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淘宝货源总共对淘宝投资了多少钱

阿里巴巴总共对淘宝投资了多少钱
从淘宝的创立到现在,阿里巴巴一共对他投资了多少钱,能说下每次投入的钱的数量和时间吗,非常感谢
09-12-07 &匿名提问
阿里巴巴怎么赚钱 “2002年,阿里巴巴要赢利1元,2003年,要赢利1亿人民币,而2004年,每天利润100万。”2002年4月,正值互联网寒冬,瘦瘦的马云向记者表示,“我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阿里巴巴找到了自己的赢利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得简单,阿里巴巴现在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收取会员费。”马云用3年时间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据阿里巴巴内部透露出的数据显示,2004年,阿里巴巴净利润6亿人民币。不过马云仍不愿细讲自己的商业模式,怕透露了营收的真实情况。 记者采访获悉:阿里巴巴上的会员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供应商;一种是诚信通会员。 “中国供应商”服务主要面对出口型的企业,依托网上贸易社区,向国际上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的客商,推荐中国的出口供应商,从而帮助出口供应商获得国际订单。其服务包括独立的“中国供应商”账号和密码,建立英文网址,让全球220个国家逾42万家专业买家在线浏览企业。目前,中国供应商的会员费是6万-8万元/年。 “诚信通”更多针对的是国内贸易,通过向注册会员出示第三方对其的评估,以及在阿里巴巴的交易诚信记录,帮助“诚信通”会员获得采购方的信任。诚信通的会员费是2300元/年。 据阿里巴巴自己披露,截至2005年5月,通过阿里巴巴注册的中国供应商有1万家,诚信通会员注册用户接近10万家(2004年底,阿里巴巴上中国供应商的数目为8000多家,而诚信通会员为6万家)。以此估算,阿里巴巴年营收应接近10亿元(其中诚信通每年应收会员费为2.3亿元,中国供应商每年应收会员费最高为8亿元)。 中国供应商以及诚信通会员除了容易获得买家信赖外,还拥有企业信息的优先发布权,以让客户更快找到企业。“关键在于阿里巴巴必须保证企业的网上身份与真实身份相符,并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让大家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里赚钱。”马云说。 “保证诚信的方式有5方面,即第三方认证(企业资信调查机构提供信用认证,认证的内容包括工商部门的合法注册记录,业务授权等);网下的证书和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会员评价;资信参考人。”马云表示,“中国电子商务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诚信问题,这一整套体系就在于确保解决诚信问题。” 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了付费的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会员,阿里巴巴上面还活动着免费的中国商户480万家,海外商户1000万家;去年通过阿里巴巴出口的产品总值为100亿美元,以浙江永康地区为例(全球最大的滑板车供应地),当地企业有70%通过阿里巴巴出口;其中有不少企业出口超过千万美元。 “当这么多人都能通过阿里巴巴赚钱,阿里巴巴也应该赚些小钱。”2002年,正在为阿里巴巴寻找未来的马云表示。 至于阿里巴巴是否会上市去融更多的钱,2004年,马云曾向记者表示,“阿里巴巴至少得将年利润做到10亿元才会上市。” “阿里巴巴的业务没有彩信、网络游戏等政策风险,而且出口是国家鼓励的行业,阿里巴巴上市能获得比新浪、盛大更高的市盈率。”软银中国一位前高管评价。 目前,新浪的市场盈率约为30倍,盛大与网易的市盈率均为35倍。 免费淘宝圈地 阿里巴巴在B2B领域赚得的利润使得它能够养得起一个目前只花钱的“孩子”,即阿里巴巴旗下的客户间(C2C)交易网站淘宝。“淘宝还是个孩子,虽有发展空间,但现在重要的是培育。”马云这样说。 阿里巴巴2003年创办淘宝,当年7月对淘宝注资1亿元,2004年7月再次宣布对淘宝注资3.5亿元。 在中国C2C市场,淘宝的竞争对手eBay显得更为财大气粗。2002年3月,eBay向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成立eBay易趣;2003年7月,eBay再次对eBay易趣注资1.5亿美元。 