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房叔叔上面有第四代住房哪个市在建吗?

原来第四代住房长这样!住起来究竟怎么样? - 趣头条爱好大全
& 内容 & 视频
原来第四代住房长这样!住起来究竟怎么样?
来源:网络
最近网络热传第四代住房,庭院房,吸引了众多拥趸。高层建筑,自带庭院,规模绿植,立体停车……众多标签让人心动不已。住房是在逐步发展,人类盖房子的初衷由安全,逐步发展为宜居,之后又追求舒适、自然、生态,直到了现在被网络热捧的“生态+”、“科技+”的第四代庭院房,人类对住房的要求一直在提升和改善。甚至很多自媒体大呼“不要买房了,以后都住这样的房!”整体来说,庭院房与自带庭院的别墅并无差别,但是因为很多高档别墅都分布在远郊,且占地过大,有悖于当前的人地矛盾。在高层上建别墅,利用的是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那么,问题来了,这备受瞩目的第四代庭院房,是人与自然相宜的空中花园,还是民科自嗨的空中楼阁?且看屋天君冷血剖析。1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最近,很多自媒体大号都在转这样一个视频:视频中称由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设计,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它将彻底改变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的环境风貌,彻底改变第三代住房鸟笼式的居家环境,使家变成家园,使城市变成森林,使人类居住与自然契合并和谐共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大都喜欢独门独院园林式居住环境。如今,在中国农村,以及城市里的一些豪级住宅都还保留着这样的居住习惯。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地少人多,在城市大规模兴建这样的自带私家庭院的住宅肯定不现实。即便小规模的开发,造价也是相当昂贵,广大吃瓜群众更是无福消受。当前的居住矛盾已经逐步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庭院房生态房的需求和房价高昂土地稀少无法大规模开发之间的矛盾。第四代建筑的空中城市恰好解决了这个矛盾,一般可建设2 一 60层,每层住户为几户、几十户到上百户不等,可建设平层房屋、跃层房屋、多层房屋、高层房屋或独栋别墅,房屋面积可从70平米、90平米、120平米、150平米、180平米、以及到几百平米均可应有尽有,能满足所有阶层的不同需求。其实,第四代住房的概念已经不新鲜,将该类型产品商业化的鼻祖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杨经文(Ken Yeang)。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杨经文就与马来西亚皇家王子汉沙(T.R.Hamzah)合伙成立汉沙一杨建筑设计事务所,在马来西亚Mesiniaga大厦、Roof-Roof House以及新加坡EDITT热带生态大楼等高层建筑中引入垂直绿化。将植物作为建筑外维护结构或立面造型的一种手段,可以达到改善建筑热工性能,节省建筑能耗,增加空气湿度以及调节城市微气候的作用,并且让建筑立面富于生机和趣味。2“空中四合院”将家变成家园?第四代住房的概念一经问世,便备受推崇。从文化概念到设计理念,都精准的抓住每个看客内心的最痒处,让人欲罢不能。第四代住房到底有哪些优点或者说噱头:1、符合中国人对建筑的文化认同。郑州北龙湖豪宅在设计趋于同质化,这个同就体现在所谓的“新中式”。中国人几千年养成的文化认同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住宅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也是近年新中式风靡的原因,也是第四代住宅的一个重要概念。2、符合中国人“庭院式”居家的习惯。前文已经说过,北方小院,南方园林,在城市都成为稀缺品。随着传统意义的中国乡村消亡,属于东方的庭院美感也面临失传。更使居住有了街坊邻里,有了交流,更像古代的“里坊制”。第四代住宅打出的“庭院”牌,正好唤醒国人心中死寂如灰的对的庭院的渴望。3、生态园林风,解脱城市的舒服。让每家住房既有室内房子,又有室外私家院子,可在家里居住,可在院里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 ……使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也能享受到田园生活。4、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在恢复传统,打造传统中国田园风的同时,将科技发展的红利植入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入户电梯、载车电梯、太阳能电板、智能滴灌、立体庭院等科技手段,把一座座花鸟鱼虫的四合院叠加起来,是科技和传统最美的邂逅。