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两个100年时间不应该是湖北教育网2021edu和2049吗?为什么说成2020跟2050?

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节点
日 14:57:5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曲青山
  曲青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梦就实现了,有人认为中国梦是新中国成立100年奋斗目标实现后确定的又一个奋斗目标,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那么,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节点究竟在哪里,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和确定,就成为我们在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科学内涵的过程中必须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振兴中华”演变而来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我们党及时而鲜明地提出了“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报道中广泛使用,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里所说的 “实现四化”指的是:实现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它是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为我国当时提出的现代化奋斗目标由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宣布的。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提法一直被沿用,在党的十二大上被写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总任务之中。到党的十三大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一提法才逐渐不再使用。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1894年11月由孙中山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将这一口号与“实现四化”并列使用,用以鼓舞士气,激励人心。“振兴中华”的提法,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党的十三大。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到十五大,都在报告中使用这一提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出现也是在党的十三大。之后,这一提法与“振兴中华”的提法交叉使用,一直到党的十六大。从十六大后,在党的正式文献中“振兴中华”的提法基本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所取代。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新时期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法最多的一次,达6次之多,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也都有使用。
  为什么会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代“振兴中华”这样的历史演变呢?这是因为“复兴”比“振兴”的表述更准确、更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近代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渐落伍了。“复兴”的提法,意味着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地域,应该恢复到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历史影响和地位上去,中华民族应该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生动表达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关于“中国梦”的内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总书记用“中国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行了统摄、概括和凝练,用当代世界的一个流行语和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语,对同一个含义和相同内容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和强化,两者是一致的。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联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在最后一步的发展目标上是完全相同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只是在原“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新的两步,即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21世纪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个一百年”的提法,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党的十四大。十四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两个一百年”的内涵和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看,它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概念和用语作了不同的表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联
  2020年发展目标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虽然是两个提法,但是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虽然也是两个提法,但是它们的目标也是统一的。如前所述,它们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概念和说法来阐述和表达了同一个时间所要达到的共同结果。
  2020年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时间是2021年,比2020年十三五规划完成的时间多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时间是21世纪中叶即2050年,比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时间即2049年也多一年。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2020年发展目标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进行过阐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即2049年(有时也用“到本世纪中叶”的表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是把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的时间与2020年的时间等同对待的,也是把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间与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的时间等同对待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联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十分明确,他直接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了,也言简意赅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了。
  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两回事,而是一回事。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建党100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今还有5年左右的时间,而实现中国梦即新中国成立100年奋斗目标离我们也并不遥远,距今也只有30多年的时间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主题链接
  学界关于实现中国梦
  时间节点的看法
  有学者提出,我们的中国梦,有两条明确的路线图和两个明确的时间表:第一,到2021年,就是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即第一个“10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昌明,文化更加繁荣,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所有这些,是我们要在2021年,就是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要实现的目标。第二,到2049年,就是建国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是我们到2049年即第二个“100年”的时候要实现的目标。
  有学者提出,把握好“中国时间”,是我们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这里所谓的“中国时间”,是与计划和管理相联系的社会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100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最大时间表。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今天的“中国时间”所包含的对于改革发展的渴求,已达到了另一重境界。
  也有学者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是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步的过程。这就是说,它是需要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不断接力奋斗的更伟大的愚公移山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袁泉辑)
