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是怎样划分古代行政区域划分表的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日本的行政区域划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与我国同属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在近代130多年中,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许多法规以推进地方自治制度的进程,使行政区域划分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其依据山川陆海的分布大势划分政区的做法,较好地适应了日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保持了长期稳定。与之相比较,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存在着层次多、幅度小,一级政区过大、市制混乱,法制不健全、协调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自由与秩序三组重要关系未能得到很好地处理。  鉴于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轨迹、政治文化特质、语言文字信仰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加强中日行政区域划分比较研究,借鉴日本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自治方面的一些成熟做法,对于不断加快我国行政区域划分改革,更好地巩固中央的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日本行政区域划分的特点,描绘了日本行政区域划分及地方自治的面貌,并通过中日行政区域划分的比较研究得出几点启示,希望能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采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实证的研究方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方法。文章第一部分对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特征、结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对行政区域划分及其相关概念作了辨析,比较客观地分析了行政区域划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描述了日本行政区域划分的演变和各种地方公共团体特别是东京都的现状,结合当前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全面分析了建立在日本行政区域划分基础上的日本地方自治、地方分权改革。第三部分在对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现状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结构、一级政区划分、市制、法制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行政区域划分特点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借鉴日本经验改进我国行政区划。具体内容涉及: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完善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管理体制,通过提高行政区域划分管理的地位和层级理顺行政区域划分管理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立足长远进行某些必要的调整。  通过本篇论文,笔者认为加强行政区域划分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已势在必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划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越来越明显,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行政区域划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家大政,在目前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划比较研究,通过借鉴其它国家的成熟做法,启迪和拓宽我们的改革思路。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日本的行政区划具体是怎样的?与中国有何区别?
我的图书馆
日本的行政区划具体是怎样的?与中国有何区别?
别看日本国土只有37.7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份的面积大小,但日本的省级行政区居然多达47个,当然了,日本的县就相当于我们的省。日本全国有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设立市、町、村。日本的一级行政区通常都比较小,日本全国就那么大。日本这个国家对行政区划的划分极为细致!他们的县(省)经常没我们一城市人多。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新潟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山梨县、长野县、岐阜县、静冈县、爱知县、三重县、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德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冲绳县。共43个县,还有东京都,北海道、大阪府和京都府。共47个一级行政区划。部分偏远地区、离岛地区设立都道府县的行政派出机关'支厅',近年多改制并更名为'县民局'、'振兴局'等。与市同级的'郡',1920年代开始虚级化,目前仍具备地址表记、广域行政圈范围、都道府县议会选举划分等功能。在市制度的演变方面,为因应大都市的产生,1956年创设政令指定都市制度(简称'政令市'),将一些原属都道府县的事务移让给政令市。政令市之下设立'区'(行政区,不具法人格),地址表记可省略县名。截至2012年,日本全国总共有20个政令市。另外,尚有设置标准较低、不得设'区'、但仍有较多自治权的中核市与特例市两个等级的市。所以日本的市制度,可分为:政令指定都市(简称'政令市',人口约50-70万以上可提出申请核可)、中核市(人口达30万人可提出申请核可)、特例市(人口达20万人可提出申请核可)、以及一般的市(人口达5万人的町、村可提出申请核可)等四个等级。
馆藏&31352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你知道日本这一弹丸之地,是怎样划分行政区划的吗?
你知道日本这一弹丸之地,是怎样划分行政区划的吗?
大家都知道,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行政区。省下面的行政单位分别是市、县、乡。那么日本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霓虹国,它又是怎样进行行政区域划分的呢?
在日语里有一个词叫做“都道府县”,指的就是日本的地域划分。日本有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两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
日本的县相当于我国的省,不过当然地要小很多呢。除了北海道,都府县以下分成2个系统。一个是城市系统,有市-町(街)-丁目(段)-番地(号);另一个是农村系统,有郡(地区)-町(镇)-村。因此,县大市小。北海道没有县,有区和市。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在中国,市比县大,但在日本是县比市大哦!
东京、京都和大阪是日本的三个最大的城市,说起来和中国的直辖市的地位差不多,也集中了日本非常多的人口。京都和大阪属于关西地区,而东京属于关东地区,两地都有自己特色的方言,这一点在《名侦探柯南》中看柯南和服部平次的发音就可以看出来啦。
日本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县旗,有的还拥有具有本县特色的吉祥物。当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我们的熊本部长啦!
