开枪刺杀,这背后包含的种种政治原因就不详述了。以此次事件为导火索,奥匈帝国对王国宣战,各国积累的矛盾一并爆发,包括奥斯曼帝国也相继投入了这场战争,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一战最终以为首的同盟国战败告终,王国(领土还包括了今天的和)与王国及王国这三个以南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国家组建了联合王国,以为领导核心,成为了日后南斯拉夫王国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图
后面的历史相信大家也比较熟悉了,而且关于一战过后的历史网上资料就相对较多了,再加上我这趟旅程所探访的古迹主要都是在中世纪时期,我也是集中整理和翻译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所以的历史就整理到一战为止。
一路翻译和整理以及翻查分支的资料其实非常累,但这个过程是快乐着的,把网上只有寥寥可数的中古时期历史亲手一个一个字的敲击升级到现在万余字的版本,颇有成就感。自己把历史脉络理顺了,对旅程中观察事物的角度也有了不少提升,这一份如无意外应该是穷游网上最全面的历史中文资料,甚至有可能是目前网络上最全面的历史中文资料,希望能对有兴趣了解历史的你有帮助。
在此,如果你看完了我这篇历史,我向你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一、初识贝尔格莱德&&
若是从前言一路看来,那么我也不必铺垫太多关于出发前的细节末节,四个月的准备都在兴奋伴随着疲惫中渡过,我从来没有如此深度去挖掘一个旅游地的资料,尤其是行程仅有两周的情况,但塞尔维亚&&正是有这么一种魅力让我如痴若醉。
到的路线无非两种,俄航与土航,我们没法像帝都的同志们可以享受直飞的便利,只能转机前往,土航太贵,俄航再次成为了我的第一选择,今年年初同样是俄航两次转机莫斯科&&后,又将迎来第三第四次与这座机场亲密接触。
虽说谢列梅捷沃机场航站楼里面狭小外、割裂、乱糟糟的形象以及被众人诟病的极为耗时的转机安检两大顽疾依旧我行我素;某些远机位依然远得离谱,上次从航站楼在冷雨夜乘拥挤程度堪比上班高峰地铁三号线的摆渡车前往去奥斯陆&&的飞机,硬是晃了半小时让我觉得司机是不是想直接把车开到去了;以及那次在飞抵后我的托运行李却被遗忘在的惨痛经历。即便如此,俄航公平地说依旧是很多国人前往的首选,因为在没有大促的情况下,它的平均价格基本上是最低的,以及在有大促的情况下,其他各个航空公司都不及它家低。
说到底还是我穷......
总之出发当天我在女友的强烈要求下幸运地避开了地面上堵车22公里的机场高速,潜入地底通过地铁准时到达机场,17小时的飞行+转机等待之后,终于来到了的边检柜台前。边检小哥翻了翻护照,啥也没说就很快盖下了入境章,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执行得还是相当到位。我如同当初在黎巴嫩&&获得人生中第一次免签时一般昂着头离开了,不过没昂头多久就要低头找行李了,上次在找不到行李的情景历历在目,虽说这次确认了我的保险里面包含行李延误,计算过按往返的班次我至少能获赔1000块,但还是觉得行李比较重要,好在一个荧光绿色的物体在回转寿司带上缓缓转了过来,也总算心头大石落地了。
出了到达大厅,一大票的接站司机已经举着名牌候着了,素闻有不少黑出租,所以大家都不太敢在机场打出租,而是一早让预订的旅馆安排接机,看来这些年出境游的人多了,大家也学精了,至少做摆渡车时在我旁边聊天的同胞们都是这么说的。
一直听说俊男美女多,尤其是身高更是出众,男的平均一米八几,女的平均一米七几,我来之前还开玩笑说我身高184cm不算矮了,到了就一个平均水准,然后我看到我的接站司机居然就是全场最高的,比我还高出些许,其实我在别的接站司机免签并不矮,偏偏他比我高,我果然来了就是平均了。
