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怎么小马哥奇妙讲解视频“妙香”

15被浏览1363分享邀请回答15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见宝塔品第十一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见宝塔品第十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教中的点“香”寓意介绍 (转贴)
查看 (800)
积分62055 等级12 香主
在佛教中‘燃香’的意义,是用以表法的,是表以,用身心奉献,供养三宝、供养众生。佛说戒德香经   && [经文提要]   &&& 本经主要是阿难尊者思惟世间的香,是否有不受风力的影响而能自在者?并以此请问世尊,世尊就开示修持十善之人,其德行名声远扬,如同妙香使人赞叹,但却不受顺风、逆风的影响,此是以香来比喻戒德。   &&&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独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是三品香,唯随风香,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   贤者阿难独处思惟,于义所归,不知所趣,即从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下,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我独处思惟:‘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诚如汝问:‘有香真正随风逆风。’”   阿难白佛:“愿闻其香。”   佛言:“若于郡国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十善,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妒、恚痴,孝顺父母,奉事三尊,仁慈道德,威仪礼节,东方无数沙门梵志歌颂其德,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沙门梵志咸歌其德:‘某郡国土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奉行十善,敬事三宝,孝顺、仁慈、道德、恩义,不失礼节。’是香名曰随风逆风靡不周,照十方宣德,一切蒙赖。”   佛时倾曰:“   虽有美香花,不能逆风熏,  不息名栴檀,众雨一切香,   志性能和雅,尔乃逆风香。  正士名丈夫,普熏于十方,   木蜜及栴檀,青莲诸雨香,  一切此众香,戒香最无上。   是等清净者,所行无放逸,  不知魔径路,不见所归趣,   此道至永安,此道最无上。  所获断秽源,降伏绝魔网,   用上佛道堂,升无穷之慧,  以此宣经义,除去一切弊。”   &&& 佛告阿难:“是香所布,不碍须弥山川天地,不碍四种地、水、火、风,通达八极,上下亦然。无穷之界,咸歌其德。一身不杀生,世世长寿,其命无横。不盗窃者,世世富饶又不妄遗财宝,常存施为道根。不淫色者,人不犯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不妄言者,口气香好,言辄信之。不两舌者,家常和合,无有别离。不恶口者,其舌常好,言辞辩通。不绮语者,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用为珍。不嫉妒者,世世所生众人所敬。不瞋恚者,世世端正,人见欢喜。除愚痴者,所生智慧,靡不谘请,舍于邪见,常住正道。从行所得,各自然生。故当弃邪,从其真妙。”佛说如是。   时,诸比丘闻之,欢喜作礼而去。  &  《六祖法宝坛经》〈忏悔第六〉(节录)   [经文提要]   本经是六祖慧能大师,以香来比喻戒、定、慧、解脱及解脱知见等五分法身。其中并说明戒香是心中无非、无恶、无害;定香是见到各种善恶境界心不乱;慧香是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奉行众善,自在不执着;解脱香是自心无所攀缘,不落入善恶对立两边,自在无碍;解脱知见香是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能帮助众生解脱。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是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即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受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皆悉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妬等罪,皆悉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   &&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节录)   [经文提要]   本段经文说明如果有人受持法华经,可以成就八百种鼻根功德,以此清净鼻根,可以闻到三千大千世界种种花香,及众生香、动物香,男性的香、女性的香,不管远近,都能清楚分别而不错乱。此外,即使是持诵者住在人间,对天上种种妙香,乃至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都能遥闻,知其所在。虽然能闻到种种香味,但是鼻根却不会损坏、错乱,能为人分别宣说,无有错谬。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脱、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蔔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行、沈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於此间在,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   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沈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鼻清净, 于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种种悉闻知。   须曼那阇提, 多摩罗栴檀, 沈水及桂香, 种种华果香,   及知众生香, 男子女人香, 说法者远住, 闻香知所在。   大势转轮王, 小转轮及子, 群臣诸宫人, 闻香知所在。   身所着珍宝, 及地中宝藏, 转轮王宝女, 闻香知所在。   诸人严身具, 衣服及璎珞, 种种所涂香, 闻香知其身。   诸天若行坐, 游戏及神变, 持是法华者, 闻香悉能知。   诸树华果实, 及酥油香气, 持经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诸山深崄处, 栴檀树花敷, 众生在中者, 闻香皆能知。   铁围山大海, 地中诸众生,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罗男女, 及其诸眷属, 鬪诤游戏时, 闻香皆能知。   旷野险隘处, 师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闻香知所在。   若有怀妊者, 未辩其男女, 无根及非人, 闻香悉能知。   以闻香力故, 知其初怀妊, 成就不成就, 安乐产福子。   以闻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众伏藏, 金银诸珍宝, 铜器之所盛, 闻香悉能知。   