5、告别地下停车时代。不用再建设空气污浊黑暗又全天耗电、停车费时的地下停车场了,而将现在建地下停车场的面积都分散建到空中,成为公共院落,住户车辆都可通过载车电梯停在自家楼层门口的公共院落里。更方便了人们生活、上班、上学、停车和出行,使居住有了比别墅更高的品质。6、购房成本远低于别墅。街巷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与现有地下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基本相当,建筑成本亦相当(并其面积按现有城市规划有关规定“不计算容积率面积”),虽然其建筑业态以及其居住品质都截然不同,是一种比别墅更好的建筑,但并不会增加建筑成本(建筑占地和建设成本只与普通建筑相当),是老百姓都买得起和住得起的房子。总得来说,第四代住房的主要卖点是,彻底改变目前鸟笼式的居住环境,让每家都有一座私人小院,开启空中停车时代,在创造更家宜居的环境的同时,不增加占地和建筑成本,更好的处理人地矛盾。对于购房者来说,使投入与产出比发生质的变化,房屋更易增值。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绿色高层住宅的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好气候、技术、造价以及管理等几方面的问题。3莫把“空中楼阁”当做“空中花园”文化认同、乡土情结、生态宜居、科技智能、便宜实用……第四代住房附加的种种概念可以说吊足了所有看客的胃口。也给了在城市买不了房的屌丝们带去了努力奋斗的又一丝希望。但是,所谓的第四代真的有那么完美无瑕吗?是空谈概念的“空中楼阁”,还是打造现世仙境的“空中花园”?1、气候:南北差异,植被存活问题,遇到台风、大雨、大旱、大雪恶劣天气维护难。目前,该概念建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低纬度国家有过小规模试验。但是复制到中国则是另外一个情况。且不说中国国土广袤,南北气候差异巨大,许多植物在北方存活率低,养护困难。单说复杂的天气条件,北方大雪、大旱、洪涝,南方台风等天气,生长在市内的低矮灌木或许影响不大,露天生长的高大乔木势必会受到挑战。遇到狂风骤雨,生长在地面的合围巨木尚且自身难保,土层一米左右的高层树木如何抵御?2、消防:植被易燃,立体交通增加灾难逃生难度。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第四代建筑的楼层交通忽略了一个问题,在出现灾害的时候,各楼层车辆争相出逃,造成立体的交通拥堵。甚至可能因电力受损无法出逃。如今的高层电梯房已经增加了逃生难度,对于这个问题第四代住房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建筑植被茂密,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枝叶干枯。如遇明火,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植被灌溉水的排放会祸及墙面和楼板结构,下大暴雨时水土流失导致泥水浸泡楼板等诸多问题。如果不能保证100%的入住率,空置房子的植被丛生,蚊虫滋生,也会造成安全隐患。3、成本:购房成本,物业成本,水电成本都要增加,还有公共区域的公摊怎么算?A购房成本增加。第四代建筑,同样的土地,同样的高度,楼层的层高也影响植物生长,标准层高在3米,第四代建筑要建到5米左右或者做大量的挑空层,建筑面积大大缩减。开发成本增加,相应购房成本也增加。B绿化种植和养护成本的增加。包括要选择存活率高的绿化品种,以及树种移植、定期修剪、引入灌溉系统和防水保修等。绿化养护和管理也是一笔账。因为是私家庭院,自然物业不能进入打理,养护成本由业主负担。C绿化种植导致空间和面积成本增加。毕竟植物生长需要占用空间,如果占用公共空间,则空间必然有限,过大造成浪费,过小则难以形成微气候。这部分空间属于赠送?半赠送?还是业主买单?公共区域,如道路、停车位、公共庭院等是公摊还是免费?D水电气暖费用增加。载车电梯、植被照明,公共区域照明、植被灌溉排水等增加了用电用水的成本。同等的使用面积100平,普通住宅,遇到掏120平的钱买,第四代住宅需要购置150平,甚至更大的面积。即使价格相同,整体成本是增加的。4、城市管理:停车管理,交通拥堵,噪音尾气等问题复制到每层楼。每层都有道路,有停车位,有公共活动区域,仿佛一个小型社区,那么这个社区的城市管理就成为了问题。首先又回到了人车不分流的时代,社区的安全性受到挑战。接着,访客车辆增加停车负担,社区移动路径的容量受到挑战。能行车能行人能停车的道路设计多宽?噪音、尾气、堵车等城市管理问题是否会随之出现。5、技术:日照(楼间距)、植被(层高)、承载(结构)、人车活动路径(楼层规划)等,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撑。屋天君是个文科男,对这些技术活不甚了解。