司机名叫Mladen,一个典型的斯拉夫大叔,高大却热情,一见面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我很是惊讶,我一直觉得人像俄罗斯&&人,但Mladen比我遇见过的几乎任何一个人的英语都要好。从机场到老贝城其实不很远,约莫二十来分钟的车程,Mladen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沿途所见,虽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从机场出来是新贝城,街道横平竖直井井有条,但两旁的建筑像极了国内的旧式宿舍楼,不看路边带有语的路牌广告牌,真的与国内二三线城市无异。然而驶上连接老贝城和新贝城的大桥后,对岸的景观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种略带巴线条的典型欧式建筑出现,我跟Mladen说刚刚那是,这里才是,他也笑了。
老贝城就是我们大家印象中的典型城市,欧式风格的建筑,相对狭小的街道,但夜里细看,路两旁似乎不够整洁,而且有点乱糟糟的模样,老实说第一印象绝对说不上好。我们预定的民宿在最大的商业街米哈伊诺大公街旁,一个被四周民居簇拥着的小花园别墅,闹中取静,生活便利。靠近住宿的地方同时也在靠近这座城市的商业中心,路边都是酒吧咖啡吧,晚上十一点多了,还是有不少人在聊天畅饮,却不吵闹,只有轻松的爵士音乐在萦绕,街道也整洁了很多,印象分又被提回来一点点了。
华人群的各位一收到我已到步的消息就闹腾起来了,又是发红包又是帮我找附近哪里有吃的,甚至还说开车过来喝两杯,他们的热情已经满满的溢出了了我4.3寸的小屏幕,不过我现在想的唯一一件头等大事就是——睡觉。
民宿是两层的小公寓,面积不大但小巧温馨,无奈经过一天的飞行以后已经疲惫不堪,赶紧洗洗睡,想着说明天起来再拍拍公寓,然而注定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东西早已经堆得遍地都是了。
的第一个夜晚,只是简单照面了33分钟,先道一个晚安,明日再会。
一觉醒来,明明看着天气预报是大晴天,却没有瞥见多少阳光,走出公寓外的小院看看,原来是四周的民居挡住了,安心下来之后回房间收拾行李准备开始正式的行程。
公寓前面小花园里的花,红一半绿一半。
住在这家公寓,还有个小小的心机,便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早上放飞一下无人机,虽说是通过努力获得了无人机航拍许可,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不敢在街上明目张胆地飞,所以只能在自家小院里面垂直起降。
清晨的,阳光还没能完全照进街道,画面里面对角线的便是最大的商业步行街米哈伊诺大公街,两旁欧式古典风格的建筑在晨曦下甚是好看。
而无人机转一个方向,景观则有点不同了,往远离老城&&的方向看过去,隐约还能看见一点古典建筑,但是中间多了许多现代建筑,无人机视觉还是很好用的,城市概貌一目了然。
老实说我在安排的行程还是比较紧凑的,所以早上八点多钟城市的街道还没正式醒过来之前就开始体验了。
相信看过不少攻略游记的朋友都会知道的餐饮是一个重点热词,事实上确实餐厅林立,而且普遍格调都很不错,所以吃吃吃也是这边的旅行体验之一。前半段的行程我基本上是挑着网站上排名前十的餐厅吃,然而后面的我才发现真正的美食并不在那些由外地旅行者评出来的榜单上,而是在本地中年人、老头老太太聚集的地方,不过这是后话。
第一站来到的Red&Bread,是当地比较出名的简餐馆,也是排名前十的所有餐厅里面唯一一家供应早餐的。装修风格偏向现代简约,菜品主要是大众化的西式简餐,用餐环境很舒服,但是菜品的味道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反正肚子是填饱了,我们回到主干道米哈伊诺大公街上,做两件每次旅行都要排在首位的事情——买电话卡和换钱。其实本来是不打算买电话卡的,因为看到了某国移动有“一带一路”网络套餐,包含了和黑山&&在内,套餐费用有五折优惠,7天的不限流量套餐才79人民币。乍看之下很划算,昨天到步后开启套餐就懵了,某几个很实用的网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登陆,其实我主要想用google&map定位导航,我事前在上面标记了很多要去的地方,没有了等于自废一半武功,所以还是得买当地卡。
当地卡就像我前面行前准备所说的,到Telenor的营业厅买了上网专用卡,950第纳尔,15天,10GB流量,也是非常划算。
至于换钱,并不像14年前离他而去的那样直接使用欧元,用的是当地货币第纳尔,机场有自助换钱机和柜台可以换钱,但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汇率不好,所以在机场换点小钱(10欧-20欧),大钱到市区换才是上策。市区里面随处看见换汇店,但是也需要货比三家,我看见过欧元兑第纳尔从1:116到1:118都有,多走几家,不会多花很多时间,能省下一点啤酒钱。
