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斯泰特博克图等人的军事水平与纳粹三大名将相比如何?

近日,《辉煌中国》在央视热播,广大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国家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祖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深感荣幸。这个国庆长假,焦点不应只放在“八天”。别忘了享受和平年代繁荣昌盛的同时,去看看《辉煌中国》,感受这部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纪录片。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2女子挺身义勇队&br&&img src=&/v2-a6d621bb5e69be191ac1dd031efdeae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a6d621bb5e69be191ac1dd031efdeae7_r.jpg&&&br&&img src=&/v2-817a0b9790edf20bd7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17a0b9790edf20bd74f_r.jpg&&&br&&br&&br&朝鲜慰安妇自述:日军用香烟烫我们的乳头&br&&br&&br&&img src=&/v2-020fea94bee447ff6c0bf48fe7eee532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5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br&&br&来源自荆楚网&br&&br&&br&&br&&br&&br&&br&核心提示:日本军官把朴娥姬连续蹂躏了两天两夜。紧接着,不断有其他军官和士兵来找她“玩”。当时,只要哪个姑娘不依从,就会被拖到另一个房间里,被日本兵用皮带抽臀部,香烟烫乳头&br&&br&&br&&br&&br&&img src=&/v2-f25c413ade0ac8a1ab02da_b.jp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v2-f25c413ade0ac8a1ab02da_r.jpg&&&br&&br&脸庞清瘦沧桑,双目炯炯有神,身高仅有1.58米的毛艮梅老人虽然年近九旬,却依旧思维清晰,表述毫不含糊。一口韩汉混杂的口音,显露出她并不是“纯正”的孝感人,但她已在这片深爱的异国土地上生活了67个春秋。&br&&br&&br&&br&&br&&br&如今,这位老人已抱上重孙,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颐享天伦之乐。老人安详的脸上,总是露出微笑。然而,在她那满是沟壑的额间,和那花白相间的发丝中,又分明透露出一道道经历过重重磨难的痕迹。近日,针对一再被当事国否认的“慰安妇”事实,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毛艮梅老人毅然选择站到幕前,揭开她亲历的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br&&br&&br&&br&少年多舛&br&&br&&br&&br&她其实不叫毛艮梅,在来到湖北孝感这片土地前,她的名字叫朴娥姬。&br&她清晰地记得,自己是1923年4月出生的,家乡是韩国西南部的全罗道北道风南区,5岁时父母双亡。&br&&br&&br&朴娥姬7岁那年,外祖母把她送给邻村一个29岁的男人当童养媳。这个男人是一个先天痴呆病人,吃、喝、拉、撒全靠朴娥姬服侍。&br&&br&&br&1941年,18岁的朴娥姬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终于忍受不了那个男人的虐待,选择了逃离。她请人用马车把自己送到了朝鲜半岛北方靠近中国的地方。在那里,她找到一个日本人开的酒店打工,却不幸又遭到老板的虐待。&br&&br&&br&一天早上,酒店老板对朴娥姬说:“日本人在中国的汉口开了一个大纱厂,你可以到那里做事,能赚很多钱。”朴娥姬巴不得马上远走高飞,未加考虑就答应了。&br&&br&&br&恶梦煎熬&br&&br&&br&第二天,一个自称“金叔叔”的男人把朴娥姬带到了一个小镇。吃过晚饭后,她和20多个年轻的姑娘上了一辆日军的大卡车,随即被运到了一个火车站。&br&不知火车走了多久,在极度的恐惧和不安中,她们被一个个地拉下了火车。&br&&br&&br&&br&直到此时,朴娥姬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个人面兽心的“金叔叔”把她们全部卖给了日本兵当妓女;同时,朴娥姬也弄清楚了,她们到达的目的地,是日本人称的“所罗镇”,离哈尔滨不到20公里。&br&&br&&br&&br&朴娥姬欲哭无泪。“金叔叔”离开后,日本军官把她留在房间里连续蹂躏了两天两夜。紧接着,不断有其他军官和士兵来找她“玩”。当时,只要哪个姑娘不依从,就会被拖到另一个房间里,被日本兵用皮带抽臀部,香烟烫乳头。&br&&br&&br&&br&那些日子,朴娥姬羞愤交加,但又逃亡无门,她和同伴们在“所罗镇”度日如年。&br&&br&&br&逃离魔窟&br&&br&&br&&br&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金叔叔”把姑娘们集合在一起,要大家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坐火车到南京去做“生意”。&br&“金叔叔”直截了当地对姑娘们说:“你们到南京后,还是像在这里一样接客。”就在朴娥姬临走前等火车的一个多小时里,那个“金叔叔”仍没忘记在她身上发泄兽欲。&br&&br&&br&&br&朴娥姬记得,在南京呆过了3个月后,又被日本人用船转移到武汉。她在船上数了一下,原本25个姑娘只剩下不到20个。朴娥姬回忆,与她一起的一个韩国姑娘,在连续遭受日军几个月的奸淫后怀了孕,最后被日本兵强行拖走打胎,但她再也没能见到这个姑娘回来。&br&&br&&br&&br&1945年6月初,武汉,天气渐热。当时,日军在武昌靠近江边的一个营地设置了一处“慰安所”,朴娥姬和姑娘们下船后,当即就被关进了这个魔窟。&br&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两个多月。1945年8月份,日本投降前夕,朴娥姬也开始感觉到,星期天来“慰安所”的士兵少了,而且士兵们成天无精打采,对她们的看管也松多了。朴娥姬与同房间的一个韩国姑娘商量,决定找机会跑出去。&br&&br&&br&&br&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傍晚,太阳刚下山,朴娥姬与同伴看见站岗的哨兵进了厕所,灵机一动,故意大声叫喊着要去追院墙上的麻雀。&br&&br&&br&&br&闹腾之间,两人已追到院子门口,这时哨兵从厕所探出头来望了一眼,见是在戏耍追逐,并没在意。就这样,她俩逃出了大院,又飞快跑到了长江边。这时正好从江对面来了一艘渡船,她俩迅速登上了渡船。&br&&br&&br&他乡重生&br&&br&&br&&br&“那过的是一段非人的日子,遭的罪说不完,睡着就想,想起来就伤心……”老人家时而停顿、时而哽咽地讲述那段屈辱经历后,已是泪流满面。&br&沉默一会后,朴娥姬接着讲述再次改变她命运的一幕:“过江后,我遇到一个肩搭披巾的青年男子正匆忙赶路,我对他说了好多话,但他一句也没听懂。我只好拼命地打手势,求他把我带走。沉默片刻后,他终于点头同意了。”&br&&br&&br&这个男子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叫黄仁应,是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湖西村(原名东湖大队)人,现在去世已有16个年头了。&br&&br&&br&&br&黄仁应把朴娥姬带回家后,并不计较她那段屈辱的经历,后来两人结了婚,以种田和打渔为生。朴娥姬从此扎根异国,过上了安稳知足的生活。她的名字也由朴娥姬改成了毛艮梅。&br&由于受到日军的过度摧残,朴娥姬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黄仁应就和她抱养了一个2岁的小女孩,取名黄美容。黄美容22岁时,招了邻村一个叫龙保国的青年做上门女婿。&br&&br&&br&&br&“姑娘女婿很孝顺,本来我被安排住进养老院,可他们硬是不答应,非要我搬过去和他们住在一起,家务事都不让我操心,只要我吃好玩好。”毛艮梅老人告诉记者,几十年来,看病送药、生活起居一直都是女儿女婿悉心照顾,现在肠胃消化不好,每顿饭菜女儿都会单独给她做。&br&&br&&br&&br&老人高兴地说,现在自己有6个重孙,最小的已经会走路了,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后辈们能过得平安、健康。&br&&br&&br&&br&记者手记&br&&br&&br&&br&隐没在历史中的伤痛&br&这是一次极其艰难的采访,记者每一个提问都得字斟句酌,小心翼翼,生怕不经意就会刺痛老人。&br&&br&&br&&br&有理由相信,她不会轻易向别人讲述自己屈辱的过往,当她泣不成声,记者曾几度想放弃询问和聆听,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自揭隐痛了60多年的伤疤。当那段尘封的记忆慢慢开启时,老人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紧紧抓住记者的手臂,坚毅的双眼里,透露出对那段泯灭人性、惨无人道暴行的无声控诉和泣血谴责。&br&&br&&br&&br&往事苍茫,前路漫漫。因为种种原因,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老人隐没在了历史的暮色中,这些饱受磨难的个体,已然带着伤痛镶嵌进了民族和国家的记忆中,她们的历史值得还原和铭记。&br&&br&&br&&br&背景资料&br&&br&&br&&br&二战期间,日军推行的“慰安妇”制度,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中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性奴隶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至少有40万各国女性沦为了日军“慰安妇”,其中约有20万中国妇女、16万朝鲜妇女惨遭蹂躏。目前中国大陆仍健在的原慰安妇共有27名,其中湖北省有2名,毛艮梅老人就是其中之一。&br&&br&&br&&br&&img src=&/v2-cf39fec555c6fe93bcafa124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v2-cf39fec555c6fe93bcafa124_r.jpg&&&br&&img src=&/v2-004fde0b1cce8d904e2158fafc086ad8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004fde0b1cce8d904e2158fafc086ad8_r.jpg&&
女子挺身义勇队 朝鲜慰安妇自述:日军用香烟烫我们的乳头 来源自荆楚网
核心提示:日本军官把朴娥姬连续蹂躏了两天两夜。紧接着,不断有其他军官和士兵来找她“玩”。当时,只要哪个姑娘不依从,就会被拖到另一个房间里,被日本兵用皮带抽臀部,…
