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帝国梦”,入侵了多国,可为什么他不打中国

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f8a34e354d439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其应对经济危机无人能比!
希特勒在自传中描述童年在维也纳的生活时,曾经提到过,在自己贫困潦倒时受到过一家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家庭的无私帮助,这个张姓(按原文的德语发音CHEUNG谐译,在英语中也可译为“程”)家庭曾无偿的一次提供给他500奥地利帝国先令作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留宿。当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绘画天分时,这个善良的中国家庭还主动帮他联系了闻名的维也纳大学,希望能资助他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帮助是无私的,是让人无法忘怀的。
  希特勒曾在谈起自己往事的时候感叹道。后来希特勒掌权后合并了奥地利,但那时无论他用什么方法都再也没有找到过这家善良的张姓中国恩人。
床头的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希特勒对中国古兵法和书籍非常喜爱。据他的随行秘书说,经常可以在这位帝国元首的床头看到德文版的中国书籍。希特勒在视察法国占领区和访问意大利时都曾随身携带孙子兵法的简译本,他还经常挑灯夜读并写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在任命隆美尔为陆军元帅暨北非方面军总司令时,他也曾送给这位名将一本带有自己注释的孙子兵法简译本,让这位忠心的将领感激涕零。
  鄙视日本看好中国---在轴心国结盟的初期,希特勒并没有预料到日本的发展会如此迅速。当时在美茵茨的军事基地里,他曾私下对自己的秘书长阿姆施太朗说过和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鱼!在他和一些重要将领的信笺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设想:以巴卡思坦(当时的波兰东部和苏联的交接处)为界限,西方(欧洲,中东,北非,大西洋西岸)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东方(亚洲,小亚西亚,印度,太平洋西岸)为民国领土。因此,尽管迫于意大利的压力与日本结盟,但纳粹德国对中国**的态度一直都相当暧昧不明。甚至在得知南京沦陷后,德国还曾秘密支援了国军一些包括I号坦克在内的德制武器。
  喜欢中国茶叶---1943年希特勒在波兰疗养时曾收到一个商人进献的极品中国茶叶,从此对中国茶情有独钟,虽然在公共场合为了保持日耳曼优秀传统而饮用咖啡,但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茶叶才是元首的最爱。因此也一度引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盛行。英国的特情机构MI
6也曾策划用搀入剧毒的极品中国茶叶对希特勒进行暗杀的行动,但最终被盖世太保察觉并破坏。
  蒋介石向德国派了大量的公费留学生。至于抗战前的大量德国军事援助那就不用说了,直到抗战开始后还不顾日本的强烈反对,小规模给中国军援,直到1941年。德国盖世太保不太找中国学生麻烦,甚至开战后亦然(看书《留德十年》)。1936年奥运会,德国出资帮助中国代表团,这些也是事实。
  为什么这样,因为曾经有过中国夫妇救过他。希特勒曾说说:“中国人并不能等同於靼鞑人和匈奴人,他们是特殊的人种,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种。”并对中国表示友好,曾称赞蒋介石。他对中国,远好于当时要杀光有色人种的3K党盛行的美国和视有色人种非人的英国。
  希特勒曾经被中国人救过所以在德国,有很多中国人便过得很好,比如说,蒋公次子纬国,便是德军军官。德国对中国,远好於英美。另外,希特勒承担了1936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全部费用,并称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种,理应享受更多权利。”
哪些国家离纳粹已经不太遥远?
在谈这个题目之前,首先一起来回忆纳粹的基本形态。
一、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干个人的勾当
纳粹这个名称在中国应该人人皆知,而纳粹的含义不见得所有人都清楚。所谓的纳粹党即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也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日,希特勒任党的主席,从此开始了国家社会主义的疯狂时代。
纳粹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者”,并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奋斗。这与厉以
宁教授所提出的“权贵资本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而追求个人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
二、统一思想、占领舆论阵地
纳粹的第二个特征是统一思想。纳粹所宣扬的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规定,所有的报刊媒体在宣传时不得违背“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此,纳粹还特别成立了以戈培尔为首的“宣传部”进行审查,违者被勒令停刊整顿,例如创建于1704年普鲁士时期、当时德国最大的报纸《福斯报》因为不听纳粹的话,只好于1934年被迫停刊;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也被迫换掉身为犹太人的老板,从而成为纳粹的主要喉舌之一。在纳粹时期,报刊不是自由的媒体,而是成为党的宣传工具和思想阵地。
在戈培尔的领导下,宣传部的工作有声有色。纳粹通过清洗、控股、审查、停刊、抓人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德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达到了操纵宣传舆论的目的。一些地方小报更为趋炎附势,说出来的话反而比纳粹正宗的报纸更为肉麻:“纳粹党啊,亲爱的爸爸,纳粹党啊,亲爱的妈妈!”之类的话语漫天遍野。从此,在德国土地上再没有了反对纳粹的声音,于是纳粹就成了无比伟大、正确的政党。
三、崇拜领袖、组织机构严密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为了统一思想,创建具有战斗力的队伍,纳粹党从成立伊始,便特别注重对领袖崇拜的培植,例如编造希特勒的神话,领袖清廉无比,甚至连红烧肉都舍不得吃,以至于全体德国人民都把领袖当作爸爸、自己行为的楷模。由于全民对领袖的狂热崇拜,于是对领导者的绝对服从就自然而然不成问题了。
纳粹在州、区、乡都设有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而全国委员会则听命于希特勒。纳粹中央党部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此外还设有德国儿童纳粹童子军、纳粹教授协会、纳粹学生会等。日,成立德国文化协会,戈培尔任协会主席。该协会下设德国美术协会、德国音乐协会、德国戏剧协会、德国文学协会、德国新闻协会、德国广播协会、德国电影协会。凡是在相关领域中工作的人,都必须加入相关协会,并且这些协会的决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
四、国家干预经济,效果立竿见影
纳粹上台伊始,德国面临诸多问题: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美国等民主国家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有限国家干预来挽救经济。而希特勒就突破了诸多思维限制,直接动用国家的力量来进行激活经济。在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希特勒手中只有投资这一张牌。于是国家投资立刻有声有色:通过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给经济注入活力,例如修建机场、公路、桥梁、发电厂、大量贷款给军工企业和大型企业,进一步形成垄断。别以为希特勒是乱来,其实这些措施很快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的刺激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开始强劲增长,失业率极速下降,到1938年失业率已降至1.3%。从1933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注意:全世界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在纳粹时期的德国建造的。
德国在一战战败的废墟上,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只用了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不仅迅速从绝望的深渊中挣脱出来,而且一跃成为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强国。
五、加强对外国人的友好工作
表面上看,纳粹政权在对待外国人问题上没有过多的特色,其实不然。从现在掌握的资料上看,纳粹其实对外国人不薄。
“纳粹是不是很仇视外国人?”如果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必须分两层来说。
第一层,二战时期的纳粹并不仇视“老外”,相反外国人在德国生活得相当不错,纳粹仇视的只是犹太人而已。比如纳粹德国对中华民国就不是一般的友好,最有名的例子是,蒋总裁的公子蒋纬国于1936年-1939年在德国学习军事并真刀真枪地参加过纳粹军队的两次行军。一次是德奥合并,蒋公子所在的部队进军到奥地利边界,另一次到捷克作战,占领捷克苏台登区。此外,蒋纬国曾三次被希特勒召见。
第二层,现在的新纳粹以仇视外国人著名,这其实不是从老纳粹那里传承下来的基因。现在的新纳粹组成人员多以下岗工人、无业游民为主,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总不能说本国的其他人民太优秀,把自己的饭碗给抢了,所以只好嫁祸于外国人。这是新纳粹仇外的根本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纳粹并不仇外,为何攻打波兰、法国、轰炸英国、进攻苏联?这一方面涉及到了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环境对纳粹德国相对比较有利,造成纳粹领导人的错觉,从而才埋下二战的隐患。例如,我国对外国人也足够友好,并且给了老外超国民的待遇,但同样也会发动一场对越南的战争,都是同一个道理。你能说现在的越南人不是外国人?
此外,当选的纳粹院士都具有相应的官方职务,并非普通的科学家或教授。当然还有举办慕尼黑奥运会、火炬传递、纳粹国庆等壮举。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其应对经济危机无人能比!
&&&&对不起,提到希特勒请先不要骂人。1938年前的希特勒给了德国人信心和饭碗,让人民不得不热爱他!