在米哈伊诺大公街游走,两旁都是略带巴风格的欧式建筑,虽说这里是商业步行街,但两边的建筑确实都是有一定历史的古建筑,因为这条街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存在,那个时候能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的皇亲贵族和名流巨贾,所以两边华丽的建筑如此密集也不足为奇了。
关于这条街的故事,要从它的名字说起。米哈伊诺大公街,自然是以一个人名命名,米哈伊诺大公,全名米哈伊诺·奥布雷&&诺维奇(Mihailo&Obrenovi?),是近代历史上一名极具声望的君主。他是面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次起义的领导人之子,这一次起义是实际独立了,米哈伊诺于1839年接过君主的冠冕,却因为太年轻缺乏政治经验在3年后被推翻。他流亡期间不断游历和学习,广结天下名人,为自己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后来重新夺权后,他厚积薄发,用流亡期间积累下来的知识和人脉帮助迅速发展变强,迫使了境内残存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撤出全境,并且主导了巴尔干联盟扫荡奥斯曼在巴尔干的势力,在乃至整个巴尔干半岛都拥有极高的声望。
好景不长,米哈伊诺大公在1868年被暗杀身亡,年仅45岁,为纪念他对的贡献,人们将最繁华,最多贵族名流聚居的一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并且在街的南端建造了一尊铜像,米哈伊诺大公骑在骏马上,见证着一百多年来的起起落落。
在米哈伊诺大公街上办妥事情后,开始往南离开老城区&&走去。眼前出现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凭借着在呆过一个多月对西里尔&&字母的认识,能辨认出这就是传说中的酒店了(其实看样子也知道了)。酒店是最老牌的高级酒店,虽然现在房间的设施已经跟不上标准了,但是这里的地标意义毋庸置疑。尤其是酒店的咖啡吧,一百多年来依旧是门庭若市。据说最早期这里都是贵族的专属聚会地,不少有身份的人还会有专座。
越远离老城区,街道变得越发宽敞,古典建筑也越来越少,新式的建筑越来越多。
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建于1936年,目前仍是国会的办公场所,是最气派的建筑之一,远远就能看见。国会可以预约进内参观,不过我就没有把这个计划在里面了,我们在外面看一圈,反而印象最深刻的是门前的一对雕塑。
这对雕塑每一边都一人一马,动作略有不同,虽然不明白这个姿势有着什么寓意,但雕塑的线条刻画得栩栩如生,非常抓人眼球,相信每一个来这里的游客都会有同样感觉,这对雕塑出自著名的雕刻大师托马·罗萨蒂奇。
国会大厦旁边不远,就是我们这一次行程的第一座教堂了。最早的时候,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木建筑礼拜场所,后来前面提到过的米哈伊诺大公,他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哥哥,就被埋葬在这里,自此家族里面有部分成员在死后都埋葬在这个礼拜场所附近。
最轰动的事件应该是1903年的皇室暗杀事件,当时的国王,米哈伊诺大公的后人,一世(Aleksandar&Obrenovi?)继位后,干了不少荒唐事,引起国内民众和官员的不满,国内的敌对势力伺机壮大,并策划了一场残忍的暗杀行动,一世国王以及他的王后,和其他奥布维奇家族的成员全部被暗杀,导致了奥布维奇家族灭亡,并且国王和王后都被安葬在这里,与奥布维奇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起。
现在我们看见的这座圣马可教堂&&是1930年,由于人口激增,原有的礼拜场所以及不能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又教会筹钱的,历时十年建成,成为了最具特色的教堂之一。