&figure&&img src=&/50/v2-526b78cd2a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526b78cd2a0_r.jpg&&&/figure&&b&7.不屈与抗争&/b&&p&&b&7.2西南前线&/b&&/p&&p&&b&7.2.1乌曼包围圈&/b&&/p&&p&斯摩棱斯克战役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出来了,造成了德军合围该方面军的有利态势。形成这种态势的另一个原因是南方面军的重大失利——乌曼战役。&/p&&p&南方面军由原敖德萨军区构成,方面军指挥机构由莫斯科军区机关南调改编,司令员是第1骑兵军的老战士秋列涅夫大将。该方面军部署在西南方面军左翼南侧,两个方面军并肩对垒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伦德施泰特元帅的兵力部署大致是,从北往南,第6集团军-第1装甲集群-第17集团军-第11集团军和罗马尼亚部队。其中西南前线主要面对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和第17集团军,南方面军当面是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部队。德军各部比较而言,北翼的赖歇瑙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生猛些,相对兵力较强,两位领军将领也比较牛。&/p&&p&赖歇瑙不太招人喜欢,在德军元帅里有些另类,因为他从希特勒执政前开始就是狂热的纳粹信徒,深信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是复兴德国的唯一途径。日年迈的兴登堡总统甫一逝世,陆军总司令弗里契命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一违背魏玛宪法的效忠誓词,就是由赖歇瑙口授,另一名少校笔录的。当时很多军官们都预料到了它将产生的恶果。著名的战前德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称之为“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苏德开战后,赖歇瑙更加狂热地自觉践行纳粹政治主张,严格执行枪毙政委、犹太人等等命令,与之相比的其他有些国防军将领都对此采取了有限度的甚至阳奉阴违的态度。但是所有人都承认他的军事才能,他治军严谨,身先士卒,在高手如云的德军将领中广受赞誉。第6集团军可以说由他一手组建,一直是很能打的担纲部队。&/p&&p&开战以来南方面军的行动一言以蔽之,也是且战且退,虽然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在41年的大背景下也不是最糟糕的。德军艰难而缓慢地步步前行,逐渐占领了各预期目标,达成了战役目的。到了7月中旬,导致形势转折的重大战机出现了。&/p&&p&裂缝首先从西南前线开始,西南方面军的布势从北向南大致是,第5集团军-26集团军-6集团军-12集团军。在且战且退过程中,首先是第26、6集团军之间被撕开了缺口,德军敏锐察觉,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7月18日,战役缺口扩大至将近100公里,克莱斯特集群的坦克蜂拥楔入,领先一个身位,几乎推进到了苏军两个集团军侧后。眼看有被合围的危险,大本营、方面军司令部同意第6集团军后撤,但是基于所处形势,该集团军只能,并挤压其南翼12集团军一同,向东南方向而不是向东后撤,遂与方面军司令部基辅方向渐行渐远。伦德施泰特嗅到了战机,以第6集团军掩护克莱斯特左侧翼,原本正面向东的装甲集群右转向南突击直指乌曼方向,从侧后兜住了这2个集团军,将其与方面军整体切割开来。&/p&&img src=&/50/v2-e9a2b54ff530cb6f4b3e45ace82a806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0/v2-e9a2b54ff530cb6f4b3e45ace82a806a_r.jpg&&&p&(克莱斯特的微笑)&/p&&p&基尔波诺斯上将也明白局势的危急,在力所能及地补充加强力量后,以科斯坚科第26集团军侧击克莱斯特左翼力图阻止德军的包抄行动,无奈力有不逮无法达成目的。眼见这两个集团军与基辅方向距离越拉越大,西南方面军对其已鞭长莫及,7月10日就职的西南方向总指挥布琼尼,于25日报请大本营,确切的说就是总参谋部同意,将这2个集团军转隶南方面军。有人认为,这是个错误决定,导致了混乱无序和后来的悲剧。但是苏军将领都不这样认为,此时西南方面军与这2个集团军之间隔着克莱斯特集群,已无法向其提供后勤补给等帮助,通信指挥也极困难,只能通过联络军官乘飞机穿越德军地域达成,实际上转隶时该部已经处于被半包围的状态。&/p&&p&27日,南方面军正面的德17集团军南翼开始向这2个苏军集团军的南端后方和侧翼实施深远突击,8月2日与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先头部队会师于五一城附近构成乌曼合围圈,被合围的除了6、12集团军外还有第18集团军一部,8日该部苏军被围歼。德军宣称俘虏10万余人,穆兹琴科、波涅杰林两位集团军司令员不幸被俘,在战俘营渡过了几乎整个战争岁月。穆兹琴科身负重伤,朱可夫对这位昔日的部下团长评价甚高,但是西南方面军却对他稍有微词,认为他虽然也尽了全力但是不如波塔波夫顽强、抗压能力大,隐约含混地说他没有在一开始时及时封堵住缺口。&/p&&p&经此败绩,南方面军形势一泻千里,虽然还有敖德萨保卫战的光荣战例,但于全局形势无补,德军在8月下旬基本占领了整个乌克兰南部进至第聂伯河下游沿岸直至入海口,克莱斯特集群还在第聂伯河东岸夺取了两个登陆场,为下一步的基辅战役建立了有利的出发阵地。秋列涅夫大将被调离前线,自此退出了战争一线舞台。苏军战前的5位大将军,朱可夫、梅列茨科夫修成正果,巴甫洛夫、阿纳帕先科在战争中损失掉了,秋列涅夫退出了历史舞台。&/p&&p&&b&7.2.2朱可夫被解职&/b&&/p&&p&乌曼之战的同时,赖歇瑙第6集团军步步紧逼,西南方面军新组建了37、38集团军和若干集群、支队,依托基辅筑垒地域节节抗击,战火逐渐燃烧到了基辅地域。&/p&&p&现在的态势就好像原本并肩防御作战的三兄弟,右边的西方面军被放倒了,左侧的南方面军也被放倒了,中间的西南方面军自然形成了一个面向西方德军的巨大突出部,两翼一边是古德里安集群、一边是克莱斯特集群。对苏军而言,一个更大的危机,或者说德军的战机出现了。&/p&&p&苏军总参也看出了西南前线的危机。7月29日朱可夫求见斯大林,到达时被要求先等10分钟,10分钟后看到赶来开会的的还有马林科夫、梅赫利斯。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也许斯大林从心底意识到了一些征兆,想找两个目击证人。这天发生的事情后来在各种资料、文艺作品中广为转载。&/p&&p&朱可夫首先详尽汇报了前线态势,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梅赫利斯在旁边不时地质疑、嘲讽,气氛开始逐渐升温,到朱可夫提议将西南方面军全部撤过第聂伯河时,斯大林敏锐地问道:“基辅怎么办?”&/p&&p&朱可夫沉默了一会,他非常明白他要说的是什么并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回答:“基辅不得不放弃。在西方向需要马上组织反突击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p&&p&斯大林爆发了,大吼:“哪里还有什么反突击!胡说八道!你怎么想把基辅让给敌人?!”&/p&&p&朱可夫的暴脾气也来劲了,脸红脖粗,针锋相对:“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我还在这里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我的总参谋长职务,派我去前线,我在那里显然可以为祖国做更多有益的事。”&/p&&p&“冷静!没有列宁我们也过来了,没有你我们照样可以……你去工作吧,我们在这里商量一下,然后叫你。”&/p&&p&40分钟后,朱可夫被叫回来,发现屋里多了贝利亚,这不是好兆头。&/p&&p&斯大林冷冷地说:“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免去您的总参谋长职务,由沙波什尼科夫担任。他身体确实不太好,不过没关系,我们会帮他。……”&/p&&p&“命令我到什么地方去?”&/p&&p&“你愿意去哪里?”&/p&&p&“我可以做任何工作,指挥一个师,一个军,一个集团军,一个方面军。”朱可夫怒气未消。&/p&&p&“冷静!冷静些!你刚才说要在叶利尼亚附近组织一次战役,那就请你负责这件事吧。……我们任命你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你什么时候可以动身?”&/p&&p&“1小时后。”&/p&&p&“沙波什尼科夫很快就到,你把工作交给他后就可以动身。”&/p&&p&“我可以走了吗?”&/p&&p&“再坐一会,我们一起喝会茶,我们还可以谈谈别的。”斯大林显然是想缓和一下气氛,脸上还露出了笑容。&/p&&p&但是最终谁也没说别的什么,朱可夫喝了顿闷茶,回总参交接了工作,就去了预备队方面军,自此结束了参赞军机处的工作,开始当消防队长,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p&&p&有个不可思议的地方,注意这件事发生在7月29日。我下面要说,希特勒是在8月4日到前线了解情况,经过充分酝酿到22日才定下决心,命令古德里安南下实施基辅战役的,而且命令下达后德军最优秀的将领们还大都反对希特勒的这个决定。就是说,在德军指挥部自己还不知道下一步行动时,朱可夫就预见到了敌军的企图,这简直是未卜先知,细思恐极。“统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够洞察敌方的企图”。朱可夫的洞察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这需要怎样的职业经验和积累啊!&/p&&p&沙波什尼科夫再次执掌军机后,私下也认为朱可夫是对的,但以其一贯的温和,从来没有跟斯大林当面顶撞过。沙元帅重回总参这件事对后来的历史走向产生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沙波什尼科夫挑选了华西列夫斯基作为自己的助手担任第一副总长,并且随着后来病情日渐加重,华西列夫斯基的担子越来越重,逐渐崭露头角走上前台,终成名将。&/p&&p&9月9日,叶利尼亚的战斗告一段落,朱可夫又奉命去见最高统帅。斯大林见了朱可夫第一句话:“您在叶利尼亚突出部干得不错。您当时是对的。……”这应该是斯大林委婉表达了对朱可夫7月29日意见的认可。两人接着谈了很多。哪怕是工作最忙、形势最危急的时候,斯大林也经常抽时间和各级军事指挥员、设计师、厂长甚至是艺术家长谈。这种交流无疑会使斯大林学到很多,带来的实际益处是很显然的。斯大林决定改组西南方向总指挥部并就此征询朱可夫,朱可夫提议由铁木辛哥接替布琼尼担任总指挥,由第19集团军司令员科涅夫接替铁木辛哥指挥西方面军,并付诸实施。这说明斯大林对朱可夫还是信任和倚重的。很奇怪为什么朱可夫会提名科涅夫而不是其他人比如说卢金,科涅夫此前表现并不出色,后来在莫斯科战役前期的表现也说明他在41年还不具备指挥方面军的能力。而朱可夫本人被派往列宁格勒挽救另一个岌岌可危的局面。临行前,朱可夫再次表达了对西南形势的担忧,再次强烈建议将基辅地域所有部队撤回第伯聂河东岸。&/p&&p&斯大林问:“基辅怎么办?”&/p&&p&“斯大林同志,无论多么令人痛心,基辅也必须放弃。我们别无出路。”&/p&&p&但是最终斯大林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华西列夫斯基的说法是,“一听到必须坚决放弃基辅,斯大林就怒不可遏,瞬间甚至失去自制”。&/p&&p&&b&7.2.3古德里安的使命&/b&&/p&&p&与此同时,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德军方面也在举棋不定、在纠结。&/p&&p&经过来来回回的文电讨论、争吵、扯皮之后,希特勒8月4日飞抵鲍里索夫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亲自与诸将会商,与会人员有博克、霍特、古德里安、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长豪辛格上校、以及希特勒著名的副官施蒙特等。&/p&&p&前线诸将首先汇报了当前态势、各部现状以及对下一步行动的意见。有意思的是汇报采取了单独谈话的形式,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说什么。但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两个装甲集群都觉得苏军比想象的要强大、仗打得不轻松,提出要进行人员、装备的休整、补充。古德里安提出该集群仅发动机就需要至少300台,讨价还价后希特勒答应给整个东线300台。古德里安嗤之以鼻,觉得塞牙缝都不够。当时的德国军工生产尚未转入战时体制,后勤保障能力到这也就是极限了,归根到底还是低估了对手。对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诸将的观点一致认为应该是进攻莫斯科,这代表了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意见。