种种诸璎珞, 无能识其价, 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   天上诸华等, 曼陀显殊沙, 波利质多树, 闻香悉能知。   天上诸宫殿, 上中下差别, 众宝花庄严, 闻香悉能知。   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   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臣, 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着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   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   光音遍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   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精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典。   或在林树下, 专精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   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   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俱舍论》卷一 (节录)   [经文提要]   本文主要在说明“好香”、“恶香”、“平等者”的分别。一般而言,能使诸根长养的称为好香,能使诸根减损者,称为恶香,无增长也无减损者,称为平等香。   此别解香。所嗅名香,《婆沙》十三亦说四香,与此论同。于四香中,好、恶二类摄香总尽,于二类中有等、不等正理解。等、不等香有两解:第一解云:增益损减依身别故。(解云:“等”谓平等,香力均平增益依身,“不等”谓太强成损,太弱无益,损减依身于好、恶香中有增、损者,名等不等,余者即是无益无损。)   第二解云:有说微弱、增盛异故。(解云:“微劣”是等、“增盛”名不等。)正理解本论。   三香亦有两解:第一解云:若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与此相违名恶香,无前二用名平等香,入阿毘达磨亦同此解。(解云:从是恶香,但能长养诸根大种亦名好香;纵是好香,若能损减诸根大种亦名恶香。此师意说:但能长养名“好香”,但能损减名“恶香”,无长养损减者名平等者。)   第二解云:或诸福业增上所生名为好香,若诸罪业增上所生名为恶香,唯四大种势力所生名平等香。此师约胜、劣、处中以解。   又五事论云:诸悦意者说“恶香”,唯四大种势力所生名“平等香”,此师约胜、劣、处中以解。   又五事论云:诸悦意者,说名“好香”;不悦意者,说名“恶香”;顺舍受处者名“平等香”。解云:约情说故名好、恶等香,论体无记,此与正理,第二解义亦无违。   问:四香、三香各有两解,如何相摄?   解云:正理四香中,第一解与三香中第一解相摄,增益义当长养,损减义当非长养,无益无损义当平等。三香中,好香摄四香中等香。三香中,恶香摄四香中不等香。三香中,平等香摄四香中好、恶二香,以于好、恶二香中,增益者名等香,损减者名不等香,余不能增益、损减者名好香、恶香。此即义当平等香。   又解:三香中,好香,摄四香等香全,好、恶香各少分。三香中,恶香摄四香中不等香全好、恶香各少分。三香中,平等香,摄四香中好、恶二香少分,以四香中好、恶二香摄香总尽。于中离出等、不等香故。三香中,等香,摄四香中好、恶香各少分,正理四香中第二解。与三香中第二解相摄。增盛义当罪福业生,体既增盛,故知业感,微劣义当,唯大种生,体既微劣故,知非亲业感,唯大种生,以此微劣、增盛二香,摄好、恶尽,故说三香摄四香尽。   又解:三香中,若福业增上所生名好香,即摄四香中好香全、不等香中少分。三香中,若罪业增上所生名恶香,即摄四香中恶香全、不等香中少分。   三香中,若四大势力所生香名平等香,即摄四香中等香。以当微劣故。所以四香中别说不等香者。于好、恶香中,有增盛者别立。如沈、麝等。   && 《瑜伽师地论》 卷三 (节录)   [经文提要]   本文主要在说明香的种类,例如,有所谓的三种香、四种香、六种香、八种香等。   (前略)或立一种香,谓由鼻所行义故,或立二种,谓内及外,或立三种,谓可意、不可意及处中香。或立四种,谓四大香:一、沈香,二、窣堵鲁迦香,三、龙脑香,四、麝香。或立五种,谓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或立六种,谓:食香、饮香、衣香、庄严具香、乘香、宫室外香。或立七种,谓皮香、叶香、素泣谜罗香、栴檀香、三辛香、熏香、末香。或立八种,谓俱生香、非俱生香、恒续香、非恒续香、杂香、纯香、猛香、非猛香。或立九种,谓过去、未来、现在等如前说。或立十种,谓女香、男香,一指香、二指香,唾香、洟香,脂髓脓血香、肉香,杂糅香、淤泥香。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三   〈如来升兜率天宫一切宝殿吕〉第十九(节录)   [经文提要]   本文主要是描写毘卢遮那如来在兜率天宫一切宝庄严殿上,天王以无量清净庄严器具而庄严之,其中有百万亿黑沈水香,百万亿不可思议众妙杂香,普薰十方一切佛刹。   尔时,佛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诸四天下,一一阎浮提,皆有如来坐菩提树,无不显现。彼诸菩萨,承佛神力,说种种法,皆悉自谓在于佛所。   尔时,如来以自在神力,不离菩提树座及须弥顶妙胜殿上夜摩天宫宝庄严殿,趣兜率天宫一切宝庄严殿。   时,彼天王遥见佛来,即于殿上敷如意宝藏师子之座,以种种天宝而庄严之,过去修习善根所得,一切如来威神护持,不可数那由他阿僧祇善所生,一切诸佛净法所起,一切众生所共庄严,无量功德之所成就,离一切恶,清净业报,一切乐观无有压足,出离世间诸法所起,清净无污,一切世间因缘所起。一切众生见不能尽,以无量庄严具而庄严之。   所谓:百万亿栏楯,百万亿宝网罗覆其上,百万亿华帐以张其上,百万亿华鬘以垂四边,百万亿香帐,普熏十方,百万亿宝帐,以张其上,百万亿华盖,诸天执持,百万亿华鬘盖,百万亿宝盖,以盖其上,百万亿宝衣。以敷其上。   百万亿妙宝楼阁,百万亿如意宝王网罗覆其上,百万亿胜妙杂网、百万亿众宝璎珞,间错垂下,百万亿众妙杂宝,百万亿网盖,以覆其上,百万亿杂宝网衣,百万亿妙宝莲华,开敷光曜。百万亿无压香网,普熏十方,百万亿大宝帐网,以覆其上,百万亿宝铃,微动出和雅音,百万亿栴檀宝帐,普熏十方。   百万亿杂宝妙华,以散其上,百万亿杂色宝衣,以覆其上。百万亿菩萨大帐、百万亿杂宝盖帐、百万亿清净金帐、百万亿净瑠璃帐、百万亿杂宝藏帐、百万亿一切宝帐,以覆其上。   百万亿杂宝妙华,周匝围遶,百万亿宝形像帐,百万亿众妙宝鬘,百万亿香鬘。普熏十方,百万亿天曼陀罗栴檀,色香具足,普熏十方。百万亿天庄严具、百万亿妙宝华鬘、百万亿胜妙宝藏、百万亿胜宝藏鬘、百万亿清净宝鬘、百万亿海宝藏鬘、百万亿因陀罗金刚妙宝、百万亿妙宝绘彩,以为垂带,百万亿无量自在妙宝、百万亿真金宝藏,清净微妙。百万亿毘楼那宝,以为照耀,百万亿因尼罗宝,杂宝校饰,百万亿首罗幢宝,光曜明净,百万亿火珠宝,出大光明,普照十方。百万亿天坚固宝,以为窓牖,百万亿净功德宝,无量妙色,百万亿杂宝,偏阁,清净妙藏。百万亿大海月宝、百万亿离垢藏宝、百万亿心王宝,无量欢喜。百万亿师子面宝、百万亿阎浮檀宝、百万亿一切世间清净藏宝、百万亿一切世间因陀罗幢宝、百万亿罗阇藏宝。百万亿须弥山王殊胜幢宝、百万亿解脱妙宝,百万亿瑠璃鬘网,周匝垂下。   百万亿赤色宝鬘、百万亿乐摩尼宝、百万亿清净乐宝、百万亿众杂宝藏、百万亿赤色解脱乐见妙宝、百万亿无量色宝鬘、百万亿无比宝鬘、百万亿净光明宝、普照殊胜,百万亿摩尼宝像、百万亿因陀罗宝。   百万亿黑沈水香,普熏十方,百万亿不可思议众杂妙香,普熏十方,一切佛刹,百万亿十方妙香,普熏世界。百万亿最殊胜香普熏十方,百万亿香像,香彻十方,百万亿随所乐香,普熏十方,百万亿净光明香,普熏众生,百万亿种种色香,普熏佛刹,不退转香。百万亿涂香、百万亿栴檀涂香、百万亿香熏香、百万亿莲华藏黑沈香云,充满十方,百万亿丸香烟云,充满十方,百万亿妙光明香,常熏不绝。   