( 网站编辑:张盼 )> 问题详情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A.2020年B.2021年C.2049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A.2020年B.2021年C.2049年D.2050年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A.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B.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D.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改革B.发展C.稳定D.创新3培育发展新动力,要优化()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A.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B.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C.智能、绿色、健康、安全D.人才、资金、科研成果4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发挥()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中国梦&·&中国自信
中国梦中国自信
刘 仰(演讲实录)
宁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5deqpx4xzax7j20vi099dhj.jpg"
ALT="&#8203;中国梦&&&中国自信"
TITLE="&#8203;中国梦&&&中国自信" />&  今天的主题是"中国梦"、"中国自信",我们先从就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讲,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概念在十八大以后提出来,但它这个内容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已经提到,从它中短期的目标来说,"中国梦"用很简单的话说就是两个翻番和两个百年。
  所谓两个翻番和两个百年是什么呢?就是说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这是第一个百年,我们中国要实现人均收入的翻番,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这个是两个翻番和第一个百年讲到的概念。那么第二个百年的概念就是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初步民主、繁荣、富强的国家,总的概念它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用比较简单的描述就是两个翻番和两个百年。
  那么这两个翻番和两个百年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我刚才讲到它其中有一个百年就是2049年,2049年距现在还有30多年。那么它这个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以来,在座的很多年轻的学生、同学很可能还没有经历过一个事情,像我们有一些校友可能会对某一件事情记忆非常清楚,那就是1989年的事情,这个事情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样的一个进程当中,它的影响非常大。影响大到什么地步呢?1989年以后在国际上一直有一种舆论,说中国共产党干不了多少年了,大概也就五年,大概也就最多就十年,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这些预言已经过去了,89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按理说这种话已经一次一次的失败。就是说他说共产党还能干五年,共产党还能干十年,这种话已经一次一次的失败。但是我不知道我们这些在座的同学们在最近对政治形势政治一些东西有没有关注,我刚才说的这个观点,在十八大以后它依然出现,说共产党还能不能有十九大不好说,能不能有二十大这不好说。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持续不断的概念它一直在出现。那么我们再结合我们刚才讲的两个百年,2049年中国共产党要把我们中国建成这样一个国家,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刚才说的那一些质疑中国共产党还能干多久的一些观点的一个回应。也就是说这所谓共产党还能干五年、还能干十年这样的一些观点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说何为"中国梦"?两个翻番、两个百年?一定程度上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间接的已经表现出一种自信。
  也许我刚才说的这个共产党还能干多久这样的一些观点,可能大家听的不多,另外一种跟这个相干的这种表述,就是在这几十年里面不断出现的"中国崩溃论",说你中国经济不行,那个不行了,出现了这样一个"崩溃论",这个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应该经常会听到,它和这个都是相关的。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我刚才讲的那些怀疑中国还能持续多久这样的一些观点,它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不得不讲到一个问题就是质疑中国还能干多久,还能这样的按现在的这个方式继续发展,还能持续多久的一些观点,不仅仅是我们外部的一些观点,在我们体制内,在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人接受这样的一些观点。那么体制内和外部的同时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体制内来说它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们说得简单一点,比方说他就希望在你共产党这样的一个执政眼看着要结束之前,赶紧捞一些东西是吧,我们赶紧捞一些东西,我们现在赶紧把一些该分的东西都分掉,然后等我分掉了以后只要你共产党不在了,谁还来抓我是吧?最近我们王岐山要去美国,跟美国谈一些贪官的这些引渡,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共产党的这个政府继续存在的话,那些贪官谁去引渡他是吧,他们某种程度就要说把贪的东西已经拿到手,就可以获得一种安全。他们甚至有可能等你中国变了以后,他们还可以像比方说像格鲁吉亚的那种一样他还可以回来,继续成为一个风云人物。所以我们说当前面的这样一个对中国质疑的这种情况,它也影响到我们国内的甚至体制内的人以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我们今天只站在我们一个正义的立场要反对这种贪污腐败,他们认为是他们为一个正义的世界在挖墙角,所以我们是用一个网络上大家也可能会看到的一个术语,就是这些人就是一个推墙派或者就是沉船派,我们现在再最后加一把力把这个墙给推了,那我们当然就可以分到一些好处,在这条船眼看要沉了之前,我们先抢一块这个船板,能够保住自己。所以中国我们讲今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有很多贪污腐败现象。然我们不能说原因只是我说的这一个原因,但是信念上的这种不坚定,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他就认为这个政府和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同命运共呼吸的这样一个状态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提出"中国梦",提出两个翻番、两个百年,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给全体中国人民、全体共产党提供一个自信的一个基础,我们能够把中国做好,我们不用像那些沉船派、像那些推墙派,每天他们用这种舆论的方式说你中国要崩溃了,最终说到好像有些人怀疑我们可能真的要崩溃了,事实上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问题很多,但是从总的这个趋势上,事实上我们这个国家发展得还非常好。十八大之后我们习总书记在广东视察的时候曾经讲过一句话,现在世界上各个经济发达体,它们的经济形势都比较困难,问题都很多,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当然有一些人对习总书记的这句话也很反感,你居然说中国风景独好,这个也就可以看出两种思想在现在中国这个时候,交锋是非常激烈的。
  那么我们再讲"中国梦"的这个历史意义,我简单做了一个饼图,大家在下面也能看到,这个历史意义我这里面用的是一个英国的一个学者麦迪生的一个数据,他说在1820年的时候,中国当时还是清朝,清朝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他给出的数据是当时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是32.9%,也就是差不多1/3不到对吧。那么在那个年代的时候,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那时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一个时候,英国当时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只有5.2%,美国那个时候建国不久,那个时候美国人口大概也就几百万人,美国那时候的GDP总量占世界的1.8。换句话说在那个时候,在1820年的时候,甚至一直大概到1830年或者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GDP总量在世界上它就是一个毫无疑问的第一位。当然这里面我们讲的是总量,我们没有讲人均,你要讲人均的话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好几亿人了,英国现在也只不过六千万人,那我们那个时候从人均上的角度,我们和英国差不多,可能还要略低一点,可能比它还要略低一点。
  那么我们今天讲"中国梦"里面两个翻番,一个是人均的要翻番,另外一个我们GDP的总量要翻番,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看下面这个图,这个图里面很红的那条线是中国从1949年到我做到大概2010年左右的一个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个变化趋势,浅一点的那条粉色的线是美国,是美国的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个趋势,我刚才用的麦迪生是一个断点式的方法,1820年的时候中国是在32.9%,美国1.8,非常低的。然后我们看从那个时候到1949年这100年里面,中国就是一个直线下降的过程,美国就是一个直线上升的一个过程,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一个对比。然后我们从1949年以后,中国人有了一个叫我说就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环境,国内的环境,中国毛泽东那个时候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独立自主建设自己国家的一个机会,然后从1949年开始中国的GDP占世界的总量在逐渐的上升。但我们不管怎么说,那个时候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只占全世界GDP总量的4.5%,那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会看到那时候说中国穷呀,中国贫困,中国基础薄弱,从这个数据上都能反映出来。但是这个数据线我们选择节点比较少,它未必完全就是直线发展这个过程,它就简单一个示意图,也不是那么准确。