之后希特勒充满乐观自信地给大家做了个全局形势的报告,讲了讲各路人马的进展情况、形势一片大好不是中好也不是小好,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最后没做决定就走了,去了伦德斯泰特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说话听音,博克隐约感觉到希特勒更倾向于先解决两翼的经济目标——列宁格勒的工业区和乌克兰的能源和粮仓。&/p&&p&希特勒在伦德施泰特那里听完了汇报,了解清楚当面形势后,下定了最后的战役决心。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战机、如此巨大的诱惑,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正常的。8月22日,训令下达,要求德军南方和中央两个集群“必须毫不迟延地利用这一极为罕见的态势,以其内翼兵力实施一次协同作战。”命令古德里安集群挥师南下与克莱斯特集群共同合围基辅地域苏军。23日,中央集团军群开会传达命令,诸将情绪都不高,主持会议的参谋总长哈尔德也很沮丧,因为他本人也力主进攻莫斯科。最后大家公推耿直boy古德里安和哈尔德一起去进谏希特勒改变成命。之后的事情也被广泛转载。&/p&&p&当天晚上两人飞抵东普鲁士大本营,古德里安先去总司令勃劳希契那里报到,勃劳希契命令古德里安不要与希特勒谈论进攻莫斯科的事情,因为已经收到了向南的命令,就只能谈怎样执行命令。古德里安说,那这样此行还有什么意义,请求返回部队。但总司令又让他去见希特勒谈谈部队现状,只是不要谈莫斯科。勃劳希契这种态度很奇怪,太软弱了。&/p&&p&最终古德里安晋见希特勒时遵守了总司令的指示,倒是希特勒主动提起了莫斯科。于是古德里安开始充满激情长篇大论地详述了一遍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总而言之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应该是进攻莫斯科。希特勒难得地安静听取,一次也没有打断。当古德里安讲完,以为自己热情洋溢的演讲已经说服了元首时,希特勒也开始充满激情长篇大论地详述了一遍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总而言之是要从军事经济学角度考虑战略目标,最后坚决地说:“我命令立即转向进攻基辅,这是我们最近的战略目标。”古德里安没话说了。&/p&&p&回部队前,古德里安又去见了哈尔德,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回部队后,古德里安发现同僚袍泽也开始对他冷眼相向,并在后来的作战行动中诸多掣肘。大家觉得古德里安“背叛”了集体,说好的莫斯科呢?古德里安自觉有苦难言。&/p&&p&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亲历者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罗生门。其实整个决策过程中,哈尔德一直在与希特勒力争,吵到最后甚至建议勃劳希契和自己两人一同辞职,勃劳希契软弱了。希特勒应该就是看中了勃劳希契的软弱才挑选他任此要职。哈尔德日记中说,古德里安被希特勒的论点完全说服,并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决心要做给元首看看,他古德里安是能为人所不能为的英雄好汉。哈尔德觉得古德里安是个翻云覆雨的小人,又不好明说,一股无名火发不出来,所以愤怒了。&/p&&p&不论怎样,8月25日,古德里安集群、第2集团军的战车又开始隆隆向前,以莫德尔第3装甲师为先行,兵锋向南直指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纵深后方罗姆内和普里卢基。稍后克莱斯特集群开始在第聂伯河东岸的克列缅丘格桥头堡集结,9月10日,克集群与第17集团军开始向北进攻。整个合围地域呈一个面向西的近似等边三角形状,基辅位于三角的西顶点,两个德军装甲集群的出发地是另两个顶点,突击箭头之间相距约550公里,两集群几乎是按正南、正北方向沿三角形底边突击,铁钳两臂的相隔距离、伸展长度、以及他们企图合围的部队数量,都是空前的。&/p&&img src=&/50/v2-f2e43a9629e_b.jpg& data-rawwidth=&918&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8& data-original=&/50/v2-f2e43a9629e_r.jpg&&&p&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前所未有的装甲围歼战开始了……&/p&&p&&b&7.3基辅!基辅!&/b&&/p&&p&&b&7.3.1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b&&/p&&p&苏军各级都对当前的危急局势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朱可夫人在叶利尼亚,但是经常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通电话了解情况交流意见,8月19日他给斯大林发电报提出建议,内容要点是组建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挡住、进而打垮古德里安集群挽救危局。斯大林虽然顽固地拒绝放弃基辅、撤出部队,但其实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叶廖缅科被选中担任新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对此时的叶廖缅科有两点突出印象,一是好吹牛,二是“溜须拍马的功夫很深”。但是斯大林对他的印象很好,召见时嘘寒问暖态度和蔼。叶廖缅科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地保证,最近几天绝对有把握粉碎古德里安这个流氓!华西列夫斯基目睹他对最高统帅说:“敌人非常强大,也比我们预想的强大,但只要会打,敌人当然可以被打败,有时也并不那么复杂。”当时的危急背景中急需要这种意志坚强的人,斯大林对这种自信十分赞赏,认为自己选对了人,在其离开后对办公室其他人说:“这就是我们在这种复杂形势下需要的人。”&/p&&p&当古德里安开始南下时,苏军节节败退,沙波什尼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数次建议从基辅地域撤退,斯大林都拒绝了,但是接受了合并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统归叶廖缅科指挥的建议,他亲自给叶廖缅科打电话加以慰勉并加强技术兵力。叶廖缅科再一次表现出超强的自信,在电话里说:“我想歼灭古德里安,并一定能歼灭他……”&/p&&p&放下电话后,斯大林满意地对沙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显摆:“瞧,你们听见前线将士的意见了吗?……” &/p&&img src=&/50/v2-4d2dca2d51e6d5a52cfcac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50/v2-4d2dca2d51e6d5a52cfcac_r.jpg&&&p&(执掌中枢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p&&p&总参、朱可夫多次对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力量和指挥员的指挥提出质疑,叶廖缅科多次声称保证完成任务,斯大林多次为其背书。但最终事与愿违,叶廖缅科在航空兵大力支持下的进攻根本没有奏效,只是推了德军一把。&/p&&p&9月2日斯大林通过华西列夫斯基口授电报对其进行了严厉指责。根本于事无补,古德里安的坦克在继续前进,局势在一步步继续恶化。沙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执着地又一次建议放弃基辅,斯大林愤怒地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总参谋部是什么玩意儿啊!……”&/p&&p&朱可夫的印象中,西南方面军是站在斯大林一边的,并且举出了例证——8月8日斯大林和基尔波诺斯的通话记录。从记录看,当时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确实是决心遵照命令死守基辅的。但是事情后来的进程并不这么简单。&/p&&p&为了挡住古德里安,大本营成立了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则紧急组建了第40集团军部署在古集群进攻正面。第40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少将,战前为军区步兵监察员,开战来一直在方面军司令部工作,但总是被派往最危急的地段执行方面军首长的极重要委托,指挥过临时集群,久经战火考验。现在基尔波诺斯对他说:&/p&&p&“库兹马·彼得洛维奇,轮到你了,去吧,去指挥一个集团军吧,我没有看到更当之无愧的人了。”随即想起一切都还是纸上的东西,又不无歉意的改口:“正确的说,尽快组建集团军吧,时间不等人呐。”&/p&&p&波德拉斯应声出列,提刀上阵,自此率军纵横驰骋,直至42年血染沙场。这位将军的资料不多,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看到这段细节记载,都觉得异常感动甚至于会视线模糊。也正是在这危急、困难的8月下旬,巴格拉米扬被晋升为少将并入党,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线提拔、火线入党,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也都明白。军人本色!男儿本色啊!&/p&&p&整个9月上旬,西南方面军各部与西、北、南三面敌人连番恶斗。北面古德里安突破了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区并将成立不到10天、原本力量不足的波德拉斯集团军一冲两段,一路杀将过来。西北面,德军步步紧逼,波塔波夫第5集团军差不多被分割裹挟了,但大本营不许可,所以不能后退,哪怕是后退调整防御也不行。南面克莱斯特集群正面的第38集团军判断错了克莱斯特的主攻方向,被其轻而易举地突破、分割,眨眼之间所处的位置已经成了敌后包围圈内。克莱斯特没空理会身后,头也不回地狂飙一般向北去了。事后苏军承认,即便判断正确,以38集团军的力量也挡不住克莱斯特的突击。各部持续鏖战,多位军、师级指挥员战死,牺牲一位,顶上一位,再伤亡,再顶上,死战不退。&/p&&p&9月10日夜,克莱斯特集群开始突击的日子,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全面讨论了形势,向大本营发电请求实施总撤退,同时命令各部堵住各自防区的缺口。11日1时许,沙波什尼科夫回电,不允许撤退。于是基尔波诺斯找了方向总指挥布琼尼元帅,几个小时后,布琼尼与总参谋长通了电话,打完电话后又向大本营发电请求撤退并认真详述了理由。有资料说布琼尼忠实执行了斯大林“绝不后退一步”的命令,一直主张死守,从亲历者的记述看,并不是如此。&/p&&p&又过去了一个令人焦灼的白天。11日傍晚,斯大林亲自上机,把基上将叫到了电报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领导都在场。斯大林的电文首先分析了此时撤退的危害以及对今后作战的不利影响,到这时大家还心存侥幸,新任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觉得只要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就可以撤退了。但是斯大林的最后一句话是:“最后,应停止寻找退却地域,而应寻找抵抗的途径。”&/p&&p&大家的心一下子沉了,电报室一片死寂,基尔波诺斯脸色苍白,军事委员雷可夫默不作声揪着自己头发。斯大林在线路另一端等待。司令员猛地转过身,开始口述电文,命令女电报员拍发,决意执行命令死守,并请求增援。此时图皮科夫一下子抱住了自己的脑袋,基尔波诺斯惊奇地瞥了他一眼。