&&&&希特勒应对经济危机方法和措施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
&&&&&&&&&&&
疯狂树立民众信心,鼓舞民众用信心战胜经济危机。
具有讽刺意味的的是,希特勒刚出道时以革命者自居。连后来定型的所谓“纳粹党”,全名竟然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日,希特勒率领他的冲锋队闯进慕尼黑一家名叫格伯劳凯勒的啤酒馆高喊:全国革命开始了,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了!这次很像恶搞版的暴动很快就被镇压了,希特勒也被关进了监狱。这期间他看了不少书,还口授创作了《我的奋斗》一书,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突然上演“黑色星期四”,大量股票被抛售,世界经济大萧条拉开序幕。不久,银行倒闭,工厂关门,罢工、游行、暴动等连锁反应席卷全球。
到1933年希特勒如愿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时,在一战失败阴影和经济危机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德国人情绪低落。600万失业大军,则是一个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
&&&&希特勒对这种情绪再熟悉不过了,屡战屡败的他早就有一套战胜悲观的方法。此前一遍遍地对着镜子练就的演讲口才可以派上用场了。他坚信,要让德国经济快速走出低谷,必须给人民打气鼓劲,让他们振作起来。
&&&&希特勒忙碌起来,他四处奔走,凡是有开幕,开展和大型集会,他一律亲自出席,亲自发表激情讲话。他一次次满怀激动地告诉德国人,我们伟大的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任何困难都不能让我们低头,日耳曼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招牌的动作,刚毅的表情,充满号召力的喊声,让希特勒很快征服了德国人,每次集会希特勒一出现,全场立即一片欢呼,掌声雷动。
&&&&当时的德国人,决不是希特勒一张嘴就能忽悠的。希特勒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前期大量的铺垫工作是分不开的。当德国各大政党还在议会和刊物上互相批评、指责的时候,纳粹党成员们却按照希特勒的指示,不争论不讨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组织人民开展生产自救的活动。宣传培训和扶贫帮困一起上,凡是有困难的一律有求必应。只要愿意加入纳粹组织和行动,除了没工资(马克已经如同废纸,有没有也无所谓了),可以保证有饭吃,有实物补贴,有活干。无家可归者甚至还可以得到福利住宅。
得到这些好的人同时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一切都是希特勒和纳粹党给的。德国什么都不差,就差好当家的。只要希特勒主席上台了,德国就会有美好的明天!等到希特勒当上总理的时候,他已经是万众瞩目的好总理了。
&&&修高速公路造家庭轿车,全面拉动经济增长
&&&&有信心还得有活干。希特勒上台11天便在柏林汽车展开幕式正式宣布:德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建高速公路,彻底改善交通状况,直接拉动经济全面增长。
&&&&希特勒修建高速公路的灵感来自于美国汽车大亨福特的自传《我的生命及工作》一书。早在1928年起,德国各地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科隆市甚至已经修建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希特勒对修高速公路大加赞赏,但对第一条高速公路不感冒,认为标准太低了。要修就要高标准,争取一步到位。
&&&&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是资金问题。德国法律禁止收取道路使用费,在国家资金不足,私人资金无法募集的境况下,降低成本就是唯一出路。希特勒想出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把修建高速公路变成一项失业救济工程,既减缓失业问题,又直接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还可用失业救济金支付工程费用。
&&&&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他屡屡高喊口号,动员广大失业者参加只管吃喝的义务劳动。德国人民的热情被鼓动起来了,人们不计报酬,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这种大规模群众性义务劳动也是建立信心的绝佳方式。
几乎与此同时,希特勒开始着手落实他的一项极具诱惑力的竞选口号: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希特勒对这种家庭轿车提出了具体要求:“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轿车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
&&&&依靠全民踊跃集资参股的汽车厂开工了,设计者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被任命为CTO。希特勒在奠基仪式上亲自给企业命名叫大众汽车厂(Volks
Wagenwerk这个名字如果翻译成人民汽车才更贴切。)。德国人很快有了售价仅990帝国马克的小轿车,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甲壳虫”。
拍电影,办奥运,经济奇迹令全球惊叹!
&&&除了高速公路和汽车,希特勒执政期间还完成大量社会,体育和文艺场馆等工程项目。希特勒事必躬亲,一一过问,并直接参与到具体设计中去。不仅他自己,连技术人员也不得不承认,总理有着惊人的设计天赋。一次他甚至表示,“如果哪天总理不干了,就去当工程师!”独裁者搞独裁,原来也需工夫在诗外,这样的独裁者也更有魅力。
早年艺术家的梦,是希特勒无法忘怀的。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一直努力表现自己的才华。纳粹党设计的旗帜和制服,就是他的杰作。希特勒也给德国电影界创造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巅峰时代。这期间德国诞生了最出色的导演群,他们率先尝试的拍摄技法至今仍在电影界沿用。几部大场面、大制作的纳粹党记录片,尤为令人叹为观止。电影拍摄需要大量的场地和器材,加上好电影带来的好票房,对经济刺激和提振信心都有重要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德国获得了经济危机期间举办的1936年夏季柏林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场面无比壮观,对拉动德国经济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柏林奥运也成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展示舞台。开幕式上成百上千的英、法、美、苏和波兰运动员,居然集体主席台上的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们行举臂礼!因为举臂礼,是当时欧洲最时髦的纳粹礼仪!
&&&希特勒就这样在短期内扭转了濒于崩溃的德国经济形势,取得了100%的经济高速增长度奇迹。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失业率大幅度降低。那些三年前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工人们,忽然发现自己可以开着汽车到处旅游了!你说他们怎能不疯狂热爱人民的好总理呢!
希特勒对敌人残忍,对自己的人民是及其爱护的。目前被全世界主要国家借鉴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就是希特勒创立的。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最人道的注射方式执行死刑也是希特勒接受其私人医生的建议最早在德国实行的。
&&&&与此同时,德国民族情绪空前高涨,希特勒也成了至高无上的国家元首。同一个声音在全德国各地响起:“Heil,Hitler!”(赞美你,希特勒!)有人说如果他此时突然意外去世的话,必将成为最伟大的政治家流芳千古。应对经济危机,就够德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顶礼膜拜了。这方面,至今也无人比他更出色。
&&&&可历史给我们的往往是相反的答案!希特勒这个大力水手最终将铁臂挥向了战场,直到他没了力气也没了菠菜。
其实应对经济危机,也没那么复杂,除了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改革,就是精兵简政,压缩开支和反对浪费,严厉打击贪污和腐败。剩下的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应该的就是关注最基本群众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能有房住有饭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饥民流民听了李自成洪秀全这样的混蛋一声喊,就会干起杀人越货的暴行,上演仇恨和暴力循环剧。
&&&&希特勒及纳粹的出现,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希特勒个人的品行。然而,事实上,我们知道:人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个人的作用,其在历史上作用的最终原因,还是要在历史本身去找——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说到希特勒的崛起,我们不能不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欧洲历史上“昨日”和“今日”的分界线。“昨日”是一个安全可靠、温馨幸福、繁荣发达、充满信心和乐观精神的世界,“今日”则是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的世界。在这动荡不安、寻求不到归宿的“价值真空”时代,各种强有力的极端思想必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为极端的法西斯思想,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给德国带来了什么呢?