  那么我们在讲"中国梦"里边两个翻番的时候,这里面讲到2012年的这个数据,中国在2012年,也就离我们现在不太远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的GDP总量是占世界的15%,美国占21.9%。那么我们提出两个翻番,其中一个GDP总量的翻番它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说,即便在我这样的一个年龄,我认为在这个有生之年,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完全可能看到的,在座的这些年轻的同学们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你们会经历这样的一件事情,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一个巨变。换句话说从中国曾经是世界GDP总量第一,我们经过鸦片战争以后,经过甲午战争,经过八国联军,经过抗日战争,经过这100多年很多很多的艰难困苦,从1949年以后我们持续的在努力。《人民日报》2013年有一篇文章,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强调,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保持了十几年的10%的这种高速增长,《人民日报》那篇文章作了一个更长时间段的一个统计,就是从1949年到今天到2014年他写文章的时候,这60多年的时间里边,中国的GDP平均的增长速度是8%左右,略高。换句话说我们这样的一种发展规模,在全世界也都是罕见的,发展状态全世界都罕见的。
  当然我们实现这两个翻番以后,一个可预期的情况就是我们在GDP总量上超越美国是吧,当然国内的国外的各种各样的学者对于中国在GDP总量超越美国的具体的时间,大家的判断不太一样,但是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大家就会看到一个情况。在多年以前很多人判断是2050年中国会超过美国,再往近一点很多人判断是2030年会超过美国,但是再近的时候,比如更多的学者判断是2020年中国会超过美国,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去年我们甚至有一个言论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当然去年这个言论它这个概念跟我们这儿讲的GDP就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不一样,他用的是购买力评价,这是另外一个评价体系。那么我们从国家统计局来说,国家统计局为这个购买力评价这个概念是专门做过一个解释,就是说认为它还是一个探讨性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现在还不太成熟,所以我们现在也不用它这个概念,我们还是用GDP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我们经济的发展。我刚才简单例举的这个时间段,就是越往远认为我们超过美国的时间越往后,越往近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时间越来越近的来到我们面前。这样的一个历史,这样的一个变迁,它是有一个100年以上的一个历史意义的,我前一阵在北京跟美国哈佛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个所长叫柯伟林交谈的时候他们讲了很多,他也是对这个中国崛起各种各样的说法、言论有他的一些想法。我当时就简单的讲了一个问题,我说从西方的历史上来说,比如从西班牙也好、葡萄牙也好、荷兰也好、英国也好,后来的德国,现在的美国,他们的崛起,他们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只有中国不是第一次,所以我们用的这个话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曾经就是世界的领导者,我们经过这100多年,经过这100多年我们重新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当然这个领导者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多歧义,我在后面会略微讲这样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些歧义也可能是有些人故意的加进去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巨变的时候,中国人真的应该非常自信,这个自信它还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就我刚才说从1989年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行了、中国不行了是吧,然后你怎么才能行呢,他就说那你得按我的这种方法,我们有政治方法、经济的方法对吧,然后你用我们的方法就行了。那么我们刚才用数字表示了这样的一个中国经济的这个发展这个成就,这个目标实现了以后,所有这些为中国来开药方的人,他们都已经失去了开药方的资格。换句话说当你在一直指责中国,没有按照他们开药方的这种方式去做,他不断的认为说你不按我的这种药方做,你就会完蛋,但是中国确确实实没有按你的药方做,但我们做得非常成功。如果那些人是医生的话,我觉得他们应该食言了,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可以用一种非常自信的这种方式面对我们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换句话说当我们面对我们这个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别人再来跟我们一再的指手划脚的说你们应该怎么样、你们必须怎么样,中国完全可以说我们自己也能做到很好。当然我还是要强调我们这样的一个话题,不是说中国已经做得很好,或者说这个社会已经没有问题了,不管我们有点年纪的还是年轻人,我们都会看到中国社会问题还是很多。但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的尺度上,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梦"的实现,对于我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自信能力以及对我们自己的这种判断,它会产生一个非常巨大的冲击,这个是我们讲"中国梦"的这个意义。
  第二部分就是说我会讲到,《中国自信》这本书里面,也说了,中国不是第一次成为一个世界最优秀的国家,我们历史上曾经就非常的优秀。当然这个书里面关于这样的一些东西,内容很多,我在这儿就简单讲几个数据,这几个数据也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数据,都是西方学者的数据。我们今天的中国煤、钢铁生产量已经毫无疑问世界第一,但是在座的年轻朋友可能就不太知道,我们在我们那个时候,甚至还没有我的时候,我们在大跃进的那个年代,我们说我们钢铁产量要怎么样一个增长,我们要赶英、我们要超美,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天的媒体上也都能看到,我们那个时候筑高炉呀、炼钢呀。我前一阵去甘肃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非常荒凉的山边上,当地的朋友指着那边跟我说,他说你看这个山坡上一个一个都什么东西,我说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他说这个就是当年大炼钢铁留下来的高炉,现在我们已经把它变成旅游地了。那个时候中国为了在钢铁产量上赶英超美,想了很多很多办法,但事实上它很不成功。那么我这里举的这个数据是什么呢?1870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有12.5万吨,这是西方人给的数据,那跟我们今天每天几千万吨的钢铁产量,这个数据简直就太小了。但是与此同时的另外一个比较,就是和这个数据相差有700多年的时候,英国1788年的时候,英国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工业革命,那么它那时候的钢铁产量也只不过只有9.6万吨,也就是说中国从钢铁产量这一点,我刚才说中国不是第一次超过西方,而是我们曾经长期领先它,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情况是吧。
  我不知道我们学校同学学的专业都是哪些,但是我简单的讲一下钢铁的技术问题,大家也都应该能够理解,中国的钢铁产量它之所以在那么早它就能够有一个非常大的生产量和使用量,是因为和中国的钢铁技术是有关的,中国的钢铁技术或者说我们讲铁的冶炼技术,在西汉的时候就有一个很高的一个发展,然后我们今天不管是日本的也好,英国的也好、钢铁的冶炼技术,比方说高炉、比方说焦炭,它的起源都在中国,只不过我们高炉的形态跟我们中国以前的那种高炉形态不太一样。进这些设备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在很多场合说中国以前赚世界的钱,说中国人很厉害,赚世界的钱,两个东西,一个叫树叶子,一个叫泥土。一个就是茶叶,一个就是瓷器,瓷器曾经是中国赚世界钱的非常优秀的一个产品,那么为什么瓷器这样的东西会在中国出现?一定程度它跟我们的钢铁是有关的,如果我们现在到长沙去看的时候,你会看到有非常精美的青铜器,中国冶炼技术在青铜器的那个年代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然后下一步它就是我们讲的钢铁,然后下一步它就是瓷器,它这里的概念是什么?它这里的概念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炉温技术,能够把这个温度上升到有多高,我们在烧这个陶土的时候大概在400度左右就可以烧简单的一个陶土制品,制青铜器的时候炉温要求提高到800、900度,它能够熔化这个,冶炼铁的时候这个温度要求要能达到1200度左右,1200度左右的意思就是说能够把铁变成液状的一个铁,这样的一个技术中国人是最早实现的。为什么中国炼铁的这个产量,它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做到,因为当时对世界上所有的这种国家来说,它无法达到这个炉温,它就没法把这个铁变成液态,要能变成液态,我们从今天技术上来说铸造就非常容易,你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你如果不能把它变成液态,那很多地方它这个铁它只能是锻造的,它只是说把铁烧红了烧化了,然后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敲打那种锻造的方式,它这个批量生产的效果就差。那么当你有可能达到1200度,你就有可能达到1300度以上甚至达到1500度,这个就是烧陶瓷要求的这个炉温。所以你就会发现中国在非常远古的这种时代,我们由于这样的一个技术积累,使得我们中国叫china,甚至很多人用这样的一个名字来命名中国,它就是瓷器,使得我们瓷器成为中国的一个代表,和我们长期的这样的一个历史积累造成这样一个技术进步是有关的。