&/p&&p&斯大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复,又叮嘱了一番,最后一句的结尾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未经大本营特别许可,不得放弃基辅和炸桥。再见。”&/p&&p&次日,大本营解除了布琼尼的西南方向总指挥职务,铁木辛哥走马上任。布琼尼在这个位置上呆了2个月似乎没见发挥什么作用,但是也没像后来人说的那样起反作用,好像就是纯粹打酱油了。在这样的严峻局面下无所作为即是严重失职。这位哥萨克老骑兵改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开始管管后备力量之类的,千年修行一旦抛,一世英名、历史声誉就此一落千丈。&/p&&img src=&/50/v2-f546cd154ef04c21098caca82af5596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v2-f546cd154ef04c21098caca82af55966_r.jpg&&&p&(二战前线的布琼尼元帅)&/p&&p&9月13或者14日(资料记载不同),古德里安冲到了基辅正后方的罗姆内。此时,巴格拉米扬作为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正带着一个包括数位将军的军官组在第38集团军,原本的任务是帮助指导该部防御甚至反击克莱斯特集群,现在时过境迁,遂请示要回方面军司令部。但是局势已经很糟糕了,各处一片混乱,很难回去了,最后到了包围圈外波尔塔瓦附近的铁木辛哥的方向总指挥部,在那里了解到了整体局势,心急如焚。&/p&&p&9月14日15点25分,方面军参谋长图皮科夫主动致电总参和西南方向总指挥部参谋长,阐述了部队当前的态势,最后一句话是:“你们清楚,灾难的开始就是这一两天的事。”这句话被后人评论为“痛苦的真理”,但在当时被大本营斥责为“惊慌失措的报告”。&/p&&p&9月14傍晚(有说16日晚),基辅后方200多公里洛赫维察城南一条小河旁,一队车身上白漆涂着字母“D”代表古德里安集群的德军装甲战斗群正向南疾驰,搜索前进。中尉指挥官看到前方尘土飞扬,还有侦察机,于是仔细观察,穿过河谷到达对岸时看清楚了对面车身同样涂着代表克莱斯特的字母“K”,这是第16装甲师工兵营的先遣群。战士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两位中尉兴奋地握手互致敬意,向各自长官报告。几分钟后,莫德尔师部的战斗日志开始记录:“日18点20分,第1和第2装甲集群会师。”&/p&&p&当晚德国新闻界宣布:“历史上最大的合围圈已经收拢,俄国布琼尼集团4个集团军落入网中。”&/p&&p&被合围的苏军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第5、21、26、37集团军全部,第38、40集团军各一部,以及大量的包括内务部队、边防军部队、各技术兵种部队在内的各种部分队、集群等等。&/p&&p&赘述一句,关于准确日期,各方记载多有不同,此类小节无妨大意,就不一一细辨了。&/p&&p&&b&7.3.2巴格拉米扬的使命&/b&&/p&&p&16日晨,铁木辛哥和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叫来了巴格拉米扬。&/p&&p&元帅问:“怎么样?还急着回去吗?”&/p&&p&巴格拉米扬坚决地表示,现在这样的局面更要回去,路已经都被切断了,请求坐飞机也要回去。铁木辛哥赞许地看着他,开始谈起当前态势,包围圈里的战役态势在一小时一小时的恶化,包围圈外正在竭尽所能的集结兵力,元帅准备以此组织一次突击。&/p&&p&“……我们知道无法粉碎突入的2个法西斯坦克集团军,但是我们将打开一个缺口,在眼前这种情况下,最高统帅将会准许西南方面军向普肖尔河退却,因此我决定现在就下达组织突围的命令。”&/p&&p&元帅在屋里默默踱了一分钟。&/p&&p&“今天我们还准备和莫斯科通话。我希望我们能说服大本营。在我们通话时,基尔波诺斯和他的司令部要利用敌人还没有绵亘的合围正面这一时机。”&/p&&p&一瞬间,巴格拉米扬眼睛一亮,觉得看到了希望。&/p&&p&铁元帅字字清晰、缓慢而坚定地继续说:“您向基尔波诺斯将军报告,巴格拉米扬同志,在目前情况下,西南方向军事委员会认为对西南方面军来说,唯一合适的决心是进行有组织的退却。您向方面军司令员传达我的口述指令:……”下面的内容是撤退的具体部署,“要让基尔波诺斯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向罗姆内和卢布内方向更坚决实施突击,而不要坐等我们把他从合围圈拉出来。”&/p&&p&仔细琢磨上述对话的过程可以看出,铁木辛哥正确认识到了形势的复杂和将要受到的不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定下了正确的战役决心,但是他很清楚斯大林的命令,所以决心并不足够坚定果敢,内心十分纠结。也是没办法。&/p&&p&最后告别时,铁元帅说:“快点走,巴格拉米扬同志,让基尔波诺斯也别拖延。法拉列耶夫将军将保障您飞到皮里亚京地域。”&/p&&p&巴格拉米扬疾如流星地走了。上了飞机他还在困惑,赋予自己这样重要的全权,竟然没有书面文件。转念又想,这样做的原因恐怕是担心飞机被击落,文件落入德国人手里。私以为其实是铁木辛哥元帅在未得到大本营同意前无法出具书面命令,有苦说不出。后人都觉得巴格拉米扬此役中的运气很好,在这之前,请想想他的勇气。&/p&&p&由于气象原因,飞机17日成行,安全降落后,巴将军费尽周折历经艰险地找到了方面军司令部和军事委员会。&/p&&p&听完巴将军带来的新指示,众人心头又燃起了希望。基尔波诺斯却沉思良久,反问:“您带来了书面的退却命令吗?”&/p&&p&“没有,元帅命令口头传达。”&/p&&p&“在收到文件之前,我不能采取任何行动。问题太重大了。”&/p&&p&又是一片沉寂,大家都明白。参谋长图皮科夫还想说什么,基尔波诺斯打断了他,命令拟制一份给大本营的电文,报告总司令的新号令并请示该怎么办。&/p&&p&就在17日白天,大本营又一次开会讨论基辅局势,斯大林仍然长篇发言力主死守,沙波什尼科夫附和了他的意见,其他人只好默认。&/p&&p&17日夜,方面军给大本营打电报,报告了铁木辛哥的撤退号令,最后一句:“急切请求您的指示。”&/p&&p&大本营回电终于来了,简明地通知:大本营准许放弃基辅筑垒地域,第37集团军转移至第聂伯河左岸。也有资料说,退却命令是18日夜间下达的。综合种种,17日夜间的说法应该更准确。&/p&&p&&b&7.3.3基尔波诺斯突围&/b&&/p&&p&此时的合围圈内像一口逐渐沸腾的大锅。各部事实上已经有很多部分队被分割合围,失去联系。基尔波诺斯上将不再犹豫,看着态势图,迅速作出了具体部署,规定了各集团军的行动路线,以现有兵力按铁木辛哥指示的方向发动冲击突围。现在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图皮科夫、巴格拉米扬眨眼做好了撤退计划,通知各集团军。费尽周折,仅传达到第5、26、40集团军,第21、37集团军无线电联络不上,派出的联络军官未能到达,推测是途中牺牲了。21集团军最终是由一位作战部上校副部长亲自前往传达,并跟随该集团军一起突围。他在突围中重伤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牺牲同志们的遗体中间,周围还有德国士兵在补枪,最后费劲周折才突围归队。37集团军是在18日由铁木辛哥总司令部无线电通知的。方面军司令部随即也开始行动起来。情况复杂并很不确定,时间紧迫,巴格拉米扬感觉司令员的撤退部署远不是最理想的,但也只能这样了。&/p&&p&各部开始突围,就像所有处于相似环境中的军队一样,各种惊慌失措、狼奔豕突在所难免,尤其是已经被包围、失去了联系的部分队,好在还有一些司令部能控制住一些部队。&/p&&p&第21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中将带部分部队向罗姆内冲击,这个方向比较幸运,包围圈外有后来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功卓著的别洛夫第2骑兵军和大本营预备队几个坦克旅的相向突击配合。古德里安在城内最高处监狱瞭望塔顶楼目睹了这次成功突围,与苏军相距800米,这是18日白天的事情。这位库兹涅佐夫中将声名并不十分显赫,经历却十分传奇,而且与古德里安十分有缘。6月下旬战争爆发时,他任西方面军第3集团军司令员,屡经艰险从明斯克包围圈古德里安集群的作战区域突围出来,之后被任命为21集团军司令员部署在基辅方向,现在又从基辅包围圈中成功突围,与古德里安擦肩而过。&/p&&p&19日,古德里安装甲集群指挥部撤回科诺托普,古德里安的理由是对即将开始的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的新的作战行动有利。但是第24装甲军长男爵冯·盖尔将军极力反对,说:“如果集群将指挥部撤出罗姆内,那会被部队视为胆怯。”苏联人直接说古德里安是觉得神经忍受不了,胆怯了,怂了。&/p&&p&精疲力竭的波塔波夫第5集团军情况最糟糕,部队已经被打散、分割,集团军司令部根本无法有效组织突围。最终,麾下第15步兵军由刚接替牺牲前任的新军长莫斯卡连科率领自行突围出来,他在战争后期成为诸多集团军司令中的佼佼者,战后成为元帅、苏联国防部长。而波塔波夫带着集团军司令部左突右奔最终无奈和方面军司令部会合走到了一起。&/p&&p&第26集团军司令科斯坚科也是位布琼尼骑兵军的老骑兵,接到撤退命令后,组织了多次向卢布内方向的冲击突围,圈外还有骑兵第5军和几个坦克旅的对进配合,都被克莱斯特挡住了。德军打到司令部了,科斯坚科镇定地拿起冲锋枪,往兜里塞了几颗手榴弹,简单地说:“走吧,同志们。”随即冲了出去。人员损失极大,弹药告罄,好在还有电台能和大本营联系空投了弹药补给,该集团军司令部原为骑兵军机关改编,遂又上马率领骑兵集群从别的方向尝试,仍然没有成功。兜兜转转直到10月初,最终率领余部突围出去,许多幸存的小分队陆续到10月中下旬才潜越战线回到己方。&/p&&p&很多苏方史料都认为,基辅之战中,紧急组建直接负责守卫基辅城市的37集团军表现最好,该部由新调上来的二线部队组成,士气旺盛兵精粮足号称十万,战斗最英勇顽强。直到18日接到撤退命令时,该军仍然在苦斗,正面的德军也无法攻入城区。基辅是被放弃的。撤退时,该军还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大桥,从容不迫地走了。但是该部撤退最晚,位置在最后,而且行军路线是沿公路、铁路主干道撤退最为德军注目,被轰炸和拦截,基本上没有多少人突围出来。很多人跑进了第聂伯河沿岸的森林、沼泽,与其他零散人员建立起游击队营地,一直坚持到寒冷的10月,最终在德军的清剿行动中牺牲了。37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丢下部队,换便装步行回到了后方。因该军的英勇作战他并没有受到指责,反而觉得他指挥得不错,于是在医院待了段时间后又指挥第20集团军参加了莫斯科战役。他后来投敌叛国坏了名声,包括《巴格拉米扬回忆录》在内的很多关于这段历史的史料中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也连累了37集团军的英勇将士。&/p&&p&最令人扼腕的是方面军司令部机关纵队的经历。该部17日夜间开始行动,队列庞大约3000人,决定经洛赫维察突围。路上到处都是各种车辆、人群的拥堵,已很难调度。19日晨,来到一个名叫戈罗季希的小村庄,与没有突出去的波塔波夫司令部纵队会合,开始休整队伍,整顿战斗编组,察明敌情,拟制下一步行动计划。&/p&&p&巴格拉米扬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奉命指挥内务部队的一个连,这个时候与战斗部队一起行动显然比较给力。正在整顿部队进行战前准备时,被司令员叫去领受任务。基尔波诺斯说话很匆忙,命其先遣开路,率部向先恰方向冲击为部队打开缺口。巴格拉米扬接受完任务,出发前还对司令员说,假如冲击成功,请主力迅速跟上以防不测。司令员不耐烦地挥了下手:“好,去吧,巴格拉米扬同志。”巴格拉米扬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疲惫和忧郁过。&/p&&p&巴格拉米扬且战且进,一路夺关落锁,冲开了合围圈,路上不断有零散分队、人员加入,队伍滚雪球般逐渐壮大,最终居然收拢了近2万人。他数次派人与后面的司令部纵队联系催促,带回来的消息令人惊异,主力没有跟上也没有停留,朝另一个方向开走了。时间不允许再停留等待,只好继续前进,最终巴格拉米扬率部突出重围。虽然如此,巴格拉米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遇到司令部同事他才明白,基尔波诺斯的真实意图是以巴格拉米扬一路为声东击西的佯动方向,而主力从另一方向突围。巴格拉米扬在回忆录中说:“我不能抱怨基尔波诺斯对我隐瞒自己的企图。对部下隐瞒企图,这是司令员的权利。