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辍学一个14岁就出去打工的,哪里好打工

2被浏览825分享邀请回答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凤凰号出品
90后女孩为给哥哥挣学费辍学打工,到适婚年龄时却无人愿意娶
图中这名穿着工作服的女孩正在认真的吃自己在路边买的2块钱包子,为了上班时间不迟到,匆匆忙忙换好自己的工作服,就把包子拿到工作的地点吃起来了,吃完之后就直接开始上班了。看着女孩身处的环境就知道女孩并不是轻松的工作,而事实上女孩是在一个磨具厂工作。这是一般女孩子不会去工作的地方,因为这里工作十分辛苦,工作环境也特别差,厂子里面哪里都有一股浓浓的机油味,而且在这里干活的基本上都是男性,但因为她初中刚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去餐馆当过服务员,也去过电子厂当过流水线工人,但工资都不高,后来在打工朋友的介绍下就来到了一家磨具厂,因为在这工作,一个月的工作能拿到5000元,所以她非常高兴的来到了这家磨具厂。刚到磨具厂的她也感觉在这里工作环境实在太差了,但想到每个月能够挣到5000元,而且包住,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上学需要学费,而且父母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家里的重担基本上都压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为了家人,自己也必须坚持下去,而且在这里呆一段日子就会慢慢习惯,她这样安慰自己。在模具厂干了几年之后,她从普通工人转型为工厂的技术人员,老板还给她涨到了7000元/月的工资,对于普通女孩子来说,这样的工资确实不少了,但年纪也到了适婚年纪,家里人和朋友开始给她张罗婚事,给女孩找男朋友,但给她介绍的男孩子和她联系了几次之后就不再有消息。原因就是因为女孩的工作地点,男孩子认为磨具厂基本上都是男性在那里工作,而她一个年轻的女孩在这里工作,觉得她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或者和工厂的其他男性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辍学打工到月入百万 他说:玩游戏非不务正业
在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一位选手靠着玩“俄罗斯方块”成功晋级,并且还让他得到了签约著名游戏直播平台成为一名游戏主播的机会。而在乐清柳市,也有这样一位因游戏而“火”了的小伙。他叫吴思()豪,或许用他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名字“小漠”来介绍他更为合适。从因经济原因辍学,到成立个人工作室月入百万元,这改变来自“游戏解说”。如今,坊间更有传言他以千万元签约某电竞直播平台,“小漠”用他的口才和努力,让自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一代”。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一婷    小小的个头,很有礼貌,说话不敢大声,是威宁自治县的回族女孩刘倩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高考,她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旅游专业。当问起考上大学是什么感受时,刘倩说了一句让大家都很吃惊的话:“意味着给家里带来更大的负担。”姑娘说,她毕业后想从事导游或教师的工作,早日为家里分忧。  在贵州威宁自治县秀水乡朝阳村,刘倩家是“有名贫困户”。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但老大刘倩和她的两个弟弟,成绩却都十分优异。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母亲种的几亩烤烟。生活的磨难让三个孩子比同龄人都要更加早熟懂事。贫困让孩子们学会了坚韧与执着,他们的成绩在学校一直都名列前茅。  父亲去世后的这些年,家里的经济情况越来越糟,即使刘倩后来到威宁县城读书,两个在农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弟弟读书花费也不算太大。而随着弟弟先后进入高中,读书的费用已让这个家庭完全无力承受了。现在,刘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十分懂事的大弟弟萌生了退学外出打工供姐姐和升入高一的弟弟念书的想法。  当大弟弟把这一想法告诉她后,刘倩当时就忍不住痛哭了一场。那些温饱不济、日夜苦读的艰苦日子,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让她感觉像“吃了莲子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苦”。  “两个弟弟都比我有学习天赋,如果让弟弟退学供我念书,这个大学打死我也不会去的。”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时,小弟弟的班主任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茅台集团在全国资助上不起学的大学生,随后,这位热心肠的老师给刘倩带来了申报助学金名额的表格并交到有关部门。  现在,每晚临睡前,刘倩依然会小心翼翼地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细细看看,对于这个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偏僻农村女孩来说,录取通知书就像一张曾魂牵梦绕的梦想船票。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茅台集团给了我真正的梦想船票。”  采访中,小姑娘常说她感到愧疚:“我真的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中国有句古语叫‘无功不受禄’,我没有付出什么就得到茅台集团的资助,只希望自己在大学里能好好学习,等以后有出息了,再用更大的能力回报社会。”  