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访问俄罗斯到华访问国家如何接待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任内首次对华国事访问
特朗普一行抵达北京
扫一扫 手机阅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的专机,今天下午14点36分左右,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杨洁篪到机场迎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今年7月刚上任的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以及外交部相关负责人也在现场欢迎。一同抵达的还有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带领的一个涵盖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的豪华商贸代表团。此次访华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首次对华国事访问,同时也是中方在十九大后接待的第一起国事访问。(央视记者 章林 朱若梦)
编辑:李超越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美国历任总统的对华态度
导读:一、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强大,逐渐崛起于世界的东方,美国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以什么态度面对中国也成为了之后历任美国总统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以下提到的尼克松、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这几任美国总统对当今中美关系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尼克松:曾带头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美关系发展变化中,尼克松的表现不合常规。
他就任美国总统前,是有名的“鹰”派,带头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中国共产党。就在他宣誓就职
一、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强大,逐渐崛起于世界的东方,美国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以什么态度面对中国也成为了之后历任美国总统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以下提到的尼克松、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这几任美国总统对当今中美关系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尼克松:曾带头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美关系发展变化中,尼克松的表现不合常规。他就任美国总统前,是有名的“鹰”派,带头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次在公开场合攻击中国共产党。就在他宣誓就职以后的记者招待会?,当有记者问道:“你就任美国总统期间,是否打算同共产党中国改善关系?”尼克松回答说:共产党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不断地采取敌对行动,因此,在他们未作某些改变之前,我们的政策不会很快有改变。就在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在越南的军队人数由50万人增至54.3万人,接近约翰逊政府规定的最高限度。并且不时派飞机、军舰侵入中国的领海、领空,进行骚扰。然而,就在半年之后他出访菲律宾、巴基斯坦、罗马尼亚时,语调却作了很大的改变。他在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会谈的时候,很是直率地对这位总统说:“我想在我的任期内,改善美国同中国的关系。能否请你从中斡旋,把我的信息传递给中国。”他还说,美国反对苏联提出的“亚洲安全体系”,在亚洲建立反对中国的小集团是错误的。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中国被错误地孤立起来,会变为一种爆炸性的力量。美国的政策是同中苏两国都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拉合尔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会谈的时候,又说:“尽管有不少人反对我的观点,我还是认为,要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继续处于孤立状态,亚洲就不能前进。”他说:“美国和共产党中国对骂了20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当谈到中美关系积怨甚深这个问题时,尼克松干脆说:“美国决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你可以把我的想法转达给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他的这些说法当时是绝密的。如果当时把这些想法公开的话,美国人不知会怎样看这个刚刚当选不久的总统。说到中美关系的进展,就不能不继续提到两位历史人物——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1970年10月下旬,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到美国的纽约参加联合国成立25周年的庆祝活动。这里面既有叶海亚·汗,也有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尼克松得知叶海亚·汗即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就十分明确地告诉他:美国希望使对华关系正常化。作为中间人,希望你作出努力。叶海亚·汗深知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他对尼克松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朋友,也是中国的朋友,帮忙当然是要尽力的。但这也是十分困难的。”叶海亚·汗答应,到中国去的时候一定把尼克松的信息带给中国的最高领导人。紧接着,尼克松又在欢迎齐奥塞斯库的祝酒词中,第一次以一个美国政府要员的身份说出一个词:“中华人民共和国”。11月,叶海亚·汗总统到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尼克松的信息传到了中国的最高层。不久,罗马尼亚副总理勒杜列斯库访问中国时,周恩来也同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中美关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取得了进展。