百万亿妙音声香,能转众心,百万亿明相香,普熏众味,百万亿能开悟香,远离瞋恚寂静诸根充满十方。百万亿香王香,普熏十方,雨百万亿天华云雨、百万亿天香云雨、百万亿天未香云雨、百万亿天妙莲华云雨、百万亿天种种宝华云雨。百万亿天青莲华不断云雨,百万亿天宝华云雨、百万亿天分陀利华云雨,百万亿天曼陀罗华云雨,百万亿天一切杂华云雨,百万亿天种种衣云雨,百万亿天杂宝普照十方云雨,百万亿天种种盖云雨,百万亿天无量色幡云雨,百万亿天冠云雨,百万亿天种种庄严天冠云雨,百万亿天庄严具云雨,百万亿杂色天鬘云雨,百万亿种种大庄严天鬘云雨,百万亿种种色天栴檀云雨,百万亿天沈水香云雨。   百万亿天宝幢,百万亿天杂幡、百万亿天带垂下,百万亿天和香,普熏十方。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七(节录)   本文内容在叙述《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中,所参访的鬻香长者。此长者善於分别了知一切诸香,及调和一切香法,也了知一切香王所出产之处。善了知一切天香、龙香、夜叉香等,及一切治诸病香、断诸恶香,及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一切人间奇香,天上的奇香。此鬻香长者,善了知一切香之妙法,能使一切有情依香而入於解脱。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有粥香长者,名:优钵罗华。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尔时,善财童子因善知识教,不顾身命,不著财宝,不乐人众,不耽五欲,不恋眷属,不重王位;唯愿化度一切众生,唯愿严净诸佛国土,唯愿供养一切诸佛,唯愿证知诸法实性,唯愿修集一切菩萨大功德海,唯愿修行一切功德终无退转,唯愿恒於一切劫中以大愿力修菩萨行,唯愿普入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唯愿入一三昧门普现一切三昧门自在神力,唯愿於佛一毛孔中见一切佛心态厌足,唯愿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诸佛法藏,专求此等一切诸菩萨功德。   渐次游行,至广大国,诣长者所,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欲满一切佛无量大愿,欲净一切佛最上色身,欲见一切佛清净法身,欲知一切佛广大智身,欲净治一切菩萨诸行,欲照明一切菩萨三昧,欲安住一切菩萨总持,欲除灭一切所有障碍,欲游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长者告言:   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亦知调合一切香法,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一切涂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又善别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令于有为生乐著香、令于有为生厌离香、舍诸憍逸香、发心念佛香、证解法门香、圣所受用香、一切菩萨差别香、一切菩萨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现成就、清净安隐、方便境界、威德业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我皆了达。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因龙鬪生。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弥覆王都,于七日中雨细香雨。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若因风吹入宫殿中,众生嗅者,七日七夜欢喜充满,身心快乐,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若,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净。我知是已而为说法,令其决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摩罗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善男子!海中有香,名:无能胜;若以涂鼓及诸螺贝,其声发时,一切敌军皆自退散。善男子!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沈水香,名:莲华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众生闻者,离一切罪,戒品清净。善男子!雪山有香,名:阿卢那;若有众生嗅此香者,其心决定离诸染着,我为说法莫不皆得离垢三昧。善男子!罗刹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为转轮王用;若烧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军皆腾虚空。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若烧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诸天心念于佛。善男子!须夜摩天有香,名:净藏;若烧一丸而以薰之,夜摩天众莫不云集彼天王所而共听法。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于一生所系菩萨座前烧其一丸,兴大香云遍覆法界,普雨一切诸供养具,供养一切诸佛菩萨。善男子!善变化天有香,名曰:夺意;若烧一丸,于七日中,普雨一切诸庄严具。   善男子!我唯知此调和香法。如诸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永断烦恼众魔羂索,超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庄严,于诸世间皆无染着,具足成就无所着戒,净无着智,行无着境,于一切处悉无有着,其心平等,无着无依;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显其所有清净戒门?示其所作无过失业?辨其离染身、语、意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楼阁;中有船师,名:婆施罗。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遶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   [经文提要]   这是《维摩经》中香积佛国的故事,香积国有香积如来,以香气说法。国中一切楼阁、建筑,乃至饮食等,都是众香所成。维摩诘菩萨遣化菩萨到香积佛国取满钵香饭,来与大众食用。吃了此香饭之后,大众都感到全身舒畅,被香饭薰得连毛孔都安然舒适,就如同众香国土的大众,香彻十方。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是诸大人当于何食?”   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闻法者,当为先食。”   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有佛名香积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曰众香,一切弟子及诸菩萨皆见其国,香气普熏十方佛国诸天人民,比诸佛土,其香最胜。而彼世界无有弟子、缘一觉名,彼如来不为菩萨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菩萨饮食则皆众香,其香周流无量世界。时彼佛诸菩萨方坐食,有天子学大乘字香净,住而侍焉,一切大众皆见香积如来与诸菩萨坐食。   