能够想到几个问题如下:A植被的日照问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国家规定的普通住宅前后间距为楼高:楼间距=1:1.2,如果再加上植物的日照,恐怕楼间距不止这个数值。B植被的生长空间草皮 200 MM地被植物 300 MM小灌木 450 MM大灌木 600 MM浅根性乔木 900 MM深根性乔木 1500 MM第四代住宅提到的植被,介于灌木和乔木之间,这就要求,土层厚度要在一米左右,同时要做好防水、防止侵蚀、防止植物根系破坏等防护工作。而灌木的冠幅在500到2000mm之间,乔木的冠幅上不封顶。这样量级的工程需要足够的技术指数来支撑。C建筑结构的承重和风荷载能力普通建筑的楼板要承担家具、家电等重量,荷载能力约每平方米500-800公斤。一旦变成室外花园,就要计入土层量以及土壤中水份的含量等等,需要额外增加钢筋混凝土用量来提高楼板的承重能力。成本至少需增加50%左右甚至翻倍。即便土层厚度足够,做法符合建筑构造要求,但高空风荷载和植被根系延伸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极可能导致墙体裂缝、楼面受损等。这些同样意味着材料和结构造价的提升。D颠覆性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个逐渐成熟的系统。第四代住房可以说颠覆了人类社会以往的城市规划。交通、排水、能源、垃圾处理等全部都要进行全新的规划和设计。4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的住房又该如何?凭心而论,“第四代住房”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打造宜居人造环境的时候,人工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从本质上违背的“融入自然”的概念。而且,在现阶段,在建造上存在技术难度。央视的大裤衩楼都还是用的国外的设计和技术,更别说这所谓的“第四代建筑”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自然也在逐步升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人的居住条件将会发生这些变化:1、城市新住在将以小户型为主。2、社区智能化普及,智能家电,如一键开关控制、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将流行。3、全域高速WiFi覆盖,社区o2o服务波澜壮阔。4、户内设计更简约化,扁平化、现代化。5、置业属性趋于统一,同行业人群集聚。6、物业成为社区管家,高端服务越来越个性化、私人化、多样化、专享化。……80后、90后,甚至日后成长起来的00后,上至三观,下到喜好,都有很大差异。对房子要求、格局、选择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化都将主导日后住房消费的革命、社会服务的创新。然而,楼市气象风云莫测,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未来还很遥远,当务之急是赶紧有个房子住,不管多挤先上车再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还没房子,空悲切。
copyright© 唯美系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第四代住宅设计,车能直接开到楼上,每户都有自家花园... - 全国家居 - hao360
第四代住宅设计,车能直接开到楼上,每户都有自家花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四代住房住房走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代:第一代茅草房;第二代砖瓦房;第三代电梯房。第三代电梯房,包括到目前为止的所有住房,又称“鸟笼式”住房,人们只有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并不是人们的理想住所。那最理想的住房是什么样呢?别墅占地太大,又大都在偏远郊区,不但使受众人群极少,而且因生活及工作均不方便,很少有人真正长期居住。胡同街巷及四合院,很方便居住,又有街坊四邻,充满生活气息,但因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随着城市化人口越来越多,无法再造和普及。如果有一种全新的建筑方法,能将别墅、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都整合在一起,搬到空中,建成一座空中城市,使住房既实现别墅和四合院的全部功能,又不占地方,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那该多好!