C2C网站的收费来源,主要包括交易服务费(包括商品登录费、成交手续费、底价设置费、预售设置费、额外交易费、安全支付费、在线店铺费),特色服务费(包括字体功能费、图片功能费、推荐功能费),增值服务费(信息发布费、辅助信息费),以及网络广告等。 eBay易趣的赢利模式是向用户收取店铺费、商品登录费、交易服务费等费用。普通店铺月租费原为50元/月,去年5月份下调为35元/月;而商品登陆费则因商品类别、价格的不同而不同,最便宜的登录费为0.8元,而较贵的,比如汽车、摩托车等超过2000元的商品的登录费为8元左右。 “与世界级的竞争对手同台,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马云说。而他显示实力的方式就是淘宝的免费策略。 淘宝目前对所有的商户实行免费,马云说:“淘宝3年不收费。中国的C2C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免费模式更利于跑马圈地。” 马云的免费策略能圈到地吗? 艾瑞咨询(iResearch)2004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拍卖市场上,eBay易趣的注册用户为950万,淘宝网上的注册费为400万,一拍网注册用户约40万,其他拍卖网站注册用户约10万。 报告还显示,2004年中国网上拍卖市场总共约4250万件商品,成交率约为40%,总成交量约为1700万件,成交金额为34亿元。其中eBay易趣的成交额约为22亿元,淘宝成交额约为10亿元。 而按淘宝提供的数据,在2005年第一季度,淘宝的成交额为10.2亿元,易趣成交额为1亿美元,淘宝首次反败为胜。 “除了与淘宝提供的本土化服务有关之外,也与淘宝免费政策有关。”马云这样解释淘宝后来居上的原因。 “有些用户为了逃避eBay易趣的成交费,在eBay易趣发现所需货物后,并没有用eBay易趣的安付通支付,而是选择了淘宝的支付宝,这使有些eBay易趣用户实际上成为淘宝用户。”阿里巴巴一名员工说。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公司针对网上交易而推出的安全付款服务,支付宝作为信用中介,在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前,由支付宝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 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日,淘宝网有79%的在线商品交易接受通过支付宝交易。 淘宝如今的免费模式是对阿里巴巴模式的复制。阿里巴巴在收费之前,经历了长达3年的免费期。 马云表示:“那时候,阿里巴巴是花投资者的钱,心里只有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淘宝现在烧的钱一部分来自阿里巴巴的赢利,另一部分也来自投资者,同样基于对未来的信心,因为阿里巴巴就是一个例子。” “淘宝还会继续坚持免费,现在还是收小钱的时候,还是跑马圈地的时候,阿里巴巴不急。”马云说。(参考资料:a href=&news.xinhuanet/ec//content_.htm& target=&_blank&news.xinhuanet/ec//content_.htm/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未来十年、二十年假如你发现阿里巴巴改变了这个宗旨,我们一定会反思把它改回来.IPO疯狂时坚守使命:让120亿港元与股东分享第二点,我想跟大家讲去年、前年我们做了哪几个比较艰难的决定.因为今天是企业运营的分享,因为你坚信了自己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以后,我相信你做任何决定既困难但是很乐观.2008年阿里巴巴上市路演到了纽约定价的时候,在纽约定阿里巴巴股票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已经在纽约无底价认购达到1800亿美金,香港的认购有几千亿港币的锁定资金,那时候我们感觉这个股市出问题了,因为阿里巴巴总共只想融十几亿美金,怎么可能有几千亿美金的锁定资本,人们变得疯狂.在外部疯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所以当时我们觉得阿里巴巴的发行价可以定到20块钱以上,每增加1块钱我们至少可以拿到10亿港币的融资.投资银行问我们,你们别太过分,定22块-25块就差不多了,我们自己开会问我们愿意卖多少钱的股票,我们问我们的同事心里期望值是多少,他们说出来的时候大概估计11块、12块.现在我们卖多少钱呢?报20块钱是不丢脸的,因为太多人想买这个股票了.我去年很坦诚,真的不难过.就像很多人说13.5块后悔了,当时定20块的时候可以多拿120亿港币进来,我一点不后悔,就像我今天不难过.