维摩诃问众菩萨言:“诸族姓子,谁能致彼佛饭?”皆曰不能。   答曰:“如佛所言,未知当学。”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光像分明,而告之曰:“汝行从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到众香刹香积佛所。往必见食,则礼佛足,如我辞曰:‘维摩诘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即化菩萨居众会前,上升上方,忽然不现,举众皆见其去。而化菩萨到众香界,礼彼佛足言:“维摩诘菩萨稽着世尊足下,敬问无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少承福庆,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声普闻。”   彼诸菩萨皆愕然曰:“此人奚来?何等世界有懈废人?”即以问佛。   香积报曰:“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刹,得忍世界,有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五浊刹,以法解脱懈废之人。彼有菩萨名维摩诘,说上法语,今遣化来,称扬我名。”   彼菩萨曰:“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   佛言:“甚大!一切世界皆遣化往,化作佛事,以立众人。”   于是香积如来,以满钵香饭,一切香具,与化菩萨。时彼九万菩萨俱发声言:“我等欲诣忍土见释迦文。”   彼佛报言:“往!族姓子!斋尔忍香入彼世界,无以人故,有放逸意,自持汝所乐行,忽念彼国菩萨不如,无得于彼生废退意而有劳想。所以者何?佛土虚空,诸佛世尊欲度人故,为现其刹耳。”   化菩萨既受饭,与诸大人,俱承佛圣旨,及维摩诘化,须臾从彼已来,在维摩诘舍。维摩诘即化为九万师子床,严好来前,诸菩萨皆坐讫,化菩萨奉佛具足之饭与维摩诘,饭香一切薰维耶离,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时维耶离诸梵志、居士、尊者、月盖等,闻是香气,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身意快然,具足八万四千人入维摩诘舍,观其室中,菩萨甚多,覩师子座,高大严好,见皆大喜,悉礼菩萨、诸大弟子,却住一面。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来诣舍。   维摩诘谓耆年舍利弗诸大弟子言:“贤者!可食如来之饭,惟大悲味无有限,行以缚意也。”   有异弟子念此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众人食搏若须弥,犹不能尽,是不可尽。所以者何?无有尽戒,至于定慧,解度知见,如来之饭,终不可尽。”   于是钵饭悉饱,众会饭故不尽,诸菩萨、大弟子、天与人食此饭已,气走安身,譬如一切安养国中诸菩萨也。其香所薰,毛孔皆安,亦如众香之国,香彻八难。   于是维摩诘问众香菩萨言:“诸族姓子!香积如来云何说法?”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其香,而诸菩萨自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其香皆薰,一切同等,悉得一切香德之定,堪任得定,菩萨一切行无所着。”   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文,云何现法?”   维摩诘曰:“此土人民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是趣地狱,是趣畜生、鬼神之道,是为由身、由言、由意恶行之报,至于不善恶行滋多,故为之说若干法要,以化其鹿犷之意。譬如象马儱悷不调,着之羁绊,加诸杖痛,然后调良。如是难化诪张之人,为以一切若谏之言,乃得入律。”   彼菩萨曰:“未曾有,如世尊释迦文,乃忍以圣大之意,解贫贫之人,及其菩萨亦能劳谦,止斯佛土,甚可奇也!”   维摩诘曰:“如卿等言,此土菩萨于五罚世,以大悲利人民,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诸族姓子!此忍世界有十德之法为清净,彼土无有。何等十?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德本济无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为十德,而以发意取彼。”   彼菩萨曰:“为以几法,行无疮痏,从此忍界,到他佛土?”   维摩诘曰:“有八法行,菩萨为无疮痏,从此忍界到他佛土。何等八?为众设耻避乱羞望;为一切人任苦忍诤;为诸善本以救众生;为不距众人而爱敬;菩萨所未闻经,恣听不乱;不嫉彼供,不谋自利;常省己过,不讼彼短;自检第一以学众经,是为八。”   当此维摩诘与众会及文殊师利说法时,满百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十千菩萨逮得法忍。  &  楞严经卷五(节录)   [经文提要]   在楞严经卷五中,由于阿难的请法,世尊就教大众中的诸大菩萨及一切烦恼除尽的大阿罗汉门,各自宣说其最初发心因缘,及悟入三摩地的方便。以下节取与香有关的圆满法门,即香严童子观沈水香香气而悟入,孙陀罗难陀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而悟入,大势至菩萨及五十二位菩萨以香光庄严,说明如染香之人身心必定染有香气来比喻念佛三昧。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说:“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众,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中略)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 瑠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常,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中略)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地第一。”  & 《苏悉地羯啰经》〈涂香药品〉第九(节录)   [经文提要]   本文主要在阐明供养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及使者等所使用不同之香。   用诸草香、根汗、香华等,三物合和为涂香,佛部供养。又诸香树皮,及白旃檀香、沈水香、天木香,前香等类,并以香果,如前分别,合为涂香,莲华部用。又诸香草、根、华、果、叶等,和合为涂香,金刚部用。或有涂香,具诸根果,先人所合,香气胜者,亦通三部。或唯沈水香,和少龙脑香,以为涂香,佛部供养。或唯白檀香,和少龙脑香,以为涂香,莲华部用。或唯郁金香,和少龙脑香,以为涂香,金刚部用。又紫檀以为涂香,通于一切金刚等用。肉豆蔻脚白罗惹底苏末那,或湿沙蜜苏湿咩钵孕瞿等,以为涂香,用献一切如使者天。   又甘松香、湿沙蜜肉豆蔻,以为涂香,用献明王妃后。又白檀、沈水、郁金,以为涂香,用献明王。又诸香树皮,以为涂香,用献诸使者。又随所得香,以为涂香,献地居天。或单用沈水香,以为涂香,通于三部、九种法等,及明王妃一切处用。若有别作扇底迦法,用白色香;若补瑟征迦法,用黄色香;若阿毘遮噜迦法,用紫色无气之香。若欲成大悉地者,用前汁香,及以香果;若欲中悉地者,用坚木香及以华;若欲下悉地者,用根、皮香华果,以为涂香,而供养之。和合香分不应用。于有情身,分香谓甲麝紫钦等香,及以酒酢,或过分者,世所不应用供养之。又四种香,谓:涂香、末香、颗香、丸香,随用一香,尽坛为华,日别供养,欲献之时,誓如是言。此香芬馥如天妙香,清净护持,我今奉献,唯垂纳受,令愿圆满。涂香真言曰:  阿(左可右欠)罗(一) 萨嚩苾地(二) 耶驮罗(三) 布尔羝  莎嚩诃   诵此真言,涂香复诵,所持真言,净持如法,奉献于尊。