……”&/p&&p&基尔波诺斯率方面军司令部纵队约1000人,其中军官800余人,9月20日拂晓到达洛赫维察西南15公里的舒梅伊科沃树林里休整。机关干部组织纪律性不强,很多军官自行到镇上农舍去找食物、休息,被德军发现踪迹。德军迅速包围上来,上将在交火中腿部受伤。当晚6点半,上将和图皮科夫等人正在布置夜间的突围计划,德军开始猛烈炮击,一枚迫击炮弹在身边爆炸,基尔波诺斯上将光荣牺牲,副官含泪从他军装上取走了金星奖章和各种勋章。夜间,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率领大家开始突围,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回到了己方队伍,包括巴格拉米扬作战部的大多数同事。每个幸运者都可以说出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图皮科夫在距树林两公里处被击中阵亡。年轻而极干练的军事委员雷科夫重伤被俘,因政委身份备受拷打并被害,年仅34岁。英勇的波塔波夫将军重伤昏迷被俘,古德里安还亲自审问过他。无论是伤口,还是审讯室的严刑拷问,都没有摧毁这位年轻将军的强壮体质和不屈意志。&/p&&p&两年后的1943年9月,苏军重回此地,将基尔波诺斯、图皮科夫两位将军移葬基辅,举行正式葬礼。在当地的阵亡将士公墓,耸立着一座手握冲锋枪的苏军士兵雄伟雕像,旁有清泉,泉边大理石碑上写着:“日,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上将在此牺牲”。&/p&&p&&img src=&/50/v2-dfe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p&&p&9月25日,基辅以东约200公里范围的战场趋于平静。德军公布:俘虏苏军66.5万人,号称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罗马时代坎尼之战后最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歼灭战。这也是人们广泛采用的数据。&/p&&p&据苏联解体时的解密资料,9月初的西南方面军为67万人,最终损失45.2万人,其中军官6万人。如果从7月基辅保卫战开始算起,总计减员70万。&/p&&p&德国档案资料证实德军损失10万人左右。&/p&&p&&b&7.3.4复盘之二&/b&&/p&&p&硝烟散尽,基辅会战成了东线战场上一个持久的争议话题。基辅会战的悲剧,最大的责任者当然是斯大林。此时的他还没有像毛爷爷那样领悟“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毫无疑问这是失利的最主要因素。巴格拉米扬还说了一个因素,8月份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正在秘密访苏,罗斯福派他来考察形势以决定援助苏联是否有价值,别到时候把物资、美元扔在苏联打水漂了。斯大林当然要向其说明,以苏联的能力和表现是值得山姆援助的,他向霍普金斯保证,41年的战线一定会稳定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一线。霍普金斯带着满意的表情走了,话音未落,基辅告急,斯大林肯定要选择死守。&/p&&p&第二责任人窃以为是说了大话的叶廖缅科,以当时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力量和大本营的重点倾斜,如果换成比如说卢金或者罗科索夫斯基,恐怕将会是另一个样子。叶廖缅科后来在回忆录中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对此段经历一带而过。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一样,很多回忆录中都写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春秋笔法皮里阳秋罢了。&/p&&p&德国将领的普遍观点是觉得希特勒决策失误了,应该在中央方向继续进攻,不该调古德里安集群南下,“基辅虽然攻占,莫斯科却永远无法到达了!”&/p&&p&也有极少数不同声音。德军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元帅回忆说,自己和90%的同僚当时都认同希特勒的决策,认为先解决西南方向的重兵集团是必要的,只是在莫斯科战役后才将失败原因归罪于此。窃以为也许这个说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符合普遍性的军事原则。&/p&&p&相反苏军将领的主流观点倒是觉得希特勒的决策是对的,如果置西南方面军不顾,直接进攻莫斯科,那德中央集团军群几百公里的右侧翼将暴露在西南方面军的打击下,胜负远未可知。&/p&&p&历史不能假设,不能重新推演,不可知的因素太多。这也是其魅力所在。&/p&&p&以德军当时的实力,真的不攻基辅直取莫斯科,并敌一向千里杀敌,攻下莫斯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从优势到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百里者半九十,就像高手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德军的表现就已经相当吃力。弹簧压得越紧储存的能量就越大,苏波战争中华沙之战就是前例,到了莫斯科城下了,又会打成什么样呢?看看后来朱可夫接手莫斯科战役时的情形会有一些了解。再退一步,再做个假设,莫斯科被德军攻占,战争就会如德国人所愿结束吗?显然不会,德军逼近第伯聂河时,俄国人拆走了建成仅9年的水电站发电机并炸毁了大坝。全世界都为之瞠目,“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向苏联这样对待战争”,这宣示了一种破釜沉舟的态度和意志。&/p&&p&至于西南方面军,虽然人数众多,其实力量并不强,如果古德里安不参与,尚能自保,但也仅此而已。苏德战场上的力量,不仅仅是人数,更重要的是坦克、火炮、机动车辆、与之相应的后勤物资保障和通信手段,最重要的是将军们的卓越指挥。这些要素,41年的苏军都不占优势,真要让其对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发动进攻,成功的胜算并不大。最大的可能性是像斯摩棱斯克战役中的彼得罗夫斯基步兵军那样,一开始有所进展最终被围歼,但即便这样,起到牵制作用,对守住莫斯科来说也足够了。&/p&&p&综上所述,假如,德军真的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之后进攻莫斯科,恐怕最大的可能是,西南方面军从侧翼实施突击,取得一定战果攻入德军腹地,德军反过头来将其合围消灭,因而减弱了对莫斯科的突击力量,这样最起码莫斯科方向的苏军可以坚持到冬天,而基辅方向因为苏军力量的削弱会被南方集团军群攻占。接下来的事情就和朱可夫接手时的态势没什么区别了。&/p&&p&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大胆推测。马哲告诉我们,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但是这些偶然体现了历史的必然。也许,具体到每个个人,基尔波诺斯、波塔波夫、巴格拉米扬等等,他们的命运会改变,但是历史的走势真的是必然的……&/p&&p&题图:德军装甲部队在前进。&/p&&p&&img src=&/50/v2-7f4dcfd517c3b1023f60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0/v2-7f4dcfd517c3b1023f60a_r.jpg&&&img src=&/50/v2-b11a8a4e97aa645df6ef4b8048510ef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0/v2-b11a8a4e97aa645df6ef4b8048510efc_r.jpg&&补:基辅战役态势图和示意图。&/p&
7.不屈与抗争7.2西南前线7.2.1乌曼包围圈斯摩棱斯克战役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出来了,造成了德军合围该方面军的有利态势。形成这种态势的另一个原因是南方面军的重大失利——乌曼战役。南方面军由原敖德萨军区构成,方面军指挥机构由莫…
&figure&&img src=&/50/v2-ffb2c373ef0_b.jpg& data-rawwidth=&842& data-rawheight=&5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50/v2-ffb2c373ef0_r.jpg&&&/figure&&p&&b&6.血火与毁灭&/b&&br&&/p&&p&日,周日,中国传统的夏至,黑暗时间最短的夜晚。苏联红军刚在前一天按照传统狂欢庆祝了仲夏之夜。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21日很晚还在明斯克听音乐会。&/p&&p&凌晨2点10分,古德里安抵达集群指挥所。两天来他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对手,后来他写道:“对俄罗斯人的仔细观察使我确信,他们丝毫没有怀疑我们的意图。从我们观察所可以看到,布列斯特要塞内,他们在军乐队的演奏声中布哨换岗。西布格河的河岸工事没有俄军守卫……突然袭击的前景如此广阔,以至于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值得进行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尽管命令要求这样做!”&/p&&p&凌晨3时,黎明即将开始,睡得正沉的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若干德军小分队已经按计划潜入国境,切断了通讯线路、埋伏在交通枢纽、铁路等军事要点附近……&/p&&p&突然之间,伴随着刺耳的轰鸣,4千架飞机遮蔽了天空,俯冲而至倾泻下死亡;3千4百辆坦克、装甲车组成的钢铁洪流漫山遍野而来碾碎了阻挡它们的一切生灵、物体。一时间,天地变色,电闪雷鸣,地狱之门瞬间打开,战争的猛犬四处追逐着无辜的人群。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苦难的俄罗斯民族又一次陷入无尽的血与火之中……&/p&&p&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了。 &/p&&p&&img src=&/50/v2-fce6a73da5e00c23f5767_b.jpg& data-rawwidth=&945& data-rawheight=&1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5& data-original=&/50/v2-fce6a73da5e00c23f5767_r.jpg&&(战争初期2.11)&/p&&p&&b&6.1北方&/b&&/p&&p&在苏军西部5个边境军区中,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战备状态最差,因波罗的海沿岸3国在战前不久才并入苏联,离心力强、反苏情绪严重,各集团军布防尚未完成,可以说是一触即溃。德军长驱直入,4天推进300多公里,占领立陶宛,进入拉脱维亚。曼施坦因作为装甲箭头,身先士卒,少不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夺关落锁攻城拔寨,速度之快竟然到了孤军深入苏军阵营不止一次被围攻的地步,幸亏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再加上苏军此时战斗力尚弱,才化险为夷,还有数次不得不暂停步伐等待后面的大部队跟上。至7月上旬,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完全占领波罗的海沿岸3国,逐渐深入俄罗斯腹地。&/p&&p&比较而言,北方集团军群的战果并不大,主要是失于地利。该作战区域遍布森林、沼泽、河流、湖泊,人烟稀少,极不利于大兵团、尤其是机械化大兵团行动。德军在此区域投入兵力相对也并不多,只有一个装甲集群辖2个装甲军,只能沿公路突进平推,然后两个集团军在两翼跟进。