因为人要坦诚,你只有真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的时候,做任何决定你是敢拍下去的,这是我2007年做的一个比较困难的决定.2008年我又做了两个困难的决定,2月份我们感觉不对,特别是我见到大批阿里巴巴的客户对我们说去年赚了很多钱,我说你的钱在哪儿挣来的?在股票上挣来的,你会发现做企业的人在股市上赚钱,在网上论坛上讲PE多少倍、什么是IPO,像那时候淘宝、支付很小,每个人跟我谈你们什么时候IPO,当这个世界上所有商人讨论IPO、讨论倍数和炒作的时候你知道已经走向了另外一个阶段,所以我们员工大会上说高度关注2008年.直到2008年2月份我们写出了&冬天的使命&这篇文章,我们相信世界经济会出现问题.拥有150亿的&冬天痛苦&:主动放弃利润、全力以赴帮助客户过冬这篇文章我写的时候也很痛苦,为什么呢?我们感受到有问题,但我不能跟所有的中小企业写这封信,并不是担心冬天不来怎么办.后来我根据客户第一的原则,我们帮人家,我们有义务帮助人家过冬.我说不能给客户写信,那就给员工写信,这信一定会传出去的.传出去以后媒体开始炒,说阿里巴巴遇上冬天了、电子商务遇上冬天了,马云快不行了(笑).发出这封信不是为了热闹,我们是真正客户第一.我认为做企业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要在乎你自己怎么看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每次季报出来,其实我觉得是蛮好的,但是别人拿出来说阿里巴巴掉了15%,而不是说阿里巴巴涨了40%多的客户.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如果一个人为了媒体而活着、为了脸面而活着,不是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你会活的非常之累.那封信写出我们立刻采取了很大的行动,刚才卫哲已经介绍了,中国的供应商每个是6万块钱,我们决定立刻把阿里巴巴的利润降低,那时候我刚好看了一部电影《赤壁》,我看了以后很有感悟,当时的刘备把荆州的老百姓往前面赶,张飞跟他说再弄下去就要死人的,我们自己逃的话就逃掉了,干嘛还要管老百姓.刘备说&这些老百姓信任我们,假如我们自己逃了没管老百姓,那创造这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看了电影的这句话我感受很深,阿里巴巴过冬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拥有150亿的现金,再穷阿里巴巴都会收支平衡,但如果阿里巴巴的创业企业失败了那要阿里巴巴干什么,冬天过去了我们活下来企业都死光了.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个该花钱的时候,所以不是阿里巴巴挣多少钱、不是从每个客户身上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帮助更多的客户用电子商务度过危机.我觉得这个困难挺难的,直到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开董事会杨致远他们说你们怎么没有跟我们讲,我说跟你们讲也没有用啊.把产品从6万调整到19800元利润大大降低,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有19800元的产品他们就敢于尝试、敢于卖出去,大家知道产品价格调整争论非常之大,我相信绝大部分公司的情况是冬天来了怎么多赚一点钱过冬,90%的企业想怎么多赚一点钱出来.那时候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高层想的是如何帮助更多的企业,因为这个决定使我们毫不犹豫把产品调整到1.98万,迅速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当然有两个结果,一是这家公司亏损的一塌糊涂,我在阿里巴巴开会的时候说了这句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都是阿里集团下的公司,阿里巴巴和淘宝是电子商务模式中的两种不同的模式的典型代表。电子商务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也就是B2B,比如说阿里巴巴,二是、企业对人个的交易模式,也就是B2C,比如说淘宝商城,当当网等,三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模式,也就是C2C,比如说淘宝,拍拍,百度有阿,易趣。就是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不同,其它没有什么别的不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阿里巴巴再投资淘宝20亿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上周末淘宝诞生5周年之际,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宣布,“集团将对淘宝追加投资20亿元,而且必须5年内花光”。但是,马云对淘宝如何盈利问题却避而不谈,声称“对赚钱问题不感兴趣。”  据悉,这20亿元投资是继2003年淘宝网成立后,阿里巴巴集团对淘宝网的第三次投资。