 在经济上,德国在战时实行了国民经济军事化,所有的工厂都生产有战争相关的产品,即民转军,而在战后,应该立即实行军转民,由于军事生产与民用生产所需工艺几设备不同,所以需要大量的转产资金,而这是极困难的,与苏联灭亡后的情形类似;资金也严重不足:凡尔塞和约规定德国战败赔偿900亿金马克,并且立即索赔,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能用于军转民,而是被拿走,许多死伤者家属得不到赔偿与抚恤,转业军人得不到工作,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工厂无法转产,就对生产线封存,也就是说战争动员能力依然存在,恢复生产也就意味着恢复军事生产,只有战争需要才能恢复生产,所以战争政策就有了现实的经济要求,在1925年德国经济稍有恢复,到1929年华尔街崩盘后,再次经济崩溃,德国的灾难远比美国严重,在十几年的失业压迫下,人民变得绝望、凶狠,一根救命稻草也要捞,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复军事生产,人民由于极度痛苦已经不害怕战争了,尽管战争只过去十多年。
其经济上的困境,或许可以从通货膨胀上看出来:当时德国通货膨胀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一个鸡蛋价钱高达40亿马克,一根鞋带比从前拥有两千双鞋的豪华商店还贵,修一扇打碎的玻璃窗比以往买整幢房子还要贵,一本书的价钱比从前有几百台机器的印刷厂还要高,从前几家工厂的价钱甚至还不如现在一辆手推车贵……,马克不断贬值,到1923年11月,一美元竟能兑40亿马克,而后就数以兆计,马克完全崩溃。高通胀必然带来“高投机”,一些人在各类黑市大发横财,买下城堡和农庄、轮船和汽车,买下整个街道、整座工厂和矿山。结果,造就了一小批洋洋得意的暴发户和成千上万的愤怒的赤贫者,大多数人的终身积蓄化为乌有,社会道德空前败坏。“凡是会识字和能写字的人都做起买卖来,搞投机倒把和想法赚钱,而且心中都感觉到:他们大家都在互相欺骗,同时又被一只为了使国家摆脱自己的负债和义务而蓄意制造这种混乱局面的隐蔽黑手所欺骗。我自信对历史比较熟悉,但据我所知,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与此类似的疯狂时代,通货膨胀的比例会如此之大,一切价值都变了,不仅在物质方面是如此;国家的法令规定遭到嘲笑;没有一种道德规范受到尊重,柏林成了世界的罪恶渊薮。”这时,全体德国人民对此感到忍无可忍,迫切需要秩序、安定、法律、道德,“谁经历过那些象世界末日似的可怕岁月,都会有这种感觉:当时必然会有一种反冲、一种令人恐怖的反动--尽管他对此十分厌恶和愤恨。”“整个民族都在暗中憎恨这个共和国。这倒不是因为共和国压制了那种放纵的自由,而是恰恰相反,共和国把自由放得太宽了。”为了复仇,“整个一代人都不会忘记和原谅德意志共和国时期的那些岁月,他们宁愿重新招回那些大肆屠杀的。
与经济崩溃相对应的,是德国国家地位的一落千丈。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将从前侵占的法国、波兰、丹麦、比利时等国的领土归还原主,当德国无力支付赔款时法国便强占鲁尔工业区相抵,德国军备还受到严格限制,陆军只能有不超过十万的志愿兵,不许有飞机的坦克,不许建造潜水艇和万吨以上的舰只。世界各地的游人都赶到德国抢购,来自异国的穷人在德国却过起了帝王般的生活。所有这些,都强烈地刺伤了素来自负的德国人的自尊心,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军人中激发起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人们自然又将这种民族屈辱归罪于共和国的软弱无能,转而企盼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个人来报仇雪耻,复兴民族。
显然,“凡尔赛条约以及国民议会接受这一条约的耻辱、德国以前的敌国提出的新要求、软弱而又不断变动的政府,很不受爱戴的新成立的共和国、议会代表的愚蠢无能和缺乏经验、德国权力和威望的衰落,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都提供了许多可以用来鞭打“这个体制”的有用的鞭子,而这些鞭子也一直被利用着。”最成功地利用这鞭子的,便是希特勒法西斯纳粹。最终,希特勒手执钢鞭在万众欢呼声中将共和国“这个体制”挞为齑粉。
1920年2月末,希特勒在慕尼黑宣布将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灾难进行煽动的一流高手: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组织了数千名宣传员和大批学生深入城市和农村,到最基层进行大肆宣传。在1932年的选举中纳彩的宣传活动也达到了高潮,他们在大小城市张贴了100万张彩色招贴画,散发800万本小册子和1200万份党报特刊,一天之内在各地举行3000次大会。而且在选举中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先进科技,电影、唱片、高音喇叭和宣传车。希特勒还租了一架飞机在全国各地奔波讲演,有时一天讲演竟达49次。整个德国都被纳粹党搅动了。被危机推入绝境的下层民众,感到终于看到了希望,纷纷涌向纳粹党。
在攻击政府的同时,他们还有破有立地公布了该党颇具吸引力的“二十五条纲领”。纲领虽有二十五条之多,但精神实质只有两点:激烈地反对垄断资本与强烈的民族主义。在经济方面,它提出“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打碎利息奴役制”,“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要求对所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合起来的企业(托拉斯)实行国有化”,“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地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倒把”,“要求对卖国贼、高利贷者、投机商处以死刑”。在政治方面,主张极端民族主义,提出“要求一切德意志人在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联合成为一个大德意志帝国”,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圣.日尔曼和约”,“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由此自然发展为种族主义和极权统治,“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尔曼血统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尤其要反对犹太人;第二十五点明确“要求建立帝国强大的中央集权,中央政治国会及其一切机构拥有绝对权威”。这一点后来又发展成为以领袖独裁为核心内容的“领袖原则”。
通过这一系列利用灾难,煽动民意的举措,1930年选举,纳粹席位大幅上升,从12个突然升至107个,成了议会中不可忽视的大党。1932年4月总统大选中希特勒得票达到36·8%。然而,尽管取得可观胜利,赢得了议会大党地位,却并未获得组建政府必要的多数。始终有不少选民对希特勒和纳粹党心怀疑惧。其间,魏玛政府曾一度针对胡作非为、到处制造暴力事件的冲锋队下禁令,可在时局最为混乱和动荡不安的1932年,为了安抚希特勒,竟撤消了禁令。褐衫暴徒胁迫了许多选民,但制造的街头恐怖也招致许多选民反感。同年11月选举,作为对冲锋队恐怖活动的反应,有200万选民抛弃了纳粹,使之失去4%的选票。想通过获得议会多数席位顺利上台的希特勒再次落入低谷。
希特勒最终也没能通过选举赢得多数席位,却在1932年8月急不可耐地公开宣布要立即上台了。这无异于是宣布夺权。事实上,希特勒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是通过选举上台的,更不是什么“一点没搞鬼,一点没舞弊,完全规规矩矩……”。纳粹在1930年选举中席位大幅上升成为大党后,希特勒野心膨胀,极力向军队渗透,纳粹党徒很快打入各军种,破坏了民主社会通行的不得在军队进行党派活动的原则。受蛊惑的部分国防军官在军队宣传纳粹思想,联络、劝诱其他军官,要他们在纳粹党武装起事时不向起事者开火。几名军官被捕后,希特勒作为证人出庭,誓言上台后将对以议会民主取代帝制的1918年11月革命进行血腥报复。向军队渗透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希特勒是完全规规矩矩、按民主程序当上德国统治者之说站不住脚,而纳粹长期纵容冲锋队对民主社会的秩序进行挑衅、破坏,暴力恫吓和胁迫选民,更使此说靠不住。
最终使希特勒如愿以偿掌握政权的,是政府的错误策略以及政界、军界、经济界中旧势力头面人物跟希特勒之间进行的一系列交易。年迈昏聩的兴登堡认为如果不让希特勒当总理,他将离开联合政府,任何人组阁都将难以控制他和他可以积聚起来的破坏性力量,兴登堡等人的盘算是:给希特勒当总理的甜头,但内阁成员中纳粹是少数,这就把希特勒约束住了。而政府内外的旧势力代表则有着跟希特勒相似的政治目标:建立一个民族主义的右翼独裁政权以取代议会民主制,重新走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强权道路。他们看中希特勒的强硬立场和在民众中的蛊惑力,是他们在希特勒在1932年11月选举失利的情况下协助他当上了总理。
在这样对方历史条件下,就是希特勒不出现,也会有东特勒,南特勒出现——这就仿佛一缸露天汽油:点燃它的除了火柴外,其它什么煤球、电光、石头撞击……都行。所以,避免历史灾难的根本,在于彻底消除这些灾难产生的土壤。
希特勒上台,一直是反民主人士讽刺民主制度的题材,我认为这种观点不能成立,成全希特勒的并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当时德国实行的民主制度在几个关键方面的不够健全和完善。
  德国在1918年11月一战结束之前,长期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政体,整个社会缺乏民主的根基和土壤。一战中德国战败,德皇被迫退位流亡国外,德国面临着下一步怎么办、该向何处去的问题。当时帝国议会多数派的社会民主党的几个领导人,在讨论和决定这个问题时,有人想让德皇威廉二世的儿子继承皇位,继续实行帝制;也有人想按英国方式成立君主立宪政体。最后,只是为了遏止传言可能出现的共产主义革命,他们才宣布成立共和国,实行宪政民主政体。用《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的话来说,宣布共和这件事,“完全是个偶然的事件”。
&&&&正因为民主制度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仓促建立的,所以决定了它先天不足,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之处,并最终为希特勒上台和实现独裁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当时德国的民主制度对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缺乏有力和有效的保护。所以,当时德国人选希特勒上台的民主,不是今天人们所指的现实中的民主,例如现今英美法等健全的民主制度,而是相当于新加坡选李光耀和伊拉克选萨达姆那样的“民主”;或者是现今刚进入门槛而专制意识浓厚、民主文化欠缺的民主,多少有些与俄国、乌克兰相似。
&&&&表面看来,希特勒自1923年发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就总结教训,放弃了用暴力手段夺权的想法,转而采取了通过合法竞选来争取掌权的策略。这种新的策略看起来也非常成功,在日的全国选举中,纳粹党只得到了81万张选票,在国会491个席位中只占了12个席位。而在日的选举中,纳粹得到的选票增加到了640.96万张,得到了国会中的107个席位,成了国会中的第二大党。而在日的大选中,纳粹更是得到了1374万张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3%,从而获得了国会608个席位中的230个席位,成为了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希特勒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或者说他是利用选举程式,还是利用初期民主之不足、利用反民主的资源和手段取得政权的呢?