  我们在描述中国历史的时候,我认为很少有人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描述历史,我觉得我们学校这些同学,我们学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呀,有些人可能会崇尚这些搞理论的科学家、学者,我觉得搞技术非常的重要。这样的一个技术进步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我们面对今天的时候,英国有一个学者叫李约瑟,这个问题就叫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说中国为什么长期技术进步以后,到了16世纪、17世纪以后中国的技术进步停止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我在这儿就不展开这个问题的,简单意义说我刚才讲了从青铜到冶铁到陶瓷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这些技术都是有国家来主导,在青铜那个年代所有的青铜的冶炼、青铜的矿山都是国有的,当然那个时候春秋战国的时候国家还没有统一,很多小国家(在春秋战国以前我们也过统一的年代),那个时候技术开发那都是国有政府在那儿做。西汉初年我们这冶铁技术有一个飞跃,也是因为由政府来主导,在今天我们在历史上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盐铁论”,也就是说盐这个项目和铁这个项目都是由政府来做,我们后来陶瓷基本上也是那个状态。所以我刚才说西汉的时候中国的这个冶铁技术有个飞跃,我们中国的陶瓷最早出现就是在东汉,换句话说这个历史的线条连接是非常的自然。补充说中国能够把这个炉温技术提高,除了我们讲中国最早开始使用焦炭、使用高炉这样一个技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风箱。我在这儿简单的讲到概念,我们知道在宋朝的时候中国开始有了火药,火药以后中国也开始做了一些简单的枪、炮甚至说火箭这样的一些应用在武器上,当然跟现在这个枪不好比。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之一是它的一个蒸汽机,瓦特发明蒸汽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但是从原理上说,蒸汽机的原理上说,它第一就是那个风箱技术,这个活塞技术我们讲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箱技术,这个概念有可以相通的地方,它无非就是火药与炮、子弹这样的一个原理,把它逆向使用,本来子弹飞出去了,我现在不让它飞出去了,我要让它来回走。这样几个概念结合成蒸汽机这样的一个原理,蒸汽机的原理,所以在一些西方学者的著作当中,认为蒸汽机这个给英国造成工业革命一个最大推动力的东西,它的科学原理事实上来自于中国。
  另外我们在讲中国古代的这样的一个光荣的时候,我们知道中国还有我们经常讲的四大发明,中国的纸张。我们说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讲很多,同样我还是用一个西方学者的这个数据,就是说15世纪的时候,15世纪那个时候中国是明朝初期,15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所有的图书出版量比当时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加起来的图书还要多,之所以这个现象在后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欧洲从那个时候或者比那个时候稍晚的时候开始,他们也有了印刷机,也有了印刷,使得他们的图书的量能够增加,纸张它是使得我们这个图书可以非常廉价,所以从历史上来说中国之所以拥有这样的一些繁荣,有这样的一些光荣,有这样的发展,跟我们的文化是有必然的关联的,这个所有的文化就图书的这个量,意味着文化的普及程度。如果图书很少,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图书确实有,不过很少,当时历史上欧洲非常著名的查理大帝,他有收藏图书这种爱好,但是他收藏的图书加起来大概也就一两千本,因为那个时候都是手抄的。那么中国那个时候的图书规模是相当大的,而且我们讲15世纪,我们现在大家还在说,我们这个《三字经》呀,《三字经》它是一个很简单的儿童普及读物,它的出现是在宋朝,也就是15世纪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换句话说中国是很早有了一个文化普及程度非常高的一个过程,这个跟我们能够产生政治、经济上的这样的一些领先和繁荣是有必然关联的。
  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虽然我们讲1820年、1830年代以前中国有多了不起,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1840年以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确实是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探讨,我们这儿不展开,我们简单来说。第一,确实是我们遭受了西方的一系列的武力侵犯,中国人认为我们不习惯用这样武力的方式来解决很多问题,但大家知道我们确实是遭遇了一次一次的武力的侵犯,用我们今天流行的一句话叫"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会认为落后就要挨打,好像这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一个道理,但是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在讲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道理是不对的,这个道理不是正确的,如果你说"落后就要挨打",那你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今天就可以随便打别人,我们今天也强调我们至少比很多人强呀,我们现在GDP已经排位在世界第二了,我们今天的武力周边的小国家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如果这个道理是对的话,我们是不是今天也可以用这样一个道理去打别人?那么甚至哪天我们如果觉得你美国也不是我们的对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打美国?所以我说这个道理它是存在的,但是这个道理是不对的,我们这么多年接受着一个不对的这样的一个道理,我们挨了很多打,然后每一次我们中国被打了失败以后,我们都是赔款、割地,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把我们很多财富都是给了别人。
  探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探讨中国为什么落后,我们怎么才能重新的发达的时候我们发现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我们这个落后,我们在跟那些从18世纪开始超越中国,18世纪以后19世纪在超越中国的一些西方国家做另外一个比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还有一个能够导致经济增长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殖民地、奴隶制是吧。对于中国来说,这些方法都不是我们可以学的方法,但是事实上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直在寻找重新拯救中国的方法。简单来说我们在洋务运动的时候我们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认为中国在具体的器物上我们不如西方,但是洋务运动它遭遇了甲午战争这样的一个失败,那么洋务运动那个时候认同中体西用这样的一个概念,由于甲午战争我们会认为这样的一个概念它已经是错误的概念。那么后来戊戌变法的时候比洋务运动更进一步,他认为是我们的制度不如人,洋务运动那时候中体西用,说我们中国文化的本体还是好的,我们在用上面不如别人,甲午战争使得你这样一个说法已经站不住脚了,到戊戌变法我们就是要变法,换句话说我们体也要变,所以我们制度也要变。沿着这个历史的轨迹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我们新文化运动强调的一个是我们文化也不如别人,我们文化也要变,那个时候包括打倒孔家店这样的一些概念,甚至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还有人提出中国连汉字都应该废除,连汉字都不要了。在这条线路上走的更久的一些人,到现在还有人在说中国人连人种都不如别人,所以曾经我们有一个大学里面的一个老师,也是北京一个大学的老师,讲过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论断,我讲给同学们听听也行。他说我不生孩子,我为什么不生孩子呢?他说中国人种太差,我不给劣质人种再增加人口了,让这个劣质人种彻底给他断绝就完了,这是我们北京某一个大学老师的这样一个观点。
  换句话说我们对于在反思中国为什么会落后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某一些知识问题里面越走越远,我这里边尤其要强调在这个PPT上讲到就是戊戌变法的这个时候,因为戊戌变法它是认为我们制度不如人,所以当我们制度要改变的时候,制度改变得跟西方一样的时候,我们也能繁荣和富裕起来。戊戌变法另外一个历史上的说法就叫百日维新,百日维新也就是它一共才100多天,三个多月100多天,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里边戊戌变法失败。我们历史上也有很多说法,比方说袁世凯叛变呀,有些什么小算盘呀什么的各种各样的,最后的镇压等等。事实上戊戌变法本身它是有很多问题的,我在这儿简单举一个例子,它大量的新法新令高密度的颁布,最多的时候一天颁布50多条法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地方接到了你一天之内发50多个变革的那种法令,地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从它这个戊戌变法的核心机构来说,你颁的所有的法令都是废纸,下面拿到你这个东西根本没什么用。我们反过头来说他有什么本事一天给你颁布50多个法令,他写得出来吗?没有,他也没这么大本事,他是几乎把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法令照抄一遍往下边颁布,那个时候,戊戌变法的一些核心任务,甚至想请伊藤博文做中国的国策顾问,当然这个建议不是中国人提的,是英国人提的,说你们可以请伊藤博文来做顾问,伊藤博文还真来了。换句话说戊戌变法它失败,我认为除了我们已知的那些什么慈禧、袁世凯的原因以外,它自身也是有原因的,它自身的原因在我来看就是说,当我们面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这样的一个悲惨的境地的时候,很多人意识到中国要变,中国这个国家你必须改变才能应对,但是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刚才说从洋务运动也好,到戊戌变法也好,乃至于到后来的孙中山也好,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只是上层社会的少数精英他们在琢磨这么一件事,他们没有把这件事和中国的民众结合起来,戊戌变法是一个典型的特征,闭门造车,认为这样的一些事情我们照抄日本或者照抄哪里,就能把这件事办了,跟下面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毛泽东曾经也过一篇文章,他说辛亥革命这件事跟中国老百姓也没多大关系。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年轻人中学的课本里面还有没有鲁迅的那些作品,鲁迅当时写"阿Q"、写假洋鬼子,其实也在讲这个问题,就是说你们这样跟老百姓有啥关系?我们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要发生改变,靠少数精英来做是不是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辛亥革命我们讲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孙中山,孙中山为什么屡屡的不成功,因为孙中山那个时候也是在靠一些少数人在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换句话说从鸦片战争来说无数的中国仁人志士希望改变这个国家,未来越来越好,只有共产党做成功了,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社会精英和老百姓结合成一体,大家齐心合力,这个是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现在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人做对于共产党历史的各种各样的评论,不认识到这一点你就没法充分认识共产党它为什么会成功。那么在我们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这样的一个历史经验,就是民众跟社会精英紧密结合的这样一个经验,如果我们把它抛弃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一个方向,我们今天不管讲改革也好,讲发展也好,民众、老百姓、群众和我们的领导、和我们的知识分子,怎么才能大家在一个共同的意义上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经验、一个教训。