刘倩说,希望在大学里找几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这样我就能为自己和两个弟弟以后读大学攒点钱,妈妈她太辛苦了。”  采访快结束时,刘倩告诉笔者,趁着还没开学,自己现在在县城的一家餐馆打工,包吃包住每个月有600块钱。“有了茅台给的学费,我也为自己赚到了去上大学的路费,现在我很有信心。我永远不会忘记茅台!”  ■茅台2亿元助全国4万寒门学子圆梦大学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今年9月1日,茅台集团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希望小学举行“国酒茅台?国之栋梁――2013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资金全国发放启动仪式。该助学活动于2012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启动,茅台集团每年为这个活动捐赠1亿元人民币,资助全国31个省(市、区)考入二类本科以上院校、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2万名学子,这些受助大学新生每人获得5000元助学金。茅台两年共捐资2亿元,助4万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茅台的这一善举,是希望工程开展以来收到的一次性捐款数额最高、资助学生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笔捐款。  近日,笔者采访了部分2013年受助学生,推出“茅台2亿元助全国4万寒门学子圆梦大学背后的故事”共6篇,真切感受学子们追梦路上的欢笑与泪水,希望引起更多人对他们的关注,并像茅台一样加入到传播人间大爱的暖流中。
本文相关新闻至少2000万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组图)_网易新闻
至少2000万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自东北的苏天宇初中辍学后,到一家汽修培训学校“学一门手艺”。CFP  研究表明农民子女辍学普遍 多为“见世面”主动辍学 专家分析认为:“读书无用论”有抬头趋势
“农村青少年辍学外出打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成斌根据最新的调查发现指出,“而且他们辍学打工并非经济压力,而是观念所致。”
他叹息:辍学打工不应该被看做是农村青少年的个人选择问题,而应当看做社会原因,必须通过政策调节来改变。
然而,就在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的同时,最近媒体报道今年非京籍儿童入学正面临“史上最难”,不少外来人口子女不仅要“五证”(京暂住证、在京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开具的无人监护证明、全家户口簿)齐全,还要增加额外限制条件。
一面是农村学校“主动”流失的青少年,一面是城市学校“长高”的入学门槛,这不能不让人对农村孩子所遇尴尬感到隐忧。 文、表/本报记者杜安娜
调查:没一个村无人辍学
“很难说,北京非京籍儿童入学门槛提高,会不会造成失学。”刘成斌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可能很多城市人不知道,农村孩子辍学情况是偏高的。”刘成斌引用一则统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初中辍学人数达140万人。事实上,早在2003年,农业部调查样本中农民子女辍学率平均为10.7%。
辍学率究竟有多高?刘成斌在2011年的一项驻村调查中的,对66个村近千名农民工样本进行了研究。
“在调查对象中,有240名是没有外出打工经历的,有577名是外出打工者或者是曾经外出打工现在回流到家乡。在这有打工经历的577人中, 15岁之前就外出打工的有44人,占7.6%。”刘成斌甚至发现,在接受调查的60多个村中,没有一个村无人辍学。
辍学人数在9人以下的有28个村庄,占调查村庄数的43.1%,而辍学人数为10~19人的有16个村,占24.6%。辍学人数30人以上的有13个村庄,占20%。“这表明农村辍学的情况相当普遍”。
为了进一步确认辍学率,刘成斌在此基础上,对浙江、湖北、河南的三所初中进行了调查。他发现,这三个样本学校的辍学率相对稳定在10%之间。同时,根据广东、湖北、浙江、河南、贵州、四川这六省的平均辍学率,为10.1%。
刘成斌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推算出全国农民子女的辍学率在10%左右。进一步计算出,我国农村14~35岁的青年人口中,辍学的总规模大致在2000万~3000万人之间。
因经济原因辍学越来越少
对于辍学打工的原因,刘成斌说,以往的研究都认为,是为了经济利益,为了生存。很多老师还把辍学归咎于这些孩子们“成绩不好”,或者是“不想学了”。
“实际上,农村实行义务教育后,农民孩子不用交小学和初中的学费,而且农村经济好转,农村孩子由于经济原因辍学的比例越来越小。”刘成斌从调查数据中发现:辍学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少年大多不是由于学费、生活费用等经济原因“被迫”辍学,而是普遍“主动”辍学。
从调查中显示:这些年龄不到15岁就辍学打工学生的调查表中,将近有一半人选择“见世面、增长见识”。还有将近30%的人选择了“别人都出去打工了”。刘成斌分析:“这说明辍学打工者更多的考虑是见识外面的世界、跟随或者模仿别人的打工行为,而非生活所迫。”
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少年更倾向于通过亲戚、邻居的介绍找到打工岗位。这种“熟人社会”或“熟人网络”对辍学打工有意或无意的“推动”或者是“拉动”,农村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氛围。
深层:“读书无用论”抬头?