“民主选举希特勒上台”的事实
  在意识形态方面,希特勒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鼓吹日尔曼种族优越,鼓吹废除凡尔赛条约、重整军备,实现民族复兴、恢复大国地位,倡导建立纳粹党的中央集权国家。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极能迎合战败以来久受压抑、挫伤的民族心理和要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民族受辱报复、雪耻的思潮,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成为其支持者。当时德国,一批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例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化学家弗朗克、哈伯尔、瓦尔堡等都被迫退休或离开了德国。但是,在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过程中,德国有一大批出卖灵魂的御用文人、奴才,例如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勒纳德、斯塔克,自愿为虎作伥,充当希特勒的帮凶。1933年竟有近千名出卖灵魂的文人,在哲学家海德格尔、艺术史学家平德尔、医学家沙尔勃鲁赫等人带领下,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与纳粹政权,为纳粹经济、政治、思想立论,参与纳粹党活动,为纳粹制造原子弹……呈现出一幅出卖灵魂的历史景象。希特勒纳粹党在国会占有37%的230席的成就,与这些奴才立下的汗马功劳密不可分。看来极端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造就的无耻文人、奴才古今中外都存在,他们的丑恶表演大都是一样的。
  其次,是希特勒的借助当时经济呆滞和600多万工人失业之机,提出由国家强力干预经济,开空头支票欺骗工人。如取消不是*工作而得到的收入;将托拉斯收归国有;将垄断性的大百货商店收归公有,廉价租给小商人;取消地租和禁止土地投机;对卖国贼、高利贷者、投机分子判处死刑,等等。相当多的人对民主共和制政府在拯救经济危局、解决民生问题上软弱乏力感到不满,遂令其支持率大幅度增长。
  再次是,希特勒勾结旧政权留下的军官团、司法系统、警察系统、文官系统中的高级官员、控制着大工业卡特尔的巨头等等反民主共和的势力。
  当时的德国很大部分民众和政治、军事、经济势力集团成了支持希特勒的基础。
  希特勒的选票也随着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加炽、欺骗力度加强和反动势力勾结加深而增加。纳粹党从1928年国会中只有占0.2%的12席,到1932年37%的230席成为第一大党。而让希特勒最终爬上专政交椅的就更与民主无关了。
非民主和反民主造就希特勒的大量史实
  上述提到的希特勒的选票也并不是纯粹用民主程序取得的。民主程序在希特勒走上专制独裁过程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希特勒主要是用非民主和反民主的势力和手段完成其独裁历程的。
  “不能用和平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取。”这是希特勒的名言。
A、党卫军拳头打出选票
&&&&当时德国民主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就表现在,它竟然能够允许纳粹党组建和发展自己的武装,而党派和私人拥有武装,这在完善的民主制度下是不可想象、决不可被允许的。它的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享有非常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当许多人的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在受到纳粹流氓邪恶武装势力的侵犯、干扰、恐吓的时候,这种民主制度中却没有一种机制和力量来进行干预,来对民权加以有效保护,来对邪恶进行打击和惩处。以至当时甚至有人认为在从前德皇的帝制时代,人民享受到的自由和安全都比在民主制度下得到的多。
  希特勒纳粹党在1932年成为大党前的十年前就建立了纳粹党私有的准武装组织:“纠察队”(后称“冲锋队”)。这些党私有的准武装组织得到正规军支持。这些准武装组织的任务是用恐怖手段对付政敌(主要是针对当时主导政治的社会民主党)。到1932年,冲锋队达几十万之众,它除了保护纳粹党举行的集会外,更主要的是捣乱、恫吓其他敌对政党尤其是社会民主党的集会和活动,甚至暗杀政敌。冲锋队经常在街头寻衅滋事,与其他政治派别和不支持他们的人殴斗。,也就是在即将举行大选的前20天,仅在汉堡郊区的一次游行中,就有19人被打死。(王青汉《成全希特勒的是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希特勒的大部分选票就是
“用这些流氓冲锋队的拳头”在恐怖活动中取得的。
  在今天,我们无法想像民主可以存在这样的缺陷,无法想像一个民主政权能容忍一个党拥有私养的军队。但是,它是当时民主德国的现实。
&&&&虽然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只占票数总额三分之一多一点,还远不能满足希特勒独揽一切权力进行独裁的要求,为了达到控制国会的目的,日,纳粹主持了德国的最后一次选举,为了保证得到足够的选票,当时担任普鲁士邦副总理兼内政部长的戈林,公开肆意贱踏民权,他命令已被冲锋队和党卫队控制的警察,要无情地对付那些“国家的敌人”,还要求警察要“使用武器”,这等于公开号召占德国三分之二面积的普鲁士邦的警察可以开枪打死一切反对希特勒的人。为了保证对选民的控制,戈林在2月22日还成立了一支人员来自冲锋队和党卫队、人数达5万人的辅助警察部队。
&&&&但尽管使用了这么多卑鄙下流的手段,3月5日的选举结果纳粹得票仍然未能过半数,只得到了44%的选票,在国会的608个席位中只得到了288个席位,说明大多数德国人并不支持希特勒,而是反对他的。
&&&&为了造成纳粹在国会占三分之二多数,希特勒一方面拉拢愿意向他们妥协的其它政党,一方面又采取逮捕、暗杀反对党议员、不让社民党议员入场等卑劣手法制造“缺席”,日,纳粹在场外有冲锋队员“交出全部权力”的鼓噪,场内旁听席上又坐满虎视眈眈的冲锋队的恐吓气氛中,强制让国会通过了剥夺国会立法权的《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这项法律规定,把立法权(包括国家预算的控制权)、宪法修正权、批准同外国缔结条约权全都从国会手中拿过来移交给了内阁,并且规定,内阁制定的法律由总理起草,可以不同于宪法。这样权力就都集中到了希特勒一个人的手中,开始了他把国家和民族引向灾难、引向深渊的专制独裁。
B、国家军队的枪杆子出选票
  我在上面说,德国是在仓促而偶然之间选择民主共和政体的。这一仓促与偶然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没有认识到民主建政初期枪杆子保政权的必要条件,没有来得及建立一支忠于它自己的民主精神、服从内阁和国会的新陆军。当时留下来的旧政权,未经民主洗礼的德国军队是反魏玛宪法的。它名义上是按宪法从属于内阁、议会,事实上军官集团是反对共和、民主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其中就包括了陆军司令冯.西克特将军和对陆军和海军有广泛影响、并能左右兴登堡总统的决策,后来还担任了共和国总理的施莱彻尔中将),一直在暗中进行着破坏,他们秘密提供装备,在德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武装自由团,并在一段时间里还建立了秘密的'黑色国防军’,进行推翻共和政体的活动。1920年3月,柏林的一个这样的自由团,就发动了一场后来被称为'卡普政变’的失败了的武装政变。”(王青汉《成全希特勒的是民主制度的不健全》)这是一支为希特勒出选票的军队,是一支给民主共和送葬的殡仪队。
&&&&其二,当时德国保留了旧政权的反民主共和的司法、公安、文官系统和垄断资本家,新生的共和国处于反民主势力的包围中,处于摇摇欲坠的危机中。这些势力在选举过程中必然利用手中所握有的权力,或明或暗地为希特勒增添选票。
C、党禁言禁成全了希特勒
  希特勒在日上台后,做了如下反民主行专制的事:他通过冲锋队、党卫军、秘密警察和集中营,进行残酷的种族和政治清洗,实施恐怖统治;取缔除纳粹党外的所有政党,并立法规定纳粹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取缔了工会和一切结社自由;禁止一切罢工;取消言论表达自由权利,并完全控制传媒和舆论;扼杀了司法独立;取消了联邦制,摧毁了在德国历史上一直有地方独立自治权的邦政府和他们的议会。
  希特勒掌权后彻底地剥夺自由和人权,取消民主与共和,破坏法治和传统(希特勒这些作为我们是多么熟悉啊!)。同时也就完成了其专制独裁的历程。
  这个大独裁者独揽全权后,在绝对专权和恐怖的条件下,竟然还表演了两场民主投票把戏。
&&&&其一,1933年11月,举行一党独揽、几近清一色的纳粹党候选人的国会选举,获得92%选票支持。
&&&&其二,1934年8月举行公投。当时总统兴登堡元帅去世,希特勒立即就宣布取消总统职衔,将总理与总统的职务合并为一,称为元首兼国家总理。为了取得其元首兼国家总理的“合法性”,举行了公民投票。结果是取得了95%合格选民中的90%支持票。
&&&&民主制度,必须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国家权力的分立和有效制衡,这是它的根基,是在任何情况下、用任何借口都不得剥夺和随意更改的。而纳粹上台伊始,就公然明目张胆地剥夺公民权利和国会权力,充分说明当时德国的宪法和民主制度是很不健全很不完善的。如果对照一下1787年的“美国宪法”和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我们对这一点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美国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而宪法第一修正案则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综上所述,说希特勒是通过合法的途径由人民选举上台的并不恰当,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无知糊涂、不善分析,就是极端功利、为了追求结果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的毫无良知之徒。