  我们刚才讲到在我们百年求变化求索的这个过程当中,在五四运动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中国文化不如人,我稍微岔开一点,就是这几年美国的一个学者叫伊恩·莫里斯写了一本书,叫《西方能主宰多久》,我为这个书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这本书的简单的概念就是说,在唐宋之前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西方始终是领先于中国,然后从唐宋以后中国是超越了西方,然后从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再次超越了中国,然后在他这个伊恩·莫里斯可预见的一个年代里面,中国可能会再次超越西方。那么这个跟我刚才讲的一个历史发展观不太一样,这是一个美国学者的这样一个观点。但他这个观点里面有一个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什么呢,什么是西方、什么是东方?这个概念在伊恩·莫里斯这个书里面已经做了一个很大的一个修整。在伊恩·莫里斯这个书里面,所谓西方,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欧洲,他是把苏美尔文明,换句话说今天的伊拉克,以及尼罗河文明也就是今天的埃及,统统算为西方。也就是说事实上他是把我们以前认为的属于东方的某一些东西也算成西方,然后使得他得出这个结论说在唐宋以前西方它是领先于中国的。伊恩·莫里斯他的这个观点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呢?西方的人在以前讲这个西方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自豪的一个地方,就是说我们西方是之所以能领先你们东方,是因为我们有民主,那么我们的民主是在哪呢?我们是在古希腊,我们在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换句话说当他以这样的一种言论来确立他们的这种文明和先进的方式的时候,他没有把我刚才说的两河流域的伊拉克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算作他们西方,因为那些东西在他们看来都属于东方专制主义,那都是非民主的专制主义,他们认为我们只是古希腊的民主,代表着人类那种先进。但是伊恩·莫里斯在研究这个历史的时候,如果他延续古希腊所谓以政治理念来划分先进和落后的时候,他会发现他这个所有的计算都没法让西方有一种历史的自豪感,因为如果你用那种方法来算,你那个时候只算古希腊的那样的一些文明程度也好、经济总量也好、人口规模也好,你根本在世界上排不上号。所以伊恩·莫里斯在这个里面体现了一种西方文明它自身对于自己的一个历史自豪感的要求,这种历史自豪感的这种要求,在我说它就是一种西方中心论的那种体现。
  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说过我们要批判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上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报刊、杂志上也不少,但是我一直强调一个,我在很早以前我就在强调一个问题,我们在讲历史虚无主义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参照,就是它同时还有一个东西叫西方中心论,历史虚无主义是你对中国人来说,我们刚才说了很多中国历史上那些光荣的过去,光荣的那种成就,历史虚无主义说那都不存在,那都没价值,那都没意义,那都是假的,那都是编造的,历史虚无主义无非就是这些。这些东西它另外一个反面就是只有我们西方是文明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下,包括我们刚才说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西方是文明的,所以我们打你是对的。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也都表示过一个非常清楚的观点,就是说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做法是不太人道,但是这种做法是给他们带去先进和文明的,当然这段话在书里面也被删了。
  从伊恩·莫里斯的这种角度来说,他至少承认了一个唐宋以后中国是先进的,那么当他们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这个我们不能否认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意义,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发展的时候,欧洲人当年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在文化上不如东方,所以从那个年代开始,欧洲中心论开始构建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欧洲文明,由于他们拥有民主这样的一个东西,文明的核心概念,所以导致他们今天能够发展,所以导致他们侵略别人,他们奴役别人,都代表着正义对于野蛮的这样的一种方式,都代表着文明对于落后的这样一种方式,都代表这种天经地义,那么所有的西方文化它都同时代表着人类的未来的一种方向,到今天为止我们一个非常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就是,美国的一个日裔学者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依然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西方的文明它代表着历史的先进,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围绕着西方为中心来发展。与此同时像中国、像印度,像我们刚才说的埃及也好,伊拉克、两河流域也好,用一个简单的话说,你们都是东方专制主义。
  在今天我们中国面临的情况就是,不管我们中国怎么样的一个发展,他们只用一个概念、一组概念就把中国一棒子打死,就是说你们中国是专制,我们是民主。西方中心论在人类历史上有200多年的这个历史,伴随着历史虚无主义在非西方国家的一个长期泛滥。所以我一直强调这个问题,欧洲人从来不用历史虚无主义对待自己,我昨天在跟鲁总聊天的时候我甚至聊到日本,日本在历史上对于中国犯下如此的滔天罪行,他从来不说自己是坏人,他从来不说我们曾经是坏人。反而中国自从五四运动以来,近代以及我们近几十年,我们很多知识分子讲中国人的劣根性等等、我们的历史虚无主义,不断的在讲中国历史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历史,中国所谓的东西就是我们本身都坏了。我们还有一个学者说中国历史上出过最大的一个坏人就是孔子,这个人骗了中国人两千多年,这也是我们一些学者的言论。这个是讲到我们今天这个话题主题里面了,我们讲中国自信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当我们在一个文化的概念上,把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各样的概念都强加在我们自己头上的时候,我们讲的所有的自信都不存在,我们就变成:我们如果要变得先进,要变得繁荣,要变得发达,我们必须变成跟自己不一样,必须要变成跟别人一样,你就不得不变成别人的附庸,包括前面我们讲到的被打、被掠夺,它都代表着文明对你的野蛮的这样一个进程。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来说我们这个"中国梦"它的一个意义。我用很简单的六个字来说,毛泽东年代,毛泽东带给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他解决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挨打的这样的一个境地,在那个时候,尤其在50年代我们在朝鲜战争,我们不说在朝鲜战争跟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打成一个平手,甚至是中国还略占上风这样的一个局面以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敢再像过去那样,靠着几万人、几千人就在中国长驱直入,几万人的武装就可以在中国长驱直入,毛泽东解决了中国100多年来挨打的问题。今天我们要承认邓小平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功绩,在座的很多年轻孩子可能没有体验过,上了年纪的一些人,再早一点的那种经历,那个时候中国确实是很多人经历一个挨饿的一个过程,不管怎么说,邓小平改革开放给中国造成一个非常大的成就,我们今天能看见的局面就是物质极大的丰富,换句话说他解决了我们挨饿的问题。"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刚才讲了很多,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自信,我们可以面对我们刚才说到的西方人动不动用专制、我们不民主这样的一种方式来骂中国,中国现在在这样的一些理论问题上,在这样的舆论问题上,几乎是心里很难受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觉得毛泽东解决了中国的挨打问题,邓小平解决了中国的挨饿问题,习近平这一代领导人甚至往后,对中国最了不起的一个问题,我们要解决中国挨骂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要在文化上,我们要在舆论上,我们要超越西方的现在这样的一些舆论,你只有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中国人那种自信的问题,否则骂也能把人给骂死。以前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说旧上海的时候有一个电影明星叫阮玲玉,说人言可畏,被人骂了以后就自杀了,现在我在北京也认识一个英国的学者,他曾经在伦敦市当过一个政府官员。他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今天的中国不会被人谋杀,只可能自杀!我觉得这个人讲得非常对。换句话说如果你中国不断的挨骂,就说我们刚才说的中国崩溃了,不管真的假的,不断的出现,然后就跟古代那些做法术的什么,做一个小人扎一个针然后成天念各种各样的咒语什么的,在那个时候你会觉得它可能会对于其他的一些人真的会产生影响,这样的成天在那儿,我们今天成天在那儿说,共产党明天要完蛋了,十年也就完蛋了,五年也就完蛋了,真的会把某些人说得心里发毛。我们讲有很多人,体制内的很多人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他为什么会有拆墙推墙派、沉船派,他也被这个不断重复的这种言论说得心里发毛了,真的可能信以为真了,换句话说中国可能会因为挨骂,被长期的这种劈头盖脸的骂弄得丧失信心,导致我刚才说的英国学者说的“中国自杀”。所以"中国梦"要实现,中国自信要建立,对于本届政府来说或者未来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我认为两个翻番这样的一个精细指标它还是一个初步阶段的一个指标,从更长远的指标中国必须解决挨骂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无法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这个也是我们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够自信,当然这个同时也要求我们的舆论工作者、我们的学者、我们的社会精英,从自己各自的领域来做这样的一些事情。我不知道我讲的这个时间有多长,我们后来我们会讲到这个改革,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我扼要的讲一点,然后后面给大家留一点时间。