&& &这就是第四代住房:庭院房,又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第四代住房庭院房的主要特征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四代住房的绿化与养护第四代住房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花草树木,并请园林绿化公司提供适宜性的栽种方案,达到良好绿化效果。每家每户绿化院子的成本约为500元/平方米左右。第四代住房所涉及的花草树木的养护浇灌则采用自动滴灌系统(这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住户只需要每两三个月修剪一次枝叶即可,并且修剪枝叶也可请专业人士操作,几乎不增加养护成本及物业管理成本。在花草树木的栽种方面,在设计方案中,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就像卫生间的结构一样。下沉板有60厘米左右深度,也就是说可以回填土60厘米厚,在靠墙栽种大树的地方还可做一个向上50厘米的树池,这样,在靠墙的地方便有1米多深的覆土,即可以栽种4米~5米高的树,并将树干固定在墙上,以防大风将树刮倒或使其摇晃,在其他不靠墙的地方才栽种1米~2米的低矮植物、果树或灌木。这样,整个庭院的花草树木便显得错落有致,任何大风来袭也没问题。第四代住房的8大创新优势1.彻底改变目前鸟笼式的居住环境每栋楼的每层楼内都有一条街巷和一座公共院落,房屋都建在街巷两边或院落四周,人们就如同住在传统的四合院里,使老人、儿童都有了一个更健康的活动休闲平台,使住区重新有了街坊四邻。2.每家都有一座私人小院建筑外墙不但全部长满植物,而且每家都有一座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覆土0.5米~1米,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不用到郊区,都能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庭院房并不只是把阳台做高、做大那么简单,这是所有设计师都面临的世界级难题,只有采用多项创新方法,才能完美地实现目标,否则就会像国内外许多楼盘,挑高两层大阳台或牵强地在外墙设置些绿色植物,导致每个住户的主要房间都被大阳台遮挡,造成黑房子、上下层住户之间可相互对望无私密性、左右邻居可攀爬翻越无安全感等诸多缺陷,同时,住户需承担高昂的植物养护成本。 &3.开启空中停车时代&住户车辆及访客车辆都可通过小区外围道路及智能载车系统,一分钟内即可开到任何楼层的公共院落里,停在屋前的停车位上,方便了住户回家停车和驾车出行,彻底解决了停车难问题。行人则走小区内道路及载人电梯,实行人车分流及小区内无车辆通行,同时彻底告别空气污浊黑暗的地下停车时代,且节省了24小时的地下停车照明和排风能源。4.不再建地下停车场只开挖主楼的基础部分做人防层及布置设备,不用再往下大开挖两三层建停车场,可节省90%的地下工程量,缩短工期。&&&&5.使房屋面积增值15%以上住户从载人电梯出来即在所去楼层的室外街巷里,从街巷直接进出自家大门,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及过道,使房屋公摊面积下降到10%以下。6.不增加占地和建筑成本它可建设高层、中高层、多层等所有建筑和所有户型及大小面积,可采用框架、框剪、钢构等任何建筑形式;容积率可建到1.0~6.0,建造空中街巷、空中停车场及每层公共院落的成本与大开挖建地下室停车场的成本基本相当,甚至还略有减少。(注:地上空中停车建筑与地下停车建筑一样,不计容积率。)7.使投入与产出比发生质的变化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却得到比别墅居住体验更好的房子。8.具有非凡品质,却可造福亿万百姓它与别墅一样都有家有院,但却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更方便人们上班、上学、休闲和出行,同时,它比别墅更安全、更私密、视野更广阔和更有生活气息。它最令人惊喜之处还在于,虽然具有比别墅更高的品质,但其建筑占地和建造成本却只与普通住房相当,销售价格也相当,不同大小的房屋户型及面积均有,是所有老百姓都买得起和住得起的房子——这就是第四代住房创新发明所带来的神奇力量。爆文推荐:福利推荐:----&TOP20 热门推荐文章& ---搜索如下关键词,即可获取最鲜的相关文章:背景墙 | 电视墙 | 玄关 | 小户型 | 卫生间 | 榻榻米 | 厨房 | 别墅 | 儿童 | 客厅 | 卧室 | 阳台 | 飘窗 | 中式 | 新中式 | 欧式 | 美式 | 现代 | 古典 | Loft | 地中海 | 办公室 | 风水 | 创意设计 | 酒店 | 设计 | 餐饮 | 空间 | 店面 | 店铺 | 设计 | 商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输入“关键词”搜出您需要的文章!(搜完记得点 “筛选” → “按相关度” 排序,才最精准哦!)