委内瑞拉《分析报》日文章 题:纳粹造福世界的十项创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和纳粹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本文无意为纳粹的这些罪恶行径开脱。尽管如此,他们也推动了一些有益社会的创新,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所效仿。让我们看看纳粹唯一值得赞赏的这些创意吧。
1.制定禁止活体解剖的法律。纳粹的很多主要领导人都是素食主义者。纳粹禁止活体解剖的法律规定了进行动物实验的必要条件,从而保护了狗、猫、马和灵长类动物等免受活体解剖之苦。希特勒在1933年宣布禁止虐待动物。这是德国动物保护主义的开始。不久后,纳粹政府又宣布禁止狩猎,制定了一部环境法,以及规范如何用汽车和火车运输动物的法律。
2.注射死刑。来源于希特勒私人医生的建议。1939年希特勒接受其私人医生、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武装党卫军中将---卡尔·布兰特的建议,首创对死刑犯和患有不治之症及无法治愈残疾的人实行一种人道的死法,即“安乐死”(Euthanasie),代号T-4计划。
3.禁烟运动。纳粹德国认为烟草是一种毒药。希特勒政府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吸烟成瘾的研究,并发现了吸烟和肺病的关系。纳粹规定,1
8岁以下青年人禁止吸烟。军人也禁止吸烟。纳粹政府甚至规定,禁止在城市、工作区域、公共建筑、医院、餐馆和住宅范围内运输烟草。
4.全民福利计划。希特勒及其政府拓展了医疗计划,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还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社会计划,从而使民众的生活水平达到较高标准。在希特勒执政的短短几年里,德国建立了欧洲第一套国民退休制度,第一套社区医疗保障制度,第一套基本居住权制度(后来似乎现成地成了轰炸应急安置体系)。德国人对于国民福利保障的投入程度,超出今天许多人的想象,直到战争后期,尽管德国大城市已经纷纷被炸毁,但是,整个德国社会的生活水平,在欧洲仍然相当富足,甚至不亚于海运受困于德国潜艇的英国。这是德国能够支撑到1945年的重要原因。可以这样说,德国为了维系世界大战,投入到国民福利的价值,至少不亚于制造飞机大炮;以为德国是要大炮不要黄油,是低估了德国人的系统工程水平。德国人客观反映历史的《帝国的陷落》一片中,真实再现了,柏林被攻陷的前一刻,对希特勒国民福利制度感怀至深的德国工人,以陈旧的武器向苏军舍命冲锋,成批阵亡的情境。战争中,不但飞机大炮是战斗力,国民福利更是战斗力;有人愿意去战斗,这才是真正的战斗力。
5.大众汽车。纳粹政府期间,德国出现了KDF-WAGEN牌汽车,是为普通人造的廉价汽车,其特点是发动机后置,轮胎很大。起初,这种汽车是用来运载两个成年人和3个儿童的,其时速可以达到97公里,每消耗一升汽油可以跑11公里。
6.高速公路。在希特勒上台后三个月,纳粹政府就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没有收费系统的高速公路。这项工程解决了10万名德国人的就业问题。
7.火箭。火箭的发明者维尔纳·冯·布劳恩是纳粹党党员。上世纪30年代,他为德国军队制造出了火箭。希特勒上台后,他又研发出了V-2火箭。二战结束后,范布劳恩与美国NASA合作,开发出了航天用火箭,并在1969年将人类送上月球。
8.电影创新。约瑟夫·戈培尔被认为是希特勒宣传工具的幕后大脑。在二战期间,他制作了许多电影,用于分散德国社会的注意力。德国人发展了电影和摄像技术,将色彩引入电影胶片。摄像过程中起重机和轨道车的采用也是纳粹德国首先引入的,这些技术直到今天还在广泛运用。
9.时尚。纳粹的靴子、裤子和头盔在战争期间引领了时尚。
10.医学进步。纳粹科学家在集中营里对囚犯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试验。其中包括对双胞胎进行试验、冷冻囚犯、毒气试验等等。战后,这些罪行都得到了审判和应有惩罚,还推动了医学道德相关法律的形成。但正如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网站所说,纳粹这些“地狱医生”的试验对开发免疫疫苗、解毒药等都有一定帮助。
德国法西斯的名称:民族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
  恩格斯说得好:“……当你问到反革命成功的原因时,你却到处听到一种现成的回答:因为某甲或某乙出卖了人民。从具体情况来看,这种回答也许正确,也许错误,但在任何情况下,它却不能解释半点东西,甚至不能说明,人民怎么会让别人出卖自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1页)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有关国家和民众团体纷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揭露法西斯给世界人民造成的战争罪行,颂扬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业绩,警示人们反对战争,珍视和平。
  第一部分:关于希特勒纳粹党四个独特之点的解释
  一、德国法西斯的名称:民族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主义最早产生于意大利,随后向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漫延。
  德国法西斯主义,叫“民族社会主义”,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德文缩写是Nazismus,故音译为“纳粹主义”,德国希特勒法西斯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德文是dienationalsozialistischedeutsche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故称纳粹党;法西斯分子,也称Nazi,“纳粹”,或纳粹分子。1923年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强调,民族社会主义两个概念不可分割,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反对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以及主张对外扩张的一种极权制度。
  纳粹党的元首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和德国边界的布劳瑙城镇的一个奥地利海官官员家庭,从小受到冷酷刚愎的父亲的影响,具有大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1907年—1914年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的几年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专制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和超阶级的族民共同体思想。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军,当一名传令兵。1918年德国战败,他痛哭一场决心当一名政治家。1919年参加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党——德意志工人党,1920年2月将该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日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希特勒出任党主席,确立了“元首原则”,独揽党内一切大权。1923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并失败,不久被关入兰茨贝格监狱。他在狱中口述《我的奋斗》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西斯主义观点,要求建立一个强大的极权国家。1924年12月希特勒提前出狱。他吸取以前的教训,决定改变夺权策略,由武装暴动改为通过议会合法夺权。日他召开重建纳粹党大会,对纳粹党进行整顿。1929年底—1932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在此期间,纳粹党一方面进行争取民心的宣传战,一方面加强与权势集团接触与结盟。日,希特勒由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纳粹党上台执政。年,希特勒纳粹党全面建立了发动争霸世界战争的极权体制,1939年9月—1945年5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惨遭失败。希特勒和纳粹党对人类犯下了史无前例的恐怖的战争罪行。
  二、卐(万字)标志
  希特勒在1921年夏天夺取纳粹党的领导权之后,决定为纳粹党制作一面党旗。经过多方面考虑和对不少图样进行比较之后,最后想出了这样一面旗帜:红地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的卐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解释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卐,德文Hackenkreuz,译意“代钩的十字”,虽然袭用于古代,却成了纳粹党党旗的标志,不久也成了纳粹党锦旗、党徽、臂章的图案,成了纳粹党令世人望而生畏的法西斯标志,希特勒纳粹党上台执政后也成了纳粹德国恐怖和战争暴行的标志。
  三、口呼“万岁,希特勒!”(Heil Hitler)举手致意、问候礼
  “万岁,希特勒!”(HeilHitler)举手问候、致意礼,是希特勒纳粹党从墨索里尼那里照搬的举手示意礼。这种举手示意礼源于古罗马时代。希特勒纳粹党的举手示意礼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表示希特勒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威;
  其二,表示纳粹党党员和民众对希特勒的无限崇拜和绝对服从;
  其三,表示决心沿着希特勒指引的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方向前进!