苏军且战且退,虽装备、人员均有不及,却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步步为营,一旦失利就迅速离开公路撤入森林地带,再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袭扰,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却保存了主要建制。&/p&&p&此时曼施坦因并不知道与他对垒的苏军中有位年仅35岁的少壮师长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1924年参军,此时任第28坦克师师长,率部在此与德军血战,部队伤亡惨重,坦克拼光了,改编成步兵241师,以血肉之躯继续拼搏、缠斗,拖延了德突击集群的快速推进,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极其宝贵的布防时间。后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以钢铁意志和英勇善战极得瓦图京、华西列夫斯基赏识,1944年38岁成为苏军最年轻的方面军司令员,以东普鲁士的征服者而铭世……&/p&&img src=&/50/v2-3de9f0c663c066deb4fb_b.jpg& data-rawwidth=&176&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6&&&p&(年轻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p&&p&德军突入俄罗斯境内后,苏军的抵抗与反击明显增强。这首先是苏军反应过来了,转入了战时体制,第二梯队部队依次投入,并派遣伏罗希洛夫元帅为西北方向总指挥坐镇,以副总参谋长瓦图京为方向参谋长。其次是当战争进入俄罗斯境内后苏军的精神面貌明显有了不同,保卫自己世代家园故土的战士的决心是不可低估的。再者,虽然作用有限,苏军毕竟也利用了旧国境线上的防御工事——斯大林防线,多少发挥了一些作用。虽然如此,苏军到底力有不逮,实践证明伏罗希洛夫的指挥也不甚高明,瓦图京倒是制定了几次非常正确的反击计划,但是部队根本无力将计划变成现实。这样且战且退,开战两周,德军推进至列宁格勒100多公里处。至9月初,在德军与芬兰军队合击下,战火燃烧到了列宁格勒城下。接下来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历时9百天的围困了。&/p&&p&&b&6.2中路&/b&&/p&&p&真正的灾难发生在西方面军。德军的突然袭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2日当天,苏军1千2百余架飞机尚未起飞就在机场被击毁,其中大多数是西方面军空军的,军区空军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军区空军司令32岁的科佩茨少将深感自责,举枪自尽,以身殉职。这是位极其勇敢优秀的功勋飞行员,在西班牙内战中战绩卓著,只不过缺乏指挥经验。大清洗后缺少指挥员,火速提拔了很多年轻军官,造成这般恶果。在战争开始的6、7月间,有约20位将军兵败自杀。倘若假以时日,多加历练……没有倘若了,历史不能假设。&/p&&p&白俄罗斯方向是德军的主攻方向。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霍特第3装甲集群分列白俄罗斯南北两翼,一路狂奔,势如惊马。整个德军的布势为标准的钳形攻势,两个装甲集群担任铁钳的两臂,两翼合围,向心突击,围歼当面苏军。25日,两个装甲集群已深入苏境纵深150-200公里。26日,两集群从南北两翼突入明斯克,27日建立联系,28日明斯克陷落,至此完成合围,德军初战告捷。&/p&&img src=&/50/v2-6bcc0f63c019ed82d14bc6_b.jp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50/v2-6bcc0f63c019ed82d14bc6_r.jpg&&&p& (巴巴罗萨行动)&/p&&p&此处的地形也对德军有利,国境线是个向西弯曲突出的弧线,称为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西方面军所属部队紧靠边界依次部署,就好像并肩站在德军张开的嘴边,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对准突出部的根部一突击,上下牙一合,苏军就被围了。&/p&&p&反观苏军完全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开战时,很多部队所属炮兵还在靶场打靶训练,完全没有准备。整个战线血雨腥风,一片混乱。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未在指挥部统揽全局上下联络,离开了指挥岗位去前线部队了解情况。这是个严重错误。指挥员亲临一线是可以的,很多时候还被视为勇气的表现。可那得分情况,一般有这么几类:战前亲自摸清敌情、战斗中时刻掌握敌情我情的最新变化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时间延误更好地及时应对、身先士卒激励士气。但是在战斗中,即便亲临火线也不能放弃指挥员的首要职责——对战斗进程全局的掌控。所以你会发现像古德里安、隆美尔这样喜欢超越战斗队形前沿指挥的将领,要么就带着通信车、通信工具时刻与指挥部、部队保持联系,要么就选个合适的时机不至于误事。像巴甫洛夫这样,时机也不对、也没有指定在家负责的代理人,去的部队已经处于溃败状态通讯中断无法跟指挥部保持联系,这样就等于放弃了指挥职责。导致群龙无首,雪上加霜。&/p&&p&战争的形态是在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战役的方式在改变、节奏在加速,空间在增大,时间在缩短。到了现在,多平台全方位对目标的导弹饱和攻击,更是以秒计算协同时间,力求在同一时刻所有导弹同时临空。巴甫洛夫显然out了,他以为战争一开始仍然会像一次大战那样,接敌——边境接触战——主力展开……,按部就班,所以他以为仍然会有时间。&/p&&p&相对于部队的失控与惊慌,莫斯科的应对要稍微条理一些,稍微,仅此而已。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用历史的目光看待,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是位毁誉参半的领袖,但所有的人都承认他的钢铁性格,从他投身共产主义运动时化名斯大林(意即钢铁),就可以看出他想成为这样的人。丘吉尔一生敌视共产主义,二战期间与苏联合作也是抱着“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的态度,用丘吉尔自己的话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他还说过:“斯大林是世界上无出其右的独裁者,他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核武器的俄国。”&/p&&p&确认战争爆发后,铁木辛哥、朱可夫立刻去克里姆林宫,看到斯大林脸色苍白,后来的几天也表现出罕见的消沉、失态、暴怒。朱可夫说:“斯大林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绝不是胆小怕事。只有一次我见他有点泄气,就是日凌晨,因为他对战争可以避免的信念破灭了。”斯大林心里非常明白自己的失算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损失,也非常明白大家心里都清楚。巨大的打击差一点将他击垮,差一点!好在没过多久,他又站了起来,在伙伴们的鼓励下,以其一贯的钢铁意志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当然,刚开始他的统帅方式还很笨拙、低劣、失误百出,但是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以巨大的代价、高昂的学费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国家领袖、最高统帅。&/p&&p&22日当天中午,斯大林留下瓦图京掌管总参,派遣沙波什尼科夫、库利克到西方面军,朱可夫到西南方面军担任统帅部代表,指挥当面部队。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决定,要是将朱可夫派到西方面军可能会缓解一下紧迫局面。历史不能假设。&/p&&p&和布琼尼一样,库利克的个人勇敢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幸的是,库利克几乎一上战场就和后方失去了联系。很长一段时间,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都害怕他是陷入包围,甚至被德军俘虏了,为此还专门派好几批人去寻找他。当终于在混乱的战场上找到库利克时,这位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在履行一个连长的职责,忙着把溃退下来的散兵截住并组织起来。从此斯大林开始对这位伙伴在复杂局势下掌握部队和应变的能力产生了怀疑。&/p&&p&同日,失态的斯大林发布总军事委员会第3号命令,要求全体苏军在23—24日转入反攻,将战争推进到敌方境内。西南方面军首长以及在此督战的朱可夫都表示反对,不知己也不知彼,此时最好的措施应该是收拢部队固守防御,并摸清敌情,积蓄反攻力量。瓦图京说:这是最高统帅亲自下达的。这是又一个令人扼腕之处。&/p&&p&对于西方面军来说,事实上是将更多的部队投入到了德军的包围圈中。而且反击部队尚处于防御状态,人员、装备等等各方面都没有积蓄好力量,各部队协同也是一片混乱。方面军副司令员博尔金将军,拟用2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组成集群实施反突击。部队还在防御接敌,无法集结,通信联络无法达成,行军序列遭敌机轰炸损失惨重,根本无法实施。&/p&&p&再者,将明斯克附近的部队推向前线,加剧了明斯克的空虚。当德军铁钳合拢时,明斯克只剩下了后勤部门和正准备开拔的4个师。最终酿成了战争中第一个悲剧。&/p&&p&开战第6天,虽经4个师两天顽强抵抗,明斯克不出意料之外地陷落了,城市以西是个长度近200公里的包围圈。只有很少的部队、民政单位在包围圈合拢前撤出。7月3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失去有组织抵抗,8日,枪声逐渐熄灭。少数小股部队利用间隙冲出了重围,还有少数跑进了森林。后来白俄罗斯是游击战打得最激烈的地区,这也是因素之一。此战苏军仅被俘官兵即达28万,损失坦克2500辆左右。包围圈外方面军部队仅余20个师,且人员、装备损失率都在50%以上,甚至达到90%,几乎丧失战斗力。司令员巴甫洛夫及方面军指挥部及时撤了出来,数位军、师级指挥员被俘,数位将军阵亡殉国,其中包括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进修班1924级同学尼基京,“一位聪明、坚毅、勇敢的骑兵军长”。这只是开始,阵亡的名单还很长……&/p&&p&失利的压力足以令人崩溃。&/p&&p&26日,斯大林给正在西南方面军的朱可夫打电话:“西方面军形势严重。敌人逼近明斯克,我不明白巴甫洛夫是怎么了。库利克元帅不知道在哪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生病了……”将其火速召回,从机场直接去了斯大林办公室。大本营的人们见到的朱可夫脸色苍白眼中布满血丝火气冲天。朱可夫眼里的铁木辛哥、瓦图京在斯大林面前笔直站着,苍白瘦削眼里布满血丝,斯大林也不比他俩更好。&/p&&p&28日,斯大林携政治局主要成员到总参询问战况,声色俱厉表达着不满。贝利亚在旁边煽风点火,与铁木辛哥、朱可夫当着斯大林的面吵了起来,最后朱可夫尽力保持平静地说:“等我们了解清楚,会去克里姆林宫向你们汇报的。”斯大林也只好自找台阶,尽力克制:“那好,我们走吧,看来我们来的确实不是时候。”&/p&&p&有说法称,6月29日,斯大林全天没到克里姆林宫,也不打电话。莫洛托夫等人在孔策沃别墅找到他时,他沉默,憔悴,面容苍白,眼睛布满血丝。挫折感持续了一天,经过同志们的鼓励、婉转表达对其继续担任最高统帅的信赖,第二天斯大林又以其一贯的钢铁性格出现在工作岗位上。&/p&&p&但是也有力挺斯大林的历史学者说,斯大林即便在此时此刻也从来没有软弱过、离开过工作岗位、放弃过权力与职责,还列出了档案中的工作日志以兹证明。姑存此一说。&/p&&p&28日晚上,远东独立第1集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被急如星火召至莫斯科,铁木辛哥简要说明了前线的灾难形势,叶廖缅科震惊不已。