每个县的特色喜碧酱会在接下来的推送中为大家展现的,一起期待吧!日本行政区划和中国行政区划的对应关系
日本行政区划和中国行政区划的对应关系
凉薄娱乐小虎牙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当前日本只有两级行政区划,一级为都、道、府、县,二级为市、町、村。其它行政体,都是一级或者二级的特殊情况。日本和中国体制不同,对应关系只是为了能更形象的说明。中国市至上而下的划分行政区域的,日本不是这样,都、道、府、县市从上划分的,为了集权,市、町、村市从下划分的,体现自治。一个从上,一个从下,中间就需要衔接,郡的设置,就是为了衔接的,但运作的并不好,所以取消了。日本的一级政区政府叫‘厅’,行政长官叫‘知事’,二级政区政府叫役所,行政长官叫‘长’。简单对应关系1级 都=直辖市,道=自治区,府、县=省 (广域地方公共团体)1.25级 支厅、振兴局、综合振兴局、地域振兴局、综合支厅、府民中心、县民局、地方局、事务所=地区 (派出机关)1.5级 (道、府、县)政令市=地级市 (特殊的基础地方公共团体)1.75级 郡(虚级)、中核市、特例市、(都)特别区=县、县级市 (特殊都基础地方公共团体)2级 市、町、村=镇、乡,(政令市)区=市辖区 (基础地方公共团体)1级行政区划:都、道、府、县县,是普通态,相当于中国的省。道,相当于中国的自治区。日本只有一个道——北海道,没什么特别的,边远地区,归化的晚,再就是叫习惯了。权限和县没什么分别。都,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日本只有一个都——东京都,从前,叫东京府,下面管辖着东京市和临近其它市、町、村。东京府是一级政区,东京市是二级政区,和东京府管辖的村是一个级别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东京府下辖的桧原村村长,曾经和东京市长平起平坐。那时的东京市,是我们习惯意义上的城市,现在的东京都,是原来的东京市和临近市町村合并而成的,东京府和东京市都取消了,现在也只有一个都政府。这很像我们的北京市了,变成了一个广域的概念,北京市辖下有市内的区和周边的县(都被改成区了)。府,大家可能以为府也很像我们的直辖市,其实不像,它还是相当于中国的省,因为它的府厅(政府)没有像东京都一样和所在城市的市役所合并。2级行政区划:市、町、村市、町、村完全是平行的并列的关系,在行政级别上,它像中国的乡镇,在组成政府模式上,它像中国的村委会和居委会。不论如何类比,它们都是最基础的地方自治团体,可以各自组成自治政府(政府人员必须本地人),区别只在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得到的自治权力的多少。村的区域面积或者人口,甚至可以多过市的面积或人口。如果村想变成町,可以和附近的村去商量,都同意的情况下,也达到了法律规定,就可以主动去申请了。变成市也是如此。日本普通的市,人口规模和城建规模,也就相当于中国的县城(镇)。经济规模么,咱就不提了。1.25级:支厅、振兴局、综合振兴局、地域振兴局、综合支厅、府民中心、县民局、地方局、事务所乱七八糟、名称繁多。这是因为它们只是一级行政区的派出机关,各都、道、府、县自己决定叫什么就叫什么,所以才没有统一的名称,它们很像中国的‘地区’。中国一个省管理好几十个县,没法管理,就分成几片,然后从省政府里派出去一拨人,分片管理。日本也是如此,比如北海道,一个政府没办法管理下面那么多市、町、村,就也分下片,从厅里派出去人手,成立支厅、振兴局什么的,辅助厅知事监督指导下面的市、町、村。这些支厅、振兴局什么的,它们只有行政部门,没有议会这样的立法部门,所以不能算作一个级别的行政区划。1.5级 (道、府、县)政令市=地级市日本的政令市,本质上还是二级行政区,和其它市、町、村区别在于它有很大的自治权,据说可以得到原本属于上级的都、道、府、县的80%的权力,比如可以划分下级‘行政区’的权力。政令市所划分出‘区’,算不算是个行政级别,没有查到有关资料。‘区’的政府叫‘役所’,这看起来像是和市、町、村是一个行政级别,那么政令市本身的行政地位就被提高了,但这也出现了矛盾——同级管同级了。如果是这样,政令市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或者从前的‘可以设区’的市,它下面的区,就相当于中国的市辖区。如果这个‘区’没有议会,那政令市就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市,它下面的‘区’相当于‘街道办’了。1.75级的中核市、特例市行政级别上是二级行政区,比普通市多了些地方自治权力,中核市比特例市更多一些,但二者比政令市要少一些,而且不能分‘区’。所以,它们都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市(日本最普通的市相当于中国的镇)。特例市还因为和中核市区别不大,已经被叫停了,不再接受申请。日本人好像和咱们一样,没事喜欢瞎折腾,这个特例市就是没折腾明白的例子。1.75级的(都)特别区特指东京都下面分的区,和其它政令市下面分的区不一样,这个区有些本来就是由一些市变成的,它们有议会有政府,是二级行政区。而且,它们的地方自治权力很大,和政令市差不多。1.75级的郡(虚级)郡,本来是要做二级行政区划使用的,然后把市、町、村变成三级行政区划,但因为没用明白,就取消了。现在的情况是,变成了地理区域名词,没有政府,只是在数据统计、地址编码等方面还在使用,它的下面只有町、村,如果町、村升格为市,就会被从郡里面划分出去。比如,a县b郡c村,如果c村变成了c市,地址也就变成了a县c市,就没郡什么事了。郡,设置的本意,相当于中国的县。其实,在任何国家的行政区划分上,比较难理解的,永远都是‘城市’这个东西。中国分为县级市、地级市、副省级市、直辖市,日本分为市、特列市、中核市、政令市,这些行政级别的划分,是很难一一对应的。但是,它们一定对应着某个基本行政区划的级别,只是比这个级别多一些权力而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凉薄娱乐小虎牙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我们是天上的星星,我们在孤单的旅行。
作者最新文章日本行政区划体制的形成与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3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年 第1期
行政范围都有法律规定, 行政事务的权责义务均有明确划分。截止到日, 日本全国有1都、1道、2府、43县、777个市、846个町、198个村。另外, 东京都下设
23个特别区, 北海道下有14个支厅, 为特别地方政府。