圣马可教堂的外观犹如积木堡垒一般,某程度上让我想起了斯里兰卡&&科伦坡&&老城区的那座积木清真寺,其实教堂是仿照目前在地区的格拉查尼察修道院而建,格拉查尼察修道院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圣马可有点像它的简约版,教堂从远处看还是相当亮眼的,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教堂的三个边都覆盖了高大的树木,无法清晰地拍摄教堂侧面的全貌。
非常努力的情况下也只能拍到这样子的角度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座改进型的莫拉瓦风格教堂,什么是莫拉瓦风格?这是属于的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乍看之下貌似和其他地区尤其希腊&&东正教的教堂区别不大,但仔细看的话,尤其是多看见几座莫拉瓦风格教堂之后,会慢慢发现区别,这个我留到后面正式探访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的时候再详细说。
圣马可教堂的内部,由于建造的时期比较特殊,教堂内部就没有东正教标志性的大面积壁画了,而是采用了简洁明亮的内饰,庄严大气。第一次进入的教堂,还是非常谨慎,我到处查看有没有禁止拍摄的标志,然后向教堂的管理人员询问后才取出相机拍照,因为教堂里面同时也有周边的居民进进出出前来祈祷,我就没有停留过长时间去拍摄,一面影响祈祷者。
此外,感谢穷游er&Lekkertrip来客&的补充,原来之前历史部分提到过的带领军队横扫四方令扩张到历史最大版图的斯特凡·杜尚(Stefan&Du?an)大帝,他死后先是埋葬在了Prizren附近的圣天使修道院,后期被移葬在圣马可教堂内了,当时错过了相当可惜。
圣马可教堂的东南面是一座休闲公园,不少当地人前来闲坐,阳光正好,相当惬意。
在游走,总会发现不少的涂鸦,有人认为涂鸦是种不好的街头文化,代表着混乱与无处发泄的不满,但我喜欢涂鸦,我认为这恰恰是一座城市有朝气有思想的表现。如果有一天被称作涂鸦之城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事实上有着非常大量的涂鸦,细心留意的话,当中不乏一些宣扬素食主义和环境保护主题的涂鸦。我本来想有时间的话在贝城专门留大半天去拍一个涂鸦特辑,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行,不过以后绝对还有机会的,毕竟我这次旅行归来已经爱上了。
一看到这副阵势,大概可以猜出无论是这尊伟岸的雕像的主人,还是身后那个巨大得有点不符比例的教堂,都绝对是重量级角色。这座教堂便是号称世界最大东正教堂&&的圣教堂了,这座教堂已经成为了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而这座雕像,毫无疑问,则是教堂所纪念的圣。
圣何许人也,我前面的历史部分有详细介绍,如果跳过了历史部分的话,我这里再简单说一下:圣是最强盛王朝——尼曼雅王朝的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三子,圣是三子中最聪慧最深得父亲喜爱的一个,然而他无心权力,专研神学,并投身于宗教之中,成为了东正教会第一任大主教,为中世纪的文学、神学等各方面奠基,头衔多得数不胜数,被追封为圣人,无论从宗教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在人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然而历史的车轮轰隆而过,尼曼雅王朝极盛数百年后衰落,直至在奥斯曼帝国的铁骑与弯刀下沦陷,人落入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奥斯曼帝国强迫他们改变信仰,但顽强的人不断抗争。1595年,奥斯曼统治者为震慑人,把圣的遗骸从南部掘出,带往一出山丘焚烧示众,然而却彻底激怒了虔诚的人,招致了更猛烈的反抗。
最终独立后,在圣遗骸被亵渎300年之际,1895年教会成立了专项小组,开始规划和筹建圣教堂,用以纪念圣。