淘宝网由阿里巴巴集团于日投资4.5亿元创办、2005年10月第二次投资1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累积对淘宝网投入资金达34.5亿元人民币。  这笔20亿的投资是马云为了实现其全球网购霸主地位的再次下注。马云透露,淘宝与阿里巴巴未来5到10年的任务是营造一个庞大、成熟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我们将在技术、创新等领域投入20亿元,5年内必须花完,希望淘宝5年后超越eBay、亚马逊,必须超越他们的交易量。”马云说。  根据淘宝提供的数据,目前淘宝上有6700万注册用户,每天有1000万的买家访问淘宝,中国未来几年一定会超过五亿到六亿的互联网用户,届时淘宝网每天将会有一亿到两亿的客流,线下商场很难实现这样的规模。  虽然淘宝已成为国内最大的C2C平台,但淘宝的盈利问题却仍遭诟病。此前,业内普遍预测,在阿里巴巴B2B成功上市之后,阿里巴巴集团下的淘宝将紧随其后上市融资,并造就中国互联网的第二个神话。但目前淘宝仍未突破盈利的瓶颈,遑论上市计划。  对于淘宝的盈利,马云称,“其实并不用为淘宝的盈利问题担心。在淘宝这5年的发展阶段,对赚钱问题不感兴趣。淘宝收钱是最容易的事情,创业者赚钱最容易,最容易的事情我一般兴趣不大。”马云表示,“我看到5年内淘宝经历了高速成长,对很多行业的冲击与自我完善,这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远超过了赚钱本身。”  不过,马云仍未明确指出淘宝网未来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淘宝之前曾尝试通过以交易收费的方式盈利,但为之推出的产品“招财进宝”由于遭到网商抵触而不得不放弃。随后,淘宝尝试以B2C模式增加收入。目前,淘宝还通过系统内商家竞价排名的方式获得收入,但这块收入目前也未能获得爆炸式增长。  对于马云关于对“淘宝盈利”不感兴趣的言论,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淘宝在C2C市场的份额一家独大,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其后跟着许多虎视眈眈的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譬如百度即将推出的C2C平台及腾讯的拍拍网,这些压力让淘宝通过某种收费而盈利的计划不得不押后。
(来源:上海证券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然)
08-05-20 06:50·
08-05-08 10:42·
08-02-05 08:44·
07-12-06 09:29·
07-09-28 04:35·
07-09-17 06:29·
07-07-27 10:18·
07-01-09 14:29·
06-04-30 10:06·
06-01-24 11:16·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阿里巴巴:阿里有今天,得亏这几步走对了!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对话老板,和大成者对话
阿里的业务常常“分分合合”:在外界看不懂的时候,把支付宝和淘宝分开了;在阿里妈妈独立发展也很好的时候,又决定把阿里妈妈“塞回淘宝的子宫”;后来,淘宝被一分为三。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首次分享了对于这些“分分合合”的体悟,以及与阿里命运相关的一些决定及背后的思考与挣扎。
2011年,淘宝被拆分为三家公司:淘宝、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和一淘,当时负责淘宝商城的张勇,带领团队历经了艰难的拼搏,最终“千里挺进大别山”,如今的天猫已经B2C领域的绝对领导者,更成为阿里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这段经历让张勇坚信,战略是打出来的,已经总结出来的战略基本跟你没关系。战略很难被清晰的规划,在战略问题上,两点之间距离永远最长,战略往往一进展,就要调整了。“世界上聪明人很多,勤奋人也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更多。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肯定是世上本没有路,为了活命,先搞条路出来。”