相关文章HOT
Android版下载
iPhone版下载第四代住房,你不是在逗我吧?
第四代住房,你不是在逗我吧?
——兼谈负责任的创新
所谓“第四代住房”的大饼,已经被画出有一段时间了,因觉新奇、有创意而浏览过,想不起是否顺手转发过,但的确未曾特别在意。近日,朋友圈几次见到这个号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不由得认真翻阅一下。这一看,发现问题多多,心想会不会又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巴铁”?
(注:本人今晨所见“第四代房已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民百姓网”3月10日帖。本人此文中关于“第四代住房”的介绍和图片引自该帖。)
名为“空中庭院房”又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所谓第四代住房,提出的是一种城市住房新模式,核心理念是在不增加太多投入的前提下,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居家环境(此理念是笔者代为总结的)。命名者把人类住房曾经的“茅草屋”“砖瓦屋”“电梯房”归为前三代,说当前作为城市住房主体的“电梯房”是“鸟笼式”住房:“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分离,人们只能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鲜空气”;而其第四代“空中城市森林花园”:“将郊区别墅和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结合起来,建在城市中心,并搬到空中,形成一个“空中庭院房”;“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设计者还贴心地预先为可能嫌养护植物麻烦的住户排忧解难:“花草树木的养护浇灌,是采用自动滴灌系统(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进行自动浇灌,住户只需要每两三个月修剪一次枝叶即可,每家每户绿化院子的成本大概是每平方米500元左右。”(此处未说是年价还是月价。)
帖子的总结性陈述是:“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离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近,空中庭院房,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家小院,可种花种菜遛狗,直接将车开到30层楼家门口!”
一、对所谓九大优势的质疑
该帖子列出“空中城市森林花园”九大优势(注:如下括号中为笔者手记):
(1)“彻底改变目前鸟笼式的居住环境”:“空中花园”,“空中街巷”;(2)“每家都有一座私人小院:实现在都市中回归大自然的梦想;将阳台做高做大,给居住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
(所说第一和第二条优势其实一样,这也是此项目最诱人的地方。久居嚣杂、污浊都市,渴望大自然清新空气的人们无法忽视这种诱惑。)
(3)“开启空中停车时代;住户车辆及访客车辆都可通过小区外围道路及智能载车系统,一分钟内即可开到所去任何楼层的公共院落里,停在所去屋前的停车位上,方便了人们回家停车和驾车出行,彻底解决了住户停车难问题。”
(“智能载车系统”,说白了就是载车电梯吧?想来电梯不可能直接到位——那将需要对应每个车位一部电梯——大概只能送到楼层吧?上楼之后如何智能移动,智能传送带吗?不大可能,难以想象用传送带把车送到每一车位所需的代价。或者机器人泊车?估计多半是人工操作:统一的泊车员,或上楼后用户自行泊车。那么,上楼后的移动路径的容量需要多大?既要行人又要行车的空中街巷需要多宽?起码要赶得上地面双行车道的宽度吧?)