“现在在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仍然是主流,农村初中生为外出打工而辍学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刘成斌看到的是:“部分地区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
刘成斌说,在农村调查的过程中,感觉到相当一部分农村父母与孩子的“偏执”一致:“如果同村某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而自己的孩子只能打工,大多数打工的农民并不着急,也不觉得没面子”。
在这些家长们看来:“没上大学的人多了,不上大学也不丢人,甚至觉得自己都不识字,孩子能够认识字已经不错了。”这些家长们认为:“打工挣钱盖房子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干个三五年就完全可以实现。”
“在他们看来,上大学不但要花费大笔的学费,将来工作也没有把握。”刘成斌认为。
“在农村,变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以‘钱’为标准。比如,功利主义观念在农村邻里之间的帮工过程中也已经流行,现在农村请邻居帮工不付钱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些,正是促使学生辍学打工的社会氛围。
建青少年农民工救助机制
刘成斌认为,农民工在做打工决策时,往往只算“经济账”,社会成本对农民工个人来说往往是无法核算清楚的。但人口政策的管理部门应该担起责任,不应把它看作只是“农民工”个人的选择。“最基本的底线是保证未成年者不辍学外出务工。农业收入水平怎样提高才能让农民不再辍学打工应当成为政策顶层设计。”他说。
他建议:实施梯度人口流动,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制度。甚至有必要通过强化法律手段的执行来落实梯度人口流动政策的硬性限制。对于目前业已形成的现状,刘成斌认为,应建立“应急性农民工救助机制”。“由于早期人口流动政策不完善,留守儿童辍学等形成了很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村青少年犯罪、流动的青年民工犯罪上升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曾经历双亲外出留守的‘农二代’犯罪概率尤为突出,建立‘危机应急救助’体系应以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进行协调,增加农民工‘社会工作’人员救助机制。专职社工人员提供‘危机支持。
设入学条件应更加务实
一面是10%的农村孩子辍学,一面是城市入学门槛的提高。近日,北京市又开始执行最严格的小学入学制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汪明在向本报谈道:“这个事情有斟酌的余地,但不应该过度炒作”。
“人们的议论集中在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质疑、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忧虑、对相关部门管理服务的不满上。”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做出一些反思,比如,提供的管理服务是否应当更加人性化。
“设定的条件要求应当更加务实。目前,大部分地方非户籍人员子女的入学手续有所简化,一般需要提供身份户籍证明(身份证、户口簿)、暂住证明、务工就业证明等,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灵活的做法。”他说:“如果因为办证手续烦琐、要求不够明确、服务不够细致,会使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
在汪明看来,北京市这次出台的非京籍儿童入学需“五证”齐全,法律依据并不充分。“比如,‘五证’齐全的要求显然把工作和居住作为同时具备的条件,这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并不相符。要求提供‘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证明’,其法律依据也不充分。”
汪明希望:“设置一定的入学条件,是各地解决非本地户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普遍做法,这样做有利于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不得与相关法律规定相违背。”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去打工要带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