作为一家2000多亿美元市值公司的CEO,张勇还表示,自己更多会思考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所谓花无百日红,产品总有周期,只有整个布局是轮动的,才能避免整个公司的业务陷入集体性的低谷。
在阿里九年多的时间,有很多觉得当时挺重要,事后看起来更重要的时刻,或者说当时很揪心的时刻,但是事后看起来很重要的时刻。
以下根据张勇讲话整理:决定阿里命运的几次“分分合合”
最英明一次“分”:淘宝和支付宝分开
把淘宝、支付宝分开,这个事情奠定了阿里的基础格局,今天的蚂蚁就是原来的支付宝跑起来的。“尽管我不是亲身经历,但是我觉得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可能已经决定了阿里今天的命运。”
把支付宝给切分出来了,好处是什么?好处是它打开了一片天,本身因为一个主场景产生另外一个业务,而这个业务最终又能够变成不只是刚才产生那个业务场景的附属物,同时变成有独立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一个业务。
这里面体现了阿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整个组织构架上,我们每过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分合合,这个“分”决定了整个支付宝命运、决定了整个蚂蚁命运,没有这个“分”,充其量是淘宝里面的一个大部门,解决的是淘宝问题。
它可能也不错,因为淘宝长,它也长,但是到现在,我们整个在PC时代的时候,支付宝整个份额,第三方份额已经跟淘宝平起平坐了,一半的流水来自于淘宝,一半的流水来自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景需要支付。无线时代更是了,无线时代所有线下支付变成了手机钱包支付,带来了这个场景。
但是反过来讲,这种“分”也是有代价的,代价是说你要保持商业场景和支付之间两大体系的协同关系。原来在一起就是一个部门,那么分开的话,其实支付有支付的场景,你当然很大,是我最重要的场景,但是当它发展起来之后,优先级就会调整。
“分”了以后,带来一个很大的市场场景,但是它又需要很多连接。“分”比“不分”要来得好,它带来的市场机会绝对是原来的场景下所看不到的,这个可能是我们在过去的很多年当中,其实是非常经典的一个“分”的例子。
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考虑什么时间“分”,什么时间“合”变得非常关键。
为什么把阿里妈妈“塞回淘宝子宫”?
当一个地方一天有上千万人来的时候,赚钱应该是可以搞定的一件事情。但是怎么搞定?当时马云就想把阿里妈妈放回到淘宝的子宫里,让他能够变成淘宝商业化的主体,同时也把阿里妈妈这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的使命,跟阿里巴巴的使命结合起来,其实这两者是一体的,做广告不就是为了做生意吗,把生意卖出去。
我们把让你做生意,延展到让你营销做得好、广告做得好,让你获得新客户,这就奠定直到今天为止还是非常有效的,阿里妈妈整个营销平台的基础,就是这样来的。
最终我们把这个事情办了,阿里妈妈回到了淘宝,吴妈(阿里集团合伙人吴泳铭)仍然管阿里妈妈的商业体系。这是“合”的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例子,当一个业务发展,其实是我们阿里的一个业务发展,很多时候发展的视角,我们原来叫生态的视角,但是我个人更喜欢用产业链这个词。
原来只是买家卖家两个角色在一个平台上,其实无非就是你多了角色,卖家本身是广告主,广告主需要有人服务他。而作为平台,本来是一个交易平台,后来因为人多了,所以变成一个媒体的潜质,媒体要发挥它的商业作用,在广告主身上实现价值,能够为他们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带来这样一种结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产业链的延展。
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在阿里经历,完全是当事人经历“合”,包括合进去之后,怎么样把设想的化学反应能够发生,你不能到外面去找广告主了,第二你也不用发展什么渠道体系,你做别人的渠道,你自己发展渠道体系,你就是自己家的媒体。
最好的一点,我们的广告主都在互联网上经营,不需要线下的服务团队去敲门服务他,网上自助式的服务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效果为王的年代,我们都是坚持“商家自我服务”,在平台上能自助完成的事,为什么要搞一个全国的地推团队,到处去卖广告?