(既然说可以满足“住户车辆和访客车辆”停车需求,是否估计过这种需求的量级?以如上所说的“30层楼”计,若一层10户则总共300户,按住户车加访客车平均每户2-3台计,则该楼600-900台车,每层20-30个车位;若按每层6户,则需360-540个车位。需要几部载车电梯?平均二三十台车在空中平层相互以及与行人交错,会堵车吗?)
(安全风险有没有考虑过?看看上图中的停车位,无论是“街巷”式还是入户式,都是狭窄的高空车位,若操作不当,后果惨重;而天长日久难免失误,就像地面行车难免刮蹭一样;若出现操作失误,可不是一条“女儿墙”所能挡得住的;完全依靠智能系统,遭遇停电或系统故障时怎么办?)
(4)“不再建地下停车场:只开挖主楼的基础部分做人防层及布置设备,不用再往下大开挖两三层建停车场,可节省90%的地下工程量,缩短工期。”
(若使一座建筑坚固到可以承载每层的森林和停车场,墙壁厚度、强度须增加多少?如此沉重的地上建筑,地下只挖一层,稳固性何以保障?设想普通楼房30层,和这种“空中街巷”加“空中花园”的30层,对地下基础的要求会相差很大吧?若需深扎基础,成本怎能不升反降?由于载重过大而增加建筑用料的一片“空中城市森林花园”小区,所需用的水泥,是否要一座小山的石料来烧制?需用的钢材是否也要翻倍?)
(5)“使房屋面积凭空增值15%以上:住户从载人电梯出来即在所去楼层的室外街巷里,从街巷直接进出自家大门,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及过道,减少了公摊,使房屋公摊面积下降到10%以下,这是了不起的创新成果。”
(这一条尤其可疑:“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和过道”“减少了公摊”,那么,增加的“空中街巷”面积不是比“传统的电梯厅和过道”大得多,不需要公摊吗?没有了地下停车场,汽车只能上楼,增加的载车电梯不公摊吗?把钢铁重物垂直载上载下,增加的耗能不公摊吗?更何况,这些增加出的不必要能耗,是有碳足迹的,它们可能来自毁坏自然生态的水、煤、核电。)
(6)“不增加占地和建筑成本:可建设高层、中高层、多层等所有建筑和所有户型及大小面积,可采用框架、框剪、钢构等任何建筑形式;容积率可建到1.0~6.0;建‘空中街巷、空中停车及每层公共院落’的成本,与大开挖建‘地下室停车场’的成本基本相当,甚至还略有减少。(7)”使投入与产出比发生质的变化: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却得到比别墅更好的房子。”
(第六和第七条说的基本也是同一件事。那么,减少了下挖深度,向地下的纵深的确是减少了,但放弃了地下停车场集约使用空间的优势后,每层都要增加停车、走车空间,需增加多少平面占地呢?另外,如果用地下停车场,整个小区可以只有一个通向停车场的入口、一个出口,而车辆上楼,即使是用“智能载车系统”上楼,车们总得来到楼下吧,总得在楼下有缓存空间吧?如果赶上早晚高峰,还得有车们排队的空间吧?一栋楼数百台车进出哦,需要增加多少平面占地空间?真的是“得到比别墅更好的房子”,真的只须“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
(8)“具有非凡品质,却可造福亿万百姓:与别墅一样都有家有院,但却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更方便人们上班、上学、休闲、医疗和出行,同时它比别墅居住更安全、更私密、视野更广阔、不荒凉和更有生活气息!”
(此条没什么新东西,可以与第一条、第二条合并。但是,笔者这里却想对所谓可“造福亿万百姓”的提法吐个槽:知道“亿万”是个什么概念吗?难不成想把现有中国城市住宅全拆掉,通通盖成“空中城市花园”?知道那样做的代价会有多大吗?商业推广应有诚信,别忽悠。)
(9)“更适宜人类居住:第四代住房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其中任何一项都将颠覆传统的住房模式,都将使人惊叹不已,因此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将彻底改变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的环境风貌,彻底改变第三代住房鸟笼式的居家环境,使家变成家园,使城市变成森林
,使人类居住与自然完美契合并和谐共生!”