铁木辛哥随即宣布,巴甫洛夫及其参谋长已被撤职,任命叶廖缅科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匆匆而去。 &/p&&img src=&/50/v2-53be1bf5b2bac284b533e_b.png& data-rawwidth=&296& data-rawheight=&4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6&&&p&(右为叶廖缅科中将)&/p&&p&29日清晨,叶廖缅科到达巴甫洛夫的方面军指挥部。正在闷闷不乐吃早饭的巴甫洛夫看到叶廖缅科很惊讶:“什么风把你吹到这个糟糕透顶的地方来的?”&/p&&p&叶廖缅科一言不发地把撤职命令递给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看完后脸色僵硬起来:“那么,我到那里去呢?”&/p&&p&“根据人民委员的命令,您应该去莫斯科。”&/p&&p&巴甫洛夫点了点头。然后茫然地辩解起来……&/p&&p&朱可夫的说法是,6月30日暴怒的斯大林命令总参谋部召回巴甫洛夫。7月1日巴甫洛夫出现在大本营,朱可夫说他变化很大,好不容易才认出他来,可怕的战争啊!斯大林同时命令梅赫利斯成立调查组,追究还有谁对失败负有责任。随即,巴甫洛夫与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高里耶夫和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等几位将军被送交军事法庭。审讯一开始,拟定为叛国罪,将军们不承认,申诉说愿意以列兵身份重上战场,判决书初稿到了斯大林案头,斯大林一拍桌子,把那些什么“资产阶级的无耻食客”之类的没用的修饰词划去,不要那些虚里八套的,钦定罪名:“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从重从快,处决了。并将此令传达至所有团级及以上指挥员。&/p&&p&斯大林在杀鸡骇猴震慑诸将,下发的判决书中清楚无误地表达了该含义:&/p&&p&“……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p&&p&这样做不恰当也没有必要,斯大林在战争初期的很多举动都存在很多问题。大家心里都清楚,把所有责任都落到西方面军一级是不对的。虽然出了几个叛将,但是确确实实绝大多数将领们都明白战争的意义和自身的指责,不需要采取这样的办法。&/p&&img src=&/50/v2-f3cdb783086eab7967cf5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4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p&(巴甫洛夫大将)&/p&&p&巴甫洛夫无疑是个悲剧性人物,而且是苏军这一类悲剧的典型代表。他的早期经历是充满光辉的,当团长时与朱可夫并为红军最早的2个坦克团团长,参加西班牙内战,获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回国后担任红军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自此身居高位,一路顺风。他提升得太快了,缺乏经验。而且别人都看出了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发展,他从西班牙回国后却转而走向相反的观点,主张将装甲部队解散用作步兵的支援兵力,殊为费解。后来朱可夫曾经跟斯大林说,你枪毙他有什么用,他就是个师长的料。当时战败的将领不止他一个,有的后来还成长为杰出统帅。即便是俄罗斯军事科学院今天也承认,如果没有大清洗,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当时也不可能避免失败,只不过损失也许会小一些。斯大林也再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极端措施。赫鲁晓夫时代,经家人上诉,苏联最高军事法院撤销了对其叛国罪的判决,恢复名誉。但是巴甫洛夫的历史名声毁了,直到今天,在诸多书籍、影视作品中仍然是一副愚蠢而又刚愎、自以为是的形象。&/p&&p&形势危急,叶廖缅科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两天后,铁木辛哥元帅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转任副职,总参作战部长马兰金调任方面军参谋长。后方新军、二线部队依次顶了上来。科涅夫率领第19集团军赶赴西南前线途中接到命令,改赴维捷布斯克,与兄弟部队一起阻击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卢金率16集团军昼夜兼程。罗科索夫斯基被派到斯摩棱斯克方向收拢部队并指挥集团军级集群。战争还在继续……&/p&&p&&b&6.3南方&/b&&/p&&p&西南方向的情况也可以用且战且退来形容,但是比白俄罗斯方向要好很多。这首先是因为斯大林误判乌克兰是德军的主攻方向,调集精兵强将在此列阵以待。&/p&&p&而德军在此方向只有一个装甲集群,军力相对中央集团军群稍弱。德军最初也曾打算两翼合围,左路以波兰为出发地域,右路以罗马尼亚为出发地域,合围目标是基辅。后来觉得罗马尼亚方向横亘的两条大河是个障碍,也有说希特勒内心深处是担心从罗马尼亚发动攻势会激怒苏军对罗马尼亚反击危及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希特勒对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指数也很清楚。总之是把钳形攻势变成了左勾拳,主攻箭头是赖歇瑙元帅的第6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 &/p&&img src=&/50/v2-72e4f1186dacbeb9e061898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50/v2-72e4f1186dacbeb9e061898_r.jpg&&&p&(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南方态势)&/p&&p&基辅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副参谋长安东诺夫,作战部长兼副参谋长巴格拉米扬。安东诺夫后来历任各方面军参谋长,被华西列夫斯基选中担任副手,在华帅长期身兼大本营代表督战前线时以第一副长身份执掌中枢,1945年2月继华帅之后为参谋总长。普尔卡耶夫后来先后担任过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1943年4月时为远东方面军司令员的阿纳帕先科大将不甘人后主动要求到前线参战,学习现代战争,积累实践经验,遂与普尔卡耶夫对调,8月,阿纳帕先科在前沿遭遇空袭阵亡,普尔卡耶夫自此任远东方面军司令员,1945年与兄弟部队共同实施了对日作战。&/p&&p&其麾下诸将有:波塔波夫、第5集团军司令员,科斯坚科、第26集团军司令员,穆兹琴科、第6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第12集团军司令员。我之所以将这4位将军都列出,是因为他们都很智勇兼备,如果给他们时间都可能会成为苏军统帅,可惜他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p&&p&基尔波诺斯上将是苏军“最有才干的军事首长之一”,早期经历与大家类似,国内战争时为著名的乌克兰第1师副师长。苏芬战争中为师长,在突破敌维堡防御阵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英勇果敢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他对战争警惕性极敏锐,战前边防军多次发现敌方侵略迹象,诸如构筑进攻出发工事、侦察飞机越境等等,在向莫斯科报告并提出建议无果后,上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可以说将战争准备做到了极致。6月上旬末的军区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分析了当面敌情得出结论后决定,一线各部队进入国境线野营、各炮兵团从军区靶场归建、各部队储备好相应基数弹药油料、第二梯队各部队做好前移准备等等,只剩最后发布作战命令了。由于各种因素,很多工作到战争开始也没有完成,还有一些措施被莫斯科制止,但仍然起到了很大作用。&/p&&p&6月19日,战争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各集团军纷纷报告当面的异常情况,德军开始撤去国境线上的工程障碍物、积聚炮弹与航空炸弹并直接堆放在地面上,这个潜台词就是马上就要使用不会长期存放。各部队请示对策,说白了就是问什么情况下可以开火,遗憾的是莫斯科的指令困住了部队的手脚。但根据朱可夫电令,同日开始组建方面军机关,并计划于22日7点前进驻指挥所。&/p&&p&21日夜德军司务长投诚,发生在波塔波夫的第5集团军地域,消息迅疾上报至莫斯科。各级指挥官一边在想这是挑衅还是真的,一边焦急地等待答复和指令。&/p&&p&22日零时25分,军区通信枢纽开始接受莫斯科发来的电令,至2点半接收完毕。这时距战争已经只有一个小时了,来不及了。&/p&&p&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接收电报竟然需要两个小时。这首先是因为当时的通信技术还很落后不像现在,大家可以看看老电影增强一下感性认识。其次是斯大林犹豫不决,总想在最后一刻避免战争,所以报文极冗长详尽、措辞又极模棱两可。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不提前约定个简短的信号,遇到紧急情况就直接下达,这样从莫斯科到部队末梢时间仅需15—20分钟。信号是有的:实施“KOBO-41”,意为实施国境掩护计划。但是莫斯科没有这样做,从中也可以看出斯大林的狐疑和极力避免战争的心态。&/p&&p&战争爆发时,方面军机关还在行进过程中,司令员、参谋长及部分机关已到达指挥所,巴格拉米扬带着车队在路上目睹了空袭、感受到大地的颤动,还受到了战机俯冲攻击,6点多心急如焚到达指挥所时被暴怒失去自制的司令员、稍微克制的参谋长痛骂一顿。&/p&&p&作为一位卓越的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很快恢复了常态,在首当其冲的所有方面军司令员中,被英国战史学者艾伯特·西顿称为:“是唯一能从德国入侵的震惊中立即恢复镇静的方面军司令员,并极其巧妙地指挥了所属部队的防御作战。”这是真实写照。&/p&&p&当晚,方面军司令部收到莫斯科要求次日开始反击的电令。巴格拉米扬详尽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他与参谋长普尔卡耶夫简单一商量,得出结论:根本无法进攻,然后拿着电文去见司令员和军事委员。司令员默不作声,军事委员主张执行命令。普尔卡耶夫对着地图,就像教授讲课一样力陈己见,条理清晰地从敌情谈到我情、从兵力配置到敌我对比,军事委员两次想打断都没能打断他的发言。参谋长最后的结论是:请求上级改变任务,一线部队顽强战斗迟滞敌军推进,掩护第二梯队部队二线展开组织坚固防御,做好准备后再行反攻。&/p&&p&军事委员瓦舒金开始指责参谋长,强调要考虑政治因素,不能放法西斯进入苏联内地等等,最后对普尔卡耶夫说:“……假如我不知道您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布尔什维克的话,我就会认为您惊慌失措了。”&/p&&p&对于经历过大清洗的将军们来说,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普尔卡耶夫沉默了,咬紧了后槽牙,腮帮子鼓出了肌肉。&/p&&p&最终司令员决定执行命令,以方面军所属5个机械化军转隶各集团军实施反击。&/p&&p&此时朱可夫到达该方面军督战,据他回忆,他内心并不赞同反击,但是在与瓦图京通话确认是最高统帅的命令后,就开始执行命令。&/p&&p&各机械化军其实是从1940年才开始先后组建的,事实上到开战都没有组建完成。大都装备老旧轻型坦克,只有很少的T-34,汽车只有编制数的25%-30%,根本未完成机械化,所谓摩托化步兵只能徒步行进。也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会拼命拖延战争。