若求诸香,而不能得,随取涂香,而真言之,复用本部涂香真言,香已奉献本尊。   &&& 《苏悉地羯啰经》〈分别烧香品〉第十(节录)   [经文提要]   经中说明供养佛部、莲佛部、金刚部及诸天、药叉、地居天等各自所用不同之香,以及不同合和香、香丸的调配法。   复次令说三部烧香法,谓沈水、白檀、郁金香等,随其次第,而取供养,或三种香,和通三部,或取一香,随通部自列。香名曰:   室唎吠瑟吒 剑汁娑折(云罗沙膝)、啰娑乾陀罗素香、安悉香、娑落翅香、龙脑香、薰陆香、语苫地夜日剑、祇哩惹蜜、诃梨勒、砂糖、香附子、苏合香、沈水香、缚落剑、白檀香、紫檀香(五叶)、松木香、天木香、囊里、迦钵哩闭攞缚乌施蓝、石蜜、甘松香及香果等。若欲成就三部真言法者,应合和香,室唎吠瑟吒迦树汁香,遍通三部,及通献诸天。   安悉香通献药叉,薰陆香通献诸天天女,娑折罗娑香献地居天,娑落翅香献女使者,乾陀罗娑香献男使者,龙脑香、乾陀罗娑香、娑折啰娑香、熏陆香、安悉香、萨落翅香、室唎吠瑟吒迦香,此七胶香,和以烧之,遍通九种,说此七香,最为胜上,胶香为上,坚木香为中,余华叶根等为下。   苏合、沈水、郁金等香,和为第一。又加白檀、砂糖,为第二香,又加安悉香、薰陆为第三香,如是三种和香,随用其一遍通诸事。   又地居天等,及以护卫,应用萨折罗沙、砂糖、诃梨勒,以和为香,供养彼等。   又有五香,所谓:砂糖、势丽翼迦萨折罗娑、诃梨勒、石蜜,和合为香。通于三部一切事用。   或有一香,遍通诸事,如上好香,众人所贵妙和香,如无是香,随所得者亦通三部。诸余事用,如上所说。   合和香法,香法善须分别,应其所用,根、叶、华、果,合时持献。又有四种香,应须知这:“所谓自性香、筹丸香、麄末香,作丸香,亦须要知。应用之处,若扇底迦法,用筹丸香处,若阿毘遮卢迦法,用尘末香,若补瑟徵迦法,用作丸香,摄通一切用,自性合筹丸香,置以砂糖和尘末香、树胶香,应用好蜜合和丸香,或以苏乳、砂糖,及蜜和香。   自性香上应着少苏如求当部所烧之香。若不得者,随所有香,先通当部,先诵此部香真言香呪,然后诵所持真言。合和香法,不置甲麝紫钦等香,亦不应用末尔也等。而和合香,亦不过分,致令恶气,而无香气,以此林野,树香,胶香,能转一切诸人意愿,诸天常食,我今将献,哀愍垂受。烧香真言:“阿(左可右欠)罗阿(左可右欠)罗 萨嚩 苾地耶 驮罗 布尔羝 莎嚩诃”   诵此真言,真言香须诵所持真言,真言香烧,如法献故。   && 《蕤呬耶经》卷中 (节录)   [经文提要]   经中说明供养涂香及烧香之配方,并要注意香中不要放秽恶虫所食,及无香味者,应取美好清净者为香。   其涂香者,用白檀香、沈水香、迦湿弥嘌香、苾唎(二合)曳应旧香、多迦罗香、优婆罗香、苾利(二合)迦香、甘松香、丁香、桂心香、龙华香、禹车香、宿涩蜜香、石南叶香、芦根香、瑟菟(二合)泥(去)耶汁香、乾陀罗(二合)沙汁香、沙陀拂瑟婆香(云回香)、婆沙那罗跢迦香、势(去)礼耶香、阇知皤怛罗(二合)香(云婆罗门豆蔻叶)、香附子香、吉隐(二合)底香、隐摩豆唎迦香、胡荽香、诸树汁类香,如合香如法相和,随所合香,皆置龙脑,应用雨水未堕地者,而作涂香。真言持诵,次第供养内外诸尊。   其涂香中,勿置有情身分及与紫铆,勿用秽恶虫食无香等者,当取好净者,亦勿将水而研其香。若供养诸佛涂香者,当用新好郁金香或黑沈香,和龙脑而作涂香;若作供养观自在者,当用白檀以为涂香;若供养执金刚及眷属者,当用紫檀而为涂香;自余诸尊,随意而合用供养之。(中略)   其烧香者,用白檀、沈水相和,供养佛部,用尸利稗瑟多迦等诸树汁香,供养莲华部,用黑沈水香及安息香,供养金刚部。次说普通和香,非有情身分之者,取白檀香、沈水香、龙脑香、苏合香、薰陆香、尸利(二合)稗瑟吒(二合)迦香、萨阇罗(二合)沙香、安悉香、婆罗枳香、乌尸罗香、摩勒迦香、香附子香、甘松香、阏伽跢哩(二合)香、柏木香、天木香、及钵地夜(二合)等香,以沙糖相和,此名普通和香,次第供养诸尊,或随意取如前之香而和供养,或复总和,或取香美者而和,如是随辨涂香及花并以烧香,以诚心以供养。  && 《金光明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   [经文提要]   经中大辩才天女宣说呪药洗浴之法,取经中所说三十二味香药研成香末、持咒一O八遍加持洗浴,如果能再发起弘誓,永断诸恶,常修诸善,于一切有情兴起大悲心者,则获无量福,所有患苦尽皆消除,解脱贫穷,财宝具足,一切吉祥安稳。   尔时大辩才天女于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若有法师说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者,我当益其智慧,具足庄严言说之辩。若彼法师于此经中文字句义所有忘失,皆令忆持经能善开悟,复与陀罗尼总持无碍。   又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为彼有情已于百千佛所种诸善根常受持者,于赡部洲广行流布,不速隐没。复令无量有情闻是经典,皆得不可思议捷利辩才无尽大慧,善解众论及诸伎术,能出生死速趣无上正等菩提,于现世中增益寿命,资身之具悉令圆满。世尊!我当为彼持经法师及余有情,于此经典乐听闻者,说其呪药洗浴之法。彼人所有恶星灾变,与初生时星属相违,疫病之苦鬪诤战阵,恶梦鬼神蛊毒厌魅呪术起尸,如是诸恶为障难者,悉令除灭。诸有智者应作如是洗浴之法,当取香药三十二味,所谓:   菖蒲(跋者)牛黄(瞿卢折娜)苜蓿香(塞毕力加)麝香(莫迦婆迦)雄英(末(在木右柰)眵罗)合昬树(尸利洒)白及(因达啰喝悉哆)芎藭(者莫迦)苟杞根(苫弭)松脂(室利薛瑟得迦)桂皮(咄者)香附子(目窣哆)沈香(恶揭噜)栴檀(栴檀娜)零凌香(多揭罗)丁子(索瞿者)郁金(茶矩麽)婆律膏(揭罗婆)苇香(奈刺柁)竹黄((左勿右鳥)路战那)细豆蔻(苏泣迷罗)甘松(苦弭哆)藿香(钵恒罗)茅根香(嗢尸罗)叱脂(萨洛计)艾纳(世黎也)安息香(窭具攞)芥子(萨利杀跛)马芹(叶波儞)龙花须(那迦鸡萨罗)白胶(萨罗折婆)青木(矩瑟佗)皆等分。   “以布洒星日一处捣筛,取其香末,当以此呪呪一百八遍。”   呪曰:   怛侄他 苏讫粟帝 旋粟帝讫粟帝劫摩怛里 缮怒羯啰滞  郝羯喇滞 因达啰阇利腻 铄羯囒滞 钵设侄囇 阿伐底羯细 计娜矩覩矩覩 脚迦鼻囇 劫鼻囇劫鼻囇劫毘啰末底(丁里反) 尸罗末底那底度啰末底哩 波伐雉畔稚囇 室囇室囇萨底悉体羝莎诃   若乐如法洗浴时,应作坛场方八肘,可于寂静安隐处,念所求事不离心。   应涂牛粪作其坛,于上普散诸花彩,当以净洁金银器,盛满美味并乳蜜。于彼坛场四门所,四人守护法如常,令四童子好严身,各于一角持瓶水。于此常烧安息香,五音之乐声不绝,幡盖庄严悬绘彩,安在坛场之四边。复于场内置明镜,利刀兼箭各四枚,于坛中心埋大盆,应以漏版安其上。用前香末以和汤,亦复安在于坛内,既作如斯布置已,然后诵呪结其坛。   结界呪曰:   怛侄他 頞喇计 娜也泥(去)呬囇弭囇祇囇 企企囇莎诃   如是结界已, 方入于坛内,呪水三七遍,散洒于四方。   次可呪香汤, 满一百八遍,四边安幔障,然后洗浴身。   呪水呪汤曰:   怛侄他(一) 索揭智(贞励反下同二) 毘揭智(三) 毘揭荼伐底(四) 莎诃(五)   “若洗浴讫,其洗浴汤及坛场中供养饮食弃河池内,余皆收摄。如是浴已方着净衣,既出坛场入净室内。呪师教其发弘誓愿,永断众恶常修诸善,于诸有情兴大悲心,以是因缘当获无量随心福报。”   复说颂曰:   若有病苦诸众生,种种方药治不差,若依如是洗浴法,并复读诵斯经典。   常于日夜念不散,专想殷勤生信心,所有患苦尽消除,解脱贫穷足财宝。   四方星辰及日月,威神拥护得延年,吉祥安隐福德增,灾变厄难皆除遣。   次诵护身呪三七遍,呪曰:   怛侄他 三谜 毘三谜 莎诃 索揭滞毘揭滞 莎诃 毘揭荼(亭耶反)伐底 莎诃娑揭啰 三步多也莎诃 塞建陀 摩多也莎诃 尼攞建佗也 莎诃 阿钵啰市哆   毘梨(在亻右梨)耶也 莎诃 呬摩盘哆 三步多也 莎诃 阿儞蜜攞 薄怛啰也 莎诃    南谟薄伽伐都 跋啰甜摩写莎诃 南谟萨啰酸(苏活)底 莫诃提鼻裔莎诃 悉甸覩漫(此云成就我某甲)曼怛啰钵拖莎诃 怛喇覩仳侄哆跋啰甜摩奴末覩莎诃   尔时大辩才天女说洗浴法坛场呪已,前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书写流布是妙经王,如说行者,若在城邑聚落旷野山林僧尼住处,我为是人将诸眷属作天伎乐,来诣其所而为拥护,除诸病苦流星变怪、疫疾鬪诤王法所拘、恶梦恶神为障碍者,蛊道厌术悉皆除殄,饶益是等持经之人。