教堂很快就有了规划的雏形,教会的目标是动用举国之力去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来纪念圣。后来因为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拖延了建造的落实,最终在1935年才正式动工。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工程无限期搁置,尚未完工的教堂工地甚至被用做了苏联红军及南斯拉夫军的停车场和物资存放点。又过去了几十年,不少当地人都忘却了这里是一座未完工的教堂,甚至有某一个政府官员闹出过以为这里是某个古堡废墟的笑话。
铁托统治期间,教会向他发出过82次继续兴建教堂的请求,均未得到任何反馈。最终在教会的努力下,1984年教堂才再次动工,完成巨大的穹顶后不久,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教堂再次停工。进入二十一世纪,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在如火如荼的重建当中,时任领导人认为资源应优先投入基础设施的重建,教堂的建设再一次被搁置。在经过教会的不断争取之下,教堂又开始慢慢动工,直到近两年,外墙基本上已经全部完成。
我们从前往教堂的路上慢慢走去,由于第一次走不知道离教堂还有多远,突然出现在视线里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这个教堂比我想象中要巨大很多,有点超乎想象。教堂的建筑风格并没有采取中世纪时期特色的莫拉瓦风格,而是采用了经典的十字式,从空中看,中间是巨大的圆形穹顶,四角有小的穹顶,四边各有一个半圆穹顶,给人递进变化和拔高的感觉。圣萨瓦大教堂&&最高点有70米高,中间的巨大穹顶重达4000吨,同时动用16台特大型起重机,每天移动约2米,花了20多天才把穹顶安装上去,当时多家电视台每天同步转播这一世纪工程,现场更是有超过1万人围观。
圣教堂外观看起来十分&&庄严宏伟,由于建在的高地上,而且高达70米,即使从新贝看过来,也会很容易看得见巨大的圣教堂,然而教堂的内部目前却仍然是一个大工地。
我们来到教堂门前绕了一圈,有不少的国外旅行团也带过来这里游览,还有不少是当地的学生。我们进入了教堂内部,游客能行走的只是进门的一小部分而已,里面就是一个大工场,架满了手脚架,完全没有观感可言。但依然能看得出里面的大气和宏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里面的空间确实大得可怕。
仍在装修中的内部计划铺满马赛&&克壁画,完工后将会是超越圣彼得堡&&救世主滴血大教堂&&的震撼存在,尤其是中央穹顶,计划绘制“Christ&Pantocrator”画像(东正教堂内的穹顶部位常见的圣像,基督从上俯瞰教堂内),由于穹顶本身十分巨大,预计画像中基督的眼睛就足有四米宽,不禁想象到时候抬头仰望基督是一个怎样的感觉。
比照着教堂外部的完工时间,感觉内部如此浩大的工程将会遥遥无期,不过随着的经济发展,以及与一带一路的联系,有不少消息传来说内部的进度会加快。我这一次来并不是完美的圣,所以我并没有去拍很多很多的照片,我希望等到有朝一日内部也完工后,再来好好真正地感受一下这个世界最大东正教堂的真正魅力,这一次就先留一点点遗憾吧。
离开圣教堂,看看表发现时间已经比计划的晚了,预约了一家颜值很高的餐厅吃午饭,不过计算一下距离,要加快脚步过去了。很多人家养猫狗,我们路过一个小院子就被一只黑色的喵星人拖住了脚步。
我们今天上午的行程,大致就是从老城区走到圣教堂,再从圣教堂回到老城区,在回去的路上,慢慢又开始多了一些古典色彩的建筑了。
今天上午在河东岸离开老城区核心部分晃悠了一圈,老实说并没有那种大家概念里面城市的感觉,更像,更像国内,有点破,有点旧,到目前这个时点为止,我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女友也是一样。但这里我先提前剧透一下,真正吸引人的并不是街道市容,也不是建筑名胜,它的美不在于梅格丹,也不在于圣,而是在于它舒适轻松的生活氛围,这个需要至少在花上2-3天,慢下来与当地人一起享受,才会有所体会。在的华人群中,有不少人本身并不居住在,而是在世界浪荡了一圈之后,选择在长居,他们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最终选择了这个看起来有点穷酸的国度,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这个我后面会慢慢体验以及提及到。