二、克林顿:“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以“利”为联结点接触说克林顿是一个“外交总统”,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在克林顿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对华政策就曾有过3次大的变动,可见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不管这3次大的变动因何而起,至少说明美国时刻关注着中国。克林顿竞选总统的时候,曾指责美国之前的几任总统对华政策不够强硬。在克林顿看来,冷战时期,美国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是必要的,因为那个时期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非常紧张,中美都存在抗衡前苏联这一共同目标。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就没有必要再对中国保持“忍让”态度了,美国应该对中国更厉害一些。但随着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以及改善美国经济的需要,务实的克林顿主动改变了这一看法。1993年,克林顿如愿以偿地坐上总统宝座,同年9月,美国政府就正式推出“全面接触”的对华政策。美国希望与中国发展一种全面的关系,甚至认为一个强大、稳定、正在现代化和繁荣的中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此时的克林顿,已经和“对中国再强硬一点”的想法告别了。“全面接触”在公布之前,即在1993年7月到9月这一段时间,美国的对华政策还是发生了由缓和到高压的变化。这一时期,美国咄咄逼人,试图迫使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美国指责中国违背自己对导弹技术控制所做出的承诺,说中国不应该向巴基斯坦出售导弹;又以“可能载有运往伊朗的化学武器前体”为由,对中国的“银河”号货轮进行了监视、搜查;同时,美国还借口中国以不正当手段向其输出超配额的纺织品,扬言要削减中国向美国输送的纺织品配额……这一时期,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出现大幅度的退势。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界的强烈反对以及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9月,克林顿正式推出“全面接触”政策。1994年5月,克林顿宣布将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至此,克林顿政府开始了对华政策的第二次调整,将“全面接触”政策扩展到经济领域。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拨云见日,美国开始脱离在对华最惠国待问题上的困境,这一困境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人们豁然发现,美国对华的政策更加务实了。不单克林顿知道和中国合作会收获大量好处,美国人也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就算克林顿想对中国强硬,也无法真的对中国强硬起来。当克林顿政府拿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时,美国国内哗然一片,特别是美国企业界和工商界,他们一致反对政府将美中关系拖入僵局。克林顿不能无视这些人的警告,最终,他决定不再将“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待遇一事绑在一起。美国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政策替代了“人权”领域的政策,而新政策也成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心。1994年9月,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对中国进行了以商务为主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克林顿宣布把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后,美国内阁成员首次对中国进行的访问,被国际舆论称为“历史性的访问”和“美中关系的新起点”。中美两国在交往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在布朗访华之前,美国悄悄调整着对台湾的政策,试图加强美台关系,这无疑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之后克林顿政府公然宣布同意向李登辉发放入境签证。这一行为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终于忍无可忍。尽管克林顿政府做了大量安抚中国的行动,并一再声称将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中国仍然停止了中美军事合作和交流,并撤回了驻美大使,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对克林顿政府来说,美国不应当将中国变为敌人,最好的办法是继续秉持着“全面接触”的原则,并以此来对中国政治、经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台海危机后,克林顿考虑再三,决定在大选展开之前进行第三次对华关系的调整,带着美国重新回归到“全面接触”政策中,克林顿尝试着打破美中关系的僵局。1996年,美中关系的滑坡得到控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莱克访华之后,美国其他一些高级官员也相继访华。克林顿政府已经回到了“全面接触”的对华政策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还在1996年初主持提出了“有条件接触论”,对“全面接触战略”进行了修正。“有条件接触论”认为,美国不应单方面使用进攻性军事力量,要力图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尊重国家主权、航行自由,进行适度的军事集结,保证军事透明度,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经济上,“有条件接触论”提出建立贸易和投资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合作的形式解决跨国问题,尊重基本人权。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中关系都在跌宕起伏、忽冷忽热中度过,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美国国内各类政治思潮的冲撞、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和克林顿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三、小布什:“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责任论”?