做天猫就是“挺进大别山”,没有退路
然后2011年到2012年,经历了另外一把更大的“分”,就是淘宝被分了,一个淘宝被拆成了三块,就是淘宝、天猫和当时的一淘。
当时的现状是什么?淘宝发展越来越快,但是我们大概从2008年左右,开始决定做B2C,当然中间也是阴差阳错,我莫名其妙从一个CFO有机会接触这个业务,也是命运使然,从来没有想到过,也是后来走上不归路的开始,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做业务去了,直到今天。
当时觉得”分”对个人是好事情,对团队是好事情,业务发展多了一个空间。但是我后来慢慢去体会这个拆的原因,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考虑。
第一个是一个趋势的判断,就是觉得B2C会越来越发展起来,而在一个发展势头很猛的东西上面盖一个大盖子,这个发展会被束缚住,这是第一个考虑。这个考虑来诠释为什么淘宝和淘宝商城(天猫)分开。
还有一条考虑,我从来没有讲过的,我后来搞明白了,就是B2C发展的态势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包括自己的B2C淘宝商城能发展成什么样,那个时间不确定。
为什么不确定?这个市场的格局,以后发展的态势是怎么样,到底是一个群雄割据的市场,还是像我们C2C领域一样,能够占到一个非常大份额的市场?这个问题是当时搞不清楚的。因为我们自己也在拼命冲,也碰到很多问题,也不一定有胜算,也不一定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当时是搞不清楚的。
请大家关注第三个东西,就是一淘,一淘这个玩意儿今天已经听不大到了,为什么听不到呢,因为天猫已经到处都是了,所以就听不大到了,因为中国也就这么五个以内的B2C了,天猫占50-60%,然后京东,剩下苏宁几个分点,一号店也快搞没了,就这么几个东西。
当一个市场如果是群雄割据的时候,有多个入口的时候,需要什么?需要搜索。如果这个市场就这么一两个,不需要搜索,人家是到那个里面去搜,淘宝达到的结果,用户先到淘宝再搜。
在国外是什么?国外用户养成习惯是去Google搜,再去Ebay、亚马逊、沃尔玛,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在中国都是先进淘宝去搜,这是外国友人没有搞明白的事情,要跟他们讲这个道理,我们跟国外不一样,在国外Google是进入互联网空间的入口,在中国不太一样。
当时回过头来,我刚才说的话题,当时搞不明白,这个趋势会怎么样,因为对自己家也没有100%的把握,不知道这个市场怎么走,那我们再搞一个购物搜索,叫一淘,而且这个东西是架在阿里妈妈上搞的。
这个搜索未必完全服务淘宝的,你的东西好,就出来你的,别人的东西好,就出来别人的,你最后搞不清楚你能守住哪一个阵地,我们一直讲,到底你能守住护城河前的五公里还是能够守住护城河,还是能够守住城门,这是不一样的。
当然搞完以后,把这三个东西给分开了,就变成了阿里内部的“三淘”,淘宝、淘宝商城、一淘,一个变成三个了。我干淘宝商城、吴泳铭干一淘,三丰干淘宝。
相对淘宝比较大,出来两个小东西,我们要给自己找一个比喻,所以有一天老马跟我讲,说我是“刘邓大军”,吴妈是“东北野战军”。
我一听,心里一打盹,谁都知道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刘邓大军什么意思,要么跑到终点,要么没有你的活路,一直往前跑,千里跃进大别山。分开以后,我跟整个团队Kick off说我们就是“刘邓大军”,兄弟们,我们要么往前冲,要么是没有后路的。
后面天猫怎么来的呢,就是在那个事情平息以后,我们开始痛定思痛,开始想淘宝和B2C要做切割,品牌要做切割,因为淘宝商城四个字太长了,中国人分不清楚,反正就是淘宝。
突然有一天老马给我打电话,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名字,我说听听看,他一说“天猫”,我差点儿晕过去,他开始说服我。因为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他的灵气,真的是独一无二,我最后被他说服的理由,他说很简单,你现在想到亚马逊,最想到什么,是那条河还是那个公司,绝大多数人想到那个公司,当然那条河也很有名。
品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你Redefine两个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而且因为这两个字怪,所以怪就容易引起讨论、引起争论,引起社会关注度,容易被人记住。