(此条中其它内容与第一第二条无异,有用的信息是说已经“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这一点确实引起过笔者感慨:穷则思变,人多地少刺激发明产生。不过,梦想可以是浪漫的,工程却是要严谨的。所拥有的技术足以解决问题吗?恐怕还有许多问题是技术所无力解决的。)
二、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
(1)土壤问题
需要多少土壤、多厚的土层来支持高大树木的发育成长?“第四代住房”“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居家环境”?真的可能“不增加太多投入”吗?
高大的树木,根系都会很庞大。对于一棵树,俗话说:地上多大地下就多大。薄薄的土层如何支持高大植物根系的发育?若土层不够,结果大概两种可能:一是植物憔悴、枯萎,长成“小老树”,直至死掉;二是树根撑破建筑,形成安全隐患。而若把足以养植一座“城市森林”(假设真能做出城市森林的效果)的土壤搬上楼,需要一座山的土源吧?搬运一座座山进城,要多少交通和能源运力?
另外,花园土壤需不时更新,否则土质就会下降,而巨量的更新土源如何解决?换下的巨量旧土又如何处置?频繁更新土壤显然不可能。若不更新土壤,土质下降植物必会枯萎,如何解决?用化肥吗?若用化肥,则会使土壤板结,只是减少了土壤更新的频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质量问题,还会导致排出含有化肥的污水。
(2)植物病害问题
那么密集的植物群落,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树绿花红、蜂蝶飞舞、鸟雀合鸣。那么,植物的虫病菌病如何解决?若不用农药,小区或成灾区;若用农药,小区将成毒区。空气中,以及花园污水中,都将含有大量农药成分。
在这样的土肥环境下,还说可以“种菜”?难以想象。
(3)耗水问题
植物密集,可以带来丰富的氧气和湿度,会使人感觉舒适,但这是以足够的水源供应为前提的。植物叶面、枝干和土壤,每天要大量蒸发水分,建筑耗水量会大增。是的,可以用中水,但小区中水也未必够用。而且,中水,本来是要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补充城市地下水的,这个缺口如何补?在如今城市水源枯竭的背景下,淡化海水、远程调水的代价,有没有算到这样耗水型消费住宅的成本中。
(4)污水处理问题
按照设计方的构想:“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就像卫生间的结构一样。”如下图。&
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花园施肥和用药,产生的污水,是在小区内自行处理后形成中水复用呢,还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如果自行处理,增加的处理设施和建筑面积怎么算?如果直排城市下水系统,那么多这样的小区,都将相当于农业污染水平的化肥、农药污染排入下水系统,增加的城市公共污水治理压力,加上空中街巷、园林放大后养鸟、遛狗增加的污染,要其他所有没享受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公众分担吗?这样合理吗,城市是不是应该提高此类高档小区的污水处理收费比例?
二是,滴灌对水质还是有要求的,不然滴水的小孔很快会堵。中水,能否适合使用?如果用没那么多水垢和污物的优质水,增加的水源成本有多大?且不说住户个人是否愿意承担或是否能担得起这个成本,只说城市,以如此高昂的水源消耗增加绿色覆盖率,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是不是经济的?毫无疑问,同样的用水量,若在地上养育同等生态功能的植被,一定会比在这样的人造设施中更经济。
而且,地上植被,若水源、养料充足,会繁衍出自然生态群落,会沐浴自然的雨雪风霜,自然增加地下水补偿,自然生长壮大,良性循环,生态效益高。而人工阳台上,很难产生生态群落的自然繁衍,乔木、灌木长到一定体量势必就会被剪裁,或者根本就不可能长到它自然生命所赋予的体量。生态效益有限。若考虑到为此付出的各种代价,则所谓“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居家景观价值大于生态价值。所说单一植被是绿色荒漠、人造草坪是绿色荒漠,也是这个道理。
(5)“第四代住房”规划目标的可行性问题
“空中街巷”“空中停车”这个目标明显太乌托邦,不可行。其实所谓“空中停车”本也不在“世界第五大发明”的核心理念中,被标榜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第四代住房”,核心理念是“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家居环境”(当然,这一点是笔者代为总结的。)。“空中停车”仅是锦上添花。若取消这个“空中停车”,像目前的常规城市住宅小区那样,使用地下公共停车场,发挥地下空间集约优势,或许更能突显“第四代住房”的核心理念。
那么剩下的就是“空中花园”了。假设说这样的“空中花园”小区建成了,也入住了,大阳台上的植物或因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而大面积死亡,空中森林的“城市氧吧”效益能持续吗?如果植物所可能给住户带来的福祉也失去了,就剩下一个大阳台,那投入产出效益还值得吗?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住户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大代价,换一个超大的空中阳台?