小布什上台后曾经一度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并采取预防性遏制的对华战略,所以,相对积极的“中国责任”呼声常常被消极的“中国威胁论”等对华论调压倒。2005年小布什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调整了对华战略定位和政策后,“中国责任论”才逐步成为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主流。2005年,小布什本人提出,“要以建设性和坦诚的方式与中国接触”;国务卿赖斯提出,“希望中国成为全球伙伴,能够并愿意承担与其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副国务卿佐利克则在“中国向何处去”的著名演讲中呼吁,中国应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此后,“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又被写入了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成为美国官方的对华新定位。此外,日发表的反映美国各界精英主流意见并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深远影响的《普林斯顿项目报告》声称,“美国的目标不应当是阻止或者遏制中国,而应当帮助它在目前的国际秩序范围内实现其合理的抱负,成为亚洲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此后,美国所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成为国际社会谈论中国时的一个时髦用语。美国各界继续推波助澜,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在这一形势下,“中国责任论”压倒性地构成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国际舆论环境。四、奥巴马:“非友非敌的竞争者”关系从美国目前所处的政治经济状况看,从美国民主党一贯的对华政策发展脉络看,从奥巴马以往的言论看,他在中美关系问题上很可能会坚持一种所谓的“中庸”立场,就是不把中国当敌人,也不把中国当朋友。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非友非敌的竞争者”关系,他可能会把中国看成可以实现利益共赢的竞争者。这个对华的中庸路线可能会成为他将来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但是,这并不是他对华政策的核心所在,只是他处理中美关系的一个基本方法,影响他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他向美国公众所承诺的美国利益和美国价值能否兑现,他的中庸政策是为此服务的。目前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认为,执行这种中庸的政策可能会或者已经为他带来选票上的益处;美国公众似乎也认同他采用这种方法来重振美国形象。因此,他在对华政策上执行这种中庸政策也会是强硬的,不打折扣的。早在2004年7月,奥巴马竞选联邦参议员时就明确表明了中美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他发布的《重振美国领导地位》的政策文书中,他提到,“美国必须在中美分歧上,比如台湾问题,立场坚定,但在可以使两国团结的事务上采取灵活的策略。我们必须坚持劳工标准,人权第一,让中国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并严守与美国公司的法律合同。但我们不能因此与中国展开贸易战,中国经济的长期不稳定会带来全球性的后果”。这表明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美国利益的保障。2005年5月,奥巴马在为诺克斯大学主持毕业典礼时,便明确表明了自己有关中美关系新定位的观点:“中国正全方位与美国展开竞争”。进入联邦参议院后,奥巴马在2006年1月与共和党参议员高文共同成立了“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主要研究“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对美国产生的影响”,重点还是“竞争”二字,主张透过美中全面接触与对话发展两国关系,展现了他对中国事务的高度关注。他在解释为何要发起这个小组时说:“在这个时代,美国孩子面临的竞争不再是芝加哥与波士顿孩子之间的竞争,而是他们与上海和北京的孩子们在竞争。我们发起这样的平台来讨论中国政经崛起对于全球以及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同年4月,奥巴马在芝加哥环球事务协会首度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外交政策,其中在有关对华政策的部份,他明确地将美中关系定位为“非友非敌的竞争者”关系。2007年4月,奥巴马再次重申了中国“对我们来说非敌非友,而是竞争者。然而,我们得确保与其有足够的军事联系,并建立相应的关系,从而使我们能维持亚洲区域的稳定”。同年,奥巴马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中国作为其亚洲政策的一部分谈及,奥巴马主张在亚洲建立一个更为有效、广泛的构架,而且要超越现有的双边协定、高峰会议和多边机制,比如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他宣称,美国要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他说,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扩大合作。尽管奥巴马极力主张应加强与中国的接触,但从战略定位上看,他的主张似乎又回到了7年多以前的布什政府初期。奥巴马的政治理念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主张以对话寻求解决国际纷争,他认为,中国业已成为经济大国,那种不愿同中国深入接触,甚至将中国排除在世界秩序重建议程之外的想法都是毫无道理的。而在策略层面上,奥巴马在选战中一再打中国牌,在达尔富尔与西藏问题上屡次大肆指责中国,但他却并不支持至今仍占据西方对华政策思维一隅的“遏制中国”战略,反而强调应透过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战略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中国纳进国际轨道”。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特朗普下一站去哪儿?美国总统访华最爱去这些地方
特朗普下一站去哪儿?美国总统访华最爱去这些地方
新京报官微
参观名胜古迹是美国总统访华的传统,此前来访的7位美国总统最喜欢去什么地方?全文2023