  四、第三帝国
  希特勒德国通常被称为“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原出于宗教观念世界的千年太平说,即世界末日前一千年间,耶稣再来治世之说。12世纪的宗教思想家冯·费奥勒()把历史解释为一种上升的、相互衔接的三个国家或三个时代:“圣父帝国”(法律)、“圣子帝国”(福音)、“圣灵帝国”(爱和自由)。这一按顺序发展的三个帝国概念,被欧洲的社会神话和历史哲学逐渐固定下来。魏玛时代的保守的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在1923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第三帝国》中,把这种“救世说”变成了一种政治口号:他预言在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公元962—1806)和俾斯麦—威廉第二帝国()之后,将从“种族魂灵”中出现一个“第三帝国”。希特勒在上台后不久的一次演说中宣称,“第三帝国”已经来临,在“今后一千年内,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并标榜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是中世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第一帝国和俾斯麦建立的俾斯麦—威廉第二帝国的历史延续。希特勒暂时接受这一称号,从蛊惑宣传的目的出发,旨在建立纳粹的“新秩序”:一个极权主义的“族民共同体”国家。
  但是,“第三帝国”并不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正式国名,德国仍称“德意志国”。1938年希特勒占领了捷克苏台德区和奥地利后,改国号为“大德意志国”(GroβdeutschesReich),明令禁止使用“第三帝国”这个称呼。但人们已习惯于把纳粹统治德国的整个时期通称为“第三帝国”。
  第二部分:探讨四个有关问题
  日,希特勒法西斯不宣而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在9月两周半内,击溃波兰;1940年4月,3周占领挪威;同年5—6月,5天占领荷兰,18天占领比利时,3周打败法国,并将英军赶出欧洲大陆;1941年4月,3周占领巴尔干;同年6月,入侵苏联,在3个月内,向苏联境内推进800—900公里,逼近列宁格勒,希特勒法西斯军队闪击战达到高峰,但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宣告破产。
  希特勒法西斯和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罪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被侵略和受到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了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为首的反法西斯战争同盟,调动一切力量,协同作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日意大利法西斯垮台;日德国法西斯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法西斯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和平和进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纳粹党获得了德国民众的选票、并由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代表人物扶植上台?
  希特勒法西斯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恐怖、种族迫害和战争灾难。希特勒法西斯成为恐怖、暴行和战争的同名词。但是,为什么希特勒法西斯能够获得民众的选票和支持,并由德国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任命上台执政?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打出一个招牌和两个旗号。希特勒德国法西斯党,即纳粹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招牌是“德意志工人党”。在这里,“工人党”并不是指无产阶级的工人政党。按照当时党的领导人的说法,是指技术工人和能上升为小资产阶级阶层的工人党,旨在与无产阶级工人政党争夺部分工人。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两个旗号:一个是民族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旗号的有关内容,在其党的《25点纲领》中明确地提出:“要求参加大企业的分红”,“要求实现一种适合我国需要的土地改革,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土地投机倒把”,“要求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康的中产阶级”,等。这些条文带有强烈的反对垄断资本和反对大地主的倾向,但又要求保存私有制,属于一种带有封建色彩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或自耕农式的社会主义的空想,并不是无产阶级主张的废除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旗号的有关内容,在《25点纲领》中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享有决定国家领导和法律的权利,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其二为打破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要求实行对外扩张。这种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扩张主义。
  希特勒纳粹党打出的“社会主义”即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旗号和“工人政党”的招牌,迎合了战后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期间中下层民众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因此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这一阶层和部分落后工人的选票。纳粹党1919年初—1929年建党之后的前10年,一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1928年国会选举中仅获选票2.6%(共81万张),获国会席位12席。此后两三年内,纳粹党迅速发展,在日国会选举中,获得选票64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18.3%,获国会席位107席。日国会选举中,纳粹党选票又增加一倍,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纳粹党在1930年和1932年两次国会选举中,先后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和第一大党,其势力和影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成为国家权力分配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政治要素。纳粹党以其获取的民众选票,敲开了通往国家权力的大门。
  然而,希特勒纳粹上台执政,其关键的一步是取决于统治阶级权势集团的支持。希特勒纳粹党宣扬的“极端民族主义”,特别符合战后金融垄断资本复仇和对外扩张侵略的欲望。这是二者结盟的共同基础。但是,统治阶级权势集团对于希特勒纳粹党宣扬的“反大资本”和“社会改革的要求”存有疑虑。希特勒在同金融垄断资本代表人物接近和争取支持的过程中,多次进行解释“维护私有制财产原则”,将“反大资本”解释为“反对犹太人资本”,保护“创造性工业资本”,“不存在社会和经济革命”问题。希特勒在1930年将积极宣传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主张的代表人物奥托·施特拉瑟开除出党,博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在工人运动高涨(但是,分裂为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而又没有强大到足以克服统治阶级的一切反动企图,并严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政党丧失群众支持的政治危机情况下,统治阶级权势人物认为,希特勒纳粹党既得到群众选票支持,有利于稳定统治,同时又主张对外侵略扩张,能够实现其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因此在众多选择中,最后决定扶植希特勒纳粹党上台执政。日,容克地主代表阿尔尼姆伯爵写信给总统兴登堡,阐述了希特勒和纳粹运动的重要性,表示支持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1932年11月中旬,17名工业界和银行界巨头联合向兴登堡总统递交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与此同时,前皇太子两次致函兴登堡,劝说他立即授权希特勒组阁。1933年1月下旬,国防军第一军区司令勃洛姆贝格及其参谋长莱斯瑙受召同总统兴登堡协商组阁问题,二人力荐任命希特勒为民族阵线政府总理。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传令兵、德国法西斯党的元首希特勒上台组阁,由此掀开了德国历史上法西斯统治的最黑暗的一页。
  德国法西斯主义,即民族社会主义或纳粹主义,产生于德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于一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德国在一战中遭受失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德国的影响很大,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同时,德国的战败和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套上了“民族耻辱”的枷锁,民族复仇主义泛起。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而发展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排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过程异常激烈,德国成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者占人口的60%左右。在激烈的阶级竞争中,夹在垄断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层,只有少数人上升为资产阶级,绝大部分被抛进无产阶级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出现的经济危机,小资产者深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和对现实社会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改革,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正是在战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的形势之下,德国的各阶级和各阶层都纷纷行动起来,在政治舞台上形成不同的派别集团,形成对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冲击。当时,除去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作为冲击资本主义的主流之外,也出现了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支流。民族主义和主张对社会进行某种变革的民族社会主义,便是其中的支流之一。德国的纳粹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正是在希特勒的操纵之下,由一个小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演变为一个拥有中下层民众支持的资产阶级反动政党,并被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人物推上台执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法西斯德国能够在短短的6年时间之内,具备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
  法西斯就是战争!从法西斯主义诞生之日起,就把扩张主义作为其政治纲领的核心,声称“扩张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本使命”。同时,法西斯分子认为本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世界。强调优等种族要维护自己的特性,必须不断地从事争斗和战争。在这里,战争不只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是为了维护优秀种族的优良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成了目的本身。希特勒法西斯的战争目标是先征服欧洲,然后称霸世界。