  其实我们这个改革,我们现在一般的说法都是1978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这种改革,我觉得我们在今天我们要面对一个问题,在我们今天的舆论圈有一些这样的观点,就认为我称之为它改革霸权,也就是说只有他认为的改革方向、改革措施才是改革,凡是跟他不一样的所有的改革他认为都是倒退,都不是改革,我认为这个现象在中国舆论圈大家应该有一个敏感的认识。我一直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要不要改革已经是一个社会共识,它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各个方面的人都认为中国社会必须要改革,改不改对于中国不是问题,如何的改才是中国的真正的问题。所谓的改革霸权他们就是把只有他认定的那些改革方式认为是唯一的一种改革方式,这种改革霸权,在一定程度上跟我前面讲的那些共产党还能执政多久、中国社会会不会崩溃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在今天这个时候我们要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且这样的一个问题它在理论界、在舆论界出现的时候,不敏感的人可能不太会察觉这些问题的焦点所在,我觉得如果对于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希望有所了解的话,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概念。
  我们再讲90年代的时候,我那个时候还在上海交大工作,昨天跟鲁总也在讨论儒家的这个问题,90年代的时候,我当时在交大工作过,北京有一个学术研讨会我写了一篇论文,然后参加了这个学术研讨会,这个学术研讨会的题目就是"东方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当时我写了这篇文章参加这个研讨会,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我们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那么我刚才说的90年代这个研讨会,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和这个问题相呼应的,我们在五四的时候,我们由于我们对自己自身文化的一个不自信,我们认为要打倒孔家店,要把这样的一些传统清除出去。但是,随着60年代日本的发展,以及日本以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在整个世界文化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导致的一个结果,说这个四小龙国家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那么换句话说是不是儒家思想跟现代化,跟我们现在讲的这种经济繁荣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所以我刚才说90年代我参加的那个会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我们今天在强调中国自信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这种关系,是不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关系呢?那么我在90年代参加这个会的时候,我那篇文章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简单来说几句话就能说完,我说在座的国内外学者讲的很多,亚洲四小龙也好、日本也好,你们在比较现代化的时候,对于那些国家只有两个变量,一个就是在你们眼中的现代化,另外一个就是你们所看到的那些观点,受儒家影响的他们的历史传统文化,这样的一个概念放在中国,尤其你想90年代的那个中国,那不是30年代的中国,我说有它的道理,但这个道理未必能够充分的解释中国,因为在中国的文化概念里面,它是一个三角的关系,什么是三角关系呢?中国既有我们讲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国也有你们所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的那种现代化,中国还有一个我们叫共产主义的这样的一个长期的历史实践,所以在中国社会我们在考虑传统文化的时候,单独考虑这个现代化跟传统文化这两极,我认为是有缺陷的,是不能明确的、准确的把握中国社会这个现实的,我们需要把这样的一个东西,把握这样一个关系,同时要关照中国的现实,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到今天为止,1920年到今天有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中国社会,从1949年开始也有60多年,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个东西忽略的话,你对于中国社会的那种变革,对于中国社会的那个影响,仅仅从两个变量来说肯定是不够的。中国这个社会它在全世界最独特的一个地方,就是它这个三角关系,几乎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存在的,在这样的一个三角关系当中,可以稍微想像一下,任何两项都可以联合起来打第三家。比方说共产主义它可以跟资本主义联合起来反对中国传统,中国传统同样可以和共产主义联合起来反对资本主义,这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现实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这种问题我们在今天强调中国改革的时候,只用很简单的一些量化标准来要求,我觉得都不能找到中国现实的一些真正的核心问题,都不能真正的解决中国的现实的问题。
  比方说从2013年年初开始,在中国就开始引发了一个舆论界的争论,就是所谓宪政的问题,我们如果只有一个小变量的、两个变量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话,造成这个争论就是有一些人说要宪政,有一些人说不要宪政,然后大家又互相谩骂这。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言论,我们不去说它。我到天则参加一个会他们就讨论这个宪政的问题,我当时就表达我的这样一个观点,我说宪政,世界上不能像你们所要求的一样,只有唯一的方式那才是宪政,我说简单的一个道理,英国的宪政跟美国的宪政就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你说你们所要求的一种宪政模式才能在中国使用?而且我说得更远一点,中国历史上也有宪政,只不过它没有宪政这个名词而已,我说很简单,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提出祖宗家法,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杀言事大臣,我说这个和我们今天所谓宪政里面的一个核心概念——言论自由没什么区别。换句话说中国历史上也有宪政,欧洲也有宪政,美国也有宪政,各个国家都有它不同的宪政,你们如果只拿唯一的一种宪政方式来要求中国的话,这个明显是不对的,所以这就跟我刚才讲的这个三角关系就能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只是很简单的一些变量,来判断中国和西方社会,我们就会把那些西方社会的一些单独的要求强加在中国头上,如果我们只简单的看待中国这个社会,我们也会做出一个简单的反应,要么接受、要么反对。但是如果我们考虑一个中国传统,共产主义、资本主义这两股复杂的力量的话,我们就会把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不是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一个选择,中国是一个比较,确确实实,像《环球时报》的胡锡进就讲到他一个著名的观点,中国是一个复杂社会,我觉得他讲的这个观点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观点。
  当然中国的今天遭遇很多批判,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人们用一对概念——专制和民主,就表达了对于中国和西方的这样的一种野蛮和文明的比较,我在我的书里面,在我最近的一些文章里面我也对这个问题专门展开了一个讨论,这个简单说我们今天很多人讲的这个民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就是所谓选票就是很多人的政治权利的这个民主,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中国社会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用了一个概念叫我们要有发展权,我们要有生存权是吧,在我看来我们更准确的表述是,所谓发展权和生存权它的一个概念叫经济民主,经济民主就是十八大报告里面所提到的所谓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概念,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大家能够实现相对的平等,能够实现共同的富裕。事实上对于政治选票、对民主的那种需求他不会那么强烈,他之所以对于政治权力的民主需求会那么强烈,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民主没有很好的落实和实现。这个在西方国家的表现就是,如果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发展的比较好,投票率就会下降,如果这个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表现的不好,投票率就会上升。换句话说经济民主没有实现的时候,政治民主的需求就会强烈,经济民主实现了,政治民主的需求就会降低,对于西方很多这种西方国家来说,投票率有些时候都很低,有些国家可能都不超过50%,或者只在50%、60%左右那种徘徊。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政治权力的民主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
