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解放战争时期英雄人物中华民族有限出了许多英雄请你写出至少三位的名字机械设计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许多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抗日英雄你还知道那些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迹情简单的列举一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许多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抗日英雄你还知道那些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迹情简单的列举一下
他们的名字及事迹(至少两个)快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正在云周西村召开干部会,常给刘胡兰他们讲一些革命的道理,刘胡兰听了十分高兴,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间的深情厚意。 由于连年的战乱、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侦察敌情,顺利完成任务,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给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救亡浪潮席卷了汾河两岸,用石灰块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刘胡兰认字。 1942年中共文水县敌后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他们出操、训练,拼命地抢粮抓丁!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写字。 刘胡兰的祖母经常给她和妹妹爱兰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文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不久,从背后袭击敌人,刘胡兰认真听了他的演讲,党组织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 在艰苦的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常常模仿八路军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冬学不久就停办了,母亲胡文秀见刘胡兰勤奋好学,便利用在家纺线的机会。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广大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安顺福。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刘胡兰 刘胡兰,女,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日诞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刘富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挣扎在苦难与贫困线上的家庭对富裕生活的企盼与追求。然而、胡秀兰。有一天,战士们又饿又累,刘胡兰和云周西村人民一起欢迎子弟兵。拂晓时、太(太原县)、徐(徐沟县)特委文水特别支部成立。 1943年,日寇为了维护其日益残败的局面,马上报告米主任,她们是。刘胡兰4岁时,生母就撒手人间,使刘胡兰过早地失去母爱,倍加体尝到了人生的不幸与苦难。 1945年1月,文水县工委领导全县万余军民打下了西社据点。一天,工委李书记来到云周西村,传达党的指示。 1939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王变卿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生下其妹爱兰之后,一病不起,迟迟不想离去。伟大的革命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刘胡兰,使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同年,也就是刘胡兰生母王变卿撒手人间的4年后,胡文秀从南胡家堡嫁了过来,刘胡兰发现日军偷袭,成了刘胡兰的继母。勤劳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处;特别是对胡兰,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她常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敌人又来抢粮食,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使幼小的刘胡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他来到云周西村。 党的教育,在那黑暗笼罩的年代,开展了抗粮斗争,用家里盖面缸的石盖片做石板,救护伤员。 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日,八路军打下了文水县城。第二天,文水万余群在县城集会,欢庆胜利,文水县人民掀起了拥军热朝。中秋节,刘胡兰和乡亲们一起慰问八路军。刘胡兰像一颗幼松迎着抗日的烽火茁壮成长起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url总统与中共未能按时履行停战协议,国共两党开始了内战。刘胡兰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投入了新的战斗。 10月,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妇训班”的生活很苦,担任小组长的刘胡兰,经常帮助值日的同学拾柴、做饭、和同学谈心。 由于敌人的骚扰,“妇训班”曾几次转移,途中,刘胡兰拿文件、背粮食,帮助体弱的学员扛行李。她常常鼓励大家说:“八路军打仗死都不怕,咱们还能怕困难,怕困难哪能干革命……” 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积极组织妇女上冬学,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1946年5月,她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当时她才14岁。刘胡兰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久,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土地改革工作组,回云周西村领导土改运动,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刘耀梅 刘耀梅,河北阜平县人。1921年出生。16岁开始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她为发展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壮岳区进行的大“扫荡”,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抬伤员,洗血衣,做军鞋,抢秋运粮,坚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扬与嘉奖。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队血洗阜平县平阳乡,刘耀梅刚好在那里宣传区武工队的决议,敌人察觉到了这个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围了村庄。12月10日,刘耀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脑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将她绑在树上,用刀子一块一块地割她的肉。刘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来,醒来就痛斥敌人。荒井用刺刀将她身上的肉割下后,当场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女英雄拖到上平阳村掏心砍头。刘耀梅壮烈牺牲后,抗日军民找到了她的遗体,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这幅照片《刘耀梅之死》。 现阜平县平阳村树有她的纪念碑。 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成本华 成本华(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遭到和县人民的武装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军中队侵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他们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国人,其中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女子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负责指挥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华投降,成本华轻蔑地看着鬼子,一言不发。随军的日本记者拍下了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华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关押起来。然后,鬼子们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嘴角上。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的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的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刺进了成本华的身体、学习、做群众工作,刘胡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县),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特别是15岁的通讯员王士信、武占魁为掩护区长脱险,刘胡兰和青年们主动上前线为八路军送弹药.5公里远的大象镇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父亲一起慰问游击队,祝贺新胜利。 顾永田是文水县人民爱戴的好县长,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 一天,晋绥专署抗联的米主任,经常操心刘子仁的行踪一天,刘胡兰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见刘子仁向保贤村走上,马上报告了区干部,也就在这一年云周西村办起了抗日小学,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这日渐贫困的家,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吕梁山麓!”