来到一栋古典建筑前,就是我们今天预约了午餐的地方——Salon&1905(后面攻略部分会有详细地址信息),在当地颇为知名而且排名前列的餐厅,不过主要因为这里的装潢。我们推开那扇很厚实的木门,进门第一个场景就被定住了,如同歌剧院一般的华丽装修,好吃不好吃先不说,至少环境是很享受的。
推开第二扇门,里面是一条长长的楼梯,同样装修华丽,不过里面有一些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不能拍照,因为这整栋建筑都是政府保护文物,而且已经被一家公司买下,同时作为展览厅、办公室和餐厅,我瞄了一下公司名字,看得出来是一家地产公司,果然各国都是地产最赚钱。
进入二楼的餐厅,基本上都会“哇”出来,犹如宫廷一般的内饰,看得出还有一点岁月的痕迹,眼睛是相当享受的。服务生核对了预订信息之后,帮我们把大衣挂起,安排了一个敞亮的位置,事实上这里属于高端消费行列,平日来的人不多,我们整个用餐过程只有我们一桌人。
服务生问我们是否需要中文菜单,我很惊讶这里居然有中文菜单,他露出邪魅一笑,今年开始加大与合作,推行免签引进游客就是其中一项举措,旅游区的街头已经立了不少有英语和中文的指引信息牌,加上本来华人在的势力就不小,所以部分餐厅也开始推出了中文菜单。
这里供应的菜是典型的大众化西餐,略偏意大利&&口味,价格对比说不上贵,但在不便宜,一份牛排大约200人民币,面大约100人民币左右,值不值得就见仁见智了。
我们点好菜,我就继续拿出相机来拍照了,因为没有别的客人,我就比较放心地走出来取景,着实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但是没过多久,服务员就来找我了,说的也是这里其实不允许拍照的,如果是拿手机拍拍食物没有问题,但拿相机就不好了,虽然有点遗憾,但是无论如何,首要的还是要遵守别人的规矩,于是我就没再拍了。
食物的味道嘛,也就那样了,对比起价钱就觉得性价比不高,但是来这里主要还是体验一下环境,除了最后刷卡结账的时刻,别的时间还是挺享受的。
上午暴走了几公里,我们两个都累了,吃了个饭歇息之后精力回来了,下午主要在老城区的核心区逛,就是眼前看到这一片区域了,这里是历史最悠久最核心的区域,包括了米哈伊诺大公街以及远处一点的卡莱梅格丹城堡&&,很多百年老店都在这一片区域里面。
在走的过程中,遇见了我这一次旅程最喜欢的一幅涂鸦,远看像是一个人张大口在吃什么东西,仔细看,吃的是树木,这个人的牙齿是一座座城市的高楼,寓意城市化的扩张把森林摧毁,是一幅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涂鸦,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有很多这一类行的涂鸦,还有我前面提到的素食主义涂鸦,应该还有很多不同主题的,但我没有时间去深入探究了,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我能有时间做一个涂鸦专题。
继续走进老城深处,又回到了相对狭窄的街道上了。
刚刚前面那张图片看见的教堂尖顶,就是眼前的这一座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The&Cathedral&Church&of&St.&Michael&the&Archangel&),看上去并不出众,规模也不算大,但地处老贝城核心区,定然不简单。
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建于1837年,带着浓烈的奥匈帝国时期色彩,建筑风格为古典主义巴风格,原本老贝城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1815年的第二次起义后由人夺回统治权,这一座教堂兴建的意义可想而知有多么大,而今天教堂对面便是东正教会的所在地。
教堂里面不允许拍照,我自觉地收起相机再入内参观,这里相比起前面的圣马可教堂要华丽了几个档次,圣幛相当亮眼,内饰也极尽精致,有名的教堂总离不开人的故事,这里也是如此。