字,阅读约需4分钟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昨天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北京。新华社 发▲ 11月8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机场迎接。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这是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第一次访问中国,他也成为历史上第8位在任时访华的美国总统。在此之前,尼克松、福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7位美国总统曾先后到访中国。参观中国的名胜古迹是美国总统访华的传统,此前来访的7位美国总统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总统访华热衷去故宫“打卡”紫禁城故宫是美国总统访华行程中的一处热门之地,此前先后接待过尼克松、克林顿、奥巴马三位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第一站就是故宫。据新华社报道,昨天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故宫博物院迎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8日下午在故宫博物院迎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两国元首夫妇在宝蕴楼简短茶叙。新华社 图▲ 两国元首夫妇在太和殿广场合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1月8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在故宫。图/视觉中国▲ 两国元首夫妇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故宫欣赏京剧表演,与演员握手。图/视觉中国▲ 两国元首夫妇共同欣赏京剧表演后同演员们合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就在短短48小时的紧凑行程中挤出时间参观故宫。时隔半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在漫天飞雪中领略了故宫的独特魅力。日至7月3日,克林顿在上任后第6年对中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访华期间,克林顿偕家人参观了故宫,据《人民日报》报道,“精彩绝伦”是他当时对故宫的评价。▲克林顿在故宫。2009年11月,奥巴马上任后首次访问中国,也来到了故宫参观。游览结束之际,奥巴马表示:“故宫这么雄伟壮丽,我将带着女儿和妻子回来!”值得一提的是,日,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两个女儿与母亲访华,如愿参观了故宫。▲奥巴马参观故宫。除此之外,天坛、颐和园、十三陵等著名旅游胜地也是美国总统访华行程中的热门之选。日至5日,福特访华期间不仅和夫人攀登了长城,还游览了天坛和颐和园。━━━━━“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必须去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万里长城是众多访华政要青睐的标志性景点,也成为美国总统访华的必游之地,尼克松、福特、里根、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在长城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其中尤以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到访次数最多。1972年2月,首位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计划在离开北京的最后一天与夫人游览八达岭长城。但临行前夜一场大雪突降北京,盼望着次日能够登上长城的尼克松夫妇心情甚是焦急,但第二天他们发现厚厚的积雪“消失”了——北京连夜出动了100多辆洒水车,60万到80万人从钓鱼台一直扫雪扫到烽火台。▲尼克松游览长城。时隔三年后的1975年12月,中美关系正常化后首位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福特,在京期间和夫人共同游览了长城。1984年4月,中美建交后首位在任期内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期间,携夫人南希游览了八达岭长城。里根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虽然在照片和电影看过,但亲身目睹长城,依然相当壮观。站在那里看长城两头消失在群山之间,那种心情此刻我无法言表。中国就像这座长城,伟大而深远。▲里根和夫人在长城。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偕同家人参观了位于北京怀柔区的慕田峪长城。“真美,太壮观了,简直令人惊叹。”克林顿对长城发出赞叹。日,任内共访华四次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第二次访华期间携夫人劳拉游览了八达岭长城。“Beautiful! Great!”他一边攀登,一边对长城的恢弘气势赞叹不已。▲小布什游长城。2009年11月,八达岭长城迎来了又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驻美大使和美国驻华大使的陪同下,奥巴马登上了八达岭的三个烽火台,最远到达北三烽火台。在万里长城上登高远眺,奥巴马说:“我从这里带走的是对中国文明的钦佩,带来的是美国人民的问候。”西安兵马俑受青睐毫无疑问,中国的首都北京是美国总统访华时的必经之处,甚至是唯一目的地。不过,上海、杭州、西安也曾迎来多位美国总统。其中,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成为美国总统们的热衷之地。日,里根与夫人南希到西安参观兵马俑,并享受一般人没有的待遇:下坑到陶俑旁边。在兵马俑发掘坑中,他幽默地请求接待人员准许他摸一下陶马。里根伸手摸一头陶马的背,从前往后,一直摸到马的屁股停下来,他拍了一下马的屁股,调侃说:“这匹马好,它不会踢我。”▲里根在兵马俑里合影留念。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为期9天的访华行程中,共抵达西安、北京、上海、桂林、香港5个城市。在西安,克林顿同样参观了兵马俑。7月2日,克林顿与第一夫人希拉里及女儿一起前往桂林,游览了漓江。见习记者 许雯
编辑 李困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值班编辑 李二号推荐阅读:那些年被“偷拍”的工作照“00后宝妈”走红直播平台很可怕,更可怕的是她们以此为荣微博引发骂战,教授冯钢成了女权的“敌人”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北京知道”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北京知道”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欢迎朋友圈分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京报官微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独家调查、深度报道,一起关注时代议题。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