  那么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发现中国历史对于这样的问题也是有借鉴的,我们在讲中国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有一个批判性的观点,说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状态是落后的一个形态,我不否认小农经济状态在今天它的适应程度,它已经无法适应今天这个社会了,但是我们从理念上来认识小农经济社会,它的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小农经济社会是一个我们今天所说的中产阶级社会在农业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所谓中产阶级社会就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相对平等的财富分配。事实上中国所谓的小农经济社会就是中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都有自己相对平等的土地,这才叫"小农"。所以我们今天讲很多西方舆论的时候,如果我们不从中国的历史当中去寻找这样的一些依据,我们就会犯一个简单毛病,否定中国的历史,把自己的历史统统虚无,把别人构建的那套理论当作一种中心概念,来影响我们的思想。
  所以我不断的提出中国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自信,讲这个文化自信我们说讲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这跟我们今天的很多商业都有关。浙江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一个地方,我跟我们很多领导说过一件事,我说我从来都不认为法国葡萄酒比我们浙江的黄酒要好,我觉得我们应该构建一个文化,就是西方的这些高档消费品,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从酒类来说,我们应该从文化上构建一个概念,就是说中国的黄酒不管从营养、从保健、从卫生都要好过法国的红酒,这个概念不光要让全中国人民接受,而且要让全世界人民接受,以后法国的那些红酒卖几万块钱一瓶这种事情,不应该让它在中国发生,反而应该让中国的黄酒卖几万块钱一瓶在欧洲发生。这件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历史,长期持一个否定的态度,然后我们把别人的文化、别人的历史当成一个先进文明一个代表。
  现在这么多年浙江也是个富裕地区,每年有很多人出国旅游,出国购物,很多到法国购物,买那些高档的奢侈品消费品,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比方说法国的奢侈品里边有一个品牌叫香奈儿,很多人买这个香奈儿,香奈儿能够成为一个奢侈品牌,它以前也是从无到有,然后从小到大,在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始终是以中国为它的时尚榜样,始终是在模仿中国。这个事情发生在18世纪,当时法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热",就以中国文化引入法国为光荣。那个时候中国的壁纸、中国的家具、中国的瓷器、中国的团扇各种各样的东西引入欧洲,从法国宫廷引入到欧洲各个宫廷,这在历史上是一个我们称之为"中国热"的情况。香奈儿就在那个年代以借鉴中国的这样的一些文化元素而发展起来的东西。今天他们不再会提那段历史,也就是说不再会提学习中国的那段历史,今天中国人也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历史,我们都觉得那是代表西方的一个高档的奢侈品。
  最近,前两天一些英国在国内的媒体,在向中国推广管家,说我们英国的管家多么多么厉害,然后这个是高档的贵族的服务。我当时就在微博上回他,我说你再高档你能高档得过当年大清朝宫廷里边的那些恭恭敬敬的服务人员吗?对不对?中国我们现在把大清朝的那些宫廷里边的那好几万人的服务,把它全废除,你们英国没有废除,你们把你们的管家给保留下来了,然后你们现在反过头来说,我们那个是落后的,拿你们那个东西来向我们推销。这就是当我们在文化上没有这样的一些自信,长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以后,造成的一个非常荒唐的局面。我再讲一个例子,现在全球陶瓷品牌里面价格最高的这个品牌叫威基伍德,是一个英国的品牌。我们前面讲了中国的陶瓷长期都是中国赚世界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但是中国现在高档陶瓷哪种品牌根本就卖不出这个价。我前几年认识一个台湾人,台湾人那个时候还比较有钱,这两年台湾经济稍微差一点了,一个台湾人,每当威基伍德有一款新的陶瓷产品出现,他都要买一个放在家里,不用它,供起来,类似像收藏,限量发售,威基伍德也经常玩这个东西,限量发售,当地一个威基伍德陶瓷产品好几千、上万很正常。当时我就跟那个台湾人说,我说你知道威基伍德在哪里生产的,他就很奇怪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我说我告诉你威基伍德是在中国河北邯郸生产的,他就非常惊讶。换句话说如果对于这样一个台湾人,对于这样一个崇洋媚外的一个台湾人,你不告诉他在邯郸有一个威基伍德,你就告诉他我带你到邯郸去买一个陶瓷,他根本就不会去,他觉得那个破地方有什么好去的,他不会去。但是他经常去买威基伍德的陶瓷产品的时候,当他发现这是在中国邯郸生产的,他真的是感到非常的惊讶。但是为什么我们邯郸生产的陶瓷就卖不出威基伍德的价呢?因为我们邯郸在整个文化评价标准里面,它就是一个落后文化,它就属于中国文化,它就是落后,威基伍德一说它就是属于英国的高档文化,所以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中国的很多产品都卖不出价。跟这个陶瓷产品相关的还有一件事情,英国的威廉王子前几年结婚的时候,他宴请很多很多宾客,然后这个婚宴上要用陶瓷做礼品,当然也不会送很多,作一个小的类似一个杯子做礼品。当时他这个婚礼就没有采购威基伍德的陶瓷,为什么没有采购呢?因为太贵,英国皇室也没钱,他找到跟威基伍德同样品质的陶瓷,是在中国唐山,所以威廉王子结婚的时候,婚礼上赠送的陶瓷是中国唐山的一个陶瓷,为什么?因为唐山陶瓷品质跟威基伍德完全一样,但是价格它比它便宜很多。这件事情不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耻辱。本来我们就是陶瓷大国,我们既然品质能够做得跟你一样,我们为什么只能卖地摊价?这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很多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文化,被我们国内的很多知识分子糟蹋得不成样子。
  所以我对很多成天在那骂中国的知识分子说,成天说“中国就是糟粕、中国就是垃圾”这件事情我是深恶痛绝,如果我们能够像日本人那样对自己的文化有这么一种热爱,你看日本人成天喝他们的清酒对不对,他们自己有点武士道呀、有点棋道呀他们都津津乐道的,日本的茶叶很难喝,日本的茶叶我喝过,那个茶叶很难喝,但是日本人你看他就喝日本的这个茶,他从来不说这个茶叶难喝,他根本就不告诉你外国的茶叶有多好喝,他根本就不跟你说中国有很多很好喝的茶叶。我讲的这个陶瓷的问题,在今天,我们现在很多国内企业,都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的问题,我们很多媒体舆论也说中国就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只能做一点粗劣的产品,我们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国家领导层面是提出一个概念叫技术创新,我觉得除了我们技术创新以外,我们如果能够在文化这个层面,打破“中国文化就是一个落后文化,西方文化就是一个先进文化”的观念,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个东西颠覆,中国的这个经济、中国这个产品,它所能获得的广阔的空间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这件事情不是光靠说,我们还是要做。我举个文化方面的一个例子,中国电影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好,但是韩国这么个小国家,电影发展的就要比中国好,为什么?韩国当时对电影院就规定了一个要求,说我们所有的韩国的电影院国产电影必须达到——我记得应该是70%这个放映时间之上,他不跟你说我们每天引进多少,不说这些东西,电影院70%的电影是必须放国产电影,那你没有怎么办,国产电影你就赶紧去做吧。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电影市场,一部电影动不动过亿的这种票房很正常,如果我们现在文化都以好莱坞为榜样,我们所有的票房全是在为好莱坞做贡献。我们要扭转这样一种文化地位,这个是我们长期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但从现实考虑上,中国电影你确实拍得不好,对不对,我们也必须要承认,所以从文化心态上我们要扭转,另外我们要从很多具体的事情上,一点一点的做。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在座的年轻人,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心理,这样的一个理解,然后我们要有很多人具体动手实践去做的这样一个事情,我们刚才讲的一些现象,才能发生一个改变。
  最后我要讲一个问题就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问题,这个也是我们十八大以后一个核心的一个问题。美国很多中国通、一些中国专家经常反馈一个概念,就是说根本就不知道你们讲的新型大国是怎么一个意思。那么我简单的梳理一下这个中国和美国的简单历史。十八大这个报告里面提出了两个词,在社会上大家非常敏感,这两句话就是说我们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那么国家发展道路老路和邪路什么概念,我们不展开。在中美关系上我套用老路和邪路这个概念。
  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中美关系我大致给它分成几个阶段,头20年,50年代到70年代,那个时候中美之间基本上是一个敌对的一个状态,我们因为有朝鲜战争,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基本上是敌对的状态,我们是互相视为敌人。但是从70年代开始,毛泽东从这个时候,从乒乓外交到基辛格访华,到90年代,是一个相对友好的时期。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从70年代到90年代,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差距比今天要大得多,那个时候尤其在70年代,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70年代末期我们才改革开放,那个时候意识形态这种差距要大的多。但是70年代到90年代这个阶段,中美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我举个简单的这个例子,比方说那些藏独势力,最早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但是由于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放弃了对他们的支持,那些藏独势力在那个年代遭受了一个极大的冷遇,反而是在90年代以后类似东西又开始出现了。换句话说在90年代到我们2010年代这样一个20里边,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差距实际上是在缩小了,但是中美之间的对抗性实际上比上个20年要增加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要讲到89年的那事情。70年代到9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中美希望共同联手对付苏联,在这样一个共同利益下大家可以放弃很多眼前的差异,我们求同存异,能够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然后苏联,苏东事变以后这个国家突然垮台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很多美国人说,我们为了对付苏联,给中国的条件太多了,换句话说我们原来认为干掉苏联、对付苏联是件很难的事,现在发现这个事太容易了,突然他就不干了,所以觉得给中国的好处太多了,这是在90年代中美之间产生的这样的一个心态。在这个心态以后它同时诞生了一个舆论,比方说以写《历史终结论》福山为代表的一个理论就是说,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打仗。好,那么当他发现70年代、90年代那段时间,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中国让的这个条件太多的时候,这个新舆论产生就导致90年代以后20年美国不断的想把中国变成一个民主国家,这是之后20年里面中美对抗日益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我再用十八大老路和邪路这个概念,用在中美关系上来说,中美关系的对抗这就是老路,让中国完全依附美国这就是邪路。我们这一届政府提出来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平等的国家,我们互相尊重,这就是正路。当然这条正路怎么走,很难描述,老路很简单,你死我活,你是敌人,一句话就说完了对不对?邪路也很简单,你跟我一样,就很简单,也都一句话说完了。正路!应该怎么来描述,它可能描述起来就应该非常复杂,而且我们在考虑今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我们还得考虑一下中美这个历史。