时间先退回到1804年焦尔杰维奇家族领导的第一次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这个家族在保留了强大的实力,以至于之后奥布维奇家族当上了统治者,焦尔杰维奇家族就扮演着反对势力的角色,可以说近代王国的权力斗争史,就是这两个家族的斗争史。曾经米哈伊诺大公的下台就是焦尔杰维奇家族导致的,最终米哈伊诺大公遇刺,民间也是认为由焦尔杰维奇家族策划的。再就是前面和圣马可教堂相关的那次王室暗杀事件,奥布维奇家族惨遭灭门之后,焦尔杰维奇家族顺理成章地走上历史舞台。家族中第一个加冕的国王,彼得一世(Peter&Karadjorjevi?)便是在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中完成了加冕仪式。
走出了教堂,在对面会看到一栋看上去有些历史的白房子,上面有一个“?”,不要以为这是游客咨询中心,这里是现存最古老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家Kafana,虽然大家都叫它问号酒馆,但事实上它没有名字,“?”就是代表它没有名字的意思。
那这个没有名字的酒馆是如何出现的呢?据说这座酒馆从诞生之初就在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对面,最初的名字是依靠着教堂的名字,类似“大教堂旁的酒馆”之类,但是教会认为一个饮酒作乐的场所依靠教堂的命名有损教堂声誉,于是通过教会的力量促使王室胁迫酒馆老板改名。酒馆老板自然是不服,但王室威严不得不从,于是一气之下觉得你不让我以教堂命名是吧,好,我连名字都不要了!于是就挂起了一个大大的“?”,寓意这里是一个没有名字的酒馆。
看来这个老板深谙事件营销之道,放在今天是个推广好手,这件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本来酒馆名气就不差,现在一炒作,就更加广为人知了,生意一直兴旺了百年而不绝,直到今天依旧是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的地方,不是说东西有多好吃,而是为了看一看那个带着黑色幽默的“?”。
很可惜的是今天不知什么原因酒馆没有开门,本来还想在这里喝上一杯,也只好作罢了,拍了几张照之后有点遗憾的离开了。
Kafeterija&Magazine&1907——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从问号酒馆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另一家我早早标记了的咖啡馆。从名字结合上面的图片,大概可以推断出这家咖啡馆是由一家成立于1907年的杂志社改建的,充满工业风的设计风格也成为了当地人常来的“网红店”,门外的露天座位和室内都有不少型男美女聚集。
如果有留意我以前写的游记,就会知道我是一个咖啡控,选择咖啡馆绝不仅仅因为是网红店那么简单,实际上我出发前坐过很多搜查,虽然是一个重度咖啡成瘾国家,但是他们日常喝的主要还是传统咖啡以及意式咖啡,对于单品咖啡还是没有太大市场,而这家Kafeterija&Magazine&1907则是为数不多供应单品咖啡而且是当地知名的咖啡店,所以特意要来看看。
我们挑了二楼一个面向落地玻璃窗的懒人沙发坐下,一摊下就像起不来似的,难怪人那么享受。服务员端来饮用水,这个造型深得我心。
翻开菜单,单品咖啡的选择并不多,以豆子为主,我要了一杯手冲以及一杯拼配的冰滴,手冲就显得有点一般,估计是豆子的问题,但是拼配的冰滴就比较惊喜,采用了三个不同产地的咖啡豆,很好地掩盖了缺点,突出了明亮的水果酸调,加上冰滴带来的干净口感,就像是在喝果汁一样。看起来,因为对单品咖啡的需求不大,所以进口外国精品豆子的机会较少,成本也比较高,所以问题主要出在豆源而不是技术。所以来,喝单品不如喝意式咖啡,喝意式咖啡不如喝传统咖啡。
PS:我前面在饮食部分有讲过,这里再啰嗦一次。由于经历过近300年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他们所喝的传统咖啡实际上就是土耳其&&咖啡,但奥斯曼的统治对于塞国人来说是一段不愿提起的历史,所以在塞国人面前最好不要说咖啡,要说传统咖啡(发音类似do-ma-qi-kafe),切记切记。
虽说这里的咖啡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但起码不会差,而且据说这里的甜品和蛋糕都不错,加上有这些痞帅痞帅的咖啡师们,还是值得来坐坐的。