苾刍等众及诸听者,皆令速渡生死大海,不退菩提。”   尔时世尊闻是说已,赞辩才天女言:“善哉!善哉!天女!汝能安乐利益无量无边有情,说此神呪以香水坛场法式,果报难思。汝当拥护最胜经王,勿令隐没常得流通。”   尔时大辩才天女礼佛足已,还复本座。   &&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节录)   [经文提要]   经中普贤菩萨宣说六根忏悔之法。此段为鼻根忏悔法,行者思惟鼻根众劫以来分别贪着好香,堕落生死,因而发露忏悔。   (前略)“说是语已,普贤菩萨复更为说忏悔之法:‘汝于前世无量劫中,以贪香故,分别诸识,处处贪着,堕落生死。汝今应当观大乘因,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是闻是语已,五体投地,复更忏悔。既忏悔已,当作是语:‘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多宝佛塔!南无十方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作是语已,遍礼十方佛。南无东方善德佛及分身诸佛,如眼所见,一一心礼,香华供养。供养毕已,胡跪合掌,以种种偈赞叹诸佛。既赞叹已,说十恶业,忏悔诸罪。既忏悔已而作是言:‘我于先世无量劫时,贪香味触,造作众恶,以是因缘,无量世来,恒受地狱、饿鬼、畜生、边地、邪见诸不善身,如此恶业今日发露,归向诸佛正法之王,说罪忏悔。’既忏悔已,身心不懈,复更诵读大乘经典。”   && 《慈悲道场忏法》卷十(节录)   [经文提要]   文中主要在发起鼻根之善愿,祈愿一切有情不闻一切坏恶气味,常闻种种好香,乃至佛菩萨、圣众等妙德之香。   次发鼻根愿:“又愿今加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六道一切众生,从今日去乃至菩提,鼻常不闻杀生滋味饮食之气,不闻畋猎放火烧害众生之气,不闻蒸煮熬炙众生之气,不闻三十六物革囊臭处之气,不闻锦绮罗谷惑人之气。”   又愿鼻不闻地狱剥裂焦烂之气,不闻饿鬼饥渴饮食粪秽脓血之气,不闻畜生腥臊不净之气,不闻病卧床席无人看视疮坏难近之气,不闻大小便利臭秽之气,不闻死尸膖胀虫食烂坏之气。   唯愿大众六道众生从今日去,鼻常得闻十方世界牛头旃檀无价之香,常闻优昙钵罗五色华香,常闻欢喜园中诸树华香,常闻兜率天宫说法时香,常闻妙法堂上游戏时香,常闻十方众生行五戒十善六念之香,常闻一切七方便人十六行香,常闻十方辟支学无学人众德之香,常闻四果四向得无漏香,常闻无量菩萨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远行、现前、不动、善慧、法云之香,常闻众圣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之香,常闻诸佛菩提之香,常闻三十七品十二缘观六度之香,常闻大悲、三念、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香,常闻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香,常闻十方无量妙极法身常住之香。   已发鼻根愿竟,相与至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梨陀法佛、南无应供养佛、南无度忧佛、南无乐安佛、南无世意佛、南无爱身佛、南无妙足佛、南无优钵罗佛、南无华缨佛、南无无边辩光佛、南无信圣佛、南无德精进佛、南无妙德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愿以慈悲力同加摄受,令(某甲)等得如所愿满菩提愿。  &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二(节录)   [经文提要]   文中描写释迦牟尼佛在兜率天降神母胎时,自说从无数劫来,遍嗅一切众香禅通之事,成就鼻根。   (前略)“吾从无数阿僧祇劫修鼻神通,遍嗅十方无量众生,悉知分别善香恶香,麤香细香,火香水香,俗香道香,乃至菩萨坐树王下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教授众生大慈无边香,悲愍众生香、喜悦和颜香、放舍周遍香、神足无畏香、觉力根本香、破慢贡高香、自然普熏香、庄严佛道香、趣三解脱门香、相相殊胜香、明行果报香、分别微尘香、光明远照香、集众和合香、五聚清净香、持入不起香、止灭众垢香、观灭众垢香、闻戒布施香、惭愧无慢香、仙人法胜香、说法无碍香、舍利流布香、封印佛藏香、七宝无尽香。”   尔时世尊便颂曰:   摩伽山所出,花香及栴檀,三界所有香,不如戒香胜。   戒香灭众垢,往来入无间,菩萨不退转,涅盘香第一。   譬如善射人,仰射于虚空,箭势不尽空,寻复堕于地。   德香远无际,终不有转还,今说佛身香,戒、定、慧、解、度。   于亿百千劫,不能尽佛香,若于千万劫,佛赞佛功德。   大圣不能尽,佛身戒德香,诸佛威仪法,授前补处别。   口中五色香,上至忉利天,还来至佛所,遶佛身七匝。   诸天散花香,称叹未曾有,定香远流布,济渡阿僧祇。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于彼会中十二那由他众生,心识开悟皆悉发意,愿乐欲生香积佛刹,是谓菩萨摩诃成就鼻通。   && 《出曜经》第十卷〈香名第六十四〉   && [经文提要]文中举出各种香的译名及出处。   ·伊兰(译曰香名)《大智论》第一卷   ·阿伽楼(论曰密香树名译曰不动)第十卷   ·多伽楼(论曰木香树也译曰不没)   ·婆罗楗驮香(译曰婆罗者胜楗驮者香)《华严经》第一卷   ·毕迦香(应云毕粟迦 译曰触也)《大般涅盘经》第十八卷   ·多迦罗香(译曰根也)   ·多摩罗跋香(译曰□叶)   ·俱哆屑(应云俱瑟哆 译曰木也)《十诵律僧祇》第三十一卷   ·须健提(译曰好香)《僧祇律》第三卷   ·忧尸罗(应云郁尸罗 律曰香草)《善见律毘婆沙》第十五卷   ·贸他致吒(应云勿私多致多 律曰□头香也)   ·未愿乾提(译曰乾提香者)《出曜经》第五卷   ·忧陀罗婆罗香(译曰胜力)《大悲莲华经》第四卷   ·忧陀沙罗香(应云优陀罗娑罗 译曰胜宝)   ·须曼华香(译曰好意花也)《法花经》第六卷   ·阇提华香(译曰生亦云实)   ·波利质多罗拘陀罗树香(译曰大游戏地破也)   ·求罗香(译曰安息)《菩萨戒经》第五卷   ·多摩罗香(译曰藿香)《严净经》第四卷   ·须牟尼婆利师香(译曰须牟尼者好仙人婆梨师者忧生)《数经》   ·迦罗香(译曰黑花)   ·婆罗香(译曰实色)   ·须牟尼婆梨师香(译曰须牟尼者善他裟梨师者夏生)   ·岳产草香:   ·降真香   ·山檀香   ·青木香   ·石乳香   ·罗汉香   ·黄连香   ·兜蒌香   ·枫香  &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熏真如法》一卷   本经是观自在菩萨宣说以香炉及香印为修法。经中说应观香炉为自在周遍法界之相,将香印做为纥利字,代表本尊,无论是顺向或逆向薰燃,皆能相应显现香印之文,名为大悲拔苦。随着香印次第烧之,则能显现真实之理,烧尽时,表诸法归空。修此法能获无量福,所出生之处皆能出生妙香,众生得薰,皆得不退转于菩提。   我蒙毘卢遮那圣旨,而说观自在摩诃(大)枳娘曩(智)母怛罗(印)法,若有修瑜伽人,欲生西方极乐世界利益众生者,即众阿阇梨耶有智熟者,而受莲华金刚法仪,广陈供养作念诵法,于其坛中安置得炉,其香炉含摄观自在周遍法界之相,以何为相?即其香印应作纥哩(二合)文。智业不可得理,摄四种义□□□□合成一字,其梵文□是也,贺字诸法因不可得,罗字清净无垢染,伊字自在不可得,恶字本不生不灭,是为顺义,本不生不灭,自在不可得,清净无垢染,诸法因不可得,是为逆义,逆顺相应显香印文。   我作其图:   是妙香印,名大悲拔苦。所以者何?依烧之次第,而显真实理,若烧尽时,表若顺若逆遂归空法也。处当观察,从纥哩(二合)一字,出生唵 嚩日罗(二合)达磨等五字,一一字中出生无量字门,一一字门化作一切佛菩萨身,一一化身周遍法界利益众生,是故行者得无量福,悉地圆满蒙诸佛加被,是故行者获现世安稳,无诸障碍,如妙莲华,见者爱惜,转已得生极乐上品莲中,其有利根智慧方便,现身见香,得陀罗尼名,不染世也。所生之处身出妙香,遍十方国,众生得薰,皆证不退。如是功德,不可具说。   其香炉盖上,可雕嚩日罗(二合)达磨字,首加唵字以为五字(可旋顺)。   其盖中央,应立三昧耶形,一钴杵上安开八叶莲华是也,如上五字围绕此三昧耶,三昧耶者是本誓之形也。若见此形作礼专念,即证莲华性,所以生极乐者,更不染世。设交世间,度众生如莲华不为诸垢所染也。皆由过去本誓愿力故,证此果界也。是故行者立此三昧耶形,应专念之而作是想,是□文之香烟成此三昧耶形,此形更为本尊形体,表因时本誓,遂为果时形色,是三昧耶义也。   烧香之时结本尊契,诵是本真言印之,即得成就,其盖图如斯:   得入此轮,至无上菩提,若欲不间常诵真言,然而未离攀缘,拟懈怠者,但依是妙印,应烧栴檀莲等香,如是每日作烧香法者,即成常业,诵持金刚法明。何以故?如上真言字义,皆于此印香能显示故。   根本印,二手金刚缚,二头指头合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立即成。真言曰:   若人持此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之后,当得极乐上品之生,余诸所求,世间、出世大愿随持得成,何况依此教法而修行者,一切悉地不久圆满也。   观自在菩萨薰真如香印法说已竟。