大变化, 主要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 使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町村数量减少; 但都道府县一级政区的名称及所辖区域变化甚小。
21313 建制城市与城市化水平相对一致
在两级区划体制基础上, 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政府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两大中心主体。日本的中央政府即内阁, 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根据《日本国宪法》规定, 内阁总揽全国行政大权, 一切重要的政策均由内阁制定和执行, 所有的国家行政机关都在内阁的统一指挥、监督下工作。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得到加强, 的权力。况下, , 地方政府的关系, 督、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组织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不存在上下级、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13 日本行政区划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特点21311 中央集权制与地方自治有机统一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日本的自治城市数目增长很快。图1显示,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导致了日本城市人口下降,1945; 但日本城, , , , 尤3713%增长的过程中, 建制城市的数量也由254个迅速增长到496个, 增长幅度达9513%,为历史最高水平。
日本行政区划体制, 既融合了中国中央集权制度, 又兼蓄了西方地方自治制度的营养, 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制度在日本得到有效统一。古代的日本行政区划体制深受中国影响。日本以中国唐朝区划体制为模式, 进行日本区划, 形成日本行政区划格局的历史基础。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行政改革设置府县制, 由中央直接统辖,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但同时日本开始吸收西方行政区划制度
, 尤其在市制方面, 引进西方自治制度, 逐步扩大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利, 使得地方政府在处理地方性事务时能够发挥更多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中央政府的宏观执导监督下, 灵活自主地处理地方事务, 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21312 政区架构长期稳定, 管理幅度较大
图1 日本城市数目及其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图
Fig 11 Variationsofcitynumberandurbanization
levelinJapan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1stat 1go 1jp/data/
nenkan/021htm
3 日本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体系的空间安排。中国是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也是行政区划体制最复杂的国家, 在国家全面现代化进程中, 需要吸收国际经验, 逐步实现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与区划体制的现代化。考察和借鉴日本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特点, 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1 尽量保持一级地方区划单位的稳定性
受日本领土治辖范围的约束, 明治维新改革后的日本行政区划层级减少了, 行政构架保持长期稳定。1888年日本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合并和调整, 全国变为3府43县, 并通过了《市町村制案》。1923年废止“郡制案”, 减少了“郡”这一管理层级以后, 便长期保留了稳定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二级层级结构。
日本的一级政区长期保持稳定。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于年分别颁布了《市制、
町村制》和《府县制、郡制》两项法规, 将全国的府县合并为3府、1道、
43县, 在町村之间设立了府县派出机构———郡, 确立了日本近现代行政区划的基础。1943年将东京府改为东京都。自此, 日本的一级政区便保持1都、1道、2府、43县的稳定结构。战后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发展, 日本市町村这一级政区有较
新中国省级行政区经历了十多次的变化(见表1) 。这些变化不仅包括数量增减, 还表现在政区名称以及辖区幅度的变化上。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管辖幅度比较大, 许多学者建议增设直辖市, 增加省级行政区数量, 以接近
50个为宜, 并讨论了省区划小与增设直辖市等政策主
事实上, 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 在政权建设、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级政区的频繁变化会严重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现代通讯与交通条件变化, 行政管辖幅度和层级的存在条
第2页/共3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行政区域划分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