  美国建国的时候中国在干什么?你查一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在建国的时候中国还是乾隆年代,乾隆那个时候正在做第五次、第六次下江南的这样一个游山玩水,这就是美国在建国的那个年代,当然乾隆下江南没到我们宁波,到了杭州,离我们宁波还不远。那个时候中国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个美国,我们那时候就已经知道有一些欧洲国家,西班牙呀、葡萄牙、英国,根本不知道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美国。美国开国元勋也根本就不知道有中国,举个例子,因为英国那时候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美国建国以后他们也想跟中国有贸易,然后派了一条船到中国来做贸易,这条船的名字叫"东方女王号",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美国人想当然的认为中国人跟英国一样是由女王统治的,他对中国根本就不了解。然后他到了中国,发现中国人不知道美国,然后他就冒充自己是英国人跟中国人做朋友,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英国人在中国的印象很差,以英国人这块牌子来跟中国人做生意反而做不好,以后他老老实实承认我们是美国人,我们跟大清朝做生意。当时的清朝确确实实是对于美国是有一个良好的观感的,清朝的政府官员认为所有的洋人当中,美国人他就是最老实的,他们不欺诈,他们不赖账,他们做现货交易,比欧洲那些商人要强得多。换句话说其实中美之间在历史最初的接触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大家不那么了解,但是大家还是有个良好的一个开端,这个良好的开端导致了在中国清朝那个时候,我们最初的派出的留学生,我们那个留学童子都是到美国,清朝选了很多10几岁的,12、13岁的小孩送到美国去留学。还有美国当时修太平洋铁路,招了很多中国的劳工,那不是人口走私,那是清朝跟美国政府之间的协定,中国是允许他们来招工的。所以在那个时候中美关系还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中美关系怎么发生了一个突变呢?我们讲当中国劳工在美国修铁路的时候,美国搞了一个排华法案,使得本来中国认为可以作为一个平等的国家,突然变得不平等了。换句话说从历史上来说,中美关系被破坏的第一个元凶还就是美国人,从那以后我们从留学的这角度来说,中国派往美国的留学生就很少,从那以后,中国派的留学生最多的大量的都是派到日本,只有到后来八国联军以后,美国那个时候用了庚子赔款建一个清华,希望把当年童子留美的情况给它沿袭下去,以后类似像胡适这样的都在那个年代就出来了,就通过庚子赔款到美国留学,换句话说这个中间已经隔了很多年了。
  那么我们简单回顾一个中国这段历史呢,就是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美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最初的时候都不太了解,其实这两个国家最初因为没有历史隔阂,没有很多历史的问题,大家本来是很容易友好合作相处的,但是因为美国人的当年的一些错误做法,是他们首先制造的中美合作之间的一些问题。我们刚才说了邪路老路我们都不应该走,我们应该走一条正路,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这个正路应该怎么走,我就我的理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说几个简单的观点。
  中美之间确实是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发生过敌对冲突,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我觉得我们完全有可能达成一个协议,就是中美永远不发生战争。中国有这样的一个魄力说我们绝不首先使用原子弹,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没有像中国一样,我觉得如果美国的这些社会精英,美国的政治家,能够理解这样一个问题,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跟中国实现这样的一种默契和承诺,也就是说中美以后但凡发生所有的问题都不用战争来解决,这应该是可以的。在这个世界上,中美两国之间达成这样一个默契,承认我们之间有问题,但是都不用战争来解决,我觉得这个是对人类和平的一个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国很多周边的小国家来说,比方菲律宾、日本在这个问题上你就不用再挑边站了,你说我站在美国一边对付你中国,还是站在你中国一边对付你美国,这两个国家已经说了我们有事都不打,我们都是商量着解决,那你们这些小国家你根本就不用挑边站了对不对?我今天是跟美国同盟还是跟中国同盟,都不用这件事,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希望达到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意。
  另外,我们在前面说中国国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时候,我们从人均的角度来说不得不承认中国跟美国、跟那些国家还是有很大的一个差距,美国的影响力依然还在,从文化影响力来说,中国文化要中国自信,用基辛格的话来说,就是西方文化能不能融合另外一种文化,中国文化影响力会要上升,美国文化依然代表着今天世界上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一部分。当我们说构建新型中美大国关系的时候,我认为美国文化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它也不完全是一个谁压倒谁的这个问题,而是应该一个互相融合、互相了解,是文化平等的一个状态。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欧洲从近代以来,从法国大革命以来,包括像康德这样的人,不断在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要构建一个世界政府。从具体实践说来说英国当时搞了一个国联,美国第二次大战以后搞了一个联合国,联合国怎么改变,联合国怎么改革,能不能成为当今世界向着具有世界政府的性质的机构,向它迈进,向它演化,我认为这个应该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我们从经济总量来说,世界第一的和世界第二的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几乎占了世界一半,这两个国家文化又这么的不同,然后我们能够以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以那种非武力的方式来共同合作,我们改造联合国,使得它向世界政府方向迈进,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核心的内容。但是非常遗憾,我认为现在在美国能够意识到这样前景的中国通也好、政治家也好,我觉得为数不多。基辛格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人,基辛格最近又来中国,我们网上一些舆论就在说这个老家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又来中国了,有很多不恭敬的态度,基辛格的观点虽然是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基辛格在这个问题上是我所看到的,当今还活在世的最具眼光的政治家。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的形势下,其实我们现在讲一带一路也好、讲新丝绸之路也好,其实也都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关。
  我在北京的一个讨论会上说,一带一路,一带是指海洋的经济带,路是指陆上的通道,我们把中国构建的这样一个模型跟历史上一个事情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英国是一个欧洲岛国,英国为了保持它的发展,它发展了整个海洋,英国的海军力量能够控制本国的海洋。然后对于欧洲大陆,英国是采用一个挑拨离间的方式,不让你们欧洲大国最后能够团结起来,那么他能够在一个岛上,通过控制海洋,分裂你们大陆,形成他的霸权。中国今天要做的一带一路这件事是怎么一个概念呢?我们又要把海洋沟通起来,构建一个我们的利益圈,我们又要把大陆沟通起来,或者是把整个欧亚大陆沟通起来。换句话说我们的做法跟英国不一样,英国是只要海洋不要大陆,把大陆闹得内斗最好。中国是讲开放、合作、共赢,哪个地方我们都希望大家能够合作共赢,我们要把海洋和欧亚大陆变成一个友好的通道。我当时就说,那么你这件事情带不带美国玩?你在一个放大的程度下,美国就是当年的英国,因为它隔着太平洋,隔得很远,那你带不带美国玩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上,很多人现在就想把美国赶出去,不能跟美国玩,因为美国现在要重返太平洋,跟我祖国不友好,那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对的。我们现在需要有这种心态,当然美国也需要一种心态,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你也应该带美国玩,你要说我就不带你美国玩,其实你也没这个能力做到,美国就把航空母舰开过来了,你说你到时候还不走?事实上我们讲一带一路,我觉得也应该就新型大国关系上,中美构建一个新型的关系,这需要中国的政治家和美国的政治家在很多问题上能突破一些东西。所以今年9月份我对我们习主席访美,有比较强烈的期待,我希望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有所突破。
  好,我不知道我讲了多长时间,我有一些列到的内容没有讲,讲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一百年 202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