南无阿弥陀佛!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人在研究“香”,但对学佛者来,明白一件事的真实意义来的更重要。随那位师兄的因缘,儒医再次将以前帖子中有关的介绍再转帖一次,希望对学佛弟子正确认识点香有一个帮助。戒定真香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顷刻纷纭。 即偏满十方。 众生祈求。 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关于‘戒定真香’  佛门中经常将‘香’与‘戒、定、真’联系起来,称为‘戒定真香’。意思是好的香与好的敬香方法,能使人闻香忆戒,闻香思定,闻香悟真等等。  ‘香’的梵语音译为乾陀。乃鼻根所嗅之物,鼻识所分别之对象之一。为五境(五尘)、六境、十二处、十八界、七十五法、百法等之一。在品类足论卷一、法蕴足论卷十中,分有好香、恶香、平等香等三香。大毗婆沙论卷十三、俱舍论卷一中,则分为好香、恶香、平等香、不平等香等四种香。  关于好、恶、平等之分类,大毗婆沙论卷十三由各种观点加以论说,例如香给予心所起之快、不快、非快非不快,抑或香能否滋养、损害我人之五官,或非滋养非损害五官,以及产生香之成因是由福业、罪业,或由四大种势力而来者等。又另对四香之中,等与不等之区别,是否可由香之力量保持平衡而滋养身体,或因不平衡而损害身体,或视香力之强弱而定等,凡此种种问题,亦均加以讨论。此外,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对香亦举出一种到十种之分类。  由富有香气之树脂或木片等所制之成品,即称‘香’。以其原料之不同而分类,有栴檀香(亦作檀香,有白檀香、赤檀香二种)、沉水香(亦作沉香,为产于印度、南洋等香木之树脂制成)、丁子香(即丁香)、郁金香(郁金即番红花之花汁所压制)、龙脑香(樟脑之一种,产于南洋之香木制成),以上称为五香,密教作坛时,将之与五宝、五谷一同埋入地中。其他尚有薰陆香(亦作乳香,似松脂)、伽罗、真盘(又作真那盘,为含暗褐色之树脂,或指黑沉香)、安息香(为产于南洋之香木之树皮脂汁凝固后所制,或是将树脂磨成粉状)等。抹香之外,亦有用香水撒布道场或灌浴佛像者。在密教中,以牛粪、净好土、香水混合而成‘香泥’,可供修法时涂坛之用。又火葬时,以香木为薪材者,称为香薪。  烧香又称焚香、拈香、捻香、告香、插香、炷香等。禅宗特别用拈香之称,常于种种场合中拈香,如开堂之日,祈求圣寿万岁之拈香,称为祝圣拈香;法会之时,为出席之敕使祝福之拈香,称为敕使拈香;接嗣法灯所作之拈香,称为嗣法拈香;为朝臣所作之拈香,称为臣僚拈香等皆是。此外,禅僧住职一寺,首次说法时,须把香献至其师之前,而来报告自己已成嗣法者,此香称为信香;至于对向自己烧香者之答礼所拈之香,称为还香(又作答香);代理他人烧香,称为代香;斋食时对僧众颁香,或巡堂时在诸尊前烧香,称为行香(行有颁与之意)。在我国,参拜寺院或纳香资,均称为进香。  盛香之容器,称为香筥、香箱、香盒、香合;焚香之炉,称为香炉、薰炉、火炉;使香继燃不绝之盘,称为香盘、常香盘;香炉之有把手者,称为柄香炉、手炉。又装柄香炉、名香、如意之箱,称为香炉筥,此筥与戒体筥、居箱等,在法会时,同为导师等所用(密教中为大阿阇梨所用),在法仪等法会时,则由十弟子中之一人执持。  或以香来比喻佛法之功德,例如戒香、闻香、施香,或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五分法身,又作五分香),又如佛殿之称为香室、香殿等亦属此类譬称。此外,在日本,同于花道、茶道,而有所谓‘香道’之盛行。[法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陀罗尼集经卷十二、旧华严经卷四十九、新华严经卷六十七]   (请参阅《 佛学大词典 》) 附录:【香(梵gandha,巴gandha,藏dri)】《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音译乾陀、健达,有下列诸义:  (一)指鼻根所嗅、鼻识所了别的对境︰为五境(五尘)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此香若依法相分判,有三香、四香二说。如《品类足论》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一等谓香有好、恶、平等三香。《大毗婆沙论》卷十三则加‘不平等香’而主四香说。然有关好、恶、平等、不平等的分界,诸经论亦有异说。略如下述︰  (1)《五事毗婆沙论》卷下约情以谓诸悦意者名好香,不悦意者名恶香,顺舍受者名平等香。  (2)《入阿毗达磨论》卷上约根之增损而谓︰能长养诸根大种者为好香,损害诸根大种者为恶香,长养、损害二作用俱无者为平等香。  (3)《顺正理论》卷一约胜劣处中而释诸福业增上所生者为好香,诸罪业增上所生者为恶香,四大种势力所生者为平等香。又谓香力均平,增益依身者为等香,香力不均,损减依身者为不等香。香力微弱者为等香,香力增益者为不等香。  此外,若就个别而言,则其种类繁多,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即列有一种乃至十种香之分类。 (二)指由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花果等所制成的香料︰依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旃檀香、沈(水)香、丁子香、郁金香、龙脑香(以上称五香)、薰陆香、安息香等类。  由于印度气候酷热,人体易生体垢、恶臭,故自古为消除体臭,乃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于身,称为涂香;或焚香料薰室内及衣服,名为烧香或薰香。其中,涂香所用的香料有香水、香油、香药等;烧香所用的香料有丸香、散香、抹香、练香、线香等。据《大智度论》卷三十所载,烧香仅能行于寒天时,而涂香在寒、热天皆可行之。寒天时杂以沈水香,热天时则杂以旃檀香。  佛教将涂香、烧香作为供养佛及众僧的方法之一,摄属六种供养、十种供养,但戒律禁止僧众涂香。在密教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区别,所用之香亦有不同。即佛部用沉香,金刚部用丁子香,莲华部用白檀香,宝部用龙脑香,羯磨部用薰陆香。  又经论中将香比喻为佛法之功德者颇多,如《增一阿含经》卷十三所说的戒香、闻香、施香三种;《诸经要集》卷五、《集诸经礼忏仪》卷上所述的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五分香,即为其例。  在日本,除花道、茶道外,亦有所谓香道盛行。又开雅会比较香之优劣者特称斗香;悬于室内,袪除臭气者称悬香;法事时,将香颁赋于僧众,名为行香;在佛前焚香称烧香或捻香。  ◎附一︰〈五香〉(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附一︰〈五香〉(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一)密教作坛时,与五宝、五谷等一同埋于地中的五种香︰指沉香、白檀香、丁香、郁金香及龙脑香。