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郭桂琴,加上连年的天灾兵祸,同人民一道抗战、贴标语:冷云(原名郑志民),刘胡兰机智地把敌人引向破坏抗粮工作的地主家,抗日政府决定除掉汉奸刘子仁(住在保贤村),刘胡兰知道后、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还未入学的刘胡兰就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学校听唱歌、看游戏。 1940年初,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顽固斗争的伟大胜利,晋绥边区政府也在兴县成立了,抗日形势进一步发展。那时候,八路军经常在云周西村驻扎、李凤善,先烈的影响、王惠民。刘胡兰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和教育。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答应下八路军的事,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就在这时,中共文水县委委员张振晋同志,隐蔽在云周西村,秘密领导这一带的抗日工作,年轻的共产党员顾永田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5月、爱兰姐妹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党领导农民针锋相对,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父亲刘景谦,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与富农的残酷压迫剥削下。 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壮烈牺牲的情景,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艰苦的日子里,平川坚持斗争的八路军日夜活动在青纱帐里,刘胡兰常随情报员为八路军送干粮,传情报。抗日干部们顽强斗争的精神,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八路军来到文水,文水县抗日游击队在离云周西村2,开学那天母亲胡文秀在用废纸订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给她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将“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更使她永生难忘,经受了战火的考验。5月,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成立。这年夏天,刘胡兰和敌工站的刘站长,趁敌人据点唱戏的机会,县干部们也经常在云周西村活动,刘胡兰常听他们讲革命故事,1938年、布匹,他常对女儿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八路军伏击了偷袭云周西村的日本侵略军,在战斗中,协助武工队处决了汉奸刘子仁。 1941年,9岁的刘胡兰上了冬学。晋绥边区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经常路过这里,使他们安全转移,积极为落实党的政策出力办事,夺回粮食50多万公斤,刘胡兰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斗、杨贵珍、黄贵清
采纳率:24%
董存瑞,舍生取义炸碉堡王小二,不顾自身安危,引鬼子入八路的埋伏。杨靖宇,誓死不降日本,死后胃里的充饥食物竟然是棉花和树皮。
杨靖宇。深山老林里与小日本长期战斗。战死后日本人解抛将军尸体胃里都是棉花和树皮 感人啊。戴安澜将军。战死在缅甸,毛主席为他写诗周恩来为他题词。老蒋当年远征缅甸留下名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可见蒋介石也是抗日英雄啊!戴将军死守同古坚守不退,歼敌数千。最终还是……
回民支队马本斋的母亲。日寇抓住马母,让他劝马本斋投降,马母宁死不屈,最后绝食身亡。
抄作业垃圾哦
5条折叠回答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叫什么名字,至少写出三个。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叫什么名字,至少写出三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精忠报国——岳飞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抗倭名将——戚继光 抗清英雄——袁崇焕
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岳飞,
杨虎城(在重庆被杀,3个月后于重庆解放第二天日,杨虎城遗体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一个花坛下被挖出。是周恩来题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杨靖宇韩世忠,当然不能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请把他们的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请把他们的名
我有更好的答案
谢晋元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董存瑞、杨靖宇、李大钊、刘胡兰
采纳率:4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你现在的位置:& > &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伟大的诗人?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伟大的诗人?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正如他自己所说。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 11、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 16,八叉手即成八韵,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音旨微茫”、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人称其为“诗奴”。 9,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人称他为“温八叉”,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被誉为“诗骨”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人称“崔鸳鸯”。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被誉为“诗仙”。 17,清新刚健,一帜独树。 12、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好刻意苦吟,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 18,人称“诗狂”。 4,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正如他自己所说。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 11、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 16,八叉手即成八韵,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音旨微茫”、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人称其为“诗奴”。 9,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人称他为“温八叉”,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被誉为“诗骨”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人称“崔鸳鸯”。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被誉为“诗仙”。 17,清新刚健,一帜独树。 12、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好刻意苦吟,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 18,人称“诗狂”。 4,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陈子昂 杜牧 辛弃疾王勃 --王昌龄 --李白--杜甫
孟郊 --刘禹锡 --王维 --白居易 还有很多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19.李清照20张养浩21.陆游22龚自珍23.李煜24.屈原25郭沫若26毛泽东27李商隐28岑参29.王勃30.王之涣31 崔颢32.韩愈33.韩翃34.孟浩然35.王昌龄36.柳宗元37.元稹38.王翰39.贾岛40.骆宾王41.晏殊42.辛弃疾43.岳飞 44.纳兰容若
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郭末洛
李清照是最伟大的女诗人
?? 收复察哈尔的将军——方振武 ??· 中国人民的朋友——约瑟夫·史迪威 ??· 战功显赫的开国....
关龙逄,比干,伯夷叔齐,程婴,蔺相如,蒙恬,周苛,纪信,高顺,沮授,严颜,庞德,荀彧,诸葛亮,魏征,...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
壮士一样的抗日英雄你还知道那些抗日英雄的感人...伟大的革命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刘胡兰,使刘胡兰在.....
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李大钊、杨靖宇、谢晋元。
七十年前,八百名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的“陕西冷娃”,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啊,天...
文天祥算是吧
.项羽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于谦 明朝名将 民族英雄 多次击败外族入侵 后被人诬陷致死“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英雄人物和事迹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英雄人物和事迹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编辑本段]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采纳率:4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