回到米哈伊诺大公街,这时候大约是下午三点左右,街上已经热闹起来,所有露天咖啡馆和小酒馆都已经坐满了人,然而今天还是工作日,一度让我怀疑人是不是只需要上班4小时的。
街头一对拥吻的情侣,人毫不吝啬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一个热吻稀松平常。
下午的米哈伊诺大公街开始热闹起来,每隔几十米就能看见有街头艺人卖艺,有点让我想起了,同样是一座充满了艺术味和生活气的城市。
驻足片刻,享受一段琴声悠扬,人来人往之中这正是一个美好午后应有的模样。
下午三四点,的街头充满了人们的谈话声、碰杯声、街头艺人的器乐声,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糕饼的香气,阳光温柔的洒满一地,手中的香烟在逆光下飘散出随机的线条,一举手一抬头,啤酒琥珀色的啤酒与白色的泡沫碰撞翻滚,正坐我对面的小哥向我举手示意,两个善意的笑容在二百份之一秒内刻录在储存卡里,这便是。
一座城市,建筑只是它的筋肉,而人才是它的灵魂,从来不富有,但穷而性感,这里的人热爱生活,继而用力生活。在历史上命途多舛,是一座“经历了115场战役,被夷平44次的城市”,但每次劫难之后都能浴火重生,活成了大家都羡慕的样子,就是因为有着这么一群人。
对这个城市的爱,是一点点从细节处累积的。
在日落前,我们来到了今天最后一站,梅格丹城堡。
梅格丹城堡在我实际上到达之前,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地方,它并不像我们印象中典型的城堡,没有一个宏伟气派的正面照,但也不是残垣,城堡的范围很大很分散,里面现在大多数是空地,有餐厅、有教堂甚至还有动物园,所以我在做功课的时候看了很多次地图,依旧没有明白这里的构造。
地处两河交界,早期的,指的就是现在梅格丹城堡的区域,这里最早可以追索至罗马&&时期的要塞,最外一圈城墙&&就是城市的外墙。但由于处在两河交界的重要战略地位,这里战事不断,城墙不断被摧毁又重建,于是格局显得有点凌乱,但毫无疑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梅格丹就是的根基。
梅格丹城堡标志性的东门因为背光原因没法拍,走到城墙外围,可以看到几座教堂隐藏其中。
暮色下的东正教堂。我们在城墙里里外外穿梭的时候,不少这边的看门人看见我们都会用中文说“你好”,梅格丹城堡永远是景点里面的头三名,几乎每个游客都会前来,游客多了,带来的影响还是会很明显。
梅格丹城堡现在就像一个大型的休闲公园,是当地人喜爱的休闲场所,尤其日落时分,面向多瑙河&&的城墙边上坐满了当地人和游客,一同享受这个舒适又美妙的时刻。
今天一天的暴走我们都累了,在略带朦胧的暮色之下,静静欣赏日落作为结束再好不过。我把相机架起来拍摄日落延时,然后就找个位置坐下来懒洋洋地伸腰,不远处有一个背着吉他的街头艺人唱着歌,一天的疲劳在慢慢地消散。
眼前便是多瑙河,不过不再是蓝色而是日落时分的金色,远处的高楼是天际线中为数不多容易辨认的高楼GENEX塔,是著名的野蛮主义建筑,由于的高楼并不多,从远方看就是孤零零的一座,于是人们喜欢把这座GENEX塔称作“西门”,对应的,东面也有一组高楼被称作“东门”,尤其是我后来从南面进入的时候,东门西门特别显眼。
今天虽说是晴天,但由于近期到处是市政建设,到处尘土飞扬,空气质量不好,看上去有点灰蒙蒙的,加上万里无云,本来在拍延时的我,突然看见夕阳落在GENEX塔上,马上终止了延时拍下了这张照片。
太阳沉下地面后,便是我认为一天中光线最美妙的时刻,梅格丹标志性景点之一的胜利纪念碑&&被照亮,对岸的灯光也亮起来了,地平线上方还残留着橙红色的晚霞,天上的蓝略带品红,纪念碑下还有不少的游人在驻足,我则是拍得意犹未尽。
不过等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再拍的话照片的颜色就会损失不少了,日落后大约半小时内的“蓝色时间”,才是我最喜爱的时间。大概差不多之后,到了晚饭时间,今天的晚饭便是去尝尝常年排名第一的餐厅,CASA&NOVA。
餐厅位于老城区,从梅格丹城堡步行前往并不远,安排日落看城堡,晚餐来这里再好不过。由于之前在摩洛哥&&玩过,我下意识觉得CASA&NOVA这个名字是类似于XX房子、XX之家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尔维亚币兑人民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