我们是号去发布天猫品牌的,那个时候我也挺“绝”的,他们说发布天猫品牌找个日子,我说找个我生日吧,就1月11号,天猫的命名日,背后的原因,因为这个东西以后,我们要做品牌切割带来的。
在这个变化当中,我把它拉回来讲,这个是我碰到过绝无仅有的一次为了对冲风险进行这样一个布局。其实现在不瞒大家说,我经常干这样的事情,以前的故事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当故事讲,今天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
阿里现在非常大的时候,怎么避免系统性风险,有时是要做风险对冲的。在不同的模式,其实有时候你不知道哪个东西是对的,哪个模式是对的。
做“双11”是为了活命想出来的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战略是打出来的。今天别人讲给你听的战略,基本上是打完以后、总结以后的战略。
现在在做的事情,很多东西听上去是不成逻辑的,但是当它成为逻辑以后,每个人都觉得这是战略以后,每个人都搞清楚这个事情应该这么打的,谁都没份了。
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勤奋的人也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更多,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肯定是世上本没有路,为了活命,先搞条路出来。
为什么外面采访问双11怎么来的,我说双11是为了活命来的,为了活命想出来的。2009年是第一次,那个时候的状态,在艰苦的突围找出路的时候,东试试看、西试试看,美国有一个黑色星期五的节日,那么我们也试试看。
就是为了活命搞的事情,让大家记住这是我们搞的,愿意到我们这儿来,而且分得清楚淘宝商城和淘宝,就那么一点小事情,跟后面的那些东西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回过来讲,在战略上,我们可能经常讲的是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我是唱点反调,清晰的规划是课本上讲的,或者对于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今天向前看,战略很难被清晰的规划。
这里面要靠什么,我认为是靠执着和坚持,大的势要走对,我经常跟团队分享我自己经历的感觉,我经常说这句话:
在战术上面,两点之间距离最短,这是数学原理;在战略上,两点之间距离永远是最长的。你发现这个战略一进展,就要调整了,本来朝着这个方向走,本来以为要到终点了,但是做着做着,就发觉不对,就要调整,你是走这样一个路。
但是这里面最怕的是什么?最怕走回头路,有些东西坚持就是胜利,我经常的口头禅,特别是新业务,核心就是信仰和坚持,你信不信这件事情,第二你愿不愿意为此坚持。
这个我觉得可能是拿到一个成果,当我们轻轻松松总结一件事情发生的结果时,把它条例性质化、结构化、逻辑化,变成一个战略推导的时候,它的发生过程就是因为信仰和坚持。就是因为信仰和坚持,我们信这件事情,我为此愿意付出,可能咬紧牙,最后扛不住了,再扛一下,过一个坎,再过下一个,就这么回事。
但是大方向要“对一下”,到底是顺势而做还是逆势而做,顺势而做,扛着扛着,越扛越轻松,逆着社会潮流而做,会越扛越累,逆着消费习惯的变化,逆着商业的变化去做,会越来越累。
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考虑比较多的视角,包括下面那么多的业务,大文娱、云、高德、菜鸟,包括电商,电商里面还分很多种类,B2B、2C,2C里面还分B2C、B2C,B2C还分国内、进出口,还分外国的本地市场,事情是做不完的,更重要的是你要抓住这个业务的主线,为未来做投资甚至做孵化。第二还是要果断做取舍。
大公司要往小做,小公司要有大的格局。这是我们一直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的一个心得。文:砺石商业评论|编辑:Angela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投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