但是现在,部队只能在各项准备都未齐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将仅有的油料、弹药集中供给一个先遣支队行动起来,这样形成逐次添油战术也就不奇怪了。所有的将领都承认,如果再顶几天,查明敌情针对性更强一些、准备工作更充分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p&&p&即便如此,仍然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德国版的战史、将领哈尔德、霍特等人的回忆录都承认,南方集团军群遇到了很大挫折,进展缓慢,没有取得更大战果。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在法国战场横冲直撞莫不辟易,此时举步维艰甚至无法完成向纵深战略目标长驱直入的战役任务。问题来了,状况大体相同的各机械化军在其他方面军的反击都失利了,在西南方面军却取得了如此殊为不易的战果。其中主客观原因固然不少,但足见基尔波诺斯的功力。&/p&&p&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日记中记载,德军在乌克兰战场“遇到了事先有充分准备的,组织得很好的抵抗。”这其中充满了苏军的英勇、责任、坚毅、悲壮、自我牺牲的故事。&/p&&p&朱可夫、瓦舒金亲赴各军督战。朱可夫去了里亚贝舍夫的第8机械化军,眼看着反突击取得相当战果,给予了里亚贝舍夫很高的评价。遗憾的是,里亚贝舍夫后来成了另一类型将军的典型。7月,里亚贝舍夫开始负责组建第38集团军,8月底取代能力不足、指挥笨拙遭遇重大损失的秋列涅夫大将为南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也是第1骑兵军的一名老骑兵,从开战时就指挥由敖德萨军区改编而成的南方面军,被证明不能胜任现代战争,自此调任大本营预备队的集团军司令、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当42年战火蔓延到该地区时曾再次短暂披挂上阵,却再未获重用。而临危受命的里亚贝舍夫也没有挽回危急局面,到10月被解职,重任集团军司令,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也没有完成任务。失败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里亚贝舍夫确实也没有使人眼睛一亮的表现。残酷的战争不会给一名指挥官多次机会,更不会容忍挥霍机会。里亚贝舍夫就此失去了大本营的信任,职务起伏不定,再没有担任重要岗位,到1945年时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任步兵军长,此时的方面军司令员,里亚贝舍夫上级的上级,是1941年与他并肩战斗的时任第9机械化军军长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p&&p&有时候想想,其实战争也是公平的,给了每个指挥官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与意志,却不是每个指挥官都具备相应的才干。&/p&&p&罗科索夫斯基是个真正勇敢的人,战前别的军属炮兵部队都去靶场训练,鉴于形势,罗军长根本就没执行这个命令,他的炮兵是在原地完成了科目训练,后来战端一开,证明了此举的远见。6月21日军长原打算周末带3个师长一起去钓鱼放松一下,接到投诚德军士兵的警报,立刻与师长们交换了意见提高了警惕。22日4点,接到电令:打开绝密作战文书。但是按规定,只有遵照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或国防人民委员的指示才能拆封,现在只有第5集团军作战处副处长的签字。于是,罗科索夫斯基一面火急联系上级,一面召集副职、参谋长、特别处处长等人。等发现所有的通信联络都中断了,罗军长毅然担负起责任,拆开公文,按照计划预案行动起来。部队弹药、油料都不足,也没法找上级后勤申领,罗军长就命令打开附近的几座中心弹药库。弹药军需员以未接命令、不相统属、职责所在为由强烈反对,现场气氛火爆,罗科就以少将军长的身份命令、训斥、开收据,把他们打发了。对于一个从内务部监狱放出来时间不长的人来说,这样的勇气、这样的主动精神确实难得。&/p&&p&战争是残酷的,友邻第22机械化军军长孔德鲁谢夫将军阵亡,有些部队退却了,溃散了,一个师长跑进罗军长的指挥所,神情沮丧,语无伦次,直说就是吓破了胆。罗科索夫斯基对其大吼:“你给我马上住嘴!别再谈伤亡情况了,第22军还在战斗,赶紧去找自己的部队,和他们在一起!”&/p&&p&而罗科索夫斯基自己的部队,有个小细节,他禁止给军官、士官们发放带保护色的肩章和识别标志,自己从来都军容严整将星闪烁。因为他主张指挥员在战斗队形中应该与众不同,士兵们应该向指挥员看齐,指挥员自己应该感觉到士兵们正在注视着自己,以自己为榜样。类似的事情在巴顿、蒙哥马利身上都有过。&/p&&p&和其他兄弟部队一样,第9机械化军在反击中取得了战果,消耗了力量,6月30日开始以运动防御的姿态边打边撤。7月14日,罗科索夫斯基接到命令,只身前往莫斯科,随即受命前往斯摩棱斯克,新的困境和传奇在等待着他。&/p&&p&在所有回忆录里都没有提到的是第4机械化军军长弗拉索夫,其实他在战争初期表现也相当突出,随即于7月也被提升为第37集团军司令员参加了基辅保卫战发挥了很大作用功勋不小并在最终时刻幸运突围,在莫斯科战役中是获得红旗勋章的集团军司令员之一,却最终于1942年6月以集团军司令身份在沃尔霍夫前线被俘,也有说是主动投降,随即变节,并组织伪军为虎作伥,成了叛国贼的代名词。&/p&&p&西南前线敌众我寡的压力下打得最好的是卢金、波塔波夫两位将军。&/p&&p&6月26日,卢金受命,其第16集团军转隶西方面军,即刻开拔去斯摩棱斯克。到达舍佩托夫卡时,他惊讶发现此地尚未布防。此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后勤补给中心,是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此时道路上正挤满了向后方逃难的平民和毫无秩序的溃退的部队。更危急的是德军已经发现了这个战役缺口,坦克纵队正滚滚而来。卢金的任务是迅速赶赴斯摩棱斯克,部队、指挥机关都已经走了,身边只有副官和几个卫兵,也没有通讯工具无法与上级、友邻联系。卢金当机立断,截住、收容了路经此地的所有调防、退却、零散分队人员,任命指挥员、重新编组,自作主张打开各仓库补充粮秣弹药,建立防御。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奇迹般的打退了德军所有进攻,坚守当地十余天,避免了德军的战役突破。事后方面军司令部搞清原委惊喜之余,未免脊背发凉冷汗直流。自此,这支部队作为“卢金集群”,得到了从大本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认可与称谓。&/p&&p&巴格拉米扬说,是卢金的机断行事和坚决挽救了我们。后来卢金调走后又说:这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靠了这个人的意志和毅力才支持住的。他一走,这个牵制敌人重兵整整一个星期的、不断减员的英雄集群,实际上就不再作为一个军队组织存在了。&/p&&p&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曾在朱可夫任第4顿河哥萨克骑兵师师长时担任其下属团长,哈勒哈河战役时是坦克旅长、集群副司令,年初刚从机械化军长晋升为集团军司令员。年轻的兵种、年轻的将军,跟着牛人见识过、经历过血火考验,充满了活力、激情,其战争理念也很符合现代战争要求,在战前军区战役理论集训中的发言得到朱可夫的充分肯定。开战后,波塔波夫的第5集团军就一直是防御最坚定、反击最凶猛的部队。在苏德双方的战史记载、诸位将帅回忆录中都屡有提及,赞叹有加。甚至在他退却时,也充分利用了地形,大胆撤向德军意想不到又不利于装甲部队活动的东北方向普里皮亚特沼泽,喘息之后又冲出来对准德第6集团军、第1装甲集群侧后猛插一刀,时刻威胁着德军侧翼,被德国人敬畏地称为是“无与伦比的防御大师”。&/p&&p&到6月29-30日,方面军原本有限的力量耗尽了,即便瓦舒金亲临一线激励士气、以军法斥责,各级官兵使尽浑身解数,精神的因素毕竟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各部均蒙受重大损失,消耗殆尽,疲惫不堪。方面军及时指挥各部且战且退,避免了被围,保存了建制,号称没有一个师被围歼。而且还以波塔波夫的部队实施了反突击,掩护了当面行动,这是相当不易的。退而不乱,没有演变成溃败,需要极其深厚的功力,很少有人能做到。&/p&&p&瓦舒金,这个坚毅刚强而又狂热的政治工作者,巴格拉米扬说他那两天脸色苍白而沉默寡言,最终自杀殉职。不管对他看法如何,殉职的那一刻,他是有担当的,可敬的。&/p&&p&各部队慢慢退至旧国境线,再慢慢向基辅退却……&/p&
6.血火与毁灭 日,周日,中国传统的夏至,黑暗时间最短的夜晚。苏联红军刚在前一天按照传统狂欢庆祝了仲夏之夜。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21日很晚还在明斯克听音乐会。凌晨2点10分,古德里安抵达集群指挥所。两天来他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对手,后…
&figure&&img src=&/50/v2-ad774cee26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50/v2-ad774cee26_r.jpg&&&/figure&&p&&b&5.暗夜与前奏&br&&/b&&/p&&p&&b&5.1巴巴罗萨计划&/b&&/p&&p&纳粹德国对苏联的侵略是蓄谋已久、必然的。巴巴罗萨计划在正式制订前就已经酝酿了很久,时任第一军需总监——相当于副总参谋长——的保卢斯将军是主要草拟者之一,没错,就是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那个反派悲催男猪脚。&/p&&p&保卢斯将军不是容克贵族出身,年轻时读书不好,大学读法律挂科被淘汰,入伍后却才干过人,与曼施坦因成为挚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保卢斯确实能干,曼施坦因似乎朋友不多,但都是跟他智商类似的同侪。后来保卢斯被俘,德国国内骂声一片,指责他断送了30万德国青年,唯曼施坦因仗义执言,为他百般辩护。在贵族居多的德军军官阶层中,保卢斯极感自卑而又极度自尊,娶了位罗马尼亚贵族小姐拼命想进入上流社会,在智慧而坚毅的军人外表下面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内心。他的问题在于不够勇敢,注意,我指的不是面对敌人时的勇敢,而是面对上级时的勇敢。后者需要比前者更大的勇气!从来都是,现在更是!性格决定命运,保卢斯缺乏统帅的钢铁意志,他的优柔寡断后来在斯大林格勒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天大的杯具啊!但是到现在为止,保卢斯将军仍然是个精明干练、前途一片光明的年轻将军。&/p&&img src=&/50/v2-060a6b3b4e80e52ba69e18ac6e211df1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8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50/v2-060a6b3b4e80e52ba69e18ac6e211df1_r.jpg&&&p&(保卢斯和希特勒在研究)&/p&&p&历史总是充满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相似,在1940年底莫斯科进行高级将领会议、演习的稍早些时候,柏林也进行了类似的演习和军队将领会议。会议进行了巴巴罗萨计划的终审修订,演习随即由保卢斯将军指挥,会议总结时希特勒充分肯定了计划内容和演习。日,希特勒最终签署了该计划。&br&&/p&&p&巴巴罗萨计划的内容大致是:&/p&&p&总兵力520万人,分为三个集团军群。&/p&&p&北方集团军群(威廉o里特尔o冯o勒布元帅指挥):第16集团军(恩斯特o布施指挥),第18集团军(格奥尔格o冯o屈希勒指挥),第4装甲兵团(埃里希o赫普纳指挥),第1航空队(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克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