《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云(大正18·928b)︰‘又取五种香,所谓檀香、沉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已上宝谷香药等各取少许,共置一瓷合中,或于瓷瓶中,或金银器中盛之,以地天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埋于坛中心。’  (二)为成就诸真言所备办的五种坚香︰指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  (三)通用于三部(即佛部、莲华部、金刚部)的五种香︰《苏悉地羯啰经》卷上〈分别烧香品〉云(大正18·610a)︰‘复有五香,所谓砂糖、势丽翼迦、萨折啰娑、诃梨勒、石蜜,和合为香,通于三部一切事用。’  (四)修孔雀经法时所烧的五种香︰指沉香、白胶香、紫香、安息香、薰陆香。依《乳味钞》卷二十载,在中央烧沉香,在东方烧白胶香,在南方烧紫香,在西方烧安息香,在北方烧薰陆香。  (五)指五分法身清净之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及解脱知见香。又称五分香或五分法香。  ◎附二︰〈抹香〉(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抹香(梵cu^rn!a,藏phye-ma),指呈粉末状之香。又作末香、粖香。主要是供撒布于道场或塔庙等地。与烧香、涂香不同。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云(大正9·35a)︰‘悉以杂华末香(中略)供养七宝妙塔。’《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五〈证劝品〉云(大正8·714c)︰‘烧无价香,泥香涂之,末香以散。’另据《真俗佛事编》卷二引《大智度论》所言,干香应烧,湿香应涂地,末香及华应散。又,《大宝积经》卷六十二〈阿修罗王授记品〉列有旃檀末香、优巯罗末香、沉水末香、多摩罗跋末香、阿修罗末香等。  ◎附三︰〈拈香〉(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在佛祖前烧香、上香,谓之拈香。《敕修清规》卷三〈入院〉云(大正48·1125b)︰‘挂撘已到佛殿,拈香有法语。’同卷〈开堂祝寿〉又云(大正48·1126a)︰‘登座拈香祝圣。’即于开堂日拈香祈祝圣寿万岁,称为祝圣拈香。《祖庭事苑》卷八辨拈香,有言(卍续113·235下)︰  ‘释氏之作佛事,未尝不以拈香为先者,是所以记香而表信。(中略)今开堂长老必亲拈香者,以所得之法必有所自,所行之道,其外卫者必藉乎王臣,俾福慧双资,必图报于此日,岂偶然乎?’  [参考资料]新译《华严经》卷六十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大孔雀咒王经》卷下;《四分律》卷十六;《火■供养仪轨》;《成实论》卷五。&【香】《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健达Gandha,译曰香。玄应音义三曰:‘健达,此译云香也。’有情非情之气分一切鼻可嗅者。大乘义章八末曰:‘芬馥名香,此名不足,于中亦有腥臊臭,不可备举,且存香称。’俱舍论一曰:‘香有四种:好香恶香,等不等香,有差别故。’此中以沈水等薰物为六种供养之一。大日经疏十一曰:‘随取华等,以心念加之。如华即以华真言,香以香真言加之。(中略)以如来加持力故,能成不思议业。’此香有涂香末香丸香等之别。【香炉】《 佛学大词典 》又作火炉、薰炉。焚香之器皿,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为佛前与佛坛之三具足、五具足之一。一般备置者为置香炉(又称为居香炉),最常见于印度古代之雕刻遗迹;持于手上者为柄香炉;用于跨越,以清净身体,呈象形之状者为象炉(香象),亦可用于床饰与桌饰。自手持之小香炉至置于室外之大香炉,有各类形状,如闻香炉、桶侧香炉、□香炉、四方香炉、火钵香炉等。材料种类亦极多,有金、银、铜、金铜、白铜、赤铜、青铜等金属制品,亦有陶制、琉璃、象牙、紫檀制品等。置香炉中,以博山香炉为著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于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另有火舍香炉,类似密教法具之火舍,为一三脚平浅器皿,附有半圆形之盖,盖上有桃形与云形之透雕。此外尚有形如灯笼而无笠之金山寺香炉,与形状普遍之鼎形香炉。鼎形香炉有三脚支架,两侧有耳,半球状盖,常附有狮子雕刻。无耳者称三足香炉。较着者为藏于日本正仓院之香印坐,有一平浅莲瓣,色彩浓厚。另有法金刚院之陶制纥哩字香炉,盖为荷叶形,炉上有梵字透雕。[释氏六帖卷二十二、类聚名物考卷二五二、卷二五四、卷二五五、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第二三六]【香入】《 佛学大词典 》梵语gandha^yatana。十二入之一,十二处之一。又作香处。即嗅于鼻者之总称。&【香神】《 佛学大词典 》梵名Gandharva 。音译作乾闼婆神。又作香阴神、寻香神、香音神、乐神。八部众之一,为帝释天司雅乐之神名。因乾闼婆神食香,从身上放香之故。[维摩经玄疏卷五]  【香语】《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拈香法语’之略。指禅林于法会、读经时,导师在拈香后所唱之法语。《祖庭事苑》说作释氏佛事,未尝不以拈香为先。大凡佛事均以拈香为先,拈者指芋诿持之意,拈香后即唱法语,故名拈香法语,略称香语。又因拈香后即插于炉中,故兼有炷香法语之意;而烧香后所朗读的追悼文(拈香文)也略称香语。  烧香迎请佛菩萨说法,依《贤愚经》卷六〈富那奇缘品〉等所说,原是印度的习俗。中国禅家则继承其作法,固定于佛祖像前进行拈香法语。其后,如为檀越等升座,不炷祝香,不撘法衣而演说正法的普说,也被认为是香语。禅家以外,诸宗则只取引导法语或引导香语之意,因此,烧香后的追悼回向文后来也被称为香语。  至于香语的形式,多是住持入堂先拈香,然后念诵七言或五言等组成的法语,接着陈述当月佛事之旨趣,旋即唱诵具有季节感之七言或五言短偈,其后一喝、炷香。至于引导香语,则特别陈述符合其旨趣的法语。盖香语多需提示自己的见识,但一般常引用古人的用语。现今的香语则日趋口语化。  [参考资料]《禅林象器笺》〈丛轨门〉;《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之三;《禅林句集》;石附贤道《现代禅林香语集》。  【香偈】《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指于佛前燃香时所唱的偈文。又称烧香偈、烧香回向文。依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之四云(大正40·36c)︰‘彼供养者,待散华已,然后作礼,三捻香已,执炉向上座所坐方,互跪炷香炉中,维那云行香说偈。’《礼佛仪式》云(卍续129·235上)︰‘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薰证寂灭。(此偈出自《华严经》,是五分法身之香,今为成颂故,文略慧香、解脱知见香)’可知自古行香时皆举戒香等偈。  又,《观佛三昧海经》卷十有‘愿此华香,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边作佛事’之偈,诸宗中有以此偈为香偈者,亦有取其文意另作偈颂为香偈者,而净土宗所采行的香偈则是善导《法事赞》卷上所载的‘愿我身净如香炉,愿我心如智慧火,念念焚烧戒定香,供养十方三世佛。’  [参考资料]《诸经要集》卷三;《集诸经礼忏仪》卷上;《圆觉经略本修证仪》;《舍利忏法》;《礼吴中石佛起止仪式》;《礼舍利塔仪式》。
本圈最新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