  希特勒法西斯日上台,至日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只有短短的6年,却具备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实力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包括民众盲目和疯狂地追随侵略战争。对这一问题,应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政治方面,建立一党专制的极权政治体制。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之后,立即利用恐怖手段和“授法权”,取消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取缔除纳粹党之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纳粹党一党专制,镇压一切政治反对派——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清除异己,德国成了一个盖世太保(秘密警察)、党卫军和集中营国家。1934年8月,希特勒将党政军大权据为己有,成为一个大独裁者。德国按照“领袖”原则,从上至下,层层任命各级“领袖”,完全听命于立于权力顶端的最高领袖——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德国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极权国家。希特勒确立的法西斯极权政治体制,成为发动战争的高效力运转的政治机制。
  二、在军事方面,扩充军队,从各方面建立一支适合于扩张侵略的军队。年,希特勒在执政6年之内,德国军费开支增加近9倍,由19亿马克增加到184亿马克。德国陆、海、空军三军俱全。陆军由10万人增加到370万人;空军从无到有,达37.3万人,战斗机4,093架,比英、美、波三国的战斗机总数还多;海军舰只总数由33艘增加到107艘。纳粹德国具备了发动战争的强大军事能力。
  三、在经济方面,希特勒从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干预的统制经济体制。根据恢复经济和战备经济需要,国家在经济领域按行业部门——工业、商业、金融、手工业、保险业、动力和对外贸易7大行业,组成7个经济组合,下设44个经济组,350个专业组,640个专业小组,并按地区——省、市、区,将全国经济从横、纵两个方面统制管理起来,控制消费工业生产,使军工生产恶性膨胀发展。希特勒法西斯用降低民众生活水平的办法扩军备战、发展军工生产,推行经济军事化,军备生产大大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德国工业发展速度不仅超过美、英、法等国,而且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德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把英、法抛在后面。1939年德国的军火生产量已是美、英两国总和的2倍以上。到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德国许多最重要的合成产品的生产,如氮、燃料、橡胶和人造纤维等,都遥遥领先,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希特勒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奠定了有力的经济基础。
  四、在社会方面,希特勒法西斯实施控制与笼络的双重政策。首先,希特勒法西斯在对反对派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人士实行恐怖镇压的基础之上,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不论男女老少,均纳入各类行业、各类社团组织。在整个德国,纳粹党建立了一个以该党为核心,辐射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机构重叠、组织繁杂的社会组织网络,其中有希特勒青年团、希特勒少年队、纳粹主义妇女团、纳粹主义德意志大学教师联盟、德意志公务员联盟、纳粹主义德意志医生联盟、纳粹主义教师联盟、纳粹主义人民福利会,等等。通过上述一整套社会组织网络,纳粹党对全体德国民众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纳粹党在暴力、恐怖镇压和对社会严密控制的基础上,为扩大其社会基础,还采取了社会笼络政策,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以此掩盖其极权独裁统治的本质,旨在进行对外侵略战争。
  1.解决失业问题
  希特勒纳粹党上台之初,德国失业人数高达600万人,加上400万临时工及其家属,全国几乎有一半人在贫困、饥饿、死亡线边缘挣扎。希特勒通过大兴急需劳动力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重建庞大的军队和实行劳动义务制度,奖励妇女离职专营家务,迫害、打击异己,并对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民主进步人士、犹太人等实行关押、流放或免除公职等有关措施,到1937年3年多的时间内,德国大体上消除了失业。同一时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希特勒法西斯解决失业的这一问题,是使观察家和德国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项政策。
  2.管理工资和物价
  纳粹当局尽可能把工资维持在低的水平。工人的总收入虽有一定程度增加,主要是通过广就业和增加工时。与此同时,确保物价稳定,避免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以此防止引起的各种社会后果。在保持低工资和稳定物价的状态下,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纳粹党在军备工业恶性膨胀、消费工业倍受忽视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经济战备军事化,因此,纳粹党的政策在实际生活中并未给德国广大民众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在整个纳粹党统治期间,德国工人的计量名义工资指数始终低于1929年世界经济爆发前的水平。但是,同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相比,德国民众获得了工作,加上延长工时和同一家庭成员参加工作的人数增加,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由于法西斯德国战争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从独立经营者地位中沉沦下去的人和从乡村流入城市的人员,因战争掠夺来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条件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一时使他们个人因经济结构变化所必须付出的牺牲而减少,因而他们也普遍地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变化的法西斯社会。
  3.社会福利政策
  ①扩大保险制范围
  年经济大危机时期,德国的保险金制化为乌有。希特勒上台后,颁布《维持偿付残疾者、矿工和职员保险法》、颁布新的《社会保险建设法令》、《扩大保险范围法令》和《关于德国手工业者养老金法令》。同时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规定40岁以下的工人和职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之列,个体经营者首次获得社会保险。
  ②休假、旅游和娱乐
  法西斯德国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德国劳工阵线通过与企业主协商,把原来每年3天的带薪休假日延长至6—12天,15岁以下的少年休假15天,其中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组织的活动者休假18天。德国劳工阵线还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1937年一年之内,全国约有1000万人参加了“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一时间,法西斯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法西斯德国的工人也拥有了这种权利。实际上,“力量来自欢乐”组织的旅游船只,都是为考虑到未来战争而修建的。在战争过程中,3艘船只连船带人一起沉没。“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还组建交响乐队,经常组织工人观看廉价的话剧和歌剧,参观展览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接受业务进修培训。
  ③大众汽车骗局
  德国大众汽车(现在奔跑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是希特勒首先指令建厂制造的。
  1938年夏天希特勒声称,法西斯德国要实现使“每个德国职工拥有一辆小轿车”的梦想,掀起了所谓的生产“大众汽车”的宣传活动。为此,他下令生产一种每辆只售价990马克的小轿车,要求每个职工通过所谓“先付款、后得货”的分期购买方式,每星期交付5—15马克,达到750马克时可获得一张没有定期的大众汽车订单号码。人们经常看到一辆大众小轿车穿梭在城市乡村的公路上,停放在城镇广场的中心展览,吸引民众,引起轰动。可是,这个大众汽车厂并未出售一辆小轿车给德国民众。当法西斯当局由此聚集了大量资金,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该厂全部转入军工生产,生产战地汽车。“大众汽车”完全成了一个蛊惑民心的大骗局!
  4.“社会心理拉平”蛊惑活动
  ①民众共同体
  在希特勒纳粹党实施的蛊惑活动中,首先特别注重大肆进行关于“民众共同体”的“超阶级国家”论的蛊惑宣传。希特勒和纳粹党对“民众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解释:对内方面,把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一切政治反对派排斥在外,他们属于被镇压的对象。同样,也将犹太人、吉卜赛人和斯拉夫人等其他种族的人排斥在外,他们属于“劣等种族”。在对外方面,只承认本民族,即只承认德国,而无视其他民族和国家。在承认德国现存社会存在私有制和不同经济利益集团的前提之下,纳粹党将对社会各阶层通过一种持久的教育过程,达到取消现存传统、等级地位优越感和各种偏见,实现不分阶级、不分等级、不分职业、不分性别的一律平等。大家作为一个整体的民众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为希特勒纳粹党的内外政策和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服务。希特勒纳粹党关于“民众共同体”的宣传,加上诱人的社会笼络和社会心理拉平的外衣,具有极大的蛊惑性。
  ②“社会心理拉平”活动
  “社会心理拉平”,即为“社会心理平等”。关于这一问题,希特勒在1933年一次演说中声称:“我们努力按照人的内在价值来衡量人。我们不看其外表,不看其表面,努力忘掉区分人的出身、等级、职业、财产、教育、知识、资本等东西。我们要冲破这一切观念,将人们争取过来”。
  希特勒法西斯当局努力将这种民众共同体的幻想,作为一种真正的社会现实进行宣传。1933年4月希特勒政府作出决定,宣布5月1日定为全民族的劳动庆祝日,表示“尊重劳动,尊重工人”。5月1日这一天,也号召大企业主参加庆祝游行,以示“全民一家”。同时,法西斯当局将10月4日定为农民丰收节,声称“农民是德意志人民的生命之源”。他们还大肆颂扬中等阶层是“创造性等级”,以此满足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心理需要。他们举办一系列象征性庆典活动和聚餐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制造一种德意志民族内部人人“平等”的感觉和印象。甚至规定固定的日子,在城镇的街道和广场以及农村,举行吃“大锅饭”的聚餐活动。在这一天,大企业主站在工人和职员身边,地主贵族站在农民身边,军官站在士兵身边,全体德意志人同吃“大锅饭”,作为形成民众共同体的象征。在希特勒青年团等一些法西斯组织举行活动时,也实行富家子弟与工人子弟同穿一样的制服、同吃一样饭菜、同样进行义务劳动和接受军事训练。法西斯德国劳工阵线头目罗伯特·莱伊得意地宣称:“我们是欧洲第一个克服阶级斗争的国家”。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实行的社会政策产生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恐怖镇压和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镇压和消灭一切政治反对派和犹太人及其他非德意志种族,并把整个社会控制起来,同时也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施笼络蛊惑社会政策,通过大肆宣扬“消灭失业”、“民众休假”、“大众旅游”、“大众汽车”和“社会心里拉平”等蛊惑活动,无论是在意识中还是在实践中,对“民众”、“民族伙伴”角色概念的拔高,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平等”和社会地位“提高”的错觉,并未感觉到受到一种残暴的独裁政权的统治,而是生活在一个无阶级的社会。纳粹党实施的恐怖镇压与笼络蛊惑的社会政策,使民众对法西斯制度发泄道德愤怒的政治活动余地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广大民众顺从和狂热地支持纳粹党政权对内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使得纳粹党统治下很难发生大规模的群众反抗运动。尽管在纳粹党统治的不同时期,发生过以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中坚力量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波及德国社会各阶层,包括知识界、宗教界、军界等进行的各种抵抗活动,与法西斯独裁统治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斗争,但是德国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具有间或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在德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德国人民的最终解放,并不是依靠自身力量,而是依靠外力取得的,这不能不成为德国人民历史上的一种悲剧。