如此这般,“第四代住房”的核心规划目标是不是都消解了?
(1)发展观问题,发展方式导向问题
如果把一座座山的土挖出来,运到城里,再搬到高楼上去种树养花;把一座座山的石头炸出来,烧成水泥,再运到城里,搭成数十层的“空中街巷”,为的是享受“自然风光”,我们为何不直接在青山绿水间修屋建房?如果把一座座山的生态毁掉,换来都市里的人造阳台,那么,对于区域甚至国家而言,“空中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能抵得上那些被毁掉的山吗?再加上电能和水源的消耗呢?这些电能和水源,也可能是毁掉了另一些山山水水换来的。
当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当依赖城市水泥架构的“森林”无以为继,枯萎了的时候,我们还找得回那些被毁掉的山吗?
所以说,这不是个高档小区建筑模式的问题,而是发展观问题,也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导向问题:我们是应该毁掉城市之外的生态,把大自然中的水、土、石、树搬进大都市,做成人为景观,虚假地暂时满足一下需求,还是应该引导减弱大都市的资源集聚,从而也减弱大都市的人口集聚,以分散均衡节制地使用资源?在原生地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使用资源,让乡村和城市、小城镇与大都市同样地健康发展,让人们可以在更自然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一种更可取的发展方式。
(2)对大自然的敬畏
不要设想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设想会凭空产生的奇迹。怎么可能把自然生态引进城市居家生活,而不用付出代价呢?你这里的一分奇迹,一定会是其他地方几倍的付出换来的,就像如今密集、巨大都市的繁荣,是以乡村和原生自然的萧条为代价一样。大自然的奇迹,是亿万斯年进化的结果,是生物群落的和谐共生,没那么容易被人为复制。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有未来。
(3)负责任的创新
“负责任的创新”是近年由欧洲科技哲学、科技伦理学界提出,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的科技与工程伦理理念,同时也是约束科学家、工程师科研和创新行为的伦理规范。其意在于让科研和工程从业者,在提出和施行创新成果时,要充分考虑到对自然环境、子孙后代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成果施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然,更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创新成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是不是更健康,抑或是使发展方式变得更疯狂。
凡是存在如上影响和隐患的所谓“创新成果”,都应该被抵制。
现在是晚7时刚过,笔者再次打开“人民百姓网”公众号上“第四代住房已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这篇帖子时,发现其篇尾动态计数显示我“是第位转发的人”(为留存这个帖子,今天早晨7时刚过,我把它转到了自己另一手机的微信小号中),不由得心中发出“8位数的转发量,可见阅读量会有多大”的感慨。试验性地用小号在小圈转了一下,打开看看,还是“”!感情这是个虚假显示数。也是哈,次转发,怎么可能才只有6799次阅读?想起来早晨注意过阅读数是5158次。差不多12个小时时间,增加了1600多次阅读,对于一个帖子来说,是相当不错啦。
只是,就算创意好,做如“”这样虚假的商业传播,也是会损失信誉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义住房公积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