  五、在意识形态方面,宣扬“种族优越论”,对外夺取生存空间。
  希特勒法西斯宣称,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种族核心,应该统治世界,“应该主宰世界!”希特勒叫嚣:“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就是统治世界,要准备用暴力和战争为德国解决‘生存空间’”。希特勒法西斯通过宣扬“种族优越论”和夺取生存空间,将德国民众引向盲目地追随和支持其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
  简言之,希特勒纳粹德国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从掠夺“生存空间”和对外扩张及发动侵略战争出发,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实施了有关政策,将整个德国和民众动员起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初期闪击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必然引起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民主国家和人民的反抗。当1941年夏天希特勒法西斯转而进攻苏联、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时,被侵略和受到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进行反法西斯的世界战争时,法西斯的战败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个问题,希特勒纳粹党为什么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
  希特勒法西斯对人类犯下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残暴和战争罪行,其中之一是在战争期间对犹太人的灭绝人种大屠杀。欧洲在战前有800万犹太人,在战争期间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杀害。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无比的智慧和适应能力,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欧洲的科学和文艺领域,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犹太人光辉的名字,其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工人运动领袖卢森堡,文学艺术界有世界级的诗人海涅、作曲家门德尔松和画家毕加索,在自然科学界有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等。在诺贝尔经济奖项的获得者中,有1/3为犹太人。
  仇视犹太人,在欧洲历史上由来已久,基本是按宗教—社会—经济—政治这样一种轨迹发展和递进的。
  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中,犹太人信仰古老的犹太教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古老的犹太教坚决拒绝接受耶稣是救世主和上帝之子的说法,因此从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就指控犹太人犹大出卖和谋害了耶稣,造成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世世代代的怨恨。犹太教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规定不得食用动物血液,因此宰杀牲畜时必须把血放干净。这个简单的民族习惯,自中世纪以来就被其他民族说成是用基督教徒的鲜血祭神。中世纪欧洲流行黑死病时,有人说是犹太人投毒水井所致。因此,仇恨犹太人的社会氛围就形成了。欧洲犹太人散居在欧洲各个国家,在欧洲基督教反犹排犹的一千多年中,犹太人不能进入各级行政、军事组织,不准拥有土地,并被排斥在城市手工业之外,他们只好从事商业,实际上是被推到金融与商业世界。经商使犹太人有了大量财富,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受到重大经济危机打击的欧洲社会公众心态极度失衡,于是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了犹太人身上。与此同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份所谓的犹太人准备征服世界的计划书,即《锡安长老议定书》。尽管这份文件后来被证明是伪造的,但对当时各地出现的排犹浪潮起了导火线的可怕效应。
  希特勒反犹,首先导源于他的种族优劣论。他认为,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文明的破坏者和人类寄生虫,声称地球应该由日耳曼优等种族进行统治。希特勒上台后,反犹又增加了政治和经济因素。在政治上,宣扬犹太人培植的最坏的祸根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苏维埃国家。所以,不仅要反对犹太人、反对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而且要对犹太人加以消灭。在经济上,通过反犹能够没收犹太人资产,反犹能够稳定国内局势和转移国内阶级斗争视线。
  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经历了一个反犹、排犹和灭犹的过程。年法西斯当局颁布各种法律,禁止犹太人担任官吏、教师和军人,限制其从事自由职业,剥夺犹太人公民权、禁止同雅利安人通婚,禁止书写德语。日制造“水晶之夜”(全国砸玻璃之夜),捣毁犹太人商店、教堂和住所。随后希特勒政府决定将犹太人排斥出一切经济部门,关闭全部犹太人商店,强行对犹太人经营的企业实行“雅利安化”。自1939年起,法西斯当局强迫犹太人大规模移居国外。自1941年7月起,法西斯德国反犹、迫害发展到所谓“最后解决”,即实施种族灭绝阶段。“最后灭绝”犹太人并不局限于德国本土,而是涉及被德国占领的所有国家——波兰、苏联、东南欧、西欧等国的犹太人,约有600万犹太人在实施最后解决方案中被害,占战前欧洲犹太人总数的62%以上。
  吉卜赛人是法西斯当局试图灭绝的第二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约有52万吉卜赛人被杀害。同时,黑人和斯拉夫人也被列入被根除和灭绝之列。
  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在排斥和驱逐“劣等种族”的同时,对德意志人内部的所谓“无生存价值者”也实行淘汰,其中包括遗传病患者和懦弱者、不合群和无能的人。1939年当局又开始实施“儿童行动”计划,将新生儿中痴呆和畸形的“无生存价值的生命”以“治疗”为名杀死。与此同时,为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增强“优等种族”的数量,当局鼓励健康的德意志人多生儿育女,并将党卫队列为优等种族中的精英集团,在繁衍后代方面也要承担更大责任。
  第四个问题,战后德国人民的历史反思
  希特勒法西斯的战败及其骇人听闻的真实罪行被陆续揭发出来,在确凿的人证和物证面前,大多数德国人感到无比震惊和负疚。他们承认希特勒法西斯的罪行,承认希特勒法西斯统治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告诫人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珍视和平。
  一、承认战争罪行,谢罪于世人
  战后,尽管德国内阁更迭,但是历届总统和总理在对待希特勒法西斯战争和罪行态度上,都能一以贯之,敢于面对历史,勇于承担罪责,表现出一种“道德的勇气”。
  日,勃兰特总理访问波兰时,在犹太人纪念碑前跪拜,表达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的哀悼和悔罪之意。
  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纪念日发表了备受瞩目的演说,声明日是希特勒法西斯的战败日,同样,也是德国人民从法西斯统治之下的“解放日”。
  1995年6月,德国总理科尔在访问以色列时,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鞠躬致哀,重申国家的道歉。
  今年,日,现任总理施罗德在德国布痕瓦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仪式上,鞠躬致歉,以示对历史的反省。
  今年5月8日,德国人在许多城市举行了追思会和礼拜仪式,纪念60年前的二战结束日。联邦总统霍尔斯·科勒(HorstH?hler)在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在柏林举行的一次纪念活动上说,德国要感谢那些把它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国家。同时,也反对把纳粹统治时期犯下的罪行从此画上句号,不再深究。他说,德国人以震惊和羞愧的心情,回顾这场由德国挑起的战争和屠杀。德国将不会忘记在纳粹专制下的12年以及德国人给世界带来的不幸!
  二、赔偿
  德国政府不仅在道义上勇于承认历史罪责,而且积极履行赔偿责任。
  1952年9月,在战后废墟上恢复经济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德国签订了对犹太人以色列国赔偿的协定。
  1953年,联邦德国通过了第一个对战争受害者赔偿法。根据这项法律,在战争中受到政治、种族和宗教迫害的人都可以得到赔偿,首先得到赔偿的多为犹太人。联邦德国每年支付数十亿马克的赔偿金,到2005年赔偿金额约达1250亿马克。
  直到现在,每年圣诞节,全世界受过纳粹迫害的幸存者和受迫害的犹太人家属,都会收到德国政府寄送的一份圣诞节礼品包和一张贺卡,表示慰问。
  三、史鉴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有关二战的教育,建造博物馆、纪念碑。第三帝国作为最黑暗的一页历史,已列入历史教科书,教育人们要牢记希特勒法西斯犯下的战争罪行和对犹太人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以免重蹈覆辙。对于出现的新法西斯主义,1994年9月联邦议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对新纳粹的组织活动进行严查和法办。
  日,“大屠杀纪念碑”(德国称“被害欧洲犹太人纪念碑”)在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揭幕。历史学家弗莱(Norbert,Frei)不久前在《时代》周刊上撰文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一个国家在自己首都的中心坦白了自己最大的历史罪行”。
  德国之所以战后谢罪于世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四D计划
  反法西斯同盟国推进到德国本土,彻底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依据1945年波茨坦协定,同盟国对德国实行占领,并推行四D计划,即非纳粹化、非军事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关于非纳粹化,对纳粹战争要犯进行了审判,并对纳粹战犯进行了清查和追捕。1945年6月—1947年1月,英占区被捕人数为64500人,美占区为95250人,法占区为18963人。1949年西占区成立联邦德国后,到日,德国法庭审查958071人。尽管对纳粹战犯进行的清查和追捕进行得并不彻底,但这一行动对战后德国废除专制和实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二、道德反思
  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战败和战后的困境使人们对德国的罪责进行了反思。
  面对希特勒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战争灾难和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战争废墟,德国进步民主人士进行了反思。著名的社会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几乎每个德国人都犯有道德罪行,但对这种罪行的认识需要依靠个人的良心反省。“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在反思中,德意志民族性中的精华因素——理智、务实、自由、民主得到发扬,糟粕因素——盲从、专制、狂想、疯狂加以弃除。西方国家的“四D计划”与德国进步民主人士摒弃专制和实行民主自由的意向不谋而合,因此德国人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彻底性。
  三.政治考虑
  德国处于欧洲中心,与多国相邻,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极大恐惧感。战后德国要想生存发展,只有选择理智地反思历史和承认战争罪责,才能得到邻国的谅解与和解。
  德国向法国谢罪,争取了德法和解。这一和平举动带来了欧洲世纪性的和平,更给德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契机。德法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而欧洲一体化又为德国的壮大提供了条件。联邦德国向苏联及东欧国家实现和解,促进了欧洲的大缓和。这种缓和为战后德国的重新统一(东、西德)奠定了最终统一的基础。德国正是在与邻国和解的基础上,经济“奇迹”般地发展。德国现已成为欧洲联盟发展的经济火车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当今,德国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一个政治大国的作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